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生態旅遊推展之介紹(農委會)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修整及串聯既有之各式步道,使形成網狀聯繫,作為生態旅遊區域內之基礎動線系統,藉由不同的步道連結,提供不同遊程及資源帶動民眾走向自然區域,也帶動村落福利(農、漁、 ... 網頁置頂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電腦模式 ::: 回首頁 | 網站導覽 | 雙語詞彙 | ENGLISH | 兒童版 | 行動模式 便民服務重大政策線上申辦關於農委會農業政策農業法令新聞與公報休閒與生活農業科技統計與出版品資料下載農委會計畫研提政府資訊公開主題網站臺灣農業故事館相關網站連結所屬機關網站 網站地圖 雙語詞彙 ENGLISH 兒童版 電腦模式 農業科技統計與出版品資料下載農委會計畫研提政府資訊公開主題網站臺灣農業故事館相關網站連結所屬機關網站 全站搜尋 版本 本單元內容搜尋 中文版 英文版 兒童版 關鍵字搜尋 查詢 ::: 便民服務重大政策線上申辦關於農委會農業政策農業法令新聞與公報休閒與生活農業科技統計與出版品資料下載農委會計畫研提政府資訊公開主題網站臺灣農業故事館相關網站連結所屬機關網站 :::現在位置:首頁>統計與出版品>農業出版品>農政與農情>98年(第199-210期)>98年12月(第210期)>森林生態旅遊推展之介紹 統計與出版品     98年12月(第210期) 版本 本單元內容搜尋 中文版 英文版 兒童版 關鍵字搜尋 查 詢 森林生態旅遊推展之介紹 林務局森林育樂組翁儷芯˙鍾秋香 一.緣起   台灣土地面積很小,僅3萬6千平方公里,是地球上的小國,然而從生物的角度來看,台灣是一個蒼翠的島嶼,生物種類繁多,不論是鳥類、蝴蝶、兩棲、蕨類、蘭花…等,以單位面積的種數排行,勘稱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的大國。

尤其台灣位處亞熱帶氣候區,山勢雄偉、四面環海,所造就的地質、地形、地景、氣候及生物上的豐富變化具備了發展生態旅遊的雄厚條件,其中以森林環境裡生物多樣性的表現最為突出,是生態旅遊的最佳場域。

本局經營管理全國森林業務,為因應時代的變遷,配合民眾休閒遊憩及環境教育之需求暨突顯森林的普世價值,乃於全台森林區域內建置18處國家森林遊樂區,提供國人親近森林體驗自然的機會,其中推動森林生態旅遊是國家森林遊樂區經營的核心工作。

  生態旅遊被公認是能夠平衡旅遊發展與環境保護的一種旅遊方式,在1990年國際生態旅遊協會成立與1992年巴西地球高峰會議後,生態旅遊已形成國際觀光的新風潮,本局近幾年來積極推展森林生態旅遊即依循2001年行政院第2732次院會通過「國內旅遊發展方案」所訂「結合各觀光資源主管機關,共同推動文化旅遊、生態旅遊與健康旅遊之發展策略」目標,及延續行政院院會通過之「2002生態旅遊年工作計畫」,於民國91年起,逐步修正森林遊樂區經營方針,建置森林生態旅遊推動藍圖,多年來已粗具成效。

二.森林生態旅遊推展歷程與推動構想   民國88年921大地震後,本局首次配合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辦理「關懷森林生態之旅」服務工作,結合台北市農會、國立台灣大學、國立中興大學、彰化縣農會、杉林溪公司等推出9條生態旅遊路線,以阿里山、奧萬大、八仙山及大雪山等4處森林遊樂區結合地方社區資源共同推展森林生態之旅,其時已粗具森林生態旅遊策略聯盟之雛型。

而自民國92年起,為系統性推展森林生態旅遊,訂定「林務局國家森林遊樂區92年度生態旅遊工作計畫」,建立森林遊樂區生態旅遊管理機制。

  觀諸生態旅遊系統,主要有四項組成要素,其一以生態旅遊者為主體,生態旅遊者希望獲得有深度的「真正」經歷、追求身體和精神的挑戰、希望與當地居民交流,學習地方文化、避免跟從大眾旅遊的常規路線、具有主動要求參與的精神。

其二以生態旅遊資源為客體,生態旅遊資源需符合生態保育的目標與要求,並有較高觀光欣賞價值。

其三以生態旅遊業為媒體,在生態旅遊系統中溝通生態旅遊者和生態旅遊資源間的媒介,於拓展生態旅遊中提供供給、組織和行動的作用。

其四以生態旅遊環境為載體,生態旅遊環境是生態旅遊活動得以存續、進行和發展的一切條件總和。

由前述之各組成要素特點,策劃森林生態旅遊推動之構想為: (一)生態旅遊者:加強生態旅遊區內,包含生態旅遊者及生態旅遊服務提供者等之生態和環境知識教育,形成保護生態環境的助力。

藉由環境教育、解說服務等方式培養合於環境條件的生態旅遊者。

(二)生態旅遊資源:針對主要生態旅遊客體,包含自然保護區、森林遊樂區、國家公園、風景區、動、植物園等地,進行適切的保育、維護、建設及管理。

(三)生態旅遊業:發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產業結構,配合策略聯盟等方法,均衡當地產業,促進當地經濟的永續發展。

(四)生態旅遊環境:針對資源客體的環境影響、容量與保護等各方面,進行多方調查與研究、分析,並為靈活運用。

三.森林生態旅遊發展現況分析與課題   森林生態旅遊之推展強調自然生態體驗、原住民文化體驗及社區產業活絡等基本元素,除以本局所轄18處國家森林遊樂區為發展主軸外,結合14條國家步道與56個子區域步道系統,以及自然保留區、野生動物保護區、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等為擴展據點,尤其本局職掌全台灣44%的土地面積,約186萬公頃的森林地的經營管理,有8個林區管理處、34個工作站之龐大組織與優秀人力,實為台灣發展森林生態旅遊的重要單位。

惟林務工作龐雜,本局為歷史悠久的公務機關,在面對生態旅遊此一新的林業經營思維與任務時,相關政策方向之確立、組織分工之整合、社會需求與環境保育之平衡、社區參與之加強、夥伴關係之強化、經營管理能力之提升及法令規章之調適等,在在考驗本局對人民託付任務的執行力是否能日新又新、與時俱進?根據從業同仁多年工作心得分析,對於森林生態旅遊政策之推動尚有以下課題需面對︰ 課題一:社會需求   當今社會生活形態變化迅速,現實生活中充滿壓力,亟需能有宣洩、舒緩、安定以調劑身心的場域,而本局所轄之國家森林遊樂區、國家步道與區域步道,擁有豐富且具特色的自然與人文資源,正是現代公民閒暇時休閒遊憩、接觸自然、解悶抒壓的最佳去處。

因此本局也面臨因應大批遊客進入山林及增加休閒遊憩設施之需求,這將使本局在滿足大眾旅遊需求,與強調小眾操作的生態旅遊間必須有所抉擇。

課題二:社區參與   2002年魁北克世界生態旅遊高峰會宣言強調,生態旅遊的2個主要目的:有助於生態保育及有助於旅遊地社區的經濟發展(Honey,2004)這也是目前生態旅遊主要思潮。

台灣自然生態豐富,人文風情多元,生態旅遊資源多樣性高,且絕大多數旅遊地周邊或端點都有在地社區,因此台灣的生態旅遊發展與社區存在極密切的關係。

而自2002年開始,本局施行「社區林業」方案,大幅增進與部分社區的夥伴關係,許多社區因此認識在地資源及培養在地產業人才,甚至發展出精緻的社區生態旅遊產業,也讓社區人力發展與森林生態保育有所結合。

惟社區發展生態旅遊有其侷限,是否委託專業團隊進行深入輔導、諮商陪伴、協助工藝品與農特產品行銷、遊程規劃與行銷等其他方式,促成本局與社區更緊密的結合及帶給社區更多的收益,也是本局發展森林生態旅遊必須更積極思考的一環。

課題三:夥伴關係   本局推展森林生態旅遊是基於維護環境資源及確保永續發展之人類共同需求,因此應以公部門力量帶動大眾社會共同推動高品質的山林旅遊型態。

然而觀光旅遊相關產業包含旅行社、交通業、住宿業、餐飲業、旅遊地(如遊樂區、農場、風景區、社區…)及相關民間組織等,型態與數量眾多,經營品質良莠不齊,多數策略聯盟夥伴只著眼與本局合作取得森林遊樂區門票及住宿優惠的利益,甚至部分業者用生態旅遊名稱加持包裝大眾旅遊產品,忽視操作生態旅遊應有的精神與作法。

因此本局未來在規劃策略聯盟方式帶動相關業者推展生態旅遊時,在對象的選擇、執行過程的監督、進退場機制及配套的輔導措施,均應全面考量及建置,並予以嚴格執行。

課題四:專長知能   本局人員多經公務人員考試合格進用,惟目前生態旅遊相關業務承辦人員所學專長未必與休閒遊憩、觀光旅遊經營管理或環境教育有關,但森林生態旅遊層面廣及森林生態系管理、餐飲住宿及接待服務管理、導覽解說、環境教育、環境保護、生態保育、景觀營造、社區營造、活動企劃與行銷等多領域知識與專長,因此本局對相關工作人員提供服務業、生態學、環境教育、景觀美學及生態旅遊等專業學門之在職學習管道,提升林務人員生態旅遊本職學能、經營管理知能及輔導社區發展能力,對森林生態旅遊能否順利推動亦為重要課題。

四.森林生態旅遊推動成果   森林生態旅遊之推展首重觀念的宣導與目標族群的確認,以本局經營國家森林遊樂區多年遊客人數統計得知,自90年至97年所提供之森林遊憩機會﹙如下表﹚年平均數已近300萬人次,這些對自然有興趣的遊客可視為潛在的生態旅遊者,本局即在於此基礎上逐步推動森林生態旅遊,推動成果如下︰ 森林遊樂區提供遊憩機會統計 年度 轄屬森林遊樂區數 遊憩量 90 16處 258萬人次 91 16處 282萬人次 92 17處 302萬人次 93 17處 260萬人次 94 18處 266萬人次 95 18處 314萬人次 96 17處(觀霧封園) 300萬人次 97 17處(觀霧封園) 320萬人次 平均 約288萬人次 ﹙一﹚檢討修正相關法令規定   為遵循依法行政之最高行政準則及森林生態旅遊推展需求,檢討修正「森林遊樂區設置管理辦法」部分條文,增列與生態旅遊相關之條文,經過法制作業程序後,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於民國94年7月8日以農授林務字第0941750355號令修正發布施行,計修正條文16條,新增3條,刪除8條,從法制上建全推動森林生態旅遊機制。

同年度本局召開之國家森林遊樂區經營管理業務會議,訂定「林務局國家森林遊樂區生態旅遊遊客守則」13條、「林務局國家森林遊樂區生態旅遊經營管理守則」12條、「林務局國家森林遊樂區生態旅遊策略聯盟守則」等生態旅遊規範,作為經營管理準則 ﹙二﹚生態旅遊遊程規劃與生態旅遊地評鑑   以國家森林遊樂區為主軸,結合鄰近公、民營遊憩據點及社區地方特色,設計與森林生態相關之DIY活動,規劃完成16條生態旅遊遊程,並委託專業團隊進行遊程評鑑。

94年起陸續推薦太平山、大雪山、東眼山、奧萬大、滿月圓、藤枝及知本國家森林遊樂區,以及大雪山社區參加內政部營建署辦理之生態旅遊地遴選,均屢獲評選委員高度評價亦皆入選為優良生態旅遊地,也確立生態旅遊為森林經營之重點目標。

﹙三﹚辦理生態旅遊教育訓練   推動初時為提昇本局同仁與社區伙伴對生態旅遊的認知,積極辦理生態旅遊相關研討會與教育訓練,如「2002生態旅遊年英、日文生態旅遊解說員訓練」、「林業從業人員生態旅遊操作實務訓練」、「池南國家森林遊樂區生態旅遊遊程觀摩」等,另依生態旅遊之需求,分別辦理解說志工、林業從業人員、地方社區及策略聯盟業者等對象之教育訓練課程。

課程內容涵蓋資源介紹、環保、人文、登山倫理…等。

另外為提昇森林遊樂區服務品質,督促各林區管理處辦理森林遊樂區人員服務禮儀、服務品質等訓練,並舉辦營造英語環境講習及森林生態相關之DIY活動之專業訓練、觀摩等研習活動。

﹙四﹚推動生態旅遊環境監測,維護環境品質   為落實環境管理,培訓同仁具有環境監測能力,每年皆辦理森林遊樂區環境監測相關課程及實務講習班,並制定環境監測規範,持續進行57條步道巡視調查與監測工作,監測結果列為生態旅遊經營管理重要參據資料。

﹙五﹚充實森林遊樂區公共設施及服務設施,提昇服務品質   依「森林法」及「遊樂區設置及管理辦法」各項規定,執行森林資源保護工作與遊樂經營管理事宜。

配合導入ISO9001品質管理系統,提昇為民服務品質及組織管理績效。

訂定國家森林遊樂區生態旅遊遊客守則、服務守則,改善票務、解說設施、服務中心等軟硬體改善及安全維護工作。

﹙六﹚規劃設置全國步道系統,改善山村經濟   修整及串聯既有之各式步道,使形成網狀聯繫,作為生態旅遊區域內之基礎動線系統,藉由不同的步道連結,提供不同遊程及資源帶動民眾走向自然區域,也帶動村落福利(農、漁、牧、美食、文化、表演),啟發民眾對自然的尊重,強化自然生態旅憩之體驗;配合步道系統發展,協助沿線山村部落培訓解說員,並提供住宿及旅遊補給服務,增加當地就業機會,改善山村經濟。

﹙七﹚建立查核制度,落實遊樂區督導考核   為落實森林遊樂區安全管理,每年年終考核1次,平時考核1至2次,平時由各林區管理處組成查核小組,辦理「森林遊樂區經營管理與安全維護督導檢查」,每月對森林遊樂區旅遊安全、設施維護管理、整潔美化等工作辦理情形,進行實地查核作業,以有效維持森林遊樂區旅遊安全。

﹙八﹚建置自然教育中心,深化生態旅遊內涵   本局於94年委託國立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進行「林務局環境教育之整體規劃與策略發展」之研究,並自95年7月起,委託「中華民國環境教育學會」協助進行「林務局國家森林遊樂區自然教育中心發展計畫」,選取東眼山森林遊樂區為先驅示範地點進行「行動研究」,確定建置自然教育中心核心價值與工作內容,目前已建置完成8處自然教育中心,所規劃的環境教育教學活動是多元、生動且充滿互動性的,環境教育的對象除了遊客、社區居民、社會大眾之外,並積極擴展朝向學校學生,將本局的環境教育資源與專業服務與課程需求和學校教育適度的結合,以環境教育作為達成自然資源管理機構目標的策略,透過互動溝通與教育,改變或形成民眾於生態保育及資源利用的觀念,達成本局經營管理與保育自然資之目標。

﹙九﹚辦理專案研究,充實生態旅遊素材   為深入探究與拓展生態旅遊視野,本局透過委託研究之方式,委請專業團隊辦理「國家森林遊樂區生態旅遊策略聯盟績效評估之研究」、「建構山村參與生態旅遊操作模式之研究」、「森林負離子健康效益」、「國家森林遊樂區生態旅遊主題特色之規劃」、「國家森林遊樂區鍬形蟲資源調查計畫」…等專案研究計畫,充實森林生態旅遊推展基礎素材。

﹙十﹚行銷推廣   配合森林生態旅遊推動策略,近幾年來森林育樂宣導不再僅於景點之介紹,更提倡原生物種之美,並融入旅遊安全、環境責任等生態環境教育觀念。

施政宣導重點以森林防火、植樹造林、林產利用、治山防災、生態旅遊及自然生態保育為主軸,並延伸至民眾切身相關之議題,舉如國家步道、旅遊安全、環境教育、竹炭利用或社區綠美化等。

各項宣導業務均配合季節時令適時辦理,並透過不同媒體全面宣傳,擴大民眾接觸機會,以達最高宣導效益。

五.結語   台灣地狹人稠,近年來過度開發導致土石流失、水患與天然災害頻傳,旅遊發展也一直處於與大自然競搏的困境,凡好山好水處必然面對開發的壓力,而土地的一再讓步,讓旅客深入環境敏感的核心區,所獲得的體驗也不過是趕集式走馬看花的滿足,如今生態旅遊正是一種契機,除了具有兼顧生態保育和環境教育的內涵外,生態旅遊所強調的負責任旅遊的精神,有機會讓旅遊成為一種高尚的活動,藉由生態旅遊活動改善台灣浮華的旅遊習慣,開創一種具學習風氣的旅遊文化,使旅遊發展不必然犧牲生態保育同時能活絡社區產業。

  林務局積極推動森林生態旅遊,即本於環境保育的初衷,致力維持台灣好山好水原貌,達到永續發展之目標,現階段除透過行政工作積極辦理森林生態旅遊相關業務外,更計畫性的擴展策略聯盟圈,陸續遴選符合生態經營理念之觀光景點、餐飲業者、旅行社、交通運輸業、NGO等團體,推出不同主題與風格之生態旅遊套裝行程,拓展生態旅遊消費族群,提昇生態旅遊的能見度,並編印各式生態旅遊宣導資料,培訓森林志工,擴大森林生態旅遊參與層面,廣植生態保育種子,引導民眾在充份體驗生態之美與森林的奧秘之時,認同與支持生態旅遊。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98-12-15:15,355 :::首長信箱 農業財團法人彙總表 廉政資訊專區 常見問答集 交流園地 會內資訊 首長信箱農業財團法人彙總表廉政資訊專區常見問答集交流園地會內資訊 關閉 便民服務 交流園地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集(FAQ) 農民福利制度 訴願程序說明 重大政策 產銷履歷—安全、永續、資訊公開之可追溯農產品 農村再生創造臺灣農村的新價值 雞蛋可溯源衛生安全有保障 健全畜產品衛生安全管理 因應高病原性禽流感疫情家禽產業重建措施 關於農委會 概述與沿革 主任委員簡歷 副主任委員簡歷 專訪園地 職掌與組織 農業政策 業務報告與施政報告 每月重要措施 主要國家農業政策法規與經濟動態 精緻農業健康卓越方案(98年1月-101年12月) 農業施政方針-健康、效率、永續經營之全民農業 農業法令 農業主管法規查詢系統 農地及農舍法規檢索系統 全國法規資料庫 解釋令 新聞與公報 RSS新聞台 農業新聞 農委會所屬機關新聞 農業E報 消費者新聞 休閒與生活 消費者資訊專區 食 育 樂 識 農業科技 農業國家核心科技項目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貴重儀器供學研單位服務清單 「智慧農業4.0業界參與補助計畫-畜牧」第二次補助申請 各機關(構)執行本會科技計畫之研發成果授權金上繳原則及須提報本會核准案件 農業科研成果應用可能涉及國內食、藥等領域之管理法規與例示 統計與出版品 農業統計 經營管理合理化在農業之應用 農業出版品 農委會及所屬機關年報 網路圖書館 資料下載 1.行政院農業委員會logo及banner 2.農業天然災害救助作業 3.人事業務相關資料 4.研考業務相關資料 5.會計業務相關資料 農委會計畫研提 本會農業計畫管理系統 農業科技計畫 農業管理計畫 農業發展計畫 111年農業發展及農業管理計畫研提與管理手冊 政府資訊公開 農業法規與解釋性規定及裁量基準 法律草案公開 執掌與組織 支付或接受之補助 行政指導文書 相關網站連結 行政院暨各部會署 農委會所屬機關 農產品出口業務資訊 農民團體(農會、漁會、合作社、產銷班) 其他農業相關網站 e專區 農業虛擬博物館 農業電子報 農委會Apps下載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資料開放平台 交流園地 線上申辦 主題網站 臺灣農業故事館 隱私權及資訊安全政策/網站資料開放宣告/本會位置圖/各縣市動物保護申訴電話/緊急災害聯絡 農產品走私檢舉專線:0800-054300‧動物保護及畜禽產品走私檢舉專線:0800-231532‧農業諮詢專線:4499595(手機請加02) 100212臺北市中正區南海路37號‧電話:+886-2-2381--2991‧傳真:+886-2-2331--0341 Copyright©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版權所有 關閉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