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弓新手总结:弹弓的瞄准,皮筋选择,以及练习方法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2.皮筋选择 3.练习方法 弹弓的瞄准系统: 弹弓既然作为一种有目标的射击工具,那么和枪支一样,瞄准原理离不开铅直平面内弹道曲线和瞄准线的关系。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切换风格 请登录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登录 | 注册 快捷导航 搜索 搜索 本版文章帖子用户 首页Guide版块BBS精华帖收藏榜点赞榜安卓APP爱弹弓安卓APP下载 版块 ›弹弓讨论区›弹弓技术交流 35 47509 弹弓新手总结:弹弓的瞄准,皮筋选择,以及练习方法 斐沃 于2021-4-1916:41 发表 [复制链接] [只看楼主]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斐沃 积分4155 主题帖子4155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4155 加为好友 发送消息 详细资料 本帖最后由斐沃于2021-4-1920:44编辑 3年前误入弹弓的坑,中间经历各种迷茫困惑,如今自觉终于入门,把一些感悟记录下来,分享给喜欢弹弓的朋友,意在帮助像我一样的新手缩短入门迷茫期,更快开始享受弹弓的乐趣。

本文主要讨论扁皮瞄打,对于玩圆皮,估打,和享受意打的朋友,估计参考价值有限。

估打和意打如果可以练到人弓合一,抬手就中,可以享受自在随心,确实令人羡慕。

可务实的讲,大多数喜欢弹弓的朋友,初心不过是在安全和健康的前提下,增加一个可以获得快乐的业余娱乐活动。

估打和意打,需要大量和长时间的训练,短期很难见到成果,而且更要命的是,很可能还需要悟性,这就很玄学了。

而类似扁皮横握瞄打这种打法,只要方法正确,隔三差五练上一会儿,一两个月,10米红牛可以十中四五,这就可以很快让人有成就感了,也更容易坚持下去。

未来循序渐进积累,万一天赋异禀,成为万中无一的武学奇才,说不定也可以做到人弓合一,不必再瞄。

本文内容主要分三部分: 1.瞄准系统 2.皮筋选择 3.练习方法 弹弓的瞄准系统: 弹弓既然作为一种有目标的射击工具,那么和枪支一样,瞄准原理离不开铅直平面内弹道曲线和瞄准线的关系。

枪支瞄准.png(4.58KB,下载次数:27) 下载附件 2021-4-1920:23上传 这是传统枪支的瞄准线和弹道曲线关系图(原始出处不详) 子弹类型确定,表尺调好,瞄准线和弹道线关系就固定了,无论谁来射击,只要按照缺口-准星-目标三点一线的正确方法,理论上都可以打中。

而弹弓的瞄准系统和枪支不一样,他的瞄准线和弹道曲线关系很不稳定,因为射击者是瞄准系统的一部分,换个人或者换个姿势,瞄准点可能就变了。

钢珠和泥丸,弹道曲线不同,瞄点也会有细微变化,同样是钢珠,初速不同,弹道曲线也不同,瞄点也会有变化。

简直让人头大! 2扁皮横握瞄打瞄准系统.png(20.09KB,下载次数:23) 下载附件 2021-4-1920:23上传 这是扁皮横握瞄打的示意图 眼睛C和瞄点D的连线CD构成瞄准线,瞄准线和弹道线的关系,由OACD这个四边形确定。

AC是眼睛到弹道的垂线,OD是瞄点到弓门中心的连线,OA近似等于眼睛到弓门平面的距离。

传统枪支,准星不动,调表尺就是调整缺口的高度。

弹弓的瞄准系统,如果类比枪支瞄准系统,AC相当于缺口,OD相当于准星,那么就是缺口不动,调准星的高度。

为什么不能和枪支完全一样,固定OD,调整AC呢? AC是眼睛到弹道的垂线,是靠贴脸位置感觉来控制的,能靠肌肉记忆固定下来,已经很不容易了,还想靠感觉1毫米1毫米的调节?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而OD的距离,借助现在弹弓的各种瞄具,通过视觉就比较容易1毫米1毫米的调节。

所以,弹弓瞄准系统,缺口不动调准星是比较可行的。

我们知道了根据目标距离调整瞄点D的高低进行瞄准,但大多数时候会忽略OA和AC的变化对瞄准系统的影响。

不同的人,手臂长度不同,OA的长度是不同的;推弓时,前手有没有伸直,OA的长度也是不同的。

AC的长度,也就是眼睛和弹道的垂直距离,不同的人,这个长度也是不同的,同一个人,拉距不同,AC长度也会变化。

一般OA长度在60厘米~80厘米范围,AC在5.5厘米~6.5厘米范围,可以固定住动作,让别人用帮忙量一下。

标准的扁皮横握瞄打动作,要求头微微歪一点,用脸贴皮筋,也就是颧骨稍下的位置,除了让瞄准线和弹道线在同一个铅直平面内,也是在尝试固定AC。

容易忽略的一点,即使皮筋每次贴在固定位置,如果拉距不同,AC长度是不同的。

比如短拉,皮兜正好在贴脸位置,这种情况,贴脸位置和弹道线基本重合,如果大拉,最大情况下,贴脸位置和弹道线可能有1厘米的差距。

前面瞄点D两毫米的差别对于目标来说都可能是十几米的区别,何况AC接近10毫米的变化呢? 因为不同的人,AC和OA数据都不同,所以瞄点位置OD肯定也因人而异,需要自己摸索。

比如同一把80毫米弓门宽度的弓,10米的瞄点,别人可能正好在弓门上沿(OD=40毫米),你就可能在弓门上沿上方3毫米(OD=43毫米)。

更悲催的是,你换了皮筋或者换了弹丸,弹道曲线变化,瞄点都会变化。

很多训练经验都建议新手要固定动作,从上面的原理图,我们就明白了,固定了OA和AC的长度,我们才能在练习中慢慢摸索瞄点D和目标距离的关系,AC和OA不固定,OD和目标距离根本没有确定关系,练再多也是事倍功半,只能指望玄学的顿悟了。

所以,有用的结论是: 每次训练, 1.推弓位置要固定 2.贴脸位置要固定 3.拉距要固定 说句题外话,我看到两个对立的观点: 1.有人认为弹弓撒放时,持弓手由于失去反向拉力,会偏离原来位置,从而导致基于弓门中心瞄准没有意义。

正好我看到了这个视频: 弹弓超级慢镜头https://haokan.baidu.com/v?vid=11874487511948923868 从视频可以看出,由于弹丸加速时间非常短,只要适当注意持弓手动作,几乎看不出任何变化,所以,基于弓门中心瞄准的方法是有意义的。

2.有人建议撒放时加上持弓手的甩手动作,据说可以增加弹丸初速。

我的理解,这是个高难度动作,可能在某些特定情况下确实能增加初速,比如皮筋已经拉到接近极限长度。

但是副作用非常大,从上面的瞄准系统原理图来看,甩手很容易破坏瞄准系统稳定,我觉得上一种观点担心的恰恰应该是这种刻意的甩手动作。

所以,作为入门新手,还是先要通过练习固定动作,增强瞄准系统稳定性,不要盲目增加多余动作。

知道了弹弓瞄准系统的基本原理,接下来,我们结合弹道曲线来分析瞄点和目标距离的一般规律。

再次声明,瞄点因人而异,不要指望我给出一个统一的瞄点和目标距离对应表。

我曾经想过写一个程序,结合弹丸初速,AC长度,OA长度,自动计算瞄点OD位置,后来考虑到瞄点的变化一般只有一两毫米,甚至零点几毫米,初始参数随便一点误差,可能结果就不止零点几毫米的误差,没有意义。

还是介绍清楚原理,让大家在练习中结合规律慢慢摸索吧,这可能也是玩弹弓的一种乐(tong)趣(ku)吧? 虽然弹弓看起来不那么洋气,可是弹丸飞出去的轨迹,却是正宗的弹道曲线,听起来就很不明觉厉。

准确的计算弹道曲线,涉及到一门很复杂的学科——外弹道学,好在弹丸的形状是球体,可以用弹道学里最简单的质点弹道模型进行计算。

弹道曲线1.png(163.33KB,下载次数:24) 下载附件 2021-4-1920:23上传 先给一张弹道曲线的示意图(出自:8mm钢珠,初速度100m/s是什么概念?-panseaeye的回答-知乎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91352155/answer/1190875269) 这是8mm钢珠,初速100m/s,仰角31度射出的弹道曲线。

可以看出,考虑空气阻力后,弹道曲线是后半段下垂更快的抛物线。

下面这张是8mm钢珠,初速100m/s,从1.5米高度水平射出的弹道曲线,我在图中结合弹弓的瞄准系统增加了几条瞄准线: 弹道曲线2.png(219.44KB,下载次数:22) 下载附件 2021-4-1920:23上传 弹道曲线和瞄点的一些有用规律: 1.弹道曲线在最初一段射程内比较平直,近似直线,初速越高,近似直线射程越长。

2.随着目标越来越远,瞄点先升高再降低,类似这样: 瞄点变化.png(19.76KB,下载次数:24) 下载附件 2021-4-1920:23上传 瞄点和目标距离关系(出处:微信:弹弓爱好者平台,微信号:dangongpingtai) 3.中间有一段,目标距离变化很大,但是瞄点变化不大,比较好瞄,借鉴球拍的概念,可以称为“甜区”。

4.初速越高,甜区范围越大,越容易精准。

5.相同初速,水平射击曲线最弯曲,仰射和俯射,弹道曲线会更加平直;初速足够高,在大约50米的有效射程内,出射角度(正负30度)对弹道曲线形状影响不大,可以酌情略微调高一点瞄点。

(参考:子弹打同一高度的目标的弹道,是否与从低处打高处、高处打低处的相同?-panseaeye的回答-知乎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47309859/answer/1771137593) 说实话,仰射弹道曲线更平直这一点,和我的直觉是不一致的,可是看了这个知乎回答,确实有道理。

关于弹弓的瞄准系统,最后几点有用的结论: 1.固定动作,固定瞄准系统; 2.想办法提高初速; 3.瞄点具体数值因人而异,只能自己摸索。

(啰嗦这么多,就这么点儿干货,汗一个-_-|||) 既然初速基本决定弹道曲线形状,初速越高越容易精准,那么,如何提高初速呢? 下面我们来从皮筋选择入手。

已有1人评分 金钱 收起 理由 JStatham +3 写贴很辛苦! 总评分:金钱+3 查看全部评分 收藏33 支持15 反对0 举报 使用道具 | 回复 共35个关于本帖的回复最后回复于2022-4-2910:54 斐沃 积分4155 主题帖子4155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4155 加为好友 发送消息 详细资料 沙发 斐沃 论坛元老 发表于2021-4-1920:33:39 | 只看该作者 弹弓皮筋选择: 初速是影响钢珠或泥丸弹道曲线的决定性因素(钢珠和泥丸的弹道曲线不同,因为他们的密度不同;相同初速,不同直径的钢珠弹道曲线相同)。

根据能量守恒,弹丸从静止被加速到出射速度,具备的动能来自皮筋蓄能的做功。

动能:E=(mv^2)/2 做功公式:W=FS 有效做功距离近似是皮兜被松开的位置到皮筋收缩回原始长度,举例:25cm绑长(有效参与伸缩的部分)的皮筋,拉伸到50cm,有效做功距离是25cm。

(严格说,有效做功距离的结束位置是在收缩回原始长度前的一点点,当拉力和空气阻力相等的时候,做功就结束了。

不过这个误差估计很小,和动作不精确导致的拉距变化比起来,应当可以忽略。

) 皮筋收缩过程中,拉力不固定,是逐渐缩小的,在4.5倍拉距以内,拉力和拉距之间的关系近似直线,如下图: 皮筋拉力曲线.png(57.52KB,下载次数:21) 下载附件 2021-4-1920:31上传 (出自:弹弓皮筋拉力实测数据曲线,https://wenku.baidu.com/view/0f22f28871fe910ef12df850.html,不知道原始出处) 总的做功是一个积分过程,可以用三角形面积近似代替积分,参见下面这张皮筋做功简化模型图: 皮筋做功三角形.png(20.84KB,下载次数:22) 下载附件 2021-4-1920:31上传 F是最大拉力,也就是,按照你的动作,拉到击发位置时的拉力,可以用电子秤勾住皮兜测试。

S是做功距离,也就是拉距减去皮筋原始绑长。

图中OB=2OA,OC=3OA,OE=2OD,OF=3OD 三角形COD,BOE,和AOF是三种不同类型的皮筋配置 COD是大拉力,短拉距,类似1.0mm,20-12,裁长180mm,绑长170mm,拉距75cm. AOF是小拉力,大拉距,类似0.5mm,20-12,裁长300mm,绑长290mm,拉距130cm. BOE是平衡型,类似0.75mm,20-12,裁长240mm,绑长230mm,拉距100cm. COD和AOF看起来风格差距这么大,可是很可能弹丸初速差不多,BOE看起来没什么突出的,只要算一下三角形面积就知道,这种配置很可能弹丸初速最高。

根据动能和做功相等的能量守恒原理,甚至可以估算弹丸初速,具体计算可以参考: 弹弓的皮筋从拉到最大状态到弹丸达到最大初速度之间的过程怎么分析?最好有详细的数学说明!-李子的回答-知乎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1564662/answer/148801151 从上面的皮筋做功三角形模型,我们可以得到: 想要更高的弹丸初速,要么提高皮筋做功,也就是上述三角形的面积,力量不够拉距凑,要么减轻钢珠重量,换更小的。

明白了皮筋做功的基本原理,就不用过分纠结各种裁长,绑长和锥度了,皮筋越厚越宽肯定单位距离拉力越大,根据自己的拉距和拉伸比范围反推绑长就可以了,裁长一般比绑长大1厘米,然后在这个长度下,选择自己可以稳定控制的最大厚度就行了。

初速测试结果.png(19.92KB,下载次数:25) 下载附件 2021-4-1920:31上传 这里有一份不同皮筋钢珠初速测试结果(引自:天乐,扁皮短拉多锥度不同钢珠初速测试,https://www.aiguilai.com/thread-1286-1-1.html) 天乐的这份测试结果没有提到拉距多少,我就假设拉距相同了。

从这份测试结果可以看出明显规律: 1.相同皮筋,做功相同,大珠的初速小于小珠。

2.按照最大拉力排序:2214>2012>2010(帖子里没写,但是相同厚度长度,皮筋更宽,拉力肯定更大,可以用电子秤测试),拉力更大的皮筋做功更多,所以相同直径的钢珠,初速也是按照拉力排序的。

这个结果和上面的皮筋做功原理也是一致的。

实验: 有测速仪的朋友,可以尝试这样一个实验:裁一对0.6毫米,20-12-400的皮筋,固定好弹弓,拉距170厘米,测一下弹丸初速,说不定可以挑战一下150米/秒。

请务必注意安全, 最好用泥丸测试 弹弓一定要固定牢固 最好戴防护眼镜 哪位朋友有了测试结果,欢迎来这里告诉我。

结论: 如何选择皮筋? 先选择自己觉得舒适的拉距,尽量中长拉,因为相同能量需求下,拉距越长,力量要求越小,控制起来越稳。

但是短拉距也有好处,就是手贴脸,位置固定且更稳,而且对空间要求小。

有人自驾去草原打老鼠,短拉就可以在车里射击。

根据:拉距/4.5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