「豎起拇指」這手勢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 關鍵評論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又是怎成為今天代表「好」或「沒問題」的意思的呢? ... 但隨著社群龍頭YouTube和Facebook等開始用拇指朝上手勢代表「讚」或「喜歡」;拇指朝下代表不 ... 集團資訊關於我們集團介紹我們的團隊旗下媒體關鍵評論網everylittled.INSIDE運動視界Cool3c電影神搜未來大人物歐搜哇商益旗下節目多元服務Ad2Taketla拿票趣關鍵議題研究中心Cr.EDShareParty達思智能科技士奇傳播與我們合作內容行銷與廣告業務異業合作原創內容暨內容媒體業者合作加入我們新聞中心 特別報導「豎起拇指」這手勢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2017/11/07,評論TIMEPhotoCredit:StròlicFurlà[email protected]時代雜誌是全球最受信賴的新聞來源,透過卓越報導、文字與攝影捕捉那些形塑我們生活的事件。

時代集團旗下擁有100個經典品牌如時人(People)、運動畫報(SportsIllustrated)、時代(Time)、與財星(Fortune)等雜誌,以及其他如英國創立的Decanter、Wallpaper等超過50個各式各樣的媒體品牌。

文:MerrillFabry 譯:王國仲 這是個廣為人知的手勢:手指往手掌內捲曲、拇指比向天空。

但這手勢有什麼歷史?又是怎成為今天代表「好」或「沒問題」的意思的呢? 首先,「朝上或朝下的拇指是古羅馬時代決定角鬥士生死的手勢」這個由電影《神鬼戰士》推廣的概念並不全然正確。

不是說豎起拇指的手勢不會被用來傳達這樣的想法,而是羅馬人其實會用更多且廣泛的手勢來表達,所以其中的某些手勢和今天代表的意思其實並不完全相同。

姆指向上手勢今天代表「OK」,但在當時的詞典裡反而代表不贊成。

「我們可沒有古代人的錄影帶。

我們是有一些雕塑品,但大部分都是口頭文獻。

」維吉尼亞大學拉丁文教授安東尼.科比爾(AnthonyCorbeill)出版了一本關於古羅馬人手勢的著作。

「把拇指按在拳頭上代表饒恕,豎起拇指則代表處決,也就是說其實和我們所想的相反。

」豎起拇指手勢的歷史來源所帶來的困惑也揭露了追蹤肢體語言演變史是多困難的一件事。

科比爾解釋,「贊成」手勢在拉丁文中稱為「pollicespremere」,意思是「壓你的拇指」,並被老普林尼(PlinytheElder)描述為一種祝好運的動作。

但其實這幫助並不大。

「premere這個動詞在拉丁文中就像『壓(press)』在英文中一樣模糊不清。

到底是壓拇指,還是拇指被壓呢?兩種都解釋得通。

」 科比爾在法國南部的尼姆(Nîmes)找到一個描繪角鬥士競技場景的貼花獎章,讓他了解當時手勢可能是怎麼比的。

「這真的很棒,因為他們常會附上文字說明,所以我們很清楚這是兩個角鬥士至死方休的打鬥。

旁邊有兩名裁判把鬥士分開,上面的拉丁文則寫著『STANTESMISSI』,意思是『讓那些還屹立不搖的戰士們自由吧』。

而在正下方,一位裁判員正把拇指壓在拳頭上。

」 所以決定鬥士生死的不是觀眾,而是鬥技場裡的裁判。

他用這種手勢來傳達戰士是否能倖免的決定。

在慕尼黑發現的另一個公元一世紀時的相同獎章證實了科比爾的結論。

一則四世紀的謎語也描述以拇指壓住吸管,讓液體不會流出來以避免風暴的意象。

那麼宣告處刑的手勢又是哪來的呢?事情在這裡變的更棘手,因為沒有任何具體視覺證據能表示原因。

詩人朱文諾(Juvenal)和普魯登休斯(Prudentius)描述角鬥士格鬥的文字中都提到「polliceverso(或polliceconverso)」,也就是以旋轉(turned)的大拇指作為處死的信號。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歷史學家會以為是指拇指向下旋。

」科比爾說明。

不過有證據指出他們弄錯了拇指旋轉的方向。

舉例來說,科比爾表示所謂「旋轉」,應該是指轉動關節上的一個肢節。

但如果做出拇指朝下的動作,轉動的其實是手腕而非拇指。

「旋轉拇指」應該是指把拇指(從握緊的拳頭上)舉起來,如此一來就會得到「豎起拇指」的手勢。

另外一個證明拇指朝上代表處決的證據是infestuspollex,也就是「具敵意的拇指」,這種手勢也在文獻中被提及,但一樣沒有圖片。

科比爾表示:「在古代,拇指就跟今天的中指一樣被認為是具有敵意的。

有一首詩描寫群眾對角鬥士比出不友善或具敵意的手勢,而同樣的詞彙在其他文獻中也有出現,代表著豎起的拇指。

」 那麼,我們是怎麼弄混他們的意義的呢?這幾年來,大部分提到豎起拇指的文獻都以拉丁文書寫。

根據牛津英語辭典,從手中豎起的拇指的拉丁文被翻譯為「不贊同」的象徵。

自1600到1900年代早期,拇指的主要二分法就是朝上(死亡)或壓下(存活)。

到了1872年,富有盛名且具影響力的畫家尚.李奧.傑羅姆(Jean-LéonGérôme),嗯……稍微把它們弄混了。

他的著名作品《拇指向下》(PolliceVerso)描繪了擁擠競技場中的角鬥士們。

其中只有一個鬥士還站著,用腳踩著他落敗對手的喉嚨。

幾乎所有觀眾都伸出手,拇指比向地面。

儘管傑羅姆的畫作以其歷史準確性著稱,這次他卻犯了一個錯誤。

作品名稱PolliceVerso應該如前文意味著向上比的拇指,但畫中人們的拇指卻是朝下的,而拇指朝下比的手勢對古人來說其實不具任何意義。

據信雷利.史考特在執導《神鬼戰士》時曾把這幅畫拿來當作參考。

但儘管這幅畫有助於釐清羅馬史上一些令人困惑的部分,它仍未能解釋現在這個手勢的來源。

和幾位心理學家於1979年合著《手勢,起源與分布》(Gestures,TheirOriginsandDistribution),並在歐洲和地中海地區造成討論的動物學家戴斯蒙.摩里斯(DesmondMorris)寫道,要把整個「羅馬地區」混為一談其實是不切實際的。

他們調查了來自40個不同地方的1200位受試者,以了解他們對手勢的認知。

結果顯示738位受試者表示豎起拇指手勢有正面意義(大概就是OK的意思),還有一些其他意義(如第一名、帶有性意味的侮辱或想搭便車等)。

有許多義大利人認為該手勢是個「新玩意兒」,在戰爭時由美國大兵引入。

很多人甚至叫它「美式的OK」。

換句話說,應該要最熟悉手勢意義的羅馬後裔反而把它視為外來且近期的事物。

美國人是從哪裡學到這個手勢的並不清楚,但有人推測應該是由飛行員在起飛前確認螺旋槳運轉的動作而來。

根據牛津英語辭典,姆指向上手勢第一次被給予正面意義是1917年,在英國軍隊中參與一次世界大戰的美國士兵阿圖.居伊.埃佩(ArthurGuyEmpey)所著的回憶錄《超越巔峰》(OvertheTop)之中。

書中提到英軍常用的俚語:「豎起大拇指,湯米這麼做代表『一切都很好』。

」 1930年代,這個俚語恰好出現在《時代》雜誌中。

而《時代》和牛津辭典的解釋都說明這個動作在二戰後開始變得流行。

豎起拇指在美式文化中代表「OK」的概念在二十世紀開始廣為流傳,其原本的負面意義則在世界上其他角落保存了下來。

但隨著社群龍頭YouTube和Facebook等開始用拇指朝上手勢代表「讚」或「喜歡」;拇指朝下代表不喜歡,在拇指代表生或死的千年之後,現在它們有了新的-而且幾乎舉世通用的-意義。

©2017TimeInc.版權所有。

經TimeInc.授權翻譯並出版,嚴禁未經書面授權的任何形式與語言版本轉載。

責任編輯:潘柏翰 核稿編輯:翁世航 專題下則文章:《耶穌是王》:肯伊威斯特找到了上帝,卻失去了靈感Tags:拇指向上神鬼戰士古羅馬人手勢喜歡姆指向下肢體語言收藏文章訂閱此作者TNL網路沙龍守則TNL網路沙龍是關鍵評論網讓讀者能針對文章表達自身觀點的留言區。

我們希望在這裡,大家可以理性的發表自己的看法,並對不同的論點保持開放心態,促進多元意見的交流與碰撞。

現在網路上的留言討論常淪為謾罵與攻擊的場域,反而造成了彼此更大的歧異,無法達成討論與溝通的目的。

為了改善這個問題,我們希望打造一個讓大家安心發表言論、交流想法的環境,讓網路上的理性討論成為可能,藉由觀點的激盪碰撞,更加理解彼此的想法,同時也創造更有價值的公共討論,所以我們推出TNL網路沙龍這項服務。

我們希望參與討論的你謹記以下幾個基本守則,與關鍵評論網一起提升網路沙龍的品質:尊重多元:分享多元觀點是關鍵評論網的初衷,沙龍鼓勵自由發言、發表合情合理的論點,也歡迎所有建議與指教。

我們相信所有交流與對話,都是建立於尊重多元聲音的基礎之上,應以理性言論詳細闡述自己的想法,並對於相左的意見持友善態度,共同促進沙龍的良性互動。

謹慎發言:在TNL網路沙龍,除了言論自由之外,我們期待你對自己的所有發言抱持負責任的態度。

在發表觀點或評論時,能夠盡量跟基於相關的資料來源,查證後再發言,善用網路的力量,創造高品質的討論環境。

並且避免對於不同意見的攻擊、惡意謾罵言論。

為了鼓勵多元評論與觀點的碰撞激盪,並符合上述兩個守則前提下,我們要求所有沙龍參與者都遵守以下規範,當您按下同意開始使用本沙龍服務時,視為同意此規範:您同意為您自身言論負完全法律責任,您不會發表不適當言論,包含但不限於惡意攻擊言論、歧視言論、誹謗言論、侵害他人權利或任何違法情事。

您同意您不會張貼任何帶有商業行銷或廣告直銷之勸誘式廣告內容。

本集團有權管理沙龍所有內容,以利維護沙龍良性的溝通環境與氛圍。

本集團有權隨時新增或修改此規範,如有增修將公告於本網站。

若公告後您仍繼續使用本網站,即視為同意接受增修版規範。

【TIME】【FORTUNE】全球中文獨家授權:《關鍵評論網》獨家獲得時代雜誌與財星雜誌全球中文數位版授權,將每日提供兩大媒體品牌文章的中文譯文,題材涵蓋國際政治、財經、科技、文化、歷史、生活、娛樂等各領域。

看完整特別報導成為會員,在關鍵評論網暢所欲言成為會員成為會員【淺談初音未來】為什麼你應該花點時間,認識這位綠色雙馬尾的虛擬歌姬?1則觀點香港地標「珍寶海鮮舫」被拖離,港人不捨送別:「一個時代的終結」1則觀點連續兩週的國際羽球賽事掀起印尼「國球熱」,也為雅加達迎來新冠疫情後最熱鬧的景象1則觀點校長畢業有感:「校長致詞」是種必要之惡,所以我訂下五個盡量不落俗套的自我要求1則觀點魏晉風雲:隱藏在「周處除三害」神話背後的政治意涵1則觀點Google工程師聲稱聊天機器人LaMDA「擁有知覺」,公布完整對話紀錄:「其實我非常害怕被關掉」1則觀點游錫堃談俄烏戰爭啟示:台灣已有「雲峰飛彈」可打到北京,人民應展現防衛意志1則觀點是促轉會公信力不足,還是社會沒共識?——寧靜革命的台灣,轉型正義之艱難1則觀點美國最高法院對女權與槍枝的奇異解讀,要從保守派看待憲法的角度說起3則觀點獲「官方認可」翻譯泰劇不搶快,看台灣25人團隊的「地瓜字幕組」如何力抗「中國字幕組」1則觀點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