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悌 - 儒釋道文化教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②忝:音「舔」,tiǎn ㄊㄧㄢˇ。
羞辱。
【白話】遵照禮儀來盡力侍奉父母,要把恭敬融入盡孝的真誠心裡。
《詩經‧小雅‧小苑》說:「早起晚睡勤奮不懈,無愧於生養你的 ...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首頁主題學習學習群書治要孝悌
分享至:
治要首頁
治要綱目
治要講堂
治要專題
治要書檔
治要桌卡
English
選單
治要首頁
治要綱目
治要講堂
治要專題
治要書檔
治要桌卡
English
治要綱目
君道修身:戒貪使命勤儉懲忿遷善改過敦親反身尊賢納諫杜讒邪審斷臣術:立節盡忠勸諫舉賢
貴德:尚道孝悌仁義誠信正己度量謙虛謹慎交友學問有恆處世
為政:務本知人任使至公教化禮樂愛民民生法古綱紀賞罰法律慎武將兵征伐武事
敬慎:微漸風俗治亂鑒戒應事慎始終養生明辨:邪正人情才德朋黨辨物因果
貴德>孝悌
吳隱之①,字處默,濮陽人也。
早孤,事母孝謹②,愛敬著於色養③。
幾滅鄣④(鄣恐性本書作及其執喪哀毀過禮)。
於執喪⑤,居近韓康伯⑥家。
康伯母賢明婦人,每聞隱之哭,臨饌⑦輟飡⑧,當織投杼⑨,爲之悲泣。
如此終其喪。
謂伯曰:「汝若得在官人之任,當擧如此之徒。
」及⑩伯爲吏部,超⑪選隱之,遂階⑫清級⑬,爲龍驤將軍,廣州刺史。
(卷三十 晉書下.傳)
【註釋】①吳隱之:吳隱之(?—西元四一四年),字處默,東晉濮(音「僕」,púㄆㄨˊ)陽鄄(音「倦」,juànㄐㄩㄢˋ)城人(今山東省濮縣)。
曾任中書侍郎、左衛將軍、廣州刺史等職,官至度支尚書,為著名廉吏。
②孝謹:孝順而恭謹。
③色養:《論語·為政》:「子夏問孝。
子曰:『色難。
』」朱熹《論語集注》:「色難,謂事親之際,惟色為難也。
」後因稱人子和顏悅色奉養父母或承順父母顏色為「色養」。
④滅鄣:鄣音「障」,zhàngㄓㄤˋ。
鄣,應作「性」。
滅性,謂因喪親過於哀傷而毀滅生命。
⑤執喪:《禮記·檀弓上》:「曾子謂子思曰:『伋,吾執親之喪也,水漿不入於口者七日。
』」後以「執喪」為奉行喪禮或守孝之稱。
⑥韓康伯:名伯,字康伯,東晉玄學思想家,潁川長社(今河南長葛西)人。
⑦臨饌:饌音「賺」,zhuànㄓㄨㄢˋ。
正在準備食物。
臨,遇到。
饌,酒食菜餚。
⑧輟飡:輟音「綽」,chuòㄔㄨㄛˋ。
飡音「餐」,cānㄘㄢ。
停止吃飯。
輟,停止。
飡,同「餐」。
⑨杼:音「住」,zhùㄓㄨˋ。
織布機上用來持理緯線的梭子。
⑩及:達到,等到。
⑪超:在一定範圍以外。
⑫階:動詞,登。
⑬清級:顯貴的官位。
【白話】吳隱之,字處默,濮陽人。
幼年喪父,侍奉母親孝敬、恭謹,敬愛之情十分明顯。
他母親去世,守喪時在墳前哭祭,幾乎氣絕身亡。
他住在韓康伯家附近,康伯的母親是一個非常賢明的婦人,每次聽到吳隱之的哭聲,正在準備食物要吃飯,便停下來,正在織布便放下梭子,為隱之的悲傷而哭泣。
就這樣,直到吳隱之守喪期結束。
韓康伯的母親對康伯說:「今後你如果掌管官吏的任用,應當推舉像吳隱之這樣的人。
」等到康伯任職吏部時,便推薦提拔吳隱之,使他順利登上顯貴官位,擔任龍驤將軍及廣州刺史。
人之生也,百歲之中,有疾病焉。
故君子思其不可復者,而先施①焉。
親戚既沒,雖欲孝,誰為孝乎?年既耆艾②,雖欲悌,誰為悌乎?故孝有不及,悌有不時,其此之謂與③!(卷三十五 曾子)
【註釋】①施:謂設施,即措置;籌劃。
此處指盡孝悌之道。
②耆艾:耆音「其」,qíㄑㄧˊ。
五十曰艾,六十曰耆,亦泛指老年人。
③與:音「於」,yúㄩˊ。
語氣詞。
表感嘆。
【白話】人生在世,百年之中,難免會有疾病。
因此君子考慮到生命不可再來,而要趁早盡孝悌之道。
若父母親人已過世,縱然想盡孝道,又將孝順誰呢?(自己)年紀已老,縱然想敬愛兄長,又將敬愛誰呢?所以孝順父母有來不及的,敬愛兄長有失掉時機的,大概說的就是這種情形吧!
子曰:「武王、周公,其達孝矣乎!夫孝者,善繼人之志,善述①人之事者也。
」(卷七 禮記)
【註釋】①述:遵循;繼承。
【白話】孔子說:「武王、周公真正是通達了為人子應有的孝道啊!所謂孝順的人,就是指善於繼承先人志向、善於繼承先人事業的人啊!」
父母怨咎①人不以正,已審②其不然,可違而不報也;父母欲與人以官位爵祿,而才實不可,可違而不從也;父母欲為奢泰侈靡,以適心③快意,可違而不許也;父母不好學問,疾子孫之為之,可違而學也;父母不好善士,惡子孫交之,可違而友也;士友有患故,待己而濟,父母不欲其行,可違而往也。
故不可違而違,非孝也;可違而不違,亦非孝也。
好不違,非孝也;好違,亦非孝也。
其得義而已也。
(卷四十五 昌言)
【註釋】①怨咎:埋怨,責備。
②審:知道、明白、清楚。
③適心:謂使心情平和快樂。
【白話】父母沒有按正理埋怨怪罪別人,做子女的知道父母這樣不對,可違背父母之命而不去報復;父母要給人官位爵祿,可是這人的才能實難勝任,可違背父母之命不聽從;父母想追求奢侈靡費的生活以使自己舒適快樂,可違背父母之命不予答應;父母不喜好學問,從而反對子孫求學問,可違背父母意願而去學習;父母不喜歡賢良之士,不喜歡子孫和這些人交往,可違背父母之命與這樣的人交朋友;朋友遇到憂患等著自己去幫助,父母反對前去,可違背父母之命前去幫助。
所以不應該違背的卻違背了,這是不孝;應該違背的卻不違背,也是不孝。
一味地喜歡盲目遵從父母之命,這是不孝;一味地喜歡違背父母之命,也是不孝。
這都要看是否符合道義啊!
夫孝,置之而塞乎天地,敷之而橫乎四海,施諸後世而無朝夕。
《詩》云:「自西自東,自南自北,無思不服。
」此之謂也。
(卷七 禮記)
【白話】孝道,樹立起來就會充滿天地之間,普及起來就會遍及四海,傳承於後世就會無時不在。
《詩經》說:「從西到東,從南到北,沒有不遵從的。
」說的正是這種情形。
常棣①之華,萼不②煒煒③。
承華者曰萼。
不當作跗,跗,萼足也。
萼足得華之光明,煒煒然也。
興者喻弟以敬事兄,兄以榮覆弟。
恩義之顯,亦煒煒然也。
凡今之人,莫如兄弟。
人之恩親,無如兄弟之最厚。
鶺鴒④在原,兄弟急難。
鶺鴒,雍渠也。
飛則鳴,行則搖,不能自舍爾。
急難,言兄弟之相救於急難矣。
每有良朋,況也永歎。
況,茲也。
永,長也。
每,雖也。
良,善也。
當急難之時,雖有善同門來,茲對之長歎而已。
兄弟鬩于牆⑤,外禦其侮。
鬩,狠也。
禦,禁也。
兄弟雖內鬩,外猶禦侮也。
(卷三 毛詩)
【註釋】①常棣:棣音「地」,dìㄉㄧˋ。
木名,即棠棣。
②萼不:不音「夫」,fūㄈㄨ。
花萼,即襯托花瓣之綠色小片。
不:當作「跗」,通「柎」。
指花萼房。
③煒煒:音「委」,wěiㄨㄟˇ。
鮮明貌。
④鶺鴒:鶺音「及」,jíㄐㄧˊ。
鴒音「零」,língㄌㄧㄥˊ。
水鳥名,又名雍渠。
「鶺鴒在原」,言失其常處也。
⑤鬩于牆:鬩音「細」,xìㄒㄧˋ。
謂兄弟相爭於內。
鬩:爭吵、爭鬥。
【白話】棠棣花朵盛開,花萼在花朵的輝映下同樣鮮明(好比弟弟恭敬對待兄長,兄長的榮耀也庇護著弟弟)。
如今世上的眾人,都不如兄弟親近。
猶如水鳥鶺鴒不幸流落平原而不捨同伴,遇到急難,兄弟必定會出力支援。
平日雖有好友,如今卻只能報以長歎。
兄弟在家中儘管有紛爭,但遇到外部欺凌時一定會同心抵禦。
夫孝敬仁義,百行之首,而立身之本也。
孝敬則宗族安之,仁義則鄉黨①重之。
此行成於內,名著於外者矣。
(卷二十六 魏志下)
【註釋】①鄉黨:同鄉、鄉親。
【白話】孝敬、仁義,是各種品行當中最重要的,也是為人處世的根本。
能孝敬,則家族內部就會安定;有仁義,則會受到鄉親們的尊重。
這就是德行養成於自身,好的名聲就會顯揚在外了。
曾子曰:「孝子之養老,樂其耳目,安其寢處,以其飲食忠養①之。
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
」(卷七 禮記)
【註釋】①忠養:指盡心誠敬奉養父母,不僅僅是照顧父母的身體而已。
【白話】曾子說:「孝子奉養父母,敬備禮樂以使父母的耳目愉悅,要使父母的寢處起居安適,對於飲食各方面,都要盡心仔細地照料和侍奉。
父母所鍾愛的自己也應鍾愛,父母所恭敬的自己也恭敬。
」
禮以將其力,敬以入其忠。
《詩》言:「夙興①夜寐,毋忝②爾所生。
」不恥其親,君子之孝也。
(卷三十五 曾子)
【註釋】①興:起身。
②忝:音「舔」,tiǎnㄊㄧㄢˇ。
羞辱。
【白話】遵照禮儀來盡力侍奉父母,要把恭敬融入盡孝的真誠心裡。
《詩經‧小雅‧小苑》說:「早起晚睡勤奮不懈,無愧於生養你的父母。
」說的是孝子一刻也不放鬆自己,不讓父母蒙受羞恥,這是君子的孝。
夫兄弟者,左右手也。
譬人將鬥而斷其右手,而曰我必勝,若是者可乎?夫棄兄弟而不親,天下其孰親之?(卷二十五 魏志上)
【白話】兄弟之間就像人的左右手。
比如有人將要打鬥時,卻砍斷自己的右手,反而說我一定能取勝,像這樣可能嗎?拋棄親兄弟而不親近,天下人還有誰可以親近呢?
孝悌①之至,通於神明,光于四海,無所不通。
孝至於天,則風雨時;孝至於地,則萬物成;孝至於人,則重譯來貢,故無所不通也。
(卷九 孝經)
【註釋】①孝悌:孝順父母,友愛兄弟。
【白話】真正能夠把孝敬父母、友愛兄弟之道做到盡善盡美,就會感通天地神明,四海之內充滿道德的光輝,沒有一個地方不受孝道的感化。
蓼①蓼者莪②,匪③莪伊蒿④。
興也。
蓼蓼,長大貌也。
莪已蓼蓼長大,我視之反謂之蒿,興者,喻憂思心不精識其事也。
哀哀父母,生我劬勞⑤。
哀哀者,恨不得終養父母,報其生長己之苦也。
無父何怙⑥?無母何恃⑦?出則啣恤⑧,入則靡⑨至。
恤,憂也,孝子之心,怙恃父母,依依然以為不可斯須無也,出門則思之憂,旋入門又不見,如入無所至也。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⑩我畜我,長⑪我育我,顧我復我,出入腹我。
鞠,養也。
顧,旋視也。
復,反覆也。
腹,懷抱。
欲報之德,昊天罔極⑫。
之猶是也,我欲報父母是德,昊天乎我心無極也。
(卷三 毛詩)
【註釋】①蓼:音「路」,lùㄌㄨˋ。
②莪:音「額」,éㄜˊ。
③匪:通「非」。
不,不是。
④蒿:hāoㄏㄠ。
⑤劬勞:劬音「渠」,qúㄑㄩˊ。
勞累、勞苦。
⑥怙:音「護」,hùㄏㄨˋ。
依賴、憑恃。
⑦恃:音「是」,shìㄕˋ。
依賴、憑恃。
⑧啣恤:啣音「賢」,xiánㄒㄧㄢˊ。
含哀,心懷憂傷。
⑨靡:不、沒。
⑩拊:音「撫」,fǔㄈㄨˇ。
撫育。
⑪長:音「掌」,zhǎngㄓㄤˇ。
養育。
⑫昊天罔極:昊音「號」,hàoㄏㄠˋ。
罔音「往」,wǎngㄨㄤˇ。
蒼天無窮。
比喻父母恩德如蒼天廣大,無以回報。
【白話】那片長長的莪蒿,原來不是莪蒿是青蒿,心中充滿憂思,竟把青蒿都看錯了。
我可憐的父母啊,為了養育我,勞苦憔悴!沒有父親,我可以依靠誰?沒有母親,我可以仰賴誰?行走在外,心中悲痛;回到家中,房屋空曠,再也見不到父母,就像沒有到家一樣。
父親啊!是您生下我。
母親啊!是您養育我。
你們撫育我、疼愛我,長養我、教育我,反覆顧看我、掛念我,出入都懷抱著我。
想要報答父母含辛茹苦拉扯我長大的深恩,卻再也沒有這個機會了,蒼天啊!蒼天,我心常所憶念,痛切至極,沒有停止之時。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
立身行道①,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
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
(卷九 孝經)
【註釋】①立身行道:修養自身,奉行道義。
立身,建立自身做人處世的基礎。
【白話】人的身軀、四肢、毛髮、皮膚都是父母給予的,應當謹慎愛護,不敢毀損傷害,這是實行孝道的開始。
自身有所建樹,實行正道,把名聲顯揚於後世,使父母獲得榮耀,則是實行孝道最終的目標。
所以實行孝道,開始於侍奉雙親,推廣於侍奉君王,最終的目的則是立身行道。
非先王之法服①不敢服②,非先王之法言③不敢道,不合詩書,不敢道。
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
不合禮樂,則不敢行。
是故非法不言,非詩書,則不言。
非道不行。
非禮樂,則不行。
口無擇言④,身無擇行⑤,言滿天下無口過,行滿天下無怨惡。
三者備矣,然後能守其宗廟。
法先王服,言先王道,行先王德,則為備矣。
蓋卿大夫之孝也。
《詩》云:「夙夜匪⑥懈,以事一人。
」夙,早也。
夜,暮也。
一人,天子也。
卿大夫當早起夜卧,以事天子,勿懈惰。
(卷九 孝經)
【註釋】①法服:古代根據禮法規定的不同等級的服飾。
②服:穿著。
③法言:合乎禮法的言論。
④口無擇言:說話皆合道理,無須經過選擇。
⑤身無擇行:所作所為都遵循法道,自然形成習慣,無須刻意選擇。
⑥匪:同「非」。
不,不是。
【白話】(卿大夫)非符合古聖先王禮法原則的服裝不敢穿,非符合古聖先王禮法原則的言論不敢講,非古聖先王的道德行為不敢行。
所以,不合禮法的話不講,不合道德的行為不行。
說話無須刻意選擇,都合乎道理,行為無須刻意選擇,都遵循法道,縱使言語傳遍天下,也不會口中有失,即使所作所為天下皆知,也不會有怨恨厭惡。
服飾、言語、行為三者都能遵守禮法道德,完備無缺,然後就能守住其祭祀先祖的宗廟。
這就是卿大夫的孝道。
《詩經》說:「要早晚勤奮不懈,來事奉天子。
」
因①(因上舊有子曰二字刪之)天之道,春生夏長,秋收冬藏,順四時以奉事天道。
分地之利。
分別五土,視其高下,此分地之利。
謹身節用,以養父母。
行不為非,為謹身;富不奢泰,為節用。
度財為費,父母不乏也。
此庶人之孝也。
故自天子至于庶人,孝無終始,而患不及己者,未之有也。
總說五孝,上從天子,下至庶人,皆當孝無終始。
能行孝道,故患難不及其身。
未(未下九字恐有脫誤)之有者,言未之有也。
(卷九 孝經)
【註釋】①因:順、順應。
【白話】利用節氣的自然規律,充分辨別土地的好壞和適應情況,以獲取最大的收成。
謹慎遵禮,節省用度,以此來供養父母,這就是老百姓應盡的孝道。
因此,上自天子下至老百姓,孝道是不分尊卑,超越時空永恆存在,無始無終的。
孝道是人人都能做得到的,而擔心自己做不到,那是不可能的事。
壹舉足而不敢忘父母,壹出言而不敢忘父母。
壹舉足而不敢忘父母,是故道而弗徑,舟而不游,不敢以先父母之遺體行危殆。
壹出言而不敢忘父母,是故惡言不出於口,忿言不及(及作反)於身。
不辱其身,不羞其親,可謂孝矣!徑,步邪趨疾也。
(卷七 禮記)
【白話】每踏出一步都不敢忘記父母,每開口說話都不敢忘記父母。
每踏一步不敢忘記父母,所以只走正道而不走邪僻的捷徑,有船可乘就不涉水過河,不敢用父母遺留給我們的身體冒險。
每開口說話不敢忘記父母,因此不會口出惡言,招致別人的辱罵。
對於自己的言行舉止都能這樣謹慎小心,不侮辱自己的名聲,也不使父母遭到羞辱,這可稱得上是孝了。
盡力而有禮,敬(敬上有莊字)而安之;微諫①不倦,聽從不怠;懽②欣忠信,咎故③不生,可謂孝矣。
盡力而無禮,則小人也;致敬而不忠,則不入④也。
(卷三十五 曾子.立孝)
【註釋】①諫:直言規勸。
②懽:歡喜。
同「歡」。
③咎故:指災禍、意外等不幸的事。
咎,災禍、不幸的事。
故,意外或不幸的事變。
④入:融入、滲入。
【白話】竭盡全力侍奉父母而有禮,莊重嚴肅而使父母感到安適;父母有過要婉言以諫而不勞倦,父母聽從了,侍奉他們,仍不懈怠;喜歡忠誠信實,災禍意外就不會發生,這可以稱做「孝」了。
竭盡全力侍奉父母,卻沒有禮,那就是小人的孝了。
表面恭敬而不忠誠,那不是發自內心的真心實意,這樣就不能稱為「孝」。
未有君,而忠臣①可知者,孝子之謂也;未有長②,而順下③可知者,悌④弟之謂也;未有治⑤,而能仕⑥可知者,先脩之謂也。
故孝子善事君,悌弟善事長。
君子壹⑦孝壹悌,可謂知終矣。
(卷三十五 曾子.立孝)
【註釋】①忠臣:忠於君主的官吏。
②長:長者。
③順下:順承謙下。
④悌:音「替」,tìㄊㄧˋ。
敬愛兄長,引申為順從長上。
⑤治:管理,處理。
⑥能仕:為官稱職。
⑦壹:專一。
【白話】尚未被君主任用時,便知道他將來會是忠臣,這說的就是孝子;尚沒有侍奉長者,便知道他將來會順承謙下,這說的就是敬愛兄長的弟弟;尚沒有承擔治國、治人的職責,便知道他將來能夠做稱職的官員,這說的是在家中就已事先修身的人。
所以說,孝敬父母的人善於侍奉君主,尊敬兄長的人善於侍奉長者。
君子只要一心一意地孝順父母、尊敬兄長,便可知道他未來是什麼樣的人了。
樂正子春①下堂而傷其足,數月不出,猶有憂色。
門弟子曰:「夫子之足瘳②矣,數月不出,猶有憂色,何也?」曰:「吾聞諸曾子③,父母全而生之,子全而歸之,可謂孝矣;不虧其體,不辱其身,可謂全矣。
故君子跬步④弗敢忘孝也。
今予忘孝之道,予是以有憂色也。
」(卷七 禮記)
【註釋】①樂正子春:春秋時魯國人,曾參的弟子。
②瘳:音「抽」,chōuㄔㄡ。
病癒。
③曾子:即曾參,春秋魯國武城人,字子輿,孔子弟子,年紀比孔子小四十六歲。
事親至孝,作《孝經》,後世尊稱為「宗聖」。
④跬步:跬音「傀」,kuǐㄎㄨㄟˇ。
半步。
跨上一足曰跬,連跨兩足為步。
【白話】樂正子春有一次從堂上走下來,不慎扭傷了腳,好幾個月沒有出門,一直面有愁容。
他的門下弟子便問道:「老師您的腳不是好了嗎?您好幾個月不出門,到現在還面帶憂愁,這是為什麼呢?」樂正子春說:「我從前聽我的老師曾子說過,『父母完完整整地生下我們,我們死時也得將這個身子完完整整地歸還給父母,這才可以稱得上孝順;沒有損毀父母給我們的這個身體,沒有辱沒了為人一世的善名,這才是完完整整的歸還給父母。
因此君子即使邁出半步路,都不敢忘了對父母的孝道。
』這回我竟然忘了孝道,所以我才會有愁容啊。
」
子曰:「昔者明王,事父孝,故事天明;盡孝於父,則事天明。
事母孝,故事地察;盡孝於母能事地,察其高下,視其分察也。
長幼順,故上下治。
卑事於尊,幼順於長,故上下治。
天地明察,神明彰①矣。
事天能明,事地能察,德合天地,可謂彰也。
故雖天子,必有尊也,言有父也;雖貴為天子,必有所尊。
事之若父,三老②是也。
必有先也,言有兄也。
」必有所先,事之若兄,五更③是也。
(卷九 孝經)
【註釋】①彰:明顯,與隱微相對。
②三老:指國三老,多以致仕三公任之。
③五更:更音「耕」,gēngㄍㄥ。
古代官名,以年老致仕的官員充任,受朝廷禮遇。
古代設三老五更之位,天子以父兄之禮養之。
更:指年老致仕而經驗豐富的人。
【白話】孔子說:「古時聖明帝王奉事父親能盡孝,所以奉事上天能夠明察(即了解並順應天道);奉事母親能盡孝,所以奉事大地能夠明察(即了解並順應大地之理);家中長輩和晚輩的關係順暢合禮,所以君臣上下的關係也井井有條。
能夠明察天地的道理,就會感動神明,獲得明顯的福佑。
所以,即使是貴為天子,他必定還有應該尊崇的人,奉事他們就像奉事父親一樣,這說的是『三老』;他必定還有應該恭敬的人,奉事他們就像奉事兄長一樣,這說的是『五更』。
」
曾子曰①:「君子立孝,其忠之用也,禮之貴也。
故為人子而不能孝其父者,不敢言人父不能畜②其子者;為人弟而不能承③其兄者,不敢言人兄不能順④其弟者;為人臣而不能事其君者,不敢言人君不能使其臣者。
故與父言,言畜子;與子言,言孝父;與兄言,言順弟;與弟言,言承兄;與君言,言使臣;與臣言,言事君。
君子之孝也,忠愛以敬,反是亂也。
」(卷三十五 曾子)
【註釋】①曾子曰:選文與《大戴禮記.曾子立孝第五十一》相關內文基本相同。
近年出版的《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四)》,有一篇題名為〈內禮〉的文獻,其開篇內容與此段選文非常相似。
有學者判斷,《大戴禮記》這段內文應當是根據〈內禮〉篇改寫而來。
〈內禮〉開篇文字如下:「君子之立孝,愛是用,禮是貴。
故為人君者,言人之君之不能使其臣者,不與言人之臣之不能事其君者。
故為人臣者,言人之臣之不能事其君者,不與言人之君之不能使其臣者。
故為人父者,言人之父之不能畜子者,不與言人之子之不孝者。
故為人子者,言人之子之不孝者,不與言人之父之不能畜子者。
故為人兄者,言人之兄之不能慈弟者,不與言人之弟之不能承兄者。
故為人弟者,言人之弟不能承兄者,不與言人之弟之不能順兄者。
故曰:與君言,言使臣;與臣言,言事君;與父言,言畜子;與子言,言孝父;與兄言,言慈弟;與弟言,言承兄。
反此,亂也。
」②畜:音「序」,xùㄒㄩˋ。
養育。
③承:敬奉。
④順:有「愛」的意思。
【白話】曾子說:「君子立身行孝,是內心誠懇的流露,同時重視合乎外在的禮節。
因此,作為子女而不能孝順父母的人,就不敢對他說父母不撫育其子女的事;作為弟弟而不能敬奉哥哥的人,就不敢對他說兄長不能教導弟弟的事;作為人臣而不能事奉君主的人,就不敢對他說君主不能任用臣下的事。
因此君子與身為父親之人談話,就談養育子女之道;與身為人子之人談話,就談孝順父母之道;與身為人兄之人談話,就談愛護弟弟之道;與身為弟弟之人談話,就談敬順兄長之道;與身為人君之人談話,就談以禮任用臣子之道;與身為人臣之人談話,就談事奉君主之道。
君子的孝道,體現在對一切人的忠愛和莊敬上(因為誠懇地愛一切人,所以與人交往時,會以恭敬的態度,盡力協助對方圓滿自己應盡的本分,獲得幸福人生)。
如果不是這樣,那麼社會的人倫秩序就會混亂了。
」
惠伯曰:「喪,親之終也。
雖不能始,善終可也。
史佚有言曰:『兄弟致美。
』各盡其美,義乃終。
救乏、賀善、吊災、祭敬、喪哀,情雖不同,毋絕其愛。
親之道也。
」(後補卷四 春秋左氏傳上)
【白話】惠伯勸說襄仲說:「辦喪事,是親人的最後一件事。
雖然您倆開頭關係不好,現在友好地終結是可以做得到的。
史佚說過這樣的話:『兄弟之間各盡自己的美德。
』(兄弟間)救濟貧乏,祝賀喜慶,弔問災禍,遇到祭祀則助其祭祀以致敬,遇到喪事則致哀。
兄弟之間雖然內心可能因事而不能和睦同心,但不要斷絕彼此的友愛,這是親人間相互親近之道。
」
夫人為子之道,莫大於寶身①全行②,以顯父母。
(卷二十六 魏志下)
【註釋】①寶身:珍惜身軀。
②全行:品行完美無缺。
【白話】為人子之道,沒有比愛惜自己的身體,保持良好的品行,從而讓父母因子女賢德而得到榮耀更重要的了。
人之事親也,不去乎父母之側,不倦乎勞辱①之事,唯父母之所言也,唯父母之所欲也。
於其體之不安,則不能寢;於其飡②之不飽,則不能食。
孜孜③為此,以沒④其身。
(卷四十五 昌言)
【註釋】①勞辱:猶勞苦。
亦指勞苦之事。
②飡:同「餐」。
③孜孜:孜音「資」,zīㄗ。
勤勉,不懈怠。
④沒:音「末」,mòㄇㄛˋ。
【白話】人子侍奉雙親,不離開父母的身旁,不厭煩勞苦之事,恭恭敬敬聽從父母的話不違背,體恤父母的需要盡力侍奉。
父母身體不安,自己就無法安睡;父母沒吃飽,自己就無法進食。
勤勉不懈於此,終身不改。
曾子曰:「若夫慈愛、恭敬、安親①、揚名,則聞命矣,敢問子從父之命,可謂孝乎?」子曰:「是何言與!是何言與!昔者,天子有爭②臣七人,雖無道,不失其天下;七人者,謂大師、大保、大傅、左輔、右弼、前疑、後丞。
維持王者,使不危殆。
諸侯有爭臣五人,雖無道,不失其國;大夫有爭臣三人,雖無道,不失其家;尊卑輔善,未聞其官。
士有爭友,則身不離於令③名;令,善也。
士卑無臣,故以賢友助已。
父有爭子,則身不陷於不義。
故當不義則爭之。
從父之命,又焉得為孝乎?」委曲從父命,善亦從善,惡亦從惡,而心有隱,豈得為孝乎?(卷九 孝經)
【註釋】①安親:使父母安寧;孝養父母。
②爭:音「鄭」,zhèngㄓㄥˋ。
通「諍」。
諍諫、規勸。
③令:善、美好。
【白話】曾子說:「關於慈愛、恭敬、安親、揚名的道理,學生已經聽您講過了,請問為人子的一切都聽從父母的命令,可以說是孝嗎?」孔子說:「這是什麼話!這是什麼話!在古時候,天子有七位直言諫諍之臣,即便天子無道,還不會失掉其天下;諸侯有五位直言諫諍之臣,即便諸侯無道,還不會失掉其國;卿大夫有三位直言諫諍之家臣,即便大夫無道,還不會失掉其家;士人若有直言規勸的朋友,則自己不會失掉美好的名聲;如果父母有以道義勸諫自己改過的兒女,自身就不會陷於不義。
所以面對父母、領導、朋友不合道義的思想言行,應當要勸諫。
一味盲從父母的號令,怎麼能夠稱為孝呢?」
孝有三:小孝用力,中孝用勞①,大孝不匱②。
勞,猶功。
思慈愛忘勞,可謂用力矣;尊仁安義,可謂用勞矣;博施備物,可謂不匱矣。
思慈愛忘勞,思父母之慈愛己,而自忘己之勞苦。
父母愛之,喜而弗忘;父母惡之,懼而無怨;無怨,無怨於父母之心也。
父母有過,諫而不逆;順而諫之。
父母既③沒④,必求仁者之粟以祀之。
此之謂禮終。
喻貧困猶不取惡人之物以事己(己作亡)親。
(卷七 禮記)
【註釋】①勞:事功。
②不匱:匱音「愧」,kuìㄎㄨㄟˋ。
不竭;不缺乏。
③既:已經。
④沒:通「歿」。
死。
【白話】孝道有三種層次:小孝用體力,中孝用事功,大孝則永不匱竭。
想到父母慈愛養育之恩,竭力供養而忘記自身的疲勞,這可說是用力;尊崇仁德、安行道義,這可說是用勞;推廣自己的愛心,使廣大的人皆受到恩惠,父母死後,人們各以其敬禮來參與自己的祭祀,這就可說是不匱了。
父母喜愛我們,做子女的一定是高興而且不敢忘懷;父母嫌棄我們,做子女的應該深加警惕而沒有埋怨;父母有了過失,要婉言勸諫而不能忤逆;父母去世之後,必以正當所得的食物來祭祀他們。
這才是有始有終的孝親之禮。
在上不驕,高而不危;諸侯在民上,故言在上,敬上愛下,謂之不驕,故居高位而不危殆也。
制節謹度,滿而不溢。
費用約儉,謂之制節。
奉行天子法度,謂之謹度。
故能守法而不驕逸也。
高而不危,所以長①守貴也;居高位能不驕,所以長守貴也。
滿而不溢,所以長守富也。
雖有一國之財而不奢泰,故能長守富。
富貴不離其身,富能不奢,貴能不驕,故云不離其身。
然後能保其社稷,上能長守富貴,然後乃能安其社稷。
而和其民人。
薄賦斂,省傜役,是以民人和也。
蓋諸侯之孝也。
《詩》云:「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戰戰,恐懼。
兢兢,戒慎。
如臨深淵,恐墜。
如履薄冰,恐陷。
(卷九 孝經)
【註釋】①長:長久、永久。
【白話】身居高位能敬上愛下而沒有傲慢之心,儘管地位再高,也不會發生傾覆的危險;能節儉守法,即使財富再充裕,也不會奢侈浪費。
處於高位而沒有傾覆的危險,這樣就能長久保持尊貴的地位;財物充裕而不浪費,這樣就能長久守住財富。
能使財富和尊貴不離於身,然後才能保住自己的國家,使人民和樂相處。
這就是諸侯應盡的孝道!《詩經》說:「時時要戒慎恐懼,好比行走在深潭的旁邊,又好像踏在薄冰的上面,唯恐會陷落,所以凡事都要謹慎小心,提高警覺。
」
故以孝事君則忠,移事父孝,以事於君,則為忠也。
以敬事長則順。
移事兄敬,以事於長,則為順矣。
忠順不失,以事其上,事君能忠,事長能順,二者不失,可以事上也。
然後能保其祿位,而守其祭祀,蓋士之孝也。
(卷九 孝經)
【白話】用奉事父母的孝心來奉事國君,必能做到忠誠,用奉事兄長的敬心來奉事上級,必能做到順從。
忠誠與順從,都做到沒有什麼缺憾和過失,用這樣的態度去事奉國君和上級,就能保住自己的俸祿和職位,守住宗廟的祭祀,這就是士人應盡的孝道。
子曰:「孝子之事親,居則致①其敬;養則致其樂;樂竭歡心以事其親。
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②;五者備矣,然後能事親。
」(卷九 孝經)
【註釋】①致:盡。
②嚴:尊敬、尊重。
【白話】孔子說:「孝子事奉父母親,日常居家的時候,應盡恭敬的心去侍候;奉養的時候,應盡和悅的心去服侍;父母生病時,應盡憂慮的心去照料;父母去世,應盡哀痛的心去料理後事;祭祀時,應盡嚴肅的心去祭祀。
以上五點完全做到,才算是盡到事奉雙親的責任。
」
曾子曰:「身也者,父母之遺體①也。
行父母之遺體,敢不敬乎?居處不莊,非孝也;事君不忠,非孝也;蒞官②不敬,非孝也;朋友不信,非孝也;戰陳③無勇,非孝也。
五者不遂④,災及於親,敢不敬乎?」遂,猶成也。
(卷七 禮記)
【註釋】①遺體:人的身體,都是父母遺留下來的骨肉,故稱為「遺體」。
②蒞官:到職、居官。
③戰陳:陳音「鎮」,zhènㄓㄣˋ。
交戰對陣。
陳,通「陣」。
④遂:完成。
【白話】曾子說:「人的身體,是父母生下來的。
用父母生下來的身體去做事,怎麼敢不慎重呢?生活起居不莊重,不是孝的表現;為國君效力不忠誠,不是孝的表現;身任官職而不認真負責,不是孝的表現;跟朋友交往而不講信用,不是孝的表現;作戰時沒有勇敢精神,不是孝的表現。
這五個方面做不好,就會損及父母的名聲,怎敢不慎重呢?」
故不愛其親,而愛他人者,謂之悖①德。
人不能愛其親,而愛他人親者,謂之悖德。
不敬其親,而敬他人者,謂之悖禮。
不能敬其親,而敬他人之親者,謂之悖禮也。
(卷九 孝經)
【註釋】①悖:音「背」,bèiㄅㄟˋ。
違逆、違背。
【白話】不愛自己的父母,而去愛其他人,這就叫做違背道德。
不尊敬自己的父母,而去尊敬別人,這就叫做違背禮法。
您可能也想看:
尊賢
納諫
尚道
學問
禮樂
將兵
慎始終
聖賢教育拯救危機——復興中華文化救世界
延伸文章資訊
- 1孝悌什麽意思,孝悌的漢語解釋 - 查查在線詞典
孝" 什么意思: xiào ㄒㄧㄠˋ1)對父母盡心奉養并順從:~敬。 ... 孝悌忠信" 什么意思: 孝悌忠信拼音:xiào tì zhōng xìn 注音:ㄒㄧㄠˋ ㄊㄧˋ ㄓㄨㄙㄒㄧㄣˋ 成...
- 2漢典“孝悌忠信”詞語的解釋
注音 ㄒㄧㄠˋ ㄊㄧˋ ㄓㄨㄥㄒㄧㄣˋ ... 孝親 · 孝順 · 孝裙 · 孝悌力田 · 孝廉方正 · 孝成王 · 父嚴子孝 · 贤孝 · 父慈子孝 · 有孝 · 带孝 · 死孝 · 信愛 ·...
- 3孝悌意思,孝悌注音,拼音- 辭典 - 三度漢語網
注音 ㄒ一ㄠˋ ㄊ一ˋ. 拼音 xiào tì. 基本釋義. ⒈ 見“孝弟”。 英文 filial piety and fraternal duty. 國語辭典簡編本. 孝悌「ㄒㄧㄠˋ ㄊㄧˋ」...
- 4孝 - ::遠流:: 活用中文大辭典
字首筆劃【七劃】,部首筆劃【三劃】,首字為【孝】. 檢索結果共18筆,顯示1-18筆/ 共1頁,顯示第1頁 ... 7, 孝弟 · ㄒㄧㄠˋ ㄊㄧˋ. 8, 孝服 · ㄒㄧㄠˋ ㄈㄨˊ.
- 5入孝出悌 - 基隆市武崙國小成語詞典|
注音一式, ㄖㄨˋ ㄒㄧㄠˋ ㄔㄨㄊㄧˋ. 漢語拼音, rù xiào chū tì. 出處, 語出《論語·學而》:「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漢·桓寬《鹽鐵論·授時》:「教之以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