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父母一生的糾結-家庭暴力循環受害者之生命歷程反思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研究發現成長過程中引發家暴事件的源由,是來自於父母雙方原生家庭生活經驗與傳統觀念束縛而引發的, ... 關鍵字:生命歷程、家庭暴力、受暴目睹兒、家暴循環、家暴受害者.
資料載入處理中...
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
網站導覽|
首頁|
關於本站|
聯絡我們|
國圖首頁|
常見問題|
操作說明
English
|FB專頁
|Mobile
免費會員
登入|
註冊
功能切換導覽列
(167.99.71.17)您好!臺灣時間:2022/06/0704:17
字體大小:
:::
詳目顯示
recordfocus
第1筆/
共1筆
/1頁
論文基本資料
摘要
外文摘要
目次
參考文獻
電子全文
紙本論文
QRCode
本論文永久網址: 複製永久網址Twitter研究生:石麗君研究生(外文):SHIHLICHUN論文名稱:我與父母一生的糾結-家庭暴力循環受害者之生命歷程反思論文名稱(外文):MyLife-longTangleswithMyParents:ADomestic-violence-cycle-victim’sReflectionsonLifeCourse指導教授:廖淑娟指導教授(外文):LIAOSHUCHUAN口試委員:陳竹上、陳美智、廖淑娟口試委員(外文):CHENCHUSHANG、CHENMEICHIH、LIAOSHUCHUAN口試日期:2020-07-08學位類別:碩士校院名稱:亞洲大學系所名稱:社會工作學系學門:社會服務學門學類:社會工作學類論文種類:學術論文論文出版年:2020畢業學年度:108語文別:中文論文頁數:133中文關鍵詞:生命歷程、家庭暴力、受暴目睹兒、家暴循環、家暴受害者外文關鍵詞:Lifecourse、domesticviolence、Witnessedbyviolence、Domesticviolencecycle、Victimsofdomesticviolence相關次數:
被引用:0點閱:485評分:下載:132書目收藏:0
本研究以敘事研究法撰寫研究者自己的生命故事記錄文本,來探究研究者的成長歷程。
透過應用文本資料,說故事資料收集,並在敘事故事過程中慢慢形成概念架構。
故事文本做為資料分析的基礎,在生活情境中繼續循著文本概念架構書寫生命故事。
本研究的目的有三個:1.透過研究者的生命故事探討研究者的家庭暴力歷程和受暴原因。
2.兄弟姊妹作為受暴目睹兒與受暴者的心理影響和辛苦歷程。
3.透過論文治療內心的傷痛,原諒父母,揮別過去。
研究發現成長過程中引發家暴事件的源由,是來自於父母雙方原生家庭生活經驗與傳統觀念束縛而引發的,分別將父母原生家庭成長歷程每階段發生的事件作整理,母親婚姻中的婆媳問題、適應問題與衝突事件,與搬離夫家回到娘家的「近妻居」生活,生活壓力所衍生出的情緒與家暴事件,對父親與研究者家暴循環,探究其原因與目睹家暴/家暴對研究者的影響,與終止家庭暴力的循環,到最終返鄉與和解。
本研究結論為因為傳統打罵教育形成家庭暴力與暴力循環,使得家庭暴力受害者身心受創,生命歷程備感艱辛,期待終結暴力循環,透過論文審視生命、解套心結,體諒父母,揮別過去,手足情感重新連結,彌補過去缺憾,希望用餘生補償過去錯過的。
關鍵字:生命歷程、家庭暴力、受暴目睹兒、家暴循環、家暴受害者
AbstractThisresearchusesthenarrativeresearchmethodtowritetheresearcher'sownlifestorytoexploretheresearcher'sgrowthprocess.Theresearchusestextualmaterialstoslowlyformaconceptualframeworkintheprocessoftellingstories.Thestorytextisusedasthebasisofdataanalysisandcontinuestowritelifestoriesinlifesituationsfollowingtheconceptualframeworkofthetext.Thepurposeofthisresearchisthreefold:1.Throughthelifestoryoftheresearcher,exploretheresearcher'sdomesticviolencehistoryandthereasonsfortheviolence.2.Thepsychologicalinfluenceandhardshipofthebrothersandsistersaswitnessesandvictimsofviolence.3.Treatinnerpainthroughessays,forgiveparents,andsaygoodbyetothepast.Theresearchhasfoundthatthesourceofdomesticviolenceincidentsintheprocessofgrowingupiscausedbytheoriginalfamilylifeexperienceofbothparentsandtheconstraintsoftraditionalconcepts.Theresearcherseparatelysortedouttheeventsthatoccurredateachstageoftheparents'nativefamilygrowthprocess.Themainproblemscamefrommother’smarriageofmother-in-lawanddaughter-in-law,adjustmentproblemsandconflicts,andthelifeofa"nearwife"whomovedfromherhusband'shousetohernatalfamily.Furthermore,theemotionsanddomesticviolenceincidentsderivedfromthestressoflifecycletotheresearcherandfather.Theresearcherexploresthecausesandwitnessestheimpactofdomesticviolenceontheresearcher,andendsthecycleofdomesticviolence,andfinallyreturnstothehometownandreconciliation.Theconclusionofthisstudyisthatthetraditionalviolenceeducationhasformedacycleofdomesticviolenceandviolence,makingthevictimsofdomesticviolenceandgamblingsufferbothphysicallyandmentally,andthelifecourseisdifficult,lookingforwardtoendingthecycleofviolence.Examinelifethroughthisresearch,untietheknot,beconsiderateofparents,saygoodbyetothepast,reconnectwithsiblings,makeupfortheshortcomingsofthepast,andhopetousetherestofmylifetocompensateforthepast.Keywords:lifecourse,domesticviolence,witnessesofviolence,domesticviolencecycle,Victimsofdomesticviolence
目錄摘要IVAbstractV圖表目錄X表目次X圖目次XI第一章緒論1第一節研究背景:研究者為什麼寫這篇論文1第二節研究動機:我是誰與我的家庭遭遇2一、我是誰2二、我的家庭怎麼了4第三節研究目的與問題9第二章文獻探討10第一節家庭暴力、暴力循環和暴力之影響10一、家庭暴力10二、暴力循環13三、家庭暴力的影響16四、小結18第二節傳統父權和女性角色和衝突18一、父權社會18二、女性主義對傳統婦女角色的批判19三、小結20第三節復原力21一、復原力21二、復原力的內涵23三、復原力的特性25四、復原力的展現26五、小結26第三章研究方法28第一節研究方法論28第二節關於敘事研究28一、敘事研究的功能28二、敘事研究的幾個特徵28三、敘事研究的進行29四、本研究預期成果29第三節研究倫理30第四章研究者的層層生命關卡33第一節不是「真男人」的父親33一、無憂無慮的少爺33二、惡夢的開始34三、逃避現實的先生35四、強勢的老婆35五、近妻居的生活35六、沒有善盡責任的老公36七、孝順的兒子36八、母親的看護37九、記憶中的父親37第二節把男人帶回家的女人40一、母親的原生家庭40二、母親的婆家45三、母親的娘家生活49第三節抬不起頭的男人、挫折的女人與暴力53一、抬不起頭的男人-沒底氣的父親53二、挫折的女人與暴力55第四節暴力當頭下的小毛頭61一、小毛頭與父親難忘的故事61二、研究者的生命故事69三、人生另一個磨難74四、小結75第五節成長和揮不去的陰影和家庭故事76一、成長76二、揮不去的陰影82三、家庭故事83第五章解脫之路88第一節意識的萌芽到清楚真相88一、背負五十年的使命88二、那些曾經的傷痛89三、一語點醒夢中人89四、對母親的質疑90五、生命中的四個男人91第二節暴力陰影下的恩怨情仇93一、覺醒93二、手足競爭的無奈95三、五十歲的遲來道歉95第三節父母老去和事件在衝突中的體悟96一、大山倒下96二、難侍候的母親98三、當父母都老去98四、手足的背叛99五、對簿公堂的手足100小結101第四節回鄉與和解102一、回鄉102二、和解105三、小結106第六章終曲--回顧與分析108第一節回顧與分析108一、挑戰傳統的女性主義言論108二、家庭暴力與暴力循環111三、研究者的生命復原力114第二節結論與反思123一、傳統打罵教育形成家庭暴力與暴力循環123二、目賭家暴與受暴身心受創,生命歷程備感艱辛,期待終結暴力循環125三、透過論文審視生命、解套心結,體諒父母,揮別過去,手足情感重新連結,彌補過去缺憾126參考文獻129附錄一133表目次表1正向心理學與傳統心理學的比較23表2父親的生平事件表39表3母親的原生家庭44表4婆家發生的重大事件表49表5娘家生活重大事件53表6抬不起頭的男人59表7小毛頭與父親難忘的故事69表8父母老去和事件在衝突中的體悟102表9家庭暴力示意表114圖目次圖1父親家家系圖33圖2母親家家系圖40圖3個人成長82圖4家庭故事87圖5解脫之路93圖6回鄉與和解107
王增勇(2006)。
原住民婦女與家庭暴力社工員的相遇:一個弱勢者保護弱勢者的制度?性別平等教育季刊,37,36-45。
王佑筠(2012)。
家庭暴力與自傷行為。
臨床心理通訊,5,7-9。
田芳華(1998)。
自傳記憶與事件-生命史調查之應用與前瞻。
調查研究,6,5-38。
簡正鎰(2005)。
進行質性訪談研究有關倫理議題之探討。
輔導季刊,41(1),47-57。
如迦(2009)。
自研究者犧牲何以顯得更美自研究者犧牲。
諮商與輔導,283,49-49。
何縕琪譯(2008)《敘事探究:質的研究中的經驗和故事》導讀與評論何奧東(2005)。
敘說研究方法論初探。
應用心理研究,25,55-72。
沈慶鴻(2007)。
弱勢社工服務弱勢案主?!婚暴防治社會工作者實務困境之研究。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13(2),87-142。
沈瓊桃(2005)。
兒童知覺的雙重家庭暴力經驗與其適應行為之相關研究。
中華心理衛生學刊,18(1),25-64。
沈瓊桃(2008)。
婚暴併兒虐服務整合的挑戰與模式初探。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12(1),51-90。
沈瓊桃(2010)。
暴力的童年、堅韌的青年:目睹婚暴暨受虐青年復原力之探討。
中華輔導與諮商學報,27,115-160。
許炳富(2009)。
FemaleandMotheringinAmyTan’sTheJoyLuckClub論譚恩美《喜福會》中之女性與母職。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宋興梅(2016)。
韌力的展現~一位高齡者的生命故事。
南開科技大學福祉科技與服務管理系碩士學位論文(未出之碩士論文)。
南科技大學。
南投縣。
吳珮瑄(2014)。
解扣:兩代長女間性別角色認同之探究。
國立東華大學課程設計與潛能開發學系多元文化教育研究班碩士論文(未發表之碩士論文)。
國立東華大學。
花蓮市。
吳沛妤、譚子文、董旭英(2012)。
家庭暴力經驗、復原力與台南市都會區國中生自研究者傷害行為之關聯性研究。
青少年犯罪防治研究期刊,4(2),69-108。
李芳雅(2009)。
從生態系統的觀點探討婚姻暴力與再犯預防策略-以參與家庭暴力加害人認知輔導教育課程之婚暴相對人為例。
李自強(2013)。
家庭暴力的代間傳遞:一位觸法少年的個案分享。
亞洲家庭暴力與性侵害期刊,9(2),121-136【個案報告】。
周燕(2010)。
家庭暴力蝕骨綿長的痛。
晚霞,5,14-17。
林弘偉(2007)。
教育成就與世代傳承。
國立東華大學國際經濟研究所。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諮商與輔導,283,37-44。
林瑞吉(2004)。
家庭暴力受虐兒童之心理衡鑑。
諮商與輔導220,22-26。
林美薰、丁雁琪、劉美淑、江季璇(2004)。
家庭暴力防治工作人員服務手冊。
台北:內政部家庭暴力及性侵害防治委員會。
翁聞惠(2015)。
從系統的觀點看青少年復原力。
諮商與輔導,352,49-52。
梁聯宣(2017)。
以完形治療觀點探討負向手足關係。
諮商與輔導,379,29-32。
孫頌賢、李宜玫(2009)。
暴力的代間傳遞:原生家庭暴力經驗與依戀系統對大學生約會暴力行爲的預測比較。
家庭教育與諮商學刊,7,23-43。
孫國賓(2005)。
目睹家暴兒童之治療計劃及心得。
臺灣兒童牙醫學雜誌;5,1,26–30。
陳靜慧(2008)。
任其在研究者-身為長子女之手足生活經驗探究。
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與諮商研究所碩士。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陳思恆(2016)。
找回研究者們心靈的復原力。
澳門月刊,8,42-45。
陳怡青、楊美惠(2007)。
家庭暴力加害人個人成長史暨施暴歷程之初探研究。
亞洲家庭暴力與性侵害期刊,3,1,1-26。
陳竹上、黃有志(2014)。
壞先生是否也是壞父親?:家庭暴力防治法第四十三條之理論與實證分析。
高雄師大學報,36,77-90。
馮明珠、張心怡、馮瑞鶯(2011)。
醫務社工人員處遇兒童虐待個案的經驗。
亞洲家庭暴力與性侵害期刊,7,2,1-18。
游美貴(2015)。
家庭暴力防治-社工對被害人服務實務。
紅葉。
台北市。
黃士嘉(2010)。
台語俗諺對婆媳互動之描繪及其現代意義,勤益人文社會學刊,1,43-68。
黃正一(2018)。
受刑人子女返家之歷程:從「恨」中開展出社會工作實踐的路。
東吳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
台北市。
林育昇(2015)。
「社會工作正向理論與實務-以復原力為例」。
社會發展季刊,105,304-316。
張惠婷(2013)。
兒少受虐經驗與教養方式之研究。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靳雪榮、邱萍(2007)。
有關家庭暴力的若干思考。
湖北廣播大學學報,27,1,125-126。
張淑惠(2007)。
中輟輔導的思考-談中輟少年的復原力。
中等教育;,58(5),56-73。
張家恩(2019)。
以女性主義諮商觀點探討兒時目睹家暴之成年女性。
諮商與輔導,403,50-52。
張景茹、郎亞琴(2011)。
家暴目睹兒防治課程對國小高年級學童家暴知識與態度之影響。
教育科學期刊,10,2,47–68。
曾文志(2007)。
大一學生歷經創傷事件與復原力模式之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教育心理學報,39,2,317─334。
楊志章(2017)。
「返」求諸己-一位助人工作者-自研究者覺察生命故事的敘說(未出版之論文)。
國立屏大學教育心理輔導學系碩士論文,屏東縣。
楊慧姿(2017)。
土水工頭長女的越界行動-用身體穿越性別與階級的自研究者敘說。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作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楊維倫(2008)。
法還是不入家門爲上?論家庭暴力案件量刑之影響因素。
犯罪與刑事司法研究,11,99-132。
網路文章甲子之心-https://leileinot.wordpress.com/2018/07/28/%E3%80%8C%E4%BB%A3%E9%96%93%E5%82%B3%E9%81%9E%E3%80%8D/
電子全文
國圖紙本論文
推文
網路書籤
推薦
評分
引用網址
轉寄
top
相關論文
相關期刊
熱門點閱論文
1.
任其在我-身為長子女之手足生活經驗探究
2.
韌力的展現〜一位高齡者的生命故事
3.
教育成就與世代傳承
4.
解扣:兩代長女性別角色認同之探究
5.
兒少受虐經驗與子女教養方式之研究
6.
受刑人子女返家之歷程:從「恨」中開展出社會工作實踐的路
7.
土水工頭長女的越界行動─用身體穿越性別與階級的自我敘說
8.
論譚恩美《喜福會》中之女性與母職
9.
男性婚暴者生命歷程及處遇後行為改變的敘事分析
10.
殺害直系血親尊親屬受刑人生命歷程之研究─以嘉義監獄為例
11.
弒親逆倫加害人之犯罪歷程研究
12.
婚姻暴力被害人保護服務方案成效評估
無相關期刊
1.
社會工作者協助目睹家庭暴力兒童經驗之研究─以家庭暴力防治法2015年修法後為例
2.
家庭暴力加害人處遇治療後再犯行為之危險因子評估
3.
兒少目睹家庭暴力經驗與成為助人工作者歷程之研究-以從事保護性工作社工為例
4.
親密伴侶暴力:中年失婚婦女受暴者求助家庭暴力防治網絡之經驗
5.
家庭暴力相對人處遇團體之重要事件分析
6.
受刑人子女返家之歷程:從「恨」中開展出社會工作實踐的路
7.
送餐服務輸送之困境與突破—以弗傳慈心基金會為例
8.
文化健康站與原住民在地老化:以南投縣信義鄉布農族人為例
9.
家庭暴力保護令對受虐婦女的影響之探討-以彰化縣家庭暴力防治中心為例
10.
非輔導專業背景教師協助目睹家庭暴力兒童處遇之研究
11.
認知教育節酒團體處遇於家庭暴力相對人之影響
12.
家庭暴力相對人接受社工關懷陪伴經驗之探討
13.
目睹家庭暴力兒少接受會面交往服務之歷程探究
14.
阿美族都市原住民之母系社會傳統與女性家庭照顧—以臺中市霧峰區花東新村為研究場域
15.
家庭暴力加害人處遇計畫法規範的形成與適應—以法院核發的困境與解決出發
簡易查詢 |
進階查詢 |
熱門排行 |
我的研究室
延伸文章資訊
- 1健康和社會關懷議題﹣家庭暴力
當家庭暴力. 次數增加,甚至成為一種常態或習慣時,暴力循環就只是虐待暴力期的延續,其他. 的階段已無發生的必要。 為家庭暴力的暫時停歇時期。此時施暴者通常會竭盡所能 ...
- 2家庭暴力循環論是什麼意思?它是如何循環的?- 保護服務司
家庭暴力的發生有其週而復始的循環現象。一開始往往是在生活事件中,不斷的累積壓力,稱為壓力期,當壓力累積到一定的程度,施虐者 ...
- 3我與父母一生的糾結-家庭暴力循環受害者之生命歷程反思
研究發現成長過程中引發家暴事件的源由,是來自於父母雙方原生家庭生活經驗與傳統觀念束縛而引發的, ... 關鍵字:生命歷程、家庭暴力、受暴目睹兒、家暴循環、家暴受害者.
- 4338.暴力循環理論(The Cycle Theory of Violence) - 中華民國 ...
然而,當丈夫的暴力行為變成一種習慣或模式時,此暴力行為將成為家庭系統中的「穩定」例行過程,亦即暴力行為發生後,因應暴力行為反應繼之出現漸呈循環, ...
- 5暴力循環模式 - 新北市政府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中心
暴力循環 是由美國學者沃克(walker,1979:56-70)訪談遭受婚姻暴力受害者發現,暴力循環分為三個階段:緊張期、爆炸期(嚴重暴力事件)、蜜月期(平靜、道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