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道書第3章@ 日子與力量 - 隨意窩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綜觀整個傳道書第3章,主要提到3類的循環:(1)人生百象(2)公義-邪惡(3)生命-死亡。
在這樣的循環中,「眼見」(世事)帶來疑惑、消極的人生觀,而「知道」(神)卻又帶 ...
日子與力量這裡記錄了我的讀書報告、查經講道、生活日誌、照片分享等,以及推荐轉介別人的好文章。
主要興趣在基督教信仰、文學、哲學、藝術音樂等方面。
日誌相簿影音好友名片
200608092324傳道書第3章?A聖經查考
綜觀整個傳道書第3章,主要提到3類的循環:(1)人生百象(2)公義-邪惡(3)生命-死亡。
在這樣的循環中,「眼見」(世事)帶來疑惑、消極的人生觀,而「知道」(神)卻又帶來盼望,然而這還不是真正的信心,因此傳道者心中仍有矛盾,最後的結論便是好好地活在當下,享受今生的福樂。
※前言
3月8日小組聚會討論傳道書第3章,我首次從其中思想到天下萬務交替循環的道理(已往和大多數人一樣,只注意「定」而忽略「時」),也引起寫這篇心得分享的動機。
沒想到花了一個月才完成,雖覺得還不太成熟,仍大膽的先拿出來和您分享,更等候您的指正和回應!
2003.04.07
óóóóóóóóóóóóóóóóóóóóóóóóóóóóóóóóóóóóóóóóóóóóó
3:1 凡事都有定期,天下萬務都有定時。
3:2 生有時,死有時;栽種有時,拔出所栽種的,也有時;
3:3 殺戮有時,醫治有時;拆毀有時,建造有時;
3:4 哭有時,笑有時;哀慟有時,跳舞有時;
3:5 拋擲石頭有時,堆聚石頭有時;懷抱有時,不懷抱有時;
3:6 尋找有時,失落有時;保守有時,捨棄有時;
3:7 撕裂有時,縫補有時;靜默有時,言語有時;
3:8 喜愛有時,恨惡有時;爭戰有時,和好有時。
3:9 這樣看來,作事的人在他的勞碌上有甚麼益處呢?
3:10 我見神叫世人勞苦,使他們在其中受經練。
3:11 神造萬物,各按其時成為美好,又將永生安置在世人心裡。
〔永生原文作永遠〕然而神從始至終的作為,人不能參透。
3:12 我知道世人,莫強如終身喜樂行善。
3:13 並且人人喫喝,在他一切勞碌中享福,這也是神的恩賜。
3:14 我知道神一切所作的,都必永存,無所增添,無所減少。
神這樣行,是要人在他面前存敬畏的心。
3:15 現今的事早先就有了,將來的事早已也有了。
並且神使已過的事重新再來。
〔或作並且神再尋回已過的事〕
3:16 我又見日光之下,在審判之處有奸惡,在公義之處也有奸惡。
3:17 我心裡說,神必審判義人和惡人。
因為在那裡,各樣事務、一切工作,都有定時。
3:18 我心裡說,這乃為世人的緣故,是神要試驗他們,使他們覺得自己不過像獸一樣。
3:19 因為世人遭遇的,獸也遭遇,所遭遇的都是一樣。
這個怎樣死,那個也怎樣死,氣息都是一樣。
人不能強於獸,都是虛空。
3:20 都歸一處。
都是出於塵土,也都歸於塵土。
3:21 誰知道人的靈是往上升,獸的魂是下入地呢?
3:22 故此,我見人,莫強如在他經營的事上喜樂,因為這是他的分。
他身後的事,誰能使他回來得見呢?
1. 傳道書3:1「凡事都有定期,天下萬務都有定時」,「定期」「定時」的意義可以有三:(1)指發生時間有一定的規律,如日出日落、春去秋來;(2)指萬事萬務都有命定的發生時間,雖然不一定有規律,卻是註定的命運,人無從改變;(3)指凡事無論正反,都一定有其發生的時候(不會永遠一直順,也不會永遠一直逆),人無從逃避。
由於本章2~8節提到14種正反相對的事務,因此第1節的意思應該較接近(3),強調的是正反事務發生的必然性,而非其發生時間的命定或規律性。
換句話說,重點在「時」而不在「定」,「定」只是解釋、補充「時」之必然,是「時」的從屬,而非主角。
中文聖經字面上較易導向(2)的解釋,無論是強調「命定」、「註定」或「主定」,都是把「定」當成主角;英文聖經「Thereisanappointedtimeforeverything.……Atimetogivebirthandatimetodie。
」則較易看出重點在「atime」。
2. 傳道書3:2~8,舉了生−死、栽種−拔出、殺戮−醫治、拆毀−建造等14種正反組合來說明人生不過是一連串的相對循環。
這裡呼應了第1章的歎息:
「傳道者說:虛空的虛空,虛空的虛空,凡事都是虛空。
人一切的勞碌,就是他在日光之下的勞碌,有甚麼益處呢?
一代過去,一代又來,地卻永遠長存。
日頭出來,日頭落下,急歸所出之地。
風往南颳,又向北轉,不住地旋轉,而且返回轉行原道。
江河都往海裡流,海卻不滿;江河從何處流,仍歸還何處。
萬事令人厭煩(或作:萬物滿有困乏),人不能說盡。
眼看,看不飽;耳聽,聽不足。
已有的事後必再有;已行的事後必再行。
日光之下並無新事。
豈有一件事人能指著說這是新的?那知,在我們以前的世代早已有了。
已過的世代,無人記念;將來的世代,後來的人也不記念。
」
日光之下並無新事,天下萬務都是交替循環,沒有新意,因此令人厭煩,這是第1章的重點。
而第3章呢?基本上也含有這個意思,但不同於第1章主要以自然現象來描述,第3章更進一步以人生百象來闡釋這個道理。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人生和自然界都有反覆循環的共同現象,不同的是自然界的陰晴圓缺有一定的時間規律性,而人的悲歡離合並沒有這樣的時間規律,但一樣有順序的規律性。
3. 傳道書在此呈現一種異乎閃族的直線式時間觀,而較接近雅利安人的循環式時間觀。
事實上,所謂閃族(特別是猶太人)的時間觀或歷史觀,雖然整體上朝向有啟始、有終點的直線方向,但並不排斥局部人生的周轉循環。
傳道書雖然不斷強調日光之下沒有新事,一切都是反覆循環,但整體來說,傳道書最終還是回到直線式的時間觀−神終必審判。
或許也可以說,從日光之下看是反覆循環,從日光之上看則是直線前進,指向最後終局。
4. 傳道書3:9,「這樣看來,作事的人在他的勞碌上有甚麼益處呢?」如果知道世事都是相對循環,生了會死,栽了會拔,建了會拆,打掃了會再髒,縫補了會再破,那麼一切的工作有甚麼意義呢?傳道者發出的質問,正是薛西弗斯神話所表明的:工作或者人所有的活動,只是不斷的推石頭上去−下來的反覆過程,沒有變化,沒有突破,也永遠沒有終了,這樣人生的意義何在?與此相反的,是心理學家羅洛梅舉出「大亨小傳」所代表的美國夢神話:直線式、積極追求成功(甚至不擇手段),邁向無限開放未來的人生觀。
「大亨小傳」的結局是Gatsby之死所代表美國夢的破滅,作者費茲傑羅以這句話作為全書的結束:「於是我們繼續往前掙扎,像逆流中的扁舟,被浪頭不斷地向後推」;而薛西弗斯,儘管羅洛梅舉卡繆的話說,「他或許心裡是愉快的」,但其實也只是自慰式滿足吧,仍然無法回答傳道者的質問。
簡單的說,傳道書強調「虛空」,大致從兩方面來談:(1)人生的反覆循環−如薛西弗斯神話,永遠沒有突破的可能;(2)死亡的無可避免−如「大亨小傳」,所謂光明遠景、偉大前途都是自欺欺人。
5. 傳道書3:10,「我見神叫世人勞苦,使他們在其中受經練。
」「經煉」這個字,有繙「勞碌」(呂振中譯本)、「煩惱」(天道書樓譯本),大致都是負面的涵義,並非如一些註釋書所謂的「試煉、熬煉」多少隱含有正面積極的意義。
因此這句話可說是傳道者總結1~9節「我見…(人生萬象)」的一個初步結論−人生是勞苦愁煩的,而這是出於神。
6. 傳道書3:11,「神造萬物,各按其時成為美好,又將永生安置在世人心裡。
〔永生原文作永遠〕然而神從始至終的作為,人不能參透。
」在這裡傳道者似乎發出一個疑問:一方面總結前9節他看見日光之下人生不過是反覆循環,留下的是勞苦愁煩;但另一方面他也知道日光之上有一位超越的神,祂造萬物雖然各按其時(仍然是反覆交替)卻是美好的,此外祂也把永恆的觀念(直線式時間觀)放在世人心裡。
傳道者相信這兩方面都沒有錯,但還不知如何調和其中的矛盾,只有說「神…的作為、人不能參透」。
7. 傳道書3:12~13,「我知道世人,莫強如終身喜樂行善。
並且人人喫喝,在他一切勞碌中享福.這也是神的恩賜。
」這是傳道書第三次提到「我知道(yada`)…」,其肯定性是超越前述的「我見(ra'ah)…」或「我心裡說(leb/'amar)…」。
傳道者至此得到一個暫時的答案:不管世事是反覆循環或永恆前進,對世人來說最重要的乃是過程中的每一個當下,能夠喜樂行善(助人快樂)、喫喝享福(自己快樂)。
這樣的觀點,在傳道書中屢次出現。
然而它並不是膚淺、消極的及時行樂觀,而是一種更為深刻的體認:承認人生的荒謬,也肯定永恆的意義,在這樣的矛盾中,好好地活在當下,是世人最好的選擇,也是神的恩賜。
一方面「看到」(「我見…」)神叫世人勞苦,另一方面又「知道」神的旨意是美好的,傳道者並沒有從理論上調和這樣的矛盾,只是單純的接受神的旨意既然是美好的,那麼世人享受人生也是合理正當的。
8. 傳道書在此的觀點,可以和蘇軾在前赤壁賦中所展現的人生哲學作比較。
「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
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于我皆無盡也。
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
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
取之無禁,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蘇軾以流水與明月為喻,逝者如斯,象徵了一種直線式的時間觀,正如子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江水是不斷的東流,永不停止,也永不回頭;盈虛者如彼,則代表循環式的時間觀。
蘇軾首先從變與不變的角度切入,認為萬事萬物都是隨著時間的不停的流動,也在不斷的改變,但是其本質卻是不變的,所以也都可以從變與不變兩種角度來看。
變是形,不變是質。
從變的角度看,天地萬物都在不斷的改變中,永恆不及一瞬;從不變的角度看,一瞬即永恆。
其次他從較務實的角度出發,以「天地之間,物各有主」,闡述人應該好好享受造物者現在已經賜給我們的一切,而非徒然羨慕那不可得的。
蘇軾發表完他的觀念後,前赤壁賦的結果是「客喜而笑,洗盞更酌,肴核既盡,杯盤狼藉。
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
」從結果的角度來看,這一種享受當下的生活態度和傳道書是相當接近的;但其背後的理念則不盡相同。
9. 傳道書3:14~15,「我知道神一切所作的,都必永存,無所增添,無所減少。
神這樣行,是要人在他面前存敬畏的心。
現今的事早先就有了,將來的事早已也有了。
並且神使已過的事重新再來。
」這裏談到神的永存性,不是祂的本質,而是祂的作為。
因為神的本質是人無法認識的(除非透過啟示),人頂多能看見祂的所作而非所是。
「神一切所作的,都必永存」是什麼意思呢?首先,這是和前面1~8節提到天下萬務的交替循環相對應,人在日光之下所經歷的一切都在不斷的起伏變化中,沒有什麼是常存不變的,但神一切所作的,卻是超越了日光之下必然的興衰定律,永存不變。
相對於前述蘇軾「變是形(外),不變是質(內)」的觀念,傳道書則是「變是人(下),不變是神(上)」;一個是內外,一個是上下的差異。
而最大的差異在於前者認為變與不變只是相對的角度,本體是同一的;後者則確知(本章第二次提到「我知道…」)只有一位時間之上的超越者可以永存不變,本體是不同的。
其次,神作為的永存性,並不是祂不再有新的作為,「我父做事直到如今」(約翰福音5:17),而是說祂的作為,不像世上萬事萬物會隨著時間過去而逐漸衰敗,乃是永遠堅定,永不動搖。
對基督徒來說,這讓我們更容易明白為什麼基督一次獻上自己,便能成就永遠的救恩。
因為對神而言,祂的工作絕不會因時空而減損(無所減少),所以也絕不需要第二次(無所增添)。
「神這樣行,是要人在他面前存敬畏的心。
」這裡指出神作為的目的,在使人敬畏祂,這也是傳道書的總意:在人的虛空中看見神的完滿,在人的有限中看見神的超越,因而敬畏祂。
「現今的事早先就有了,將來的事早已也有了。
並且神使已過的事重新再來。
」傳道書再次回到人的角度,看見萬事的更迭循環,日光之下沒有新事。
不同於前面的是,現在他知道,這一切不只是天地間的自然變化,更有那位永存神的手在其中。
10. 神的永存性,「無所增添,無所減少」,很容易叫我們想起佛家的涅槃境界,無生無滅的狀態。
後者似乎是一種絕對靜止的狀態,沒有分別、沒有差序、沒有物質、沒有時空,自然也沒有運動、沒有改變、沒有意義、沒有問題,一切回到零或無的狀態。
顯然傳道書的「無增無減」和涅槃的「無生無滅」根本上有極大的不同:
(1)涅槃指的是一種本質境界,而「無增無減」並不牽涉到本質的問題;
(2)「無生無滅」是一種靜止的狀態,「無增無減」則是動態的狀態;
(3)「無生無滅」的指向是退回原點,「無增無減」則是向前進的;
(4)簡單的說,佛教與基督教都承認世事的紛亂與人生的虛空,但解決之道恰好相反:前者是「歸零」,試圖取消一切分別,從現實的「萬有」回到創世之前的「無」,基本上否定「有」;後者則是「合一」,接受現實的分別,但將「萬有」努力導向最終的「一」邁進,基本上並不否定「有」。
11. 傳道書3:16~17,「我又見日光之下,在審判之處有奸惡,在公義之處也有奸惡。
我心裡說,神必審判義人和惡人。
因為在那裡,各樣事務、一切工作,都有定時。
」在這裡傳道者轉到另一個方向來思考人生,首先他看到罪惡的問題,惡是無處不在,而且越是在需要公義的地方,奸惡就越發顯明。
這句話帶有點辯證的味道:公義是正,邪惡是反,神的審判則是合(這裡「神的審判」並不是指最後的大審判)。
正反合不斷的辯證前進,這是另一型式的反覆循環。
正義和邪惡交互出現,好像傳統電影情節,有好人就會有壞人,有英雄就會有惡霸,通常開始都是壞人囂張,好人受壓,最後總是邪不勝正,從此大家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直到另一個惡霸出現。
聖經中以色列人在士師時代的境遇就是如此:先是以色列人敬畏神,國中太平數十年(正);後來以色列人開始悖離神,神就讓他們落在外邦人的轄制下受苦(反);最後以色列人又悔改呼求神,神就興起士師拯救他們掙脫外邦人的桎梏,國中再度太平數十年(合)。
歷史不斷的前進,以色列人卻始終無法脫離這樣的辯證循環。
在歷史的循環中,「各樣事務、一切工作,都有定時。
」正義也好,邪惡也好,都不能長久。
12. 有關善惡的問題,傳道書在第3章之後還有更多的闡述,如4:1~3、5:8~9、7:15~18、8:9~14等,重點是:(1)從有限人生來觀察,善未必得勝,惡未必失敗;(2)人生既如此不公,不如倒退回未曾出生「無」的狀態;(3)既已出生,則在善惡上宜保持中庸之道,無論善惡都不要過分;(4)雖然如此,傳道者仍然知道「敬畏神,…終久必得福樂」;(5)在「眼見」(人生不公)和「知道」(神必賞罰)的矛盾中,最好還是好好的享受人生。
13. 傳道書3:18~20,「我心裡說,這乃為世人的緣故,是神要試驗他們,使他們覺得自己不過像獸一樣。
因為世人遭遇的,獸也遭遇,所遭遇的都是一樣。
這個怎樣死,那個也怎樣死,氣息都是一樣。
人不能強於獸,都是虛空。
都歸一處,都是出於塵土,也都歸於塵土。
」神讓人經歷這樣的善惡循環,有一個目的,就是「使他們覺得自己不過像獸一樣」。
一方面看見即使是高層次的公義(人之所異於禽獸者),也是短暫虛空;另一方面,人與獸共同的結局都是死亡,人不能強於獸。
在這裡生與死帶有兩方面的意義:(1)去(直線式)−從生到死,是條不歸路(詩篇90:10「如飛而去」),也是人與獸都無法逃避的結局;(2)歸(循環式)−「出於塵土,也都歸於塵土」,生命(氣息)−死亡(塵土)是人生的一個大循環,無論人或獸,都活在這樣的循環中。
14. 傳道書3:21,「誰知道人的靈是往上升,獸的魂是下入地呢?」這句話中「靈」與「魂」原文是同一個字,因此不能拿來作「人為萬物之靈」的詮釋。
此外,這句話可以作疑問句,也可以作肯定句繙,但對照上下文,應以疑問句較為可取,大部分譯本也都採疑問句。
所以這句話是傳道者的另一個質疑:有人說人死後的去處和獸不同,人的靈魂是往上升,獸的靈魂是下入地,問題是對人死後的事誰能有把握呢?
15. 傳道書3:22,「故此,我見人,莫強如在他經營的事上喜樂,因為這是他的分。
他身後的事,誰能使他回來得見呢?」承接21節,傳道者作出與12~13節同樣的結論:人既無法確知死後的狀況,那麼所能擁有最好的事,便是在今生「經營的事上喜樂」。
16. 綜觀整個傳道書第3章,主要提到3類的循環:(1)人生百象(2)公義-邪惡(3)生命-死亡。
在這樣的循環中,「眼見」(世事)帶來疑惑、消極的人生觀,而「知道」(神)卻又帶來盼望,然而這還不是真正的信心,因此傳道者心中仍有矛盾,最後的結論便是好好地活在當下,享受今生的福樂。
17. 傳道者的困惑,在於外表「眼見」和內心「認知」的矛盾。
「眼見」的是日光之下的人生百象、公義不彰;「認知」的是日光之上的神的作為,永存不變。
「眼見」看到的是生命的循環輪迴,盡屬虛空;「認知」想到的是神永恆的旨意,終久必成。
這也正是雅利安人和閃族思考模式的典型差異:前者是循環式的時間觀,後者是直線式的時間觀;前者重「眼見」,後者重「聽見」。
傳道書引導我們看到,若是只看日光之下,容易偏向雅利安式的循環式時間觀;但若思想日光之上,則會轉向閃族式的直線式時間觀。
18. 從屬靈的觀點看,由於傳道書帶有許多的疑問和消極的人生觀,並不像是一個成熟信徒的言論。
這是因為傳道書基本上是從「眼見」日光之下的世事,進而「認知」、「思想」日光之上的神的作為,但還沒有進到「信心」的層次。
所以傳道書多次使用「我見…」、「我心裡說…」或「我知道…」,就是沒有提到信心和盼望。
為此傳道者屢次陷入疑惑、矛盾和掙扎中,他似乎更像一個誠實的尋道者而非傳道者。
事實上,不只傳道書,整個智慧書多少都帶有這樣的色彩,或許可以稱為屬靈的青少年階段,帶著一點懷疑、叛逆和自我追尋。
我們回顧聖經歷史,從以色列民族出埃及後大致可以分成下述幾個時期:
聖經主題
律法書
智慧書
先知書
新約書信
年代
約1400~1100BC
約1100~800BC
約800~400BC
40~90AD
傳講者
祭司
智慧人
(話語)先知
使徒
主要性質
律法
智慧
啟示
靈感
屬靈階段
兒童
青少年
青年
成年
特色
完全順服,按字面規定
矛盾和掙扎,還不懂信心
仍有質疑,但更多信心
完全信心,按聖靈引導
l從律法書到新約,可以看出上帝把祂的的真理逐步內化在人心裡的過程。
l啟示和靈感:基本性質相同,都是出於聖靈感動,但前者較直接、明確;後者較間接、模糊。
前者完全出於神的主動,「人」的狀況並不重要;後者雖然也出於神主動,但「人」的狀況也佔一定的成份。
前者以舊約為代表,其領受啟示的過程有時是痛苦、不自主的,常用「耶和華如此說」宣告,表明其領受的權威性;後者可以使徒保羅為代表,其書信完全是在很自然、自主的狀況下寫成,甚至保羅也不認為自己的話是從主而來(林前7:12),而是「自己的意見」(林前7:25、40),但又覺得像是「被神的靈感動」(林前7:40)。
l智慧和啟示(弗1:17「智慧和啟示的靈」):
1. 新約的靈感,其實包含了舊約的律法、智慧和啟示。
2. 智慧和啟示都出於神的靈,有人重智慧輕啟示,有人重啟示輕智慧,都屬偏差。
3. 舊約範例:(1)會幕:藍圖−山上的樣式(啟示);工程−比撒列(聖靈充滿,有智慧)。
(2)聖殿:藍圖−聖靈感動大衛(啟示);工程−戶蘭(精巧有聰明)。
4. 屬靈生命成長的經歷,是由智慧而啟示;但事奉的道路,是先啟示後智慧。
l對基督徒而言,雖然已活在新約時代,但信仰的歷程往往仍是要從兒童開始,逐漸長大成熟。
而智慧書所代表的青少年,更是大多數基督徒停留最久的階段。
linchaosuh/Xuite日誌/回應(0)/引用(0)沒有上一則|日誌首頁|沒有下一則回應
加我為好友日誌相簿影音
我的相簿
linchaosuh's新文章小黛西的週歲生日趴小黛西1歲了歷史上的今天:8月15日-戰爭與和平歷史上的今天:8月5日-革命與反革命大學聯考40週年成為剛強的人(1)筆記:《大亨小傳》中的荒原及其色彩象徵(TheWastelandandit’ssymbolicmeaningofcolorin《TheGreatGatsby》)文摘:《加爾文的聖靈論─以「與基督連結」作為核心的聖靈論》筆記:「李白詩中時間意象的審美意蘊」我的「一週大事」剪貼
全部展開|全部收合
linchaosuh's新回應沒有新回應!
關鍵字
延伸文章資訊
- 1傳道書3章 - 611靈糧堂
所以勞碌的益處,就是讓我們知道神的作為人不能參透。 二、 喜樂行善(v.12-13). 傳道者有第二個結論,「我知道世人,莫強如 ...
- 2傳道書第三章 - 中文和合本聖經查詢系統
- 3傳道書3:1-15 CUV - 凡事都有定期, 天下萬
- 4Online 中文/英文聖經Holy-Bible
傳道書3 [繁體:NASB] · 凡事都有定期、天下萬務都有定時. 生有時、死有時. · 尋找有時、失落有時.保守有時、捨棄有時. · 神造萬物、各按其時成為美好.又將永生安置在世人 ...
- 5傳道書:第三章 - 中文聖經網
傳道書:第三章 ... 凡事都有定期,天下萬務都有定時。 ... 生有時,死有時;栽種有時,拔出所栽種的也有時; ... 殺戮有時,醫治有時;拆毀有時,建造有時; ... 哭有時,笑有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