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歧視之實的智商研究 小心!「偽科學」就在你身邊(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那時的研究「發現」,美國的黑人智商比白人智商「低了 15 分左右」;在這之前,亦有多篇研究「宣稱」人種跟智商相關,其最有名的一篇不外乎是莫頓的 ...
換日線Crossing-最貼近你的國際新視野
主打
編輯部原創
策展專區
CrossingCampus
Podcast
海外職場
專欄作者
訂閱季刊
頻道
人物故事
People
國際趨勢
Trends
文史藝術
Humanities
生活風格
Lifestyle
觀點評論
Perspectives
時事現場
News
編輯嚴選
Editors'Picks
換日線X施羅德
關於我們
歷年季刊
團隊成員
大事記
搜尋
投書
歷年季刊
團隊成員
大事記
註冊
登入
立即加入會員取得專屬服務
立即加入
首頁
觀點評論
評論
用「科學」之名,行歧視之實的智商研究──小心!「偽科學」就在你身邊(下)
Y.C.Hung/脫下白袍後的各種可能
2018/09/19
9684
PhotoCredit:
這些標準化的智商測驗,看似客觀、科學,卻不「正確」
用科學包裝的歧視
承上篇《「我們是兼職在闢謠,別人卻是全職傳播偽科學」──小心!「偽科學」就在你身邊(上)》所述,綜觀所有用科學包裝的主觀裡,最可怕的,莫過於用科學包裝的歧視──許多我們現在看起來荒誕不經的「科學理論」,在當時它出現的年代,卻可能是一場社會激辯、甚至是主流信仰。
以下就舉一個近代,在達爾文理論盛行後的經典例子: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人們開始使用標準化的智商(IQ)測驗。
那時的研究「發現」,美國的黑人智商比白人智商「低了15分左右」;在這之前,亦有多篇研究「宣稱」人種跟智商相關,其最有名的一篇不外乎是莫頓的研究:他宣稱頭顱的大小和智商有關,而由於白人擁有最大的頭顱,黑人則擁有最小的頭顱,因此白人智商最高,黑人智商最低。
這些研究過後,學術界逐漸興起一陣激辯,甚至有學者發表文章宣稱:「黑人智商的差異,即使是給了額外的教育,也無法彌補。
」更是在種族隔離制度剛廢止的美國,掀起軒然大波。
然而,更後續的研究發現,這些標準化的智商測驗,看似客觀、科學,卻不「正確」──因為這些標準化的智商測驗,並沒有「文化敏感度」──接受智商測驗的人,很可能因為沒有相關的文化背景,根本不知道問題在問什麼。
缺乏文化敏感度的偽科學:「如果換一種文化脈絡的智商測驗方式,非那個種族的人,大概智商都不理想」
在當時,充滿爭議的「黑人智商比白人低」的研究發表後,澳洲的研究者發現:如果你和城市的小孩玩遊戲,請他們記住剪刀、迴紋針的位置,城市裡小孩的分數,會比原住民的小孩成績更好;但是,如果你跟原住民的小孩玩一樣的遊戲時,把剪刀、迴紋針等這樣的物品替換成不同形狀、大小的石頭,請他們記住石頭的位置,他們的分數就會比城市的小孩裡好──因為這是他們熟悉的物品。
另外,有另組科學家想知道小孩是如何學會「物質不滅」這個抽象概念的:他去了非洲的漁村和墨西哥的陶藝村,然後將兩個村落的小孩,比較他們對於「物質不滅」這個概念的理解速度。
研究者發現,當他對漁村的小孩使用的例子是「當你把水從矮杯子倒到高杯子,水量是一樣的。
」漁村的小孩理解「物質不滅」的這個意義,比陶藝村的小孩快;同樣的,當你對陶藝村長大的小孩說:「物質不滅,就是一塊黏土捏成長條狀後,陶土的量是一樣的」,陶藝村的小孩則理解得比漁村的小孩快。
這證實了所謂的「聰明」、「理解」與否,和「文化」有高度的相關性。
在相似的概念下,黑人社會學家半生氣地發展了另一項智商測驗,只是它以黑人族群的語言和文化為基準的設計。
想當然耳,沒有相對背景的人們,自然很難答好這個「智商測驗」,我看了維基百科提供的這智商測驗的題目,我還真的都答不出來,如果用這個來測我的智商,我智商肯定結果很不理想吧。
這些早期關於智商的科學,先是研究者預設立場地,將自身的歧視性假設以科學的「發現」包裝。
爾後,再以此為「基礎」,由後面的研究者去「證明」用科學包裝後的歧視。
直到更多來自科學界的研究,去質疑、挑戰、推翻這些錯誤的假説、理論之前,這些「有(偽)科學根據的歧視」,往往遠較一般社會上的刻板印象和成見所造成的歧視,更有殺傷力。
這些標準化的智商測驗,看似客觀、科學,卻不「正確」。
圖/Shutterstock
近代,用科學包裝的歧視事件仍層出不窮
那麼,時代進展到現在,用科學包裝的歧視就不見了嗎?
不,即使是近代因為科學的發展和平等概念的盛行,以科學包裝的歧視,仍以隱晦的方式存在科學界裡。
舉例來說,在移植外科裡,過往的研究發現,當白人接受黑人的腎臟時,白人病人的存活率較差。
因為大家習慣責怪「少數族群」、「弱勢族群」,這樣「存活率差的」矛頭便順利成章指向了黑人,認為黑人的器官可能因為「生活習慣不好」或是「社會、經濟上的弱勢」,所以器官的「品質不好」。
然而,新的研究卻指出,如果擴大研究的種族,其實這樣存活率的差異,只發生在「將黑人的器官用在白人身上時」,但當把黑人器官用在別的種族病人(如西班牙裔、亞裔),就沒有存活率的差異了。
因此,白人用黑人器官存活率較差這件事,跟黑人器官的「品質好壞」根本沒有關係,很可能只是黑人和白人之間,基因差異的容忍度不同罷了。
科學有缺陷卻不自知,會帶來什麼後果?
最近,我同事所發表的一篇研究指出,亞洲人在接受膽囊摘除手術時,比其他人種更容易有膽道受傷的情況──研究者們推測原因,提出假設:可能是因為亞洲人的膽道系統,跟別的人種比較不一樣。
這篇研究發表後,在我們實驗室裡其實衍生了一個很有趣的討論:在台灣和在美國,醫學生都是用同一本「解剖圖聖經」:《AtlasofHumanAnatomy》(byNetter),在Netter的這本解剖圖聖經裡,也畫了各式各樣的膽道變異。
然而,Netter是個西方人,他當初繪圖時參考的大體,也都是西方人種的大體──因此他所畫出的膽道變異,跟東方人的膽道變異一樣嗎?東方人種和西方人種最常見的膽道變異,是不是很有可能不一樣?
這個「亞洲人較容易在接受膽道摘除術時受傷」的研究,和美國「不調整乳癌篩檢標準」,會影響除了白人以外的族裔健康、乃至前述的「智商與種族是否有關」等等例子,背後都有著一個很重要的訊息:
科學,或者研究,都必須要更有種族、文化敏感度。
全盤接受而缺乏批判的「科學」,更可能讓研究者淪為做出「偽」科學的科學家;而對醫師而言,若沒有文化和種族敏感度地相信科學、做科學研究,也會讓自己用帶有偏見的錯誤科學,提供了有缺陷的醫療服務。
二十一世紀以後,是個人化醫學世紀的來臨
前陣子,邁阿密一位有名的外科學教授,應邀來到麻州總醫院演講。
演講主題挺八股的,叫做「個人化醫學」,我原本以為會很無聊,但他卻講得非常精彩。
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這位教授提到了「個人化醫學」和過往醫學的差異:
他說:過往的醫學,是一個追求「用證據說話的醫學」(evidence–basedmedicine),但如今在科學界裡,我們其實已經有很多「證據」了;在我們現在身處的這個世紀,更應該要去思考,該如何讓種種「總體的證據」,都可以運用到「個人」身上,也就是「個人化醫學」(personalizedmedicine)的時代。
他舉例來說,過往的醫學發現,明明都是得癌症,明明都是打一樣的化療,「有些人」就是對化療反應很差、腫瘤擴散得很快,過去科學家都不知道是怎麼一回事;然而,當科學進步,可以用電腦快速定位基因後(這和40年前,還需要手動定序基因,完全是不一樣層次的科技發展),研究者發現:
這些原本會被醫師放棄的病人,是因為含有以前不知道的基因,這些突變,可能是多了一個基因、形成一些通道蛋白,把化療藥物打出細胞外,或是這些病人造成癌症的基因和已知常見的基因不同,因此過往有效的藥物都無效--因為病人的突變是新的突變。
但是如果針對這個新的突變基因去做專門的抑制,這些病人的治療狀況,卻其實可以比其他病人都還要好。
這就是「個人化醫療時代」的關鍵精神:過去科學的目標,是要發展出一種「對於大部分的人都有效」的治療,但現代的醫療不是:現代的科學,認知到「每個人都是特別的」,所以我們要用「符合每一個人特性的方式」,去治療他們。
未來的科學,也應該是注重個體獨特性的科學
相似於這樣的想法,我的老闆也曾經說過類似的擔憂:「過去這個世紀的科學因為研究方法的進步,開始注重研究成果的外推性(generalizability),指的是說一個研究是否可以把其結果用在不同族群的人,例如說過往的藥物研究,很常都只用公老鼠做研究,因此結果根本不能外推到女性身上。
(知名外科期刊《AnnalsofSurgery》最近即發表一則聲明,要求所有投稿的文章都必須要性別平衡)。
但是,在追求外推性的同時,我們卻也忘了,很多時候外推過了頭,也變成了過分外推(over-generalize)。
就像是乳癌的研究發現的事情一樣:白人、黑人、西班牙裔,雖然都是人,但其實還是很不一樣,用白人好發乳癌的年齡去外推別的族群,就是個過分外推。
很多時候科學需要更細緻的去討論,尤其是少數族群的問題。
」
這篇文章,從常見的「偽科學」開始談起,爬梳了真假難分的、生活中的偽科學;再談到「科學家做出的偽科學」;最後再談到,科學應該要有的未來發展,用以防止有缺陷的科學所帶來的傷害。
希望這篇文章可以帶給你一些幫助:下次,非科學研究領域的讀者,之後若再看到「XX國研究發現⋯⋯」時,都建議用更審慎、批判的眼光,來看待這些可能出現的「偽科學」包裝;也希望身為研究人員、身在科學領域的讀者們,在看完這片文章後,能夠更有意識地、避免把自己的偏見帶進科學研究中;也不要讓帶有偏見的科學、價值觀,影響你的學術研究。
小心!科學,也是可以一點都不客觀、一點都不「科學」的。
執行編輯:賴冠穎
核稿編輯:張翔一
PhotoCredit:Shutterstock
歧視
醫療
科學
研究
測驗
偽科學
數據
科技
關聯閱讀
這世界上真的有天才──儘管我們追不上,但可以無限接近他們
培養人才,尊重人才,留住人才──從台灣到法國學術界,我的一些觀察與分享
作品推薦
美國體操界史上最大性侵醜聞,為何可以隱藏30年?──「應該要治療我們的醫生,卻給了我人生一輩子的夢魘」
十分鐘看懂美國醫療保險常用名詞
參考資料
TOP
Y.C.Hung/脫下白袍後的各種可能
18歲以前唯一的夢想是當醫生,拿到醫師證書前卻徨恐的覺得自己的人生除了醫學什麼都不懂,更害怕醫師這條路的過度安定,於是拿到醫師證書後開始人生的大冒險。
在拿公共衛生碩士學位的同時,在美國哈佛大學做研究,現仍在哈佛體系研究健康不平等。
不知道人生的下一步要往哪裡走,雖然依舊惶恐,但又有點享受這種不安定感──總覺得唯有如此,才代表未來有無限的可能哪。
臉書專頁:Y.C.HungX駱駝小姐
出版著作:《告別菜尾世代》
看更多
上一篇
尼泊爾戰爭罪犯,該由誰來審判?──若新政府無能,世界各國將代勞
下一篇
【「居禮夫人」正名爭議】我是一位婚後維持原姓的美國公民:「不管多尷尬,還是再説一次我姓蔡」
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評論Opinion
【老男孩們的白色巨塔?】(下):「沒有人敢舉報的性騷擾」與其他,巨塔裡的女性該怎麼辦?
評論Opinion
「科學家,你怎能不生氣?」──我們正身處反智的年代嗎?從「川普到底有沒有精神疾病」的爭論談起
關係Relationship
「你在美國被種族歧視了嗎?」──Yes跟No之外的第三個答案
現場Live
紅色警示之外…從文化、秘境到礦藏關於阿富汗可能讓你很意外的point!
【未來人才進行式】EP1小紅帽創辦人林薇Vivi
熱門文章
1
政黨惡鬥、人心焦慮,中產階級受創深──加拿大通膨31年新高,我的在地觀察
2
「你以為的天賦,只是別人的皮毛」──我在巴黎音樂學院的領悟
3
台大資工系副教授陳縕儂:離開美國微軟,「回台灣教書讓我更快樂」
4
「在柬埔寨、東南亞工作都是詐騙!」排山倒海的聳動報導,解救了誰?
5
虔誠國度的人肉市場:《我的母親賣了我》爭議,與東南亞的雛妓剝削問題
6
外國「非白人」在台灣,我所經歷的種族歧視:因膚色當不成老師,還有人驚訝我竟有「受教育」
合作推薦
合作推薦
換日線Crossing-最貼近你的國際新視野
歷年季刊
團隊成員
大事記
Copyright©2022天下雜誌.Allrightsreserved.版權所有,禁止擅自轉貼節錄
隱私權政策 著作權聲明
延伸文章資訊
- 1智商和全球不平等 - 维基百科
- 2美國基因學家因「人種決定智商」言論被剝奪多項榮譽稱號 - BBC
因多次發表種族決定智商的言論,曾獲諾貝爾獎的美國科學家詹姆斯·沃森(James Watson)被剝奪多項榮譽稱號。這位DNA研究的先驅者在電視節目中提到一種 ...
- 3全世界人种智商排行- 头条搜索
东亚人种,包括蒙古人是智商最高的一群人,只不过蒙古国的游牧民族传统限制了他们智力的发挥。 顶级虎皮. 14小时前0评论 · 短跑本来就是黄种人天生的短板这个确实是人 ...
- 4智商和种族是否有对应关系? - 知乎
研究显示人类个体智力与大脑大小有关。 (其他物种和人类大脑构造不同, 这里不做讨论。特殊情况如脑积水这里也不做讨论). 其中东亚人种的脑容量最大, 白人种中等, ...
- 5全球智商地圖公布!為什麼黃種人智商最高?而黑人…… - 聊話題
東亞人(中國,日本,朝鮮)擁有有全世界最高的智商,平均IQ值為105。其次是歐洲白人(100),愛斯基摩人(91),東南亞人(87),美洲本土印第安人(87),太平洋諸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