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害人其實才是加害者?隨便聊聊「悲劇上癮症候群」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人與人之間若有不合,經常被概略分為「受害者」與「加害者」。

然而,許多現實的情況卻是:受害者其實才是真正的加害者。

跳到主要內容 受害人其實才是加害者?隨便聊聊「悲劇上癮症候群」 張貼者: 黃郁棋 日期: 3月09,2021 取得連結 Facebook Twitter Pinterest 以電子郵件傳送 其他應用程式 圖、文/黃郁棋今天在民生社區路上,巧遇以前在QPlace(植劇場前身)教過的學生鄭小瓜,隨意找間咖啡店坐下,天北地南的亂聊,聊到人與人之間若有不合,經常被概略分為「受害者」與「加害者」二類。

然而,許多現實的情況卻是:受害人其實才是真正的加害者。

我這邊說的不是性侵、肢體暴力等事證明確的行為,主要討論的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尤其是情侶、夫妻、家人間最常遇見的情節:情緒勒索,以及悲劇上癮症候群(暫定此名,我不確定是否有學名,勿細究)。

受害者不願傷口癒合說來殘酷,在人與人的關係當中,受害者有時候在潛意識當中是會「不願意放棄受害者身份」的,他們寧可繼續流著血,與周遭其他人共同處於痛苦之中,一旦有機會讓傷口癒合,反而會讓受害者感到不自在。

看似矛盾的心理狀態,實際上卻經常發生在你我身邊。

有些時候,其他人其實並不想當加害者,也不希望讓彼此走入痛苦的深淵,但受害者卻會事先佈置好一個名為情緒勒索的荊棘花園:想與我交往?你只能以加害者姿態存在。

打個不太恰當的比方:家人之間借錢:「你不借我錢,我就只好去跳樓了!反正沒人關心我沒人愛我,活著還有什麼意義。

」但是你知道借他錢,他會拿去買毒品、賭博,於是堅持不借。

借不到錢的人,開始割腕、試圖自殺,認為自己總是無法獲得足夠的愛,是家人逼他走投無路才去自殘;但家人心裏明白,這時候繼續借他錢同樣是害了他,不管怎麼做,自己都會成為加害者...當時與小瓜聊到這邊,腦海瞬間浮現許多回憶,真的是這樣!從小到大,無論是家庭還是學校、工作,多多少少都會遇到這樣的案例。

「你不配合,就是在傷害他;你配合了,一樣會傷害到他,甚至傷害到其他人。

」有趣的是,這種左右為難的受害者陷阱,經常還伴隨著「悲劇上癮」的問題:當事人習慣了作為受害者的角色,無論是情感索求、金錢索求,他都過於「入戲」,彷彿自己成為了八點檔連續劇的角色一般,無可自拔。

當一個人在自我認同層面上,就已經錨定在悲劇角色時,不管其他人說什麼、做什麼,不管環境怎麼變,他都會是受害者。

就算忽然間家財萬貫,他也一樣會成為有錢的受害者,受害內容不一樣罷了。

脫離「受害者陷阱」的解法:改演喜劇,讓悲劇格格不入其實我們都知道,真的遇到這種「受害者陷阱、悲劇上癮症候群」的時候,最好的做法是能閃則閃,不要讓自己被捲入這麻煩事當中(例如職場,可以請求更換部門或跳槽)。

但很多時候偏偏天不從人願,當事人是你的死黨、愛人,甚至家人父母兄弟姐妹,你怎麼樣都不可能迴避,該怎麼辦?我試著分享看看一個解方,它不一定對所有人都有用,但是真的遇到了,除了找人諮商之外,也沒有太好的辦法(上癮的受害者,有時候會特別討厭心理諮商)。

「陪對方演戲!但不要演哈姆雷特,改演喜劇。

」要記得,千萬千萬不要掉入「受害者陷阱」當中,一旦連你都開始覺得自己是個加害者,那這一切就沒完沒了了。

你要堅定不移的演著你自己的喜劇,天大的矛盾與困難,到了你面前也是檣櫓灰飛煙滅。

只有當你的戲份強過對方的戲份時,才能讓受害者感受到自己的畫風格格不入,演不下去。

運氣好的話,受害者也一起加入你的喜劇世界,皆大歡喜。

然而,這一切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你必須眼觀四面,耳聽八方,從對方的肢體語言、表情、談吐,來察覺他的狀態,再以自然不做作的方式化解對方的「受害者陷阱」,並轉移話題與注意力到你構築的喜劇世界。

這會需要很長時間的耐心、毅力,來慢慢改變對方的內心戲。

一般來說,演了一輩子悲劇主角的人,他們很擅長將你帶入他們的悲劇世界,再以豐富的經驗打敗你。

如果你正面臨著「情緒勒索」、「受害者陷阱」、「悲劇上癮症候群」的困擾,記得找諮商師協助,並且,保有你堅定且快樂的喜劇之心。

情感 取得連結 Facebook Twitter Pinterest 以電子郵件傳送 其他應用程式 留言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