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食-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捕食者(predator)會捕捉其他的動物並進食其軀體部位消化成自身可用的營養和能量,而被捕食的目標則稱為獵物(prey)。
經常捕食某種獵物的捕食者被稱為這種獵物的天敵( ...
捕食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天敵」重新導向至此。
關於其他用法,請見「天敵(消歧義)」。
一隻捕食田鼠的紅尾鷹。
捕食(英語:predation),或稱獵食或掠食,是生態學中一種生物互動方式。
捕食者(predator)會捕捉其他的動物並進食其軀體部位消化成自身可用的營養和能量,而被捕食的目標則稱為獵物(prey)[1]。
經常捕食某種獵物的捕食者被稱為這種獵物的天敵(naturalenemy)。
弱肉強食是生態環境里的常見的物種競爭方式,許多捕食者自己也會成為其它更大更強的生物所捕食的獵物,形成一條多環節相互依次捕食的食物鏈。
而處於生態塔最頂端的捕食者稱為頂級掠食者(apexpredator)或超級掠食者(superpredator),通常是體型最大、體能最強、習性最兇猛的食肉動物。
雖然捕食通常都是暴力的,但在進食或行動的過程裡,捕食者不一定會馬上殺死牠們的獵物。
此外生態學上還有另一類稱為食腐動物的異營生物,以死亡動物殘留下來的有機物質為食,扮演「清除者」的角色。
因為食腐獲得的營養和能量並非通過自身捕殺活物得到,所以並不算是捕食,而是一種投機性的牧食。
不過許多捕食者在食源沒有保障的情況下也會用食腐度日。
有時候捕食與食腐兩種行為並不容易完全地分開[1],舉例而言,某些寄生性物種會捕食寄主,並在其身上下蛋,讓後代能以腐爛的寄主屍體為食。
捕食行為的關鍵特徵在於捕食者對獵物族群有直接影響,而食腐行為則單純只吃身邊可食的已死對象,且對「供給」食物的個體沒有直接影響。
目次
1捕食者分類
1.1依策略分類
1.1.1伏擊捕食
1.1.2截擊捕食
1.1.3追擊捕食
1.1.3.1耐力捕獵
1.2依捕食機制分類
1.2.1真捕食
1.2.2牧食
1.2.3寄生
1.2.4類寄生
1.3特化程度
2另見
3參考文獻
4參見
捕食者分類[編輯]
各類捕食行為所擁有的共同特徵,在於捕食者會降低獵物的生殖成就,也就是能減少獵物的生存或繁殖機會。
下列的分類依據包括營養級、食性、特化程度,以及捕食者與獵物的互動方式等。
依策略分類[編輯]
伏擊捕食[編輯]
一隻雪梨棕色暗門蛛(Arbanitisrapax)隱藏在洞穴內等待獵物
伏擊捕食者(ambushpredator)通常利用偽裝(迷彩和擬態)和隱蔽性(利用低光環境、或藏於周邊的洞穴、植被和水體內)來縮短與獵物之間的距離(被動等待獵物靠近、用誘餌吸引獵物[2]、或悄悄主動靠近獵物),然後出其不意的突然發動爆發式攻擊在短時間內擒殺目標[3][2]。
絕大多數肉食性的無脊椎動物(包括螳螂、蜘蛛、蠍子、有爪動物、蝦蛄、博比特蟲、水母等)都是伏擊捕食者[3][4][5],而脊椎動物中部分魚類(比如扁鯊、狗魚、梭魚、鰻魚、鮟鱇和擬蟾魚等[2][6][7][8])、蛙類、爬行動物(鱷類、蛇類、一些蜥蜴等)以及一些陸生哺乳動物(比如大部分貓科動物和熊類)也都採用伏擊捕食。
大部分伏擊捕食者是單獨行動的投機主義者,其中一些有較強的領地意識。
截擊捕食[編輯]
變色龍使用彈出的舌頭攻擊獵物
射水魚噴擊目標
截擊捕食者(interceptionpredator)與伏擊捕食者有些相似,都喜歡靜靜等待獵物出現。
但與伏擊捕食者不同的是,截擊捕食者會短時間觀察獵物的動態並預測其活動路線,估算出一個進行軌跡攔截(ballisticinterception)的最佳方案,然後依此截殺目標[2]。
因為捕食者需要預先花費時間進行謀劃,獵物往往也有機會發現危險並尋機逃跑,比如一些蛙類就會等待蛇類開始攻擊的時候才開始橫向移動,讓天敵沒有時間重新調整進攻路線。
比較出名的截擊捕食者包括蜻蜓[9]、豆娘、射水魚(噴射水柱)、變色龍(彈出舌頭)和一些游蛇[2]。
晚期和現代人類獵手通常使用遠射武器(槍械、弓弩、彈弓,機弦、標槍等)捕殺獵物,因此也可以算是一種截擊捕食者。
追擊捕食[編輯]
獵豹追擊湯氏瞪羚
追擊捕食者(pursuitpredator)會主動對獵物進行追逐,主要依賴速度和耐力強行縮短與目標之間的距離並將其擒殺[2]。
如果獵物做出躲閃動作,捕食者也必須在繼續追逐的同時做出即時相應的反應防止獵物逃脫[2]。
許多追擊捕食者也會像伏擊捕食者一樣利用偽裝悄悄靠近獵物,以便減少目標的反應空間並降低追逐時的難度和成本[2]。
常見的追擊捕食者包括犬科動物、鬣狗、獵豹、獅子、猛禽、以及海洋哺乳動物(比如海豚、虎鯨、鰭足類中的海豹和海獅)和許多掠食性魚類(比如尖嘴魚和金槍魚)[10][11]。
許多追擊捕食者(比如獅子和狼)會結群捕獵,用團隊配合驅趕獵物集群並孤立出較慢較弱的個體,以便增加捕獵的成功率[12]。
一對座頭鯨驚醒衝刺式進食
有一種特殊的追擊捕獵法是鬚鯨的衝刺式進食(lungefeeding)。
這些大型海洋哺乳動物主要以浮游生物(特別是磷蝦)為食,會根隨浮游生物群的密度主動進行潛浮和遊動,在追上目標後大張嘴連蝦帶水一同吞下,然後通過鯨鬚板將水濾出[13][14]。
耐力捕獵[編輯]
非洲野犬是一種用耐力追擊的捕食者
另外一種比較特殊的追擊捕獵方式是耐力捕獵(endurancehunting)——也稱窮追捕獵(persistencehunting),偏重於用長時間難以擺脫的跟蹤騷擾讓獵物無法休息,直至目標因為疲勞或高熱喪失行動能力為止。
使用這種捕獵法比較有名的動物包括史前人類(見耐力跑假說)和非洲野犬,其中非洲野犬常常能用中低速尾隨數英里捕殺比自己體型大得多的獵物[15],捕食成功率超過60%甚至能達到90%[16],遠高於體能遠強於自己的獅子(27~30%)和鬣狗(25~30%)[17],雖然經常會被後兩者搶走獵物[18]。
依捕食機制分類[編輯]
依據捕食者的食性範圍以及和獵物之間的互動關係,生態學家可以將捕食行為分成各種類型。
此分類方式的焦點不在於捕食者的食物為何,而是在於捕食者取得食物的方法,以及捕食物種和獵物物種之間的互動性質。
所要考慮的因素主要有兩項,第一項是捕食者與獵物在身體上的接近程度,舉例來說,獵物可能同時也是「寄主」;第二項是獵物是否會被捕食者直接殺害。
下列四種捕食型態可視為連續系統,而非各自獨立。
正在進食的獅子與幼獅,食物為非洲水牛。
真捕食[編輯]
真捕食者會殺死並吃掉其他生物個體,其中某些會殺害大型獵物,並且在進食前先將屍體肢解或嚼碎,例如鱷魚或獅子。
其他則可能直接將整隻動物吃掉,例如瓶鼻海豚與許多蛇類。
獵物可能會死在捕食者的嘴裡,但也可能死在消化系統中。
例如鬚鯨所同時吃下的數百萬隻浮游生物,會在進入鬚鯨體內之後才逐漸死亡。
真捕食者不一定會將獵物完全吃盡,例如某些捕食者可能無法消化骨骼。
牧食[編輯]
行牧食(grazing)的個體也可能會殺死獵物,但較為少見。
有些草食性生物如浮游動物,是以單細胞浮游植物為食,因此不可避免的會殺死自己的獵物。
而其他大多數則只會吃掉植物的一小部分。
牧食家畜可能會將某些草連根拔起,不過通常只是純粹將根以外的部位吃掉,使植物得以重新生長。
大型褐藻是海底牧食者常吃的一類生物,但其葉狀物(blade)底部能夠重新生長,以對抗草食壓力(browsingpressure)。
動物也可能遭受牧食,例如雌蚊可與其他動物短暫接觸,從中獲取供後代發育所需的蛋白質。
此外,海星也能像植物一般重新長出失去的手臂。
寄生[編輯]
寄生者有時與牧食者難以區分,因為兩者的進食行為在許多方面類似,主要差異在於和獵物的接近程度。
舉例而言,大象可能會在一天之內行走數公里的距離去覓食;而寄生性生物則只會停留在寄主身上,且在一生當中只擁有一位或幾位寄主。
這種親近的生活方式也可稱為共生,但並非互利共生,因為寄生者會使寄主的生殖成就會顯著減少。
寄生性生物大如寄生植物槲寄生,小則如體內寄生蟲霍亂弧菌。
不過仍有某些物種與寄主的關係不是那麼密切,例如鱗翅目的幼蟲除了寄生於單一植物之外,也會吃掉附近許多植物。
類寄生[編輯]
類寄生(Parasitoid)是一種生活在寄主體內或身上,並直接以其為食,最後導致寄主死亡的生物。
與寄生生物的相似性在於和寄主之間親近的共生關係。
與上述兩類型類似,類寄生捕食者並不會立刻殺死寄主。
但與寄生生物不同的地方是,類寄生生物的獵物將不可避免地死亡。
例如一種自由生活的獨居動物黃蜂,會將卵下在其他物種如毛蟲身上。
黃蜂幼蟲一開始只會對寄主造成些許傷害,但不久後就會侵蝕內部器官,直到摧毀神經系統,造成寄主的死亡(如冬蟲夏草),之後這些幼年黃蜂會進入生命週期的下一階段。
類寄生動物佔所有昆蟲中10%的物種,但主要限於膜翅目[19]。
特化程度[編輯]
許多捕食者特化成只獵捕單一物種的獵物,其他則可能會殺害並吃掉任何對象。
特化的物種通常適應於獵取特定的獵物,而這些獵物也通常會特化成善於逃離這些捕食者,這種現象稱為「演化軍備競賽」(evolutionaryarmsrace),會使兩物種的族群得以維持平衡。
有些捕食者特化成獵捕特定分類範圍的獵物,而不是只有單一物種。
假如適合的目標稀少,牠們可能絕種或演化為食腐或草食動物。
另見[編輯]
異養生物
寄生
食腐
狩獵
過捕
參考文獻[編輯]
^1.01.1Begon,M.,Townsend,C.,Harper,J.(1996)Ecology(Thirdedition)BlackwellScience,London
^2.02.12.22.32.42.52.62.7Moore,TaliaY.;Biewener,AndrewA.OutrunorOutmaneuver:Predator–PreyInteractionsasaModelSystemforIntegratingBiomechanicalStudiesinaBroaderEcologicalandEvolutionaryContext(PDF).IntegrativeandComparativeBiology.2015,55(6):1188–97[2021-10-19].PMID 26117833.doi:10.1093/icb/icv074 .(原始內容存檔(PDF)於2021-10-19).
^3.03.1deVries,M.S.;Murphy,E.A.K.;PatekS.N.Strikemechanicsofanambushpredator:thespearingmantisshrimp.JournalofExperimentalBiology.2012,215(Pt24):4374–4384.PMID 23175528.doi:10.1242/jeb.075317 .
^Trapdoorspiders.BBC.[12December2014].(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1-01).
^Trapdoorspider.Arizona-SonoraDesertMuseum.2014[12December2014].(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03).
^Cougar.HinterlandWho'sWho.CanadianWildlifeServiceandCanadianWildlifeFederation.[22May2007].(原始內容存檔於18May2007).
^Pikes(Esocidae)(PDF).IndianaDivisionofFishandWildlife.[3September2018].(原始內容存檔(PDF)於2021-03-17).
^Bray,Dianne.EasternFrogfish,Batrachomoeusdubius.FishesofAustralia.[14September2014].(原始內容存檔於14September2014).
^Combes,S.A.;Salcedo,M.K.;Pandit,M.M.;Iwasaki,J.M.CaptureSuccessandEfficiencyofDragonfliesPursuingDifferentTypesofPrey.IntegrativeandComparativeBiology.2013,53(5):787–798.PMID 23784698.doi:10.1093/icb/ict072 .
^Gazda,S.K.;Connor,R.C.;Edgar,R.K.;Cox,F.Adivisionoflabourwithrolespecializationingroup-huntingbottlenosedolphins(Tursiopstruncatus)offCedarKey,Florida.ProceedingsoftheRoyalSociety.2005,272(1559):135–140.PMC 1634948 .PMID 15695203.doi:10.1098/rspb.2004.2937.
^Tyus,HaroldM.EcologyandConservationofFishes.CRCPress.2011:233.ISBN 978-1-4398-9759-1.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LaffertyKuris2002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Goldbogen,J.A.;Calambokidis,J.;Shadwick,R.E.;Oleson,E.M.;McDonald,M.A.;Hildebrand,J.A.Kinematicsofforagingdivesandlunge-feedinginfinwhales(PDF).JournalofExperimentalBiology.2006,209(7):1231–1244[2021-10-19].PMID 16547295.S2CID 17923052.doi:10.1242/jeb.02135 .(原始內容存檔(PDF)於2011-08-13).
^Sanders,JonG.;Beichman,AnnabelC.;Roman,Joe;Scott,JarrodJ.;Emerson,David;McCarthy,JamesJ.;Girguis,PeterR.Baleenwhaleshostauniquegutmicrobiomewithsimilaritiestobothcarnivoresandherbivores.NatureCommunications.2015,6:8285.Bibcode:2015NatCo...6.8285S.PMC 4595633 .PMID 26393325.doi:10.1038/ncomms9285.
^Hubel,TatjanaY.;Myatt,JuliaP.;Jordan,NeilR.;Dewhirst,OliverP.;McNutt,J.Weldon;Wilson,AlanM.EnergycostandreturnforhuntinginAfricanwilddogs.NatureCommunications.2016-03-29,7:11034.PMC 4820543 .PMID 27023457.doi:10.1038/ncomms11034.Cursorialhuntingstrategiesrangefromoneextremeoftransientacceleration,powerandspeedtotheotherextremeofpersistenceandendurancewithpreybeingfatiguedtofacilitatecapture.Dogsandhumansareconsideredtorelyonenduranceratherthanoutrightspeedandmanoeuvrabilityforsuccesswhenhuntingcursorially.
^Schaller,GeorgeB.(1973).GoldenShadows,FlyingHooves.NewYork:AlfredA.Knopf.p.277.ISBN 978-0-394-47243-0.
^FactsontheAfricanwilddog.goodnature.nathab.com/.18June2014[14March2019].(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3-07).
^Creel,S.&MarushaCreel,N.SixecologicalfactorsthatmaylimitAfricanwilddogs,Lycaonpictus.AnimalConservation.1998,1(1):1–9.doi:10.1111/j.1469-1795.1998.tb00220.x .
^Godfray,H.C.J.(1994)Parasitoids:BehavioralandEvolutionaryEcology.PrincetonUniversityPress,Princeton.
參見[編輯]
查看維基詞典中的詞條「predation」。
維基共享資源中相關的多媒體資源:捕食
肉食植物
吸血
最適覓食理論(optimalforagingtheory)
獵物驅動(Preydrive)
種子捕食(Seedpredation)
閱論編進食行為肉食性動物成體
食鳥動物(英語:Avivore)
食卵行為(英語:Egg_predation)
吸血
食蟲動物
食鱗性(英語:Lepidophagy)
食人動物
以軟體動物為食的動物(英語:Molluscivore)
食粘液性(英語:Mucophagy)
食蟻性(英語:Myrmecophagy)
食蛇性(英語:Ophiophagy)
食魚動物
食海綿動物(英語:Spongivore)
食蠕蟲動物(英語:Vermivore)
生育期間
食母卵性(英語:Oophagy)
食幼體性(英語:Paedophagy)
食胎盤行為
母乳餵養
斷奶
同類相食
動物同類相食
人類同類相食
自身相食(英語:Self-cannibalism)
性食同類(英語:Sexualcannibalism)
植食性動物
食葉動物
食花動物(英語:Florivore)
食果動物(英語:Frugivore)
食草動物
食穀動物(英語:Seedpredation)
食蜜動物(英語:Nectarivore)
食花粉動物(英語:Palynivore)
木食性
食骨性(英語:Osteophagy)
單細胞生物
吞噬作用
吸食作用(英語:Myzocytosis)
其他
微食(英語:Microbivory)
食細菌動物(英語:Bacterivore)
食真菌動物(英語:Fungivore)
食糞動物
食碎屑動物
食土癖(英語:Geophagia)
雜食性動物
食浮游生物動物
食腐性(英語:Saprophagy)
異種吞噬(英語:Xenophagy)
無機營養體(英語:Lithotroph)
進食方式與食物鏈層次
捕食(伏擊掠食者(英語:Ambushpredator)
頂級掠食者
食卵動物(英語:Eggpredation)
同功群間捕食者(英語:Intraguildpredation)
追逐捕食者(英語:Pursuitpredation))
水生生物捕食(英語:Aquaticfeedingmechanisms)(餌球(英語:Baitball)
底棲攝食者
瘋狂捕食(英語:Feedingfrenzy)
濾食性動物)
食嫩植動物(英語:Browsing(herbivory))
牧食
超級食肉動物
中級食肉動物(英語:Mesocarnivore)
低級食肉動物(英語:Hypocarnivore)
偷竊寄生現象(英語:Kleptoparasitism)
食腐動物
過捕
交哺現象(英語:Trophallaxis)
捕食
反捕食者適應
食蟲植物
食肉真菌
食肉單細胞生物(英語:Predatorydinoflagellate)
其他相關條目
閱論編死亡及相關主題醫學判定
墮胎
屍檢
腦死
死後抽搐
臨床死亡
死前喉鳴
臨終護理(英語:End-of-lifecare)
安樂死
拉撒路現象
拉撒路症候群
致命創傷
器官捐贈
絕症
猝死
非正常死亡
死亡相關列表
2002年致死原因及所占比例列表
表達死亡的詞彙(英語:Listofexpressionsrelatedtodeath)
自然災害
意外死亡列表(英語:Listsofpeoplebycauseofdeath)
錯誤的死訊列表(英語:Listofprematureobituaries)
可預防的死因列表
歷年逝世人物列表
非正常死亡列表(英語:Listofunusualdeaths)
拍攝期間死亡的電視劇演員(英語:Listoftelevisionactorswhodiedduringproduction)
死亡形態
兒童死亡
長生不老
嬰兒死亡
過勞死
法定死亡
母體死亡
短時間大量死亡
死亡率
死亡顯著性(英語:Mortalitysalience)
新生兒死亡
人食人
死後屍體腐爛階段
蒼白僵直
屍冷
屍僵
屍斑
屍體腐敗
分解作用
骨架化
骸骨
化石
屍體處理
土葬
水葬
海葬
火葬
天葬
生態葬
拾骨葬
死後生產
人體冷凍技術
人類屍體處理
遺體保存技術
木乃伊
冷凍葬
水焚葬
其他方面
來世
屍體現象
死亡勃起
墳場
死後意識(英語:Consciousnessafterdeath)
喪葬
死亡面具
Eternaloblivion(英語:Eternaloblivion)
驗屍員(英語:Medicalexaminer)
葬禮
喪慟
Intermediatestate(英語:Intermediatestate)
喪事
Tabooonthedead(英語:Tabooonthedead)
守靈
帛金
吉儀
掃墓
祠祭
國葬
超自然現象
瀕死經驗
瀕死研究
臨終異象
招魂術
靈魂出竅
轉世
輪迴
降神會
前世回溯
復活
法律相關
墮胎法(英語:Abortionlaw)
Administrationofanestateondeath(英語:Administration(probatelaw))
死刑
死因
死因裁判官
死刑案陪審團
死亡證
宣告死亡
死刑犯
Dyingdeclaration(英語:Dyingdeclaration)
詐死(英語:Fakeddeath)
死因審問(英語:Inquest)
謀殺
死亡權
信託
遺囑
其它相關
生命延續
死亡與文化(英語:Deathandculture)
忌辰
死亡焦慮
死囚現象(英語:Deathrowphenomenon)
死神列表(英語:Listofdeathdeities)
死神
Dying-and-risinggod(英語:Dying-and-risinggod)
Psychopomp(英語:Psychopomp)
滅絕營
死亡欲力(英語:Deathdrive)
笑死
死亡騙局
死亡喪鐘
死亡行軍
死亡使者
死亡通知
絕命詩
死光
處決小隊
死亡威脅
Festivalofthedead(英語:FestivaloftheDead)
對死亡的迷戀
殺人
臨終禱告(英語:Lastrites)
殉教
殯葬學
細胞死亡
戀屍癖
捕食
犧牲
人祭
牲祭
精神死亡(英語:Spiritualdeath)
自殺
協助自殺
自殺方式
死亡教育
死亡學
Thanatosensitivity(英語:Thanatosensitivity)
不死生物
戰爭
凶宅
海佛烈克極限
Mementomori
分類
死亡
專題
閱論編生態系模型 營養組成總論非生物因子 ·非生物壓力(英語:Abioticstress) ·行為生態學 ·生物地球化學循環 ·生物量 ·生物因子 ·生物壓力(英語:Bioticstress) ·環境承載力 ·競爭 ·生態系 ·生態系生態學(英語:Ecosystemecology) ·生態系模型(英語:Ecosystemmodel) ·關鍵物種 ·攝食行為列表(英語:Listoffeedingbehaviours) ·生態學代謝學說(英語:Metabolictheoryofecology) ·生態生產力生產者(英語:Primaryproducers)自養生物 ·化能合成 ·化能生物 ·基礎物種(英語:Foundationspecies) ·混合營養生物(英語:Mixotroph) ·菌異營 ·菌根營養生物(英語:Mycotroph) ·有機營養生物(英語:Organotroph) ·光能異養生物(英語:Photoheterotroph) ·光合作用 ·光合效率(英語:Photosyntheticefficiency) ·光養生物 ·基本營養類型 ·初級生產消費者頂級掠食者 ·食細菌生物(英語:Bacterivore) ·食肉動物 ·化能有機營養生物 ·覓食(英語:Foraging) ·泛化種與特化種 ·集團內捕食(英語:Intraguildpredation) ·食草動物 ·異營生物 ·異養營養(英語:Heterotrophicnutrition) ·食蟲動物 ·中間捕食者釋放假說(英語:Mesopredatorreleasehypothesis) ·雜食動物 ·最優覓食理論(英語:Optimalforagingtheory) ·捕食 ·獵物轉換(英語:Preyswitching)分解者
化能有機營養生物
分解作用
腐生營養
有機碎屑(英語:Detritus)
微生物古菌 ·噬菌體 ·微生物生態學 ·岩石自養生物 ·無機營養生物(英語:Lithotrophy) ·微生物合作(英語:Microbialcooperation) ·微食物網(英語:Microbialfoodweb) ·微生物智能(英語:Microbialintelligence) ·微食物環(英語:Microbialloop) ·微生物席 ·微生物代謝(英語:Microbialmetabolism) ·噬菌體生態學(英語:Phageecology)食物網生物放大作用 ·生態效率 ·生態塔 ·能量流(英語:Energyflow(ecology)) ·食物鏈 ·營養級食物網例子冷泉 ·海底熱泉 ·潮間帶(英語:Intertidalecology) ·海藻林 ·湖泊 ·北太平洋副熱帶環流 ·河流 ·舊金山河口生態系(英語:EcologyoftheSanFranciscoEstuary) ·土壤食物網(英語:Soilfoodweb) ·海潮水坑過程Ascendency ·生物累積 ·巔峰群集 ·競爭排除原則 ·Consumer-resourcesystems ·Copiotrophs ·生態網絡(英語:Ecologicalnetwork) ·演替 ·能質 ·能量系統語言(英語:EnergySystemsLanguage) ·f-ratio ·飼料轉化率(英語:Feedconversionratio) ·瘋狂捕食(英語:Feedingfrenzy) ·Mesotrophicsoil ·養分循環(英語:Nutrientcycle) ·Oligotroph ·浮游生物悖論 ·營養級聯(英語:Trophiccascade) ·營養互利共生(英語:Trophicmutualism) ·營養狀態指數(英語:Trophicstateindex)防衞/對抗
動物色彩(英語:Animalcoloration)
反捕食者適應
偽裝
植物對食草動物的防禦(英語:Plantdefenseagainstherbivory)
擬態
Predatoravoidanceinschoolingfish
其他組成族群生態學豐度 ·阿利效應 ·逆補償作用(英語:Depensation) ·生態收益(英語:Ecologicalyield) ·有效族群大小 ·種內競爭 ·邏輯斯諦函數 ·馬爾薩斯模型 ·最大持續產量(英語:Maximumsustainableyield) ·野生動物個體數過剩(英語:Overpopulationinwildanimals) ·過度開發 ·族群週期(英語:Populationcycle) ·族群動態(英語:Populationdynamics) ·族群模型(英語:Populationmodel) ·族群大小(英語:Populationsize) ·生態穩定性(恢復力穩定性 ·抵抗力穩定性)物種生物多樣性 ·密度制約 ·物種多樣性的生態學影響(英語:Ecologicaleffectsofbiodiversity) ·生態滅絕(英語:Ecologicalextinction) ·特有種 ·旗艦種 ·梯度分析(英語:Gradientanalysis) ·生物指標 ·外來種 ·入侵物種 ·物種多樣性與緯度(英語:Latitudinalgradientsinspeciesdiversity) ·最小可存活族群 ·中性理論 ·族群生存力分析(英語:Populationviabilityanalysis) ·優先效應 ·拉波波特法則(英語:Rapoport'srule) ·物種多樣性 ·物種同質性(英語:Specieshomogeneity) ·物種豐富度 ·物種分布 ·物種面積曲線 ·傘護種種間關係抗生(英語:Antibiosis) ·種間關係 ·片利共生 ·群落 ·種間競爭(英語:Interspecificcompetition) ·互利共生 ·存儲效應(英語:Storageeffect) ·片害共生空間生態學(英語:Spatialecology)生物地理學 ·Cross-boundarysubsidy ·生態梯度(英語:Cline(biology)) ·生態過渡帶 ·生態型 ·擾動 ·邊緣效應 ·福斯特法則 ·棲地破碎化 ·理想自由分佈(英語:Idealfreedistribution) ·中度干擾假說 ·島嶼生物地理學 ·地景生態學 ·地景流行病學 ·地景湖沼學(英語:Landscapelimnology) ·關聯族群 ·斑塊動態(英語:Patchdynamics) ·r/K選擇理論 ·源-匯動態生態棲位生態棲位 ·生態陷阱 ·生態系工程師(英語:Ecosystemengineer) ·物種分布建模(英語:Environmentalnichemodelling) ·共位群(英語:Guild(ecology)) ·動物棲地 ·海洋動物棲地(英語:Marinehabitats) ·極限相似性(英語:Limitingsimilarity) ·生態棲位分配模型(英語:Nicheapportionmentmodels) ·生態棲位構建(英語:Nicheconstruction) ·生態棲位分化(英語:Nichedifferentiation)非攝食網絡(英語:Non-trophicnetworks)組配規則(英語:Assemblyrules) ·貝特曼原理 ·生物發光 ·生態崩潰(英語:Ecologicalcollapse) ·生態負債(英語:Ecologicaldebt) ·生態赤字 ·生態能量學(英語:Ecologicalenergetics) ·生態指示生物(英語:Ecologicalindicator) ·生態閾值 ·生態系多樣性 ·湧現 ·滅絕債務 ·克萊伯定律 ·李比希最低量定律 ·臨界值法則(英語:Marginalvaluetheorem) ·托森法則(英語:Thorson'srule) ·旱生演替系列(英語:Xerosere)其他異速生長 ·多穩態(英語:Alternativestablestate) ·生態平衡 ·生物資訊視覺化(英語:Biologicaldatavisualization) ·構造理論(英語:Constructallaw) ·漸變群(英語:Cline(biology)) ·生態經濟學 ·生態足跡 ·生態預測(英語:Ecologicalforecasting) ·生態人文學(英語:Ecologicalhumanities) ·生態化學計量學(英語:Ecologicalstoichiometry) ·生態通道(英語:Ecopath) ·Ecosystembasedfisheries ·髓石(英語:Endolith) ·演化生態學(英語:Evolutionaryecology) ·功能生態學(英語:Functionalecology) ·工業生態學 ·宏觀生態學(英語:Macroecology) ·微生態系(英語:Microecosystem) ·自然環境 ·系統生態學(英語:Systemsecology) ·理論生態學
規範控制
LCCN:sh85106240
NDL:00563545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捕食&oldid=70700415」
分類:捕食生物防治隱藏分類:有參考文獻錯誤的頁面含有英語的條目包含LCCN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NDL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沒有登入討論貢獻建立帳號登入
命名空間
條目討論
臺灣正體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閱讀編輯檢視歷史
更多
搜尋
導航
首頁分類索引特色內容新聞動態近期變更隨機條目資助維基百科
說明
說明維基社群方針與指引互助客棧知識問答字詞轉換IRC即時聊天聯絡我們關於維基百科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相關變更上傳檔案特殊頁面靜態連結頁面資訊引用此頁面維基數據項目
列印/匯出
下載為PDF可列印版
其他專案
維基共享資源
其他語言
AfrikaansAragonésالعربيةAsturianuБеларускаяБългарскиBosanskiCatalàDanskZazakiEnglishEsperantoEspañolEestiEuskaraفارسیSuomiFøroysktFrançaisFryskGalegoעבריתहिन्दीMagyarՀայերենBahasaIndonesiaIdoÍslenskaItaliano日本語ქართულიTaqbaylitಕನ್ನಡ한국어LatinaLugandaLatviešuМакедонскиBahasaMelayuNederlandsNorsknynorskNorskbokmålਪੰਜਾਬੀPolskiPortuguêsРусскийSrpskohrvatski/српскохрватскиSimpleEnglishSlovenščinaSoomaaligaСрпски/srpskiSvenskaதமிழ்ไทยTagalogТатарча/tatarçaТывадылУкраїнськаOʻzbekcha/ўзбекчаTiếngViệt吴语IsiXhosa粵語
編輯連結
延伸文章資訊
- 1自然界的動物天敵 - 星島教育
自然界的動物天敵. 2020.12.01. 24504. 文:周倩儀圖:星島圖片庫、網上圖片. 仿狼機械人 動物 天敵 物種互動 自然界 · 世界企鵝日. 大家有見過企鵝嗎?
- 2生物防治用天敵 -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
草蛉是捕食性昆蟲,能捕食蟎類、蚜蟲、粉蝨、介殼蟲、木蝨及多種鱗翅目、鞘翅目、同翅目的初齡幼蟲及卵與多種小型昆蟲,是種多功能的天敵昆蟲。
- 3動物天敵- 優惠推薦- 2022年6月| 蝦皮購物台灣
你想找的網路人氣推薦動物天敵商品就在蝦皮購物!買動物天敵立即上蝦皮台灣商品專區享超低折扣優惠與運費補助,搭配賣家評價安心網購超簡單!
- 4常见动物的天敌有哪些? - 土流网
百科详情 · 1、老鼠的天敌是家猫、野猫、猫头鹰、黄鼠狼、蛇五种。 · 2、噬菌体是某些细菌、真菌、放线菌或螺旋体等微生物的天敌。 · 3、狼、豺是松鼠的天敌。 · 4、蟑螂的天敌 ...
- 5天敵-生物防治主題館
其他土壤有害線蟲之天敵有捕食性 類、彈尾蟲、扁形蟲、原生蟲及線蟲等,而大型脊椎動物,如鳥類、魚類和蝙蝠,有時亦為害蟲重要天敵,鷹、蛇及貓則為野鼠天敵。 寄生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