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身體的渴~口乾的中醫辨證論治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口乾症的特點是感覺口腔乾燥,通常是自覺、主觀的症狀,與唾液產量或流量不 ... 喝水可以緩解則是傷津,須找到傷津的原因,可服生津的中藥,或不需要 ... 醫舞定情的部落格 跳到主文 本網頁內容提供給民眾一般中醫養生保健,並給予中醫實習醫學生的問題導向教學!版權所有,可轉載至其他網頁,但須註明出處!歡迎發問或留言給我~ 部落格全站分類:生活綜合 相簿 部落格 留言 名片 Nov19Tue201300:08 解身體的渴~口乾的中醫辨證論治 文/中醫內科 主治醫師 李嘉菱           門診常見病患主訴:『醫師,我火氣很大。

』我通常會反問:『怎麼說?』病患:『因為我口乾舌燥啊!』口乾不一定是火氣大,這是常見關於"火氣大"錯誤的觀念之一。

口乾的確可能是火氣大,但現代人很多可能是虛火、或是上熱下寒,當他們自覺火氣大而喝退火的茶飲後反而可能造成反效果,口乾不但未解,還愈喝愈渴,或是食慾不振、腹瀉、小便不調,此時中醫辨證論治可以解的了身體的渴。

  臨床表現         口乾症的特點是感覺口腔乾燥,通常是自覺、主觀的症狀,與唾液產量或流量不一定有相關。

唾腺功能減退可引起一些後遺症,如咀嚼困難、言語障礙、損害假牙,病人也會感到唾液黏度增加,造成吞嚥食物的困難。

除了口腔組織乾燥,由於唾液潤滑和清潔的減少,口腔衛生也會受到影響,而增加齲齒、牙周病、口腔念珠菌病、口腔感染的風險等。

唾液也提供味道分子到味蕾,所以唾液缺乏可導致味覺改變。

  唾腺與口乾的關聯         唾腺依其分泌物之性質可分為漿液腺與黏液腺兩大類,在部分腺體可同時分泌黏液及漿液稱為混合型腺體。

人類主要的唾液腺有三對:包括腮腺,頜下腺與舌下腺,此外在口腔內壁還有一些小型唾液腺體。

        唾液分泌是由自主神經系統的副交感神經和交感神經所控制。

分泌過程複雜且涉及幾個步驟,任何步驟的功能障礙都可以導致唾液生產減少。

唾液生產減少的機轉多樣,從廣泛的組織破壞,到少數的調控唾液分泌受體功能障礙。

        造成口乾最常見的原因是藥物副作用,可以導致某些唾腺功能減退,如抗膽鹼、精神疾患藥物、心血管疾患藥物、交感神經興奮劑。

數個系統性疾病也與唾腺功能減退相關,尤其是當這些疾病控制不佳。

        患者接受放射治療,在放射治療範圍內的唾液腺,其唾液生產往往有顯著減少。

導管和腺泡都會受到影響,特別是漿液性唾液腺。

根據不同程度的炎症和退化性改變,可能會出現纖維化,導致終身唾腺分泌不足。

不在放射治療範圍內的唾液腺可能會增生,而進一步儲存唾液量和功能。

  診治方法         首先須確定是否真的是唾液腺功能減退,可以通過簡單測量整體唾液得知,方法如下:令病患直立坐著,並讓所有唾液流到燒杯,此時不可咀嚼、吞嚥或說話,蒐集15分鐘,然後以有刻度的針筒測量。

正常情況未受刺激的整體唾液分泌率為0.3至0.5毫升/分;若未受刺激的整體唾液分泌率小於0.1毫升/分,可診斷為唾液功能減退。

        治療唾腺功能減退取決於病因。

若是藥物引起可以更換藥物或減少劑量;若是系統性疾病引起的唾腺功能減退,治療系統性疾病可能可以改善口乾;若是放射治療引起的唾腺功能減退是依劑量而定,劑量大於26Gy可造成唾腺功能永久減退。

        唾腺功能減退會增加口腔感染的危險(如齲齒,牙周病,口腔念珠菌),所以保持足夠的水分和良好的口腔衛生是很重要的。

    唾液功能減退的預防性口腔護理 •    餐後使用牙線和刷牙,使用含氟牙膏。

•    避免含糖量高的食物和液體。

•    嚼無糖口香糖以刺激唾液分泌。

•    適當啜飲或以棉花棒沾水潤濕口腔,以減輕口乾。

•    每日使用抗菌漱口水。

•    每3個月定期尋求牙醫的評估。

    口乾與涎唾     “五液”,在《內經》中有兩種說法:一是《素問·宣明五氣篇》說“五臟化五液,心為汗、肺為涕、肝為淚、脾為涎、腎為唾,是謂五液。

”即“五液”是指淚、汗、涎、涕、唾而言;二是《靈樞·五癃津液別篇》說:“水谷入於口,輸於腸胃,其液別為五,天寒衣薄則為溺與氣,天熱衣厚則為汗,悲哀氣並則為泣,中熱胃緩則為唾。

邪氣內逆,則氣為之閉塞而不行,不行則為水脹。

”即“五液”,是指溺、汗、泣、唾、水而言。

    一般常提到的五液,包含淚、汗、涎、涕、唾,由五臟所化生,故稱五臟化液,即肝為淚、心為汗、脾為涎、肺為涕、腎為唾。

五液屬於津液,皆由津液所化生,分佈於五臟所屬官竅,起著濡養、滋潤及調節津液代謝的作用。

唾液包含涎與唾,涎為脾之液,較稀薄,而唾為腎之液,較濃稠。

涎唾皆具有保護和清潔口腔的作用,還可濕潤和溶解食物,有助於吞嚥和消化食物。

唾為腎精所化,故唾還可滋養腎精,多唾或久唾則易耗腎精。

脾胃功能正常,水濕得以運化,則津充液足而口中和,不燥不淡,食則能辨五味,涎液上行於口但不溢出口外;若脾胃虛寒,水液不化,則口淡乏味,口水多、易自動流出;若胃火熾盛,熱灼津傷則口燥涎少;若胃有停食、蟲積或濕熱蘊結,則常見口角涎液自流,入睡尤甚,小兒更為常見。

肝腎陰虛,唾無所化則感口舌乾燥,入夜尤甚。

另外《靈樞·五癃津液別篇》說:“中熱則胃中消谷,消穀則蟲上下作,腸胃充郭,故胃緩,胃緩則氣逆,故唾出。

”說明胃中有熱,則蟲動蕩於腸胃之間,氣上逆故導致唾液增多。

臨床可見胃排空有饑餓感時,出現的逆蠕動,而造成口腔分泌液增加,唾而不止。

當然亦可因腎虛水泛而見多唾或唾液清冷。

  中醫論口乾原因     治療口乾首先要認識中醫的津液概念(請看另一篇文章)。

中醫認為口乾的原因,大致可以分為4類: .邪氣耗傷:任何形式的熱,包括外感或內傷 .化源不足:先天腎陰或後天脾胃陰不足 .分布不均:脾胃氣虛難以鼓動津液上承,或腎陽不足以蒸化水液敷布全身 .病理產物:氣滯、血瘀或痰濕阻滯    中醫診治時的辨證方法  1.先問病人是否服用某些藥物後容易口乾? 若是藥物引起,可以回診請醫師更改藥物處方。

2.過去有何系統性疾病? 糖尿病、免疫失調如乾燥症等患者常見口乾症狀,應治療此系統性疾病,並依中醫辨證治療。

3.是否曾接受或正在接受放射治療? 放射治療期間,因熱毒傷氣陰,中醫治療著重益氣養陰、清熱活血;放射治療後會遺留不同程度的炎症、退化性改變或纖維化,中醫治療著重活血通竅。

4.問清楚是口乾還是咽乾?     咽乾須審視咽壁,咽壁乾燥萎縮則偏向是陰虛,喝水可以稍微緩解但無法持久,或完全無法緩解;咽壁紅腫,可能是外感或嗜食辛辣;咽壁淡紅腫脹,需治療產生導致其水腫的原因;咽壁不光滑則須治療慢性咽喉炎及導致原因。

5.口乾時是否想喝水? 不想喝水可能是陰虛。

舌中心較乾,偏於脾胃陰不足;舌底及咽乾,偏於腎陰不足;漱水不欲咽(吞嚥),常見於熱性病熱入營血或瘀血內阻。

6.喝水是否可以緩解口乾? 喝水可以緩解則是傷津,須找到傷津的原因,可服生津的中藥,或不需要服藥,多喝水即可。

飲不解渴可能是喝的水分不足以補充流失的津液;或熱證未清,光喝水無法緩解口乾;或津液無法濡潤口腔,如氣滯、血瘀、痰濕阻滯、陽虛等,使津液無法上承於口或無法氣化(類似水蒸氣的概念) 7.喝水想喝熱水或冷水? 想喝冷水且飲後緩解,表示有熱,可以是虛熱或實熱;想喝熱水且飲後緩解,表示體質偏寒或有濕,因為熱水可以幫助津液氣化蒸騰於口腔;痰濕體質常會伴隨口黏或挾泡沫;濕熱體質的人會比較想喝冷水,但喝冷水後可能會稍微緩解口乾或不會改善,喝熱水反而更可以改善口乾。

8.喝熱水或冷水會不會不舒服? 喝熱水不舒服表示有熱,可以是外感或內傷、虛熱或實熱;若外感風熱或外感有化熱的趨勢,會變得較之前容易口乾;喝冷水不舒服表示有寒,可以是虛寒或實寒。

9.喝水量是多或少? 喝水量多才能解渴,表示傷津嚴重;喝冷水量多才能解渴,表示熱盛傷津嚴重。

此處的熱可以是虛熱或實熱,實熱以胃火為多,胃火常伴隨食量增加且容易飢餓。

10.喝水會不會不舒服? 有些人雖然口乾,但只要一喝水就腹脹、打嗝或嘔吐,這是因為痰濕水飲內停於胃,或脾腎陽虛、氣化失常所致。

11.何時容易口乾?      若晨起口乾明顯,需注意是否睡眠時有打呼或張口呼吸。

吹冷氣或使用除濕機會降低環境濕度,也容易導致口乾。

位處乾燥地區或是秋冬季節因為節氣較為乾燥,也比較容易口乾。

  參考資料 Walsh:PalliativeMedicine,1sted.CHAPTER171 – OralSymptoms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中醫腹診專家 醫舞定情的部落格 中醫腹診專家發表在痞客邦留言(1)人氣() E-mail轉寄 全站分類:醫療保健個人分類:醫療保健~腸胃疾病此分類上一篇:不再一肚子氣~脹氣的中醫治療與保健 此分類下一篇:膽汁逆流性胃炎及食道炎的中醫治療 上一篇:不再一肚子氣~脹氣的中醫治療與保健 下一篇:膽汁逆流性胃炎及食道炎的中醫治療 歷史上的今天 2019:用精油調和油治療難癒合傷口 2013:肺癌治療手冊-中醫治療之原則及適應症 2013:頭面部放療的後遺症及中醫治療 2013:癌症化療引起噁心嘔吐,中醫藥治療廣受肯定 2013:血友病的中醫保健 2013:中醫養肺食療 2013:胸悶的中醫治療與保健 2013:從呼吸道過敏症~談氣喘的中醫調治 2013:慢性咳嗽原因多,中醫辨證治療不馬虎 2013:肺結核及後遺症的中醫治療 2013:流鼻血該怎麼辦?~鼻出血的中醫治療與保健 2013:代謝平衡健康飲食法~瘦得自然又健康 2013:塑身衣副作用多,脹氣及胃食道逆流來報到 2013:對水的消化不良~水飲疾病的中醫治療與保健 2013:無法承受的美食~消化不良的中醫治療與保健 2013:膽汁逆流性胃炎及食道炎的中醫治療 2013:不再一肚子氣~脹氣的中醫治療與保健 ▲top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 文章分類 女醫雜唸(10)中醫腹診學堂(3)中醫芳療診察室(10)醫療保健~中醫基礎(3)醫療保健~養生篇(12)醫療保健~腸胃疾病(21)醫療保健~肝膽疾病(1)醫療保健~呼吸系統(11)醫療保健~耳鼻喉疾病(2)醫療保健~肌肉骨骼系統(1)醫療保健~過敏風濕免疫疾病(0)醫療保健~腫瘤與癌症(5)醫療保健~血液疾病(1)醫療保健~眼科(1)醫療保健~泌尿疾病(0)醫療保健~女科胎產(2)醫療保健~健康減重塑身(3)醫療保健~皮膚美容(4)臨床病例(3)新聞稿(11)註解醫療新聞(0)幸福小事(0)轉載好文章(1)心情記事(3)醫療保健(1)國際義診(0)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QRCode 動態訂閱 文章精選 文章精選 2021七月(1) 2019十一月(8) 2019十月(1) 2019七月(2) 2019二月(1) 2018八月(2) 2018二月(1) 2017十月(1) 2017九月(8) 2017六月(2) 2017四月(3) 2017三月(2) 2017一月(3) 2016十二月(2) 2016七月(1) 2016三月(1) 2016二月(4) 2016一月(3) 2015十月(1) 2015八月(1) 2015四月(2) 2015三月(1) 2015二月(3) 2014十一月(1) 2014十月(1) 2014二月(1) 2013十一月(23) 2013十月(29) 所有文章列表 新聞交換(RSS) 誰來我家 POWEREDBY (登入) 我的連結 站方公告 [公告]2022/09/02相簿、部落格功能維護公告[公告]2022/08/22、08/23應用市集部分功能維護公告[公告]痞客邦APP全新服務上線-美食優惠券 活動快報 痞客邦來吧!旅遊趣 【痞客邦來吧!旅遊趣】需要網友們一起來分享你部... 看更多活動好康 文章搜尋 參觀人氣 本日人氣: 累積人氣: 最新留言 我的好友 回到頁首 回到主文 免費註冊 客服中心 痞客邦首頁 ©2003-2022PIXNET 關閉視窗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