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龄-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年龄是生物或非生物的存在时间,一般以十进制计算。

一些研究認為,所有的人類文化都有指稱年齡的詞彙以及根據年齡而定的分級和地位,也就是說,指稱年齡的詞彙、年齡 ... 年龄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建議将寿命併入此條目或章節。

(討論) 年龄是生物或非生物的存在时间,一般以十进制计算。

一些研究認為,所有的人類文化都有指稱年齡的詞彙以及根據年齡而定的分級和地位,也就是說,指稱年齡的詞彙、年齡分級和年齡地位是普世文化通則的一部分。

目录 1代称 1.1年齡的敬稱 1.2女性专用 1.3十歲的代稱 2計算方式 3汉字文化圈各年龄的称谓 4参见 5注釋 代称[编辑] 年齡的敬稱[编辑] 貴庚:詢問他人年齡之敬稱。

芳齡:敬稱女性之年齡。

女性专用[编辑] 妙龄:女子的青春时期。

十歲的代稱[编辑] 旬 十歲稱「一旬」,如過六十歲稱「年過六旬」、八十歲老先生則稱「八旬老翁」。

秩[1] △秩晉○:十歲稱「一秩」,如八十一歲稱「八秩晉一」。

△秩開○:一至十歲之期間稱「第一秩」、十一歲至二十歲稱「第二秩」,以此類推。

「開」的用法為該秩間的第幾年,如八十一歲為「第九秩」(八十一歲至九十歲)的「第一年」,稱為「九秩開一」。

計算方式[编辑] 年齡的單位是歲,各地的人計算年齡的方式有所不同。

通常是以當事人的誕生時間為起點,每經過一年則增加一歲。

大部分地區將新生兒視為0歲,虛歲一般將新生兒視為1歲。

虛歲:僅以年份計算年齡。

例如2000年5月5日出生的人,在2010年5月4日時是10歲。

實歲:又稱足歲,以日期計算年齡。

例如2000年5月5日出生的人,在2010年5月4日時是9歲,因為他未過生日。

汉字文化圈各年龄的称谓[编辑] 東方漢字文化圈的國家對特定的年齡和年齡段有特定的稱謂。

年齡 名稱 特定國別[2] 特定性別 典故或出處 10歲以前 總角 總角是古代兒童的一種髮型 垂髫髫年 髫指的是儿童蓄积在额头上的弯曲下垂的头发 始齔齠齔 乳牙開始陸續脫落,被恒牙取代 10歲 幼学 《禮記·曲礼上》[3] 辻髮 日本 兒童的髮型 13~14歲 豆蔻 女性 以豆蔻比喻處女。

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 15歲 志学 男性 《論語·為政》[4] 笄年及笄 女性 《禮記·內則編》。

開始戴笄的歲數。

一說20歲。

16歲 破瓜 女性 「瓜」(八和八)相加等於十六※注:破瓜也指男性64歲。

二八二八年華 女性 二和八相乘等於十六 20歲 弱冠 男性 《礼記·曲礼上》[3] 24歲 花信 女性 花信指開花時期,也指女子年輕貌美之時。

范成大《元夕后连阴》:“谁能腰鼓催花信,快打扬州百面雷。

” 30歲 而立立年 男性 《論語·為政編》[4] 壯歲壮室年壮 男性 《礼記·曲礼上》[3] 40歲 初老   不惑 男性 《論語·為政編》心不迷惑。

強仕 男性 《礼記·曲礼上》[3]智慧、力氣充實。

44歲 半碗饭 名侦探柯南《通往天国的倒计时》阿笠博士的冷谜语,八十八是米寿,而米的英文是rice(ライス),因为是一半(はん),所以就是半碗饭(半ライス)。

48歲 桑年 「桑」的俗字「桒」可以拆分為四個「十」和一個「八」 50歲 杖家 《礼記·王制篇》[5]允許在家中使用几杖 中老     天命知命知天命 男性 《論語·為政編》[4] 入伍 較新的用法。

[6] 艾服     艾年 《禮記·曲禮上》[3]古代人至五十歲時常以艾草灸身的方法來養身。

60歲 耳順 男性 《論語·為政編》[4] 杖者   拄杖之人 杖鄉 《禮記·王制》[5]在家鄉允許使用几杖 花甲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7] 登陸 較新的用法。

[8] 耆 還本卦(本卦還り) 日本 古代以干支紀年,60年後又回到了出生時的干支。

61歲 還曆 古代以干支紀年,60年後又回到了出生時的干支。

華壽華甲花甲 “华”的繁体字“華”可以拆為六個「十」和一個「一」。

「花」則是「華」的通假字。

64歲 破瓜 男性 八×八=六十四※注:破瓜也指女性16歲。

66歲 緑寿 日本   「緑」讀作roku。

此為日本百貨店協會的提案 70歲 古希古稀 杜甫詩作「曲江」:「人生七十古来稀」 從心 男性 《論語·為政》[4] 致仕   《尚书大传·略说》:“大夫七十而致仕,老于乡里,大夫为父师,士为少师。

” 杖国 男性 《礼記·王制》[5]允許在國中使用几杖 懸車   七十歲告老還鄉,出門不再使用車仗。

踰矩 男性 《論語·為政編》[4] 77歲 喜寿 「喜」字的草体比較像漢字「七十七」 80歲 傘壽 “伞”的繁体字“傘”的簡寫「仐」可以拆為「八」、「十」兩個漢字 下寿 根據中國古代傳說, 六十歲為下寿,八十為中寿,一百歲為上寿,是為三寿。

[9]。

杖朝 男性 《礼記·王制篇》[5]朝廷賜予几杖 80~90歲 耄耋   81歲 半寿 漢字「半」可以拆解為「八十一」 盤壽 日本 將棋棋盤總格數為九×九=八十一 漆寿 《禮記》 88歲 米寿 漢字「米」可拆解為八十八 90歲 星寿聖壽 圍棋界特有 卒寿 漢字「卒」的簡寫「卆」可以拆解為九十 鮐背 95歲 珍寿 由于能活到这么长寿是相当珍稀的事 99歳 白寿 「百」字缺一橫就是「白」字 100歲 百寿紀壽 1世紀=100年 期期頤 《礼記·曲礼上》[3] 中寿 中国古代傳說 100歲以上 上寿   108歲 茶寿 「茶」字可以分解為「十、十、八十八」 不枠 「枠」字可以分解為「十、八、九十」 111歲 皇寿 「皇」字可以分解為「白(=99歲)、一、十、一」 川寿 「川」字形狀像蘇州碼子111 111歲以上112歲以上120歲以上 珍寿 由于能活到这么长寿是相当珍稀的事 119歲 頑壽 “顽”的繁体字“頑”可以分解為「二、八、百、一、八」 120歲 昔寿 「昔」字可以分解「廿(=20)+百」 大還曆 日本 第二次迎來還曆之年。

這是日本人為超級人瑞泉重千代而創造的新名詞。

上寿 中国古代傳說 200歲 皕寿 「皕」字可以分解為「百、百」 以下是在漢字文化圈裡超過兩百歲的說法。

事實上人幾乎沒有活到這種歲數的可能性。

250歲 天寿   600歲 粨寿   921歲 馗寿   1000歲 千寿   1001歲 王寿 「王」字可以分解為「千、一」 1003歲 丙寿 「丙」字可以分解為「千」和「三」 1007歲 毛寿 「毛」字可以分解千七 1082歲 科寿 「科」字可以分解為千八十二 2001歲 甲寿 「甲」字可以分解為二千一 2002歲 赤寿 「赤」字可以分解為二千二 2016歲 墓寿 「墓」字可以分解為二千十六 2018歲 栞寿 “刊”的异体字“栞”可以分解為千千十八 9002歲 麦寿 「麦」字可以分解為九千二 10000歲 萬寿 参见[编辑] 僧臘:僧人受戒後的年歲。

周岁(實歲、足歲)。

虚岁 寿命 人瑞 时间 注釋[编辑] ^“秩”的紀歲用法.[2017-05-22].(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5-30).  ^指的是用該詞語的特定國家。

^3.03.13.23.33.43.5「人生十年曰幼,学。

二十曰弱,冠。

三十曰壮,有室。

四十曰强,而仕。

五十曰艾,服官政。

六十曰耆,指使。

七十曰老,而传。

八十九十曰耄,七年曰悼,悼与耄,虽有罪,不加刑焉。

百年曰期颐。

大夫七十而致事,若不得谢,则必赐之几杖,行役以妇人,适四方,乘安车,自称曰老夫,于其国则称名,越国而问焉,必告之以其制。

」 ^4.04.14.24.34.44.5「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5.05.15.25.3「五十杖于家;六十杖于乡;七十杖于国;八十杖于朝;九十者,天子欲有问焉,则就其室。

」 ^逢「十」想什麼?/阿濃-大公網[2018年11月13日]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由陳康健老師於2021年09月30日查閱)。

^【登陸好消息】長青網 ^([//web.archive.org/web/20120210222658/http://www.7key.jp/data/nenrei.html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年齢の名称--Key:雑学事典],年齢の別名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12-01-22.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年龄&oldid=69664243” 分类:​年齡时间人類發展成長隐藏分类:​含有日語的條目Webarchive模板wayback链接自2018年11月需要合併的條目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没有登录讨论贡献创建账号登录 命名空间 条目讨论 不转换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阅读编辑查看历史 更多 搜索 导航 首页分类索引特色内容新闻动态最近更改随机条目资助维基百科 帮助 帮助维基社群方针与指引互助客栈知识问答字词转换IRC即时聊天联络我们关于维基百科 工具 链入页面相关更改上传文件特殊页面固定链接页面信息引用本页维基数据项目 打印/导出 下载为PDF打印页面 在其他项目中 维基共享资源 其他语言 العربيةБеларускаяБългарскиCatalàЧӑвашлаDeutschΕλληνικάEnglishEsperantoEspañolFryskעבריתBahasaIndonesia日本語Taqbaylit한국어LatinaLietuviųNederlandsРусскийShqipСрпски/srpskiTagalogУкраїнськаBân-lâm-gú粵語 编辑链接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