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 Dewey《藝術即經驗》一書之簡介-教學中美感經驗的探索與 ...
文章推薦指數: 80 %
J. Dewey(1859-1952)在1934年,以75歲高齡之姿撰寫下《藝術即經驗》(Art as experience)一書,除延續1929年《經驗與自然》(Experience and nature)對於「經驗」 ...
首頁
院務活動
J.Dewey《藝術即經驗》一書之簡介-教學中美感經驗的探索與課程建構經典研討會(三)
Previous
Next
J.Dewey《藝術即經驗》一書之簡介-教學中美感經驗的探索與課程建構經典研討會(三)
|楊宏琪
【文/經典研討會工作人員、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所博士生楊宏琪】【圖/鄭惠文】
J.
Dewey(1859-1952)在1934年,以75歲高齡之姿撰寫下《藝術即經驗》(Artasexperience)一書,除延續1929年《經驗與自然》(Experienceandnature)對於「經驗」探討的概念外,跨越美學的思想舉動,更使Dewey從政治、教育擴展到美學領域的學術範疇。
為了更理解Dewey對於「藝術」與「經驗」的闡釋,首先回歸《經驗與自然》對於「經驗及自然」的詮釋,再與《藝術即經驗》「藝術及經驗」的內容相結合,以呈現Dewey的美學思想。
壹、《藝術即經驗》一書的主要內容
《經驗與自然》告訴我們,經驗即藝術,反映「自然的偶然和片面的情況」,與科學理論傾向「普遍與必然的狀況」有所差異。
藝術乃是人們心中對於自然事物的選擇與安排。
本文採主題∕概念方式,將Dewey在《藝術即經驗》所涉及的重要概念呈現出來,包含「(完整)經驗」、「做與受」(doing
andundergoing)、「有機體」(organic)、「藝術與美感」與「手段與目的」等相關概念。
一、一個(完整)經驗
Dewey認為「一個經驗」應有以下特質:(1)具有朝向自身完滿發展的趨勢;(2)情感的融入與整合;(3)做與受的交互作用。
經驗由衝動(impulsion)開始,基於有機體的需要(如:飢餓),不僅是一種刺激(impulse),是有機體向外在刺激的趨向。
向外在刺激的趨向即是人的行為表現(expression),蘊含著使人興奮的事物。
因此,自我(有機體)在需要衝動下,對外在環境的表現作為,在作與受間的來回擺盪,即可稱為「一種經驗」。
二、藝術與經驗的關聯
每個人對價值或意義的消化都含著個人過去的經驗,對某類事物產生「自發性的回應」,屬於長期積累活動的反射結果,並非無意識的作為。
在Dewey觀念中,藝術是表達經驗的一種方式,藝術家∕作家會找出適當表達他們情感的方式,使他們的想法與感受能夠被表現。
藝術是對於素材「審慎的選擇」與「精心的安排」。
藝術不是在創造形式,只是在選擇∕組織這些形式,透過想像的創作方式(超驗的方式),表達出人們對美感對象的知覺,即是「美感經驗」。
顯見,藝術是美感經驗的上位概念,美感經驗只是人們所經歷事物後的印象。
在藝術領域下,Dewey認為「手段—目的」是合一的,反對把藝術品僅作為一種活動的結果(目的),在藝術品中(審美經驗)意義不在結果(目的),而在它是各種手段的組成。
另一方面,「手段—目的」的合一,也是Dewey反思過去西方哲學(理性、經驗主義)弊病下的一種解套方式。
因此,藝術是表達經驗的一種方式,在想像力的牽引下,促使人們得以跳脫先前經驗的侷限,朝向一種多元的可能∕可行性。
三、有機體對環境的作與受
有機體與環境互動的過程,是「作」與「受」的歷程,是一種經驗。
作與受是交互循環而非單方面(客觀化),此思維改善了過去只強調單方面的作或單方面的受的缺陷。
Dewey強調作與受的交互作用,鑑於過去哲學主客二元分立的思維,造成經驗的分裂,進而主張有機體對環境的知覺、感受、欲望、目的、認知與意志都是不可分離的,儘管有差異,也只是階段上的分別。
綜上所述,對《經驗與自然》與《藝術即經驗》的縱貫理解,使我們理解Dewey「經驗—自然—藝術」的發展進程。
Dewey要我們揮別過去以心理學的方式看待經驗,其主張有機體與自然邂逅的經驗可以透過藝術的方式表達,藉由想像與創作的途徑呈現,使我們得以脫離既存框架的限制。
再者,Dewey一生都在試圖挽救西方哲學理性/感性、主/客體二元分立的困境,晚期美學理論的研究,正好為紓解西方哲學困境的樞紐,亦即美學理論促使Dewey得以宣稱「手段與目的」、「經驗與自然」、「主體與客體」是可以相互結合,不再是分立。
貳、《藝術即經驗》之評論
Dewey《藝術即經驗》一書是少數沒有談到教育內容的書籍,卻絲毫沒有減少後續學者藉由Dewey的美學理念探討教育內涵。
Dewey認為只有在完整的經驗中才有可能產生美感經驗。
Jackson為此重新定義新的名詞—以藝術為中心的美感經驗(art-centeredaesthetic
experience),即是關注在藝術對象(artobjects)的經驗,以藝術的眼光對事物進行觀察、評析。
Dewey美學理念不僅對過去二元思維的哲學提出挑戰,更打破過去藝術的分類形式,特別是對於藝術品與人工製品的區隔。
當美學的思維與經驗的論述相結,即是Dewey所自稱的「自然的經驗主義」。
延伸文章資訊
- 1從「藝術即經驗」美學觀解析新媒體藝術和人機互動之關聯
但在台灣,這方面的研. 究較為缺乏,因此本一研究試圖萃取並整合杜威的「藝術即經驗」美學、「身體. 律動」學說、「人機互動」的使用者經驗,深入探討並解析如何應用身體 ...
- 2藝術即經驗 - 博客來
書名:藝術即經驗,原文名稱:Art as Experience,語言:繁體中文,ISBN:9789577635266,頁數:520,出版社:五南,作者:約翰‧杜威,譯者:高建平, ...
- 3追尋教學的藝術 從hLbÑñÑò思想> 衍繹教師角色與教學的 ...
本文旨在討論Dewey思想中所含蘊的教學藝術原理。全文的目的有三:首. 先,梳理Dewey哲學中關於經驗、自然與藝術等概念的基本涵義,特別是《藝術. 即經驗》一書的美學 ...
- 4艺术即经验2021-12-26 famez - 阅读链
... [美]约翰·杜威,《艺术即经验》1931年冬春之际,我应邀到哈佛大学作了十次系列讲座;阅读链提供《艺术即经验》pdf+epub+mobi+azw3+txt电子书下载.
- 5艺术即经验pdf,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艺术即经验,“艺术的材料应从不管什么样的所有的源泉中汲取营养,艺术的产品应为所有的人所接受”。他提出了一个乌苏邦:使艺术从文明的美容院变成文明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