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期楚國研究__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春秋時代,隨著宗法制度的瓦解,禮崩樂亂,群雄紛爭,軍事戰爭干戈不息,是霸者活躍的時代,也是中國歷史發展的重要時期。
楚國在西周初年正式立國,其地域僅僅只有國 ...
資料載入處理中...
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
網站導覽|
首頁|
關於本站|
聯絡我們|
國圖首頁|
常見問題|
操作說明
English
|FB專頁
|Mobile
免費會員
登入|
註冊
功能切換導覽列
(167.99.71.17)您好!臺灣時間:2022/08/0713:26
字體大小:
:::
詳目顯示
recordfocus
第1筆/
共1筆
/1頁
論文基本資料
摘要
外文摘要
目次
參考文獻
電子全文
紙本論文
QRCode
本論文永久網址: 複製永久網址Twitter研究生:楊麗卿研究生(外文):YANG,LEE-CHING論文名稱:春秋時期楚國研究論文名稱(外文):TheResearchofChuinSpringandAutumnperiod指導教授:柯金虎博士口試委員:莊雅州博士,呂宜哲博士口試日期:2013-12-27學位類別:碩士校院名稱:玄奘大學系所名稱:中國語文學系碩博士班學門:人文學門學類:其他語文學類論文種類:學術論文論文出版年:2013畢業學年度:102語文別:中文論文頁數:191中文關鍵詞:楚國外文關鍵詞:Chu相關次數:
被引用:0點閱:417評分:下載:51書目收藏:0
春秋時代,隨著宗法制度的瓦解,禮崩樂亂,群雄紛爭,軍事戰爭干戈不息,是霸者活躍的時代,也是中國歷史發展的重要時期。
楚國在西周初年正式立國,其地域僅僅只有國都丹陽周圍的彈丸之地,因其位於江、漢流域,地處中國南方,故被華夏諸國視之為蠻夷之邦。
透過戰爭,楚國先後吞併了四十幾個較弱小的諸侯國,至春秋中晚期,楚國的勢力已直達中原、超越諸夏,使楚國從一個小國逐漸變成春秋時期中國南方擁地千里的主要強國,甚至還成為春秋諸侯霸主之一。
楚國是如何辦到的,堪為研究之題材;楚國歷史的發展,也可供現代人之資鑑。
本論文試著從楚國在政治、軍事、經濟與文化這四個向度去探究,以了解楚國壯大的歷程。
如:在政治變革的春秋時代,楚國獨樹一格,自創令尹官職,制定律法且秉公執法,採以中央集權的治國方式,使楚國君權不下移。
在軍事方面,楚國完善的軍事制度及軍事防禦設施,再加上楚人靈活運用各種戰略戰術和外交策略,讓楚國在戰役中經常勝券在握。
在經濟方面,楚國商農並重,各種賦稅的收入,使楚國於作戰時擁有雄厚的經濟為後盾。
在文化方面,楚國注重禮樂教化及重視民意,更以先祖鬻子思想為治國方針,提高楚國的文化水準,與中原並駕齊驅。
楚國從崛起到壯大的歷史發展,可做為治國之道的資鑑,值得我們去探究了解。
AttheSpringandAutumnperiod,alongwiththecollapseofpatriarchalsystem,ritualandmusiceducationhadbeendestroyed.Atthismoment,overlordsfoughtagainstwitheachother,andwarmilitaryneverended.ItwasthetimehegemonytyranttoshowhispowerandalsoaimportantperiodforChinesehistorydevelopment.ChuestablishedthecountryatthefirstyearinWesternZhouDynasty,thelandwasonlyatinyplacearoundthecapital–Danyang.ThereasonwhyChinaAsiancountriestreatedChuasabarbarianstate,becauseit'splacebelongedtoJinghan,basin,andalsolocatedthesouthpartofChina.Chuinvadedmorethanfortysmalluncooperativecountriesbywar.Untilthemid-andlatestagesofSpringandAutumnPeriod,Chu'spowerhadarrivedtotheCentralandaheadofotherChinaAsiancountries.ThatmadeChuchangedtoastrongnationwhichownedthelandthousandsofmilesaway,evenbecameoneofthevassaloverlords.HowcouldChuachievethisgreatworkwasthethemeforustostudy.ThehistoricaldevelopmentofChucouldalsogivemodernpeopleagoodlesson.Itrytoexploretheanswersinthisfourdimensions:includingpolitics,military,economics,andculture.InordertounderstandtheprocesshowChuforcedup.Forexample:politicschangedattheSpringandAutumnperiod,duringthistime,Chusetupauniquestyle.Itinventedaling-yinofficialposition,formulatedtherulesoflawandenforcedthemimpartially.Besides,Churunthecountrywithcentralization,sothatmonarchialpowercouldnotshake.Atthemilitary:thefinemilitarydefensefacilities,variousstrategyanddiplomaticpolicyhelpedChuwinthelastvictoryallthetime.Attheeconomics:Chuputemphasisonbothbusinessandagriculture.Everytaxrevenuesbecameabackupforceduringthewar.Attheculture:Chuemphasizedritualandmusiceducation.Italsofollowedthepublicopinionsandruledthiscountrybasingontheancestor-Vend'sthought.ThoseeffortsraisedupChu'sculturestandard,andkeptpacewithCentralChina.TheprocessforChubecameastrongnationwithgreathistoricaldevelopmentwasworthyforustostudy.
第一章緒論.........................................1第一節研究動.......................................1第二節研究範圍與限制................................2第三節文獻回顧與檢討................................3第四節研究方法與步驟...............................11第二章楚圖霸前的時空背景...........................17第一節楚國的建立..................................17 一、楚族源自祝融之後..............................18二、季連南遷而熊繹受封............................20 三、由中原地區遷至荊山............................21第二節楚國崛起的時代背景...........................22 一、西周王室的中衰................................22 (一)、西周中期王權式微.......................23(二)、厲王出奔...............................24(三)、犬戎殺幽王西周亡國......................25(四)、西周時代之楚國..........................27二、王室東遷王權旁................................28(一)、王畿削縮................................28(二)、納貢不彰................................29(三)、周鄭交質................................30(四)、繻葛之戰................................31(五)、春秋初期楚國之圖強.......................32三、春秋中期齊晉楚霸權爭奪..........................33(一)、齊桓稱霸助燕復衛.........................34(二)、楚成王泓之戰勝宋.........................35(三)、晉文城濮之戰定霸中原......................36(四)、楚莊王一戰定霸...........................36第三節楚國的地理環境.................................37一、春秋初期主要邦國地理位置........................38 (一)、鄭國.....................................38 (二)、齊國.....................................38 (三)、晉國.....................................39 (四)、秦國.....................................39(五)、魯國....................................39(六)、宋國....................................39二、楚國的地理位置..................................40(一)、雲夢大澤物產富饒.........................40 (二)、交通發達擴展便利..........................41(三)、華夏文化圈外.............................42第三章楚國的政治.....................................45第一節春秋時代的政治變革..............................45一、春秋中後期齊國的政局.............................46(一)、齊國內耗諸子爭立..........................46 (二)、異姓干政田氏代齊..........................48 (三)、齊國衰敗楚國北進..........................50二、春秋中後期晉國的政局..............................50 (一)、親以寵逼晉無公族...........................51(二)、趙盾專政開卿族專權之始.....................52(三)、六卿專政三家分晉...........................53 第二節楚國的政治組織..................................55一、中央官制的設置..................................56 (一)、設置令尹...................................56(二)、設置軍事職官...............................62 (三)、設置其他職官................................63二、地方官制的設置....................................65第三節楚國的政治策略運作................................67一、中央集權王權至上..................................67(一)、掌握令尹生死大權...........................68(二)、操控地方軍事財賦...........................70二、嫡長子繼承制的確立................................71(一)、少子承繼制................................72(二)、春秋中期後改以嫡子承繼制...................73三、制定律法秉公執法.................................74(一)、王公貴族犯法,刑之無赦.....................74(二)、制定僕區之法,維護治安.....................76(三)、制定其他刑罰,鞏固王權.....................77第四節楚國的賢臣良吏..................................78一、楚武王時的賢臣良吏...............................79(一)、具有遠見的鬬伯比..........................79(二)、以人和為貴的鬬廉..........................80(三)、開疆拓土的觀丁父..........................81二、楚文王時的賢臣良吏...............................82(一)、了解政局的彭仲爽..........................82(二)、愛國又愛君的鬻拳..........................83三、楚成王時的賢臣良吏...............................84(一)、勤政廉潔身體力行的子文.....................84(二)、驍勇善戰披肝瀝膽的子玉.....................86四、楚莊王賢相孫叔敖.................................88(一)、興建水利工程發展農業.......................88(二)、欲治其民必先養民安民.......................90(三)、廉潔自律重視法治...........................91(四)、整頓軍制,提升戰鬥實力.....................93第四章楚國的軍事外交..................................97第一節楚國的軍事制度..................................97一、楚軍的編制......................................97二、楚國的兵制......................................99(一)、強盛的兵力................................99(二)、多樣的兵種...............................101(三)、大量的兵器...............................104第二節楚國的軍事防禦設施.............................105一、在四境設立防禦設施..............................106(一)、修築長城..................................106(二)、設置軍事據點與重鎮.........................107二、利用自然屏障進行防禦.............................109三、加強紀南城軍事防禦設施...........................110(一)、建設城桓..................................111(二)、設置水門..................................111(三)、修築護城河................................111(四)、設置烽火臺................................112第三節楚國的軍事謀略.................................113一、軍事戰略思想....................................113(一)、申叔時的軍事戰略思想.......................114(二)、楚莊王的軍事戰略思想.......................117二、楚軍之戰略與戰術................................121(一)、北進擴張戰略..............................121(二)、作戰時的戰術..............................123第四節楚國的外交策略.................................133一、對小國的外交策略................................133二、對大國的外交策略................................135(一)、朝聘.....................................136(二)、會盟.....................................138三、婚姻外交策略..................................144(一)、楚國春秋初期的聯姻政策....................145(二)、楚國春秋中期的聯姻政策....................145(三)、楚國春秋晚期的聯姻政策....................147第五章楚國的經濟與文化..............................149第一節楚國的經濟...................................149一、青銅業的發展..................................149二、農業的發展....................................150(一)、生產工具................................151(二)、耕作方式................................152(三)、水利設施................................153三、商業的發展....................................153(一)、豐富的資源..............................154(二)、商品的交流..............................154(三)、城市的建置..............................155四、賦稅制度的實施................................157(一)、軍賦....................................157(二)、田賦....................................158(三)、貢納....................................159第二節楚國的思想文化................................160一、禮制思想......................................160(一)、以禮對待降服者...........................161(二)、喪葬不伐.................................161(三)、祭祀之禮.................................162(四)、教育的內容...............................162二、民本思想.......................................163(一)、得民心者得天下............................163(二)、失民心者失天下............................166三、鬻子的政治思維..................................167第三節楚國的民族特性.................................168一、艱苦奮鬥開拓進取...............................169二、開放融合創新求變...............................169三、好勇尚武忠君愛國...............................170第六章結論..........................................175參考文獻.............................................181附錄.................................................187
一、古籍(按經史子集排列) (一)經 漢‧孔安國傳、唐‧孔穎達正義,《十三經注疏‧尚書》,臺北:藝文印書館,1965年。
西漢‧毛公傳、東漢‧鄭玄箋、唐‧孔穎達正義,《十三經注疏‧詩經》,臺北:藝文印書館,1965年。
東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十三經注疏‧周禮》,臺北:藝文印書館,1965年。
東漢‧鄭玄注、唐‧孔穎達正義,《十三經注疏‧禮記》,臺北:藝文印書館,1965年。
晉‧范甯注、唐‧楊士勛疏,《十三經注疏‧榖梁傳》,臺北:藝文印書館,1965年。
魏‧何晏注、宋‧邢昺疏,《十三經注疏‧論語》,臺北:藝文印書館,1965年。
漢‧趙岐注、宋‧孫奭疏,《十三經注疏‧孟子》,臺北:藝文印書館,1965年。
清‧王聘珍,《大戴禮記解詁》,北京:中華書局出版,1983年3月。
清‧顧棟高,《春秋大事表》,臺北:鼎文書局,1974年10月。
(二)史周‧左丘明,《國語》,臺北:漢京文化事業,1983年12月。
漢‧劉向,《戰國策》,臺北:里仁書局,1982年1月。
漢‧班固,《漢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7月台二版一刷。
漢‧趙曄,《吳越春秋》,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8年10月。
魏‧酈道元著、陳橋驛校證,《水經注校證》,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7月。
宋‧司馬光著/元‧胡三省音注《資治通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12月。
宋‧呂祖謙,《東萊博議》,臺北:金藏書局,1974年8月再版。
清‧崔述,《豐鎬考信錄》,上海:商務印書館叢書集成初編據畿輔叢書本排印,1937年。
清‧高士奇,《左傳紀事本末》,臺北:里仁書局,1981年12月。
清‧馬驌,《繹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6月。
日‧瀧川龜太郎,《史記會注考證》,臺北:洪氏出版社,1986年9月。
(三)子 周‧管仲,《管子》,臺北:中華書局,《四部備要》,未載出版年月。
漢‧劉向撰,向宗魯校證:《說苑校證》,北京:中華書局,2000年3月第三次印刷。
漢‧桓譚,《新論》,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66年3月。
漢‧王充,《王充論衡》,臺北:宏業書局,1983年4月。
漢‧桓寬,《鹽鐵論》,臺北:世界書局,1962年4月。
清‧王先慎,《韓非子集解》,臺北:華正書局,1981年。
清‧王先謙,《增補荀子集解》,臺北:蘭臺書局有限公司,1983年9月再版。
清‧孫詒讓,《墨子閒詁》,臺北:華正書局有限公司,1987年3月。
清‧郭慶藩釋,《莊子集釋》,臺北:頂淵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1年12月。
二、現代專書(按作者姓名筆畫順序排列)三軍大學,《中國歷代戰爭史》,臺北:黎明文化事業,1989年1月修訂三版。
王光鎬,《楚文化源流新證》,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1988年11月。
王文科,《教育研究法》,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6年10月。
文崇一,《楚文化研究》,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0年4月。
中國軍事史編寫組編,《中國軍事史》,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86年8月。
何 浩,《楚滅國研究》,武漢出版社,1989年11月。
何光岳,《周源流史》,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7年12月。
李新霖,《從左傳論春秋時代之政治倫理》,臺北:文津出版社,1991年8月。
李玉潔,《楚國史》,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2002年6月。
李浴日,《孫子兵法研究》,臺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1988年4月3版。
余鶴清,《史學方法》,臺北:洪氏出版社印行,1975年2月。
杜維運,《史學方法論》,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10月。
杜松柏,《國學治學方法》,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8年9月。
沈玉成,《春秋左傳譯文》,臺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5年1月。
金景芳,《中國奴隸社會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7月。
屈守元,《韓詩外傳箋疏》,成都:巴蜀書社,1996年3月。
馬世之,《中原楚文化研究》,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7月。
涂又光,《楚國哲學史》,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7月。
高介華、劉玉堂,《楚國的城市與建築》,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8月。
徐文武,《楚國思想史》,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年10月。
張正明,《楚文化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4月第3版張正明,《楚文化志》,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88年7月第1版。
張正明,《從文化的機制和模式看楚國的西境》,《湖北省考古學會論文選集》(二),武漢:湖北省考古學會編,1991年。
張其昀,《中華五千年史》,臺北: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1982年5月7版。
張豈之,《先秦史》,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6月。
梁啟超,《春秋載記》見《飲冰室合集》,臺北:中華書局,1989年。
郭仁成,《楚國經濟史新論》,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0年8月。
郭 丹,《左傳漫談》,臺北:頂淵文化,1997年8月。
陳萬雄,《楚文化-奇譎浪漫的南方大國》,臺北:商務印書館,1997年7月。
陳奇猷,《呂氏春秋校釋》,臺北:華正書局,1988年8月。
陳文德,《亂世經營術-齊、宋、晉、秦、楚、吳越大變局中的興亡剖析》,臺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5月初版五刷。
梁啟超,《中國歷史研究法》,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71年8月臺三版。
彭安玉,《殊途同歸-春秋戰國改革的歷史走向》,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10月。
童書業,《春秋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4月。
童書業,《春秋左傳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10月。
楊伯峻,《春秋左傳注》上下冊,臺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7年9月。
楊家駱編,《世界文庫四部刊要》《淮南子》,臺北:世界書局,1984年9月11版。
賈貴榮、宋志英,《春秋戰國史研究文獻叢刊第十四冊》所引,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09年5月。
熊傳薪,《楚國‧楚人‧楚文化》,臺北:藝術家出版,2001年11月。
劉玉堂,《楚國經濟史》,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8月。
劉玉堂,《鐡馬冰河》,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
錢穆,《中國文化史導論》,臺北:蘭臺出版社,2001年2月。
錢穆,《中國歷史精神》,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1年8月8版。
蕭兵,《楚文化與美學》,臺北:文津出版社,2000年1月。
顧久幸,《楚制典章》,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發行,2001年3月。
叢書集成新編第二十冊《鬻子‧守道五帝三王周政甲第四》,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未載出版年月。
三、學位論文與期刊(按發表年月順序排列)(一)碩博士論文許秀霞,《楚國人物類型分析--以楚康、靈、平、昭時期為範圍》,國立政治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年7月。
胡石中,《春秋晉楚爭霸考述》,玄奘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2006年1月。
蔡鈺娟,《春秋楚國霸業研究》,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2007年1月。
張燕,《試述楚國成王時期的邦交》,吉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年4月。
鄭文德,《春秋前期霸政研究》,玄奘大學中國語文碩士論文,2008年1月。
黃昭寰,《春秋時期鄭宋研究》,玄奘大學碩士論文,2008年7月。
陳嘉琦,《春秋中期盟會研究》,玄奘大學中國語文碩士論文,2008年7月。
蔣國華,《楚國軍事謀略問題研究》,華中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8年8月。
吳次天,《左傳之吳、楚「柏舉戰爭」研究》,銘傳大學應用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8年12月。
傳美蓉,《春秋時代晉國政情研究》,玄奘大學中國語文碩士論文,2010年7月。
劉至正,《春秋時期晉國前期外交謀略研究》,玄奘大學中國語文碩士論文,2012年6月。
(二)單篇論文楊範中,〈略論春秋初年的楚、隨戰爭〉,《江漢論壇》,1986年第4期。
呂世忠,〈略論春秋列國外交的特點〉,《東岳論叢》,1993年第3期。
劉玉堂,〈楚國農業的歷史考察〉,《農業考古》,1994年3期。
劉玉堂,〈楚國商人社會地位散議〉,《江漢論壇》,1994年9期。
陳恩林,〈論春秋五伯的爭霸戰略〉,《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95年第4期。
魏仁華,〈南陽之申在西周春秋時期的戰略地位〉,《南都學壇》(哲學社會科學版,第15卷1995年第5期。
顧久幸,〈楚國法律的起源及法律形式〉,《江漢論壇》,1996年,10月。
劉保昌,〈春秋時期楚國戰術略論〉,《江漢論壇》,1996年第9期。
劉玉堂,〈楚國的朝禮與聘禮〉,《中華文化論壇》,1997年第2期。
傅聚良,〈楚國兵器射擊的弓、矢〉,《中國文物世界》,1997年5月。
徐永安,〈楚滅庸過程中的幾個問題〉,《十堰職業技術學院學報》,1998年第3期。
宋公文、江凌,〈試論楚成王初霸中原〉,《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年第4期。
宋杰,〈春秋戰爭之地域分析與列國的爭霸方略(下)〉,《首都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年第3期。
向安強,〈春秋戰國時期楚國農業探研(續)〉,《農業考古》,2000年3期。
向安強,〈試論楚國農業的發展〉,《中國農史》,2000年第19卷第4期。
宋公文、陳慧君,〈試論春秋時期的楚秦聯姻〉,《襄樊學院學報》,2000年5月第21卷第3期。
羅運環,〈楚國的太子制度研究〉,《江漢論壇》,2000年,7月。
劉玉堂,〈楚國賦稅制度綜議〉,《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11月第29卷第6期。
顧久幸,〈楚人的治國之道與民本思想〉,《湖北社會科學》,2002年12期。
周書燦,〈春秋時期「縣」的組織形式和管理形態〉,《江海學刊》,2003年3月。
楊曉宇,〈春秋楚長城:中國最早的長城〉,《許昌學院學報》,2003年第22卷第6期。
鄒芙都,江娟麗,〈從出土文物看楚國的商業與商品經濟〉,《衡陽師範學院學報》,2003年8月第24卷第4期。
楊權喜,〈試論楚國鐵器的使用和發展〉,《江漢考古》,2004年第91期。
劉保昌,〈春秋時期楚國戰術戰略〉,《河南大學學報》,2004年1月第44卷第1期。
張國碩,〈論東周楚國的軍事防禦體系〉,《中州學刊》,2004年,第1期。
熊梅,〈論春秋時期的聯盟戰略與霸權迭興〉,《軍事歷史研究》,2004年第3期。
劉紀興,〈論楚莊王的軍事戰略思想〉,《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第44卷第1期,頁29。
徐杰令,〈論春秋邦交的時代特點〉,《管子學刊》,2005年第4期。
譚黎明,〈春秋時期楚國的縣制〉,《吉林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年,第2期。
劉玉堂,〈楚秦刑種比較研究〉,《江漢論壇》,2005年,3月。
譚黎明,〈春秋戰國時期楚國官制研究評述〉,《吉林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1期。
馮立鰲,〈賢相孫叔敖的為官準則與清廉得失〉,《歷史的心智》,上海三聯書店,2007年2月。
張鴻亮,〈東周楚國聯姻考述〉,《江漢考古》,2007年2月第103期。
張鴻亮,〈楚國聯姻考述〉,《河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2月第25卷第1期。
周旻,〈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解放軍藝術學院學報》,2008年第1期。
譚黎明,〈春秋戰國時期楚國官制研究論網〉,《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6期。
馬衛東,〈春秋楚國政不下移原因新探〉,《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第42卷第3期5月。
黃曉勇,〈淺談芍陂(安豐塘)與楚相孫叔敖〉,《大眾文藝》,(安徽省壽縣文物管理局,2009年16期)。
賈兵強,〈略論楚國農田水利技術與管理機制〉,《廣西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年9月第16卷第3期。
王家忠,〈楚人武術文化探究〉,《體育文化導刊》,2010年1月。
朱 翠,〈試論楚國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劍南文學》,2011年5期。
向德富,〈論春秋戰國之際楚國對江漢平原的經濟發展〉,《廣州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2年第3期。
陳程、孫繼、向德富,〈楚紀南城軍事防禦設施及理念淺析〉,《新餘學院學報》,2012年8月第17卷第4期,頁13。
郭玉娟,〈楚國會盟禮探微〉,《社會科學論壇》,2012年第4期。
王蔚波,〈河南出土楚國青銅兵器述略上〉,《收藏家》,2012年12期。
閆 麗,〈從郭店楚簡談楚國民本思想〉,《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3年第1期。
電子全文
國圖紙本論文
推文
網路書籤
推薦
評分
引用網址
轉寄
top
相關論文
相關期刊
熱門點閱論文
1.
春秋前期霸政研究
2.
春秋晉楚爭霸考述
3.
春秋中期盟會研究
4.
春秋時期鄭宋研究
5.
春秋楚國霸業研究
6.
春秋時期晉國前期外交謀略研究
7.
《左傳》之吳楚柏舉戰爭研究
1.
熊傳薪,《楚國‧楚人‧楚文化》,臺北:藝術家出版,2001年11月。
2.
傅聚良,〈楚國兵器射擊的弓、矢〉,《中國文物世界》,1997年5月。
1.
春秋楚國霸業研究
2.
春秋時期鄭國研究
3.
春秋晉楚爭霸考述
4.
曲沃代晉及晉文建霸之研究
5.
春秋時代吳楚之戰研究
6.
戰國楚簡中的楚國人名研究
7.
春秋左傳爭霸研究
8.
戰國秦、齊、楚三強爭勝研究
9.
楚國黃金貨幣文化研究
10.
春秋前期霸政研究
11.
楚莊王霸業研究
12.
春秋時期晉國前期外交謀略研究
13.
春秋晚期至戰國早期楚國霸業研究
14.
春秋時期鄭宋研究
15.
春秋時期鄭國歷史探微
簡易查詢 |
進階查詢 |
熱門排行 |
我的研究室
延伸文章資訊
- 1楚国-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楚国,又称荆国、荆楚,起源於商朝,周朝诸侯国。楚國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强國,在春秋時被中原諸侯視為蠻夷,楚莊王是春秋五霸之一,楚國後來亦是戰國七雄之一。楚国國君 ...
- 2春秋時期楚國研究__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春秋時代,隨著宗法制度的瓦解,禮崩樂亂,群雄紛爭,軍事戰爭干戈不息,是霸者活躍的時代,也是中國歷史發展的重要時期。 楚國在西周初年正式立國,其地域僅僅只有國 ...
- 3楚國_百度百科
楚國(?~前223年),又稱荊、荊楚,是先秦時期位於長江流域的諸侯國,國君為羋姓(金文中為嬭姓)、熊氏(金文中為酓氏)。周成王時期(一説即前1042年~1021年), ...
- 4楚国是现在什么地方- 头条搜索
其实楚国就是现在的湖北、湖南全部、重庆、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江西、浙江、贵州、广东部分地方,因为楚国的辖区多次扩张,因此它的疆域非常的大,所以楚国就是现 ...
- 5楚國
楚國,又稱荊國、荊楚,起源於商朝,周朝諸侯國。楚國是春秋戰國時期的強國,在春秋時被中原諸侯視為蠻夷,楚莊王是春秋五霸之一,楚國後來亦是戰國七雄之一。楚國國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