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治亞國旗-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喬治亞國旗,俗稱「五交旗」,是一面十分古老的旗幟。

早在公元5世紀,白底紅色聖喬治十字的旗幟已經是喬治亞民族和國家的象徵。

在塔瑪拉女王時代,此旗是對抗塞爾柱 ... 喬治亞國旗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喬治亞名稱五交旗類別民用旗(海陸)、政府旗(海陸)比例2:3啟用日期2004年1月25日形式白色的田野,紅色的十字架;在每個季度的中心是紅色聖喬治十字。

[1] 類別政府旗(陸)形式喬治亞總統旗 喬治亞國旗,俗稱「五交旗」,是一面十分古老的旗幟。

早在公元5世紀,白底紅色聖喬治十字的旗幟已經是喬治亞民族和國家的象徵[2]。

在塔瑪拉女王時代,此旗是對抗塞爾柱帝國入侵的象徵。

四個模仿了耶路撒冷十字的小型十字,是在1334年增添的。

在1918年至1921年和1991年至2004年間,一面由黑、白、褐三色組成的三色旗成為了喬治亞國旗,其象徵喬治亞人民通過流血鬥爭(褐色),告別黑暗的過去(黑色),贏得光明的未來(白色)。

蘇聯政府自1922年起,嚴禁喬治亞境內使用此三色旗,直至1991年4月喬治亞獨立。

在2003年末期,喬治亞人民抗議總統謝瓦納茲破壞議會選舉公正的抗議中,五交旗作為喬治亞民眾維護國家傳統的象徵,頻繁出現在遊行示威人群中。

2004年1月15日,喬治亞議會披准廢除黑白褐三色旗,並由五交旗取代為喬治亞新國旗。

十天後,新上台的總統米哈伊爾·薩卡什維利正式確認五交旗為該國國旗。

目次 1設計 2歷史旗幟 2.1國旗變遷時間軸 3軍用旗 4參考文獻 5參見 設計[編輯] 2004年1月25日頒布的總統令所描述的喬治亞國旗設計如下: 繪製方法 標準 “ 喬治亞國旗是一個白地長方形,在中心有一個大的紅色十字延伸至旗幟的四條邊。

在四個角內分別繪有與大十字顏色相同的耶路撒冷十字。

” 標準 紅 白 RGB 255-0-0 255-255-255 CMYK 0-100-100-0 0-0-0-0 Web #FF0000 #FFFFFF 歷史旗幟[編輯] 伊比利亞公國和桃克拉耶蒂公國國旗(548~888和888~1008) 喬治亞王國國旗(978-1466) 大衛四世的旗幟,在他統治期間通過 塔瑪王后的旗幟,在她統治期間通過 明雷利亞公國的旗幟 明雷利亞公國的旗幟(1560年代) 卡特利-卡赫季王國的國旗(1762–1801) 喬治亞民主共和國國旗(1918–1921) 喬治亞民主共和國國旗(1918–1921) 外高加索民主聯邦共和國 外高加索社會主義聯邦蘇維埃共和國國旗 喬治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國旗(1921–1922) 喬治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國旗(1922–1937) 喬治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國旗(1937–1951) 喬治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國旗(1951–1990) 喬治亞國旗(1990–2004) 國旗變遷時間軸[編輯] 1918-1921 1921–1922 1922–1937 1937–1951 1951–1990 1990–2004 2004-至今 軍用旗[編輯] 陸軍旗 軍艦旗 國防部長旗 參謀長旗 參考文獻[編輯] ^DecreeofthePresidentofGeorgia No.32of25January2004. ^TheodoreE.Dowling,SketchesofGeorgianChurchHistory,NewYork,p54 參見[編輯] 紋章及旗幟主題 喬治亞國家象徵 喬治亞國徽 喬治亞國歌 耶路撒冷十字 英格蘭國旗 閱論編歐洲各國國旗聯合國會員國 阿爾巴尼亞 安道爾 亞美尼亞 奧地利 亞塞拜然 白俄羅斯 比利時 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 保加利亞 克羅埃西亞 賽普勒斯 捷克 丹麥 愛沙尼亞 芬蘭 法國 喬治亞 德國 希臘 匈牙利 冰島 愛爾蘭 義大利 哈薩克斯坦 拉脫維亞 列支敦斯登 立陶宛 盧森堡 馬爾他 摩爾多瓦 摩納哥 蒙特內哥羅 荷蘭 北馬其頓 挪威 波蘭 葡萄牙 羅馬尼亞 俄羅斯 聖馬利諾 塞爾維亞 斯洛伐克 斯洛維尼亞 西班牙 瑞典 瑞士 土耳其 烏克蘭 英國 公認主權實體 馬爾他騎士團 梵蒂岡(聖座) 歐洲聯盟 未受國際普遍承認國家 阿布哈茲 阿爾察赫 科索沃 北賽普勒斯 頓涅茨克 盧甘斯克 南奧塞提亞 德涅斯特河沿岸 屬地和其他特殊政區 亞克羅提利與德凱利亞 奧蘭 法羅群島 直布羅陀 揚馬延 根西 澤西 曼島 斯瓦爾巴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格鲁吉亚国旗&oldid=69823533」 分類:​喬治亞國家象徵國旗十字旗2004年面世的旗幟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沒有登入討論貢獻建立帳號登入 命名空間 條目討論 臺灣正體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閱讀編輯檢視歷史 更多 搜尋 導航 首頁分類索引特色內容新聞動態近期變更隨機條目資助維基百科 說明 說明維基社群方針與指引互助客棧知識問答字詞轉換IRC即時聊天聯絡我們關於維基百科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相關變更上傳檔案特殊頁面靜態連結頁面資訊引用此頁面維基數據項目 列印/匯出 下載為PDF可列印版 其他專案 維基共享資源 其他語言 АԥсшәаAfrikaansالعربيةAzərbaycancaБеларускаяБеларуская(тарашкевіца)Българскиবিষ্ণুপ্রিয়ামণিপুরীBosanskiCatalàČeštinaCymraegDanskDeutschΕλληνικάEnglishEsperantoEspañolEestiEuskaraفارسیSuomiFrançaisGalegoગુજરાતીעבריתहिन्दीHrvatskiMagyarՀայերենBahasaIndonesiaÍslenskaItaliano日本語Jawaქართული한국어LombardLietuviųLatviešuМакедонскиमराठीBahasaMelayuNederlandsNorskbokmålИронPolskiPortuguêsRomânăРусскийScotsSrpskohrvatski/српскохрватскиSimpleEnglishSlovenčinaSlovenščinaСрпски/srpskiSvenskaไทยTürkçeУкраїнськаTiếngViệt吴语მარგალურიYorùbá 編輯連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