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研究方法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我們是一群嘗試從臺灣思考歷史的書寫的史學界夥伴。

我們成立了一個「歷史學柑仔店(kám-á-tiàm)」部落格。

ホーム アーカイブ プロフィール 購読 歷史學柑仔店(kám-á-tiàm) 在前PC時代和邢義田老師學秦漢史 January11,2019   祝平一(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   寫在文前:本文於2017年為慶祝邢老師退休的同門小聚而作。

感謝游逸飛和劉欣寧的安排。

2018年,老師在香港和北京講學,仍是學界滿場飛的秦漢超人。

  歷史:一場無止盡的漫浪追尋   在這個性別刻板無益於理解世界的時代,以往知子莫若父的金句,要倒置為「知父莫若女」,至少邢老師家應是如此。

就讓我以和邢老師的女兒本寧聊天時的一段話,為老師的祝壽會開場。

本寧説:「能在史語所工作,是件漫浪的事。

用一生的精力,盡量靠近那已全然已逝的過去。

」我頗驚訝本寧能那麼精準地捕捉邢老師做學問的方式和史語所的工作性質。

歷史學家,在我看來,就是一群執抝,無法忘懷過去的人丶從史料中重建歷史,詮釋過去的意義,建立過去與現代的聯繫。

對我而言,邢老師一生的工作便在於從文獻丶考古文物重建秦、漢史的細節,以讓讀者更深入理解秦漢帝國的性質、社會生活及其與其他文明間的關係。

由於我已離開秦漢史的領域已久,甚少親炙邢老師的教誨。

但最近一次聽他演講漢帝國的交通路線,我聽得目瞪口呆,心想:「天啊,怎麼可能他想要靠近的歷史,留下了那麼完整的材料?甚至比明、清還多!而且那些古代路線,似乎也一直為後人延用。

」當然,那些材料都是斷片零簡,厲害的是歷史的工作者,如何找出這些材料,並依照研究者心中所設定的問題,拼湊出一張無限逼近歷史現場的圖像。

就像本寧所說,老師的知識軌跡基本上就是一場無止盡的漫浪追尋。

Continuereading"在前PC時代和邢義田老師學秦漢史"» Postedat04:52AMin歷史研究方法,祝平一|Permalink | Comments(0) Reblog (0) 人類世:跨學科的愛恨情仇 June22,2018   吳易叡(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醫學倫理及人文學部副主任/助理教授)   如果讀者們追學術研討會、期刊專號和大型講座,像追韓劇一樣認真,不難發現過去兩三年來這些場合最熱門的關鍵字,絕對少不了「人類世(TheAnthropocene)」。

輸入GoogleTrend,圖表一目了然地顯示了從2008年開始,全世界針對人類世的討論開始穩定增長,一直到2016年數量到達顛峰,之後才開始微微下滑。

這個詞彙在千禧年於舉辦的會議上,由荷蘭大氣化學家PaulCrutzen提出,到今天也算是「成年」了。

1995年,Crutzen和其他兩位同事因為發現了一氧化氮對臭氧層的破壞力而獲頒諾貝爾獎。

他萬萬沒想到若干年後,一個近乎意氣用事的表達,讓他從此變成世人所認識的Mr.Anthropocene。

Continuereading"人類世:跨學科的愛恨情仇"» Postedat08:00AMin人類世,史學史,吳易叡,歷史人類學,歷史研究方法|Permalink | Comments(0) Reblog (0) 為什麼要寫帝王將相的歷史?賀列夫紐克和他的《史達林:從革命者到獨裁者》 May25,2018   夏克勤(美國印第安納大學歷史系)   史達林喜歡看電影,尤其喜歡在晚上邀請一小群同志觀影論片,然後喝酒吃飯(通常是自助餐)。

酒酣耳熱之餘,有時還會一起唱歌跳舞到清晨。

連「史達林也會動動他的腿,伸展一下手臂」。

這看起來不過是二十世紀有點餘暇、閒錢與教育的階級常見的休閒活動,除了對休閒活動有興趣的文化史家,這種細節到底有甚麼用?難道學院派歷史學家自甘墮落、政治史衰敗到了只能靠八卦軼聞娛樂大眾讀者的地步?在國際學界享有極高的聲譽的俄國歷史學家賀列夫紐克(OlegV.Khlevniuk)不這麼認為。

這看似平凡的聚會,是了解史達林統御下屬,以及黨政高層浮沉的關鍵。

受邀看片,是受史達林信任的信號;沒被邀請,就是失勢了。

看片之後的自助餐、飲酒作樂的派對,是史達林與他眼下親信交換資訊與意見,討論重要決策的場合。

看片小會儼然是蘇聯的最高領導核心,也是史達林娛樂自己、考核親信的機會。

將此看電影的習慣,放入史達林創造的統治體系的大脈絡之中,賀列夫紐克講的並不是孤立的軼聞(史達林會唱歌、動動腿當作跳舞、也會灌人伏特加等),而是史達林統治晚期偏好的非正式、制度外行使權力的模式。

Continuereading"為什麼要寫帝王將相的歷史?賀列夫紐克和他的《史達林:從革命者到獨裁者》"» Postedat08:00AMin修正主義,夏克勤,歷史書寫,歷史研究方法,蘇聯|Permalink | Comments(0) Reblog (0) 數位工具與文史研究 January26,2018   祝平次(國立清華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元史專家蕭啟慶先生在1990年代曾是我在美國念書時的短暫室友,所以當我在2002年9月轉到清華大學中文系工作後沒多久,就去歷史所拜訪他。

我還記得,當去他研究室時,他指著桌上的電腦,帶著童真的興奮說:「平次,如果我們那個時代有這個東西,我就會做通史研究,而不用侷限在元史了。

」他所說的這個東西,就是電腦正在連線著的《四庫全書》全文檢索。

蕭先生的話,指映出,數位工具與人文學研究的關聯:不一樣的工具可以完成不一樣的研究。

就他所說的具體個案來講,則是研究範圍的廣窄,而這種擴展的可能性則在於全文檢索可以節省下大量蒐尋資料的時間。

而2002年,也是台灣啟動國家型數位典藏計畫的一年。

Continuereading"數位工具與文史研究"» Postedat08:00AMin數位,數位典藏,歷史研究方法,祝平次,科技,資料庫|Permalink | Comments(0) Reblog (0) 趙明誠與他的收藏家朋友們:數位人文方法初探 November24,2017   許雅惠(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銷金獸。

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李清照,〈醉花陰〉這首充滿思念之情的詞,是李清照(1084–?)的作品,傾訴的對象,應該是她的丈夫趙明誠(1081–1129)。

二十多年前,當趙明誠迎娶李清照時,趙父仕途扶搖直上,子弟前景一片光明;李清照則已展露文才,名震京師。

還是太學生的趙明誠,經常到大相國寺的市集購買碑拓、古器,回家與李清照一起欣賞把玩,收藏成為兩人共同的興趣。

多年後,趙明誠編寫《金石錄》,記下個人多年的收藏歷程。

當中有二、三十年間收藏的作品清單,有朋友間的意見交換,也有相關的風雅軼事。

《金石錄》讓我們進入以趙明誠為主的收藏世界,一窺那些年,名士才子們共同追求的藝文興趣。

圖1             趙明誠的四段題跋,書寫於歐陽修《集古錄跋尾》後方,這件作品曾經是他的收藏。

書寫時間分別是1106、1116、1118、1122。

寫第一則題跋時,趙明誠還在京師;十年後二度題跋時,已經返回山東青州居住;最後一次題跋是43歲時。

藏於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圖片來源:故宮書畫典藏資料檢索系統http://painting.npm.gov.tw/Painting_Page.aspx?dep=P&PaintingId=675 ) Continuereading"趙明誠與他的收藏家朋友們:數位人文方法初探"» Postedat08:00AMin人文計算學,巨量資料,數位,歷史研究方法,許雅惠,資料庫|Permalink | Comments(0) Reblog (0) 想像與認識日治時代的臺灣經濟史:晚近臺灣工業史研究對於傳統歷史解釋典範的修正 May05,2017   林文凱(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在文章開頭前的一些閒話這篇文章的主題是硬梆梆的「晚近日治時期臺灣工業史研究的回顧」,主文也仍維持學術論文格式,並未像「歷史學柑仔店」網站上其他文章一樣改為較通俗易讀的樣式,原本不應該就這樣刊登在出來;但除了文筆不佳不太會寫通俗論文外,還有幾個理由讓我決定就選擇這個主題,並以現在這個樣式刊登出來,讓有興趣的讀者閱讀指教。

首先,本文雖是有關日治時代的臺灣經濟史研究,但其實跟日治時代的臺灣文化史、文學史與政治史研究也有些間接關聯。

筆者長期來從事臺灣經濟史的研究,深知這個領域的研究典範已經從1920-1980年代流行的馬克思主義學派的帝國主義與殖民剝削論­­,轉變為受到晚近發展經濟學、歷史制度論、新古典經濟學與制度經濟學影響的殖民近代化論。

但仔細閱讀晚近臺灣文學史、文化史與政治史的研究成果時,發現他們在附帶解釋日治時期文化與政治活動發生所在的社會經濟環境問題時,多數仍然停留在矢內原忠雄(1929)、凃照彥(1975)等人基於馬克思主義經濟史觀提出的帝國主義與殖民剝削論等傳統觀點。

〔1〕似乎未曾意識到1980年代以來隨著世界社會主義政權的資本主義化轉型、馬克思主義在學術界的失勢、東亞四小龍的經濟發展成就,東亞傳統的馬克思主義經濟史解釋典範已被「殖民近代化論」(colonialmodernization)所取代。

〔2〕   圖1 (左)矢內原忠雄著《日本帝國主義下之臺灣》中文本封面;(右)凃照彥著《日本帝國主義下的台灣》中文本封面。

  筆者這裡應該強調的是,雖然新的研究批判了矢內原忠雄等左派學者的傳統論點,但並無法否認其作品的重要經典價值,尤其他們從階級與民族視角針對殖民政策的帝國主義性與殖民性的分析方法論與主要論點,仍將不斷刺激著新一代經濟史學者的研究與思考;同時,這些著作不僅是經濟史研究的成果,他們同時也代表著各自時代的左派理論思潮,具有重要的社會思想史之時代性意義。

Continuereading"想像與認識日治時代的臺灣經濟史:晚近臺灣工業史研究對於傳統歷史解釋典範的修正"» Postedat08:00AMin台灣,台灣史,林文凱,歷史學,歷史書寫,歷史研究方法,第二次世界大戰|Permalink | Comments(0) Reblog (0) 酒池肉林的紂王形象是如何出現——談武王征商的歷史論述 February24,2017   許雅惠(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中國歷史經常被視為是一連串的循環,重複著王朝的興盛與衰亡。

一個王朝滅亡的原因有很多,但不外乎無能的君主搞得天怒民怨,一位英雄揭竿而起,率領他的正義之師歷經失敗,最終推翻無道昏君,建立新政權(其中不少為「農民革命」——二十世紀共產主義的史學家如此稱呼)。

這是一種歷史書寫的模式,以昏君與英雄的對比,解釋舊王朝之所以亡、新王朝之所以興的原因。

究竟一個無道昏君是否無道?一支正義之師有多正義?現代的我們無從下這種道德判斷,但我們知道在這個歷史事件中,一個統治者被另一個統治者取代了,而且經常是通過血腥暴力的手段。

這樣的亡國/開國論述起源很早,東周文獻經常將亡國的夏桀、商紂並稱為暴君,對比於開國的商湯、西周文武之好德。

《史記・殷本紀》還生動地列舉紂王的罪狀,包括以酒為池、懸肉為林,使男女裸體追逐其間,通宵達旦縱情聲色。

有意思的是,據說牧野會戰之前,姬發也曾列舉商紂一連串的罪名,說他聽婦人言、疏於祭祀、遺棄兄弟、任用罪人,當中並沒有提到他沈溺於酒(《尚書・牧誓》)。

商亡之後,紂王的罪行似乎隨著時間被越放越大。

在歷史書寫中,這個好酒淫樂的紂王形象是如何出現?周人的征商論述又是如何形成?且讓我們回到公元前十一世紀中葉冬季十二月的甲子日。

Continuereading"酒池肉林的紂王形象是如何出現——談武王征商的歷史論述"» Postedat08:00AMin中國史,歷史書寫,歷史研究方法,許雅惠,青銅時代,革命|Permalink | Comments(0) Reblog (0) 「巨量資料」概念下的史料收集與歷史書寫 June20,2014 黃銘崇(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   緣起 318公民運動發生幾天後,我與家人一同至立法院週邊現場,一方面是表達對此一運動的支持,不過,更重要的還是進行歷史觀察。

經過幾天觀察,我們研判這場公民運動有可能會是一個改變台灣歷史的重要事件。

而且,隨著佔領立法院的行動之後,媒體與社群網站上出現爆量的論述、創意作品、照片、影片產生,在立法院的議場內以及濟南、青島東路上,也出現了大量的海報、文宣、小冊子和各種創作活動。

有藝術史研究者與藝術創作者認為這是一個前所未見精彩無比的「無策展人的藝展」,也有人以為這是一個隨時在變動的新型藝展,不論從藝術的、文學的角度都相當引人注目。

於是乎興起要在第一時間建立平台收集史料的念頭。

Continuereading"「巨量資料」概念下的史料收集與歷史書寫"» Postedat08:00AMin318(太陽花學運),公民,巨量資料,歷史研究方法,黃銘崇|Permalink | Comments(5) Reblog (0) 我們搬家了!!!!自2019/04/20開始,柑仔店於新店面開張:https://kamatiam.org/本網站即日起停止更新。

感謝大家多年來的支持!!!!!!By柑仔店店小二 April2019 Sun Mon Tue Wed Thu Fri Sat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RecentPosts 在問對中的古代醫學動向 【歷史學柑仔店五週年讀者見面會】 法國史家阿多格談歷史性運作機制 台灣商人汕頭歷險記 學者治國錯了嗎──唐初的儒學與政治氛圍 食物、味道與歷史:誰是「中國食物」的推動者? 你的名字──鵝肝、鴨肝、肥肝、與禽肝 後武曌時代的天空 在前PC時代和邢義田老師學秦漢史 商王武丁的「藍寶堅尼」 Categories 318(太陽花學運) GermaineTillion KrzysztofKozłowski publichistory Stolpersteine 一國兩制 世界史 世界衛生組織 中世紀 中國史 中醫史 二十世紀史 二里頭文化 人像藝術 人文計算學 伊斯蘭 佔領 修正主義 儒家文化 公民 公民社會 冷戰 劉龍心 動物 北伐 十字軍 博物館 原住民 反核 台商 台灣 台灣博覽會 台灣史 台灣基督教長老教會 史學史 史蹟 吳宗謀 吳新榮 吳易叡 呂紹理 商代 四四南村 國共鬥爭 國族主義 國民黨 國語老歌 基督教 塊範法 塞爾柱土耳其 多元 夜生活 太陽餅 女性 奴工 媒體 孝 學生運動 工藝 巨量資料 巫毓荃 帝國主義 幸福感 廖宜方 廖斌洲 性別 性別研究 戰爭記憶 戴麗娟 政治 故宮 教育 數位 數位典藏 文化交流 文藝復興 新加坡 新國音 新媒體 日本史 日治時期 日記 普世價值 曾齡儀 服貿 李仁淵 李文良 李衣雲 李貞德 李達嘉 東亞 東突厥斯坦 林圭偵 林文凱 林蘭芳 柑仔店 核心能力 核能 核能安全 植物 楊瑞松 歐亞草原 歷史人類學 歷史和解 歷史學 歷史小說 歷史意識 歷史教科書 歷史教育 歷史書寫 歷史知識 歷史研究方法 歷史科普 歷史記憶 殖民邊緣 民主 民族主義 汪紱 法國 法律史 活動宣傳 涂豐恩 漢生病 潮汕 炎黃子孫 烏克蘭危機 物質文化 王昭文 王權 環境 生活史 畜牧 疾病 瘋狂 眷村文化 知識 石化工業 祖籍意識 祝平一 祝平次 神話 科技 科技與社會研究 符號 第一次世界大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 精神醫學 納粹 羅生門 習近平 老屋 自決 花亦芬 蔣介石 薛化元 藍適齊 蘇聯 衛生 許佩賢 許宏彬 許雅惠 認同 語言 課綱 論文 變態 資料庫 賤民 車馬器 軒轅紀年 轉型正義 農曆 通貨膨脹 遊戲 郭文華 鄭雅如 鄭麗榕 醫學人文 醫師 醫療 醫療史 醫院 金仕起 阿富汗 陳元朋 陳峙維 陳建守 陳恒安 陳鴻圖 集中營 集體記憶 電話 青銅器 青銅時代 革命 香港 香蕉 騎兵 高等教育 黃仁姿 黃銘崇 RecentComments 胡子奕on「我的東突,你的新疆」:維吾爾族與中國民族主義霸權 ConanYangon後武曌時代的天空 ConanYangon日本時代一個公學校老師的發達之路:張式穀的軌跡 Jenderon後武曌時代的天空 歷史學柑仔店(kám-á-tiàm)on庄腳歷史學筆記3 LeonLiuon庄腳歷史學筆記3 李宣瑩on「我的東突,你的新疆」:維吾爾族與中國民族主義霸權 歷史學柑仔店(kám-á-tiàm)on病人絮語:往診與看醫生的場所 5元相片掃描館on病人絮語:往診與看醫生的場所 歷史學柑仔店(kám-á-tiàm)on過去的不同面貌—從羅馬競技場談起 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 HISP新作坊 漫遊藝術史 菜市場政治學 芭樂人類學 巷仔口社會學 台灣法律史學會 公醫時代 來厝邊泡茶 G0V零時政府 HISP新作坊 中研院臺灣考古數位典藏博物館 人社東華 地圖會說話 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 新作坊 沃草!(Watchout!) 法律白話文運動 臺灣大學數位人文研究中心 臺灣法律史學會 臺灣與海洋亞洲 芭樂人類學 Archives April2019 March2019 February2019 January2019 December2018 November2018 October2018 September2018 August2018 July2018 Subscribetothisblog'sfeed 歷史學柑仔店(kám-á-tiàm)• PoweredbyTypepad Top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