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範疇的上火、濕氣、寒氣等在西醫範疇里叫什麼? - GetIt01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一直以來我們都在中醫的範疇里接觸到了很多名詞,例如:上火、濕氣、寒氣、血淤等等,並且有相應的中藥或是治療方式(拔罐刮痧),那麼這些問題在西醫範疇里...
標籤:中醫中醫學西醫
中醫範疇的上火、濕氣、寒氣等在西醫範疇里叫什麼?
08-24
一直以來我們都在中醫的範疇里接觸到了很多名詞,例如:上火、濕氣、寒氣、血淤等等,並且有相應的中藥或是治療方式(拔罐刮痧),那麼這些問題在西醫範疇里叫做什麼又是怎麼治療的呢?
「上火」並不是中醫發明的概念,而是民間老百姓總結出來的辭彙。
濕氣、寒氣確實是中醫的術語。
多數情況下,濕氣對應現代醫學裡的「水腫」或者「內循環不暢」「代謝遲緩」。
中醫稱刮痧有「祛濕」功效,其實就是消除局部水腫,促進體表血液循環。
可以治療皮膚受傷後發紫、凍瘡、淋巴堆積(也稱水腫性局部肥胖)等疾病。
英國BBC紀錄片《美容的真相》曾用刮痧、咖啡因、健身三個對照組治療水腫性肥胖,刮痧是其中效果最顯著的一組,25天受試者腿圍平均減少22%,最高減少35%(健身組只有11%)
至於寒氣么,字面意思,對應現代醫學裡的「痙攣」「體溫下降」「虛弱」等等。
長期居住在潮濕寒冷環境,或者身體長期虛弱,身體就會有「寒氣」。
「寒氣」科學上並不存在,它只是一種形象化的表述,是一類癥狀的名稱,類似於「斯德哥爾摩綜合症」或者「胸悶」「心悸」,只是一種主觀感受的表達。
不要相信@厲子卿的任何言論,一個標點符號也別信。
就是個不懂醫的逗比。
現代醫學裡沒有對應的事物。
就好像你問,基督耶穌在科學範疇里叫什麼,真主阿拉在科學範疇里叫什麼。
抱歉,沒有。
科學界既沒有耶穌,也沒有阿拉,也沒有釋迦摩尼,也沒有中醫的陰陽虛實寒熱正邪五行生剋。
一邊聲稱中醫科學性不容否認,一邊又說中醫非科學,然而,這兩派中醫之間卻從來不會辯論。
這很神奇。
下面那麼多中醫回答,答案也不同,但誰也分不出誰是真正的中醫。
我舉個例子,我以前遇到兩個維修電視機技術很好的師傅,因著多年的實踐經驗,都能很快把機器修好。
但是,兩人的思路差別很大,第一個人是在研究所時學的,一上手就是看線路圖,分析電珞,再找出故障元件。
而另一個則在農村,書本理論不足,他一上手,從不看電路圖,而是觀察電視機擺放的地方,如果是放在窗戶邊易淋到雨的話,一般原因是潮濕水氣引起的故障,就查找生鏽或受潮發霉變質的部件;如果是在樓房的頂層,夏天天氣炎熱,機器散熱不利,一般原因是因為過於乾燥引起的故障,就查找發熱量大的元件,一般會發生引腳松焊,補上就好;如果是燒煤炭做飯菜的房間里,一般原因大多是煤炭燃燒時硫磺產生有害氣體腐蝕電路板引起的,故一般是用清潔劑把電路板洗乾淨,吹乾燥就好了。
(有一次,我看他修的一個電視機線路複雜,故障形式複雜,他又沒有電路圖,我正準備看他笑話,誰知道他拿起電路板,在清洗劑里刷刷刷一陳洗,再用歡風機一風乾,所有複雜故障完全消失,我自己反而成了笑話。
)中醫西醫,治病思路雖然不同,但是一是跟師有經驗傳承,二是自己實踐時間長了,人又不是什麼高科技產品,幾干年不變的基本結構,再加上自身可以體驗體會,只要有心,沒有多麼複雜,一般的常見病除非是市場上買不到好葯,都是比較容易治的。
我觀察一下,我所見過的診所,基本上全是中西結合的,一邊是一排中藥櫃,另一邊是一排西藥櫃,小病開兩盒中成藥加抗生素,急症打吊瓶(一般三至五天),慢性病開中藥自己回家熬(一般十天以上)。
比如一個感冒,無非西醫那麼幾個葯,中醫那麼幾個方,在學徒實習期間,拿個小本子,什麼情況的病人用什麼葯最靈驗,全部記下來,只要能賺到錢,千方百計想盡辦法都要搞到,哪裡還管他中醫西醫之間是不是有什麼歷史瓜葛。
簡單說下吧。
飲食的上火,是一種免疫反應。
著急、生氣的上火,是一種慢性應激反應。
寒,表現一般是微循環問題。
濕,這個不太好說,並不同於西醫的水腫類疾病。
西醫好像沒有跟這個類似的。
範圍太大,除了上火外,這些都是基礎概念,上火不是中醫概念
中醫和西醫對人體健康進行科學研究和實踐,雖然遵守共同的科學要求,但採用了兩種不同的範式,所以不能完全替換和互譯。
就好像同為盲人摸象,西醫精確地研究了哪裡像蒲扇、哪裡像柱子……;中醫總結概括了啥時出聲音,啥時有動作……
目前西醫缺乏系統概括的工具,中醫缺乏精細觀測的工具。
隨著絕無僅有的中國中西醫並重的現實,中醫已經有了工具,在取得經驗積累方面有了不次於西醫的條件,如果能完成範式的繼承和進步,未嘗不是對醫學事業做成貢獻的機會。
而西醫面臨自己的困境,既然已經有了醫學模式的革命,也應該及時從現代系統研究中吸取營養,儘早徹底突破還原論瓶頸。
上火,有一種解釋是血液流速太快,導致新陳代謝加快,於是某些營養物質消耗太快,又補充不及時導致的,最典型的就是維生素B消耗太快,要及時補充。
濕氣,有一種解釋就是血液濃度偏低,其中水分偏多,形象點就好像一條大運河,在上面跑著船,往身體各器官運輸營養,但是現在下雨太多,導致洪水泛濫,營養物質不好運輸。
還有說法就是身體的各物質運輸依賴水,要讓水動起來,才好運輸,但是水流速太慢,營養物質不好運輸。
所以,中醫會建議濕氣重的人,多運動,讓血液循環加速。
寒氣,很簡單,著涼,導致該部位微循環出現問題。
血瘀,血液流速非常慢,甚至發生堵塞,導致營養物質無法運輸以上是我個人的想法,不代表中醫觀點,只供有興趣的朋友互相交流。
瀉藥。
中醫中的專有名詞在現代醫學中都能找到對應的內容,只不過範圍不太一樣。
下面是舉例子的時間
濕氣是不太正確的說法。
正確的說法是水濕。
生理上引用黃帝內經的原文:飲入於胃,游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經並行。
我知道大部分人看不懂,我來說人話:飲食進入人體胃腑後,經過胃的腐熟,飲食中的水谷精微,轉化成人體所需的氣血津液等,在全身的輸布是通過五臟六腑的生理功能共同完成的,在其過程中各個臟腑氣血、津液的消耗都得到了不斷的補充,通過三焦完成水液代謝的全過程,並周而復始,不斷循環,維持人體生命不息。
這是生理的情況。
然後病理情況:當脾胃不能調節人體水液代謝,這些物質就會存在身體內部形成病理產物,然後得病。
根據停留不同位置分為:痰懸支溢四種。
痰飲: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腸間,瀝瀝有聲,為之痰飲。
部分慢性淺表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
等等。
懸飲:飲後水流在脅下,咳唾引痛,謂之懸飲。
胸腔積液及相關疾病,如滲出性胸膜炎,左心衰等。
溢飲:飲水流行,歸於四肢,當汗而不汗出,身體疼重,謂之溢飲。
最常見的下肢靜脈迴流出現問題引起的水腫,晨輕暮重。
支飲:咳逆倚息,氣短不得卧,其形如腫,謂之支飲。
哮喘,支氣管炎,COPD等等。
關於水飲這是一部分,還有很多分類方法和治療方法。
上火:也不是中醫術語,是一系列熱證的表現,屬於中醫八綱辨證熱證範疇。
常見的有心,肺,肝熱。
同樣熱證分虛實。
先說實證。
心經熱:口腔潰瘍,小便短赤,
肺經熱:咯血、咳嗽、黃痰,便秘。
肝經熱:口苦,目赤,煩躁、失眠、女性會有乳房脹痛等胃經熱:口臭,脾經熱:口甜,多為濕熱
找電腦更新。
西醫和中醫的治病根本就是不搭噶的。
西醫看感冒,鼻涕顏色分辨是什麼菌感染,再用什麼葯是殺滅這種菌的吃藥結束。
中醫看感冒,鼻涕顏色(只說這一個因素)分辨是什麼病因為什麼得的這個病吃藥解決病因,然後告訴你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巴拉巴拉。
你只能說中醫中藥,刮痧,拔罐在西醫理解下是怎麼發揮作用的,確定有什麼作用,但是也不一定是那麼回事兒。
比如泡澡,北方人特別喜歡去大澡堂泡澡,長時間不去,泡的時候會感覺寒氣從後背散出去,西醫解釋一下?
還有個我個人理解不了的,不知道是不是中醫理論。
我家這邊發燒了要捂
推薦閱讀:
※中醫的膀胱與尿胞到底指的是什麼?※為什麼中醫的處境越來「尷尬」?※談談我對中醫的看法※為什麼要用中醫來治療斜頸?※五臟好不好,看一處就知道!
TAG:中醫|西醫|中醫學|
一點新知
GetIt01
延伸文章資訊
- 1中醫把人體當成是一個以臟腑經絡為內在聯繫的有機體
證」及「肝鬱症」的範疇,中醫用調. 補氣血陰陽及疏肝理氣法,都可收到. 不錯的療效。 二.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病. 人如使用多種西藥控制後,仍有很多.
- 2中醫範疇的上火、濕氣、寒氣等在西醫範疇里叫什麼? - GetIt01
一直以來我們都在中醫的範疇里接觸到了很多名詞,例如:上火、濕氣、寒氣、血淤等等,並且有相應的中藥或是治療方式(拔罐刮痧),那麼這些問題在西醫範疇里...
- 3【中西醫整合醫療科】運動傷害之中醫治療 -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 ...
運動傷害是一個團隊醫療範疇,成員各司其職、相互配合後提供最佳療效,中醫在其中的角色舉足輕重;過往中醫師習慣一對一單獨面對患者,團對配合將是 ...
- 4常見的中醫療法 - 衞生署中醫藥規管辦公室
針灸療法,是指在傳統中醫藥學的理論下,在特定的穴位上進行刺激,從而起到協調臟腑、疏通經絡、調和氣血的作用,以調理身體和防治疾病。針灸療法包括針法、灸法和拔罐等。
- 5中医学-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醫學,亦稱漢醫學,是一種起源於中國漢族且至今已有過千年歷史的傳統醫學。與現代西方醫學相比較时,其常被歸入傳統醫學的範疇。 ... 中医的理论和实践并非以西医研究理论为基础,以部分西方西医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