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兵-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民兵區分為基幹民兵和普通民兵。
28歲以下退出現役的士兵和經過軍事訓練的人員,以及選定參加軍事訓練的人員編入基幹民兵組織。
其餘18到35 ...
中國民兵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中國民兵中國國防動員標誌存在時期1930年至今國家或地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部門中華人民共和國武裝力量種類民兵功能協助正規軍、地面作戰、邊海防規模800萬人[1]直屬中央軍事委員會參與戰役第一次國共內戰、第二次國共內戰中蘇邊境衝突、中越戰爭、沙頭角槍戰指揮官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國家國動委主任李克強軍委動員部部長盛斌中將軍委動員部政委劉家國中將
中華人民共和國軍事
最高軍事領導機構
中央軍事委員會(中共中央軍委:主席、副主席)(國家中央軍委:主席、副主席)
中華人民共和國武裝力量
中國人民解放軍
陸軍 海軍 空軍
火箭軍 戰略支援部隊
軍兵種·預備役·文職人員
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海警)
中國民兵(海上民兵)
軍委機關職能部門
辦公廳
聯合參謀部·政治工作部後勤保障部·裝備發展部訓練管理部·國防動員部紀委(監委)·政法委·科技委戰略規劃辦·改革編制辦·國際軍合辦審計署·機關事務管理總局
軍委直屬部隊
聯勤保障部隊
軍委直屬院校和科研機構
國防大學·國防科技大學·軍事科學院
五大戰區
東部戰區(陸·海·空)南部戰區(陸·海·空)西部戰區(陸·空)北部戰區(陸·海·空)中部戰區(陸·空)
軍事制度
兵役制度·編制等級·戰備等級軍階(陸·海·空)·武警警銜軍事將領·政治委員
國務院系統
國防部·退役軍人事務部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
國防動員委·邊海防委·空中交通管理委
地方人民武裝部
軍事思想
軍事戰略方針·發展戰略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人民戰爭·戰術(三三制)游擊戰·運動戰·超限戰
其他資料
中國戰爭史·解放軍軍事家
中國軍事史·中國水軍史
中國空軍史·中國航天史
解放軍軍史·解放軍軍服
院校·糾察·保衛·檢察·審判
香港軍事·澳門軍事
中國民兵,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武裝力量的組成部分,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後備武裝部隊。
目次
1歷史
2職能
3軍費
4參考文獻
5外部連結
6參見
歷史[編輯]
1972年的中國女民兵。
女性只編基幹民兵不編入普通民兵
中國民兵初建於第一次國共內戰時期。
之後參與八年抗戰和第二次國共內戰。
1949年後中國民兵轉為建設和軍事雙重作用。
訓練原則上由縣(市、區)人民武裝部組織實施。
根據訓練大綱的要求幹部訓練時間為30天,一般在一年內完成;民兵訓練時間為15天,一次完成。
1987年全國邊海防民兵工作會議之後,開始組建民兵應急分隊。
民兵應急分隊是一支應付突發事件、維護社會穩定的拳頭力量。
目前,中國一般以鄉鎮、行政村和廠礦企業為單位按照民兵人數多少,分別編為班、排、連、營及團,內又分基層幹部民兵(基幹民兵)及普通民兵。
男女採分別編組,組織創有《中國民兵》雜誌由解放軍報社出刊。
鄉鎮編基幹民兵營或連,領導全鄉的基幹民兵。
城市民兵的編組,大型廠礦企業可以車間、分廠為單位編組,中小企業可實行跨車間、班組編組。
行政村一般編民兵連(營),領導本村的基幹民兵和普通民兵。
縣、鄉(鎮)所屬企業單位,凡人員比較穩定,行政、黨團組織比較健全,可建立民兵組織,屬鄉鎮人民武裝部直接領導。
2011年資料顯示中國民兵改革後約有常備在編800萬人[2]。
2020年7月1日零時起,中國人民解放軍預備役部隊全面納入解放軍領導指揮體系,由現行軍地雙重領導調整為中共中央、中央軍委集中統一領導。
[3]
2021年8月,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役法》,調整兵役基本制度,釐清民兵與預備役的關係,將「義務兵與志願兵相結合、民兵與預備役相結合的兵役制度」,調整為「以志願兵役為主體的志願兵役與義務兵役相結合的兵役制度」。
根據預備役制度的調整,民兵不再納入預備役範疇,2011年版兵役法關於民兵的內容,改由正在制定的專門法予以規範。
[4]
職能[編輯]
2011年版《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役法》規定,鄉、民族鄉、鎮和企業事業單位建立民兵組織,凡18~35歲符合服兵役條件的男性公民,除應徵服現役以外,均應編入民兵組織服預備役。
民兵區分為基幹民兵和普通民兵。
28歲以下退出現役的士兵和經過軍事訓練的人員,以及選定參加軍事訓練的人員編入基幹民兵組織。
其餘18到35歲符合服兵役條件的男性公民,編入普通民兵組織。
女民兵只編基幹民兵。
陸海邊疆、少數民族地區和城市有特殊情況的單位,基幹民兵的年齡可適當放寬。
民兵必須是身體素質良好,政治可靠的人員。
[5]
2011年版《兵役法》規定,實行民兵與預備役相結合的制度:
規定基幹民兵為一類預備役,普通民兵為二類預備役
二是把參加民兵組織和服預備役年齡、政治、身體條件一致起來
三是在有民兵組織的地方,在基層工作上把兩者結合起來,使基層民兵組織成為預備役的基本組織形式。
對於未編入民兵組織但符合民兵條件的,進行預備役登記。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法》另規定:「民兵在軍事機關的指揮下,擔負戰備勤務、防衛作戰任務,協助維護社會治安。
」
為確保完成這一任務,必須確立有關民兵的各項基本制度。
現在的中國民兵建設,以法律的形式確立了在國務院、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領導下的民兵組織領導體制[6]。
全國的民兵工作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主管;各大軍區按照上級賦予的任務,負責本區域的民兵工作;省軍區、軍分區和縣(市)人民武裝部是本地區的民兵領導指揮機關;鄉、鎮、部分街道和企事業單位設有人民武裝部,負責民兵和兵役工作。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對民兵工作實施原則領導,對民兵工作實施組織和監督。
軍費[編輯]
根據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白皮書披露的數據:2009年,中國民兵的訓練維持費128.59億元人民幣、裝備費7.30億元人民幣,總計國防費支出135.89億元人民幣[7]。
參考文獻[編輯]
^民兵到底穿什么服装?这里面的讲究还真不少.中國軍網.[2019-09-26].(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15).
^国防部:中国民兵减至800万人.[2019-09-29].(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29).
^7月1日零时起,预备役部队全面纳入军队领导指挥体系.[2020-07-01].(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5).
^解放軍報.新时代兵役工作的法治保障——军委国防动员部主要负责同志就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答记者问.中國人大網.2021-08-26[2021-09-08].
^維基文庫中有關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役法的文本
^維基文庫中有關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法的文本
^維基文庫中有關2010年中國的國防的文本
外部連結[編輯]
您可以在維基文庫中查找此百科條目的相關原始文獻: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兵工作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民兵動態摘要
中國民兵動員網(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中國民兵雜誌
民兵教育雜誌
學術網期刊資料庫-中國民兵雜誌存檔
參見[編輯]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題
中國共產黨主題
軍事主題
民兵、預備役
人民戰爭
中華人民共和國軍事:軍事編制、戰備等級、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役制度
國家武裝力量: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國人民解放軍預備役部隊)、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中國海警)
國家國防動員委員會、中央軍委國防動員部、人民武裝部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服、解放鞋
03式自動步槍
閱論編中央軍事委員會 上級組織中共中央軍委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國家中央軍委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全國人大常委會) 組成人員
主席(黨、國)
習近平(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軍委深改組組長、軍委聯指總指揮、軍民融合發展委主任)
副主席(黨、國)
許其亮(政治局委員、軍委深改組常務副組長)
張又俠(政治局委員、軍委巡視工作領導小組組長)
委員(黨、國)
魏鳳和(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部長)
李作成(軍委聯合參謀部參謀長)
苗華(軍委政治工作部主任)
張升民(軍委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監察委員會主任)
軍委機關第一級職能部門領導辦公廳主任鍾紹軍(中將)聯合參謀部參謀長李作成(上將)副參謀長
徐起零(上將)
邵元明(火箭軍中將)
李 軍(火箭軍中將)
景建峰(空軍中將)
政治工作部主任苗 華(海軍上將)副主任
何宏軍(中將)
王成男(空軍中將)
後勤保障部部長高 津(上將)政治委員郭普校(空軍上將)裝備發展部部長李尚福(上將)訓練管理部部長王 鵬(中將)政治委員馬哲文(空軍中將)國防動員部部長劉發慶(中將)政治委員王東海(中將)紀律檢查委員會(監察委員會)書記(主任)張升民(火箭軍上將)副書記(副主任)
凌煥新(中將)
陳國強(空軍中將)
政法委員會書記王仁華(海軍中將)科學技術委員會主任趙曉哲(海軍中將)戰略規劃辦公室主任沈方吾(少將)改革和編制辦公室主任於建國(海軍少將)國際軍事合作辦公室主任慈國巍(少將)審計署審計長孫 斌(少將)機關事務管理總局局長張 林(空軍少將)政治委員高大光(海軍少將) 軍委機關第一級職能部門下屬單位軍委辦公廳
秘書局
警衛局
政治工作局
綜合保障局
保密和檔案局(檔案館)(解放軍保密辦?)
信訪局
法制局
軍委主席辦公室
北戴河辦事處
聯合參謀部
辦公廳
政治工作局
作戰局(國家空管委辦公室)
戰略戰役訓練局
情報局(國防部維和事務辦公室)
導航局
信息通信局
戰場環境保障局
軍事需求局
警衛局(61889部隊)
聯合作戰指揮中心
信息保障基地
305醫院
政治工作部
辦公廳
組織局
幹部局
兵員和文職人員局
宣傳局
網絡輿論局
直屬工作局
群眾工作局
聯絡局
老幹部局
新聞傳播中心
文化藝術中心
軍事博物館
沙河培訓基地
後勤保障部
辦公廳
政治工作局
綜合計劃局
財務局
衛生局
軍需能源局
運輸投送局(國家交通戰備辦公室)
軍事設施建設局
直屬供應保障局
採購管理局
財務結算中心
裝備發展部
辦公廳
政治工作局
綜合計劃局
合同監管局
科研訂購局
信息系統局
試驗鑑定局
國防知識產權局
裝備技術合作局
軍事代表局
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
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
核試驗基地(21基地)
國防專利審查中心
訓練管理部
辦公廳
政治工作局
訓練局
院校局
職業教育局
訓練監察局
部隊管理局
軍事體育訓練中心
國防動員部
辦公廳(國家國防動員委員會綜合辦公室、國家人民武裝動員辦公室?、國防部徵兵辦公室?)
政治工作局(國家國防教育辦公室)
動員徵集局
民兵預備役局
人防局(國家人民防空辦公室)
邊防局(國家邊海防委員會辦公室?)
河北省軍區
山西省軍區
內蒙古軍區
遼寧省軍區
吉林省軍區
黑龍江省軍區
山東省軍區
江蘇省軍區
安徽省軍區
浙江省軍區
江西省軍區
福建省軍區
河南省軍區
湖北省軍區
湖南省軍區
廣東省軍區
廣西軍區
海南省軍區
陝西省軍區
寧夏軍區
甘肅省軍區
青海省軍區
四川省軍區
貴州省軍區
雲南省軍區
上海警備區
天津警備區
重慶警備區
紀律檢查委員會(監察委員會)
辦公廳
政治工作局
紀檢監察局
案件審理局
政法委員會
綜合局
政治工作局
保衛局
解放軍軍事法院
解放軍軍事檢察院
總直屬軍事法院
總直屬軍事檢察院
軍事監獄
科學技術委員會
綜合局
科技戰略局
科技創新局
國防科技信息中心
戰略規劃辦公室
綜合局
網絡信息統籌局
軍民融合局
統計評估局
改革和編制辦公室
綜合局
國際軍事合作辦公室
綜合局
歐亞局
美大局
履約事務局
審計署
綜合局
駐東部戰區審計局
駐南部戰區審計局
駐西部戰區第一審計局
駐西部戰區第二審計局
駐北部戰區審計局
駐中部戰區審計局
機關事務管理總局
綜合局
財務局
營房局
服務局
衛生局
招待局
財務結算中心
疾控中心
京西賓館管理局
軍委直屬單位及其下屬單位聯勤保障部隊
武漢基地
無錫中心
桂林中心
西寧中心
瀋陽中心
鄭州中心
軍事院校和研究機構
國防大學
軍事科學院
國防科技大學
已撤銷的總部
總參謀部
總政治部
總後勤部
總裝備部
總幹部部
武裝力量監察部
訓練總監部
總軍械部
總財務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武裝力量中國人民解放軍(現役、預備役、文職人員)
軍種:陸軍 海軍 空軍 火箭軍 戰略支援部隊
戰區:東部(陸·海·空)|南部(陸·海·空)|西部(陸·空)|北部(陸·海·空)|中部(陸·空)
軍委直屬部隊:聯勤保障部隊
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
警種:內衛部隊 機動部隊 海警部隊
中國民兵
(國務院與中央軍委共同領導管理民兵、徵兵、邊海防和空防等工作)
導航:戰區及軍區
陸軍
集團軍
海軍
空軍
火箭軍
戰略支援部隊
武警
海警
中國維和部隊
軍校
軍階(現役上將、現役中將)
閱論編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域管治力量
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維護海洋權益局
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
國家武裝力量解放軍
中央軍委海軍
艦艇
航空兵
陸軍
兩棲作戰部隊
舟橋工程部隊
船艇部隊(班公湖水上中隊)
武警
武警總部中國海警局(武警海警總隊)(海警船)
民兵
軍委、國動委海防民兵/海上民兵
中央人民政府水利部
長江水利委員會
黃河水利委員會
淮河水利委員會
海河水利委員會
珠江水利委員會
松遼水利委員會
太湖流域管理局
自然資源部(國家海洋局)
執法局
北海局
東海局
南海局
農業農村部
漁業漁政管理局
交通運輸部
海事局(海巡船)
水運局
救撈局
搜救中心
救助飛行隊
長江航務管理局
珠江航務管理局
中國船級社
公安部
國家移民管理局
中國邊檢
海關總署緝私局(公安部十四局)
長江航運公安局
應急管理部
防汛抗旱司
生態環境部
水生態環境司
海洋生態環境司
長江局
黃河局
淮河局
海河局
珠江局
松遼局
太湖局
專門人民法院
大連海事法院
天津海事法院
青島海事法院
武漢海事法院
上海海事法院
寧波海事法院
廈門海事法院
廣州海事法院
北海海事法院
海口海事法院
地方人民政府
自然資源廳(海監船)
地方海事局(海巡船)
海洋與漁業局(漁政船)
水利廳(局)/水務局
港務局
香港特區政府
環境保護署
漁農自然護理署
海事處
海關
消防處海務及離島區
政府飛行服務隊
入境事務處
警務處水警總區
澳門特區政府
海事及水務局
保安司澳門海關
已撤銷機構
中央維護海洋權益工作領導小組
國家海洋委員會
交通運輸部公安局
國土資源部
海監總隊→中國海警
農業部
黃渤海區漁政局
東海區漁政局
南海區漁政局
漁船檢驗局
公安部邊防局
公安邊防海警部隊
海關總署
海上緝私警察
全國海上安全指揮部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中国民兵&oldid=69294793」
分類:各國民兵中國民兵組織中國民兵中華人民共和國武裝力量隱藏分類:使用過時圖像語法的頁面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沒有登入討論貢獻建立帳號登入
命名空間
條目討論
臺灣正體
已展開
已摺疊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閱讀編輯檢視歷史
更多
已展開
已摺疊
搜尋
導航
首頁分類索引特色內容新聞動態近期變更隨機條目資助維基百科
說明
說明維基社群方針與指引互助客棧知識問答字詞轉換IRC即時聊天聯絡我們關於維基百科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相關變更上傳檔案特殊頁面靜態連結頁面資訊引用此頁面維基數據項目
列印/匯出
下載為PDF可列印版
其他專案
維基共享資源維基語錄
其他語言
DeutschEnglishBahasaIndonesiaItaliano日本語РусскийTiếngViệt粵語
編輯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