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硬幣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歷史 香港民風大典 導覽 首頁 所有頁面 社區 近期網誌 流行話題 暫時未有 社區 最新網誌 幫助中心 FANDOM 遊戲 電影 電視 wiki 探索wiki 社群中心 建立wiki 註冊 尚未註冊? 登入 Advertisement 分類: 檔案連結損壞的頁面、香港貨幣 中文(香港)‎ English 香港硬幣 編輯 編輯原始碼 歷史 討論(0) 檔案:Hkmoneycoins.jpg 香港流通的硬幣 香港硬幣,又稱香港輔幣,是港元的其中一種形式。

現在,香港流通的硬幣有$0.1、$0.2、$0.5、$1、$2、$5及$10。

目錄 1歷史 2面值 3發行及鑄幣 4保安特徵 5參見 歷史[] 香港硬幣於1863年開始發行,曾由銅鑼灣糖街的香港鑄幣廠鑄造,但產量少,最後於數年內倒閉。

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之前,市面流通硬幣(1角、2角、5角、1元、2元、5元)上鑄有英皇頭像,曾一度成為收藏對象。

1993年起,政府逐漸收回舊硬幣,以背面上為香港市花洋紫荊的新硬幣代替,並推出俗稱「金銀閏」的10元硬幣(只在1994年及1995年發行)。

但英女皇頭硬幣仍為合法貨幣,與新硬幣同時流通。

1997年曾鑄造一批以上述六種幣值的紀念幣。

1997年,香港通用的電子收費系統八達通面世,並迅速普及,使硬幣使用量大跌。

因此,自1999年起,香港便再沒有新硬幣發行。

面值[] 1文:等於千分之一元。

1863年至1865年間發行,10文錢等於1仙。

1千:只在1866年發行,與1文錢一樣。

1仙:等於百分之一元。

1863年至1941年間發行,戰後由一仙鈔票取代(1995年停止流通) 5仙:1863年至1979年間發行,由1935年起,由以往的銀,改為鎳、鎳-銅或鎳-黃銅。

最後的5仙硬幣是在1988年推出(在proofset),1989年停止流通。

港幣5仙俗稱斗零模板:Ref。

1毫:等於十分之一元。

1863年起發行至今,1935年改以鎳鑄造,1948年改由黃銅-鎳合金鑄造,1982年體積縮小,1984年被新一批1毫硬幣取代[1],一直流通至今,1994年改由黃銅鍍鋼鑄造。

2毫:1866年開始發行,由銀鑄造,至1905年止,直至1975年起重點鑄造,波浪形設計。

5毫:1866年開始發行,當時叫「半圓」,由銀鑄造,至1905年止,直至1951年起重點鑄造,以紅銅-鎳合金鑄造,1977年改由黃銅-鎳合金鑄造,1993年改由黃銅鍍鋼鑄造。

1元:1866年開始發行,由銀鑄造,至1868年止,直至1960年起重點鑄造,以紅銅-鎳合金鑄造,1976年體積縮小,曾於1993年試用紅銅鍍鋼鑄造,但不太成功,製成的硬幣出現生鏽或磁化等各種問題。

1994年重新以紅銅-鎳合金鑄造。

2元:1975年開始發行,波浪形設計,以紅銅-鎳合金鑄造。

5元:1976年開始發行,以紅銅-鎳合金鑄造,初時是十角形的,但因容易被偽造,於1980年改為鑄造圓形而較厚的,並在硬幣的邊沿加上凹坑及刻字。

10元:外層以紅銅-鎳合金鑄造,內層以黃銅-鎳合金鑄造,故此俗稱「金銀閏」,只在1994年及1995年發行,但因容易被偽造而停止發行。

發行及鑄幣[] 現時,香港硬幣的發行,均由香港政府委託香港金融管理局負責。

保安特徵[] 參見[] 港元 香港紙幣 模板:香港貨幣 模板:HK-econ-stub 這頁使用維基百科的內容。

原文章在香港硬幣。

作者列表可見它的變更歷史。

維基百科的內容和香港民風大典一樣以GNU自由文檔許可證發佈。

歡迎把這文章修改成和在維基百科原內容完全不同的內容。

當修改達一定大幅程度後可以移走這模板。

分類 檔案連結損壞的頁面 香港貨幣 增加分類 取消 儲存 English 除非另有註明,否則社區內容均使用CC-BY-SA授權條款。

Advertisement FanFeed UniversalConquestWiki Let'sGoLuna!Wiki Club57Wiki FollowonIG Newsletter JoinFanLab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