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太早把你福報變成錢財 - 菩提彼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佛教錢財上,信眾供養,大家成就,大家分享是很好的。
現在的廟,靠香火收入的太多了。
... 因為錢財看起來是紙,其實是你的福報轉化出來的一種能量。
關閉廣告
菩提彼岸
跳到主文
心中有佛是佛緣!學佛是人生最高享受!
佛法正能量文章分享,恭敬轉載流通!
歡迎轉貼分享,利益眾生,功德無量!
若侵權請告知,謝絕討論筆戰、外道、廣告!
部落格全站分類:生活綜合
相簿
部落格
留言
名片
Jan11Mon201621:25
不要太早把你福報變成錢財
不要太早把你福報變成錢財
作者:福安古觀音閣
許多人都喜歡年輕風光,少年得意,其實不是好事。
有兩句話,出名不要太早,第二句,發財不要太早。
起碼要四五十歲以後,是比較好的。
所以你孩子會讀書,考個好大學,也不要太驕傲。
這也是驕傲不要太早一樣。
大家知道,一個事情,虛好,還是實好。
要明白這個,就要懂得《道德經》了。
比如房間是空的,才有用,都裝滿了,你就裝不上任何東西。
水杯是空的,才能裝東西,如果裝了牛奶,就無法裝茶了。
老子說,人要保持一點空無,是最好的。
就像吃飯,也要吃七八分飽就好。
人的元氣才能來化這些食物。
中醫有句話,是藥三分毒,過飽九分毒。
現在人都很急,很想著賺大錢。
我提出了,人的福報包括五個,五個指頭:夫妻,兒女,事業,身體健康,智慧。
有的人,福報就偏於財富,其他都沒了,五個指頭就變成一個指頭。
這是很危險的。
現在人很急著,要把福報轉移出來,包括求神拜佛,念經拜懺求發財,都是要把福報轉移成錢財。
福報是無形的,你轉移出來後,就變成有形的。
一變成有形,就意味著消失了,你無形福報消失了。
你有錢後,又會想要享受,結果呢,錢花的越多,福報越小。
有些人越學佛,福報越小,跟這一點有關。
所以有些人學佛後想要求財的,我都勸他們,通通不求財。
你越求,護法神就把你的未來的財,兒女的財,都給你了。
那你老了就苦了。
有個拜土地公的,天天求土地公發財,土地公只好把他六十歲以後的財富給他搬來,他是發財了,但到了六十歲就苦了。
他的聲音就越來越沙啞,代表六十歲以後福報嚴重不足。
也有個道友,雖然念地藏經,但仍然求發財,也是發財了,但發現他色身上的福報卻不夠圓滿。
鼻根不夠挺拔了。
這就代表他無形福報消失。
因為當你把福報變成錢時,你就會迷惑,會鋪張浪費,而浪費的都是你的福報。
所以修行人,先要正心誠意,心不正,修出來都是危險的。
凡夫只看到有形的,外在的,他看不到深層的。
如果你修行,福報增加了,你色身上也會改變。
那你福報減少了,一樣在色身上有所改變。
色身也是靠無形福報來莊嚴的。
所以有的人很有錢,身體卻不好。
其實他無形福報已經掏空了,都變出錢來了。
更有的人,自己目前福報不夠,就去銀行貸款來做。
花十幾年時間去還,這也是比較危險的。
所以現在人活的很累,因為福報不夠,偏偏要享福,當然就很累。
已經變出的錢,要怎麼變為無形福報,只有靠佈施,你佈施出去後,就變成無形福報。
古人講的,你善事多了,臉上就有陰騭紋,也是一個道理。
錢財的問題,其實是生命能量的問題
福安古觀音閣
如果你錢財的問題能參透,人生的煩惱就減少了百分之八十。
剩下百分之二十的煩惱就是名、食、色了。
財富的問題,不是簡單的錢的問題,而是你生命能量導向的問題。
錢是人的生命能量變現出來的,也算是福報變現出來。
許多人賺錢,就為了更好地享樂,相當於你把生命能量用來享樂。
生命能量可以轉化為智慧,轉為陰德留給子孫,可是不是每個人都有這個覺悟。
陰德看不到,錢看得到,所以被錢給騙了。
很多人一輩子努力賺錢,就變成物質來享受,這輩子就白來了。
古人講,安貧樂道,是一種很高的境界。
他雖然財富上不多,但他有道。
朝聞道而夕死焉。
你聽聞了生命的大道後,死了也不怕。
他雖然財富上不多,但他生命的能量都在體驗道,這個人生才是有意義的。
從這一點上看,第一,你要珍惜你所用的東西。
你所用的,都是你錢財變成來的,或者是你生命能量轉移出來的。
但你要珍惜,你浪費了,就是浪費你的生命能量。
所以,無論多有財富,都不應該浪費。
現在人所以短命,都是因為浪費福報嚴重的緣故。
這裡頭包括吃穿中,浪費最多。
人吃多少東西,就要耗費多少元氣,而元氣是先天的,後天不可補充的。
元氣耗完了,你就沒有胃口吃了,吃不下了。
中醫就說,人吃多少是命中註定的,是從元氣的固定量來講。
所以修行人要吃的少,清淡,尤其是不要迷補。
越是補的東西,越是耗元氣。
從節約到奢侈,是很容易的。
奢侈習慣了,讓你節約,你就很痛苦了。
這一點看,為什麼年輕不要發財,你發財了,不懂得節約。
而你用的多,你福報就消耗得多。
所以年輕發財,是不吉祥的。
現在人耐不住貧,是沒有道。
你能賺很多錢,可是仍然能保持清貧,這要很高的境界了。
自己不花,都捐給別人,這境界就了不起了。
這就要心中有道了。
你有道才是尊貴的。
第二點,現在人很苦,都把生命能量轉移為錢,錢變成享受。
轉移的不多時,就用各種技巧來轉移。
這都是不好的。
許多人做金融產品,很會賺錢,就一心投進去了。
其實那有什麼好驕傲的,這些錢都是你福報轉移出來而已。
可是你知道,你一個月收入過高,而付出是很少的,這是很不吉祥的。
這說明你都在支出你的福報。
不是你賺來的,而是你命中福報轉移出來的。
你看起來錢來得多了,卻不知無形的福報小了。
我看許多做金融業的,相貌都很好,可見本來就是他們福報大。
但不要很著急,把你福報轉移成錢財來享受。
所以你不要被這些金融、保險迷惑了,以為賺錢很快。
那不是因為你聰明,你有能力,而是你把你福報轉移出來而已。
你可以留給下輩子,留給兒孫。
為什麼沉不住氣,一定要轉移出來享受呢。
天道忌巧,你只要動個來錢快,這貪念一起來,你無形的福報就開始減少,錢就可以增多了。
很多人生命能量轉為錢,結果家庭、兒女、身心健康、智慧都消失了。
錢有了,生命能量卻空了,所以智慧、兒女都一般般了。
這就造成了富不過三代。
你錢財是無法留給兒女,但你生命能量可以留給兒女的。
不要動巧念,來獲取錢財。
我見過有些人,找個風水寶地,真地發財了。
但宇宙有個能量守恆定律,這個發財的方式,其實是把他老年的錢提前變成年輕時來用。
所以他聲音就很不好,不夠結實、沙啞,代表老年福報的空缺。
你要知道,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財,都是你命裡轉出來的。
講到佛教,佛教在錢財關也要過關。
佛教不要太過喧鬧,不要太過於上媒體。
保持一種清靜無為,恬淡虛無的氣場,來維持天地的正氣,是很重要的。
世間已經很吵鬧了,佛教要安靜下來,不要太激進,激進都不是好事。
比如蓋廟,現在蓋廟蓋不起來,怎麼辦,就欠債、貸款來蓋。
也不贊同這個方式。
有些廟欠債太過,還不起,怎麼辦?就設置一個骨灰塔來,進塔。
靠這個來收入。
這個現像很不好。
導致廟雖然蓋得很好看,可是靈氣沒了。
這個現像很可惜的。
你再去看老叢林,雲居山、雞足山、鼓山、支提山,哪個廟是好看的。
除了堅固以外,幾乎都是很土的。
但他們道風就很好,修道人信心就堅固,禪定功夫也深。
因為風水沒有被骨灰塔所破壞,你定得住,如果破壞了,怎麼修禪定,修不上去的。
佛教錢財上,信眾供養,大家成就,大家分享是很好的。
現在的廟,靠香火收入的太多了。
而香火收入的部分中,大都是靠超度,以及做經懺來做收入。
有些做不了經懺,就變成靠進塔來收入。
這對寺院風水寶地來講,是很大的破壞。
廟堅固就好,不要太漂亮,富麗堂皇的。
不要這樣子,修道人要很樸素,廟也要樸素一些,廟是用來修道的,你沒有道心,道場沒有氣氛,只有好看的建築,又有何用呢。
有道心是很重要的。
廟裡有多餘的錢財,應該散給十方的廟。
像虛雲老和尚,在上海講經,別人供養他的錢,他分文不要,幾萬銀元,都是供給佛教名山和十方叢林去了。
近代南普陀妙湛,不僅關心南普陀,別人供養他的錢,他也散到全國各地去辦佛學院,也給支提山修路。
他不是關心自己的廟就好了。
他成就才那麼大。
能處理好錢財,要有文殊菩薩的大智慧!
興國寺
有些人忌諱談錢,或者認為修行人不要碰錢才是修行。
其實不一定。
環境不同。
漢地的出家人和南傳的不同。
南傳可以托鉢,漢地不行,漢地有厚重的儒家和道家文化的基礎,托鉢是行不通的。
農禪並重是比較適合,而農禪並重就要有廟,有田地,這就跟經濟有關了。
如果能處理好經濟問題,錢財問題,這個人一定是文殊菩薩。
錢財多少人看不透,皇帝都看不透,更何況說要處理。
因為錢財看起來是紙,其實是你的福報轉化出來的一種能量。
如何正確地用錢,其實是如何正確使用你福報的問題。
如果沒有智慧,你怎麼使用?
很多人勞碌一輩子,結果福報又變成享受,吃好,穿好,都轉化為物質了。
這就是愚痴。
如果要學佛,你一定要先供養。
不是佛需要你供養,而是你肯把錢給佛,就代表承認佛法的價值。
就像買衣服,你為什麼要去買,因為你承認衣服值得你買。
你為什麼要去供養三寶?你要先承認,三寶值得你去供養。
一個人要有這個悟性,不容易。
我們見過很多人,生病了,或者求子求不到。
跟他說,你去供養三寶,齋僧,建寺,一定有用的。
他會說,怎麼可能?如果有用,醫院就倒閉了。
所以他寧願花很多錢去醫院,哪怕治療無效,他也無怨無悔。
有些小善根的人,也會供養佈施一點,結果呢,沒有求到,他就說佛法不靈。
很多人求子,去做試管嬰兒,他也不會相信去造一尊佛像來求佛菩薩。
其實不是佛法需要你的錢,而是你有沒有真心承認三寶的價值。
嘴巴上說的都不算,關鍵時候才是起用。
你想想看,祖師大德連生命都可以給三寶,為什麼我們給不了,不要說生命,就是身外之物的財富,都給不了。
因為我們沒有完全認識到三寶的價值。
祖師大德談佛法,很少談錢財的問題,談到了也是點到為止,免得好像說出家人貪錢。
而是告訴修道的方法而已。
眾生都是慳貪嫉妒,佈施時如割身肉。
所以眾生為什麼愛財,其實愛的是生命的一種能量。
但就要看你把這股能量往哪裡去了。
我們的福報,或者說生命能量,你要用在哪裡?這需要有智慧。
福報好比豆子,你要做成豆腐,還是豆乾,還是豆漿,就看每個人的喜歡了。
有的人喜歡兒孫滿堂,就變成兒孫。
喜歡錢,就變成錢。
喜歡智慧,你去讀書,就變成智慧了。
這裡頭,發現變成錢是最可憐的。
有錢很容易享受,一享受,就往往沒了。
所以你要問,生命能量在哪裡。
古人說,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
你要讀書,明理,有智慧,才知道福報往哪裡走。
很多人干活干到晚,一到床上就呼呼大睡,第二天重複。
他也有福報,但總是缺乏智慧。
中國人重智慧,勝過福報。
佛法被中國人接受,也是以智慧而被中國人接受的。
剛學佛的,一般建議,先上求佛道。
先修供養,供養寺院,供養僧寶。
跟佛法僧相關的,先去做。
就代表你把生命能量用在和三寶結緣上,尤其是福報本來很小的。
一定要從三寶上去找。
如果你福報很小,不建議你花大精力去下施,等你有本事了,再來做下施。
上求和下化應該要分得很清楚。
先要上求佛道,你才能下化眾生。
如果佛道沒有成,我們拿什麼去下化。
所以剛學佛時,要上求佛道為開始,多學習,背經,供養親近善知識,等羽翼豐滿了,你就可以去下化了。
海濤法師:知道自己幾兩福報,不要被財富迷惑了
我們對天道的規律不懂,就會有許多痛苦,尤其是財富上。
許多佛弟子都希望獲取財富,然後來誦經祈福。
如果世俗慾望過重,你學佛就會越來越痛苦。
這可以說是個誤區。
所以,佛法一定是大富貴之人學的,大富貴的人,就是知足的人。
對於財富,我們有兩個誤區。
第一,一般人都認為,我很有錢,為什麼家庭不順,求子求不到,身體不健康,甚至找人相親,總找不到合適的。
我們認為金錢是背後非常重要的後盾。
人因為有這個觀念,導致太多的痛苦。
要知道,天道的規律,就是損有餘,而補不足。
人的福報就包括五個方面,第一家庭,第二兒女,第三事業,第四身體健康,第五要有修行的智慧。
可我們片面的把金錢當成福報的唯一。
其實福報除了金錢,還剩下四個。
這個觀念放在任何一個人身上都是標準的。
如果錢財過旺的人,卻不知道,他很容易因為財富過旺,而克到其它四個方面。
有的人錢很多,身體不好,就是身體被剋到了。
或者求子求不到,乃至孩子不聽話,成為嬉皮二代,乃至離婚。
這都是被財富剋到。
古人講,一兩黃金四兩福。
但你看現在人拚命地透支,通過各種手段來。
只有五十萬的福報,卻偏偏要使用兩百萬。
那你就容易被克到了。
拚命透支後,就導致身體不好,壽命不長。
講到婚姻,許多人經濟太好,一直在選對像。
這也是誤區。
經濟好,只代表一個人事業好,不代表他家庭,兒女,身體,智慧都好。
也就是說,不代表福報大。
要記得啊。
不要被你現在很能賺錢給迷惑了,你覺得你能賺錢就是福報大,不一定啊。
還要看其它的四個方面。
有些人業力就是如此,財富很多,其它很少。
而有些人是家庭兒女很多,但卻沒有錢。
這就是業力。
你要扭轉這個業力,就要靠你的智慧。
你把錢財佈施出去,然後求菩薩力量,把他轉化為兒女,或者身體的健康。
有些人經營賣魚肉之類,很會賺錢,但錢裡頭也有業力因果,就導致他身體不好。
所以,我們都被賺錢兩個字給迷惑了。
賺到了錢,你是無形福報增加了,還是減少了?如果你拚命花,自然無形福報就減少了。
但現在普遍人都很難,有錢後很容易忘掉了惜福。
包括修行人也一樣,逃不離不了這個因果。
以前出家人講,「佛門一粒米,大如須彌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還。
」你想想看,信眾供養的,能消費得起來嗎?消費不起,就要惜福。
天道還有第二個規律,「天無絕人之路」。
第一條規律,是老天爺不會讓人樣樣都好,所以你最好佈施一些財富。
第二條規律,老天爺不會讓你每一樣都很差。
差到無法生存。
所以你再看,農村裡頭的人,享受少,錢也少,但他身體就好。
城市裡,錢多,享受的多,但身體就不好。
如果你去看,今天二十歲,再過二十年,四十歲時,你觀察一下,自己剩下什麼?不要什麼都沒有剩下,好事也沒有做,父母也無孝順,就剩下一個破身體,那就很糟糕了。
所以,許多人不明白,錢財是業力。
大家都不明白,以為有錢好啊,你要有福報啊。
而且哪怕有很多錢,你都不能浪費。
可是人很難不浪費的。
但祖師大德就做得到。
祖師大德一輩子,佛子佛孫滿堂,身體也好,廟也蓋得好,智慧也好,後人都記得他們。
這就是福報。
道德經說的,「死而不亡者壽也」。
你死了,但人們記得你很久,感恩你,你就長壽。
對於財富,如果使用得不過關,就會很多痛苦。
有錢也痛苦,沒錢也痛苦。
這就是不懂天道規律。
有人就量福報取財,知道自己幾兩福報,不要被財富迷惑了。
超過了你福報的,都很容易克到你的婚姻家庭。
有些人身體不好,生一場大病,破財後,身體就好了。
可見他福報不足以承擔這個財富。
應該廣行佈施。
愛享受的人,往往身體很差!錢多不一定是好事!
作者:福安古觀音閣
天道的規律中,就是請保持平和,不要求快,求馬上成就。
我看許多人都被這個“又快又好”給害了。
比如社會上有兩種制度害苦了這批人。
第一,是信貸制度,完不成就去貸款。
這就是提前用你的福報。
第二,比信貸制度更糟糕的,就是信用卡,可以透支的。
你知道,透支就是透支未來的福報。
但你感覺不到。
像美國窮人,永遠窮得要死,都是靠透支過日子。
這就產生了一個透支觀念,惜福和積累的觀念就很少了。
第二種,我們都被現前的東西迷惑了。
我講過一個觀念,錢財都是無形福報轉移出來的。
對於錢財和福報的關係,很多人都看不清真相。
福報可以變成很多東西,包括孩子,家庭,健康,乃至你修學的智慧。
但現在人把福報通通變成了錢財,錢很多,其它就少了,也不想要孩子,身體也垮了,讓你去學佛,你更不幹。
像香港就是這樣子。
還有許多沿海城市的,都犯這個毛病。
所以你錢財很多,一定好嗎?不一定,要看背後你無形的福報會不會很多。
無形福報很少,就剩下錢財。
就很危險了。
但我們都容易被現成的給迷惑了。
只看到表面榮光的一面。
就像一個人,外面看起來很有力量,但五臟六腑卻很弱。
許多人為了追求財富,結果都變成這個樣子。
有些人比較顛倒,我賺錢就為了享受。
你怎麼享受,都是很粗糙的。
人道的享受,都很粗糙,因為六根本來粗糙,甚至會因為越享受,而越粗糙,身體越不好。
我帶隊多次去五台山,發現現在人身體不好,因為身體不好,對住的地方就非常挑剔,換個地方就睡得不安穩。
雖然你錢可以買到好住的地方,卻買不到好睡眠。
而且人越會享受,越挑剔。
其實是身體差了,福報小了。
越享受,福報就越小了。
福報小了,都是因為透支財富過度,享受過度的原因。
不管你用任何方式獲取財富,都要惜福。
財富中帶著眾生的業力在裡頭。
你用得多了,你無形福報就消耗得更多,你身體自然不好。
身體不好,是因為你無形福報小了。
無形福報都變成錢財出來了。
所以當你看到很多錢來你口袋時,你要有智慧看到,你是不是無形福報減少了。
相反的,當你把錢財布施出去,錢財就變成無形福報還給你,你還可以留給子孫。
這就是古人講的陰德。
你看起來沒錢,但你陰德厚了。
老天爺以另一種更好的方式還給你。
但要有這個覺悟,很不容易。
起碼你要有超脫的智慧。
比如耳朵要很高。
更為可惜的,是用小聰明獲取錢財。
比如算命,看風水,甚至用各種奇門技術。
比如賭博,六合彩,乃至搞一些股票。
靠這些來獲取錢財,實在比較危險。
都會克到身體。
也許來財很快,也代表著你無形的福報損的很快。
這些福報本來可以留給晚年,留給子孫,留給下輩子。
但你一個小聰明來了,通通都現前了。
身體也垮了。
在財富上,當老實的農民,工人,是比較好的。
起碼他們的業會相對少一些。
所以農民一般也沒有大災大難,也沒有大富大貴。
禪宗就是一個典範。
自力更生,開山種田。
一日不做一日不食。
又是修行人,又是農民的典範。
他個人的業也比較少。
以前禪宗很發達,打坐都容易開悟。
現在為什麼禪宗不行了。
打坐開悟的又有幾個。
以前大叢林,禪七開靜時,幾十個人開悟的都有。
現在怎麼沒有了,坐不住了。
這跟財富的業有關。
很多地方失去了種田種地的傳統,都靠信眾供養。
廟雖然蓋的很大,但眾生的業來的也比較大。
你身上背負的業還沒有消,你怎麼打坐坐得住。
還有些廟,建不起來,就靠賣骨灰塔的塔位來。
廟本來是陽的,是修道人,神佛住的。
搞很多骨灰,牌位進來。
又被陰氣所結,你要修道,怎麼能成就?但這個問題,很少人能講。
很多人狂妄,說風水是迷信,不知者無畏,根本就不關心這個問題。
佛教進入中國後,有個舉動,和道教一樣,選擇風水好的地方來修行。
比如現在佛教幾大名山,全都是老祖宗定下來道教的聖地。
五台山,峨眉山,九華山,普陀山,支提山,通通是。
而這些好的山的磁場也在加持修道人。
現在這些地方仍然有高僧出,尤其是五台山,跟風水有關。
許多大叢林條件很苦,苦是好的。
吃苦是了苦。
本來末法時期,人福報就小。
廟也不適合蓋得非常富麗堂皇。
有些地方,雖然造價很高,但總是缺乏靈氣。
為什麼,因為沒有修道人,修道人的場沒有形成。
修行要修出修道人的場比較重要,不要被富麗堂皇給迷惑了。
年輕就發大財,不是好事
作者:福安古觀音閣
現在大家都在追求財富。
人們過分地看重財富後,往往就看不清事情的真相了。
我們就存在許多誤區,第一個誤區,財富越多越好;第二個誤區,越年輕發達越好。
第一,我提出一個觀念,錢財要留給子孫去賺。
很多人很會賺錢,但錢來的有些走偏門。
就像做企業,你是在培福報,還是在損福報。
你的產品沒有那麼高價值,卻賣得那麼貴。
你看起來是在賺錢了,卻不知道你福報損得更厲害。
這種企業就走不遠了。
人千方百計地想要賺很多錢,不是靠誠實勞動得來的,都是危險的,都是在損福報。
這樣子你的錢花完了,福報也損了,孩子以後去賺錢就很辛苦了。
許多小孩從小就過得很奢侈富貴,長大賺錢就很辛苦,因為小孩福報損掉了。
要記得,小孩花的是大人的錢,損的是他自己的福報。
你有錢給他花,他還要有福報來承受。
承受不住就會怎麼樣?就是小孩被大財富給克到了。
有的人拼命賺錢,把未來的老本都賺來享受了。
小孩就很辛苦了。
所以你要去廣種福田,多開墾福田,讓小孩以後種什麼得什麼。
你現在不開墾,就拼命收割,把子孫的田都收割掉了,你子孫後代吃什麼?這就是為什麼富不過三代的原因。
大家都追求財富,這很危險。
包括出家人,你廟拼命蓋,蓋得太豪華了。
這也是很不好。
修行不是來享受,佛殿蓋好一些是可以,要堅固、耐用,住的和用的,都要簡樸。
這一點虛雲老和尚就做的很好,他蓋的廟,都蓋到差不多,就好了。
他又去蓋另一個道場。
別人問老和尚,你怎麼不蓋好啊,老和尚說,我都蓋好了,子孫後代做什麼?子孫後代也要培福,也要做事情嘛。
所以廟堅固,耐用就好,不一定要搞得很花俏。
修道是第一條。
虛雲老和尚去上海做開示,別人供養他幾萬銀元,他自己通通不要,然後供給四大名山去了。
供給修行人。
他老人家對財富就有這個心量。
其實他蓋廟也缺錢啊,但在蓋雲居山時,他發動僧眾,開墾荒地,建大雄寶殿。
都是自己親自動手的。
所以老和尚留下的道場,自力更生的道風才那麼強。
第二條,年輕就發財,就得勢,是不吉祥的。
許多人就喜歡年輕發財。
年輕發財,你對錢財很難把控,做不到不浪費。
許多人跑出去做生意,發財後,就浪費。
沒幾年,生意就倒閉了。
最後身體也垮了,錢財也沒了,福報也損了。
所以年輕不要發財。
古德說的,年輕當主持僧,當法師都是不吉祥的。
因為閱歷淺,太年輕,人們捧一捧,就忘乎所有了。
很容易讓人產生墮落的心態。
人要沉得住氣,很不容易。
古人說,大器晚成。
你要成就大器,一定要有一番歷練才可以。
以前人縱有千般才華,都能藏得住。
有的祖師,年輕就在廟裡廚房做事,一作就是十幾年,為常住僧做事。
默默無聞地做。
像虛雲老和尚,十九歲出家,一直在參學,又是拜五台,又是拜舍利,到終南山閉關,參禪。
到了五十六歲,在高旻寺開悟後,他才出山,就開始弘法,建廟了。
這就是厚積薄發。
也有些人,年輕就當主持僧,受人尊重,但被這個尊重境界卡住,往往很難進步。
一輩子就沉迷在應酬之中。
很可惜。
就像廣欽老和尚告誡他弟子,不要變成應酬僧。
有些人一天到晚都應酬,根本無心思靜下清修。
這樣子雖然你世間福報大一些,但離真正的佛法上的成就來講,成就就不大了。
像做父母的,我常講,小孩要是有些小成績,讀書好,成績好,千萬不要太驕傲了。
未來的路還很長,一直讓他覺得自己很榮耀,不讓他受挫折,這對他未來的路,是一種災難。
在業力中,人的少年,中年,老年這三個階段的得意失意不同。
有的人因業力故,少年得意中年也得意,但得意過頭了,老年就失意,可憐兮兮的也有。
少年得意不足誇。
這一點做父母的要明白,不要因為自己的虛榮心而害了孩子。
因為人總有失意和得意之時,你得意時不張揚,失意就不會痛苦。
不要財富來了,福報卻空了
在華嚴思想裡,我們需要有一種大的生命觀。
但你要達到這個大生命觀,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上面這張圖,是福報和五大元素的轉化。
福報可以轉為家庭,兒女,事業,健康,智慧。
記得,福報是無形的,而五個元素卻是有形的。
你會對財富的真相,看的更明白一些。
要明白財富,先要明白天道的兩個規則。
第一,天道是公平的,對每個人都是。
如果你太多了,他就給你損一點,你太少了,他就給你補一點。
所以,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擁有過太多,或者一個人缺過太少。
第二點,天無絕人之路。
你只要做的不過分,不違背天道,老天爺會幫你一把。
但你要明白這兩個規則,卻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
起碼要活到四十歲,或者折騰大半輩子後,才會懂的。
就像上面講的,五個元素,家庭,兒女,健康,財富,智慧。
總有人會缺一樣,或者平平淡淡的。
比如世俗人,前四樣都有,他就沒有智慧,無法修行。
先明白兩個特點,第一個,無形和有形是可以轉化的。
福報是無形的,五大元素是有形的。
比如你把財富布施掉了,就轉化為無形的福報,看起來財富是少了,但福報卻大了。
這個是有形轉化為無形。
如果你通過各種手段,技巧來賺錢,看起來賺到了錢,其實無形福報損的更嚴重了。
所以看一個人的福報,要看無形的福報比較重要。
第二個特點,無形和有形的轉化中,還有一種,是五個有形的元素,也是可以轉化的。
比如有些人一直求子求不到,因為他兒女的福報不足。
他把無形的福報都轉移為了財富,無形福報沒了,沒有東西來轉移變成孩子。
這要怎解?就是修供養,把錢供養出去,然後轉化為無形的福報,福報增加後,轉到孩子身上,就求到孩子了。
求子為什麼要修供養,是這一點來看。
在五個元素中,有些特別看重財富的。
如果把一生的精力都用來經營財富,連無形的福報都透支出來,結果可能連其他的四大元素,家庭,兒女,健康,智慧,都沒了。
你去想看,有沒有這些人。
肯定有的。
一來,這些人的業,也就是命,很容易犯財富過重。
他怎麼做,就是會賺錢。
但是婚姻就是不順。
如果他的財富布施掉,去轉化為婚姻,或者兒女,那就轉化掉了。
這就是改命的方法。
很多人看了凡四訓,他改命的方法,就是用這種。
他命中沒有孩子,怎麼得到孩子,就是他把做善事的福報,自己都不享受,通通都交給天道,求得孩子。
了凡四訓不是儒家的做人道理,而是道家和佛家的改命之法。
用這個能量守恆來講,就是轉移。
如果沒有這個轉移的觀念,你很難改命。
因為你越做善事,結果福報都會跑到財富上來,你一直發財。
但發財後,又捨不得布施,或者布施一點點,還是不夠的。
在婚姻上,很多人事業很成功,怎麼婚姻就不順。
因為他把能量都用在了事業上了,你看起來很多財富,其實他無形的福報已經空掉了。
你沒有無形的福報,怎麼支撐起你的婚姻還有兒女。
人無形福報空掉後,會起一種傲慢心。
古人有句話,人都是被自己的長項給害死的。
就像婚姻上,很會賺錢,但不代表無形福報就大。
人很容易被現前的福報障礙住,尤其是錢財,一有錢財,就開始對比,傲慢。
然後呢,覺得別人配不上自己,這時你婚姻就容易有問題。
因為他的福報通通都變現出來,變成錢財了。
還有的人,健康,兒女,家庭,智慧,都不要,就要錢財。
用畢生精力去追求,結果錢財很多了,其他都沒了。
你想要用錢財去換取健康或者兒女,家庭,就要先轉化為無形的福報才可以。
這就是你要布施掉,供養掉,不要自己享受。
祖師大德怎麼做,別人給他的錢財,通通都供給三寶。
這樣子他無形福報就大,所以佛子佛孫多,身體健康,智慧也圓滿。
你看很多祖師,死之前只有幾件舊衣服而已。
生前吃的,用的,什麼福都沒有享受,什麼錢都沒有花。
但他把福報轉移為了佛子佛孫,轉移為智慧去了。
我常說,你好好做事,就是好好培養福報。
同時不要把福報轉移出來,變成財富。
發財了,也不一定是好事。
會賺錢也不一定是本事。
也許你的錢是透支你無形的福報來的呢。
這就是要保持恬淡虛無的道理。
有智慧的人,是選擇自己缺什麼的人。
最愚癡的人是樣樣求圓滿的人。
因為天道一定不允許一個人樣樣圓滿。
你有智慧,就要知道缺什麼好了,是缺財富好,還是缺健康,缺智慧好。
第一等的,像范蠡,他太有錢了,但一發財,馬上布施掉。
他缺了錢財後,子孫很好,自己名聲也好。
這個是大智慧。
所以那些求子求不得的,或者婚姻求不得,健康求不得,智慧求不得的人,建議把錢供養掉,不要享受,你缺了錢,老天爺就把其他的都給你了。
可是這個道理,懂得人有多少,而懂了相信的人也不多啊,真的能去做的人,更不多了。
我們不明白老天爺的缺一點的道理,總是抱怨,我這麼有錢,為什麼求子求不到,孩子不聽話,生病醫生治不好。
希望錢財歸於十方。
西方人認為,你只是替上帝看管財富,死後都要給大家。
總體來講,西方人的財富福報上比中國人大。
所以不要抱怨,美國這麼揮霍,這麼有錢。
不是的。
美國人的這個財富觀,值得我們學習。
你去看,中國人都想著留財富給子孫,但從古到今,歷史上沒有一個人成功過。
所以你只要留陰德給子孫就好了。
留陰德給子孫的人都成功了,像范仲淹,林則徐,還有許多了。
希望人都能少錢,而多福報。
不是少福報,而多錢。
你看到錢布施給別人了,卻不知道你福報在增長。
而如果用小聰明,很快從別人那裡搞到了錢,你看起來是錢來了,不知道福報損得很嚴重。
憨山大師講的,人從巧計誇伶俐,天自從容作主張。
憨山大師不僅對佛教有貢獻,也道家,儒家也有很深的造詣。
所以,現在人希望對天道,有所敬畏,就不會過頭。
不要把福報功德轉為物質來享受
福安古觀音閣
許多東西,是可以轉化的。
包括功德和福報也會轉化成許多東西。
現在人看起來物質很發達了,但很可憐,正報越來越差了。
外在的發明,包括空調,洗衣機,代步的汽車等。
這些屬於依報。
那色身,是屬於正報。
身體越來越差,這就是屬於正報越來越差。
人的色身,佛教稱為報身。
佛的報身是圓滿的,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
總之就是很莊嚴。
那人的色身呢,幾乎是業障之身。
要不就是六根被染污,身、心、靈都不夠健康。
這裡面有兩個原因。
第一,因為福德淺薄的緣故。
人的福報是有限的,尤其是在末法時,人的福報本來就小。
那如果加上拼命享受。
那福報將越來越小。
我們所擁有的一切,包括車子房子,飲食衣服,都來自福報的轉化。
福報是無形的,但物質是有形的。
無形可以轉為有形。
我們在三寶門中,做了一點善事功德,一定要記得藏起來。
不要求物質享受。
做了善事,就有了福報,但都轉為了物質金錢後,福報就消失了。
福報是用來修行,用來遇到善知識的,而不是享受物慾的。
學佛後,哪怕事業越來越好了,錢越來越多,這時候倒要很注意,不要享樂。
有錢了,趕緊布施給三寶,這樣福報就不會丟失掉。
以前的祖師,用物,吃飯,衣服,都很節約。
是要圓滿自己的福報。
第二點,因為沒有智慧的緣故。
福報來了,也要很小心。
這個時代,沒有戰爭了,但殺業也很可怕。
在我們父母輩那一代,人貧窮,三餐都吃不上肉。
生活很艱苦。
但雖然艱苦,造殺業也是少了。
現在生活好了,殺業也跟著多了。
有的老人家,對孫子好,覺得要好吃的,就拼命買動物。
這個好,其實是很損福報的。
清朝的玉琳國師曾經感慨說,富貴之苦,勝過貧賤。
人沒有福報時,造業相對小,有福報時,一旦造業,就很可怕。
能量守恆不僅用於物質界,甚至用於法界。
人的福報不僅包括可見的物質,也包括色身的健康,人緣關係,以及智慧深淺。
這都屬於福報的部分。
就像說,有的人拼命賺錢,色身就垮掉了,其實用色身的健康,轉為金錢。
把福報轉為錢來使用,轉為物質來享受的。
是最傻的人。
最聰明的人,要把福報轉為修道的資糧,成佛的資糧。
你看悉達多的福報很大吧,他又是王子,又已經大成就。
但他自己去托缽,過最艱苦的物質生活。
那他的福報去哪裡了呢。
他把福報留給了末法時代修行的眾生。
釋迦佛甚至自己少活20年,也把福報留給了末法時代的眾生。
所以每個佛弟子都會感恩佛陀,因為都蒙受佛的恩澤嘛。
佛陀是第一等有智慧的人。
祖師大德為何都受後人敬仰,也是因為他把福報分給了後人。
這一點很重要。
這個世界要是沒有祖師大德住世,那世界早就起大災難。
那他把福報給末法時代修行眾生,他的福報是不會變小的。
好比一滴水歸於大海,水就不會乾涸。
福報的顯現和隱藏,爆發和收斂
福安古觀音閣
福報和錢財。
一下子發財了,也不是好事。
好像現在拆遷發財一樣。
發財就是把隱藏的福報變成了顯現的錢。
比如拆遷,都是土地拆,或者房子拆。
老房子是有土地證的可以子子孫孫傳下去。
那一拆遷,就變成商品房,沒有土地證,無法子子孫孫傳下去。
所以拆遷哪怕賠償,反而是吃虧了。
把子孫福報給透支出來用了。
所以發財不一定是好事。
一個東西,顯現出來,就意味著會消失。
變成錢,錢沒布施,總會用完。
用了就是套自己福報。
那福報一旦套完,壽命就斷了。
人中就不長。
為什麼山里人長壽,因為山里人用的少,消耗少,精氣神足。
所以長壽。
城市人,用得多,消耗多,精氣神損失厲害。
哪怕有些福報,也是透支過度,結果反而不長壽。
長壽不長壽,看人中。
有些早夭的一定是人中很短的。
這些壽命都有定數。
甚至那些橫死的人,也有橫死的定數。
這些都是命。
除非修行,否則很難改變。
福報爆發,就是一下子發財了。
也不是好事。
城市的風水是錢財風水,但不是子嗣風水。
也就是城市人不愛生孩子,錢很多。
福報能量往錢去了,只管自己要過的品味。
農村無法高消費,只有土地,就多生孩子。
所以錢財和子嗣,有時候也是無法平衡。
重錢財輕子嗣是不對的。
一般要生兩三個孩子比較好,其中最好一定一個男孩傳宗接代。
為什么生不了,就是福報不夠。
但城市的高消費,很難讓人感覺自己福報不夠。
如果按照五種福報,婚姻、子嗣、健康、事業、智慧來講。
對比一下自己。
像香港周XX,有錢無子嗣,這就是重財克到子嗣了。
所以現在丁克族之類,都是嚴重缺福報的。
因為他們福報只能用一代而已。
爆發這一代而已。
中國人自古不重錢財。
因為錢財無法真正傳承,而是重香火。
這也是使得中華文明綿綿不絕。
所以要收斂福報是最好的。
現在人刷信用卡、透支、分期付款,都是自己把自己整壞了。
而發明信用卡,分期付款的,也不是赤裸裸的資本家。
但上天是公平的,不會給一個人太多東西。
也不會讓一個人特別缺。
這就是天道損有餘而補不足。
也是上天好生之德。
一個農民,只會種地,香火子孫也能傳承幾百年。
一個有錢人,家財萬貫,有的反而香火難以延續。
所以要智慧看問題。
人最傻的,就是為了錢財損陰德。
損陰德就是直接損子嗣。
那沒有子嗣,留錢做什麼呢,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
所以多積累陰德。
錢財和業障的轉化
福安古觀音閣
世人都貪著錢財,總想方設法要財富,但卻永遠讀不懂財富,所以很痛苦。
俗話說的:破財消災。
災表示有業障,障礙,那財富能能消除業障呢?比如有的人生病了一場,花了好多錢,到處借錢,終於病好了。
這個說明了,人的一部分業障,可以通過財富來轉移。
錢財是人努力賺來的,那業障一來,人的辛苦就白費了。
就要破財,或者生病,表示沒有福報享受。
佛教中布施,要淨財,這個財的來源要乾淨,不要殺業,偷盜業,邪淫業等不正當的業而來的。
假設有的人開餐館,殺生無數,賺了很多錢,那這個錢裡面就帶著業障,帶著殺業。
他業障太重了,錢財就守不住,就得流掉。
殺業來的錢,最後被殺業走,就是生病開刀等花完。
偷盜來的錢,容易被偷走。
錢是怎麼來的,就是怎麼走的。
只要有殺業,醫院永遠都是發達,病永遠治療不好。
那你去布施給寺院,是三寶幫你化解災難。
把業障轉給三寶來化解。
三寶怎麼化解,通過念經,修行,修慈悲心來化解。
道場每天都要念經,做功課,是幫施主做功課。
是這個道理。
大家供養錢給三寶,是把業障轉移給三寶,給師父,師父念經來化解他。
所以要感恩師父,感恩師父幫你背業障,幫你化解災難。
要有這個心。
那明因果的修行人,不敢濫用常住物,濫用一分,就背信眾的一份業障。
修道是反過來修。
大家都怕吃虧,吃虧就是消業。
比如說一個人破財了,業障也虧掉了,那業障跑到哪裡去了?能量是守恆的,不會無緣無故消失。
有一部分跑到貪便宜的人那裡去了。
一貪便宜,把業障都貪到自己身上來。
好比當官的,突然貪了很多,或者做企業,莫名其妙發了大財,或者中了彩票等,以為是很好的。
其實把別人的業障都貪來了。
那賺錢也一樣,合理的錢就賺,不合理的錢,一定不能賺。
這裡面有業障。
這個是業障和錢財互相轉化的看法。
佛弟子應該認為,人只是替上天保管這份財富而已。
無論多富貴,都不能浪費。
財富是大家創造的,你福報大一些,就佔用多一些。
但如果浪費了,就是浪費自己福報。
越有錢的人,對財富的使用要越謹慎,不然很容易造業。
小聰明賺錢,等於賤賣自己的福報
福安觀音寺
許多人對錢看不透。
有的人拼命賺錢,卻只能夠養活自己。
有的人不用怎麼賺錢,錢卻滾滾來。
或者為了賺錢,用盡了腦筋,甚至用小聰明,比如買彩票,股票等,想要一朝賺大錢。
卻不知道,錢是跟著福報跑的。
真正有錢的人,他一定要很珍惜,包括吃的用的,他的財富才能長久。
那他有那麼多錢,就拿去做慈善。
這時人的境界,從賺錢,轉到瞭如何利益社會,這樣子才有價值。
這個財富才能長久。
有的人見別人買彩票中獎了,也去碰運氣。
其實買彩票也好,股票也好,能賺錢,都是賺自己命中福報的錢。
錢沒有無緣無故產生,都是命中財富轉化。
那天道不喜歡人耍小聰明賺錢,小聰明賺錢,簡直就是賤賣自己的福報。
古人說,缺斤少兩,少一兩,少福星,少兩兩,少祿星,少三兩,少壽星。
一斤十六兩,少了三兩,福祿壽都沒了。
這個是有道理的。
耍小聰明來賺錢,就是把自己的福報賤賣。
福報少了,錢就越來越少,所以賭博越賭越輸,買彩票,放高利貸,都是耗費自己福報。
有的人買彩票,一下子賺到了許多錢,以為是無緣無故產生的,不是啦,都是命中福報提取出來的,用的都是自己的福報啦。
這比喻,好比說蘋果樹,表示福報。
通過小聰明賺錢,好比蘋果沒有成熟就採摘下來,也可以採摘很多。
但到成熟時,採摘會更多。
就表示提前消耗自己福報了。
修道人對錢財很是謹慎,說起來還是對自己福報的謹慎。
有錢時,不會歡喜,都是福報感召,沒有錢時,就好好培養福報,不會消極。
那培養福報,首先要有付出的心。
如果上班,多幫老闆一份都不肯,就想著老闆虧待了自己。
這樣子怎能培養到福報呢。
或者來拜拜佛,做做義工,就想著要求這個那個。
求不到,就沒有信心了。
這樣子也無法培養福報。
努力也分為兩種,一種是自私的努力,一種是付出的努力。
同樣的事情,就看個人動機。
富貴來自心,心中有付出心態,慢慢就會感召到宇宙富貴的磁場。
越努力越富貴。
相反,如果心中只有回報的心態,怕吃虧心態,那心態是餓鬼心態,越努力也無法富貴。
這個和心態有關。
真正有錢人,用錢要很謹慎。
財富聚集在手上,用的不好,也是很造業的。
社會上大家都在比富,比享受,這就是墮落。
看起來發財了,享受著財富,卻不知道是揮霍自己的福報。
有的人會等待財運,希望一下子發財。
其實不要有這個心態。
財本來要藏起來,藏起來就是福報。
發出來,就等於把福報發出來了。
有錢就揮霍,就把福報都揮霍光了。
那下輩子做人都做不了了。
做人也需要有做人的福報。
人要安於現狀,尤其是對錢財上,不要刻意的去求。
財富來了,千萬不要享受。
有些佛弟子,一念經拜佛修行放生,就求著發財。
不要這樣子,把福報留著,要是發財了,也要更加謹慎,珍惜福報,把更多錢財都布施出去。
錢財是用福報換來的 不要透支自己的福報
福安觀音寺
錢是用福報換來的,不要浪費任何東西
天道是很不喜歡人類小聰明的。
所謂的人有千算,天只一算。
比如說錢,人都喜歡守住錢,歷史上卻沒有幾個人能真正守得住。
所謂的“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那當人有福報時,賺錢是很容易的。
有的人想著,某一天我發財了,買彩票,炒股,或者做大生意發財了。
錢來自哪裡?來自福報啊。
福報是無形的,錢是有形的。
賺大錢,就是通過各種方式,把福報化成錢,就是這樣子。
要發財,要福報。
比如中國改革開放後,那批賺錢的,還是有福報的。
天道是公平的,他們本來就有福報,下海後只是順利的把福報換成了錢,賺了很多錢。
如果沒有福報,那也是很辛苦的。
修道人要憂道不憂貧。
既然修道,要關心的是道業有沒有精進,而不關心物質享受好不好。
世間人,應該關於福德有沒有增上,而不是關於錢賺的更不夠多。
最近有一種感覺,錢是很有靈性的。
如果沒有靈性,它怎么會跑呢。
而且不受控制?有福報的人,怎么樣都有錢。
好比佛說的,末法時代,當米賣得比珍珠貴時,修行人都不會餓死。
為什麼呢?因為有福報。
我們應該讚嘆出世間人的成就,也讚嘆世間人的成就,不管是名聲,地位,財富,權利等。
我們都應該讚嘆。
有福報才會有名聲,有權利,有財富。
人有福報時,走到哪裡都有的吃,不會餓死。
那應該多培養福報。
福報是無形的,那錢是有形。
老一輩的人說,你可以用東西,但不可糟蹋,糟蹋是一種不尊重,就是損福報。
南懷瑾講,建國前,富家小姐公子哥愛乾淨,吃饅頭都要剝了皮。
結果抗戰一來,最苦的還是這些享過福的富家小姐們。
福報享過了,苦就要來了。
在教育孩子上也一樣,要窮養,不要想著,我已經苦了,不能讓孩子苦,哪知道你不讓他受苦,天道會讓他受苦。
女的未嫁時,什麼都是父母動手,等到嫁人就苦了。
因為福報享過了,天道要讓她補課。
因為福報都是要自己培的,受苦是了苦,應該開心。
享福是消福,看起來很美好,其實不好。
這世界上,你能用的吃的,都不是無緣無故的,而是福報所換來的。
有的人洗衣服,水嘩嘩流,浪費很多。
以前日本有個禪師,擅長雕刻佛像。
有個人想跟他學習,禪師就說,你去挑水。
看他挑水後,禪師說,我不收你,你另找他人吧。
他不明白,禪師就說,你挑水時,水滴了滿地,一點都不珍惜。
水也是大自然珍貴的,要用在有用的地方。
你這種心態,怎么能雕刻出完美人格的佛?他聽了以後,從此改頭換面。
並且自己給自己取了一個名字:滴水。
以鞭策自己。
滴水真的成了一代雕刻大師。
沒有用在恰當的地方,都是損福報。
很多東西,都不是用錢來衡量的。
比如水的價值。
能喝到水,是福報。
甘肅或者沙漠地區,就知道水的價值。
但眾生業力不同。
浪費水,以後就會有少水的業力。
水是如此,米飯更是如此。
建國後的六十年代,就因為沒有飯吃,全國餓死很多人。
這就是這么近的事情。
業力不可思議,不要覺得米飯才一斤兩三塊。
不是用錢來衡量的。
眾生惡業現前時,再多錢也買不到米的也有。
佛都預言,米賣到珍珠一樣貴時。
在1949年前,國民黨要去台灣時,當時,米真的賣的比珍珠還貴。
用一擔錢,估計換不回一擔米。
這也是眾生業力,一樣不可思議。
應該珍惜福報。
賺錢要從培養福報開始
我去過許多寺院,富貴的,貧窮的。
然後我發現,為什麼同一個地方,有的寺院富貴,有的寺院卻貧窮呢。
寺院靠的是人在住持,那就是每個住持的福報不同。
比如南方寺院,福報大,注重培養福報,寺院經濟就好。
那相反,有些地方,人不注重培養福報,注重苦修,隱居。
那個地方,福報就小。
一個地方,福報小時,你布施多少給他,並不會增加他的福報。
而布施者,也不會因為布施而減少福報。
相反的,越布施,他擁有的卻越多。
福報是自己損的,也是自己培的。
這就是宇宙的規律。
關於錢財上,我在想,上天對每個人都是很公平的。
有一萬財富的人,必有一萬以上的福報和心量。
有百萬財富的人,必定有百萬的福報和心量。
如果心量達不到,錢多了,反而痛苦。
有的人,一下子發財了,財富是多了,但心量沒有打開,不知道用這些錢,結果只會用這些錢去造業,吃喝嫖賭。
這也是飛來橫財能害人。
所以財富不是快樂的根源。
只要境界跟上了,福報跟上了,錢就跟上來了。
比如星雲大師,他的心量很大,佛光照遍五大洲,他福報夠了,在全球建設佛光山道場,大家爭著去供養他。
這就是錢來找人了。
當主席,也要一步步基層鍛鍊上去,一步步的去經歷,從市長到省長到中央,一步步的將心量打開。
你想看,胸懷祖國,這個不是口號上喊得,而是內心真正做到。
以前國家副主席吳X,她也是信佛,她跟湧泉寺的一個師父說,我每天念三遍大悲咒,給全中國的老百姓,我心中只有中國老百姓。
這就是領導者有了這個心量。
心量跟上了,她的福報就跟上了。
人的財富,能保存多久?就看一個人的境界有沒有達到。
很多企業,或者富二代,不知道錢是怎么來的,既然不知道錢怎么來,就會去浪費。
以為錢就是一張紙,要知道,錢也是福報的化現,花掉了錢,命中福報也少了。
不僅錢,甚至吃的米飯,喝的水,甚至穿的衣服,住的房子,都是福報的化現。
好比法華團提倡要供米,不僅要給寺院供米,更重要培養惜福的精神:要知道大米是怎么來的。
很多上班族,去吃快餐,吃多少,扔多少,米飯都扔了。
我們不知道米是怎么來的,才會去浪費。
我們去天童寺吃飯,天童寺的齋堂,就寫著:“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
一柴一木,唯念物力維艱。
”我們吃飯前也要做這個觀想,才能起感恩心。
祖師大德都很珍惜,比如打水,水洗完菜就拿去澆花。
衣服破了就補一補,米飯掉到桌子上也撿起來吃。
這些東西,經過了你的手,就是你的福報。
浪費了,就是福報浪費了。
所以祖師大德建寺蓋廟,多少錢經過他的手,但知道這個因果,所以他的廟才會越蓋越大。
他為了眾生保存財富,上天都會放心把錢給他,讓他做有意義的事情。
如果動了私心,那上天就把財富收回去了。
富貴要想長久,一定要有大心量,大境界。
我發心要建觀音閣到現在,也是讓我成長了許多。
有的人勸我說,要怎么樣去宣傳這個建寺,讓更多的人都知道。
我很少去宣傳建寺,只在部落格上發布。
我想,一個人福報跟上了,財富自然會來,這就是道。
其他的各種方法,廣告,都屬於術的問題。
修行人,就要在道上下功夫。
道場道場,靠道來養這個場地。
要是有道,自然龍天護法會來護持,靠龍天護法和菩薩力量來建寺,而不是靠我一個凡夫。
那我能做的,就是宣傳一種善的觀念,正的能量。
這就是道。
修行也好,賺錢也好,都要在道上下功夫,而不是在術上。
社會上會有許多成功的秘訣,這都是教人術。
成功哪有什麼秘訣,福德因緣具足就成功了,很簡單的。
那需要其他各種奇怪的術呢。
回歸本源,從福德因緣下手。
不要透支福報
修行一定要老實,做任何事情都一樣。
有的人去放高利貸,每個月拿利息,就有好幾萬。
他覺得這些錢是無中生有的,其實不是。
錢不會無緣無故的產生,包括你的利息。
你所用的,所吃的,都來自你福報的轉化。
包括放高利貸的利息,都來自福報的轉化。
而如果你放大了看,你去放利息,那個錢來自哪裡,最後還不是來自老百姓的手上。
而最後的法則,就是來自你的福報。
所以要慎重。
古人是很忌諱用術。
比如看相的人,命都不好,就是術,這個術會違背因果法則的運行,那自然受到因果的懲罰。
還有現在的透支,使用信用卡,貸款等來透支自己的財富。
這就是用術,把自己福報來透支了。
也許大家都一樣,都在透支,好像很正常。
其實,正因為正常才可怕,這就叫眾生的共業。
好比現在彩票發達,而且政府也承認,這就叫共業,大家一起造業,才可怕。
那要把福報藏起來,就是把錢給布施出去,布施給三寶。
那你用錢少了,花在自己身上享受的物質就少了,福報就留下來。
福報都是自己培的,也是自己損的。
福報雖然是無形,但是轉化成你所用的,所穿的,所吃的,就是有形的。
別人請你吃大餐,是殺生的,你雖然也沒有花錢。
但仍然用你的福報。
你浪費公司的水電,雖然不用付水電費,但也是用自己福報。
你不在那家公司,就無法享用公司一切。
明白了一切都是福報在左右,你沒錢也就努力培養福報,有錢了就要珍惜,不要透支福報。
感覺自己過的舒服,如果欠債了,一定要還,這輩子不還,總有一輩子要還,做人還還好,不要做牛做馬還。
看到別人用非法手段換取錢,你要悲憫他,他不知道因果法則。
修行和錢財、福報的關係!真修行人,佛菩薩不會讓你受凍挨餓!
很多修行人會發現,怎麼自己這兩年突然的運氣不順了,怎麼老破財啊。
以前很好賺錢的,現在很難賺錢。
甚至負債累累,而越是急著賺錢還債,就越是破財,債務越來越重。
有的人,念佛。
發現運氣好了,財運順利了,很歡喜。
而有的人,則相反,越是修行,財運反而越背,很是煩惱。
因為這些問題很普遍,每位真修行人都要遇上的。
佛家有逆度,順度。
對財運,講究的是中道。
對真修行人,要求的是功德不是福報。
也就是說,你如果真修行,佛家護法和菩薩,一定會保障你的衣食住行,不會讓你受凍挨餓,為吃飯而辛勞奔波。
護法和菩薩會幫助你,保障你的衣食住行,保障你的生命安全。
這是肯定的。
所以窮困的人,誠心念佛,護法和菩薩,會幫助他們,讓他們衣食住行無憂,可以養家糊口,這樣才能安心修行。
此為順度。
而對於生活過的很好,甚至奢侈浪費,開始腐敗的弟子。
如果他們不是真的修行,只是念佛燒香布施供養,求求福報。
他們很多也會事業順利。
而因為他們奢侈浪費,這個福報,很快就享受完了。
此為順而不度。
而真正有福報而真心修行的人,佛菩薩和護法,絕對不會讓他們奢侈揮霍,很快的耗盡福報。
所以這個時候就會有磨難。
讓他們事業不順利,經常出現破財等等。
讓他們煩惱,生起出離心。
不執著與世俗的享受和福報。
這時,你如果還一心想著發財,甚至求菩薩讓你發財。
你會發現,你越念佛越是求,你越是破財。
而有的人這時就會對佛菩薩失去信心,覺得,我都這麼虔誠了,佛菩薩和護法怎麼不保佑我呢?
其實佛菩薩和護法,都是為你好。
是真正的再保護你。
你只要靜下心來,就會發現。
無論你怎麼破財,其實你都沒有傾家蕩產,沒有一無所有。
即使有欠債,債主也不大逼迫你。
而你其實還是衣食無憂。
只是沒法發財。
而問題就在這,你是要修行呢,還是要發財?要真修行,就應該放下貪圖發財的念頭。
不要在為錢財而勞累一輩子,應該放下對這些東西的執著。
做自己該做的喜歡做的事情,不再為錢財而辛勞,而作努力。
因為你一旦發財了,就會想著要更多。
更多了,有想著如何守住,如何讓子孫不會敗掉。
所以你一輩子都在為錢財而辛勞。
一輩子都在做錢財的努力。
那你還如何修行?
其實你無須為錢財擔心,因為你自己的能力,完全可以養家糊口。
雖然沒有發財做富翁,沒轎車豪宅。
但起碼衣食無憂,吃穿住用還是不用愁的。
這就夠了,行者應該安於平淡,清茶淡飯,能有飯食充饑,能有房屋安身,這就夠了。
這樣有利於身心健康。
也有利於子孫的健康成長,培養健全的人格。
所謂“有錢難買少年窮”啊。
對孩子不要太過於溺愛,不要讓他們從小就養尊處優,嬌生慣養。
而應該培養節儉,勤勞的美德。
所以,護法和菩薩,其實一直在努力的讓你從世俗的束縛中擺脫出來。
讓你能淨心修行。
同時要你懂得“惜福”。
此為逆度。
也是真度。
而當你碰上這個情況,要恭喜你,因為你是真修行人。
同時要提醒你,你現在要作出選擇,是要功德還是福報?是要惜福還是享福?
在他透露一個靈界秘密,冤親債主要害一個人,而如果找個人很有福報,他們不能靠近。
他們往往就是想方設法,讓他發財,讓他們享福。
讓他們腐敗,這樣他們很快就福報盡了。
如果再加上,作惡多端。
這個人,很快就會讓冤親債主報復,甚至拉到地獄去。
所以,一定要記住“惜福”。
尤其是吃素,因為吃素功德,比布施功德要大千百倍。
----------------------------------
節選自佛經《大方廣佛華嚴經十惡品》
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唯願如來為我解說,不飲酒、不食肉者,得幾所福?
佛告迦葉:
假使有人,象馬牛羊、琉璃珍寶璎珞、國城妻子,持用布施,
猶亦不如有人能斷酒肉,百千萬分不如其一。
復置是事,假使有人百千兩金遍滿三千大千世界,持用布施,
猶亦不如有人能斷酒肉,百千萬分不如其一。
復置是事,假使有能鑄金為人數百,持用布施,
猶亦不如有人能斷酒肉,百千萬分不如其一。
復置是事,假使有人造作幡華寶蓋,遍滿三千大千世界,
猶亦不如有人能斷酒肉,百千萬分不如其一。
復置是事,假使有人造大浮圖寶塔,檐檐相次,如稻麻竹葦,上至梵天,不如有人能斷酒肉,百千萬分不如其一。
--------------------------------
你會發現很多中國古代和一些現代的大富翁,比如王永慶老先生,台塑集團創辦人,被譽為台灣的“經營之神”。
每天就是吃稀粥小菜,生活比普通百姓還簡單。
王永慶最疼愛的女兒王雪齡結婚,他陪送的嫁妝,除了一張無限期提供學習費用的憑據外,就是一把刮鬍刀,好讓女兒自己替丈夫刮鬍子!王雪齡的婚禮比一般老百姓家的還簡單,連她手上的新娘捧花,也是跑到許多花店比較後才選購的最便宜的一種!當然,對於社會公益事業,王永慶從不小氣。
他曾一次就捐助2.5億美元巨款給一家醫院!汶川地震,老人家第一個,一次就捐款一億元新台幣。
當人現有的福分超過所能承受的福分時,一點小事也會鎮不住,也就是會產生抑郁、自殺、憂愁、鬥諍、煩躁、悲傷、絕望、怨恨、指責等情緒
某段時間沒有福報,即使擁有很多很富有,也感受不到快樂.
福報不足的人,好比一鍋湯,遇到些許小困難,就像一碗污水倒入一鍋湯,整鍋湯都壞了.
福報大的人,好比大海,一江污水流進大海,海不會被一江水轉污,相反能把它轉清,讓自己更強大,納百川而成百谷王。
徹底消除一切問題的方法,就是增長福報。
-----------------------------------------------
以下智空法師告訴你福報有多重要
有人說:求惡求善無所謂啦,這是另外一個問題了。
談到另外一個問題就是:要求智慧不求福報。
現在好多人愛談這個問題,他認為福報算什麼呢?我求智慧呀。
有人天福報還要有智慧才行,對!可是你知道不知道?你想得到並且轉變自己業力,而有人天福報的那個智慧是從哪裡來的呀?究竟的來說,一點路也不能省,你的福報沒有積累夠而想開智慧的話,門兒都沒有。
在西藏有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喇嘛,他對他的上師說:“我怎麼修行”?上師說:“你要好好做善事哦,多做功德,智慧才能增長,功德和智慧的增長是平等的”。
“哦,原來這樣,功德增長智慧才能增長”!喇嘛想。
所以他就給大眾印經,每天早上就推著印經板去印經,印了多少年了。
他不停的為別人做,目的是為了開智慧。
他也沒有了解經文法義,也沒有聽聞佛法。
印了很久,幾十年了,覺得很累,就煩了。
他就拿著那個印經板發了個願:“文殊菩薩,諸佛菩薩請做個證明吧。
我的上師跟我說:好好求福,求福就能增智慧。
我一直在為別人做事,可我的智慧還沒有開哦!如果我上師說的這個話是錯的,那我把這個印經板丟到空中就讓它掉下來好了,如果我上師說的這句話是對的,那丟到空中的這個板不要掉下來好了”。
他想:這個木版丟到空中肯定要掉下來的,那就證明我的師父說錯了——他想證明他的師父說錯了。
他不想做功德了,不想求福報了,他想開智慧去。
理所當然,大家都知道,這個板要丟到空中肯定要掉下來的。
他一狠心,一咬牙就把板往空中“啪”的一聲,丟了出去,不管了。
他就閉上眼睛靜靜地聽木版掉下來的聲音,可是,一直沒有掉下來的聲音。
奇怪了,木版沒有掉下來,怎麼回事?睜眼一看,文殊菩薩在空中接住了經板!!!
文殊菩薩說:“我可愛而又可憐的弟子呀,你的上師其實一點錯也沒有呀,你的福報增長夠就是智慧增長夠。
你現在的智慧沒有開,就是因為你的福報還不夠,你應該繼續修呀!繼續求福報,繼續為大眾服務哦”!哇!他此時能親見文殊菩薩,很難得!
文殊菩薩是智慧第一!表智慧的!就是由於他的信心發生動搖的時候,就是由於自己做功德;做善事的問題產生懷疑的時候,而且自己的福報增長到一定水平後,感應到了文殊菩薩現身!菩薩無處不在呀!
從這裡可以看出,你福報求不到,想開智慧?不行!你的福報有了,就把福報轉換為智慧了。
好多人說:“我沒有錢,沒有辦法幫助人”!我告訴你,你沒錢沒有關系,你每天隨喜善知識,隨喜那些大善人,隨喜那些每天廣度眾生;開發空性智慧的佛教事業的人,贊歎他們,這樣你不就積累了功德了嗎?!退一步講,你不要以為幫助別人;修功德;修福報;布施就不是究竟的佛法。
布施是六度之一,它是開始必須要有的。
六度是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智慧。
如果你布施做不圓滿,那後面每一項都不圓滿。
前面的布施做的不圓滿,後面的圓滿一點也升不起來。
布施是第一項,智慧是最後一項,它中間還有四項,這是次第。
六度是有次第的,比如,初地菩薩修的是布施,二地菩薩修的是持戒,三地菩薩修的是忍辱,四地菩薩修的是精進,五地菩薩修的是禅定,六地菩薩修的是般若。
他是一地一地的往上走,一地一地修的重點是不一樣的。
那如果你說,我不要,我從一地就直接修五地功德法門。
可能嗎?不可能。
退一步來說,你知道六度之間,為什麼一定要修布施呢?打個比方,就如一個人要走遠路,那出發前必須要做好充分的准備工作,要帶足自己的干糧。
如水;吃的東西要帶足,如果你沒帶足,沒走到半路,沒東西吃了,就餓死在路上了。
這哪有福報呢?所以,我昨天在禅堂裡對弟子講:你沒有福報?你每天能有時間來禅堂恭敬師父;打坐,這就是有福報嘛。
有一個弟子對我講了一件真事。
他有一個朋友,他勸朋友也一起來打坐,可朋友說:“我真的休息不下來,我沒辦法,沒時間。
我一輩子很奇怪,為了這個家,我每天從早忙到晚,不停的工作,我就沒有病。
只要停下來休息一天二天,病就找上門來了”。
呵呵!就是這麼簡單,他是來還債的。
生生世世欠人家錢財而來的,沒有時間坐下來休息,他就連個星期天也沒有。
這一輩子不停的干活,不停的還債,做騾做馬,給誰做?給兒女。
這叫沒有福報。
剛才說的六度,老實告訴你:其實是你的布施不夠,福報不夠,你持戒是持不住的。
我昨天對我徒弟說:你布施不夠,你怎麼持不殺生戒?他說:“師父,那我不吃肉,只吃素行不行?”行呀,但行的通嗎?你工作的環境根本就沒有素食,沒有辦法,你不吃肉行嗎?生活所迫,你不得不吃肉。
有些人為了拿到錢去殺人;搶銀行。
一些人殺豬;殺雞等等,他說:都是生活所迫,不做這些不會做別的。
就只好造殺生業了,你福報不夠就只能造殺生業了。
如偷盜,要是你家財萬貫,不用工作家裡也都有錢用,那還用得著偷嗎?如果你非常有錢了,你還用得著去貪污嗎?這不是福報不夠嗎?這就是布施的功德不夠。
還有邪淫,都是自己的福報不夠,如果你的福報夠了,你的太太;你的先生那麼好,所有的一切都好,你還有必要出去追尋那麼多的東西嗎?這不就是你的福報不夠嗎?所以,你們一定要明白這些問題,布施不夠,就持戒不好。
如果持戒不好,那怎麼修忍辱呢?持戒能讓你內在的個性轉變為善,心地善良,慢慢的容忍一切,不管是否禅修都會變得輕安,這就有了定力了,就有力量了。
最後即使別人罵你,你也能以歡喜心接受了,這才是忍辱,這個時候才得到忍辱的力量。
所以,你不能持戒,怎麼能忍辱呢?這是個修行次第,你忍不住的,別人說你一句,你就哇哇大叫起來,這種人真的沒有福報呀。
所以有的禅師見面時,互相考證,怎麼考證呢?見面根本不談空性,不談禅七。
有的禅師見面就非常恭敬地說:你是大菩薩呀,你的空性見解高呀,佩服!佩服!他這麼一誇你,就悄悄地觀察你臉上的傲慢心,你那臉上的表情就洋洋得意就顯現出來了,這就是看你的定力夠不夠。
看你的忍心,能不能忍下來。
忍辱心也是與定力相類似的,是一種忍的力量,看你能否忍住?看你不能忍住,人家就不和你說話了。
是在試你呢!看你是否是真本事?如果你真有本事,他誇你也無所謂,罵你也無所謂,這個喜;憂;苦;樂,與他無關。
這種人是真有定力,所以沒有定力能忍得住嗎?
沒有忍辱,你怎麼能精進起來嘛,忍都忍不住,安不住,你想在忍的基礎上繼續的持續,持續就是指忍的持續。
你修一天可以,修二天可以,到了第三天,可能就會說:不行了,這個菩薩道太久遠了。
忍不住是沒有定力,沒有這個忍耐性,你就不能精進。
所以我告訴你們,修行不要計劃一個月二個月;三年二年。
你要橫下心來,打它十年二十年的計劃,這十年二十年,別的我什麼都放下,要實修它十年二十年,一切都不動搖,你看看十年二十年以後是什麼樣?你看看你的身體變化不變化?你看你的氣質變不變化?你的心是否變化,你看到最後諸佛菩薩加不加被你?要發心就要發長遠心。
你不能精進,你怎麼能修禅定呢?就比如你打坐,你坐不了半個小時,你怎麼能坐一個小時呢?不能坐一個小時,怎麼能坐三個小時呢?你不能一天修,怎麼能三天修呢?你不能用三年;十年幾十年來禅修,那怎麼行呢?幾十年禅修能安住不動,這是什麼功夫呀?我以前跟你們提過,吆四祖道信大師,三祖把這個祖祖相傳的心法傳給他,他做了祖師以後,他60年沒有躺下睡過覺呀!修行哪是一天二天的事呀,你不精進;不忍辱,怎麼能繼續的禅修下去?
不持續的禅修下去,想開智慧?想開般若智慧?能嗎?絕對不行!
六度裡的禅定之後才是般若智慧的開展;空性知見的建立,這個時候在諸佛菩薩的加被下,善知識就來了,加被你,幫助你!為什麼就遇到善知識呢?福報夠,禅修基礎一夠,善知識看你是好苗,就象老師看到好學生一樣,加持加持你,很快就好了嘛,你就很快開悟了,一開悟就列為聖賢,就是菩薩,你以後就可以度眾生了。
各路財神的首領--財寶天王的起源及功德利益為何?
安穩富貴功德海--寶藏夜叉神王(黃財神)真言法的秘密修持略談
親朋好友欠錢不還?教你一個神奇的咒語,讓他們主動歸還!
改善「愛情與事業」最大效益之咕嚕咕咧佛母密法
修財神法怎麼沒發財?
請活佛為自己修財神的慘痛教訓
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命裡的錢,都是有定數的
發願學佛修行,反而招來種種的不順呢?
真修行人不能炒股
佛教徒不可賭博跟打麻將!
從光明走向黑暗的可怕的福報,福報越大,生死業力越大!
福報是用來修行的,不是用來享受
錢財方面的因果很驚人,大家一定要知道
保持一點缺,讓你的惡業有個出口的地方
這件事太損子女福報,千萬不要再做了!
你的福報夠不夠你折騰.
看福報--人的因果和福報
關於福報消耗和氣場的問題
錢財為五家共有
什麼是今生真正的福報、最大的福報?家裡沒有修行人,子孫難以興旺!
這樣懺悔三次,我跟你保証,因緣馬上變化!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菩提彼岸
菩提彼岸
菩提彼岸發表在痞客邦留言(0)人氣()
E-mail轉寄
全站分類:宗教超自然個人分類:福慧雙修此分類上一篇:切不要將福報提前挪用
此分類下一篇:生命中的三大福田
上一篇:五逆重罪:出佛身血
下一篇:不要干涉因果
歷史上的今天
2021:解答初學之人對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的疑問
2021:你著魔了,不要不信!上帝要毀滅一個人,必先令其瘋狂!
2020:當代念佛人最大的悲哀
2020:通過受戒,你這個泥巴碗變成了金碗,金碗就是碎了,一個碎片也比泥巴碗要好
2020:佛堂只拜西方三聖和釋迦牟尼佛,不另拜其他佛菩薩可以嗎?
2020:外甥女出生後莫名哭了三個月,我一開始就知道真相,卻不敢說出來!
2019:無論從修行還是健康的角度,吃甘露丸的功德意義都非常大
2019:學佛、皈依之後還可以去算命或者問事嗎?
2019:一切法都是用來訓練我們的心
2019:學佛後有這些感知,說明你走對了路!
2018:你修行功夫愈深,相貌就愈好!
2018:一口氣不來,這個世間什麼東西是你的?
2017:不要去控制妄念,也不要想方法除掉妄念
2017:生氣,就好像自己喝毒藥而指望別人痛苦
2017:要有理想而不理想化
2017:不是你凶,人家就怕你
2017:業障病一來,為什麼吃藥沒有用
2017:佛法之中的空,並不是什麼都沒有,反而是樣樣都有
2017:為什麼度別人容易,度家人這麼難?
2016:五逆重罪:出佛身血
2016:許願與發願的區別
2015:凡夫就是凡夫,有些做不到也是正常的,但是自己知道就行
2014:命長卻盡是造罪,也沒有太大的意義
2014:雖然接觸到了佛法,但還是一直替自己的後代操心,無法專心念佛,該怎麼辦?
2014:學佛在哪裡覺悟呢?生活當中,起心動念處要覺悟
2014:「貪、瞋、痴」不除,則慈悲不生,智慧不成
2013:生起菩提心也是有次第的
2013:必須要積累福德
2013:佛是用經教度眾生,其他的都屬於紀念
2013:沒有智慧的人傲慢只會自取其辱
2013:開悟就是生命中第一次清醒過來
2013:苦是生命中根本的不滿足狀態
2013:多行持善法,處處為他眾著想
2013:把佛法放在心上時,會有十種徵兆
2013:啟發善根福德因緣,各人的緣分不一樣
2012:佛門史詩級巨著《阿彌陀佛的故事》動畫(共十集)
2012:學習最大的障礙
2012:過分的自責,也會造成自己的障礙
2012:不以神通做佛事
2012:我們自性就是個萬花筒
2010:做一個不被迷惑的人
2010:無明令「我」輪迴生死
2010:甚麼是無明?
▲top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
參觀人氣
本日人氣:
累積人氣:
誰來我家
RSS訂閱
相關連結
佛教
林鉅晴/林钜晴佛教漫画專頁佛教在線-中國最大佛教門戶慎齋堂印光法師文鈔專輯佛音網站優秀佛教網站一覽表星雲文集佛教百科佛教正法中心淨空法師新版專題網站菩陀書軒緣菩陀書香緣通靈佛教網印光大師文鈔人間佛教網--佛在人間祇樹給孤獨園林智悲佛網佛說顯密文庫居士林芬陀利華園明珠佛學社新浪佛學佛門網台南慈蓮寺佛典故事中國雅虎佛學台中蓮社藥師琉璃光如來佛教導航淨土宗法語海峽佛教網中國佛教網中國佛學網地藏占察網雲水網站鳳凰佛教果煜法師文集淨宗學院悲智佛網佛教正法中心鑑因法師專站喬覺禪林圓覺宗網路系統普獻法師專網法鼓山全球資訊網柏林禪寺國際藏傳佛教研究會圓光佛學院覺正淨苑人間寒山路法鼓全集佛教視頻網七葉佛教書舍佛弟子文庫妙蓮老和尚網路圖書館化育資訊網中台世界佛網佛網精彩文章般若文海繁體站佛法山全球資訊網善護口業人生佛教網印順導師佛學著作集達賴喇嘛西藏宗教基金會大藏經解說佛陀教育基金會堪布索達吉仁波切文集佛弟子文庫人間菩薩行淨律寺牟尼佛法流通網淨土宗莊春江工作站報恩佛網佛教徒生活網藏密白玉佛學豐原分會佛教藏經目錄數位資料庫慈悲電視台法界佛教印經會相見便是有緣生命電視台正德全球資訊網佛門網淨空法師專集網站靈鷲山佛教教團人間衛視法相莊嚴台大師子吼佛學專站喇榮三乘佛學會【慧光集】佛學小站果煜法師文集CBETA中華電子佛典協會學佛網法薰禪苑禪心學苑聖嚴法師專屬網頁生命電視台台灣白玉網站佛教線上藏文法寶申請人乘佛教書籍出版社福嚴佛學院蓮雲寺白馬山菩提寺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波沙山慈宗全球資訊網大華嚴寺玄奘西域行全佛出版社星雲文集佛學數位圖書館暨博物館佛學多媒體資料庫儒釋道多元文化教育網大方廣台灣佛教史料庫華嚴生命的故鄉佛光山全球資訊網中華藥師山居士佛學學會法鼓山禪部落惠敏法師的風培基佛藏山佛網Life論壇慈濟基金會藏傳佛教噶陀彰化講堂地藏孝親網大愛電視佛光山天眼網路佛學院彌陀山莊大慧集網路動畫正覺之音常春藤健康素食餐廳香光資訊網佛教新竹市淨宗學會了凡四訓白話篇美國佛教會香光莊嚴雜誌社戒色網大慧集網路動畫佛教勝地名聯集錦大寶法王噶瑪巴官方中文網蓮花山居士網印光大師淨土修行之路法雲資訊網華藏衛星電視台華人佛教_鳳凰網上海佛教網慧嚴法師的論壇故事說法法鼓山數位學習網妙覺佛教空中大學大崗山吉祥精舍佛陀教育影音圖書館
初學
初機學佛必備基本知見佛法要領用佛法來剖析人生什麼是佛法佛教的形成、教理和人生價值觀學佛?學魔?正見與邪見學佛第一要知見正可許則許吃素與學佛如何學佛認識佛教之常識認識佛教學佛淺說談因果佛法與人生念佛法門正信的佛教因果可轉變初機學佛決疑向智識份子介紹佛教向受過現代教育的人介紹佛教佛教小常識改造命運的原理與方法學佛群疑歧路指歸初機學佛決疑
解惑
海濤法師佛學問答佛教經典圖書館佛學辭典在線版V1佛光大辭典淨空法師學佛問答居士學佛100問中陰身佛陀教誡居家修持指南在家居士安樂八法臨終關懷問題解答臨終文集淨空法師菁華開示宣化上人開示索達吉堪布資料專題彙集Wiki慈悲喜捨小站。
釋大寬法師佛學問答。
佛教經典功德會法寶下載網站佛學辭典佛典故事印順法師佛學著作集
戒殺護生
毛毛蟲變蝴蝶系列 道證法師講述
其他
法鼓全集般若文海臨終文集譚宏州的見聞思修念佛感應事蹟e世紀往生傳世界宗教入口網玄奘大學宗教學研究所新浪首頁紅塵記事了凡四訓白話篇佛教往生網金山活佛神異錄線上供佛護生好書--物猶如此臨終文集《稱讚淨土佛攝受經》今譯佛教節日的萬年曆用愛看世界---大愛主播倪銘均台灣大百科全書人間福報和平蔬食聯盟馮馮特輯馮馮居士特輯非凡舵手的網誌大紀元--生命探索chimpfeedr說說 蕭平實 玄奘 如意論師什麼是不如法摧彼(外道)邪論? 蕭氏一派也 之說說蕭平實在《佛藏經講記》的錯誤
菩提彼岸雲渡煉心Zen
文章分類
佛教文章(15)
禪心悟語(1464)開示法語(5116)佛教知識(1040)宗派法門(1441)煉心修行(1867)經咒法寶(355)福慧雙修(851)因果輪迴(1001)度化感應(189)戒殺盜淫(420)超度往生(347)佛門故事(332)菩提人間(209)居士行儀(436)同登彼岸(23)
破解迷思(6)
破邪顯正(479)修行誤區(1423)護法鬼神
(265)移風易俗(104)氣功通靈(104)命理風水(206)
文章報導(2)
宗教相關(99)好文分享(144)
文章搜尋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迴響
動態訂閱
回到頁首
回到主文
免費註冊
客服中心
痞客邦首頁
©2003-2022PIXNET
關閉視窗
PIXNET
Facebook
Yahoo!
Google
MSN
{{guestName}}
(登出)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
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最多顯示6個中文字元)
請輸入標題(最多顯示9個中文字元)
請輸入內容(最多140個中文字元)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
送出留言
延伸文章資訊
- 1人間佛教語錄 - 星雲大師
佛教徒以錢財護持佛教事業,供養布施,不但成為興隆佛教的淨財,同時也為自己廣植福德因緣。但是淨施要在「不自苦、不自惱、不悔施」的條件下,才算合法。
- 2佛教的財富觀 - 佛弟子文庫
佛教對錢財的看法是「非善非惡」,佛教認為錢財是必須的,不僅是維持生活的需要,也是弘法修道的資糧。依靠自己正當的勞動獲得的財富是佛教所鼓勵的。
- 3【中台世界】佛典故事 錢財乃五家所共有
- 4217 五家共有 - 星雲大師全集
首頁/; 第三類【教科書】 /; 佛教叢書(共28冊) /; 佛教叢書7 佛陀(2) ... 「你們要知道,錢財是身外之物,為五家所共有:一為火燒,二為水漂,三為國王官吏所 ...
- 5佛教錢財過多超過你的福德,也會生病 - 壹讀
錢財屬於水,錢財越多時,你就無法保證水是乾淨的。做生意時,如果不正派,故意走法律漏洞然後獲取錢財。乃至運用你的權利去換取錢財,這就代表了水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