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教養與非隔代教養方式對青少年自我認同影響之比較研究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論文摘要本研究旨在了解高雄縣隔代教養與非隔代教養家庭之國中學生自我認同發展之差異,研究者分別以教養方式、性別、社經地位為背景變項,探討比較青少年自我認同發展 ...
資料載入處理中...
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
網站導覽|
首頁|
關於本站|
聯絡我們|
國圖首頁|
常見問題|
操作說明
English
|FB專頁
|Mobile
免費會員
登入|
註冊
功能切換導覽列
(167.99.71.17)您好!臺灣時間:2022/08/1715:58
字體大小:
:::
詳目顯示
recordfocus
第1筆/
共1筆
/1頁
論文基本資料
摘要
外文摘要
目次
參考文獻
電子全文
QRCode
本論文永久網址: 複製永久網址Twitter研究生:黃英虹論文名稱:隔代教養與非隔代教養方式對青少年自我認同影響之比較研究論文名稱(外文):Thecomparisonoftheego-identitybetweentheadolescencerearedbygrandparentsandthoserearedbyparents指導教授:林妙容學位類別:碩士校院名稱: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系所名稱:輔導研究所學門:教育學門學類:綜合教育學類論文種類:學術論文論文出版年:2004畢業學年度:92語文別:中文論文頁數:91中文關鍵詞:隔代教養、自我認同相關次數:
被引用:121點閱:4600評分:下載:941書目收藏:36
本研究旨在了解高雄縣隔代教養與非隔代教養家庭之國中學生自我認同發展之差異,研究者分別以教養方式、性別、社經地位為背景變項,探討比較青少年自我認同發展之差異情形,並探討隔代教養家庭成因對教養者教養方式之影響,及比較隔代教養與非隔代教養家庭教養方式之差異。
本研究乃以問卷調查法進行資料的蒐集,以高雄縣國中一至三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並以分層隨機抽樣方式抽取高雄縣七所國中一至三年級487名男女生為研究樣本。
本研究工具為「青少年身心發展調查問卷」,其中包含「父母教養方式量表」、「(外)祖父母教養方式量表」及「青少年心理社會發展量表」三部份。
所得資料以SPSS套裝統計軟體進行敘述性統計分析、χ2考驗、二因子變異數分析、Scheffe事後比較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處理,以驗證研究假設。
本研究經上述統計分析,獲得以下結果:壹、不同成因的隔代教養家庭對教養者教養方式影響有顯著差異。
貳、隔代教養與非隔代教養家庭的教養方式確有顯著不同,其中隔代教養家庭多採用忽視冷漠教養類型;非隔代教養家庭多採用專制權威教養類型。
參、不同的教養方式影響青少年的自我認同發展,其中開明權威的教養方式優於忽視冷漠及專制權威的教養方式。
肆、隔代教養與非隔代教養家庭之青少年,於不同背景變項下(教養方式、性別、社經地位),自我認同發展並無顯著差異。
本研究根據以上結果提出建議,供父母、(外)祖父母、學校師長及教育社會行政機關參考,並對未來進一步研究提出建議。
Themainpurposeofthisstudywastocomparetheego-identityofthejuniorhighschoolstudentsinKaohsiungCountyrearedbygrandparentsandthoserearedbyparents.Thedifferencesresultedfromthebackgroundvariablessuchasgrandparentalandparentalnurturingstyle,genderandsocioeconomicstatus.Thisresearchwasalsotocomparethedifferenesingrandparentalandparentalnurturingstyle.Thedataofthisstudywascollectedthroughthequestionnairesurvey.Thesurveysampleconsistedof487juniorhighschoolstudentswhochosenfromtheseventhgradetoninthgradebystratifiedsampling.Theinstrumentwascalled“AdolescentDevelopmentQuestionnaireSurvey”including”ParentalNurturingStyleScale”,”GrandparentalNurturingStyleScale”and“AdolescentpsychosocialDevelopmentScale”.Allthedataobtainedinthesurveywerestatisticallyanalyzedbychi-squaretest,twowayanalysisofvarianceandScheff’emethod.Theresultsfromthestatisticsareasfollows:1.Thereisasignificantdifferenceaboutthedifferentfactorsofgrandparentingfamilieshowtoinfluencegrandparentalnurturingstyle.2.Thereisasignificantdifferencebetweenthegrandparentingfamilyandparentingfamily.Themostofthegrandparentalnurturingstyleisindifferent-uninvolovedstyleandthemostoftheparentalnurturingstyleisauthoritarian-autocraticstyle.3.Theego-inentityoftheadolescencewasinfluencedbythedifferentnurturingstyle.Theego-identityoftheadolescencerearedbyauthoritative-reciprocalstyleissignificantlysuperiorsthanthoserearedbyindifferent-uninvolovedandauthoritarian-autocraticstyle.4.Thereisnosignificantdifferencebetweentheego-identityoftheadolescencerearedbygrandparentsandtheego-identityofthoserearedbyparentsinthebackgroundvariables.Basedontheresults,theresearcherpresentsfeasiblerecommendationsforparents,grandparents,teachers,andsocialsettlement,aswellassuggestionsforfurtherstudies.
目錄第一章緒論第一節研究動機與目的-------------------------------1第二節待答問題-------------------------------------6第三節名詞釋義-------------------------------------7第二章文獻探討第一節隔代教養-------------------------------------9第二節父母教養方式---------------------------------20第三節自我認同-------------------------------------28第三章研究方法第一節研究架構-------------------------------------39第二節研究假設-------------------------------------40第三節研究對象-------------------------------------41第四節研究工具-------------------------------------42第五節資料處理與分析-------------------------------47第四章結果與討論第一節隔代教養與非隔代教養之青少年背景資料分析-----48第二節隔代教養與非隔代教養家庭教養方式之差異情形---53第三節不同成因的隔代教養家庭對教養者教養方式影響之差異情形57第四節隔代與非隔代教養之青少年自我認同發展差異情形-60第五章結論與建議第一節結論------------------------------------------67第二節建議------------------------------------------71參考文獻中文部分---------------------------------------------75英文部分---------------------------------------------80附錄附錄一青少年心理社會量表使用同意書--------------83附錄二青少年身心發展調查問卷--------------------84
壹、中文部分:王鍾和(民82)。
家庭結構、父母管教方式與子女行為表現。
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王鍾和(民88)。
父母管教方式與管教滿意度量表。
台北:正昇教育科學。
王怡又(民89)。
祖父母照顧的幼兒如何表達情緒?靜宜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學系碩士論文。
王春美(民90)。
父母知覺與祖輩親職教養行為一致性研究。
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內政部(民92)。
內政部統計通報。
http://www.moi.gov.tw/w3/stat/news_1.asp?id=73。
內政部(民92)。
各國(地區)平均壽命。
http://www.dgbas.gov.tw/dgbas03/bs7/handbook/handbook_s.asp?type=B。
江南發(民80)。
青少年自我統合與教育。
高雄:復文。
江南發(民83)。
艾瑞克遜追尋自我統合的心路歷程。
高市文教,3,20-27。
朱岑樓(民72)。
談隔代教養問題。
今日生活,203,6-15。
行政院主計處(民87)。
八十七年台灣地區社會發展趨勢調查。
http://www.dgbas.gov.tw/dgbas03/bs2/gender/new88073.htm。
李玉冠(民89)。
隔代家庭祖孫關係之探討─以台北縣低收入戶為例。
靜宜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學系碩士論文。
吳金香(民67)。
父母教養方式與國中學生自我觀念的關係。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靜吉(民75)。
掌握人生方向盤─自我認同的追尋。
張老師月刊,3,78-89。
吳竺穎(民86)。
家庭因素、父母親教養方式與內外控信念對國小學童自我概念影響之研究。
嘉義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麗娟、歐陽儀(民87)。
教養方式與依附關係代間傳遞模式之研究。
教育心理學報,30,2,33-58。
吳佳蓉(民91)。
隔代教養與非隔代教養學童學校生活適應之比較研究。
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所碩士論文。
余德慧(民76)。
中國人的父母經。
台北:張老師。
林生傳(民79)。
社會教育學。
高雄:復文。
林惠雅(民84)。
父母教養方式和子女行為之探討。
社區發展季刊,27,41-47。
林志忠(民89)。
美國隔代教養家庭現況及支持方案之分析。
國立嘉義大學教育研究所家庭教育課程與方案推展國際研討會論文。
林倖妃(民93年5月27日)。
隔代教養,心中有礙。
聯合報,第C5版。
邱皓政(民89)。
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
台北:五南。
周甫亮(民90)。
青少年在網咖的次文化認同建構初探。
私立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徐蘊康(民87)。
我的媽媽是阿媽。
今週刊,76,57-58。
倪履冰(民88)。
父母管教態度與青春期子女控制知覺之關係。
國立政治大學心理學系碩士論文。
馬藹屏(民76)。
家庭社經地位,、父母教養方式與國中學生自我概念、友伴關係之調查研究。
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
馬友群(民78)。
青春期子女自我認同的危機及其輔導。
諮商與輔導,45,41-44。
孫碧蓮(民91)。
雙親家庭父親管教方式與子女行為表現之探討。
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郭燕如(民77)。
父母管教態度對青少年自我認同與價值取向之影響。
中國文化大學家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郭生玉(民82)。
心理與教育測驗。
台北:精華。
郭俊豪(民87)。
祖孫家庭相關因素之探討。
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張春興(民72)。
青年的認同與迷失。
台北:東華。
張娟鳳(民74)。
母親教養方式與兒童勝任動機及自我能力評估之關係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春興(民82)。
現代心理學。
台北:東華。
張玉鈴(民88)。
無聊啊!談休閒無聊感對青少年自我統合發展之影響。
學生輔導,60,68-79。
張玉鈴、余嬪(民88)。
大學生休閒內在動機、休閒阻礙、休閒無聊感與自我統合之關係研究。
彰化師大輔導學報,20,83-111。
梁志宏(民74)。
父母管教態度對子女人格發展的影響調查研究。
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
梁玉芳(民92年6月2日)。
阿媽變阿母─隔代教養大不同。
聯合報,第A10版。
許玉玲(民89)。
隔代教養學童的生活世界─一個個案研究。
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秉華(民83)。
台灣留學生經驗:自我統合的改變研究。
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報,27,105-139。
陳嘉瑋(民85)。
同性戀傾向青少年的輔導。
諮商與輔導,126,21-24。
陳麗欣、翁福元、許維素、林志忠(民88)。
我國隔代教養家庭現況之分析。
成人教育通訊,2,37-40。
陳坤虎(民90)。
青少年自我認同與父母管教態度及自尊之關係。
台灣大學心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玉玫(民90)。
我是問題學生─兩位中輟學生的學校經驗與自我認同。
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怡璇(民90)。
溢出常軌之後─中輟生的生涯與自我認同議題。
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多元文化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貞妃(民91)。
祖父母對親職教育需求及參與意願之研究。
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筱梅(民84)。
青少年知覺父母教養方式與其情緒穩定之相關研究。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教育部訓委會(民91)。
國民小學家長手冊。
教育部(民92)。
教育部九十二年度推動教育優先區計畫。
曾慧敏(民74)。
自我統整、性別角色與Erikson心理社會發展關係之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曾嫦嫦、蘇淑貞等(民82)。
親職教育。
台北:匯華。
楊憲明(民77)。
國中學生家庭社經地位、父母管教方式及學業成就與師生互動關係之研究。
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孟麗、謝水南譯(民92)。
教育研究法─研究設計實務。
台北:心理。
楊少強、黃惠娟(民93)。
隔代教養教出什麼問題。
商業週刊,862,138-140。
黃寶珠(民67)。
小學兒童生活適應與其父母管教態度及人格特質之相關研究。
測驗年刊,25,23-36黃德祥(民83)。
青少年發展與輔導。
台北:五南。
黃政吉(民89)。
社會變遷中隔代教養與少年非行之關係實務調查研究。
警學叢刊,31,3,97-109。
黃惠娟(民93)。
落跑父母激增。
商業週刊,862,132-136。
劉奕樺(民85)。
父母管教、社會行為、同儕喜愛與被拒絕男生之關係研究。
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修全(民86)。
青少年的父母教養方式、依附--個體化與自我統合之相關研究。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怡妏(民91)。
帶孫行為與相關因素對祖母生活品質之影響。
私立慈濟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恆佳(民91)。
隔代教養與非隔代教養學童─自我控制之差異。
南華大學社會研究所。
http://mail.nhu.edu.tw/~society/e-j/21/21-14.htm。
劉恆佳(民91)。
從隔代教養看學童生活。
南華大學社會研究所。
http://mail.nhu.edu.tw/~society/e-j/19/19-27.htm。
鄭百勝(民76)。
國中生道德判斷與父母管教態度暨人格之關係。
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
薛承泰(民91年8月8日)。
一邊一國…落寞的父親節。
聯合報,第15版。
簡茂發(民67)。
父母教養態度與小學兒童生活適應之關係。
師大教育心理學報,11,63-86。
羅一萍(民85)。
父母的傳統性、現代性、管教方式與兒童的創造力相關之研究。
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貳、英文部分:Adalbjarnardottir,S.,&Hafsteinsson,L.G.(2001).Adolescents’perceivedparentingstylesandtheirsubstanceuse:Concurrentandlongitudinalanalyses.JournalofResearchonAdolescence,11,4,401-423.Baumrind,D.(1993).Theaverageexpectableenvironmentisnotgoodenough:Aresponsetoscare.ChildDevelopment.64,1299-1370.Bourne,E.(1978).Thestateofresearchonegoidentity:Areviewandappraisal.JournalofYouthandAdolescence,Part1,7,223-252,Part2,7,371-392.Bowers,B.F.,&Myers,B.J.(1999).Grandmothersprovidingcareforgrandchildren:Consequencessofvariouslevelsofcaregiving.FamilyRelations,48,3,303-312.Bryson,K.&Casper,L.(1999).Nearly5.5millionchildrenlivewithgrandparents.http://www.census.gov/Prass-Release/www/1999/cb99-115.html.Cardinali,G.,&D’Allura,T.(2001).Parentingstylesandself-esteem:Astudyofyoungadultswithvisualimpairments.JournalofVisualImpairment&Blindness,95,5,261-272.Corvo,K.,&Williams,K.(2000).Substanceabuse,parentingstyles,andaggression:Anexploratorystudyofweaponcarryingstudents.JournalofAlcohol&DrugEducation,46,1,1-14.Eriskon,E.H.(1950).ChildhoodandSociety.NewYork:W.W.NortonandCompany.Eriskon,E.H.(1959).IdentityandtheLifeCycle.NewYork:W.W.NortonandCompany.Eriskon,E.H.(1968).Identity:YouthandCrisis.NewYork:W.W.NortonandCompany.Goldberg-Glen,R.,Sands,R.G.,Cole,R.D.&Cristofalo,C.(1998).Multigenerationalpatternsandinternalstructuresinfamiliesinwhichgrandparentsraisegrandchildren.FamiliesinSociety,79,5,477-489.Haglund,K.(2000).Parentingasecondtimearound:AnethnographyofAfricanAmericangrandmothersparentinggrandchildrenduetoparentalcocaineabuse.JournalofFamilyNursing,6,2,120-136.Heywood,E.M.(1999).Custodialgrandparentsandtheirgrandchildren.FamilyJournal,7,4,367-373.Kleiner,H.S.,Hertzog,J.,&Targ,D.B.(1998).Grandparentsactingasparent:Backgroundinformation,NationalStatelliteViedoConferenceTuesdayJanuary,12,1999,http://www.uwex.edu/ces/gprg/article.html.Lai,K.W.,&McBride-Chang,C.(2001).Suicidalideation,parentingstyle,andfamilyclimateamongHongKongadolescents.InternationalJournalofPsychology,36,2.Marcia,J.E.(1980).Identityinadolescence.InJ.Adelson(ed.),Handbookofadolescentpsychology.NewYork:Wiley.Maccoby,E.E.&Martin,J.A.(1983).Socializationinthecontextofthefamily:Parent-Childinteraction.InE.M.Hetherington(ed.),HandbookofchildPsychology:Socialization,personality,andsocialdevelopment.N.Y.:Wiley.Pierce,J.P.,Distefan,J.M.,Jackson,C.,White,M.M.,&Gilpin,E.A.(2002).Studylinkssmokingadsandparentingstyle.DATA:TheBrownUniversityDigestofAddictionTheory&Application.21,9,4.Pinson-Millburn,N.M.,Fabian,E.S.,Schlossberg,N.K.,&Pyle,M.(1996).Grandparentsraisinggrandchildren.JournalofCounseling&Development,74,548-554.Pruchno,R.A.&Johnson,K.W.(1996).Researchongrandparenting.Reviewofcurrentstudiesandfutureneeds.Generations.21,1,65-71.Querido,J.G.,Warner,T.D.&Eyberg,S.M.(2002).ParentingstylesandchildbehaviorinAfricanAmericanfamiliesofpreschoolchildren.JournalofClinicalChild&AdolescentPsychology,31,2,272-277.Schwartz,S.J.,Mullis,R.L.,Dunham,R.M.&Waterman,A.S.(2000).Egoidentitystatus,identitystyle,andpersonalexpressiveness:Anempiricalinvestigationofthreeconvergentconstructs.JournalofAdolescentResearch,15,4,504-522.Shek,T.L.(2002).Therelationofparentalqualitiestopsychologicalwell-being,schooladjustment,andproblembehaviorinChineseadolescentswitheconomicdisadvantage.AmericanJournalofFamilyTherapy,30,3,215-231.Srars,R.R.,Maccoby,E.E.&Levin,H.(1957).Patternsofchild-rearing.Evanstan,IL:Row,Peterson.Stafford,L.&Bayer,C.L.(1993).Interactionbetweenparentsandchildren.NewYork:SagePublications.Warash.B.G.&Markstorm,C.A.(2001).Parentalperceptionofparentingstylesinrelationtoacademicself-esteemofpreschoolers.Education,121,3,485-494.Waterman,A.S.(1982).Identitydevelopmentfromadolescencetoadulthood:Anextensionoftheoryandareviewresearch.DevelopmentPsychology,18,341-358.
電子全文
推文
網路書籤
推薦
評分
引用網址
轉寄
top
相關論文
相關期刊
熱門點閱論文
1.
家庭結構、父母管教方式與子女行為表現
2.
雙親家庭父親管教方式與子女行為表現之探討
3.
青少年知覺父母教養方式與其情緖穩定之相關研究
4.
青少年知覺父母教養方式與其情緒穩定之相關研究
5.
青少年的父母教養方式、依附-個體化、與自我統合之相關研究
6.
父母的傳統性、現代性、管教方式與兒童的創造力相關之研究
7.
父母管教、社會行為、同儕喜愛與被拒絕男生之關係研究
8.
隔代教養兒童與非隔代教養兒童學校生活適應之比較研究
9.
家庭因素,父母親教養方式與內外控信念對國小學童自我觀念影響之研究
10.
青少年自我認同與父母管教態度及自尊之關係
11.
家庭社經地位、父母教養方式與國中學生自我概念、友伴關係之調查研究
12.
父母教養方式與國中學生自我觀念的關係
13.
隔代家庭祖孫關係之探討--以台北縣低收入戶為例
14.
祖孫家庭相關因素之探討
15.
國中學生家庭社經地位、父母管教方式及學業成就與師生互動關係之研究
1.
簡茂發(民67)。
父母教養態度與小學兒童生活適應之關係。
師大教育心理學報,11,63-86。
2.
黃政吉(民89)。
社會變遷中隔代教養與少年非行之關係實務調查研究。
警學叢刊,31,3,97-109。
3.
黃寶珠(民67)。
小學兒童生活適應與其父母管教態度及人格特質之相關研究。
測驗年刊,25,23-36
4.
陳麗欣、翁福元、許維素、林志忠(民88)。
我國隔代教養家庭現況之分析。
成人教育通訊,2,37-40。
5.
陳嘉瑋(民85)。
同性戀傾向青少年的輔導。
諮商與輔導,126,21-24。
6.
陳秉華(民83)。
台灣留學生經驗:自我統合的改變研究。
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報,27,105-139。
7.
張玉鈴、余嬪(民88)。
大學生休閒內在動機、休閒阻礙、休閒無聊感與自我統合之關係研究。
彰化師大輔導學報,20,83-111。
8.
張玉鈴(民88)。
無聊啊!談休閒無聊感對青少年自我統合發展之影響。
學生輔導,60,68-79。
9.
馬友群(民78)。
青春期子女自我認同的危機及其輔導。
諮商與輔導,45,41-44。
10.
林惠雅(民84)。
父母教養方式和子女行為之探討。
社區發展季刊,27,41-47。
11.
吳麗娟、歐陽儀(民87)。
教養方式與依附關係代間傳遞模式之研究。
教育心理學報,30,2,33-58。
12.
吳靜吉(民75)。
掌握人生方向盤─自我認同的追尋。
張老師月刊,3,78-89。
13.
江南發(民83)。
艾瑞克遜追尋自我統合的心路歷程。
高市文教,3,20-27。
1.
進入隔代教養世界—以兒童的觀點探究隔代教養家庭需求
2.
隔代教養兒童與非隔代教養兒童學校生活適應之比較研究
3.
隔代教養幼兒幼稚園生活適應之研究-以一位隔代教養幼兒為例
4.
隔代教養家庭青少年性教育內容需求之調查研究—以原高雄縣隔代教養國中生為例
5.
祖孫關係與青少年行為之研究---以隔代教養家庭為例
6.
國小高年級隔代教養家庭學童學業成就、人際關係與自我概念之相關研究國小高年級隔代教養家庭學童學業成就、人際關係與自我概念之相關研究國小高年級隔代教養家庭學童學業成就、人�
7.
屏障-敘說隔代教養的哀傷與親密
8.
隔代教養學童的自我概念、情緒穩定與人際關係之相關研究
9.
隔代教養家庭之祖孫關係與兒童學校生活適應狀況之研究—以南投縣某國小為例
10.
青少年依附關係.自我認同.獨處能力與情緒調節之關係
11.
青少年自我認同與父母管教態度及自尊之關係
12.
青少年次文化與自我認同之相關研究
13.
隔代教養中祖輩的生命困境與韌性
14.
隔代教養家庭祖父母心路歷程之研究
15.
隔代與非隔代教養學齡前幼兒生活能力之研究-以幼兒園老師觀察紀錄長期分析
簡易查詢 |
進階查詢 |
熱門排行 |
我的研究室
延伸文章資訊
- 1隔代教養親職教育實際 一個跨年研究: 探看教養內容與挑戰
隔代教養家庭中祖父母管教與祖孫情感關係--以台北縣市國中生為對. 象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蔡松瑜(2003)。國中生父母教養知覺、家庭 ...
- 2隔代教養家庭的祖孫代間矛盾: 由祖父母的觀點詮釋
碩士論文. 隔代教養家庭的祖孫代間矛盾:. 由祖父母的觀點詮釋. Intergenerational Ambivalence in Grandparents. Raising Grandchil...
- 3隔代教養與非隔代教養方式對青少年自我認同影響之比較研究
論文摘要本研究旨在了解高雄縣隔代教養與非隔代教養家庭之國中學生自我認同發展之差異,研究者分別以教養方式、性別、社經地位為背景變項,探討比較青少年自我認同發展 ...
- 4隔代教養對老年祖父母健康影響與護理之挑戰
隔代教養 ; 老年祖父母 ; 孫子女 ; grandparents parenting grandchildren ; elderly grandparents ; ... 長榮大學護理學系(所...
- 5陳慈幸博士隔代教養犯罪少年生命歷程之探究
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陳慈幸博士. 隔代教養犯罪少年生命歷程之探究. A Study of Delinquents' Life Course in Grandpar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