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逍遙遊》 莊子 - 天行中國文學篇章庫
文章推薦指數: 80 %
106 此句惠子以樗樹比喻莊子之言,說莊子的話誇誕而不適於用,因而被世人所共同鄙棄。
107 狸:獸名,似狐而小,身肥而短。
狌:即鼬鼠,俗名 ...
101篇章編號【篇章編號】1049 102篇章名稱【篇章名稱】莊子.逍遙遊(1049) 103來源高考課程指定篇章 104文類【文類】先秦、秦漢、魏晉散文 105作者【作者】莊子(9109) 106題解【題解】 《逍遙遊》是「內篇」的第一篇,即《莊子》一書的首篇。
「逍遙」有悠然自得、縱任無為的意思。
「遊」即活動之意,逍遙遊即指適心任性、不受任何約束、自由自在的活動。
在春秋戰國動盪不安的年代中,全身、安寧、自在甚至逍遙成為多數人心中的理想。
莊子借自己虛構的人物表明了無為而治的政治主張,在寓言中寄託了以無用為大用而得全身遠害的人生哲學。
107文本《莊子.逍遙遊》 莊子北冥有魚,其名為鯤2。
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
化而為鳥,其名為鵬3。
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4。
是鳥也,海運則將徙于南冥5。
南冥者,天池也6。
《齊諧》者,志怪者也7。
《諧》之言曰:「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8,搏扶搖而上者九萬里9。
去以六月息者也10。
」野馬也11,塵埃也12,生物之以息相吹也13。
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14?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15。
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16。
覆杯水於坳堂之上,則芥為之舟17;置杯焉則膠,水淺而舟大也18。
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19。
故九萬里,則風斯在下矣,而後乃今培風20;背負青天而莫之夭閼者,而後乃今將圖南21。
蜩與學鳩笑之曰22:「我決起而飛,搶榆枋而止23,時則不至而控於地而已矣24,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25?」適莽蒼者,三飡而反,腹猶果然26;適百里者,宿舂糧27;適千里者,三月聚糧28。
之二蟲又何知29!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30。
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31,此小年也。
楚之南有冥靈者32,以五百歲為春,五百歲為秋;上古有大椿者33,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此大年也。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聞,眾人匹之,不亦悲乎34!湯之問棘也是已35:湯問棘曰:「上下四方有極乎?」棘曰:「無極之外,複無極也。
」36窮發之北有冥海者37,天池也。
有魚焉,其廣數千里,未有知其修者38,其名為鯤。
有鳥焉,其名為鵬,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雲,搏扶搖羊角而上者九萬里39,絕雲氣,負青天,然後圖南,且適南冥也40。
斥鴳笑之曰41:『彼且奚適也?我騰躍而上,不過數仞而下42,翱翔蓬蒿之間,此亦飛之至也43。
而彼且奚適也?』」此小大之辯也44。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鄉,德合一君而征一國者45,其自視也亦若此矣46。
而宋榮子猶然笑之47。
且舉世而譽之而不加勸,舉世而非之而不加沮48,定乎內外之分,辯乎榮辱之境49,斯已矣50。
彼其於世未數數然也51。
雖然,猶有未樹也52。
夫列子禦風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後反53。
彼於致福者,未數數然也54。
此雖免乎行,猶有所待者也55。
若夫乘天地之正56,而禦六氣之辯57,以遊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58!故曰,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59。
堯讓天下于許由60,曰:「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於光也,不亦難乎61!時雨降矣,而猶浸灌,其於澤也,不亦勞乎62!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猶屍之,吾自視缺然63。
請致天下64。
」許由曰:「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
而我猶代子,吾將為名乎?名者實之賓也65。
吾將為賓乎?鷦鷯巢于深林,不過一枝;偃鼠飲河,不過滿腹66。
歸休乎君67,予無所用天下為68!庖人雖不治庖,屍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69。
」肩吾問于連叔70曰:「吾聞言於接輿71,大而無當,往而不返72。
吾驚怖其言,猶河漢而無極也73;大有徑庭,不近人情焉74。
」連叔曰:「其言謂何哉?」「曰:『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綽約若處子75;不食五穀,吸風飲露;乘雲氣,禦飛龍,而游乎四海之外。
其神凝,使物不疵癘而年穀熟。
76』吾以是狂而不信也77。
」連叔曰:「然!瞽者無以與乎文章之觀,聾者無以與乎鐘鼓之聲78。
豈唯形骸有聾盲哉?夫知亦有之79。
是其言也,猶時女也80。
之人也,之德也,將旁礴萬物以為一,世蘄乎亂,孰弊弊焉以天下為事81!之人也,物莫之傷,大浸稽天而不溺,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熱82。
是其塵垢粃糠,將猶陶鑄堯舜者也83,孰肯分分然以物為事84。
」宋人資章甫而適諸越,越人斷發文身,無所用之85。
堯治天下之民,平海內之政,往見四子藐姑射之山,汾水之陽86,窅然喪其天下焉87。
惠子88謂莊子曰:「魏王89貽我大瓠之種,我樹之成而實五石90,以盛水漿,其堅不能自舉也91;剖之以為瓢,則瓠落無所容92。
非不呺然大也,吾為其無用而掊之93。
」莊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94。
宋人有善為不龜手之藥者,世世以洴澼絖為事95。
客聞之,請買其方以百金96。
聚族而謀曰:『我世世為洴澼絖,不過數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請與之。
97』客得之,以說吳王98。
越有難,吳王使之將,冬與越人水戰,大敗越人,裂地而封之99。
能不龜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於洴澼絖,則所用之異也100。
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慮以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憂其瓠落無所容101?則夫子猶有蓬之心也夫!102」惠子謂莊子曰:「吾有大樹,人謂之樗103。
其大本擁腫而不中繩墨,其小枝捲曲而不中規矩104,立之塗,匠者不顧105。
今子之言,大而無用,眾所同去也106。
」莊子曰:「子獨不見狸狌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107;東西跳樑,不避高下;中于機辟,死於罔罟108。
今夫斄牛,其大若垂天之雲。
此能為大矣,而不能執鼠109。
今子有大樹,患其無用,何不樹之於無何有之鄉,廣莫之野,彷徨乎無為其側,逍遙乎寢臥其下110。
不夭斤斧,物無害者,無所可用,安所困苦哉111!」 108注釋【注釋】1 以「逍遙遊」三字名篇,取其閑放不拘,怡適自得之義。
按,郭慶藩《莊子集釋》引晉郭象言:「夫小大雖殊,而放於自得之場,則物任其性,事稱其能,各當其分,逍遙一也。
豈容勝負於其間哉!」清王先謙《莊子集解》中說:「言逍遙乎,物外任天而遊無窮也。
」2 冥:也作「溟」,海。
「北冥」即北方的海,下文「南冥」與此同。
鯤:本指魚子或小魚,此用為大魚之名。
3 鵬:大鳥名,傳說鳥類中最大的一種。
4 怒:奮力,勉力。
垂:同「陲」,邊地。
「垂天」即天陲,天邊之意。
此句意為:大鵬奮起而飛,它的翅膀張開就象天邊的雲。
按,「怒而飛」,刻畫出鵬這個龐然大物起飛時迅猛疾速的樣子。
5 是:代詞,這。
海運:「運」作「行」解,王先謙《莊子集解》雲:「行於海上故曰海運,下雲水擊是也。
」則句意為:大鵬將從北海飛往南海。
又一說:「運」做「動」解,海運即指海水的動盪翻騰。
舊說,海動時必起大風,鵬則從北海借此風之力遷徙到南海。
6 天池:天然形成之池。
池,此處指海。
7 《齊諧》:書名。
志,記載。
此句意為:《齊諧》是一種記載怪異事物的書。
8 水擊:即擊水,拍水。
指鵬起飛時兩翼拍水而行三千里,然後升空。
9 搏:拍,拊。
扶搖,颶風名,又名「飆」,是一種從地面直上的疾風。
此句意為:鵬借飆風之力,拍翼直上,達到九萬里的高空。
10 息:「憩」的假借字,休息,歇息。
王先謙《莊子集解》引成玄英雲:「六月,半歲,至天池而息。
」此句意為:鵬一舉飛去,半年以後抵達南海歇息下來。
11 野馬:指春季野外林澤中的霧氣。
郭慶藩《莊子集釋》引成玄英雲:「青春之時,陽氣發動,遙望藪澤之中,猶如奔馬,故謂之‘野馬’也。
」12 塵埃:揚在空中的土叫「塵」,細碎的塵粒叫「埃」。
按,陽光充足時,所照之處往往能看到無數細微的塵埃在空中動盪不停。
13 生物:指有生機之物。
息,氣息。
此句連上二句意為:林澤中的霧氣和空氣中的塵埃,都被天地之間生物所呼吸的氣息吹動。
按,巨大如鵬鳥,輕微如野馬、塵埃,都能任天而動。
14 蒼蒼:深青貌。
其,表示反問語氣。
此句意:人們所看到的青蒼的天色,難道是天空真正的顏色嗎?或是因為天空過於高遠看不到盡頭所致呢?15 其:指大鵬。
是:代詞,指人視天。
此句意為:鵬從高空往下看,也正象人在地面看天空一樣。
按,此處借人視天喻鵬視地,因相距太遠,故二者都未必能得真相。
16 積:蓄積。
厚:多,深。
負:載也。
負大舟也無力:即「無力負大舟」。
17 覆:傾,倒。
坳堂:堂上低窪之處。
芥:小草。
此句意為:倒一杯水在堂上低窪之處,一棵小草浮在上面就象小船一樣。
18 膠:粘住,膠著,即擱淺。
此句接上句意為:但如果放一隻杯子,那就會擱淺,因為水淺而杯身太大了。
19 「風之」句言:風力不大,就無力承載鵬的巨大翅膀。
此二句接首兩句意,是以水喻風,以大舟比喻大鵬。
20 斯:盡,皆。
培:作「馮」解,乘也,「培風」猶言「乘風」。
此句意為:所以大鵬飛到九萬里之上的高空,則風盡在它翅膀下面,而後鵬才能乘風而行。
21 夭:折也,作「遮攔」解。
閼:阻塞。
圖:圖謀,打算。
此句意為:鵬背負著青天,再沒有其他的東西遮攔阻止,它才謀劃向南飛行。
22 蜩:蟬。
學鳩:小斑鳩。
笑之:譏笑大鵬。
23 決:迅疾貌。
搶:撞,觸到。
榆:榆樹。
枋:檀樹。
此二句意為:我們迅疾從地面飛起,碰到榆樹和檀樹就落了下來。
24 時:有時。
控:投也。
此句意:有時飛不到那麼高,就落在地上算了。
25 奚:何。
以:用。
之:往,到。
南:名詞作動詞,向南飛。
為:助詞,用在句尾表示疑問語氣。
此句意為:哪里用得著飛到九萬里以上再向南飛呢?26 適:去,往。
莽蒼:本指草野之色,此處指郊野。
飡:同「餐」,「三飡」猶言「一日」。
反,同「返」。
果然:飽貌,充實貌。
此句意為:去近郊的人,一天就能回來,肚子還是飽飽的。
27 宿:隔夜,指前一天晚上。
舂糧:用杵在臼中搗米。
此句意為:去百里以外的人,前一晚就要搗米準備口糧。
28 適千里者,三月聚糧:去千里之外的人,要積蓄三個月的糧食。
29 之:代詞,此。
下文「之人也」、「之德也」的「之」義同。
又何知:即「又知何」。
此句意為:蟬和斑鳩這兩隻小鳥又知道什麼!按,「適莽蒼」三層,一層遠似一層,說適近者不能知遠,即下文的「小知不及大知」也。
30 知:同「智」,才智,智慧。
不及:包含「達不到」和「不能瞭解」兩重意思。
年:壽命。
此兩句意:才智小的不瞭解才智大的,壽命短的不瞭解壽命長的。
按,之後以「奚以知其然也」這一問句領起下文之舉例。
31 朝菌:朝生暮死的菌。
晦:晚,夜。
朔:平旦,天明時。
「晦朔」指一日的時光。
蟪蛄:寒蟬,春生夏死或夏生秋死。
「春秋」指一年的時光。
此二句意為:朝菌朝生暮死,它不知道何謂一日;蟪蛄春生夏死或夏生秋死,它不知道何謂一年。
32 冥靈:一說為木名,是一種類似松柏的喬木,另一說為大海中的靈龜。
二解皆可通。
33 椿:椿樹,大椿為傳說中的神樹。
34 彭祖:傳說中長壽的人,名鏗,據說他曾為堯臣,封于彭城,曆虞、夏至商代,年七百餘歲。
久:長壽。
特:獨特,突出。
匹:比。
此句意:但彭祖卻一直以長壽而獨獨聞名於世,世人每談及長壽,必舉彭祖來相比,豈不可悲!按,段中並舉「小年」與「大年」之例,段末「不亦悲乎」之歎從小年句演出。
35 湯:商湯,商朝第一代國君。
棘:一作「革」,夏革,人名,相傳是湯時的大夫。
是已:是也。
此句意為:商湯詢問夏革的話是這樣的。
36 極:盡頭。
這二十一字原缺,依聞一多《莊子內篇校釋》(在《古典新義》內)之說,引唐僧神清《北山錄》所言增補。
37 發:指草木。
「窮發」即所謂草木不生的不毛之地。
38 修:長度。
39 羊角:即旋風。
郭慶藩《莊子集釋》引成玄英雲:「旋風曲戾,猶如羊角。
」40 絕:度過,穿越。
且:將。
41 斥:「斥」與「尺」古通,尺鴳泛指小雀。
42 彼:指鵬。
仞:古代長度單位,周制八尺為一仞。
43 至:指理想境界。
飛之至:飛翔的理想境界。
44 小:指斥鴳。
大:指鵬。
辯:通「辨」,區別,分別。
按:此段引湯棘的對話再證鯤鵬之變和小大之別。
45 故:所以。
夫:句中語氣詞。
效:勝任。
比:同「庇」,庇護。
而:才能。
郭慶藩《莊子集釋》雲:「‘而’字當讀為‘能’,‘能’、‘而’古聲近,通用也。
」征:信也。
此三句意為:有些人的才智能夠勝任一官之職,有些人的行事能夠庇護一鄉之地,有些人的品德能夠投合一個國君的心意,有些人的才能能夠取信于一國之人。
46 其:指上述的四種人。
自視:自以為是之意。
此:指斥鴳。
此句意:這四種人自以為是就像是小雀一樣。
47 宋榮子:宋國人,即先秦思想家宋鈃,其學說近于墨家,故荀子以墨翟、宋鈃並稱。
猶然:舒和微笑之狀。
48 且:發語詞。
舉世:整個的社會。
勸:勉,引申為得意。
沮:沮喪。
此二句意為:整個社會的人都讚揚他,而他並不得意;整個社會的人都非難他,他也不覺得沮喪。
49 內:指自己的內心修養。
外:指待人接物。
此二句意:他能夠確定自己與外物的區別,對榮耀和恥辱的境地分辨得很清楚。
50 斯已矣:猶「如此而已」。
指宋榮子的修養不過止於此。
51 彼:指宋榮子。
數數:頻頻,常見之意。
此句意:象宋榮子這樣的人在世上並不常見。
52 雖然:「雖然如此」之意,與現代漢語中的「雖然」不同。
樹:樹立,指立德。
此句意:雖然宋榮子的修養已經這樣,但他尚未能樹立至德。
故不足慕。
53 列子:即列禦寇,鄭人,相傳他曾遇風仙,習法術,能乘風而行。
禦風:駕風,乘風。
泠然:輕妙的樣子。
善:指駕風的技術很好。
有:通「又」,「旬有五日」即十五天。
54 彼:指列子。
致:求得。
福:無所不順之意。
此句意:列子禦風而行,無往不順,象這樣的人世上亦不常有。
55 此句意為:指列子雖能免於步行,還是要憑藉風力。
故列子亦不足慕。
56 乘:因循,順著。
正:指自然之性,猶今所謂規律、法則。
郭慶藩《莊子集釋》引郭象雲:「故乘天地之正者,即是順萬物之性也。
」57 六氣:指陰陽風雨晦明。
辯:通「變」。
郭慶藩《莊子集釋》引郭象雲:「禦六氣之辯者,即是遊變化之途也。
」58 無窮:指無窮盡的境界,即下文所說的「無何有之鄉」、「廣莫之野」。
惡:何。
王先謙《莊子集解》雲:「無所待而游于無窮,方是逍遙遊一篇綱要。
」59 至人:莊子理想中修養最高的人,能達到任天順物、忘其自我(無己)的境界。
神人:莊子理想中僅次於「至人」的人,無意有功於社會,而自然為人類造福。
聖人:本是儒家理想中修養最高的人,在莊子理想中被置於第三等,能無求于名利。
按,以上為本文第一部分,說明無論是鵬的高飛九萬里還是蜩、學鳩、斥鴳的「不過數仞而下」,無論是知行德征四種人的所為還是宋榮子的「定乎內外辯乎榮辱」甚至是列子的「禦風而行」,都是有所待的,都須憑藉外物的力量,所以都沒達到絕對的逍遙境界。
怎樣才能達到絕對的自由呢?必須要「乘天地之正,禦六氣之辯」,才可以「游於無窮」。
什麼樣的人能做到這樣呢?是無己的至人,無功的神人,無名的聖人。
文章以下部分借三個寓言故事說明了這三層意思。
60 堯:名放勳,上古時代的一個君王,是儒家理想中的聖主,在《莊子》中被塑造成未悟大道的人。
許由:傳說中的高士,字武仲,潁川人,相傳堯讓天下于許由,許由不受,逃隱於箕山。
61 爝火:火炬。
此四句意為:日月之光照臨大地,而火炬猶不熄滅,以求光亮,豈非很難?按:此處堯以日月喻許由,以爝火自喻。
62 時雨:應時之雨。
浸灌:灌溉也。
澤:潤澤。
此四句意:好雨應時而降,卻仍用人力灌溉,以求潤澤,豈非徒勞?按,此處堯以時雨喻許由,以浸灌之水自比。
63 屍:主持之意,「屍」本指廟中受祭的神像,後引申為指空居其位而不作事者。
此處堯自謙他空居君位而無其實。
缺然:不足貌64 請致天下:請允許我把天下交給您。
65 賓:附屬,陪襯。
66 鷦鷯:一種工於築巢的小鳥。
偃鼠:即鼴鼠,善在地土穿行,好飲河水。
此四句意為:小鳥在深林中築巢只需要一個樹枝就足夠了,鼴鼠飲河水只要喝飽就足夠了。
按,此處許由自比為鷦鷯、偃鼠,以深林、河喻天下。
通過鷦鷯不需整個深林和偃鼠不需整條河來說明天下雖大,但對自己無用,即下文「予無所用天下為」之意。
67 歸休乎君:倒裝語序,即「君歸休乎」;君:許由稱堯,猶「您」;歸休乎:相當於今天的口語「算了吧」。
68 為:語尾助詞,帶有感歎作用。
69 庖人:廚子。
「庖」本指廚房,此處引申為烹飪之事。
屍祝:「祝」原指為鬼神傳話的人,後指太廟中負責祭祀的官,因其執祭版對神主(屍)行祭禮(祝),故稱「屍祝」。
樽,盛酒之器;俎,盛肉之器,都是庖人所掌管。
此句意為:廚子雖然不做烹飪的事,但屍祝不得超越許可權,代理廚子的事務。
許由言外之意指自己不得代堯治理天下。
按,此處許由以庖人喻堯,以屍祝自喻。
以上引堯讓天下給許由的故事說明聖人無名之意。
70 肩吾、連叔:皆是莊子為說理而虛構的人物,郭慶藩《莊子集釋》引成玄英說:「肩吾、連叔,並古之懷道人也。
」71 接輿:楚國的狂士,與孔子同時。
此段接輿所說皆為莊子假託之辭。
72 大:言辭誇大。
當,作「底」解。
此二句意為:接輿言辭誇大而無根無底,說得滔滔不絕卻離題萬里。
73 此二句意為:我驚懼於他的話,好像天河一樣迢遞無邊,尋其源流,無所窮極。
74 徑:門外小路。
庭:堂外地。
「徑庭」並列比喻事物的懸殊很大。
此處指接輿的話誇誕到了不近人情的地步。
75 藐姑射之山:傳說中的一座仙山。
綽約:美好貌,又作柔弱貌。
處子:即處女。
76 凝:專一,專注。
疵癘,災病。
此二句意為:神人的精神專注,使萬物不遭災病而五穀豐收。
77 是:代詞,指接輿的話。
狂:「誑」的假借字,欺也。
此句意:我認為他的話是誇大的誑言,因此不相信它。
78 瞽者:盲人。
輿:參與。
文章:指有文采的東西,非指今日之「文章」。
觀:鑒賞,此作名詞。
此二句意為:一個盲人,沒有能力參與觀賞有文采的東西;一個聾子沒有能力去欣賞鐘鼓的聲音。
79 此二句意為:難道只是身體方面有耳聾、眼盲等缺陷嗎?智力上也有聾瞎的缺陷。
80 是:複指代詞,指前面所說智力上有聾瞎缺陷的話。
時:通「是」;女,同「汝」,你,指肩吾。
此句意為:前面所說的智力上的聾瞎指的就是你啊!81 磅礴:廣被,無所不包之意。
蘄:同「祈「,求的意思。
亂:作「治」解。
弊弊:忙忙碌碌,疲憊不堪之貌。
此三句意為:神人德行廣被萬物,混同為一,從而使整個宇宙成為理想世界,而世人卻期望他治理天下,誰會忙碌疲憊地把治理天下當回事!按,此即道家所主張的「無為而治」的思想。
82 大浸:大水。
稽:至。
溺:淹沒。
此三句意為:沒有什麼能傷害到神人,雖洪水滔天,也不能把他淹沒;大旱時天氣酷熱得金石都熔化了,土山也枯焦了,但神人卻不感到炙熱。
83 塵垢:指身上的塵土污垢。
粃糠:一作秕穅,繁碎之事物,指糟粕、渣滓。
陶:以黏土為原料燒製成的器皿,亦謂燒制陶器。
鑄:熔煉金屬以成器,引申為陶冶,培育。
後世多「陶鑄」連用喻造就、培育。
此二句意為:用這個神人的塵垢糟粕都能造就、培育出堯舜。
84 孰肯分分然以物為事:句式同「孰弊弊焉以天下為事」,意為:他哪里肯以料理瑣碎的外物為事呢?85 資:採買販賣。
章甫:殷代的一種禮冠。
適:往。
此三句意為:宋人採辦了禮冠到越國去賣,然而越國文化未開,人民都剪斷頭發,身塗花紋,根本用不著這種禮冠。
按,這裏以越人無所用禮冠比喻神人無所用天下。
86 四子:指王倪、齧缺、被衣、許由,皆傳說中虛構的人物。
陽:指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
汾水之陽,即今山西平陽,曾為堯之首都。
87 然:同「杳然」,深遠貌。
喪,作「忘」解。
此句言堯既見四子,於是心乃遠遊於世外,忘其天下。
以上是藉肩輿、連叔的對話以證明神人無功之意。
88 惠子:即惠施,宋人,先秦時的思想家,與莊子友好,曾為梁惠王相,屬於「名家者流」。
《莊子》各篇中有關莊子和惠施的故事,大都為寓言性質,不宜據為信史。
89 魏王:魏惠王,戰國時魏國國君,因遷都大樑(今河南開封),又稱梁惠王。
90 大瓠:即大葫蘆。
樹:種植。
實:充滿,引申為容納。
石:十鬥為一石,「五石」即五十鬥。
此句意為:我把它種植下去,結出了大葫蘆,大得能容納五石之物。
91 堅:硬度。
舉,拿起。
此句意為:用以盛水,但葫蘆的質地虛脆,硬度不足以承受水的重量。
92 瓠落:猶「廓落」,形容很大。
此二句意為:如果把葫蘆分剖成瓢,又大得沒地方可放。
93 然:空虛而巨大之貌。
掊:擊碎。
此二句意:葫蘆並非不夠大,我因其無用而砸碎它。
按,一說此處惠施以大瓠來比喻莊子所說的話誇誕空虛,不適於用。
94 拙於用大:不善於使用大的東西,或謂不善於把事物用在大處。
95 善為:善於製作。
不龜手之藥:即預防皮膚生凍瘡的藥,「龜」通「皸」,皮膚因天冷而凍裂叫「皸」。
洴:浮。
澼:漂洗。
絖:較纖細的棉絮。
此句意為:宋國有人善於製作預防凍瘡的藥,所以世世代代都以漂洗棉絮(洴澼絖)為職業。
96 請買其方以百金:倒裝句,即「請以百金買其方」。
97 聚族而謀:召集全家族來商議。
一朝:指一次。
鬻:出售。
技:指製造不龜手之藥的藥方。
輿:給予,此指賣給。
98 說:遊說。
吳王:周朝時吳國的諸侯王。
99 難:指軍事行動,「越有難」即越國對吳國有軍事行動。
此四句意為:越國對吳國有軍事行動,吳王就派客統率軍隊,冬天與越人水戰。
因吳國的軍士事先皆用此藥預防,雖在冬天水戰,皮膚也不至於凍裂,因此把越人擊敗了。
吳王劃出一塊土地,封給那個帶兵擊敗越人的「客」,以為采邑。
100 一:一樣,相同。
此五句意:能使手不凍裂的藥方是一樣的,有人用此藥方能得到封地,有人用此藥方卻不免於漂洗棉絮,這是因為對藥方的使用不同。
101 慮:一說謂結綴,縛系;另一說是「攄」的假借字,作「治」解,指將大瓠挖空。
大樽,古所謂腰舟,即以匏瓠一類的東西系在腰間(其作用類似今日的救生圈),為渡水之用者。
102 有:語助詞,無義。
蓬:蓬草。
蓬之心:喻心靈茅塞不通。
按,此段莊子舉不龜手之藥的例子來回答惠子「大瓠無用」的問題,說明惠子以有用為無用,不得用之道也,即「拙於用大」。
103 樗:俗名臭椿,質劣,不能作器具。
104 大本:主幹。
臃腫:指木上疙瘩盤結。
繩墨:匠人用以求直的工具。
捲曲:指樹枝曲而不直。
規:匠人用以求圓的工具。
矩:用以求方的工具。
此句意:樗樹的主幹疙瘩盤結,小枝曲而不直,都不合匠人的要求,無法製造器材。
105 塗:通「途」。
此句言大樗樹立在路邊,匠人連看都不看。
106 此句惠子以樗樹比喻莊子之言,說莊子的話誇誕而不適於用,因而被世人所共同鄙棄。
107 狸:獸名,似狐而小,身肥而短。
狌:即鼬鼠,俗名黃鼠狼。
卑身:低身。
伏:匍匐於地。
敖:通「遨」,指來來往往的小動物。
108 跳樑:亦作「跳踉」,即跳躍,竄越。
機辟:泛指捕獸工具。
罔:同「網」。
罟,也是網類。
此句意為:狸狌雖靈活,終不免為機辟所中,為罔罟所擒,送掉性命。
按,此以狸狌喻聰明才智之人,反而招害。
109 斄牛:即犛牛,產於我國西南部,其軀體甚大。
按,此以斄牛喻大智若愚之人,能全身遠禍。
110 無何有之鄉:指一無所有之處。
廣莫之野:寬廣無人之處。
彷徨:徘徊。
無為:亦逍遙之意。
111 夭:夭折。
斤:大斧。
斤、斧都是伐木之物。
此句意:樗樹不會遭斧頭砍伐,沒有不會遭外物侵害,它無所可用,哪里有什麼困苦呢? 109內容分析要點【內容分析要點】1 闡明世間萬物皆「有所待」 無論是體積龐大的大鵬,還是在空氣中飄浮的「野馬」、「塵埃」,都是「有所待」的,皆有憑藉、依賴,並未達到「逍遙遊」的境界。
2 說明「小大之辯」(a) 小知不及大知﹕大鵬雖然算不得「逍遙遊」,可是其志向之高遠並非蜩與學鳩這等小蟲所能理解。
(b) 小年不及大年﹕生命短暫的「朝菌」、「蟪蛄」等「小年」,不會明白有千年壽命的「冥靈」、「大椿」等「大年」。
(c) 引湯問棘的對話﹕通過對話把鯤鵬之變的寓言加以驗證,重複描寫了大鵬體積的巨大,並奚落斥鴳的無知自負,再次闡釋「小大之辯」。
3 指出莊子理想中修養的最高境界(a) 三類不同思想境界的人﹕「知效一官,行比一鄉,德合一君而徵一國者」終日追求功名利祿;宋榮子「猶有未樹」;列子「猶有所待」,均未達「逍遙遊」的境界。
(b) 「無待之境」﹕「無所待」的境界是「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遊無窮」,要做到「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
4 闡述「無己」、「無功」、「無名」(a) 通過堯讓天下於許由的寓言說明「無名」、「無功」﹕許由拒絶接受天下,他認為「名者實之賓也」,說明許由「無名」、「無功」的境界。
(b) 通過藐姑射山神人的寓言說明「無己」、「無功」﹕神人身上的「塵垢粃糠」已可創造出堯舜之輩來,他們不會勞碌地管治天下,以此為事業。
5 通過莊子和惠施的對話闡明「有用」與「無用」 莊子指出「無用」才是「大用」,可保存本性,得到「逍遙遊」。
世人大多拘囿於世俗的「有用」,心靈大受束縛,達不到「逍遙遊」的境界。
110寫作手法要點【寫作手法要點】1 寓言構成了奇特的形象世界 本文創造了大量寓言,如描寫了鯤、鵬、蜩、學鳩、斥鴳的故事,把「無所待」的思想寄託於離奇的想像和形象的描寫中,既奇幻無比又形象逼真。
2 構思奇特,想像豐富,意境闊大 莊子哲學思想具有高深莫測、不可捉摸的神祕色彩,與此相應的表達方式是通過想像和虛構的形象世界來象徵、暗示,如文中的鯤鵬「不知其幾千里,化而為鵬,怒而飛,翼若垂天之雲,水擊三千里,搏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寫得奇幻無比。
3 敘述鋪張,結構獨特 文中結構線索模糊,但以深邃的思想和濃郁的情感為內在聯繫,形成一條紐帶,把看似斷續孤立的寓言聯繫起來,融為有機體。
4 善用修辭方法(a) 比喻﹕如以水、舟比喻風、鵬說明大鵬並非「無待」。
(b) 誇張﹕如寫鵬的背、翼之大,飛行的氣勢。
(c) 擬人﹕如寫蜩、學鳩、斥鴳時,賦予了牠們人的情性。
(d) 反問﹕如「彼且奚適也?」增強語氣。
(e) 對比﹕如二蟲不明大鵬,形成「小知」和「大知」的對比。
5 語言靈活多變 本文選擇恰當的句首領字;字法、句法靈活多變,各種修辭手法交叉使用;描寫性文字精妙簡要;豐富了漢語的表現力。
6 聲調鏗鏘,富於節奏感 本文雖是散文,但善於用韻,聲調鏗鏘,富於節奏感。
111語譯【語譯】 北海有條魚,牠的名字叫作鯤。
鯤之巨大,不知道有幾千里。
當化成為鳥時,牠的名字叫作鵬。
鵬的背,不知道有幾千里;奮力而飛時,牠的翅膀就像垂掛在天邊的雲。
這鵬鳥,當大海運起風時就遷徙到南海。
那南海,是天然渾成的大池。
《齊諧》是本專門記載怪事的書。
這書上說:「鵬鳥遷徙往南海時,會從海面擊起水花達三千里,拍打著旋風直上九萬里高,是乘著六月長風而去的。
」像野馬的遊氣,飛揚的塵埃,還有那所有活動的生物,無一不借著大自然氣息而相吹動。
天色蒼茫,那是天的本色嗎?天的高遠是沒有極盡的嗎?大鵬往下看時,大概也是如此吧。
且說水若聚積不深厚,那麼就沒有足夠的力量可以負載大船。
倒一杯水在堂前的低窪處,那麼一根小草可當作船;放上一個杯子就膠著不動了,這是水淺船大的緣故。
如果積風不夠厚遠,那麼就沒力量承負巨大的鵬翼。
所以要飛九萬里,那積風就得在鵬的下面,然後才能乘著風力,背負著青天而無所阻礙,而後才準備飛往南海。
蟬和斑鳩譏笑大鵬說:「我奮力起飛,遇到榆樹和檀樹就停下來,有時飛不到投落地面就是了,何必飛上九萬里往南去呢?」到郊外去的,只帶著三餐而當天就回來,肚子還飽飽的;到百里遠的地方去,要舂米準備一夜的糧食;到千里遠的地方去,就得準備三個月的糧食。
這兩隻蟲又如何知道呢! 小智比不上大智,壽命短比不上壽命長的。
如何知道是這樣呢?朝菌白天就死不知道有夜晚,寒蟬春生夏死夏生秋死不知道有春秋季節,這就是小年。
楚國南方有一隻靈龜,以五百年為一春季,五百年為一秋季;上古時代有一顆大椿樹,以八千年為一春季,八千年為一秋季,這就是大年。
而彭祖到現在仍以長壽聞名,眾人都想跟他比,豈不是悲哀嘛!湯問棘也有這樣的話。
湯問棘說:「上下四方有極限嗎?」棘說:「無極之外還是無極。
草木不生的北方有一大海,就是天然的大池。
大池裡有一條魚,牠的體寬好幾千里,沒有人知道究竟有多長,牠的名字叫作鯤。
還有一隻鳥,牠的名字叫作鵬,鵬的背像泰山,翅膀像垂掛在天邊的雲,乘著炫風直上九萬里的高空,沖出雲氣,背負青天,然後向南飛去。
住在小澤中的鴳雀譏笑牠說:『牠要到哪兒去呢?我騰躍而上,不過幾仞就落下來,在蓬蒿之間翱翔著,這不也是盡了飛躍的能事嘛。
而牠到底要飛到哪裡去啊?』」這就是小和大的分別。
所以有些人的才智可以為一官,行為可以庇護一鄉,德性可以符合一君,而受一國信任的人,他就自鳴得意的也像小澤中的鴳雀般。
而宋榮子不禁嗤笑他們。
宋榮子全世界都誇讚他也不會特別勤奮,全世界都非議他也不會感到沮喪,他能認定內外的分際,辨別榮辱的界限,就是如此吧。
他在這世上並未汲汲去追求。
雖然如此,他還是有未曾樹立到的。
再說列子駕御風而行,飄然輕鬆,十五天後而回來。
他對於完善的事,並沒有汲汲去追求。
這樣雖然可以免於步行,但還是有所依待。
若說能順著萬物的天性,駕御六氣的變化,以遊於無窮的境界,他又有什麼好依待的呢!所以說,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
堯讓天下給許由,說:「日月都出來了,而炬火還不熄滅,要和日月比光,不是很難嘛!時雨都降下了,而人還在灌溉,對於潤澤,不是太徒勞嘛!你一立位天下就可安定了,而我還佔著位子,自己都覺得慚愧。
請讓我把天下給你吧。
」 許由說:「你治理天下,天下已經安定了。
而我還來代替你,我是為求名嗎?所謂名,是實的賓位,我是為求這賓位嗎?鷦鷯在深林築巢,所需的不過一枝;偃鼠飲用河水,所需的不過填滿肚子。
你請回吧,我要天下沒有所用啊!廚子雖然不下廚,主祭的人也不能越權代替他啊。
」 肩吾問連叔說:「我聽接輿談話,言語誇大不著實際,一發議論不可收拾。
我驚怕他的言論,像銀河般沒有邊際,和常理相差太遠,實在不合人情。
」連叔說:「他說的是什麼呢?」 「他說:『遙遠的姑射山,有神人住在那裡,肌膚像冰雪一般潔白,輕盈柔美像處子;不吃五穀,吸風飲露;乘著雲氣,駕御飛龍,而遨遊於四海之外。
他的精神凝結,使萬物不受災害而年穀豐收。
』我認為是狂言所以不信。
」 連叔說:「是呀!瞎眼的人無法和他觀看文章,耳聾的人無法和他聽聞鐘鼓樂聲。
難道只有形骸有聾瞎嗎?心智也是有的啊。
這個話,指的就是你。
那個神人,他的德量,已將廣大萬物合為一體,人世利名紛亂,他豈勞心傷神去管天下事呢!這個神人,外物傷不了他,洪水滔天也不會溺斃,大旱金石溶化、土山焦灼也不會熱。
他的塵垢秕糠,都可以塑造成堯舜般的人,哪裡肯以俗物為事務呢。
」 一個宋國人販賣帽子剛好到越國去,越國人頭髮剃光身刺花紋,用不著帽子。
堯帝治理天下人民,安定海內的政事,要去見四位得道之士,來到遙遠的姑射山,汾水的北方,不禁茫茫然忘其天下事。
惠子告訴莊子說:「魏王送我一顆大葫蘆的種子,我種下去長成果實有五石這麼大。
用來盛水,它的堅固程度卻不能舉起來;剖開來做瓢,那麼瓢大無處可容。
不是不大,是我認為它沒有用處就打碎它。
」 莊子說:「你實在不善使用大的用處啊。
宋國有個人善於製造不龜裂手的藥,世世代代都以漂洗絲絮為業。
有一個客人聽說,願意用百金買他的藥方。
這個人聚集全族商量說:『我們家世世代代漂洗絲絮,所得不過幾金;現在一旦賣出藥方可得百金,就賣給他吧。
』這個客人得到藥方後,便去遊說吳王。
越國犯難,吳王派他為將領。
冬天,和越國人水戰,大敗越人,吳王割地封賞他。
能不龜裂手的藥方,是同一個;有人因此得到封賞,有人還是漂洗絲絮,這就是使用的方法不同。
現在你有五石容量的葫蘆,為什麼不繫著當腰舟而浮游於江湖,反而憂慮它太大無處可容?可見你的心還是茅塞不通啊!」惠子告訴莊子說:「我有一棵大樹,人都叫它作樗。
它的樹幹癰腫盤結而不合繩墨,它的小枝彎彎曲曲而不合規矩。
立在路上,匠人都不看它。
現在你的言論,大而無用,眾人所共同拋棄的。
」 莊子說:「你沒有看過貓和黃鼠狼嗎?蹲身下伏著,以等待遨遊的雞鼠;東西跳躍,不避高低;踏中機關,死在網羅裡。
再看犛牛,牠的身體大的如天邊的雲。
牠的功能是很大,但不能捉老鼠。
現在你有一棵大樹,憂愁它無用,為何不把它種在虛無的鄉土,廣漠的曠野,徘徊自得在樹旁,優遊自在躺在樹下。
不受斧頭砍伐,沒有東西毀害它,無所可用,又有什麼困苦呢!」 112理解內容(問題)【理解內容問題】1 莊子認為萬物皆「有所待」,大鵬鳥「所待」的是甚麼?蜩與學鳩「所待」的又是甚麼?大鵬鳥的「所待」﹕蜩與學鳩「所待」﹕2 試分辨以下人物是屬於有待還是無待。
人物有待/無待宋榮子 列子 神人 3 文中蜩與學鳩為甚麼取笑大鵬?A 大鵬飛行須耗用很大能量B 大鵬不能停於樹上C 牠們認為自己比大鵬更自由D 牠們能順應自然飛行4 莊子如何以大樗說明「無用之用」? 113理解內容(答案)【理解內容答案】1 大鵬鳥的「所待」﹕有待於「海運」時的大風 蜩與學鳩「所待」﹕「搶榆枋而止,時則不至控於地」,受到時間、空間的限制,只能低飛,而且飛行時間短暫。
2 人物有待/無待宋榮子有待列子有待神人無待3 C 牠們認為自己比大鵬更自由 ü4 莊子建議惠子把大樗種在無人之鄉、廣闊之野,「彷徨乎無為其則,逍遙乎寢臥其下」,這樣大樗便「一夭斤斧,物無害者」,安養天年,這正是它「無用之用」。
114理解技巧(問題)【理解技巧問題】1 文中多處運用了神話傳說,試任舉二例。
2 文中描述鯤大「不知幾千里」,鵬背「不知幾千里」,這運用了甚麼修辭手法?3 文中分別列出了朝菌、蟪蛄、冥靈、大樁、彭祖的年歲,這運用了甚麼手法?A 對比B 排比C 明喻D 擬人4 《莊子》語言靈活多變,其字法、句法、文字精妙等方面有何特點?試各舉二例。
特點例子字法、句法1 句式長短不一,長短句參差運用 2 對偶 文字精妙簡要 115理解技巧(答案)【理解技巧答案】1 文中鯤、鵬、學鳩、冥靈、彭祖等故事,是根據神話傳說改造而成的。
2 作者把鵬描繪得十分龐大,這是運用了誇張手法。
3 A 對比 ü4 特點例子字法、句法1 句式長短不一,長短句參差運用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2 對偶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文字精妙簡要「化」、「怒而飛」、「水擊」、「搏」、「培風」、「背負」、「決而起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