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寢技 - 任流「拳劍步」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但若是在研究一個寢技動作時,特別練習到分別能以在這三種原則下自如的施展,也不失為釐清各種招式使用時機的好方法,這也是敝人認為經過那陣子練習所 ... 跳到主要內容 近代寢技 取得連結 Facebook Twitter Pinterest 以電子郵件傳送 其他應用程式 10月27,2009 寢技,一般指的是柔道和柔術裡倒地時使用的固技,就是制服對方的技術,自從柔道成功推展至世界後,也同樣的影響了世界各地的很多人,特別針對寢技的部分攢研,提出各自獨道的見解,其中最有名的就要屬巴西柔術、高專柔道、Sambo(桑搏),這三者近代才發展出來的武術,相對於在之前存在於各古武術中的”古代寢技”,其實有者滿多觀念上不同的地方,但也不減損它們三者在武術訓練上的價值,所以敝人就以”近代寢技”這個詞為題,說說自己過去學習的經驗。

敝人大約也是在1993、94年左右,才開始認真研究寢技,當時有位以前在同一位武術老師門下,已好一陣子沒聯絡的外國師兄,想約些練過柔道或角力的朋友能固定一起對練,於是我就有幸成為一份子,我知道師兄他是某種摔角類武術的專家,但並不清楚他實際上專精的是什麼,以前一起練習時也沒有機會見識他的心得,難得是師兄主動邀請,我當然也想好好把握,於是當天就準時報到,準備一探究竟。

那次經驗是我開始重視寢技的一個起點,也是我第一次接觸到巴西柔術這個武術,記得當時好像還沒有這個正式的中文名稱,師兄也是用英文的BrazilianJiu-Jitsu來稱呼它,那時雖然只是練習,師兄動起手來也還算客氣,不過第一次遇到這麼多變化,又加上拳法的寢技攻勢,即便敝人的體型佔有優勢,卻仍然是纏鬥的非常辛苦。

一試之下這才發現以前真是太小看寢技了,在此之前雖然在學習柔道時有練過,但當時年紀尚小,這部分的訓練內容對當時的我來說,只覺得這種纏鬥方式讓人覺得相當煩燥、無聊、學不太下去,還有一方面也是因為年紀不到,寢技的3種分類;壓制技、絞技、關節技中,太過危險的絞技和關節技,教練們通常都不太願意指導,因此練習寢技時也都集中在練習壓制技,再加上平時和對手的練習也是採用柔道的比賽規則,在規則下應用時,最多也只要練到能壓制住對方30秒就算合格,所以說學是有學,但一直沒有很大的興趣去鑽研。

不過,當天整個巴西柔術的練習改變了我的觀念,讓我注意到很多以前忽略掉或過去學得不仔細的地方,非常的有趣,於是練習結束,我才在回家的路上就已經在不斷地回想剛剛的情況,一到家連衣服都還沒換,就忍不住又立刻開始把柔道的書都翻出來,著手研究以前所有學過的動作,當然兩者是有滿大差距的,但有比沒有好,從那之後每週,只要師兄有要練習,我幾乎都會固定報到。

而敝人認為巴西柔術的寢技最大的優點就在於它簡化了許多在運用寢技時會遇到的困難狀況,比方說過去的柔術,為了避免在倒地時還有機會被人以身藏的暗器攻擊,因此通常都不太會採用雙腳跨坐在對方身上的姿勢來進行攻擊,但巴西柔術卻是特別提出這一個動作,以它作為初學時施展寢技時的過渡動作,在雙方倒地之後先達成跨坐在對方的目標,然後再考慮要怎麼進一步攻擊,以這種方式練習,初學者不必一開始就去考慮對方被壓制時,腿部可能出現的變化,可以專心練習手部的攻擊動作,所以會比傳統柔道的寢技容易上手許多。

在學習巴西柔術經歷一段快速進步的時間之後,我也開始覺得遇到了一些瓶頸,這時剛好另一邊聽朋友說起,有位以前曾請教過柔道的前輩從日本回來了,印象中前輩對寢技還滿有心得,我想也正好趁這個機會再次拜訪,算一算如果這邊也開始學,時間上應該還允許,可以師兄和前輩兩邊跑,於是就立刻行動。

說來好笑,這次拜訪,我是有特別問到前輩的寢技是怎麼練起來的,不過在不知道這個專有名詞,加上前輩國台日語混用的情況下,聽到「在日本時」、「高專柔道」幾個關鍵字,我到幾年後才知道前輩指的不是他在高專時期在柔道社學的柔道。

再次碰到前輩,感覺前輩不只是寢技厲害,一壓制就完全動彈不得,想反擊就反被他施作絞技或關節技,而且前輩在使用投技時還能加入立技關節技的手法。

受過日式教育的前輩,每次練習都不怎麼手軟,我被摔的七暈八素的同時,被拿來示範的關結也隔天都酸痛不已,雖然身體上還滿痛苦但之後的收獲更是難得。

我在那段和前輩練習的時間過後,才在書店買到相關的書籍,其實當時親身所感受到的手法書上都有說明,在進一步參考書籍研究之後,讓我更能體會過去研究出這套系統的專家們所付出的努力,練習者先求壓制技每次都能做的十拿九穩,再求在壓制動作間,接著便可更有充裕的時間,做出更為細緻的絞技和關節技法。

然後幾乎是在同一時期,又有朋友介紹認識一位對桑博有研究的國術老師,至於這位老師是怎麼學到的,我一直到後來沒再去時也沒機會弄清楚。

而說起桑博這門武術,當中最出名的,就要數它的腿部關結技了,在學之前曾在大山倍達的書上聽說過它,所以那時有這個機會,當然立刻就參加了那邊的練習,當時學了不少它特殊的動作。

但即使老師是認為敝人有學到一定的程度,不過,以我自己的經驗,其實到現在也還是感覺,在實際應用這些動作時,常發現一般人的雙腳,在真正危急的情況下,所能發揮的力量還真不是普通大,並且在桑博中有很多動作都已經是用上全身及四肢去控制對方的一隻腳,但只要是一不注意,即使是沒有練過太多武術的人,光憑腿部的力量仍然可以找到不少機會趁隙掙脫,因此要將動作做到完美也是一個不易克服的問題,至少敝人認為自己這方面還有不少可努力的空間。

這段密集學習的時間大約是6年左右,但一直又過了許久我才體會出來,原來也可以把上面所述,這三門現代寢技各自不同的施展原則,就當作三種練習方法。

因為以敝人自己的經驗,在單獨學習某一種寢技時,最大的困擾,便在於只要是寢技,招式就極其繁多且極其繁瑣,即使學起來了也不一定記的熟,更不用說一定用的出來,尤其日本及中國古代的更是,應該大多數有接觸過寢技練習的朋友都曾有類似的感想。

但若是在研究一個寢技動作時,特別練習到分別能以在這三種原則下自如的施展,也不失為釐清各種招式使用時機的好方法,這也是敝人認為經過那陣子練習所獲得最有價值的心得。

巴西武術 取得連結 Facebook Twitter Pinterest 以電子郵件傳送 其他應用程式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沖縄拳法影片 10月17,2017 約在二戰前,中國南方沿海、台灣和沖繩間一直都有很密切的武術交流,尤其在明鄭時期,因為宮拳不具傳統套路武術的樣式,是一核心貫通,集合各項要訣的特質在流傳,理論上交流多,要訣流通的也會多,所以很有趣的,在不同沖繩武術的派別中,常可以分別見到我們熟悉的技術,這也是在日本尋訪的一大樂趣。

影片0:40到0:55的示範,同學們應該會覺得很熟悉,正是那個初學時常示範,妙問臺北以前這樣形容 "雖說宮拳示範時,旁觀者應該是看不出宮拳的速度和力感,只有當局者才會有一種下巴掉下來的震驚"的方法中的基礎,在1:50到2:25還有說明,在學日文的同學也可以順便學學同樣的解釋日文怎麼說。

在這之後0:55到1:04的出拳方式,初學宮拳的同學也正好可以參考,基本方法一樣,因為有時參考學比較久的同學,動作上有加入其他技術,不容易看出這種感覺。

閱讀完整內容 柔道;大小內外割掛公式 4月14,2009 學過柔道的朋友應該都曾經有被這幾個名詞弄的暈頭轉向的經驗吧,不要說初學者了,連我所跟過的幾位段數很高或非常厲害的老師,其實也常搞不清楚什麼是什麼,既然沒能從老師口中得到合理的答案,也從沒看過哪個地方上有詳細的說明,在練了幾年柔道後,敝人我就匯整自己的過去經驗,整理了一個區分公式,公式如下:首先第一點,「大和小」是指進攻方的腿法:進攻方的腿往自己外側勾的腿法,我個人稱之為大勾,名稱就是以「大」作開頭。

而一樣是進攻方,若是往自己的內側勾的腿法,我稱之為小勾,名稱就是以「小」作開頭。

第二點,「內和外」則是進攻方的攻擊腿,也就是第一點提到的那用大勾或小勾的那隻腳,第一時間和對方腿的接觸點:如果接觸的是對方的兩腿之間(這樣說好像有點怪,不過沒別的目的,只是為了摔他),名稱中間就會有個「內」。

而要是第一時間接觸的是對方其中一整隻腳的外側,名稱中間就會有個「外」。

最後的第三點,「割和掛」指的是進攻方的手法:將進攻方用全身前推的方式摔倒對方,名稱中的最後一個字就是「割」,日文是用「刈」這個字。

用全身後拉的方式摔倒對方,最後一個字就是「掛」。

最後出一題考考大家,割有小內割、大內割、小外割、大外割;掛有小內掛、大內掛、小外掛,但為什麼沒有大外掛呢?用這個公式簡單推理一下,就會知道為什麼了,「大」是大勾,腳要往外勾;「外」是腳第一時間要接觸對方腳的外側,全身還要後拉「掛」對方,人類根本就做不出這種動作,自然不可能有這一招。

柔道裡還有其他很多名稱內有「大」、「小」、「內」、「外」的動作,也都含有上述的意思。

初學者不妨在接觸一個新動作時,透過套用此公式的方法來理解動作,應該會有助於新學動作的熟練。

補充一些影片,這一系列講習會的影片,其實整理的還不錯,也滿適合初學者的。

供各位對照,順便檢驗看看這個公式有沒有幫助。

閱讀完整內容 示現流兵法剣術 9月30,2009 大部分的朋友第一次看到這個流派的演武示範,應該都會不禁莞爾吧!從它的外型動作,還有奇怪的叫聲,幾乎都會讓人忽略,它曾經是蕯摩藩士兵在幕末及明治初期的幾場重要戰役中,極為強捍的利器,許多士兵在刀劍與之相碰的那一刻,不是無法抵擋,就是為自己的刀劍反彈所傷,由此可見其威力。

示現流的流祖東郷藤兵衛肥前守重位,在20歲時就已掌握當時藩內流傳的待捨流及全部的精要,之後在天正十五年(西元1578年)又趁著隨藩主赴京都的機會,遇到熟悉天真正自顕流奥義的京都天寧寺的善吉和尚,於是就半強迫半請求的請善吉和尚指導他劍術,並與之修行半年多,在二十八歲時獲得奧義。

在天正十七年(西元1580年)回到故里,閉關三年,將待捨流和天真正自顕流的精髓混合,創出示現流,期間把房子裡的樹木全部打枯。

因此其實示現流之所以能夠有如講求功力的傳統中國武術一般,在實際應用時,做到硬打硬上、一擊必殺,也是有它獨到的技術背景的。

而敝人認為其中最特別的地方在於它的握刀法,尤其是能達到如此成效的關鍵。

這段影片當中綜合了很多示現流練習的片段,有興趣的朋友們不妨仔細研究一番。

閱讀完整內容 武痴老師(關前刀) 於1985年開始練習武術迄今,興趣在讓隱而保守的武術秘密,變成人人可以輕易接觸的知識,作為多種武術的先鋒學習者,現在仍活躍於保存世界各地尚未為人發掘的武術。

這裡是發表武痴老師(關前刀)的文章和學生心得的地方。

瀏覽簡介 BlogArchive 2022 2 四月 2 2021 4 六月 1 四月 2 一月 1 2020 1 二月 1 2018 1 八月 1 2017 2 十月 1 三月 1 2016 1 八月 1 2015 2 九月 1 一月 1 2014 8 九月 1 五月 2 四月 1 一月 4 2013 3 七月 1 二月 2 2012 14 十二月 1 十月 2 八月 1 七月 1 五月 3 四月 1 三月 1 二月 1 一月 3 2011 20 十二月 3 十一月 1 十月 2 九月 5 八月 1 七月 4 六月 1 五月 3 2010 10 十二月 1 十一月 3 十月 1 八月 1 七月 1 三月 1 二月 1 一月 1 2009 60 十二月 3 十一月 5 十月 2 近代寢技 看懂日本古流劍術所需的基礎知識 九月 6 八月 10 七月 2 六月 4 五月 7 四月 7 三月 14 顯示更多 顯示較少 標籤 人體科學 中國武術 巴西武術 日本古流劍術 古典音樂 生物力學 西洋劍 伸展運動 其他日本武術 居合道 東南亞武術 宮拳 訓練心理 健康養生 瑜伽傷害 運動傷害防治 劍道 歐洲武術 韓國武術 顯示更多 顯示較少 檢舉濫用情形 recentposts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