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宮劇_百度百科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清宮戲,廣義指有關清朝時期的電視劇的統稱,狹義上指與清朝後宮相關的電視劇和網絡角色扮演。

這些電視劇和角色扮演涵蓋了從努爾哈赤到末代皇帝溥儀三百多年的歷史故事 ... 反饋 分享 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https://baike.baidu.hk/item/清宮劇/23655060 複製 複製成功 清宮劇 編輯 鎖定 清宮戲,廣義指有關清朝時期的電視劇的統稱,狹義上指與清朝後宮相關的電視劇和網絡角色扮演。

這些電視劇和角色扮演涵蓋了從努爾哈赤到末代皇帝溥儀三百多年的歷史故事和人物。

中文名 清宮戲 別    名 清朝宮廷戲 類    型 宮廷戲 製片地區 中國大陸 集    數 50集 出品時間 2011年 目錄 1 基本信息 2 簡介 3 主要作品 4 輝煌時期 5 網絡小説 6 社會看法 清宮劇基本信息 編輯 清宮戲是以清朝宮廷為題材的電視劇的統稱。

第一代清宮戲是早期的港台作品《戲説乾隆》,到《還珠格格》時期達到了頂峯狀態。

2011年的收視大劇《宮鎖心玉》、《步步驚心》以及熱播的《後宮甄嬛傳》為我們展現了清宮戲的另一種表現方式。

清宮戲通過演員的表演為觀眾展現清朝後宮的勾心鬥角以及政治爭鬥爭內幕。

清宮劇簡介 編輯 蒼穹之昴 早期的港台作品《戲説乾隆》,紅遍了大江南北。

而之後圍繞着清朝的幾個皇帝,拍攝了大量與之相關的清宮戲,一時清宮戲氾濫。

不過,大部分清宮戲製作精良,畫面優美,演員陣容強大,展現了清朝的文化風貌,雖對歷史原貌的把握有所欠缺,或是隻是借用了歷史背景,但仍深受廣大觀眾的喜愛。

清宮劇主要作品 編輯 主要系列: 清裝戲(11張) 《康熙微服私訪記》系列、《鐵齒銅牙紀曉嵐》系列、《還珠格格》系列、秘史系列、《李衞當官》系列按拍攝製作的地域和年代可分為:內地:1997:《宰相劉羅鍋》、《日落紫禁城》、《雍正王朝》、《康熙微服私訪記》1998:《還珠格格》1999:《康熙微服私訪記2》、《還珠格格第二部》2000:《康熙微服私訪記3》、《鐵齒銅牙紀曉嵐》2001:《康熙王朝》、《皇宮寶貝》、《格格要出嫁》、《鐵齒銅牙紀曉嵐II》、《風流才子紀曉嵐》2002:《李衞當官》、《天下糧倉》、《乾隆王朝》、《少年天子》、《夢斷紫禁城》、《江南京華夢》、《十三格格》、《康熙微服私訪記4》、《還珠格格第三部》 《孝莊秘史》(4張) 2003:《神醫喜來樂》、《少年康熙》、《孝莊秘史》、《皇太子秘史》、《布衣知縣梵如花》、《天下無雙》、《江山為重》、《宮廷畫師郎世寧》2004:《一簾幽夢》、《乾隆與香妃》、《鐵齒銅牙紀曉嵐Ⅲ》2005:《煙花三月》、《太祖秘史》、《一生為奴》、《上書房》、《嘉慶皇帝》、《大清風雲》、《少年寶親王》2006:《德齡公主》、《青天衙門》、《大清後宮》、《康熙秘史》、《龍非龍鳳非鳳》、《紅墨坊》2007:《康熙微服私訪記5》、《鐵將軍阿貴》、《庚子風雲》、《少年訟師紀曉嵐》、《鹿鼎記》2009:《蒼穹之昴》、《大內低手》(李衞當官3)2011:《宮鎖心玉》(宮1)、《新還珠格格》、《步步驚心》、《十三格格新傳》。

2012:《宮鎖珠簾》、(宮2)《美人無淚》、《甄嬛傳》、《清宮絕戀》、《深宮諜影》(由於廣電總局的限制,宮廷劇將大幅減少)預計拍攝:《寂寞空庭春欲晚》、《宮鎖連城》香港:《乾隆大帝》(1997)、《金玉滿堂》(1999)、《陳夢吉傳奇》(2000)、《小寶與康熙》(2001)、《金枝欲孽》(2004)、《御用閒人》(2005)、《紫禁驚雷》(2011)、《萬凰之王》(2011)、《大太監》、《金枝欲孽2》(2012)台灣:《清宮殘夢》(1970)、《大執法》(1983)、《江南遊》(1983)、《煙雨江南》(1983)、《少林寺》(1984)、《慈禧外傳》(1986)、《皇帝與公主》(1986))、《八月桂花香》(1988)、《胭脂扣》(1989)、《賽金花》(1991)、《末代兒女情》(1991)、《戲説乾隆》(1991)、《末代皇孫》、(1992)、《再世情緣》(1992《一代皇后大玉兒》(1992)、《戲説慈禧》(1993)、《新月格格》(1995)、《紅樓夢》(1996)、《歡喜游龍》(1997)、《雍正小蝶年羹堯》(1999)、《懷玉公主》(2000)、《才子佳人乾隆皇》(2001) 金枝欲孽 《後宮甄嬛傳》(9張) 網絡角色扮演角色扮演最開始源於cosplayer,但慢慢的人們特別是年輕的女孩不滿足於只是在特定的場合才能扮演自己喜歡的角色。

於是開始藉助網絡,利用各種聊天工具(大部分使用的是QQ),將具有相同愛好的人集合起來。

以某一個朝代作為背景,相互確定所代表的角色,然後模仿現實,用接龍的方法,將自己代表的角色的言行舉止以自己的理解寫出來,其他人根據她人寫的東西,再結合自己角色和理解接下去。

角色扮演所選的朝代大部分是康熙和乾隆這兩代,其中康熙時代的九龍爭霸是清宮戲中最為人們所追捧的。

大家在角色扮演的過程中不會遵循歷史,只會按照自己的能力來演義後宮風雲。

扮演者多為女性,大部分年齡在12—25中,男性很少,所以男性角色也多為女性所扮演。

清宮劇輝煌時期 編輯 42集電視連續劇《戲説乾隆》是一部熔歷史、言情、武打於一爐的大投資作品。

它所展現的是帝王的日常生活和圍繞在帝王身邊那些充滿人性及情趣的小人物,正如評論所説,它所講的關於皇帝的故事,和千百年來民間文化傳統中的皇帝形象是基本一致的,鄭少秋演的是一個世俗化了的皇帝,這個乾隆既睿智又體恤百姓,還擁有一身好功夫。

演員瀟灑的風度,民間冶遊的有趣經歷,鄭少秋和趙雅芝的明星效應,至於那許多頗具幽默感的詼諧對白,增強了作品的趣味性。

既能滿足觀眾對宮廷生活的好奇心理,又不因皇帝的高高在上讓觀眾感到陌生。

戲説乾隆 《戲説乾隆》妙在“戲説”二字之上,雖然“戲説”這個詞在後來的電視文化批判中有了越來越多的負面色彩,後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電視劇行業“戲説”濫觴,觀眾和評論界自然會表達出厭倦。

然而不能因此抹殺《戲説乾隆》拓展歷史題材劇表現形式的作用,即使是在當年,對這類電視劇抵制、貶抑的聲音也是很強大的。

然而,冷靜的觀察人士告誡説:需要從大眾文化的深層次來分析“戲説”受到市場狂熱歡迎的原因。

需要借鑑其中的合理因素而不是憤世嫉俗地排斥,在這以後出現的本土劇《宰相劉羅鍋》和《鐵嘴銅牙紀曉嵐》就是不拘泥於史實同時給人智慧啓迪和歡樂的成功作品。

《戲説乾隆》的成功,更主要的在於它巧妙地將商業元素,與大眾的道德需求和價值觀念統一在一起。

它們找到了商業電視劇的真諦:功夫、言情、詼諧的語言必然和觀眾的常識系統相吻合。

同時,它與新生代的情感和趣味渦流融會合拍,形成了強大的文化消費潮流,所形成的轟動效應,可以從內地接着推出的一系列戲説性電視劇,以及1998年的《還珠格格》再次得到印證。

清宮戲源頭 《步步驚心》(17張) 作為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也是中國由盛至衰、由傳統走向近代的一個朝代,它從鐵騎入關、割地賠款、喪權辱國,大起大落的興盛衰敗使之蒙上了一層迷霧,老百姓對清代有着極大的瞭解興趣而無從下手,而簡單明瞭的教科書又實在無法滿足這種要求。

我省文化界有人認為,是餘秋雨最早引起了人們對清代人物的興趣,他的一篇《一個王朝的背影》,用獨特的目光與文筆,描繪出了順治、康熙、雍正、乾隆等清朝歷代皇帝的清晰面影和生命軌跡,在對清代封建統治者一片罵聲、責難聲的當時,可謂膽大包天,原來清代是這樣一個王朝!於是迅速引起了人們對清代的極大興趣。

這時,一些“清宮戲”文學影視作品開始應運而生並漸漸大行其道,成為二十世紀末至今中國熒屏上的一道獨特風景線。

篡改歷史由於一直沒有一部全面、客觀、真實地反映清代歷史的大型典籍,“清宮戲”一開始就註定像一個失控的馬羣,個個張牙舞爪、左奔右突,無所顧忌地縱蹄狂跑。

有的在盛開着民間野史傳説野花的小路上搖頭晃腦、一路過來;有的則借用作家編劇們龍飛鳳舞、天馬行空的翅膀,將毫無準備的觀眾肆意引導;有的雖表現出一副歷史正劇的面孔,實際上卻對耳熟能詳的人物和歷史事件進行了最為大膽、最為駭人聽聞的篡改。

在一些電視劇中,清史成了一個可以任意塗抹的小姑娘,時而花枝招展、時而嘴歪眼斜,結果是其面目日益模糊,觀眾們被搞得一頭霧水、無所適從。

“戲説風”愈刮愈烈 《還珠格格》(12張) 回顧近年來的熒屏,數十部“清宮戲”輪番上演,而“戲説風”在其中屢見不鮮。

從《還珠格格》、《康熙微服私訪記》第一到第四部、《鐵齒銅牙紀曉嵐》、《宰相劉羅鍋》、《一代廉吏于成龍》、《天下糧倉》、《李衞當官》到《雍正王朝》、《康熙王朝》、《乾隆王朝》,一部部相繼火爆熒屏,屢攀收視高峯,令相關製作機構、電視台和廣告商們喜出望外。

利益趨使下,更多粗製濫造的“清宮戲”也草草上馬、推出。

熒屏以遠遠直觀、生動於教科書的優勢,使這些人物形象迅速深入人心,令人過目難忘。

在鏡頭前,原來雍正、乾隆等人可以這樣英明神武、憂國憂民;生卒年月根本風馬牛不相及的人竟可以同朝為臣;大貪官可以與所謂忠臣像小孩過家家一樣若無其事地鬥着小心眼兒;皇上可以不理朝政,天天干的都是下班以後的事情;冷酷森嚴的皇宮竟可以長驅直入、温暖如春。

熒屏上,皇上、格格、太監、皇后們走馬燈般輪番登場,各領風騷一兩年,令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戲説風”起於青萍之末而愈刮愈烈。

歷史不是一塊橡皮泥在伴隨“清宮戲”席捲而來的“戲説風”吹拂之下,眾多觀眾暈頭轉向、不明就裏,清史簡直成了某些編劇導演手裏隨意玩弄的一塊橡皮泥,可以我行我素、予取予求。

如今,國家終於要下大力氣重修清史了,九州學人共襄此百年不遇之文化盛舉。

這也意味着,清史不應該也不可能再成為某些編劇、導演和演員手裏的橡皮泥了。

其實,“戲説風”一度與“濫情風”、“奢華風”一起,去年就被有關部門列為最應該大力反對和摒棄的影視界“三風”,但一段時期以來,似乎越是戲説越有市場,越是立論大膽,越能起到驚世駭俗、爭奪眼球的效果,越能提高收視率、增加貼片廣告。

那些想通過“清宮戲”瞭解那個逝去王朝秘密的觀眾們,面對的是一盤盤每況愈下的菜:牛頭狗尾豬下水,非驢非馬、胡亂拼湊、腥臭撲鼻、血污淋漓,這讓人如何下嚥?清宮戲能火多久 《宮鎖心玉》(8張) 隨着國家修清史工程的正式啓動,也有不少讀者擔憂,一旦國家正式編定清史,是否意味着一些事件、人物將鐵板釘釘,沒有更多的發揮空間,而將這些史料完全如實地搬上熒屏,無疑會缺少一些懸念和看頭,往後循規蹈矩的“清宮戲”是否將索然無味、失去市場?國家所編清史是否會成為高懸於影視劇主創人員頭上的一柄“達摩克利斯之劍”,讓影視業人員畏首畏尾、如履薄冰甚至裹足不前?觀眾對此也是喜憂參半,喜的是,從此不會再被“戲説風”颳得找不着北,不會再對孩子茫然的疑問而無法解答;憂的是,清史正式“詔告天下”後,“清宮戲”是否會拍成正經八百的清史紀錄片,是否會成為歷史人物事件的簡單圖解?那樣的話,就太倒人胃口了。

而更多的人則表示,藝術畢竟不等同於史料,在國家所修清史的框架內,其實有着無限廣闊的空間等着有識之士去挖掘、去表現。

國家編修清史是籌備已久的,如今可以説各種條件俱備,正其時也。

而近年來不斷升温、常播常火的“清宮戲”也無疑為這個“火藥庫”的最終烈焰騰空加了最關鍵的一把柴、澆了最關鍵的一桶油,在學者的多方呼籲下、觀眾的千呼萬喚中,國家編修清史工程的正式啓動水到渠成,我們也對這部鴻篇鉅著充滿了期待。

清宮劇網絡小説 編輯 攻心是妃 《攻心是妃》是清宮穿越言情小説。

作者,心醉你。

小説曾用名《清宮朔兒》。

作者進行了多次的刪改,力求人物的性情,最大可能源於在現實生活之中原型的昇華,讓小説人物特性更加的飽滿。

作者修正《清宮朔兒》之後,改名《攻心是妃》,同時融入了諸多歷史案例千古不解之謎,以小説的角度重新解析歷史中的後宮人物。

迴歸清朝後宮妃子的爾虞我詐,揣摩天子心儀何處?怎樣一夜寵冠後宮,在權謀後宮之中夾雜中前朝的盤根錯節,體味女子們的心性使然:是笑裏藏刀,暗害姐妹,傷人於無聲無息;是大智若愚,淡薄名利,唯求夾縫生存;是步步縝密,心計陰沉,只為招招致命......看透後宮浮沉,目睹人間冷暖,步步謹慎僅為求得生存;拼鬥智慧心計,揣摩對手心理,鍥而不捨只是爭一丈夫。

《後宮·甄嬛傳》經典宮鬥小説,作者流瀲紫,主角甄嬛。

最初在網絡連載,全書已完結並全部出版,共七冊。

清宮劇社會看法 編輯 古裝戲備受青睞已是不爭的事實,而其中又以清宮戲為最。

譬如近一段時間,“從中央到地方”的熒屏上,已產生相當或一定影響的清宮戲就有《雍正王朝》、《雍正·小蝶·年羹堯》、《康熙微服私訪》、《還珠格格》、《慈禧西行》等好幾部。

古裝戲的火爆,據説一是容易收回成本,且“賺頭”較大;二則是這類“躲避現實”的戲不大會“惹麻煩”,從投拍到播出都會一路綠燈;再就是在“圈內”有一個不是規矩的“規矩”:拍古裝戲,編、導、演的勞務費都比現實題材的戲高出一倍。

有了以上三點,古裝戲當然會成為搶手貨,你拍我拍大家拍,不拍白不拍,拍了不白拍。

至於清宮戲為何會成為古裝戲中的“主打戲”,一説是“大清故事多”,另一説就是拍戲也得要講個“接近性”———也算是一條不大不小的“市場法則”。

作為電視劇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古裝戲從它出現的那天起就擁有相當的觀眾,而我們這個充滿了大起大落、悲歡離合並極具“戲劇性”的古老民族,客觀上又為古裝戲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各式題材,這幾乎註定了古裝戲遲早會有一個乃至好幾個“爆發期”。

這不,一旦有人用市場經濟那“法力無邊”的“利益”槓桿輕輕這麼一撥,“古裝戲熱”便一“發”不可收拾。

而眼下以“清宮戲”為龍頭的新一輪“古裝戲熱”,據説只能算是“古裝戲熱”的再度“爆發”。

儘管有不少人對花那麼多人力、物力、財力去“挖掘”那些離我們生活太遠的故事頗有微詞,但這似乎絲毫不影響古裝戲的一火再火,更沒法阻止清宮戲漸漸成為其中的“主角”並最終演變成“辮子飛舞鬧熒屏”這一“奇觀”。

近幾年究竟拍了多少清宮戲?筆者曾就此問過“圈內”的權威人士,很可惜,沒人能説出具體數字。

只有一位專門從事電視劇買賣的人這樣説:“反正現在的年產量,就算每天播一集,至少還剩一半輪不上。

”末了,他又補充了一句:“這還只是清宮戲,而且,還不包括那些根本沒人要的……”看來,我們的古裝戲尤其是清宮戲的確是“興旺”加“繁榮”了!但掃興得很,這隻能算是“正話反説”。

如果是“實話實説”,即叫“興旺”倒是確有其象,而“繁榮”則差之千里。

前者是指清宮戲的數量和“經濟效益”,後者卻是針對其“品種”和“質量”。

然而,題材的雷同、質量的低下,對那些清宮戲的炮製者來説都是“不礙的”,“清宮戲生產線”照樣在“滿負荷”地工作,既如此,在今後相當長一段時間裏,熒屏上仍會“辮子滿天飛”。

圖集 清宮劇的概述圖(1張) 詞條統計 瀏覽次數:次 編輯次數:5次歷史版本 最近更新: caldkaf (2022-05-09) 1 基本信息 2 簡介 3 主要作品 4 輝煌時期 5 網絡小説 6 社會看法 百科協議    隱私協議    意見反饋 Beta 進入詞條 清除歷史記錄關閉 編輯 反饋 登錄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