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川作用_百度百科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冰川沉积作用指冰川停滞或后退时冰碛物的堆积过程。
冰川流属于块体运动,故冰碛物与其它任何外营力搬运的沉积物明显不同,除非经后期冰川或冰 ...
百度首页
网页
新闻
贴吧
知道
网盘
图片
视频
地图
文库
百科
首页
历史上的今天
百科冷知识
图解百科
秒懂百科
懂啦
秒懂本尊答
秒懂大师说
秒懂看瓦特
秒懂五千年
秒懂全视界
特色百科
数字博物馆
非遗百科
恐龙百科
多肉百科
艺术百科
科学百科
用户
蝌蚪团
热词团
百科校园
分类达人
百科任务
百科商城
知识专题
权威合作
合作模式
常见问题
联系方式
下载百科APP
个人中心
收藏
查看我的收藏
0
有用+1
已投票
0
冰川作用
[bīngchuānzuòyòng]
播报
编辑
锁定
讨论
上传视频
特型编辑
指冰川运动对地壳表面的改变作用
本词条由“科普中国”科学百科词条编写与应用工作项目
审核
。
冰川作用,广义上泛指冰川的生成、运动和后退。
狭义上仅指冰川运动
[1]
对地壳表面的改变作用,包括冰川的侵蚀、搬运和堆积。
冰川运动的前端叫冰前。
供冰量大于消融量,则向前推进,反之向后推进。
中文名
冰川作用
外文名
Glaciation
内 容
成冰作用、冰川侵蚀、冰川沉积
冰川侵蚀内容
拔蚀作用、磨蚀作用、冰楔作用等
冰蚀地貌
冰斗、刃脊、角峰、冰哑等
包 括
搬运作用、堆积作用、侵蚀作用
目录
1
概述资料
2
侵蚀作用
▪
简介
▪
拔蚀作用
▪
磨蚀作用
▪
冰楔作用
▪
其他
3
搬运作用
4
堆积作用
▪
基本简介
▪
不成层的冰积物
▪
成层的冰积物
5
反射阳光作用
6
过程分析
7
冰蚀地貌
▪
冰斗
▪
刃脊、角峰、冰哑
▪
削断山嘴、U型谷、石洼地
▪
峡湾
▪
悬谷
▪
羊背石
▪
冰川磨光面、冰川擦痕
冰川作用概述资料
编辑
播报
冰川作用
冰川作用包括成冰作用、冰川侵蚀
[2]
和冰川沉积3个方面。
成冰作用指天然降雪→粒雪→冰川冰的变化过程中的密实化、冰晶生长和重结晶作用。
是在低温条件下通过雪层自身的压力,排除雪晶和冰晶中的空气,使密度增大而实现的。
当雪层密度达到临界值时便转变为粒雪,粒雪层密度达830~840千克/立方时,便成为冰川冰。
成冰作用时间的长短和气温成反比,和年积雪量成正比。
如南极大陆沿岸,从降雪变为冰川冰,只需数十年至120年;而南极内陆高原,因年降雪量<50毫米,年均气温低达-50℃,成冰时间需500~1000年。
但在冰面出现消融的条件下,由于有渗侵冰产生,成冰时间就很短(1年至数年)。
冰川侵蚀包括冰川刨蚀(磨蚀)和挖掘。
冰川体一方面有巨大的压力(100米厚的冰体,冰床基岩所受的静压力为90吨/平方),一方面是运动的(运动速度与冰床坡度成正比),故挟带岩石碎块的冰川对冰床和谷壁有很强的侵蚀作用。
对一个突起的岩丘,其迎冰面以刨蚀(磨蚀)为主,背冰面以挖掘作用为主,形成羊背石。
刨蚀作用造成擦痕、刻槽和磨光面等冰蚀地貌形态,同时产生大量碎屑物质,即冰川乳或冰川粉。
挖掘作用形成冰床阶梯和岩坎,为冰川补充冰碛岩块。
对于冰川地貌的塑造挖掘作用大于刨蚀作用。
冰川沉积作用指冰川停滞或后退时冰碛物的堆积过程。
冰川流属于块体运动,故冰碛物与其它任何外营力搬运的沉积物明显不同,除非经后期冰川或冰水侵蚀,冰碛地貌(如终碛垅、侧碛垅、表碛丘陵、冰碛台地、底碛丘陵和平原、鼓丘等)将会保存较长时期。
冰川沉积作用
[3]
的强弱,与冰川类型、运动速度及挟带岩屑的多少直接相关。
海洋性冰川的运动速度快,侵蚀能力强,挟带岩屑多,冰川沉积作用就强,冰碛地貌的规模也大;反之,大陆性冰川的沉积作用较弱,冰碛地貌的规模较小。
凡有冰川作用的地区,冰川侵蚀与冰川沉积都是同时发生的,故在研究识别古冰川作用时,必须同时注意观察冰川侵蚀地貌和冰川堆积地貌,并找出它们的内在联系。
冰川作用侵蚀作用
编辑
播报
冰川作用简介
冰川有很强的侵蚀力,大部分为机械的侵蚀作用,其侵蚀方式可分为几种:
冰川作用拔蚀作用
世界冰川分布
当冰床底部或冰斗后背的基岩,沿节理反复冻融而松动,若这些松动的岩石和冰川冻结在一起,则当冰川运动时就把岩块拔起带走,这称为拔蚀作用。
经拔蚀作用后的冰川河谷其坡度曲线是崎岖不平的,形成了梯形的坡度剖面曲线。
冰川作用磨蚀作用
(2)磨蚀作用:当冰川运动时,冻结在冰川或冰层底部的岩石碎片,因受上面冰川的压力,对冰川底床进行削磨和刻蚀,称为磨蚀作用。
磨蚀作用可在基岩上形成带有擦痕的磨光面,而擦痕或刻槽是冰川作用的一种良好证据,其方向可以用来指示冰川行进的方向。
冰川作用冰楔作用
在岩石裂缝内所含的冰融水,经反复冻融作用,体积时涨时缩,而造成岩层破碎,成为碎块,或从两侧山坡坠落到冰川中向前移动。
冰川作用其他
当融冰之水进入河流,其常夹有大体积之冰块,会产生强大撞击力破坏下游的两岸岩石。
冰川侵蚀力的强弱受到下列因素的影响:(1)冰层的厚度和重量。
重厚者侵蚀力强。
(2)冰层移动的速度。
速度大者侵蚀力强。
(3)携带石块的数量。
携带数量越多越重者,侵蚀力越强。
(4)地面岩石之粗糙或光滑。
粗糙地面较易受冰川之侵蚀。
(5)底岩的性质,底岩松软者较易受侵蚀。
(6)岩层之倾斜方向与冰川移动方向一致者,易遭侵蚀。
冰川作用搬运作用
编辑
播报
搬运作用(glacialtransportation)由于冰川的侵运作用所产生的大量松散岩屑和从山坡崩落得碎屑,会进入冰川系统,随冰川一起运动,这些被搬运的岩屑称为冰碛物,依据其在冰川内的不同位置,可分为不同的搬运类型:(1)表碛:出露在冰川表面的冰碛物。
(2)内碛:夹在冰川内的冰碛物(3)底碛:堆积在冰川谷底的冰碛物。
(4)侧碛:在冰川两侧堆积的冰碛物。
冰川搬运作用
(5)中碛:两条冰川汇合后,其相邻的侧碛即合而为一,位于会合后冰川的中间称为中碛。
(6)终碛(尾碛):随冰川前进,而在冰川末端围绕的冰碛物,称为终碛。
(7)后退碛:由于冰川在后退的过程中,会发生局部的短暂停留,而每一次的停留就会造成一个后退碛。
(8)漂石:冰川的搬运作用,不仅能将冰碛物搬到很远的地方,也能将巨大的岩石搬到很高的部分,这些被搬运的巨大岩块即称为漂石,其岩性和该地附近基岩完全不同。
冰川的搬运能力很强,但相对地,冰川的淘选能力很差。
冰川作用堆积作用
编辑
播报
冰川作用基本简介
冰川携带的砂石,常沿途抛出,故在冰川消融以后,不同形式搬运的物质,堆积下来便形成相应的各种冰碛物。
所谓冰碛物,是指由冰川直接造成的不成层冰积物。
而冰积物,就是指直接由冰川沉积的物质,或由于冰水作用的沉积物,及因为冰川作用而沉积在河流湖泊海洋中的物质。
冰积物可分为不成层的冰积物和成层的冰积物两种。
冰川作用不成层的冰积物
此种冰积物是由冰川后退时所遗留的石砾所造成,因为冰融化而遗留于地面的堆积物大小不一,石块为少带有棱角、表面为被磨光或带有擦痕,堆积后为不现层理,此种杂乱无层理的冰积物,常称为冰砾土而由冰碛物所形成的冰碛地形有:
冰川作用
1、冰碛丘陵:冰川消融后,原有的表碛内碛中碛都沉到冰川谷底,和底碛合称为基碛,这些冰碛物受到冰川谷底地形的影响,堆积成坡状起伏的丘陵,称为冰碛丘陵。
大陆冰川区的冰碛丘陵规模较大,而山谷冰川所形成的冰碛丘陵,规模要小的多。
2、侧碛堤:是由侧碛和表碛在冰川后退处共同堆积而成的,位于冰川谷两侧,成堤状向冰川上游可一直延伸至雪线附近,而向下游常可和终碛堤相连。
3、终碛堤:终碛堤所反应出的是冰川后退时的暂时停顿阶段,若冰川的补给和消融处于平衡状态,则冰川的末端可略作停留于某一位置,这时由冰川搬运来的物质,将可在冰川尾端堆积成弧状的堤,称为终碛堤。
大陆冰川的终碛堤高度较小,长度可达几百公里,弧形曲率较小;反之,山谷冰川的终碛堤高度可达数百米,长度较小,弧形曲率较大。
4、鼓丘:鼓丘是由冰积物所组成的一种丘陵,约成椭圆形,长轴与水流方向一致,迎冰面是陡坡,背冰面是一缓坡,其纵剖面为不对称的上凸形。
一般认为鼓丘是由于冰川的搬运能力减弱,底碛遇到阻碍所堆积而成的。
其主要分布在大陆冰川终碛堤以内的几公里到几十公里,常成群出现,造成鼓丘田;山谷冰川的鼓丘数量较少。
冰川作用成层的冰积物
此为冰川与融冰之水共同沉积的结果,冰川所携带的物质受到融化后的冰水冲刷及淘洗,会依照颗粒的大小,堆积成层,形成冰水堆积物,而在冰川边缘由冰水堆积物所组成的各种地貌,称为冰水堆积地貌
[4]
。
有下列几种类型:1、冰水沉积、冰水扇、外冲平原:在冰川末端的冰融水所携带的大量砂砾,堆积在冰川前面的山谷或平原中,就形成冰水沉积;若是在大陆冰川的末端,这类的沉积物可绵延数公里,在终碛堤的外围堆积成扇形地,就叫冰水扇;数个冰水扇相连,就形成广大的冰水冲积平原,又名外冲平原。
在这些地形上,沉积物呈缓坡倾向下游,颗粒度亦向下游变小。
2、冰水湖、季候泥:冰水湖是由冰融水形成的,因为冰川后退时,前面的冰积物会阻塞冰川的通路,常可以积水成湖。
冰水湖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夏季的冰融水较多,大量物质进入湖泊,一些较粗的颗粒就快速沉积,而细的颗粒还悬浮在水中,颜色较淡;而冬季的冰融水减少,一些长期悬浮的细颗粒黏土才开始沉积,颜色较深。
这样一来,在湖泊中就造成了一粗一细很容易辨认的两层沉积物,叫做季候泥。
3、冰砾埠:冰砾埠为有层理并经分选的细粉砂所组成的,形状为园形或不规则的小丘。
冰砾埠上部通常有一层冰碛层,冰砾埠是由于冰面上的小湖小河或停滞冰川的穴隙中的沉积物,在冰川消融后沉落到底床堆积而成,其与鼓丘不同之处,在于冰埠的形状很不规则,且为成层状。
在大陆冰川和山谷冰川都有发育冰砾埠。
4、冰砾埠阶地:在冰川两侧,由于岩壁和侧碛吸热较多,且冰川两侧的冰面要比中间来的低,所以冰融水就汇集在这,形成冰侧河流,并带来冰水物质,等到冰水消后,这些物质就堆积在冰川谷两侧,形成冰砾埠阶地,它只发育在山谷冰川中。
5、锅穴:冰水平原上常有一种园形洼地,称为锅穴。
其形成是由于冰川耗损时,有些残冰被孤立而埋入冰水沉积物中,等到冰融化后引起塌陷,而造成锅穴。
6、蛇形丘:蛇形丘是一种狭长曲折的地形,呈蛇形湾曲,两壁陡直,丘顶狭窄,其延伸的方向大致与冰川的流向一致,主要分布在大陆冰川区。
其成因主要为:(1)在冰川消融时,冰融水沿冰川裂隙渗入冰川下,在冰川底部流动,形成冰下隧道,待冰完全融解后,隧道中的砂砾就沉积而形成蛇形丘;(2)在夏季,冰融水增多,冰积物在冰川末端形成冰水三角洲,等到下一个夏季,冰川再次后退,再形成一个冰水三角洲,如此反复不断,一个个冰水三角洲连起来,便形成串珠状的蛇形丘了。
冰川作用反射阳光作用
编辑
播报
冰川可以反射太阳光,冰反射阳光达80%,而海水只有20%,因此,冰川可以起到降低地球温度的作用。
当南、北极的冰层完全融化以后,太阳照射地球的阳光会因此不再被反射回去,使海洋的水面温度提高,会造成全球性的水暖,反过来又会加速冰川的溶解。
冰川的崩塌会将底部的甲烷气体释放出来。
这种对人体有毒害作用的气体,对地球造成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23倍。
所以,再次呼吁人们要爱护地球,保护环境!
冰川作用过程分析
编辑
播报
(图)“U”字型的谷地
冰川作用之初,冰斗之间相隔一定的距离,随着冰川作用的发展,冰斗
[5]
不断扩大,斗壁后退,相邻的冰斗不断靠近,最后在冰斗之间发育了象鱼鳍一样的山脊,称为鳍脊或刃脊。
如果三个或多个冰斗在同一山头进行向源侵蚀,可形成锥形的孤立山峰称作角峰。
冰蚀谷是由山谷冰川剥蚀而形成的宽阔、平直、横剖面呈“U”字型的谷地。
冰蚀谷一般起源于冰期前的河谷或山谷。
在冰川的挖掘和锉磨作用下谷地变直并加深、加宽,谷壁变陡,谷底变平,横剖面变为“U”字型。
在谷底和谷坡的基岩上,可能有冰擦痕和磨光面。
冰床上突起的基岩,由于冰川的磨蚀和挖掘作用,变成略微突起的一系列小丘,犹如羊群伏于地上称作羊背石。
羊背石的长轴方向与冰川流动方向一致,背流坡陡,迎流坡较缓,表面常有冰擦痕和磨光面。
冰斗由雪线附近的积雪洼地发展而成。
呈围椅状的半圆形积雪洼地,随着冰冻分化作用的进行,基岩迅速冻裂破碎,崩解后的岩块随着冰川运动而被搬走。
洼地随之被不断拓宽、蚀深,积雪洼地便发展成为冰斗。
冰斗的高度大致标致着古雪线的高度,根据冰斗位置的变迁,由助于了解气候的变化。
冰川作用冰蚀地貌
编辑
播报
冰川作用冰斗
为山谷冰川
[6]
重要冰蚀地貌之一,形成于雪线附近,在平缓的山地或低洼处积雪最多,由于积雪的反复冻融,造成岩石的崩解,在重力和融雪水的共同作用下,将岩石侵蚀成半碗状或马蹄形的洼地,典型的冰斗于是形成。
冰斗的三面是陡峭岩壁,向下坡有一口,若冰川消退后,洼地水成湖,即冰斗湖
[7]
。
冰川作用刃脊、角峰、冰哑
“U”字型的谷地
若冰斗因为挖蚀和冻裂的侵蚀作用而不断的扩大,冰斗壁后退,相邻冰斗间的山脊逐渐被削薄而形成刀刃状,称为刃脊。
而几个冰斗所交汇的山峰,形状很尖,则称为角峰。
在刃脊之间的低下鞍部处,则为冰哑。
冰川作用削断山嘴、U型谷、石洼地
当山谷冰川自高地向低处移动,山嘴被削平成三角形,称为削断山嘴。
又因为冰川谷的横剖面形状如U字形,故称U型谷。
U型谷两侧有明显的谷肩,谷肩以下的谷壁较平直,底部宽而平,若是在冰川谷的底部,因冰川的挖蚀,而造成向下低凹的水坑,石地。
冰川作用峡湾
在高纬度地区,冰川常能伸入海洋,在岸边侵蚀成一些很深的U型谷,当冰退以后,海水可以沿谷进入很远,原来的冰谷便成峡湾。
冰川作用悬谷
悬谷的形成是来自于冰川侵蚀力的差异,主冰川因冰层厚、下蚀力强,故U型谷较深;而支冰川因为冰层薄、下蚀力弱,故U型谷较浅。
因为在支冰川和主冰川的交汇之处,常有冰川底高低的悬殊,当支冰川的冰进入主冰川时必为悬挂下坠成瀑布状,称之为悬谷。
冰川作用羊背石
冰川的积累和消融
为冰川基床上的种侵蚀地形,是由基岩组成的小丘,常成群分布,远望如匍匐的羊群,故称为羊背石。
其平面为椭圆型,长轴方向与冰流动方向一致,向冰川上游方向的一坡由于冰川的磨蚀作用,坡面较平,坡度较缓,并有许多擦痕;而在另一侧,受冰川的挖蚀作用,坡面坎坷不平,坡度也较陡。
羊背石的形成,是由于岩层是软硬相间的排列,当侵蚀、风化的作用查行时,软的岩层会被侵蚀的较多较深;而硬的岩石抵抗侵蚀、风化的能力较强,所以在侵蚀、风化后,硬的岩层会较软的岩层高,形隆起的椭圆地形,一面受磨蚀、一面受挖蚀。
冰川作用冰川磨光面、冰川擦痕
在羊背石上或U型谷谷壁及在大漂砾上,常因冰川的作用而形成磨光面,当冰川搬运物是砂和粉砂时,在较致密的岩石上,磨光面更为发达;若冰川搬运物为砾石,则在谷壁上刻蚀成条痕或刻槽,称之为冰川擦痕,擦痕的一端粗,另一端细,粗的一端指向上游。
zhua曲子白渡白颗
百度百科内容由网友共同编辑,如您发现自己的词条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使用本人词条编辑服务(免费)参与修正。
立即前往>>
参考资料
1.
冰川运动
.百度百科[引用日期2014-04-15]
2.
冰川侵蚀
.百度百科[引用日期2014-04-15]
3.
冰川沉积作用
.百度百科[引用日期2014-04-15]
4.
冰水堆积地貌
.百度百[引用日期2014-04-15]
5.
冰斗
.百度百科[引用日期2014-04-15]
6.
山谷冰川
.百度百科[引用日期2014-04-15]
7.
冰斗湖
.百度百科[引用日期2014-04-15]
图集
冰川作用的概述图(1张)
V百科往期回顾
权威合作编辑
“科普中国”科学百科词条编写与应用工作项目
“科普中国”是为我国科普信息化建设塑造的全...
什么是权威编辑
资源提供
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
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是水...
提供资源类型:内容
什么是资源合作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次
编辑次数:38次历史版本
最近更新:
倪晓慧1
(2022-07-27)
1
概述资料
2
侵蚀作用
简介
拔蚀作用
磨蚀作用
冰楔作用
其他
3
搬运作用
4
堆积作用
基本简介
不成层的冰积物
成层的冰积物
5
反射阳光作用
6
过程分析
7
冰蚀地貌
冰斗
刃脊、角峰、冰哑
削断山嘴、U型谷、石洼地
峡湾
悬谷
羊背石
冰川磨光面、冰川擦痕
为您推荐广告
搜索发现
新手上路
成长任务
编辑入门
编辑规则
本人编辑
我有疑问
内容质疑
在线客服
官方贴吧
意见反馈
投诉建议
举报不良信息
未通过词条申诉
投诉侵权信息
封禁查询与解封
©2022 Baidu 使用百度前必读 | 百科协议 | 隐私政策 | 百度百科合作平台 | 京ICP证030173号
京公网安备11000002000001号
进入词条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播报
编辑
讨论
收藏
赞
登录
扫码下载百科APP
领取50财富值奖励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选择朗读音色
00:00
00:00
延伸文章資訊
- 1冰河-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冰河依照在地球上分布的位置分為兩種,之所以分類是因為許多地理學者認為,這兩類的冰河地形其作用力、塑造的地形、成因皆有顯著差別。儘管習慣上冰河、冰川為同義詞, ...
- 2冰川作用_百度百科
冰川沉积作用指冰川停滞或后退时冰碛物的堆积过程。冰川流属于块体运动,故冰碛物与其它任何外营力搬运的沉积物明显不同,除非经后期冰川或冰 ...
- 3冰川作用與相關地景資源
二、冰川的結構、運動與作用. ○ 三、冰川作用的地形. 3. 一、冰川的成因、分佈與種類. ○ 前言. ○冰川是一條長年存在以. 冰塊組成的巨大河流,. 又稱為冰河。
- 4冰川作用的解释 - 汉典
冰川作用 词语解释. 解释. 冰川对地表形态的破坏和建设作用。包括冰川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冰川 ...
- 5glaciation - 冰川作用 - 國家教育研究院雙語詞彙
出處/學術領域, 英文詞彙, 中文詞彙. 學術名詞 地理學名詞, glaciation, 冰河作用. 學術名詞 地質學名詞, glaciation, 冰川作用. 學術名詞 動物學名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