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懼的力量| 每週好書讀 - 中央社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恐懼的力量:為何有人捨身救人,有人惡意病態?一位心理學家探索大腦、神經和行為科學,實證揭露人性善惡真相之旅》 平均而言,有心理病態特徵兒童在 ...
中央社即時新聞|English|フォーカス台湾|影像空間|全球中央雜誌|好生活
恐懼的力量
終於有本書解開了人類社會長久以來的謎團:為何有人可以不求回報捨身救人?有人卻為了一己私利做出傷天害理的事?天使與魔鬼的界線到底在哪裡?是什麼造成人類善惡如此極端?這個始終困擾著哲學家與科學家的問題,終於在本書有了解答。
而且是以科學實證角度解釋利他主義,再也不是「英雄-聖人-天使」這類簡化的宗教形而上或社會學人類學詮釋之。
原因就在於大腦杏仁核(開啟「善-惡」的硬體裝置)對他人恐懼情緒的反應。
我們就跟著作者從自身經驗出發,陌生人的車禍救命之恩和跨年夜的失控暴力對待,善惡兩極遭遇她都親身經歷過,也造就她日後投身社會神經科學、研究無私利他行為的契機。
接著她怎麼站在巨人肩膀上,帶領團隊展開漫長研究,與實驗對象(無私利他者和心理病態者)的訪談交手過招,過程之周折精采宛如進行一趟扣人心弦的穿越大腦旅程,也像閱讀令人信服的科學偵探故事和真實犯罪心理學。
末了,就像幽黯隧道的盡頭就是光亮出口,也不忘給世人一個有希望的光明未來,增進對心理病態者和無私利他者的理解,減少並對治如鄭捷這類問題孩子的問題,就是這書的宗旨:幫助我們提升善良的能力,打造更美好良善的社會。
.作者:艾比蓋爾‧馬許
.譯者:潘昱均
.分類:社會人文
.出版社:奇光出版
.出版日期:2018/07/04
文章節錄
《恐懼的力量:為何有人捨身救人,有人惡意病態?一位心理學家探索大腦、神經和行為科學,實證揭露人性善惡真相之旅》 平均而言,有心理病態特徵兒童在右邊的杏仁核沒有看到活化——零,這是比較他們看強烈恐懼的臉和看中性面容後的發現。
別人受苦的景象在他們大腦中的這部分沒有留下痕跡,這與我們在健康兒童和過動症兒童身上看到的情況完全不一樣,平均而言,健康兒童和過動症兒童就像我們多數成人一樣,杏仁核的活動會有效增加。
我們的發現已經被不同實驗室的研究人員多次複製,有助於解釋具心理病態特徵兒童為何會這麼難認出他人恐懼,以致當他們施暴威脅他人時,他人受苦的樣貌無力阻止他們的殘酷暴行。
這是因為大腦這個區域是準確辨認和回應這些表情的關鍵。
結果就是,這些孩子真的很難理解他們看到的東西。
從一個認知測驗的結果就可更深入這種結果的模式,我和麗茲一直跟孩子們進行認知測驗,這種測驗旨在評估孩子面對不同情緒時產生的主觀經驗。
首先,我們要求孩子回憶自己有較強情緒的生活片段,包括生氣、厭惡、恐懼、快樂和悲傷。
接著,他們要描述每件事的細節及這件事如何引發他們的感覺,也就是身體經驗和心理體驗。
已知心理病態者對多數人覺得恐怖的圖像和聲音不會顯露較強生理反應,如不會出汗,心率也不會變化。
但還沒有人有系統地問過心理病態特徵兒童是否像其他兒童一樣在心理上感到恐懼。
但正如我們發現的,他們不會害怕。
總體而言,具心理病態特徵的兒童都說他們不常感覺恐懼,恐懼程度也很弱。
例如,當問到他們多常感到恐懼,程度由1到7計算,健康小孩一般反應大多比4高一點,邁克和安柏都圈了「1」。
他們的反應和我們從訪談中聽到的故事一致。
邁克在做激烈惡作劇時總是傷到自己,像是把腳踏車從學校屋頂騎下來;安柏的媽媽疑惑地想起,安柏在還沒有入學前,有時會自己跑出去,媽媽會發現她獨自一人在住家黑暗陰森的地下室玩。
有些具心理病態特徵的兒童說他們曾感到恐懼過,像是他們坐雲霄飛車,車子卻卡住;或在颶風天看到大樹倒落差一點就壓到房子。
但當我們詢問這些孩子恐懼的感覺是什麼?他們表示並不像健康兒童那樣感到劇烈的生理變化,沒有肌肉緊張、發抖或呼吸上的變化。
在我們詢問的心理病態兒童中,有兩名聲稱他們從來沒有害怕過,但沒有健康兒童這樣說。
在我研究的孩子中,這也許是我最喜歡對恐懼感的回答。
這位十三歲女孩用自己的意見美化恐懼感的問卷調查:「沒有什麼會嚇到我!#什麼都不會。
」 我們詢問其他情緒,並沒有找到相同模式,所有心理病態的兒童和健康兒童對經歷其他情緒的陳述都非常類似。
我們並不是提出這個結果的唯一研究團隊,其他幾個實驗室也有類似發現,心理病態兒童對恐懼在生理與主觀上的回應大都悄無聲息。
這些發現也和之前對S.M.的發現結果一致,S.M.對大多數人會怕的事情同樣沒有生理或主觀上的恐懼回應。
甚至為了引出她的極度恐懼,帶她去鬼屋或拿給她一條寵物蛇,但她完全沒有恐懼反應,只是好奇。
同樣無所懼的情況也可在其他杏仁核嚴重病變的病人身上觀察到,或在實驗室杏仁核被弄傷的動物身上看到。
看來,一旦杏仁核損傷,無論與心理病態有關,或與皮膚黏膜類脂沉積症的病徵有關,都會導致兩種不尋常的特殊損傷:難以識認他人的恐懼,也無法回應個人的恐懼經驗。
對我而言,這說明了有一種可能性,超越操弄志願者及其他心理病態者建構出的模型:心理病態患者的杏仁核障礙不僅會損害他們的行為,也會損害他們同理他人恐懼的基本能力。
一般都認為完整的杏仁核對協調一系列因恐懼產生的生理和主觀過程很重要。
這雖不是杏仁核唯一最大的角色,卻是它的核心功能。
當偵測到外部有危險,大腦皮質向杏仁核傳遞此威脅本質特性的詳細資訊:它是蛇嗎?是槍嗎?還是在懸崖邊緣?杏仁核,這個描述成大腦中最密集互聯的結構,整合神經元部隊對它產生回應。
然後,訊息傳到皮質下管理低階行為和和荷爾蒙反應的古老大腦結構,如下丘腦和腦幹。
這些結構盡職地提高你的心率和血壓,擴大氧氣攝取,加速產生腎上腺素,將血液帶入肌肉,遠離核心,甚至將糖打入血液中藉此獲得能量。
杏仁核也將此特定威脅的資訊傳給皮層的各個區域,一方面登錄這個問題已被偵測,也改變你現有行為防止受傷。
沒有完整的杏仁核,這些過程無法好好運作。
各獨立區域的工作仍可進行,但它們無法集結出相同的協調方式回應危險。
並且,一般認為,這種無以名狀的恐懼主觀感受不知怎地會由上述所有大腦協調活動中匯集產生,而此功能也在杏仁核病變者和高度心理病態者的身上大量喪失。
就如某個心理病態性侵犯在接受知名精神病學家羅伯特.海爾訪問時的回答,海爾問他為何無法同理受害者,他答道:「他們很害怕,是嗎?但你知道,我真的不了解這點。
我自己也很害怕啊,但又不會讓人不快。
」 我想我們可以同意,這不是真正理解恐懼意義的人會說的話。
如果某人不懂恐懼感的意義,又怎麼能期待他對其他有恐懼感的人產生同理心?事實上,根據我們蒐集的資料顯示,他們做不到。
沒有正常運作的杏仁核,心理病態青少年(據推測,成人也是)無法辨識他人的恐懼是什麼,他們不明白受驚害怕的人是如何感受的,因此,他們也不明白讓人有這種感受有什麼錯。
最近我和我的學生艾利斯.卡迪那利(EliseCardinale)一起進行的研究顯示,與大多數人不同,具心理病態特徵的人認為,利用「我可以輕易傷害你」或「你最好給我小心點」這種威脅語來使人恐懼是可以的。
fMRI研究顯示當這些人做判斷時,做出異常判斷也跟杏仁核活動減少有關。
當安柏咬牙切齒威脅說要放火燒了父母,要暴打他們,當迪倫拿刀抵著他媽說要砍了她,當布莉安娜指天罵地要把同學打成肉泥,他們這樣做的原因是他們學到暴力威脅是讓他們予取予求的有用工具,但他們對這些威脅造成的情緒痛苦就沒有那麼深的感受了。
杏仁核和相連的大腦區域網絡有了功能障礙,把他們同理心的基本形式給搶走了,而所謂基本形式就是理解另一個人恐懼經歷的簡單能力。
他們也許很難辨認他們的威脅引起的情緒就是「恐懼」,幾乎確定無法準確描述恐懼感受,也真的無法理解為什麼造成恐懼是錯的。
上週書評
飛鴻踏雪泥
往事並不如煙續篇
北極星灑落之夜
人間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
書評回顧
▼2021(260)
1月(25)
2月(20)
3月(20)
4月(25)
5月(20)
6月(20)
7月(25)
8月(20)
9月(20)
10月(25)
11月(20)
12月(20)
▼2020(260)
1月(25)
2月(20)
3月(20)
4月(20)
5月(25)
6月(20)
7月(25)
8月(20)
9月(20)
10月(25)
11月(20)
12月(20)
▼2019(260)
1月(20)
2月(20)
3月(25)
4月(20)
5月(25)
6月(20)
7月(20)
8月(25)
9月(20)
10月(20)
11月(25)
12月(20)
▼2018(260)
1月(20)
2月(20)
3月(25)
4月(20)
5月(20)
6月(25)
7月(20)
8月(25)
9月(20)
10月(20)
11月(25)
12月(20)
▼2017(260)
1月(20)
2月(20)
3月(25)
4月(20)
5月(20)
6月(25)
7月(20)
8月(20)
9月(25)
10月(20)
11月(20)
12月(25)
▼2016(265)
1月(25)
2月(20)
3月(20)
4月(25)
5月(20)
6月(20)
7月(25)
8月(20)
9月(20)
10月(25)
11月(20)
12月(25)
▼2015(260)
1月(25)
2月(20)
3月(20)
4月(20)
5月(25)
6月(20)
7月(20)
8月(25)
9月(20)
10月(25)
11月(20)
12月(20)
▼2014(260)
1月(20)
2月(20)
3月(25)
4月(20)
5月(25)
6月(20)
7月(20)
8月(25)
9月(20)
10月(20)
11月(25)
12月(20)
▼2013(260)
1月(20)
2月(20)
3月(25)
4月(20)
5月(20)
6月(25)
7月(20)
8月(25)
9月(20)
10月(20)
11月(25)
12月(20)
▼2012(259)
1月(20)
2月(20)
3月(25)
4月(20)
5月(20)
6月(25)
7月(20)
8月(20)
9月(24)
10月(20)
11月(20)
12月(25)
▼2011(255)
1月(25)
2月(10)
3月(20)
4月(25)
5月(20)
6月(20)
7月(25)
8月(20)
9月(20)
10月(25)
11月(20)
12月(25)
▼2010(250)
1月(25)
2月(10)
3月(20)
4月(20)
5月(25)
6月(20)
7月(25)
8月(20)
9月(20)
10月(25)
11月(20)
12月(20)
▼2009(64)
1月(0)
2月(0)
3月(0)
4月(0)
5月(0)
6月(0)
7月(0)
8月(0)
9月(0)
10月(24)
11月(20)
12月(20)
好書分類
藝術設計(115)
史地(214)
繪本(4)
財經(319)
文學(1095)
藝社設計(1)
休閒(19)
社會人文(633)
科普(188)
生活(290)
教育(165)
行銷管理(12)
醫藥(93)
漫畫(4)
其他(12)
每週好書讀貼紙
如果你喜歡中央社「每週好書讀」
部落格,歡迎你在自己的部落格貼
上貼紙,成為每週好書讀之友!
按此複製語法
延伸文章資訊
- 1恐懼的力量| 每週好書讀 - 中央社
恐懼的力量:為何有人捨身救人,有人惡意病態?一位心理學家探索大腦、神經和行為科學,實證揭露人性善惡真相之旅》 平均而言,有心理病態特徵兒童在 ...
- 2恐懼的力量:因為恐懼而無所畏懼,無私、利他 - 蝦皮購物
恐懼的力量:因為恐懼而無所畏懼,無私、利他,在於同理他人恐懼!一位心理學家探索大腦、神經和行為科學,實證揭露人性善惡真相之旅【二版】.
- 3無私、利他,在於同理他人恐懼!一位心理學家探索大腦
本書初版為奇光出版《恐懼的力量:為何有人捨身救人,有人惡意病態?一位心理學家探索大腦、神經和行為科學,實證揭露人性善惡真相之旅》 購買恐懼的力量:因為恐懼而 ...
- 4【書摘】《恐懼的力量》:什麼會導致心理病態? | 想想論壇
《恐懼的力量》書封。 心理病態(psychopathy,發音為sigh-COP-a-thee,或稱精神病態)是一種失去同情能力的人類大腦障礙。它的特點綜合冷酷無情、行為 ...
- 5恐懼的力量- TAAZE讀冊生活
恐懼的力量 · 恐懼的力量:因為恐懼而無所畏懼,無私、利他,在於同理他人恐懼! · 深度溝通力:最紛擾的時代,練就最會說話的自己(二手書) · 深度溝通力:最紛擾的時代,練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