菸品危害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吸菸會傷害呼吸道的粘膜,造成咳嗽、咳痰、喉嚨痛、打噴嚏、流鼻水、破壞免疫系統,因此吸菸者普遍較為容易感冒,也容易惡化為支氣管炎及肺炎;其他包括氣喘、肺氣腫、 ...                       菸檳品的危害       菸品對健康有影響是眾所皆知的事實,但究竟其造成的實質危害為何,通常很少人能真正詳細說明,本單位參考國民健康署菸害防制網的資訊,將菸對身體不同部位的危害分述如下: 呼吸系統 心血管系統 癌症 呼吸系統   吸菸會傷害呼吸道的粘膜,造成咳嗽、咳痰、喉嚨痛、打噴嚏、流鼻水、破壞免疫系統,因此吸菸者普遍較為容易感冒,也容易惡化為支氣管炎及肺炎;其他包括氣喘、肺氣腫、支氣管炎、鼻竇癌、肺功能衰退、肺癌等疾病,也會因吸菸而增加罹患機率。

  而在所有肺部疾病中,最常被忽略的就是「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世界衛生組織預估在2030年,將成為全球第四大致死疾病,且約有90%的COPD患者死因可歸咎於吸菸。

  COPD是由「慢性支氣管炎」或「肺氣腫」所引起氣流阻塞的病況,患者的肺臟因接觸有害微粒或氣體,產生不正常的發炎反應,會隨時間進展逐漸惡化,出現呼吸困難、咳嗽、氣喘及痰液增多等現象;菸品中的有毒微粒和吸入的有害氣體,是造成COPD的主要危險因子;由於肺部的傷害多為不可逆性且難以早期查覺,一旦罹病就如同被判無期徒刑,包括呼吸困難、生活不便等症狀,都得長期親身承受,後悔也來不及。

  調查顯示,台灣40歲以上成人,平均每6人就有1人罹患COPD,且估計三成菸槍會身受COPD之害,若以國內450萬吸菸人口估算,135萬人都將走上COPD的不歸路。

值得注意的是,調查發現國內76%的癮君子,根本不知道有COPD這種疾病,即使聽過這個名詞的人,多數也並不清楚其特性,不知「吸菸」是其主要危險因子;更嚴重的是,調查顯示,將近四分之一的吸菸者已出現呼吸道症狀,但僅2%的人曾因此就醫。

  由於COPD的早期表徵,如晨間咳嗽、呼吸急促、喘不過氣等,易與氣喘混淆,且患者多半在四十歲以後才逐漸出現症狀,往往被歸因於老化所致,常延誤治療時間。

據歐洲統計,約75%的COPD患者未被診斷出,而國內患有COPD的癮君子,也僅四分之一會就醫。

因此,早期的發現及介入,是避免其惡化最重要的方法,目前許多單位都有提供吸菸者肺功能檢測,以了解是否已處於早期的COPD,若是,則應該盡快採取行動,盡早處理,以維持良好之生活品質。

心血管系統   吸菸已被證實與心血管疾病有密切之關係,而其造成心血管疾病之機制可簡單說明如下: 吸入菸霧後由於尼古丁影響神經系統,會引致心跳加速及血管收縮、血壓上升這兩種即時反應;而增加高血壓及血管栓塞的機會。

菸霧中的一氧化碳減低血液攜氧能力,心臟需要更大的能量才能供應足夠氧氣。

吸菸同時亦對血液造成長久影響,血液中的膽固醇及纖維蛋白素原增加,因而容易造成血凝塊阻塞血管,引起心肌梗塞。

吸菸者的體內暗藏許多毒素,造成體內的氧化壓力;容易引發心血管疾病與癌症。

吸菸引致的疾病包括:冠狀動脈心臟病(冠心病),動脈瘤,末梢血管病(PVD),中風、血管週邊疾病、破壞血液循環系統,甚至導致柏格式症(Buerger’sdisease)造成壞疽(身體組織的壞死)而截肢..等等。

吸菸令膽固醇上升,而吸菸者血液中的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好的膽固醇),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壞膽固醇)比例較非吸菸者低;吸菸亦會增加纖維蛋白素原(一種令血液凝固的蛋白質),令血液更具黏性;以上所有因素增加血液流動的困難,血塊有可能會於較狹窄的血管內形成,繼而引發心臟病及中風。

癌症     吸菸是致癌主因之一,吸菸的行為經國際研症研究署(InternationalAgencyforResearchonCancer:IARC)研究指出,其為分類第一群(GroupI:表示為以之的人類致癌物)的風險因素。

  事實上,菸草中含有超過4,000種化學物質,至少有60種已知的致癌物,所有癌症的死亡有30%都可歸咎於吸菸行為;菸草內主要導致癌症的物質來自焦油,可能直接引發的癌症包括肺癌、口腔癌、咽頭癌、喉頭癌、膀胱癌、食道癌,而間接可引發的癌症包含頸癌、血癌(骨髓性白血病)、胃癌、肝癌、腎臟癌、胰臟癌、大腸癌、子宮頸癌等;所有癌症死亡人口中,有30%和吸菸有關。

  以肺癌為例,在美國,男性吸菸者罹患肺癌的機率是非吸菸者的23倍,女性吸菸者罹患肺癌的機率是非吸菸者的13倍;肺癌是癌症死亡的主因,平均85%的肺癌死亡歸因於吸菸,且吸菸的肺癌患者中,男性死亡率是非吸菸者的22倍,女性死亡率是非吸菸者的12倍;而在台灣,每5個癌症死亡人口便有1個死於肺癌,肺癌已經連續多年位居國人癌症死因的第一位。

  即使吸淡菸,對於降低癌症罹患機率也無顯著差異;吸菸也會影響癌症的治療及預後,因為吸菸會啟動體內的尼古丁受器,促進癌細胞持續增長,無論哪一種癌症治療方法都會因此效果打折;研究也發現,吸菸的急性骨髓白血病患者治療後緩解期間較短,也較易在白血球低下時發生感染。

  戒菸,則可以降低罹患及死於癌症的風險,效益會隨著戒菸期間越長而增加,但會因每個人的菸齡和菸量有所差異;即使是已罹癌的吸菸者,戒菸都能降低罹患第二種癌症的機率;然而,每種癌症的罹患風險降低不一,例如:肺癌在戒菸5年後即大為減少,但要到20年以後才會降至非吸菸者的水準,膀胱癌則是即使戒菸25年,也只下降60%的相對危險。

一、檳榔的成分    一般所謂的檳榔,其嚼塊是以檳榔果為主要成分,並以荖葉、荖花荖藤和石灰作為配料。

檳榔果:俗稱菁仔,含有許多成分,其中「檳榔素」和「檳榔鹼」這兩種成分經國內外研究結果顯示,具有潛在的致癌性。

而「檳榔素」能促進消化道的蠕動、使瞳孔收縮、心跳降低,正常亮時可增加唾液分泌即引起發汗現象,但大量食用時,會使大腦活動受抑制,而顯出動作遲緩現象。

配料:除荖葉可能不具致癌性外,其他配料(荖花、荖藤)皆含有致癌性化學物質。

且因石灰在口腔中形成高鹼性的環境,會使口腔黏膜的表皮細胞被破壞,導致表皮細胞發生增生及變異現象,進而產生口腔癌。

二、檳榔對健康的影響    嚼食檳榔,除了因為時常咀嚼使牙齒變黑、動搖、磨損及牙齦退縮,而形成牙周病、口腔黏膜下纖維化及口腔黏膜白斑症外,還會導致口腔癌。

並經許多流行病學研究證實嚼食檳榔與口腔癌有密切關係。

從國內醫療院所數年來的研究結果顯示,口腔癌之患者中約有88%有咀嚼檳榔的習慣。

如果嚼檳榔合併吸菸者,更如意引起口腔癌、喉癌、咽癌和食道癌,若嚼檳榔、吸菸又合併喝酒,則更有加乘致癌風險。

三、檳榔對環境的影響    由於嚼食檳榔者常亂吐檳榔汁,不但有礙觀瞻,且影響環境衛生,又滿地汙跡,有損國家形象。

同時由於檳榔樹植根淺,大量種植破壞水土保持,據估計一公頃的檳榔一年約造成十萬噸水量流失。

隨地吐檳榔汁、渣等汙染環境行為,以違反廢棄物領法第27條第1款規定,依同法第50條第3款之規定,可處新台幣1,200元以上6,000元以下罰鍰。

回首頁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