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之苦--【愛別離苦】 - 菩提彼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所謂愛別離苦,是指所親愛之人,以某種因緣互相離別,不得共處,由此產生極大苦楚。

如《大毗婆沙論》云:「諸可愛境,遠離身時,引生眾苦,故名愛別離 ... 關閉廣告 菩提彼岸 跳到主文 心中有佛是佛緣!學佛是人生最高享受! 佛法正能量文章分享,恭敬轉載流通! 歡迎轉貼分享,利益眾生,功德無量! 若侵權請告知,謝絕討論筆戰、外道、廣告! 部落格全站分類:生活綜合 相簿 部落格 留言 名片 Jul01Mon201314:57 人類之苦--【愛別離苦】 所謂愛別離苦,是指所親愛之人,以某種因緣互相離別,不得共處,由此產生極大苦楚。

如《大毗婆沙論》云:「諸可愛境,遠離身時,引生眾苦,故名愛別離苦。

」這種現象在世間上比比皆是,兩個相愛的人有時由於因緣窮盡,不得不勞燕分飛,其中一者若對此無法接受,甚至會因絕望自殺,做出種種無知的行為來。

  其實,如果認識到這種痛苦的本體,就不會有那麼沉重的打擊了。

要知道,愛有狹義、廣義之分:廣義的愛,是對一切眾生不計回報的付出,這是一種大愛;而狹義的愛,只限於男女之情,這種愛完全是折磨,在沒認識它的本性之前,只會給你帶來痛苦。

而唯有斷除了對它的執著,才不會有那些憂愁、怖畏、悲憤。

如《大般涅槃經》云:「因愛生憂,因愛生怖,若離於愛,何憂何怖?」   現在很多人都活在患得患失中,這種心態,往往是源於對某個人的愛執。

正因為對所愛之人太過癡迷,以致醉生夢死、執迷不悟,耗盡了一生的時光。

實際上若能明白這種苦的本質,相信很多人會對自己的追求重新定位。

所以,在學習《前行》時,大家也要了解世間百態,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引導眾生。

  如今許多人特別迷茫,當執著一個對境時,加上社會風氣的推波助瀾,自己很難從中解脫出來。

尤其是一些年輕人,對人、財、物的執著相當可怕,儘管這些很折磨人,但他們卻無力自拔、越陷越深。

因此,要想擺脫這一切,只有依靠佛法的力量,若能認識心的本性,或對俗世的虛幻無常通達無餘,一切的痛苦則很容易轉為道用。

  其實,對每個人來講,精神財富遠遠超過物質財富。

物質財富固然能解決一時的貧困,但卻遣除不了內心的痛苦;而精神財富,尤其是佛教中看破今世、斷除我執、證悟空性、了知無常等教義,不管你是什麼身分,出家也好、在家也好,漢族也好、藏族也好,乃至任何民族、任何國家的人,只要擁有了這些理念,就會成為世間上最快樂的人。

  在座的很多道友,從外在形象、服裝上看,一個個都大同小異,但有些人因前世的信心和今生的努力,各種因緣聚合之後,將佛陀的大慈大悲與空性教義融會貫通,這樣一來,無論他弘揚佛法、利益眾生,還是自己面對生老病死,都會遊刃有餘,無論身在何處,生活都會非常快樂。

  當然,作為凡夫人,尚未登地或成就之前,身心上難免會有恍恍惚惚的痛苦,但對於這些痛苦,我們不會像從未學佛的人那樣特別執著──以前我家來了個老鄉,他為了家人的事情,一直哭哭啼啼講了很多。

他走之後,旁邊的一位堪布說:「這些世間人太執著了,執著得那麼厲害呀!」的確,他們把名、財、情等完全執為實有,正因為執為實有,這些就會實實在在地傷害自己,實實在在地帶來不便。

  現在,很多人都徘徊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對左右兩邊猶豫不定、不知方向。

所以,我們一定要引導他們通過學習佛法,從心坎深處希求人生的光明之路。

當然,最有意義、最有價值的道路,無疑就是大乘之道。

如果你們已入此道,就應該勇往直前、義無反顧,直至達到目的地為止。

在這個過程中,就算遇到各種障礙、困難,每一個人也不應該退縮!   庚六、愛別離苦:   流轉世間的一切眾生,都對親友等自方愛戀有加,對怨敵等他方恨之入骨,墮入親戚、朋友、眷屬的情網中,結果為了他們受盡苦難。

其實,親友之間的暫時相聚,同樣是無常離別的本性。

但大多數人卻不明此理,對他們來說,親人離開人世,或者流離失所、淪落他鄉,或者被怨敵逼得走投無路,自己甚至比他本人還痛苦。

  特別是,父母對子女十分愛執,一會兒擔心他挨凍受涼,一會兒顧及他餓了渴了,一會兒又憂慮他生病死亡。

(我們為什麼要報答父母的重恩?就是因為他們為我們付出太多了,跟其他人完全不同。

)即使是子女老了,父母仍會這樣擔憂。

鳩摩羅什翻譯的《佛說父母恩重難報經》中,佛陀就講了父母的十種恩德,每一種恩德均由兩偈闡述,其中有一偈云:「母年一百歲,長憂八十兒,欲知恩愛斷,命盡始分離。

」意思是即使老母年逾100歲,也會時時掛念80歲的兒子:「他在外面身體好不好?會不會遇到困難?會不會再不回來了?……」除非她撒手西去、離開人間,否則,再老、再病都不會斷盡這份恩愛。

如果是寶貝兒子或女兒生病了,父母寧願以自己的性命換取子女健康,他們心裡揮之不去的唯一牽掛就是孩子,為了孩子總是勞心費神,含辛茹苦。

同樣,與親友之間如果情意纏綿、糾纏不休,勢必也要感受這樣的憂苦。

  因此,人與人之間所謂的感情,不要說用中觀的離一多因、有無生因觀察,就算用簡單的推理去分析,也都是痛苦之因。

然而,眾生因無始以來的執著所致,不知這種愛執是源於前世的惡緣,故很難不受它的束縛。

  佛經中記載,昔有一婆羅門生了個兒子,7歲時便因病而死。

婆羅門傷心欲絕,決定去找閻羅王,把兒子的命要回來。

他到處打聽如何才能前往陰間,一群婆羅門告訴他:「人活著的時候,通常見不到閻羅王。

不過如果你執意要去,向此西行四百里有一條大河,河中的城是仙人行經人間停宿的地方。

每月八日閻羅王將經過那座城,只要你守持齋戒,必定能如願見到!」   後來,婆羅門歷經千辛萬苦,終於見到了閻羅王。

他懇求閻羅王讓他兒子重新活過來,閻羅王說:「你兒子正在東園玩耍,如果他願意,你就可以帶他回去。

」他欣喜至極,立刻直朝東園奔去。

結果他兒子見了他,根本不理他,甚至還呵斥道:「你這不明事理的愚癡老頭,我只是暫時寄住在你家,所以被稱為你的兒子。

現在我在這裡已另有父母,你還是打消妄想,早點回去吧!」婆羅門滿懷悲痛,悵然離去。

  他回家後實在想不通,就去問佛陀整件事的緣由。

佛陀說:「你真的是愚迷無知啊!父子、夫妻只是暫時的因緣聚合,才聚到了一起,就如寄居一處的旅人們般,不久便會離散……」佛陀開示了愛別離苦的道理,婆羅門頓時心開意解,遂於佛陀座下出家,終證得阿羅漢果。

  可見,佛經中有許多對人生的透徹認識,如果人人都能懂得,就不會有特別強烈的苦受了。

否則,一旦與所執著之人別離,便會感到天崩地裂、極難忍受。

即使這種苦發生在別人身上,自己也會難以釋懷。

世間上有好多故事和電影,之所以感人至深、流傳千古,就是因為它的情節十分悲哀,而這種悲哀,實際上就是愛別離苦。

  拿孟姜女的故事來說,當年秦始皇為修長城,到處抓人做勞工。

孟姜女剛成親不久,丈夫也被強行抓走了,從此兩地相隔、音信全無。

孟姜女日夜思念著丈夫,於是做好幾件寒衣,親自去千里尋夫。

到了長城,她一站一站詢問,結果終於打聽到,丈夫已因飢餓、勞累而死,屍骨被埋在城牆底下。

(據歷史記載,修長城累死了好多人,死後大多被埋在那裡。

所以我去長城時一直念觀音心咒,一邊看著那些石頭,一邊想:「下面會不會有很多屍體啊?」)孟姜女哭了三天三夜,哭得天昏地暗,連天地都感動了。

後來,一段長城突然倒塌,露出來的正是她丈夫的屍骨……   藏地也有類似的故事。

果洛地方有個女人,丈夫去打仗了,再也沒回來。

她日日以淚洗面,久而久之,就瘋掉了。

她瘋了以後,自然唱起很多悲歌,可能是發自內心的緣故吧,每一首悲歌的詞都很優美。

這是流傳很廣的一個故事,在我小的時候,老人們經常講起,聽後讓人覺得這種執著很可憐。

  前幾年,有一部很出名的電影叫《雲水謠》。

我雖然沒有看過,但別人給我講了裡面的情節:上世紀40年代,兩個台灣年輕人一見鍾情,並成了親。

後因政治動亂,男的輾轉來到大陸,奔赴朝鮮戰場當兵,並把名字也改了。

此時他結識了一位戰地護士,由於種種原因,最終與她結了婚。

而身在台灣的那個女人,始終堅貞不渝,並以兒媳的身分主動擔負起照顧他母親的重任,開始了漫長而無望的等待。

後來兩岸關係有所好轉,她有機會來大陸辦畫展,在養女的幫助下,終於打聽到了丈夫的消息──他多年前在西藏雪崩中殉難了。

此時,她已苦苦等了近60年。

這部影片是根據《台灣往事》改編的,由兩岸三地多位知名演員聯合演出,2006年國內票房排名第八。

據說很多人看了後,都感動得流下眼淚。

  還有,以前法王去印度時,在香港停留過一段時間,當時很多香港居士都讚歎一部電影──《媽媽再愛我一次》。

劇中講述了一位精神病醫生留學歸國後,偶然發現院中的一名病人,竟是他失蹤18年的母親……該劇主題是「世上只有媽媽好」,刻畫了母親的崇高、母愛的偉大。

這部電影十分感人,觀眾們看後哭成一片,是一部公認的「哭片」。

在我們眼裡,這片子最打動人的地方,其實是母子聚合與離別的場面,這即是佛經中講的愛別離苦。

  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如牛郎與織女、梁山伯與祝英台、陸游與唐婉……講的都是人和人之間的互相執著。

由於他們沒有證悟空性,不了解一切聚散都是因緣,所以一旦面臨生離死別,就萬分痛苦、肝腸寸斷。

這種痛苦被搬上熒屏之後,人們也覺得非常真實。

然而在通達佛法的人看來,這一切只不過是因緣而已,沒有什麼好耽著的。

  《法苑珠林》中就講過一個人,丈夫被毒蛇咬死了,她並不悲痛,什麼感覺都沒有。

旁人覺得奇怪,問:「你為何不傷心啼哭?」她說:「夫妻猶如林中的飛鳥,有緣即合,無緣即離,沒什麼可痛苦的!」後來,這就演變成俗話所說的:「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來時各自飛。

」可見,夫妻聚合只不過是暫時的緣分,因為各自業力不同,一旦大難來臨,只有獨來獨去、各奔東西。

《毗奈耶經》亦云:「一切恩愛久共處,時至命盡會別離,路宿樹下且隨飛,妻子眷屬皆如是。

」   同樣,上師和弟子、老師和學生的關係也是如此。

以前我讀師範時,班裡有九個涼山州的同學,他們只讀兩年,而我們讀四年。

所以,兩年後他們離開時,全班三四十個同學抱著這九人不放,捨不得讓他們走。

大清早去送行時,一兩個人抱一個,哭得稀里嘩啦。

後來老師批評說:「車馬上就開了,車票都已買好了,你們不放不行!」於是,大家只好抱著、哭著把他們送進了車站,一路引來了許多人的圍觀。

這是什麼原因呢?就是因為當時沒學過「愛別離苦」。

(眾笑)   其實,只要以智慧認真觀察,就會發現親友也不一定是真正「親」。

比如,父母自以為對孩子情深意切、甚為慈愛,可這種慈愛完全是顛倒的,最終只能害了他們。

為什麼這樣說呢?你們想想:兒子小的時候,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父母為他做好所有的事,到了成家立業之時,又為他迎娶作為終身伴侶的妻子,這實際是把他捆縛在了輪迴的繩索上。

常有許多老居士說:「上師您加持加持,我家孩子快30歲了,馬上過期了,一定要……」那天還有個人給我打電話:「上師啊,怎麼辦呢?我家『傳承』斷了!」因為她開始是在講學《入行論》的情況,我就以為是《入行論》的傳承斷了,結果弄了半天才明白,她說的是家族香火的傳承斷了。

  而且,父母還教給孩子如何制伏敵人、扶助親友、發家致富等造惡的方法。

就現在的父母而言,常教孩子從小怎麼殺生,怎麼吃蛇、吃蝦、吃青蛙……有時在餐廳看到這一幕幕,真的覺得很悲哀。

父母雖然很想對孩子好,但他們的「專業」除了殺盜淫妄,也教不出對今生來世有利的行為,這無疑會導致子女無法從惡趣深淵中獲得解脫,恐怕再沒有比這更為嚴重的坑害了。

  要知道,真正去害一個人,不一定是用武器當面刺殺,日積月累的錯誤引導,對生生世世才是致命的毒害。

當然,父母也不是故意去害子女,只是他們太愚癡了,由於受環境、教育等各方面影響,所作所為無一不是惡業。

因此,在這種環境中長大的孩子,所學也只有造惡而已,除此之外,不會有優良、高尚的慈悲理念。

即使子女偶爾因善根萌發,想學佛、出家或做善事,父母也會心生不滿、橫加阻攔,千方百計去破壞。

由此可見,很多父母確實可憐,他們思維是顛倒的,行為也是顛倒的,最終不但利益不了子女,反而可能會害了他。

  現在很多人說父母是最好的,這一點我們也不否認,正如剛才佛經所言,父母為兒女付出了很多心血,應當報答他們的恩德。

但另一方面,對父母也不能太執著。

曾有個人說:「如果我母親死了,我一天也活不下去,要麼一頭撞死,要麼……反正肯定會去死。

一想到母親不在了,我的心就崩潰了!」話雖如此,但你母親若真的死了,你會不會撞死也不一定。

可單單是你這種想法,就是不懂輪迴的本性所致。

  當然,父母也是一樣,不應該對子女太執著,以為他百分之百對你有利。

要知道,真正孝順的孩子為數不多,那許多子女是怎樣對待父母的呢?最初吸取父母身體的精華,中間搶奪他們口中的飲食,最後奪取他們手中的財產。

父母再怎麼疼愛兒女,他們也會反過來與父母作對。

父母將畢生不顧千辛萬苦、罪大惡極、臭名遠揚而積累下來的財富,毫不吝惜地全部給予子女,他們卻覺得這理所當然,無有一點一滴感激之情。

在這個世間上,就算只給個普通人一把茶葉、請吃一頓飯,他也會喜不自禁地連連道謝,可是對子女來說,哪怕給了他一大筆錢、一套房子,他也滿不在乎,覺得這沒什麼,還認為父母的財物由自己來享用天經地義。

  而且,兄弟姐妹之間,也常為了財產而你爭我奪,互不相讓。

平時他們從不關心父母,一旦父母重病垂危,就一個個都跑來了,生怕財產落入了別人腰包。

縱然父母把財產給了子女,他們也沒有答謝之意。

即使父母已傾囊相送,他們卻仍是一要再要,甚至父母念珠裡有一顆記數用的精緻珍珠,他們也會死皮賴臉地要走。

  這種情況不僅藏地有,漢地實際上也很多。

聽說有個人自己條件不錯,卻把父母安置在一所簡陋的房子裡。

這還不算,別人送給他父母一台電視,他回來看到了,忙說:「你們眼睛不太好,看不了電視。

還是給我吧,我們年輕人喜歡看。

」然後,父母只能眼睜睜看著電視被他搬走了……   其實子女這樣對待父母,父母最終也會有怨氣的。

最近我去了幾家養老院,那裡的條件有好有壞,但有一點相同的是,很多老人都有自閉症。

我敲門的時候,他們先是不出來,就算出來了也是怨天尤人,說這個、說那個,一肚子都是牢騷。

他們始終覺得,所有人都很虛假、不值得信任,即使我們慈愛地給他些東西,他也覺得是騙人的。

為什麼呢?因為他最信賴的子女,如今都拋棄了他,那還有誰值得去相信呢?   明白這一點後,父母也沒必要執著子女。

就拿女兒來講,倘若她賢惠善良、聰明能幹,遲早會成為別人家的媳婦,對自己方面起不到什麼作用;倘若她性情惡劣,成天在婆家吵架,最後待不下去了,只好抱著孩子回娘家,給家人蒙羞。

  其他的親戚也不例外。

當你財力十足、幸福美滿時,所有人會把你奉若神明,明明不需要,他們也竭盡全力地幫助你,將飲食財產主動送上門來;而一旦你身敗名裂、身無分文,即便沒做一點錯事,他們也像仇人一樣對待你,縱然你誠心利益他們,所得到的也是恩將仇報。

  由此可見,子女、親友等無有絲毫實義。

故佛在《菩薩本行經》中說:「富貴榮祿,眾苦之本;居家恩愛,猶如牢獄之中。

」榮華富貴都是無常的,如果去執著,就會成為眾苦的根本;家人恩愛也是如幻的,如果去貪執,只會將自己束縛在輪迴的牢獄中。

  尤其是當今時代非常現實,有些人退休前門庭若市,退休後門可羅雀;退休前一呼百諾,退休後呼天不應;退休前眾星捧月,退休後鞍馬稀少。

現在世風日下、人心不古,許多人從官場上退下來後,常有「人走茶涼」的慨嘆。

所以,若能明白這些道理,自己對很多人和事就不會那麼執著了。

  《大莊嚴論經》中有這樣一則故事:從前,有個人叫稱伽拔吒,他家世代都是巨富,但到他這一代開始沒落,財力衰耗,最後變得一貧如洗。

這時所有親友都不理他,反而輕蔑他,不把他當人看。

他實在無法面對,只好痛苦地背井離鄉,去往別的國家謀求生路。

經過多年不懈的努力,他終於獲得了大量財富,準備返回家鄉。

  親友們聽見他回來的消息,立刻改變態度,紛紛拿著食物、香花等到路上迎接。

他得知後,故意衣衫襤褸,混雜在前頭僕人的隊伍裡。

他昔日貧困潦倒時還是青年,如今成了富翁已是老人,所以誰也不認識他。

  親友們向他打聽道:「衣錦還鄉的稱伽拔吒在哪裡?」   他說:「還在後面。

」   親友們又向後面的人打聽:「哪一位是稱伽拔吒?」   回答:「剛才前面那位就是。

」   親友們忙回頭找到他,責問:「你為什麼這樣做?」   他冷淡地回答:「你們想見的稱伽拔吒,坐在後面的駱駝上。

當年我窮途沒落時,諸位不理睬我,而現在卻忙著來迎接。

事實上,你們不是迎接我,只不過是為了我的財產,這些財產就放在後邊的駱駝背上!」   可見,親朋好友的恭維、尊敬,不一定是真心的,往往都懷有各種目的。

原來某地一個活佛去了美國,五六十年沒有回國,後來有一次他要回來,親友們興奮得不得了,裡裡外外張羅了很長時間。

但那個活佛回到家鄉後,可能因為是修行人吧,對所有人一分錢都沒給,只是平平淡淡見了個面。

結果他離開的時候,一個人都不去送。

  所以,在現實生活中,親怨有時很難分辨。

以前阿凡提當州長時,來往於他家的人絡繹不絕。

一天,鄰居冒昧地問:「你家每天有這麼多客人,你到底有多少朋友啊?」阿凡提回答:「等我不當州長、削職為民時,那時候再告訴你。

」其實他也很清楚,一旦自己下了台,就不會有這麼多「朋友」了。

所以,執著親友沒有絲毫意義。

  關於斷除對親友的貪執,米拉日巴尊者就有很好的教言。

當年尊者在光明洞閉關時,有一次去孟津化緣,被一對老夫婦請到家裡應供。

老夫婦見尊者長得不錯,修行也好,就問他:「你從哪裡來?有沒有親人?」尊者答言:「我捨棄了家鄉,也沒有親人,我就是這樣一個乞丐。

」老夫婦聽後,說:「我們也沒有子女,你就做我們的義子吧!我們有塊好地,你可以去耕耘;然後再找個好姑娘,生個可愛的兒子,這樣一來,你不久就會有很多親友了。

」   米拉日巴尊者說:「這一切我都不需要,我捨棄他們還來不及呢。

」於是以歌唱道:「子初悅意如天子,慈愍之心難形容,中間過分催索債,雖施一切無悅時。

別人之女迎入內,大恩父母逐出外,父親呼喚不答覆,母親呼喚不應聲,後成冷淡之鄰居。

勾結狡者造惡業,自生怨敵刺痛心,應斷輪迴之耙繩,世間子孫我不求。

」   意思是,兒子剛降生時猶如天子,可愛得不得了,但長大後就成了討債鬼,即使給他一切,也沒辦法取悅他。

待他把別人的女兒娶回家,就會把大恩父母逐出門外。

父母怎麼呼喚,他也不搭理,就像關係冷淡的鄰居一樣。

甚至他還與惡人勾結,做盡壞事,刺痛父母的心。

故應斷除輪迴的繩索,世間的兒子我不要。

  老夫婦又說:「兒子的確可能會變成仇人,那麼就要一個女兒吧,女兒還是很可愛的。

」尊者又以歌唱道:「女初笑顏如仙童,掠奪財寶具大力,中間討債無盡頭,父前公開索要走,母前暗地偷偷帶,施給不知報恩德,嗔恨大恩之父母,後成紅面羅剎女。

若善他人之榮耀,若惡自己禍害源,禍害魔女刺痛心,斷除無覺之憂愁,禍根之女我不求。

」   老夫婦不甘心,繼續勸道:「沒有子女也倒不要緊,但若連一個親戚都沒有,你會處處受人欺侮的。

」尊者搖搖頭,唱道:「親友初遇見歡顏,密切來往漫山谷;中間酒肉如還債,送他一次還一度;後成貪嗔爭吵因,惡友訟因刺痛心。

捨棄樂時之食友,世間親友我不求。

」   漢地、藏地都有這種情況:開始的時候,親友之間你請我、我請你,顯現特別熱情;到了中間,就開始講條件了,你請一次,我才還一次,不像最初那樣了;最後關係越來越僵,甚至還會互相爭吵。

這就是世間的親友,對此也沒必要希求。

  總而言之,兒子、女兒、親友等,都不應該去執著,這就是所謂的看破今世。

儘管這一點很難做到,但作為修行人,只要懂得了愛別離苦,定能慢慢看淡這一切。

否則,你天天想孩子、想父母、想朋友……心裡裝的都是這些,那根本不會有修行的時間,也不會有大慈大悲的位置。

  當然,對在家人而言,將子女親友完全看破並拋棄,也是不現實的。

但即便如此,你也不能太執著。

畢竟聚散離合是輪迴的規律,明白這個道理後,修行自然比較成功。

否則,你都修行很長時間了,親人離去還特別痛苦,甚至不想活下去,那就不是修行人了。

所以,大家要好好觀修愛別離苦!   錄自索達吉堪布前行廣釋--人類之苦--【愛別離苦】 文章標籤 父母 子女 痛苦 佛陀 丈夫 孩子 退休 聚合 一切 很多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菩提彼岸 菩提彼岸 菩提彼岸發表在痞客邦留言(0)人氣() E-mail轉寄 全站分類:宗教超自然個人分類:度化感應此分類上一篇:人類之苦--【求不得苦】 此分類下一篇:人類之苦--【怨憎會苦】 上一篇:人類之苦--【求不得苦】 下一篇:人類之苦--【怨憎會苦】 歷史上的今天 2022:去寺廟有講究,千萬不要見神就拜 2021:為什麼佛現了身還讓婆羅門女念他的名號? 2021:親人剛往生,做甚麼功德最管用?臨終實用手冊,如何助念?敬請收藏! 2021:想減少業障,先學會簡單生活,即斷捨離! 2021:佛法的八萬四千法門全部都是教你如何能夠掌控自己,成為自己的主人 2020:聽經聞法的四種功德 2020:信願持名完全在生活上 2019:急於求成不勤修,行事繁多悉不竟 2019:強烈的正念很重要 2019:打開心量 2018:如果不是為了搞定自己,你學的不是佛法,僅僅只是知識而已 2017:為中陰眾生修福,能令其往生淨土​。

2017:過分貪執打扮來世會變飛蛾 2017:教你們一個擇法眼,分辨佛和魔的弟子 2017:一個念佛修行的好地方,吃穿住全免,可以住到往生 2017:聽法時交頭接耳,是五無間罪中最大惡業 2017:沒有了欲望,就沒有輪回! 2017:業是消不完的,要斷煩惱! 2016:修行人唯一的依靠:傳承的加持力! 2015:美滿生活,固然前生福報;遭遇波折,也不過了結因緣 2015:不能說的秘密 2015:命運中所謂痛苦與快樂,只是內心感受 2015:念頭與念頭之間的,就是佛法 2015:煩惱即歇,歇即菩提 2015:什麼樣的心是“如如不動的心”? 2015:做功德是不是一種“貪”? 2015:一位隱士高人的算命經驗-----驚呆了眾多人! 2013:一位億萬富翁的學佛心路:千金散去品佛味 2013:關於拜關公問題的開示 2013:什麼是居士佛教? 2013:五種可以隨時隨地修行的方法 2013:什麼是居士 2013:如果把自己的煩惱丟給人家,人家也產生煩惱,這叫造業! 2013:很多人,學佛不是想出離,而是求保佑 2013:親友就像林中的小鳥,暫時聚集在一起,因緣分散時也就各奔東西了 2013:人類之苦--【怨憎會苦】 2013:人類之苦--【求不得苦】 2013:人類之苦--【不欲臨苦】 2013:非天之苦 2013:人類之苦 2013:放下就是不放棄,沒有放下就是放棄 2013:有時得到不一定就是享受,適合自己才重要 2013:知事少時煩惱少,識人多處是非多 2013:你執著什麼,什麼就束縛你 2012:沒有理由,去憎惡與你處於相同情況下的人 2012:“殺業太重”會斷菩提根 2012:密宗並非仙術 2012:蕅益大師論三種念佛法門 2012:學佛是為了服務眾生 2012:在能夠活著,都是需要仰賴別人的恩德 2012:無間罪和謗法罪必須通過其他方法才能懺悔清淨 2012:千萬不要譭謗密宗 2011:好事壞事皆不放心上 2010:關於抄經的問答 2010:如何處理抄寫好的經文? ▲top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 參觀人氣 本日人氣: 累積人氣: 誰來我家 RSS訂閱 相關連結 佛教 林鉅晴/林钜晴佛教漫画專頁佛教在線-中國最大佛教門戶慎齋堂印光法師文鈔專輯佛音網站優秀佛教網站一覽表星雲文集佛教百科佛教正法中心淨空法師新版專題網站菩陀書軒緣菩陀書香緣通靈佛教網印光大師文鈔人間佛教網--佛在人間祇樹給孤獨園林智悲佛網佛說顯密文庫居士林芬陀利華園明珠佛學社新浪佛學佛門網台南慈蓮寺佛典故事中國雅虎佛學台中蓮社藥師琉璃光如來佛教導航淨土宗法語海峽佛教網中國佛教網中國佛學網地藏占察網雲水網站鳳凰佛教果煜法師文集淨宗學院悲智佛網佛教正法中心鑑因法師專站喬覺禪林圓覺宗網路系統普獻法師專網法鼓山全球資訊網柏林禪寺國際藏傳佛教研究會圓光佛學院覺正淨苑人間寒山路法鼓全集佛教視頻網七葉佛教書舍佛弟子文庫妙蓮老和尚網路圖書館化育資訊網中台世界佛網佛網精彩文章般若文海繁體站佛法山全球資訊網善護口業人生佛教網印順導師佛學著作集達賴喇嘛西藏宗教基金會大藏經解說佛陀教育基金會堪布索達吉仁波切文集佛弟子文庫人間菩薩行淨律寺牟尼佛法流通網淨土宗莊春江工作站報恩佛網佛教徒生活網藏密白玉佛學豐原分會佛教藏經目錄數位資料庫慈悲電視台法界佛教印經會相見便是有緣生命電視台正德全球資訊網佛門網淨空法師專集網站靈鷲山佛教教團人間衛視法相莊嚴台大師子吼佛學專站喇榮三乘佛學會【慧光集】佛學小站果煜法師文集CBETA中華電子佛典協會學佛網法薰禪苑禪心學苑聖嚴法師專屬網頁生命電視台台灣白玉網站佛教線上藏文法寶申請人乘佛教書籍出版社福嚴佛學院蓮雲寺白馬山菩提寺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波沙山慈宗全球資訊網大華嚴寺玄奘西域行全佛出版社星雲文集佛學數位圖書館暨博物館佛學多媒體資料庫儒釋道多元文化教育網大方廣台灣佛教史料庫華嚴生命的故鄉佛光山全球資訊網中華藥師山居士佛學學會法鼓山禪部落惠敏法師的風培基佛藏山佛網Life論壇慈濟基金會藏傳佛教噶陀彰化講堂地藏孝親網大愛電視佛光山天眼網路佛學院彌陀山莊大慧集網路動畫正覺之音常春藤健康素食餐廳香光資訊網佛教新竹市淨宗學會了凡四訓白話篇美國佛教會香光莊嚴雜誌社戒色網大慧集網路動畫佛教勝地名聯集錦大寶法王噶瑪巴官方中文網蓮花山居士網印光大師淨土修行之路法雲資訊網華藏衛星電視台華人佛教_鳳凰網上海佛教網慧嚴法師的論壇故事說法法鼓山數位學習網妙覺佛教空中大學大崗山吉祥精舍佛陀教育影音圖書館 初學 初機學佛必備基本知見佛法要領用佛法來剖析人生什麼是佛法佛教的形成、教理和人生價值觀學佛?學魔?正見與邪見學佛第一要知見正可許則許吃素與學佛如何學佛認識佛教之常識認識佛教學佛淺說談因果佛法與人生念佛法門正信的佛教因果可轉變初機學佛決疑向智識份子介紹佛教向受過現代教育的人介紹佛教佛教小常識改造命運的原理與方法學佛群疑歧路指歸初機學佛決疑 解惑 海濤法師佛學問答佛教經典圖書館佛學辭典在線版V1佛光大辭典淨空法師學佛問答居士學佛100問中陰身佛陀教誡居家修持指南在家居士安樂八法臨終關懷問題解答臨終文集淨空法師菁華開示宣化上人開示索達吉堪布資料專題彙集Wiki慈悲喜捨小站。

釋大寬法師佛學問答。

佛教經典功德會法寶下載網站佛學辭典佛典故事印順法師佛學著作集 戒殺護生 毛毛蟲變蝴蝶系列  道證法師講述 其他 法鼓全集般若文海臨終文集譚宏州的見聞思修念佛感應事蹟e世紀往生傳世界宗教入口網玄奘大學宗教學研究所新浪首頁紅塵記事了凡四訓白話篇佛教往生網金山活佛神異錄線上供佛護生好書--物猶如此臨終文集《稱讚淨土佛攝受經》今譯佛教節日的萬年曆用愛看世界---大愛主播倪銘均台灣大百科全書人間福報和平蔬食聯盟馮馮特輯馮馮居士特輯非凡舵手的網誌大紀元--生命探索chimpfeedr說說 蕭平實 玄奘 如意論師什麼是不如法摧彼(外道)邪論? 蕭氏一派也 之說說蕭平實在《佛藏經講記》的錯誤 菩提彼岸雲渡煉心Zen 文章分類 佛教文章(15) 禪心悟語(1464)開示法語(5117)佛教知識(1040)宗派法門(1439)煉心修行(1867)經咒法寶(355)福慧雙修(850)因果輪迴(1000)度化感應(189)戒殺盜淫(420)超度往生(347)佛門故事(331)菩提人間(209)居士行儀(436)同登彼岸(23) 破解迷思(6) 破邪顯正(479)修行誤區(1424)護法鬼神 (265)移風易俗(104)氣功通靈(104)命理風水(206) 文章報導(2) 宗教相關(99)好文分享(144) 文章搜尋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迴響 動態訂閱 回到頁首 回到主文 免費註冊 客服中心 痞客邦首頁 ©2003-2022PIXNET 關閉視窗 PIXNET Facebook Yahoo! Google MSN {{guestName}} (登出)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

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最多顯示6個中文字元) 請輸入標題(最多顯示9個中文字元) 請輸入內容(最多140個中文字元)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 送出留言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