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二二八事件相關人物 - 中文维基百科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分类“二二八事件相關人物”中的页面. 以下72个页面属于本分类,共72个页面。
B. 白崇禧. C. 陳儀 · 陳金水(上校) · 張依仁 · 陳篡地. G. 高一生 · 葛敬恩 · 郭國基 ...
中文维基百科【维基百科中文版网站】
荷兰语维基百科、
德语维基百科、
瑞典语维基百科、
日语维基百科、
西班牙语维基百科、
意大利语维基百科
阿拉伯语、
中文、
荷兰语、
德语、
世界语、
法语、
希伯来文、
意大利语、
日语、
葡萄牙语、
俄语、
西班牙语、
瑞典语、
英语、
瓦瑞瓦瑞语、
宿务语、
越南语和
波兰语
维基百科 WIKIPEDIA
维基百科(英语:Wikipedia,/ˌwɪkᵻˈpiːdiə/或/ˌwɪkiˈpiːdiə/)是一个网络百科全书项目。
特点是自由内容、自由编辑。
它是全球网络上最大且最受大众欢迎的参考工具书,名列全球十大最受欢迎的网站。
维基百科由非营利组织维基媒体基金会负责营运。
Wikipedia是一个混成词,取自网站核心技术“Wiki”和英文中百科全书之意的“encyclopedia”。
吉米·威尔士与拉里·桑格两人的合作下于2001年1月13日在互联网上推出的网站服务是维基百科的前身。
1月15日,正式展开网络百科全书计划。
桑格提出新词“Wikipedia”
创立之初,维基百科的目标是向全人类提供自由的百科全书。
希望各地民众用自己选择的语言参与编辑条目。
书面印刷的百科全书多由专家主导编辑,再由出版商印刷、销售。
维基百科号称属于可自由访问和编辑的全球知识体,这意味维基百科除传统百科全书所收录的信息,也可以收录非学术具有一定媒体关注度的动态事件。
2006年,杂志《时代》评选的时代年度风云人物“你”中,提到了全球上百万人线上协作维基百科,促进维基百科成长。
维基百科是强调Copyleft自由内容、协同编辑以及多语版本一个的网络百科全书项目,以互联网和Wiki技术作为媒介,已发展为一项世界性的百科全书协作计划。
项目由非营利组织维基媒体基金会负责相关的发展事宜。
维基百科由全球各地的志愿者们合作编撰而成,整个计划已收录了超过3,000万篇条目,其中英语维基百科以超过450万篇条目在数量上位居首位。
维基百科允许访问网站的用户自由阅览和修改绝大部分页面的内容,整个网站的总编辑次数已超过10亿次。
截至2012年8月,整个维基百科计划总共有285种独立运作的语言版本,且已被普遍认为是规模最大且最流行的网络百科全书。
根据知名的AlexaInternet其网络流量统计数字指出全世界总共有近3.65亿名民众使用维基百科,且维基百科也是全球浏览人数排名第五高的网站,同时也是全世界最大的无广告网站。
根据估计,维基百科每个月便有将近2.7亿的美国人民前往该网站浏览。
由于维基百科能够十分迅速地整理出与最近发生事件相关的信息,并且任何人都能够深入整理数据内容,这使得许多人也渐渐将维基百科视为一个新闻来源。
同时为方便一般学生或者浏览群众能够简单了解条目的内容,维基百科中的绝大多数条目都尽可能以简单的话语来解释复杂的概念。
随着维基百科的普及,维基新闻、维基教科书等姐妹计划也随之应运而生。
尽管维基百科在其官方政策上坚决拥护可供查证中立观点这两项要求,维基百科仍因任何人都能参与编辑的特性受到了社会上许多人士的批评,其中以条目的质量、信息的准确度、呈现态度的客观性以及无法提供一致的准确内容为多。
部分人士指称问题在于维基百科所采用的Wiki技术,他们认为任何人都可以编辑维基百科内容这种作法本身就是维基百科最大且无法改变的弊病,这般情况下破坏者能够轻易在易引起争纷的政治和宗教条目中添加虚假内容、删除正确信息或者任意添加偏见性内容。
而维基百科创始人吉米·威尔士以及英国牛津大学教授乔纳森·齐特林(JonathanZittrain)等知识分子对于条目准确性的争议则认为,这在一定程度上源自他人对于维基百科的偏见。
为尽可能解决各界对于条目质量的质疑,维基百科也陆续提出许多相对应的方法与指引来保障文章的质量,同时希望协同编辑时能够列出足以供他人查证、审核及确认的数据源。
但批评者也提到,维基百科上的许多信息都是由那些崇尚流行文化等事物的民众为编写自己喜爱的项目而成,这意味着许多情况下网站十分容易受到各种理由而来的人为破坏;批评者也同时指出,就算一些报告证实许多条目在遭到破坏后能很快被轻易恢复,但维基百科内仍包含有大量未经证实或相互矛盾的信息。
不过《自然》在2005年的调查中认为,维基百科在科学文章这一领域与作为传统百科全书代表的《大英百科全书》有着相似的精确度,但两者在内容上都有一定程度上的“严重缺失”
2001年1月10日,维基百科由Bomis网站的总裁吉米·威尔士发起。
维基百科的创始人——吉米·威尔士
维基百科的创始人——吉米·威尔士(13张)
2001年2月12日,维基百科英文条目达到1000个,9月7日达到10000条条目。
创建后的第一年,创建超过20000条条目,平均每月1500条。
2001年5月,13个非英语维基百科版本计划开始(包括了阿拉伯语、中文、荷兰语、德语、世界语、法语、希伯来文、意大利语、日语、葡萄牙语、俄语、西班牙语和瑞典语)。
9月,又有三个语言版本加入维基百科大家族。
同年末,挪威语等另外三个语言版本宣布成立。
2002年2月,由EdgarEnyedy领导,非常活跃的西班牙语维基百科突然退出维基百科建立了他们自己的自由百科(EnciclopediaLibre);理由是未来可能有商业广告及失去主要的控制权。
同年十月,维基百科参与者DanielMayer(maveric149)及其他参与者试图重新整合两个计划,但EnciclopediaLibre的参与者投票决定,在维基百科能够提出一个团圆提案之前,反对重新整合。
然而,EnciclopediaLibre的用户不排除在未来重新合并的可能性,并且希望继续与维基百科保持联系。
这场纷争也引起了关于非英语维基百科版本的角色的广泛讨论,并且直接导致了非英语维基百科的几项重大改革。
2002年3月,用户ID24开始在英文维基百科发表许多极左文章,关于他的激烈讨论最终导致严重的人身攻击,吉米·威尔士最后于2002年4月禁止ID24对维基百科进行编辑(但允许继续浏览)。
而经常在德国历史相关的文章中发表亲右翼观点,并且导致多次争论的用户Helga,则在2002年9月被禁止编辑维基百科。
2002年7月12日,中文维基建立后达到1000条目。
2002年8月,在吉米·威尔士宣布他将不会在维基百科上刊登商业广告。
之后不久,维基百科的网址从维基.com变为维基.org。
2002年8月30日,英文维基百科已经有40000条条目。
成长的速度从计划之初就在平稳增长。
2002年10月,DerekRamsey(Ram-Man)使用机器人软件(bot)自动添加有关美国城市的信息。
这些文章都是自动从人口普查报告中产生的。
同时,类似的程序还用于部分其他议题。
2002年12月,姐妹计划Wiktionary(维基辞典)正式开始;它的宗旨是建立一个所有语言的词典。
它与维基百科在同一个服务器上运行,使用同样的软件。
2002年10月27日 中文维基百科移动到新服务器,软件正式升级到PhaseIII。
2003年1月,维基百科开始支援TeX数学公式显示,代码由Taw编写。
2003年1月22日,英文维基百科达到了10万条条目的里程碑,并再次被Slashdot报道,两天之后,当时第二大的维基百科,德文维基百科,也达到了1万条条目里程碑。
在不断增加。
2004年12月23日,中文维基百科初步实现正(繁)简体自动转换。
2006年11月12日,中文维基百科条目突破十万,是第12个拥有超过10万条目的维基百科语言版本。
2009年8月4日,维基百科/媒体(Wikimedia)向世界知识产权中心提交申请,要求拿回Web主机组合域名WebhostingWikipedia的所有权。
2011年1月,维基百科创立十周年。
2011年5月,维基百科欲申请世界文化遗产。
维基百科将启动全球签名征集,目的是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遗产清单。
媒体认为,这是数字产品第一次申请文化遗产,整个过程势必充满争议。
教科文组织的专家一般认为,网络上的事物历史不算悠久,没有成为遗产的条件。
2011年11月,已经有超过3172万的注册用户以及为数众多的未注册用户贡献了282种语言超过2024万篇的条目,其编辑次数已经超过12亿3192万次。
每天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许多参与者进行数百万次的编辑。
2012年10月25日,维基百科最新移动版页面正式发布。
2012年11月,维基百科计划通过Kaltura的HTML5视频播放器和工具套件加大视频投入,让用户可以向任何的维基百科文章中添加视频。
维基百科已经允许用户向文章中添加视频,全球各地的广播公司也曾经向维基百科和WikimediaCommons捐献过视频脚本。
但通过最新的项目,维基百科希望简化视频上传流程,并有可能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数字视频库。
[5]
2013年2月24日上午消息,维基百科正在开发一种新方式,以更好地向发展中市场用户提供维基百科的2500万个词条内容。
在发展中市场,智能手机和互联网的普及率仍相对较低。
根据维基百科的最新计划,用户可以通过短信或USSD标准向维基百科发送消息,请求某一特定的词条内容。
这一功能将于未来几个月中上线,其开发得到了来自非盈利的媒体新闻支持机构KnightFoundation的60万美元资助。
2015年3月10日,维基百科起诉美国国家安全局:监控行为违法。
2015年5月19日,中文版维基百科在中国大陆被封锁。
2015年6月15日,维基百科全面采用HTTPS:保护用户敏感信息。
2015年11月1日,英文维基百科条目数突破500万。
2018年12月,维基百科入围2018世界品牌500强,位列第90。
2019年1月22日,谷歌在世界经济论坛上宣布,该公司将向维基百科再投资310万美元。
2019年3月25日,因抗议和反对欧盟的版权法案原因,维基百科意大利语版将正式关闭。
该网站弹出一条提示,呼吁民众抓住最后的机会,抗议和反对欧盟的版权法案。
截至2015年12月维基百科一共有280种语言版本,其中英语超过五百万,瑞典语、德语、荷兰语、法语、瓦瑞瓦瑞语、俄语、宿务语、意大利语、越南语和波兰语这十一个语言版本已经有超过100万篇条目,快接近百万的为日语。
中文快接近86万另外还有40多个语言版本的超过10万篇文章和超过120个语言版本的维基百科有多于10000个条目。
其中在所有维基百科计划中规模最大的语言版本为英语维基百科,英语之后依照条目数量安排的前五名顺序分别是荷兰语维基百科、德语维基百科、瑞典语维基百科以及法语维基百科。
而根据Alexa的统计指出,英语维基百科便占所有维基百科累计浏览量的54%左右,而剩余的其他语言版本的浏览量由大到小则分别是日语维基百科(10%)、德语维基百科(8%)、西班牙语维基百科(5%)、俄语维基百科(4%)、法语维基百科(4%)和意大利语维基百科(3%)。
由于维基百科是基于互联网上运行的,因此来自全球各地的贡献者可能在浏览相同语言版本的维基百科时却使用不同的方言,又或者受到不同国家的习惯用语影响而使得彼此用语出现些微差异。
这些差异可能导致条目的文字拼写或者用法习惯上出现冲突(例如英语用户就“color”和“colour”等拼法或者是中文用户的繁简体转换问题等等),或者是受到不同地点社会环境的影响下使得对于条目内容的观点不一。
另外尽管在各种语言版本的维基百科之中也有如同“中立的观点”般普遍施行的方针,然而许多语言版本的维基百科仍然必须依照自己主要使用用户的国家其法律限制,这使得各个维基百科计划在方针和作法上并非一致。
其中最为明显的例子,则是各个维基百科必须依照相关法律限制决定是否能够根据许可而采纳自由内容或者合理使用的内容。
威尔士则对于维基百科发展各种语言版本表示支持,并提到“应该要尽可能让全世界所有人都能够使用他们自己的语言,一同努力创造并且充分推广的高质量之自由百科全书”。
不过虽然每个语言版本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独立的功能与作法,但是在其上仍然会有相关组织负责监督维基百科计划的运行,其中包括由元维基负责协调各个维基百科的运作并且提供所有语言版本维基百科重要统计数据的维护工作,另外还有维基媒体基金会负责维护维基百科以及与之相关的计划运作。
此外元维基也提供了每个维基百科应该都要有之条目的列表,其内容涉及到包括传记、历史、地理、社会、文化、科学、技术、食品和数学等主题的基本内容。
不过另一方面当某个特定语言版本的维基百科有相关条目的文章时,并不意味着另外一个语言版本的维基百科也能有同样质量的文章内容,例如一些位于美国的小城镇条目便可能仅有英语版本提供参考。
甚至也有些条目或许能够于与之相关语言的维基百科中创建,但并不意味着便能够满足其他语言版本维基百科的“关注度”标准。
绝大多数语言版本的维基百科其翻译其他语言版本的文章多只占一小部分,其中主要原因在于大多数维基百科计划并不允许用户直接张贴全自动翻译的文章内容,但是一些维基百科社区也往往鼓励编辑用户以人为的方式翻译其他语言版本的内容。
(中文维基百科则鼓励翻译,但要遵循相应的规定)而在维基百科计划中如果条目内容也存在于其他语言版本的维基百科时,便能通过“跨维基链接”的技术于同一页面的左侧或右侧列表中链接数个不同语言的条目内容。
另外在多媒体使用这一部分,各个语言版本的维基百科接能够使用维基共享资源的图片、声音与视频等媒材。
优良特色
经过一定时间发展的维基百科一般都会产生“优良条目”“特色条目”(各个语言版本代表符号不同,图为中文维基百科的优良条目和特色条目)。
优良条目和特色条目是通过投票选举产生。
大多数特色条目是由优良条目升级达到的。
虽然真正100%符合维基百科作品的条目实际上并不存在,但特色条目依然是作为该语言维基百科中,通过多数人认可为比一般条目要更为完整、优秀的作品。
它们一般是众多维基人共同协作的甜美果实,也可以是部分人独立完成的华彩篇章。
传播媒介
由于维基百科的内容是根据开放式许可来作为许可协议,这意味着任何人都可以重复发表维基百科内的文章,同时重新发布内容时也不需要付费。
除了维基百科自身网站之外,维基百科的内容不论是于在线或者是脱机都曾经使用不同媒体来向外发表,这包括有:
网站内容:数以千计的“镜像站点”纷纷再次发布维基百科的条目内容,有些网站甚至也能够提供维基百科中所引用的参考来源。
另外在维基百科推出与移动设备友好界面前,另外有非官方的Wapedia来传播维基百科的内容。
应用程序:维基百科本身也推出许多于移动设备上运作的应用程序来推广维基百科的内容,包括Android和iOS等用户都能够借此浏览维基百科的条目。
搜索引擎:一些互联网搜索引擎便会借由Powerset等技术,以在自身搜索结果中能够将维基百科的内容列为特殊选项,这其中包括有Bing和DuckDuckGo等。
各式光盘:维基百科已经多次将自身条目集结推出光盘,例如英语维基百科在2006年时推出收录2000多条条目的《维基百科精选》(WikipediaCDSelection),波兰语维基百科也推出收录共有240000篇条目的光盘,而德语和西班牙语等语言版本的维基百科也有类似的计划。
另外维基百科也与英国SOS儿童村(SOSChildren'sVillagesUK)合作、以维基百科的内容为主推出名为“维基百科校园版”(WikipediaforSchools)的CD/DVD系列,并且同样是以自由、经人工审核且非商业性授权发布,期望光盘中的内容能够对于英语世界带来正面帮助。
其中光盘所收录的内容主要是以英国国家课程(NationalCurriculum)作为标准,不过也能够另外协助链接到维基百科网站上的条目链接,而如果将其以百科全书的形式出版的话预估要有20册左右。
书籍刊物:许多维基百科的用户期望能够将自身的条目内容集结,并且尝试以传统出版书籍的方式来推广。
其中包括美国出版公司BooksLLC以及德国出版商VDMPublishing便曾与维基百科进行合作,而自2009年以来包括英语、德语、俄语、法语维基百科的用户纷纷将自身条目采用随选打印的方式出版各式书籍刊物。
语义查询:自2007年开始,DBpedia开始自英语维基百科的“infoboxes”和“页面分类”提取数据数据,借由资源描述框架的技术创建可供查询的语义网计划。
同时直接通过包括SemanticMediaWiki等转换技术的协助,使得维基百科的数据数据能够在网站上扩展成为可供阅读的语句。
而这些导往其他网站的数据信息也能够重新使用于维基百科计划,除了能够在同一语言版本的维基百科文章之中引用,同时也能够提供信息给其他不同语言版本的维基百科使用。
然而维基百科对于其他网站重新使用维基百科的完整条目并非完全鼓励,特别是反对他人直接通过网络蜘蛛来复制文章内容。
然而这些以数据库转存储(Databasehump)技术过去只能够转移维基百科的文章内容,一直到2007年以后才有相关技术能够同时给予图像转移的服务。
另外数个语言版本的维基百科也多设置有“询问处”的服务,由志愿者借由维基百科内的条目来回答其他网络用户所提出的各种问题。
其中根据《文献数据工作杂志》(JournalofDocumentation)的研究员普宁娜·肖杰夫(PninaShachaf)的统计,维基百科其“询问处”的回答质量大约与一所标准图书馆其咨询台相当,其中在所有回复中大约有55%仍有其准确性。
软件硬件
维基百科所采用的维基软件版本是由CliffordAdams编写的UseModWiki(第一版)。
2002年1月,维基百科开始在PHPwiki软件上运行,并使用MySQL数据库。
MagnusManske还特别为维基百科专门写了很多功能(第二版)。
之后不久,随着人流的增加,网站速度明显下降,到了几乎无法编辑文章的地步。
对软件的一些修改只能应付暂时之需。
然后LeeDanielCrocker从头开始重写了整个程序;从2002年6月开始,一个新的程序开始运行(第三版)。
BrionVibber从此开始负责修补及维护程序以及数据库。
所用软件称作MediaWiki。
2005年1月,维基百科运行在佛罗里达州的39个服务器。
直至2005年9月,服务器的数量已增至100多个,分布全球四个地方。
审核机制
维基百科是个民主制、精英制、独裁制的混合。
通常大部分的内容,由一般的维基人讨论、修改,通常为民主的形式。
维基百科的系统里同时有资深的维基人担当管理员,负责清除破坏及封锁恶意破坏者的帐户。
非常敏感的议题,则由吉米·威尔士声明负责。
(关于维基百科:重新阐释开放与中立详细内容可以阅读参考资料:[10] )
维基守则
守则所有参与维基百科工作的参与者都遵守一些基本的守则。
这些守则使整个计划能够平稳并卓有成效地展开。
其中一些守则包括。
首先,参与者拥有不同的意识形态与背景,来自于世界不同的角落。
第二,有一些所有参与者都要遵守的重要的命名常规。
第三,维基百科人使用“讨论页”来讨论如何修改条目,而不是在条目中讨论。
至于一些会影响到很多条目的议题则放在元维基中讨论。
第四,首页有一些不受欢迎的条目严格地来讲是百科全书的条目。
第五,维基百科社群有许多受广泛支持的规则必需遵守。
其中最受支持的一条规则是:“如果规则让您感到紧张和有压力,让您不想再参与维基,那么就忘掉这些规则,做您自己的事儿吧!”(“Ifrulesmakeyounervousanddepressed,andnotdesirousofparticipatinginthewiki,thenignorethementirelyandgoaboutyourbusiness.”)但令人惊奇的是,虽然如此,维基却至今依然是一个很有组织、很规范的系统。
处理破坏
与此同时,一些恶意的修改行为也会被限制。
对破坏行为进行监督和纠正也并不是什么难事,用户只需查看修改的清单就可在几分钟(甚至几秒钟)内发现这些破坏行为,然后点击撤销按钮就可以回到被破坏之前的状态,这就比较利于维基社区对质量的掌控。
2004年11月1日前一期的《新闻周刊》引用英国艾塞克斯一位维基百科迷(他曾对1000多个词条的正确性进行网上监督)的话说:“合著百科全书的想法也许是有些疯狂,但它的自控却很好。
”
维基媒体基金会
维基百科是由属于非营利组织的维基媒体基金会负责托管与资助,同时维基媒体基金会还管理包括维基词典与维基教科书等与维基百科相关的计划。
维基媒体基金会的经营主要是依赖公众或者企业的捐赠和补助金,其中重要的捐助者包括有美国投资家沃伦巴菲特、美国第39任总统吉米·卡特、维珍集团首席执行官理查德·布兰森爵士、亚马逊公司创办人杰夫·贝佐斯、Craigslist创办人克雷格·纽马克(CraigNewmark)等。
[11]
管理人员
维基百科社群已经创建了“各式各样的管理权限”,其中为了能够有效掌握维基百科中条目的编辑修改动向,使得许多语言版本的维基百科陆续由志愿担任管理人员者组织“明确的权力结构”。
这些志愿协助管理工作的“管理员”往往在维基百科社群中也是拥有良好信誉的编辑用户,在成为有部分特权的“管理员”之后便拥有能力删除页面、封锁正在被破坏的文章或者是社区严重争执时删除污辱性对话,甚至也能够停止违规用户的编辑权利。
不过“管理员”的权力行使者要在于编辑部分的行使,期望能够阻止用户对于维基百科的破坏性编辑,而对于普通的编辑用户实质上并无管辖权力。
此外,管理员在决策决定这一方面也并未享有任何特殊权力。
用户团队
维基百科是由全球无数志愿学者、玩家、学生等等有知识的人共同建筑的,该计划的参与者叫做维基百科人。
直至如今,参与者的人数仍在不断增加,特别是受到良好教育的人士。
事实上,维基百科不能说是一种技术,而是一种创造性运用技术的方式,但对一种先进技术来说,能把它用好其实是最重要的事情。
维基百科本身有三个引人注意的特点,这些特点使维基百科与传统的百科全书有所区别:
首先,维基百科将自己定位为一个包含人类所有知识领域的百科全书,而不是一本词典、在线的论坛或其他任何东西。
其次,维基百科允许大众的广泛参与,它是一个协作计划。
另外,维基百科是一部内容开放的百科全书,它允许任何第三方不受限制地复制、修改及再发布材料的任何部分或全部。
在这个讲究参与性的时代,维基百科这样的互动学习模式必将发扬光大。
版权信息
维基百科和Wikipedia是非盈利组织维基媒体基金会持有的注册商标,
该基金会建立了许多开放内容的计划。
在所有的这些计划中,都欢迎勇于编辑条目,以协作的方式贡献您的知识。
所有在维基百科内的文字,以及大部分的图片(一些图片如没有处于公有领域或属于该国家版权保护法律规定其保护年份的图片不能随意添加在条目内)和其他内容,都是以知识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3.0协议(CC-by-sa-3.0)方式授权。
作者能保有其创作内容的所有权,同时本授权让这些内容能自由的被散布或复制。
维基百科还允许第三方在不侵犯知识产权的前提下自由修改和发布修改版本的作品。
这样做的前提条件是使用者必须遵循CCBY-SA3.0的另一个条款:使用者必须保证自己允许公众对你的作品拥有同样的自由。
自由获得,自由复制,甚至自由销售维基百科,不能独占所有的权利——维基百科因而被称为“公众的百科全书”。
内容授权
维基百科的计划早在2001年创建时便决定采用原本是为自由软件设计的GNU自由文件许可协议,通过pasteleft授权的方式允许文章内容他处再次传播、借此创作延伸作品、允许使用在商业用途并且仍由维基百科保有版权。
但是这对于引用维基百科作为参考资料的报告是一个极为糟糕的选择,原因在于GNU自由文档许可证文本要求这些引述维基百科的文件也必须完全遵守GNU自由文档许可证的授权。
2002年12月时知识共享授权(CreativeCommonslicense)首次推出,不同于GNU通用公共许可协议专门为软件授权所订定、知识共享授权则是专门用来给予各种设计创作的作品使用。
在知识共享授权推出之后,包括许多博客以及在网络上创作的作品纷纷也采用此一授权发布。
但一开始维基百科计划仍无法直接将许可转换成为知识共享授权,原因在于GNU通用公共许可协议和知识共享两种授权内容并不兼容。
一直到2008年11月时,自由软件基金会特别重新修改GNU自由文件许可协议;这使得维基百科与其姐妹项目在2009年4月时邀请社区成员举行讨论与投票,并且预定在2009年6月时完成更改许可协议的工作。
最终维基百科在2009年8月1日时将其条目授权改为知识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3.0协议,同时维基百科的内容也适用于新版本的GNU自由文件许可协议。
不过对于多媒体文件来说,各个语言版本的维基百科则有各自的处理方法。
包括英语维基百科在内的语言版本允许在合理使用的情况下使用非自由的文件,不过其他语言版本的维基百科则由于主要使用国缺乏相关合理使用依据而禁止,例如日语维基百科便受限于《著作权法》而不得使用非自由文件。
对于使用如知识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3.0协议等自由内容的多媒体文件,则往往会上传至由维基媒体基金会所管理的维基共享资源,并且能够同时提供给各个语言版本的维基百科使用。
而维基媒体基金会所不允许上传到维基共享资源文件,则是由维基百科作为贡献者所上传文件的托管服务,而对于条目内容有关的法律案件维基媒体基金会亦不需负责。
网站关闭
当地时间2019年3月25日,意大利语版维基百科网站正式关闭。
2018年6月,意大利向欧盟提出版权法修正议案,该修正案将于3月26日由欧洲议会进行投票表决。
其中维基百科对修正议案中第11条规定外部链接需付费提出抗议。
管理员
虽然它号称管理员都是由用户自己选举,可以随时罢免,但是常常因为各种理由或同情难以真正罢免管理员,仅有少数因长期不在维基百科活跃的管理员真正不再担任管理员。
维基百科的管理员相比其它的在线百科管理员而言拥有极高的权限,可以封锁用户的账户和IP地址,并且不能重新创建。
用户查核员有查核用户是否滥用傀儡的权限,而普通用户无法看到查核的细节,这种不公开让普通用户无法确认其真实性。
中文维基百科的管理员有77位,来自世界各国。
由于政治见解以及意识形态不同,或许会对用户的编辑制造干扰,比如监控某些特定的条目,一旦用户修改,管理员就可以马上知晓,并且利用「回退不过三」原则,用手中的权力封锁和他意见不同的用户。
创建
用户创建的条目如果被管理员认为包含商业信息可能会被删除,即便它并不包含商业信息,以及知名度很高。
这一点会让用户创建条目时的难度加大,一些维基人本身就在某企业工作或某学校上学,却常常苦于在自己公司/学校网站以外难以找到不含所谓宣传性的信息的内容,而编辑不了相关条目。
编辑
相比采用可视化编辑的在线百科而言,维基百科更多采用的是代码编辑方式,可视化编辑器虽然存在,但很不成熟,于是用户需要经过系统的学习或了解后才能掌握编辑技巧。
审核
维基百科条目虽然可以直接提交到页面,但会受到管理员、巡查员、回退员甚至其他普通用户的审查,这虽然方便了用户,但这也造成了一些人利用这个弱点来故意破坏条目。
德语维基百科采用稳定版本形式。
内容
维基百科要求用户编写的内容大部分为自己原创,不能大幅加入受著作权保护的内容(如其他与其版权协议不兼容的百科全书、各种网络上作者未声明以他们的版权协议),就会不适合空闲时间不多的网民参与编辑其内容。
引用
维基百科并不限制引用的资料来源和语言,中文的条目也可以引用英文的资料来做注解。
延伸文章資訊
- 1二二八消失的台灣菁英
1995年4月7日公布『228事件處理及補償條例』。同年12月行政院成立『財團法人228事件紀念基金會』,秉持物質補償與精神撫慰並濟之原則,受理228補償申請、核發補償金。
- 2歷史新新聞.二二八》陳儀的生活概況及他在二二八事件中的角色
為什麼我們要回顧這篇報導可能很多年輕讀者很難想像,目前被政府定為紀念日的二二八,在台灣曾經有如在中國的八九六四,是提都不能提的政治禁忌, ...
- 3Category:二二八事件相關人物 - 维基百科
- 4228 事件年表 - 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
二二八事件年表. 時間, 事件摘要. 1947年. 2月27日, 繼去年12月7日基隆緝煙槍傷兒童;本日晚7點半,台北市太平町天馬茶房附近又發生緝煙血案。打傷女煙販林江邁,槍殺 ...
- 5二二八事件受難者列表 - Wikiwand
以下所列人物為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所認定並公告的部分二二八事件受難者,由於該事件受難者過多,這裏只舉例比較有名的人物,不完全具備代表性。並按照受難者姓氏教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