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家长》评测:NS版要不要买?勾人回忆和深思的人生 ...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优点. - 对现实生活的还原. - 大量不同的结局. - 随机发生的有趣小故事. - BGM相当应景. - 针对Switch进行了手柄和UI的优化 ... 无障碍写文章登录/注册这是一部中国孩子的成长编年史,是这个社会中一部分的缩影。

游戏中的点点滴滴,勾起玩家的童年回忆,也充满了对现实的无情嘲讽。

优点-对现实生活的还原-大量不同的结局-随机发生的有趣小故事-BGM相当应景-针对Switch进行了手柄和UI的优化缺点-与同学的交往系统过于单调无聊-重复的角色和立绘有些出戏-BGM相对单调-反复游玩容易乏味初上手的惊喜这是一款模拟养成类游戏,此前已经登陆Steam有一段时间,但因为一些原因,暂时从Steam下架了。

正如标题《中国式家长》,玩家扮演一位家长,从孩子出生起名的那一刻起,为孩子的成长而选择不同的路线。

正如我们每个人都经历的那样,小时候的很多事情,都是由父母铺路的。

玩家需要为自己的孩子安排每周的任务,通过不同的“加点”,可以解锁和达成的目标也不一样。

也因此,对于不同属性数值的管理,决定了孩子未来走的路线。

比如我主攻孩子的记忆力和智商,希望他秃头……不是,希望他能成为一名优秀的程序员。

又或者可以各项能力平均分配,全面发展。

在成长过程中,丰富有趣的学习路径和特长,让游戏充满了趣味性和可探索性。

多周目的遗憾在完成一周目后,原本的孩子长大成人,并拥有了自己的下一代。

多周目的任务,便是上一代的孩子作为家长,去培养下一代,如此往复。

如果在PC上玩过本作的玩家,可能会意识到,在游戏过程中,虽然在计划每周任务时,玩家是站在父母角度,但同时在“经历”上,又常常会让玩家带入孩子本身。

这样的设计,也让多周目更具有代入感。

但由于游戏薄弱的玩法设计,再加上高重复的BGM,在多个周目反复游玩后,会容易感到乏味,失去对其他路径的探索欲望。

不过只是想随心地玩上两三个周目,那游戏的体验还是不错的。

对现实的无情嘲讽随着孩子的成长,在流程中也会触发许多随机事件小游戏。

例如逢年过节,亲戚给塞红包时,玩家需要让信标恰到好处地留在橙色区域,这样才能“嘴上说着不要,手上却很诚实”地收下红包。

有时也会遇到一些恶心的亲戚,说着一些贬低自己和自己家孩子的过分的话,令人满腔怒火。

而这时如果自己的孩子,却也没有值得拿出来炫耀的特长,作为父母,便会在亲戚的轮番嘴炮攻击中败下阵来……而当玩家进行几分钟游戏,进入到幼儿园时,游戏的左下角便会出现“高考倒计时”…没错,从幼儿园开始便是高考的倒计时,不禁让人无限感慨。

这种对我们和附近领国所特有的社会和社交的无情揭露、批判,甚至嘲讽,是游戏最大的特色之一。

在这些无比现实的情景面前,作为玩家的我们不仅仅是感慨和无奈,更多的则是对这个世界、这个社会的思考。

同时,一幕幕场景也勾起玩家小时候的点点回忆。

回想起学生时代的叛逆、成为社畜后的艰辛,回想起父母曾经对我们的管教、批评,我们才明白,这个世界上真正爱自己的,其实只有父母。

众多有趣搞笑的彩蛋游戏中还有许多令人会心一笑的彩蛋:小岛秀夫、马化腾可能会是你的同学,商店里能买到2000元的黄蓝配色“潮流游戏机”,活动安排里有“任太堂游戏”,之后还能获得“膜拜宫本茂”的传说级特长……这些小彩蛋,赋予了游戏无限的惊喜和欢乐。

不论走的是哪条发展路线,玩家总能找到独属于自己的一份彩蛋。

这些有趣的小细节,也较好地中和了多周目的乏味感,让玩家有动力继续游戏。

总结:不要活成自己最讨厌的人这部游戏就和人生一样,没有什么“真结局”。

一个周目便是一段人生,只要经历了,便是那一周目的真结局。

在多周目游玩中,我们常常会为了获得更好的数值,而让自己的观点妥协,向生活低头,最终回过头来,发现自己活成了曾经最讨厌的人。

游戏本身在gameplay上并不优秀,甚至有些枯燥乏味。

但游戏带来的回忆,回忆中带来的感动,感动中流下的泪水,擦干眼泪后对父母、对人生、对世界的思考,便是这部作品带给我们最宝贵的礼物。

愿每一位玩家,不论是尚在学校,还是已经为人父母,在玩过游戏后,都能尝试去理解自己的父母或孩子。

尽管活着很累,愿各位最终不会成为自己最讨厌的人。

发布于2020-09-0522:16任天堂(Nintendo)中国式家长(游戏)​赞同1​​2条评论​分享​喜欢​收藏​申请转载​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