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南區氣象中心| 交通部中央氣象局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業務內容. 氣象觀測課. 臺南(中西區)、永康地面觀測作業及永康高空專案性作業。

自動雨量及氣象 ...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關於氣象局 組織架構 臺灣南區氣象中心 臺灣南區氣象中心(SouthernRegionWeatherCenter) 上一頁 下一頁 單位簡介 光緒20年(1894年)清廷於甲午戰爭中失利而將臺灣割讓日本,隔年五月日軍登陸臺灣,戰火波及全臺,一時氣象觀測全廢,氣象觀測儀器與紀錄於戰火中多半散失。

基於建立完整的氣象觀測網,於明治29年(1896年)7月12日臺灣總督府制定5個測候所(臺北、臺中、臺南、恆春、澎湖)之地點與名稱,「臺南測候所」與其他四所陸續成立,並於1897年開工,而於明治31年(1898年)4月下旬全部竣工。

臺南測候所基地位處臺南市中心最高處,昔日被視為祭天聖地的「鷲領台地」,南邊為臺南市市定古蹟湯德章紀念公園,建成至今已逾2甲子,為臺灣於日治時期最早的建築物之一,亦為上述五處測候所中僅存的一棟。

民國34年(1945年)臺灣光復後,原臺南測候所改名為「臺南氣象台」,隸屬於臺灣省氣象局。

民國37年臺灣省氣象局改稱臺灣省氣象所,同時隸屬臺灣省交通處,其附屬機構中之氣象台一律改稱測候所,因此臺南氣象台再度改稱「臺灣省氣象所台南測候所」。

民國60年7月1日臺灣省氣象所恢復建制改稱中央氣象局,隸屬交通部。

臺南測候所於民國65年11月10日起則依中央氣象局附屬測站通則再改名為「中央氣象局臺南氣象測站」。

民國66年8月21日由於新建辦公廳(於舊廳舍南側)基地整地需要,拆遷原有觀測坪上的百葉箱、氫氣室及通訊天線等,而於民國68年2月完成新觀測坪及風力塔鐵架。

新建辦公廳工程於民國66年9月19日開工,於民國67年1月25日完工。

民國68年正式由日治時期廳舍搬遷至其旁新建辦公室。

民國71年因北側建造了一棟9層樓高樓,對其風速觀測影響甚大,遂暫租該大樓屋頂設置風力塔。

民國78年始自行建造一35公尺高鐵塔,取代臨時性風力塔,而將日照計、日射計亦安裝於其上。

交通部中央氣象局為提昇南部地區氣象服務品質,並加強臺灣南部地區地震及氣象監測能力,遂決定於原臺南氣象站原址興建「交通部中央氣象局臺灣南區氣象中心」,配合此計畫之實施,臺南氣象站觀測業務於民國87年5月1日暫時搬遷至永康鹽行之氣象站。

「原臺南測候所」因其建築空間與造型相當特殊且保持完整,而極具歷史與文化參考價值,乃於民國87年被臺南市政府指定為市定古蹟,此一百年歷史的古老測候所正式成為國家保護的重要文化資產。

同年在臺南市原址興建一棟地下二層,地上七層的臺灣南區氣象中心,這所兼具氣象教育功能的氣象中心,於民國90年3月16日成立,並於同年11月16日正式啟用。

「原臺南測候所」被列為市定古蹟後,即著手進行委託研究「原臺南測候所調查與修復計畫」、歷經局部解體調查及設計施工等階段,於民國93年底修復完成,工程進行期間於92年升格為國定古蹟,民國98年榮獲文建會「第一屆文化資產保存獎」之保存維護獎;修復完成之古蹟除還原原來辦公場景外,並陳列氣象歷史文件,同時亦展示與本棟建築相關修復過程物件,可讓參觀者瞭解古早氣象運作情形及見證建築之美。

組織架構 業務內容 氣象觀測課 臺南(中西區)、永康地面觀測作業及永康高空專案性作業。

自動雨量及氣象遙測系統區域站管理。

氣象觀測資料之統計、整理、保管、運用。

氣象觀測儀器初級維護。

永康氣象防災環境教育課程、對外防災宣導講師。

氣象預報、氣象防災諮詢服務。

氣象預報校驗與專題研究。

對民眾提供氣象諮詢服務 對南部地區大眾傳播媒體提供氣象資訊服務 系統維護課 七股都卜勒氣象雷達操作與維護。

七股氣象雷達站站房與機電設施管理與維護。

備援機房建置與環境管理。

通訊網路及資訊系統管理維護。

資訊軟硬體建置與維護管理。

資訊安全管理與個人資料保護。

氣象作業資訊化之規劃及委外開發。

視訊設備操作管理。

氣象服務課 房舍(含古蹟)管理、庶務、機電修維護及危安處理。

展示場(氣象科技、古蹟文物、歷史展示)經營、管理與維運,導覽服務、媒體或機關採訪拍攝,展示場不定期更新、辦理特展等。

一般行政工作,含文書、檔案、財管、公務車、預算、會計核銷、出納、人事、管考、內控等。

氣象科普、防災教育推廣活動(含展示場內、外部活動及與外單位合作活動)規劃與執行、宣傳與行銷等。

環境教育規劃、運作及精進。

氣象歷史文物典藏與氣象歷史跨域研究。

氣象資料服務。

志工管理。

支援地震中心業務。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