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大喜功[正文] - 成語檢視- 教育部《成語典》2020 [進階版]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好大喜功 ; 好大喜功 · ㄏㄠˋ ㄉㄚˋ ㄒㄧˇ ㄍㄨㄥ · hào dà xǐ gōng · 「好大」,喜愛做大事。

語出《管子.侈靡》。

「喜功」,得意於立大功。

語出漢.劉向《說苑.卷六.復恩》 ... 教育部《成語典》 :::首頁〉成語檢索〉正文〉[好大喜功] 正文修訂本參考資料編輯總資料庫 好大喜功 成  語好大喜功 注  音ㄏㄠˋㄉㄚˋㄒㄧˇㄍㄨㄥ 漢語拼音hàodàxǐgōng 釋  義「好大」,喜愛做大事。

語出《管子.侈靡》。

「喜功」,得意於立大功。

語出漢.劉向《說苑.卷六.復恩》。

後用「好大喜功」指行事作風鋪張浮誇,不切實際。

典  源 「好大」:《管子.侈靡》 事立而壞,何也?兵遠而畏,何也?民已聚而散,何也?輟安而危,何也?功成而不信者,殆,兵強而無義者,殘。

不謹於附近而欲求遠者,兵不信。

略近臣合於其遠者,立。

亡國之起,毀國之族,則兵遠而不畏。

國小而修大1>,仁而不利,猶有爭名者,累哉是也。

樂聚之力2>,以兼人之強,以待其害,雖聚必散。

大王不恃眾而自恃,百姓自聚,供而後利之,成而無害。

疏戚3>而好外4>,企以仁而謀泄,賤寡而好大,此所以危。

〔注解〕 國小而修大:小國而不務實際,妄行大國之政。

樂聚之力:樂於積聚自己的武力。

疏戚:疏遠親戚。

好外:親近外人。

好,音ㄏㄠˋ,喜好。

「喜功」:漢.劉向《說苑.卷六.復恩》 魏文侯1>攻中山2>,樂羊將,已得中山,還反3>報文侯,有喜功之色。

文侯命主書4>曰:「群臣賓客所獻書,操以進。

」主書者舉兩篋5>以進,令將軍視之,盡難攻中山之事也。

將軍還走,北面6>而再拜曰:「中山之舉也,非臣之力,君之功也。

」 〔注解〕 魏文侯:?~西元前396。

名斯,戰國時魏君。

師友子夏、段干木、田子方諸賢人,使樂羊拔中山,任西門豹守鄴,國以大治,稱譽於諸侯。

在位三十八年,卒諡文。

中山:古國名,春秋時白狄支族所建,位於今河北省定縣一帶。

戰國時為魏所滅。

反:同「返」,歸返。

主書:主管文書者。

篋:音ㄑ一ㄝˋ,放東西的箱子。

北面:面朝北方,拜見君王。

典故說明「好大喜功」係由「好大」及「喜功」二語組合而成。

「好大」見於《管子.侈靡》。

這篇作品裡提出了國家可能陷入危難的一些因素,一個國家很小,但卻妄想行大國之政,雖行仁政而不見功效,但又不曾斷絕與其他國家相互爭名的念頭,這只是自尋苦惱罷了。

更何況還熱衷於積聚武力,並且想藉此兼併其他列強,如此自然會招來禍害,最終必然造成百姓安居後,又流離失所。

再者,假使君主疏遠自己的親戚而親近外人,企慕仁政而謀略又多所洩漏,輕賤小事而不做,只想要做不切實際的大事,如此一來就會造成國家的危難。

這裡的典源用了「好大」。

「喜功」見於《說苑.卷六.復恩》。

內容敘述魏文侯攻打中山國,樂羊擔任將軍,攻下中山國後,回國向文侯報功,臉上帶著志得意滿的神氣表情。

此時魏文侯命令主管文書的官員,將所有群臣賓客所上奏的書表都拿進來。

魏文侯讓樂羊自己去看這些書表,內容全是責難攻打中山國這件事。

看完後,樂羊立即轉身退下,面向北,朝文侯拜了又拜,說:「中山國所以被攻取,不是我的力量,全是君王您的功勞啊!」這裡的典源用了「喜功」。

後來這兩個詞語被合用成「好大喜功」,用來指行事作風鋪張浮誇,不切實際。

書  證 《新唐書.卷二.太宗本紀》:「自古功德兼隆,由漢以來未之有也。

至其牽於多愛,復立浮圖,好大喜功,勤兵於遠,此中材庸主之所常為。

」 宋.洪邁《容齋五筆.卷四.漢武帝田蚡公孫弘》:「尚論古人者,如漢史所書,於武帝則譏其好大喜功,窮奢極侈,置生民於塗炭。

」 明.梁辰魚《浣紗記》第六齣:「離間其左右,既侈其好大喜功之念,又發其毆賢用佞之心。

」 明.朱國禎《湧幢小品.卷三○.日本》:「元世祖征日本,固是好大喜功,卻有深意。

」 《官場現形記》第一七回:「偏又碰著這位胡統領,好大喜功,定要打草驚蛇,下鄉搜捕,土匪沒有辦到一個,百姓倒大受其累。

」 《南史演義》卷二一:「梁武好大喜功,聽叛臣王足之言,興必不可成之大役,以致生民塗炭。

」 清.徐珂《清稗類鈔.明智類.費武襄防黷武窮兵之漸》:「天子深居九重,如見策勛太易,必至好大喜功。

士卒勞瘁,不可不使上聞之,庶異日無窮兵黷武之患也。

」 用法說明語義說明指行事作風鋪張浮誇,不切實際。

例句 好大喜功的人,總是講究排場,極力凸顯自己與眾不同。

經營者若無全盤規劃,一味好大喜功,投資便容易失敗。

好大喜功而不能扎實做好基本功的人,到頭來往往一事無成。

做任何事都要腳踏實地,若是一味好大喜功,便很容易出差錯。

自古以來,好大喜功的為政者,總愛窮兵黷武四處征戰,不顧百姓死活。

參考詞語侈功好大 ㄔˇㄍㄨㄥㄏㄠˋㄉㄚˋ chǐgōnghàodà 猶「好大喜功」。

見「好大喜功」條。

元.鄧文原〈帝禹廟碑〉:「至於封泰山、禪會稽,則尤為後世侈功好大者之論,而非聖人崇德務本意也。

」 喜功好大 ㄒㄧˇㄍㄨㄥㄏㄠˋㄉㄚˋ xǐgōnghàodà 即「好大喜功」。

見「好大喜功」條。

明.嚴從簡《殊域周咨錄.卷一○.西戎.吐蕃》:「夫王者不治夷狄,今責番夷以差發,非若秦、漢喜功好大勤遠略者之所為也。

」 《世宗憲皇帝上諭旗務議覆》卷七:「惟時不可失,機不可緩,非喜功好大而樂為之。

所以應天順人,聲天討而誅有罪也。

」 清.平步青《霞外攟屑.卷二.彭尙書奏摺》:「喜功好大,妄逞材能。

」 好大喜誇 ㄏㄠˋㄉㄚˋㄒㄧˇㄎㄨㄚ hàodàxǐkuā 猶「好大喜功」。

見「好大喜功」條。

宋.錢時《兩漢筆記.卷四.武帝》:「武帝竭中國之力,以逞其好大喜誇之志。

」 明.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卷二八.九流緒論中》:「《淮南》又群集浮華,網羅淫僻,淵渟澤滙,萃為此編,自以極天下之觀,而不知好大喜誇之弊,不亡國殺身有不已者。

」 ︿回頂端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