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醫院-心血管多功能整合手術室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複合性心血管手術 · 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手術 · 複雜性胸腹部主動脈瘤手術治療及主動脈支架置放術 · 複雜性周邊血管及血管支架置放術 · 小兒心臟內外科融合性手術及心房室中隔 ... 93歲老先生因頻繁腹痛,被診斷出直徑約8公分巨型腹部主動脈瘤,且通往兩側下肢的總腸股動脈也有膨大的動脈瘤(分別為右側約4公分,左側3.5公分),老先生還曾因為缺血性心臟病接受過冠狀動脈繞道手術,也因竇性心律不整裝置心律調節器,且也曾有膽道感染引發腹膜炎的病史,實在是一名多重疾病、不適合開腹手術的超高齡患者。

成大醫院心臟外科醫師運用心血管多功能整合手術室的設備,在鼠蹊部切開3公分的傷口,經由股動脈為病人置入動脈支架,將主動脈瘤、兩側總腸股動脈瘤重塑整型,成功為這名多重疾病且原本不適合手術的高齡病人完成治療手術。

術後病人腹痛症狀已解除,食欲消化都正常,一星期後出院,門診追蹤至今已滿5個月,情況良好,各項檢查均正常。

成大醫院心臟外科林寶彥醫師指出,從103年6月啟用最新型的心血管造影機以來,成大醫院心血管多功能整合手術室的手術量和種類都顯著攀升,而治療的病例亦日趨複雜,前述個案只是其中一例,這些原本棘手困難的病患多能獲得有效治療並順利康復出院。

因此半年營運下來至去年12月止,單月執行病例已突破80台,今年104年第一季依然保持高成長的趨勢,1月已達94台。

林寶彥醫師說,目前心血管多功能整合手術室的使用,以血管阻塞的患者為主,占約6成,動脈瘤患占約2成5,外傷則占1成5,至今已累計超過600例心血管手術,成功率接近98%。

為搶救外傷傷患及複雜性心血管疾患,還要整合心臟內、外科及放射科醫師一起跨科合作。

心血管疾病多是老人病,人人皆有機會患得此類疾病,且很多病患經濟狀況並不佳,還好血管腔內手術都走健保給付,否則一支大動脈支架動輒4、50萬台幣,周邊支架也要10幾、20萬,一般人沒有健保絕對負擔不起。

因此成大醫院投入相當大的經費建置心血管多功能整合手術室,對中南部此類嚴重疾患,真的是貼心而令人感動的服務。

成大醫院的心血管多功能整合手術室,能造福更多複雜性心血管疾患,並及時搶救外傷傷患,林寶彥醫師歸因於:新建置的智慧型影像設備擴充了血管腔內微創手術的適應範圍,從而突破了傳統心臟血管手術的諸多限制。

林寶彥醫師指出,像一些瀰漫型和多發型病灶的病人,傳統手術常因病灶跨越人體多處部位,如前胸、後背或腹腔,手術切口不同而不得不選擇分段或分次手術,分段手術傷口過長、過大,術後併發症多,若需分次手術,完整治療的時程又需多出1-6個月不等,對複雜性及多重性疾病的病人來說,療程愈長風險性愈高。

血管腔內微創手術則可不受部位限制,單次手術即能完全治療,尤其對老年病患而言,周邊四肢小傷口可免除傳統開胸剖腹大傷口所引發的手術併發症,有助於病人快速復原,因此,血管腔內微創手術亦能適用於超高齡族群。

此外創傷出血性休克者,也可借助精密影像設備的及時診斷,而以血管腔內微創手術迅即救治。

像有位47歲男性於工地二樓高處墜落,到急診時呈現缺氧併出血性休克,快速全身電腦斷層掃描顯示右側肺部挫傷併氣血胸,骨盆骨折出血及右小腿骨骨折,於是立刻送入心血管多功能整合手術室進行胸腔、骨盆及骨科聯合手術,包含右上肺葉切除、內腸股動脈栓塞止息骨盆腔出血、右小腿外固定合併血管造影術確認右下肢血循通暢,病患於一個月後順利出院。

成大醫院其實10年前就已開始發展心血管微創手術,林寶彥醫師表示,但當時苦於缺乏優質的影像透視儀器,影像解析度不佳、透視區狹窄而死角多,還得不時移動X光攝影機以求取精確的病灶定位,便利性相當不足,因此手術效果也有待提升。

直到102年完成採購新型的心血管造影機,並配合手術室的擴建,於103年6月正式啟用,開始服務病人。

目前成大醫院心血管多功能整合手術室可執行之術式有: 複合性心血管手術 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手術 複雜性胸腹部主動脈瘤手術治療及主動脈支架置放術 複雜性周邊血管及血管支架置放術 小兒心臟內外科融合性手術及心房室中隔閉鎖器置放術 創傷內出血診斷及血管栓塞治療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