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時報影評人心中的最佳電影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紐約今年上映900多部電影,許多因缺乏觀眾而來去匆匆。

... 卡靈(Mindy Kaling)等人帶來了精彩感人的演出,這是一則關於心理發展的精巧語言,也是對於 ... 國際中國商業與經濟鏡頭科技科學健康教育文化風尚旅遊房地產觀點與評論文化中文中中英雙語雙語英文英MANOHLADARGIS,A.O.SCOTT,STEPHENHOLDEN2015年12月14日Clockwisefromtopleft:AidanMonaghan/TwentiethCenturyFoxFilm;WilsonWebb/TheWeinsteinCompany;JasinBoland/WarnerBros.Pictures;JaapBuitendijk/DreamWorksandTwentiethCenturyFoxFilm;Disney/Pixar;JaapBuitendijk/ParamountPictures時報影評人曼諾拉·達吉斯(ManohlaDargis)與A·O·斯科特(A.O.Scott)分享他們挑選的年度最佳電影。

曼諾拉·達吉斯你可能覺得我們對於列清單的愛好是從「十誡」繼承而來,但安伯托·艾柯( UmbertoEco)的說法卻正相反,「清單是文化的起源」,他寫過一本書,《無限的清單》(TheInfinityofLists),書中在討論自己熟悉的東西時這樣說道。

而且,文化希望「讓無限變得可以理解」,並且「創造秩序——不是永遠如此,但通常都是這樣」,所以才有了荷馬在《伊利亞特》中的人名清單,以及你冰箱上貼着的,永遠做不完的家務清單。

「我們喜歡清單,因為我們不想死,」艾柯還說,這可能是對「清單體」(listicle)的最佳解釋了。

死亡可能隱藏在評論人的十大清單這一儀式之後,也包括實體媒體的死亡:清單在手機上更容易讀,就算娛樂媒體的泛濫,已經令深刻的閱讀近乎不可能實現。

截止到年底,紐約今年一共上映了900多部電影,很多影片都在影院內匆匆來去,由於缺乏觀眾而被遺忘。

儘管如此,這一年裡,我看了幾百部影片,喜歡其中的一部分;不出所料,大製片公司和獨立公司都有垃圾製作,但和往常一樣,也不乏有價值的作品。

下面是我在2015年最喜歡的影片,以及今年的十則雜記。

1.《刺客聶隱娘》(TheAssassin)與《瘋狂的麥克斯4:狂暴之路》(MadMax:FuryRoad),並列。

侯孝賢和喬治·米勒(GeorgeMiller)導演了今年最好的兩部商業片,二者都應該到你能找到的最大的屏幕上去看。

2. 「閃光的密切:納撒尼爾·多斯基與傑羅姆·希勒的電影」(LuminousIntimacy:TheCinemaofNathanielDorskyandJeromeHiler)。

讚美紐約電影節,感謝紐約電影節,舉辦了這樣一次令人讚歎的雙人回顧影展。

張震(左)與周韻在侯孝賢導演的《刺客聶隱娘》中。

SpotFilms/WellGoUSA3.《間諜之橋》(BridgeofSpies)。

幾年前,史蒂文·斯皮爾伯格(StevenSpielberg)進入了殿堂級導演的行列,從安德魯·薩里斯(AndrewSarris)所謂的「美國電影」中借鑒了最崇高的形式——這部影片中他仍然保持水準。

4.《卡羅爾》(Carol)。

這是托德·海因斯(ToddHaynes)第一次執導不由自己編劇的影片,編劇菲麗絲·奈吉(PhyllisNagy)簡化了派翠西亞·海史密斯(PatriciaHighsmith)的小說原著,海因斯藉此再次證明,電影導演不必依靠拍自己親自寫的劇本才能成為偉大導演,這個真理卻遭到許多雄心勃勃或功成名就的導演忽略。

《卡羅爾》劇照WilsonWebb/TheWeinsteinCompany5.《在傑克遜高地》(InJacksonHeights)。

傑出的弗里德里克·懷斯曼(FrederickWiseman)帶來的三個多小時的新作;這或許可以解釋為什麼奧斯卡獎的蠢材們再一次沒有把他加入候選名單。

6.《火星救援》(TheMartian)。

在布滿紅色岩石的山坡與丘陵之間,雷利·斯科特(RidleyScott)這部非常令人滿意的太空西部片既源自一個歷史悠久的類型,也源自他的殿堂級遺產。

7.《教師》(TheKindergartenTeacher)。

在這部嚴酷、怪異的轟動之作中,以色列導演那達夫·拉皮德(NadavLapid)講述一個教師對一個兒童詩人的迷戀,為狂熱及其代價繪製了一幅殘忍的肖像。

8.《少女日記》(TheDiaryofaTeenageGirl)。

瑪麗爾·海勒(MarielleHeller)在這部可怕的長片處女作中,講述了一個十五歲女孩(貝爾·波利[BelPowley]精彩出演)的藝術覺醒與性覺醒,慾望令她長大成人。

9.《大空頭》(TheBigShort)。

亞當·麥凱(AdamMcKay)把影片處理為喜劇,但在他以笑聲轟炸屏幕的同時,也表明他對這場2008年經濟崩潰的呈現是一場讓人心碎的美國悲劇。

10.《66》(SixtySix)。

劉易斯·卡爾(LewisKlahr)把數碼短片精彩地彙集在一起,以一種英雄氣概的方式複製流行文化,它只在MoMA上映過一晚。

但他的作品也在洛杉磯和舊金山等城市上映,所以如果你住在附近,可以去看他的下一次展映。

11.另外26部我喜愛的影片——為什麼不呢?其中很多影片本可以躋身我的十佳之列的。

《迷失1971》(』71)、《艾米》(Amy)、《失常》(Anomalisa)、《駭客交鋒》(Blackhat)、《芝拉克》(Chi-Raq)、《機械姬》(ExMachina)、《實驗者》(Experimenter)、《訴訟》(Gett:TheTrialofVivianeAmsalem)、《恐龍當家》(TheGoodDinosaur)、《偉人》(TheGreatMan)、《頭腦特工隊》(InsideOut)、《奮鬥的喬伊》(Joy)、《洛杉磯消逝的風景》(LostLandscapesofLosAngeles)、《魔力麥克2》(MagicMikeXXL)、《辦公室》(Office)、《結果》(Results)、《荒野獵人》(TheRevenant)、《西默簡介》(Seymour:AnIntroduction)、《小羊肖恩》(ShauntheSheepMovie)、《女間諜》(Spy)、《衝出康普頓》(StraightOuttaCompton)、《橘色》(Tangerine)、《廷巴克圖》(Timbuktu)、《生活殘骸》(Trainwreck)、《白色上帝》(WhiteGod)及《狼群》(TheWolfpack)。

12.最有希望的跡象。

有段時間,你會覺得現狀已經改善了,人們可以公開大聲談及業內的歧視現象。

維奧拉·戴維斯(ViolaDavis)出來說話,詹妮弗·勞倫斯(JenniferLawrence)公開談起,自己比片中的合作男星片酬少。

「我不想被視為『難搞』或者『被寵壞了』,」她在簡報《倫尼》(Lenny)中為許多人發言,其中包括許多薪酬更低的人們。

13.還有更好的。

10月,《洛杉磯時報》報道,平等工作機會委員會正在調查這個行業內的性別歧視現象,美國民權同盟要求各州與聯邦機構繼自己之後各自進行調查。

14.另一方面。

下面是一份今年大製片公司發行,由女導演執導的粗略名單:華納兄弟五部!包括拉娜·沃卓斯基(LanaWachowski)、安妮·弗萊徹(AnneFletcher)、黛娜·納徹曼(DanaNachman)、南希·邁耶斯(NancyMeyers)和派翠西亞·萊根(PatriciaRiggen)。

環球影業三部,包括薩姆·泰勒·約翰遜(SamTaylorJohnson)、伊麗莎白·班克斯(ElizabethBanks)和安吉麗娜·朱莉(AngelinaJolie);迪斯尼一部,尼基·卡羅(NikiCaro)。

派拉蒙零部。

福克斯零部。

索尼零部。

我沒有把福克斯和索尼的獨立部門包括進去。

15.有趣的巧合。

環球影業是題材最具多樣性的製片公司之一,它發行了《生活殘骸》,也發行了《衝出康普頓》,還有《泰迪熊2》(Ted2)。

環球影業的女導演也是最多的,12月初,它佔據了今年24%的市場份額。

16.最受忽視的真相。

「這個行業內有一個神話,就是年輕男性主導着票房,」11月,索尼電影娛樂公司電影組主席湯姆·羅斯曼(TomRothman)在接受《好萊塢報道者》(HollywoodReporter)採訪時說。

在同一次採訪中,沃爾特·迪士尼公司的主席艾倫·F·霍恩(AlanF.Horn)試圖把問題簡化,「演員薪酬受很多變量影響。

比如說,安吉麗娜·朱莉出演《沉睡魔咒》(Maleficent)的片酬就比黛西·雷德利(DaisyRidley)出演《星球大戰》(StarWars)高,但她們都是女性。

」(哦,多謝了艾倫!)17.最複雜的障礙。

根據BoxOfficeMojo網站統計,截止到12月7日,今年發行的20部票房最高的影片中,有7部是由女性主導的。

與之形成對照的是,20部由女性為主導的影片中,有五部在全球票房領先,而海外票房佔據了電影業收入的70%。

這看上去可能很糟,但是比近年的數據要好一點。

18.最有趣的道歉(並列)。

11月18日,《好萊塢報道者》發表了一份1200多字的道歉,因為它的「奧斯卡女星圓桌會議」沒有邀請非白人演員出席。

很快,導演亞歷克斯·普羅亞斯(AlexProyas)和獅門公司就為新片《埃及眾神戰》(GodsofEgypt)中的演員缺乏多樣性而道歉。

19.前進直至消失。

昆汀·塔倫蒂諾(QuentinTrantino)用70毫米膠片拍攝了新片《八惡人》(TheHatefulEight),這部影片將在將近100家影院上映,它們和全國大多數影院一樣,通常使用數碼放映。

不管你對塔倫蒂諾有何看法,你都應該去影院看《八惡人》,這樣你就可以自己看看,這個行業被迫轉向數碼,對電影究竟產生了多大的影響。

20.對電影愛好者的最佳建議。

8月學者韋勒·溫斯頓·迪克森(WheelerWinstonDixon)發出了警告:「如果你上亞馬遜,看到什麼精彩的黑白電影賣三美元,或者其他什麼外國電影和鮮為人知的電影,趕快買下來,因為它就要絕版了,他們不會再出版它們了。

」成千上萬這種VHS格式的電影不會被做成DVD格式或藍光格式,迪克森警告說。

而下載的美麗新世界(又名電子銷售)明年將是好年頭。

A·O·斯科特和許多評論家一樣,我一方面了解清單的便利,一方面也討厭清單的專橫。

所以我永遠不可能只列出十部――我怎麼做得到呢,北美影院一年就要上映900多部影片呢――今年是2015年,所以我挑選了15部,為它們分門別類,計數時做了一點含糊,所以最後其實是20部。

其中有兩部片名的不代表並列,而是代表有兩種特色,可以成對觀看,二者的優點相映成趣。

默哈迪·A·G·穆罕默德(左)與蕾拉·瓦萊特·默罕默德在《廷巴克圖》中。

ArnaudContreras/CohenMediaGroup1.《廷巴克圖》,導演:阿伯德拉馬納·希薩柯(AbderrahmaneSissako)。

希薩柯既是一位不可或缺的政治導演,也是當代電影中的偉大詩人之一。

他為北部馬里聖戰者管轄之下的生活所繪的圖像既殘酷又驚人,但也溫柔、慷慨兒驚人的有趣。

希薩柯並沒有把暴力極端分子人性化,而是展示出,他們已經成了這種人,也反映出我們身上普遍的、悲劇的天性。

但他的影片還堅持認為,反對狂熱主義,唯一有效而且道德的方式就是人道主義。

他以反諷而正直的方式言說了這一觀點,或許最重要的是,以藝術的方式言說了這一觀點。

「悲哀」(左)、「恐懼」(後)、「憤怒」、「厭惡」與「歡樂」在《頭腦特工隊》中。

Disney/Pixar2.《頭腦特工隊》,導演:彼得·道格特(PeteDocter)。

這段深入11歲女孩心靈與情感的旅程可能是皮克斯迄今最瘋狂的冒險。

這是一部非常有趣的工作場合情景喜劇,艾米·波勒(AmyPoehler)、菲利絲·史密斯(PhyllisSmith)和敏迪·卡靈(MindyKaling)等人帶來了精彩感人的演出,這是一則關於心理發展的精巧語言,也是對於悲傷在我們的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的一種感人而誠懇的辯護。

3.《聚焦》(Spotlight),導演:湯姆·麥卡錫(TomMcCarthy)。

《大空頭》,導演:亞當·麥凱。

這兩部極具娛樂性,追求整體效果,建立在事實基礎上的程序劇(procedural)都是關於驚人的犯罪與腐敗滋生的大型機構的故事——一個是關於羅馬天主教會,一個是關於華爾街銀行。

除了激發起正直的憤怒,麥卡錫與麥凱以不同的方式,把懸疑、情感和道德的分量融入到接電話、敲鍵盤、讀報表等現代日常工作中去。

4.《狗心》(HeartofaDog),導演:勞瑞·安德森(LaurieAnderson)。

對愛、喪失與人生意義的沉思。

喜歡狗的人與盧·里德(LouReed)的歌迷會特別容易受感動(我向雙方都承認錯誤),但是任何有心人都會為安德森女士輕盈的智慧與極為莊重的風趣所打動。

5.《卡羅爾》,導演:托德·海因斯。

《失常》,導演查理·考夫曼(CharlieKaufman)與杜克·約翰遜(DukeJohnson)。

這是今年最精緻的浪漫電影與最尖銳的反浪漫電影,均來自美國電影界最縝密的聰明人。

兩部影片之間的關係最好用一首威廉·布萊克(WilliamBlake)的詩歌來總結——《土塊與卵石》(TheClodandthePebble)。

6.《的士》(Taxi),導演賈法·帕納西(JafarPanahi)。

伊朗持不同政見電影人扮演一個幾乎不合格的德黑蘭的士司機,帶來一部狡猾的偽紀錄片,深入探討電影的悖論,以及專制統治下日常生活中的矛盾。

7.《出局:禁止接觸》(Out1:NoliMeTangere),導演:雅克·里維特(JacquesRivette)。

這部13個小時的,關於長毛狗經歷的影片花了45年才來到美國的影院,但時機卻恰到好處。

里維特先生淘氣地在巴黎、法國文學與若干永恆的哲學謎題(真實的本質是什麼,我們怎麼知道我們知道,因與果之間的聯繫)之間徜徉,它既是一個迷人的,被重新發覺餓出來的藝術品,片長簡直瘋狂;與此同時,也警示着電影的未來。

一切都已經做過了,一切都仍然是可能的。

《瘋狂的麥克斯4:狂暴之路》劇照JasinBoland/WarnerBros.Pictures8.《瘋狂的麥克斯4:狂暴之路》,導演:喬治·米勒。

大師級別的老式、線性的動作電影拍攝,充滿污穢、朋克、反烏托邦的澳大利亞式幽默。

也是最近除瑪格麗特·阿斯特伍德(MargaretAtwood)的小說之外,最好的生態-女權-社會主義作品。

《奎迪》劇照BarryWetcher/WarnerBros.Pictures,viaAssociatedPress9.《奎迪》(Creed),導演:瑞恩·庫格勒(RyanCoogler)。

如果有什麼電影能夠至少在兩個小時里,為美國生活中深刻的種族、代際與階層鴻溝架起橋樑,那可能就是這部古老的《洛基》(Rocky)系列的復活影片。

西爾維斯特·史泰龍(SylvesterStallone)拖着腳步,飾演這個聰明的老教練角色,給出了他演藝生涯中或許是最鬆弛、最溫暖的表演。

邁克爾·B·喬丹飾演洛基的被保護人阿多尼斯·約翰遜(AdonisJohnson),他也是洛基一度的競爭對手和早已喪失的朋友阿波羅·奎迪(ApolloCreed)的私生子,他成了我們這個時代重要的影星。

至於庫格勒,這是他執導的第二部唱片,證明他是一個真正的鬥士。

《結果》劇照RyanGreen/MagnoliaPictures10.《結果》(Results),導演:安德魯·布西內斯克(AndrewBujalski)。

《歡迎來到我的世界》(WelcometoMe),導演:舍拉·皮文(ShiraPiven)。

這是兩部後自語核(post-mumblecore)喜劇,講述自我認知及其邊界的故事。

布西內斯克的影片是完美的怪人三角,三條邊分別是蓋·皮爾斯(GuyPearce)、寇碧·史莫德斯(CobieSmulders)和凱文·科利根(KevinCorrigan),以德克薩斯州奧斯汀怪人們輕鬆胡混的偽裝出現。

皮文的影片探索精神病以及日間電視節目的的黑暗疆域。

由於克里斯汀·韋格(KristenWiig)的精彩演出(她飾演一個名叫愛麗絲·克里格的彩票得主),《歡迎來到我的世界》成了關於美國夢想者的精彩肖像,既令人不安,也鼓舞人心。

11.《黑豹黨:革命先鋒》(TheBlackPanthers: VanguardoftheRevolution),導演:斯坦利•尼爾森(StanleyNelson)。

 《發生什麼了,西蒙妮小姐?》(WhatHappened,MissSimone?),導演:利茲·加布斯(LizGarbus)。

這兩部紀錄片都使用標準工具——資料影像、人物採訪,悉心選擇的音樂資料——在目前的緊張局勢中書寫歷史。

在「黑人的命也是命」(BlackLivesMatter)的時代,關於黑豹黨和爵士歌手兼行動分子妮娜·西蒙妮的影片確實意義重大。

尼爾遜和賈巴斯精彩地講述了他們的故事。

12.《教師》,導演:那達夫·拉皮德。

這部安靜而又激烈的以色列電影最後呈現為一部心理驚悚劇。

一個熱愛詩歌的教師發現自己的一個年輕學生是文學神童,她採取日益極端的措施,在這個冷漠的世界上保護他的天分。

隨着故事展開,顯然,拉皮德想對這個在權力與拜金的祭壇上犧牲靈性價值和文化遺產的社會進行一番隱秘而激烈的批判。

13.《女孩幫》(Girlhood),導演:瑟琳·席安瑪(CélineSciamma)。

《少女日記》,導演瑪麗爾·海勒。

成長的故事:現代的巴黎郊區與20世紀70年代的舊金山,這兩部影片以殘酷的城市和無盡的熱情,把成長為女人的可怕驚險之路變得戲劇化。

《與外婆同行》劇照GlenWilson/SonyPicturesClassics14.《與外婆同行》(Grandma),導演:保羅·韋茲(PaulWeitz)。

《橘色》,導演:肖恩·貝克(SeanBaker)。

兩次發生在洛杉磯的反抗時間之旅。

兩次對女人之間時而棘手的團結的讚頌。

四位演員的精彩表演,來自吉塔娜·基基·羅德里格斯(KitanaKikiRodriguez)、米婭·泰勒(MyaTaylor)、茱莉亞·加納,以及了不起的莉莉·湯姆林。

《與外婆同行》是製片公司資深導演的作品,《橘色》是用iPhone手機拍攝。

任何哀悼電影已死的人,都應該閉上嘴巴,看看這兩部影片。

15.《旅行終點》(TheEndoftheTour),導演:詹姆斯·龐索特(JamesPonsoldt)。

它被廣泛誤解為一部關於小說家大衛·福士特·華萊士(DavidFosterWallace)的傳記電影,其實龐索特的這部影片是一部關於新聞的壞方法的喜劇,以及對文學名譽機制充滿了解的辛酸諷刺。

傑西·艾森伯格(JesseEisenberg)與傑森·西格爾(JasonSegel)使用「男人老友電影」(buddymovie)的傳統方式,完美地呈現出一個新的子類:亦敵亦友電影。

相關報導《火星救援》,為孤獨繪製的肖像?2015年11月29日凱特·布蘭切特挑戰經典女同角色2015年11月15日2015美國國家圖書獎揭曉2015年11月19日2015年時報最佳兒童繪本2015年10月30日眾望所歸與創造歷史的一屆艾美獎2015年9月21日最受歡迎中國台海軍演發射多枚導彈,日本稱五枚落入日本海域無視批評,中國繼續向台海派出軍艦和飛機民族主義的「反噬」:為何他們不滿北京對佩洛西訪台的應對美國該如何幫助台灣反抗中國的霸凌中國向日本海域發射導彈傳達了什麼信號中國真的能「武統」台灣嗎?中國進行「鎖台軍演」,美國官員擔憂擦槍走火為什麼美國沒有堅持貫徹對中國技術的禁令?佩洛西訪台或削弱美國與亞太盟友統一戰線萬眾矚目的航班:佩洛西專機為何繞行一圈才抵達台灣?國際中國商業與經濟鏡頭科技科學健康教育文化風尚旅遊房地產觀點與評論國際亞太南亞美國美洲歐洲中東非洲中國時政經濟社會中外關係港澳台商業與經濟全球經濟中國經濟交易錄文化閱讀藝術電影與電視體育風尚時尚美食與美酒生活方式觀點與評論專欄作者觀點漫畫更多鏡頭科技科技公司科技與你科學健康教育旅遊房地產免費下載紐約時報中文網iOS和AndroidApp點擊下載iOSApp點擊下載AndroidApp點擊下載AndroidAPK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