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角的基金8堂課: 獲利贏過經理人| 誠品線上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綠角的基金8堂課: 獲利贏過經理人:◎聯合推薦《Money錢雜誌》總編輯/李美虹政大財務管理系特聘教授/周行一鉅豐財經資訊執行長/郭恭克◎熱門的4433選基金法, ...
誠品線上
中文出版
商業財經
投資理財
綠角的基金8堂課:獲利贏過經理人
綠角的基金8堂課:獲利贏過經理人
作者
出版社
聯合發行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綠角的基金8堂課:獲利贏過經理人:◎聯合推薦《Money錢雜誌》總編輯/李美虹政大財務管理系特聘教授/周行一鉅豐財經資訊執行長/郭恭克◎熱門的4433選基金法,必勝嗎?◎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聯合推薦《Money錢雜誌》總編輯/李美虹政大財務管理系特聘教授/周行一鉅豐財經資訊執行長/郭恭克◎熱門的4433選基金法,必勝嗎?◎基金的經理費和手續費,合理嗎?◎定期定額蝦咪攏免驚,真的嗎?◎適當的停利停損,安全嗎?◎為何同支基金有盧森堡和美國註冊之分,公平嗎?如果答案都不確定,本書就是你最需要的投資勝經,No.1財經部落格主綠角教你看清門道、建立判斷標準,內化為自己的賺錢之道!買基金是為了賺錢,而不是看誰敢冒險,誰就會贏。
但業者卻不停宣揚新基金的潛在獲利、教導各種繁複交易方法讓投資人買進賣出,但他們沒說的是,趕風潮的基金往往下場難看,唯一能確保的是券商的手續費收入。
曾被「總幹事」黃國華讚譽為台灣新一代投資理論宗師的綠角,經常在其部落格暢談低成本與長期持有的指數化投資概念,這次以「了解風險」做切入,點出「投資工具的選擇」、「投資時機的選擇」與「投資市場的選擇」,並說明美國指數化投資的方法與運用,讓你不用盯盤等賺錢,獲利贏過經理人。
◎當紅部落客「綠角」全新力作:繼暢銷書《股海勝經》之後,2011年全新眾所矚目力作。
◎獲利入門3招:以「了解風險」切入,點出「投資工具的選擇」、「投資時機的選擇」與「投資市場的選擇」,接續《股海勝經》還沒講完的投資觀念。
◎挑戰黑心基金業者的話術:戳破基金業者慣有的話術,並且揭開投資人基金投資的6大迷思,同時詳細說明定期投資的定義與分類,最後舉例說明單身族、夾心族、退休族的安心理財計畫。
◎尋找基金投資桃花源:深刻批判台灣的基金投資的現況,導引出美國指數化投資的方法,讓投資人可以自行運用,甚至兼顧工作與投資,早日獲得人生第一桶金。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作者簡介綠角六年級生,台大醫學系畢業,現為主治醫師。
「綠角」一詞是由英文「Greenhorn」翻譯而來,本義為新手、菜鳥。
作者自期能在投資世界永遠以新手自居,探索無盡的財經知識,故以此為筆名。
自2007年創立綠角財經筆記部落格(greenhornfinancefootnote.blogspot.com)以來,作者廣泛記錄自己的心得與看法。
部落格內容除了以指數化投資與資產配置為主軸之外,也觸及許多財經議題,諸如保險、基金、債券,基本金融知識、投資概念等。
綠角財經筆記以其獨特的觀點與邏輯清晰的論述,吸引了大量讀者,曾於2008年榮獲《Money錢雜誌》票選為No.1最佳理財部落格。
目前是經濟日報「基金部落客」與Yahoo奇摩理財專欄作家,也曾多次接受財訊、今周刊等財經媒體訪問。
著作包括:探討指數化投資的《股海勝經》及譯作《投資人宣言》。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自序投資如開車安全放第一第1堂課賺錢,從了解風險開始1-1報酬的代價1-2報酬與風險,何者優先?第2堂課不要冒沒有必要的風險2-1個股投資的風險2-2個股的報酬未必較高2-3個股將帶來資本永遠的損失2-4集中投資的解藥第3堂課小心!解藥有可能比疾病更糟3-1台灣的基金績效大多輸給對應指數3-24433,空口無憑的選基金法3-3星級評等會比較有用嗎?3-4選基金到底為誰忙?3-5轉來轉去的責任轉移法3-6依過去績效選基金的陷阱3-7真正有用的選基金法--低成本3-8面對投資成本的正確態度3-9基金公司不想告訴你的事3-10基金內扣費用哪裡查?3-11台灣境外基金的重大缺失--免佣基金與影子基金3-12主動型與被動型基金--你該選那個?3-13投資工具的選擇第4堂課沒有「投資時機」這檔事4-1何時該投資?4-2投資在錯誤時點的風險4-3臆測進場時點,不如定期投資4-43種定期投資策略4-5破解定期投資的4大迷思第5堂課選擇投資市場的6個問題Q1:我該投資哪種資產類別?Q2:我該投資那個地區或國家?Q3:各地區的比重如何拿捏?Q4:台股的適合配置比重為何?Q5:低風險資產要配置多少才行?Q6:如何操作一個資產配置的投資組合?第6堂課短期投資與長期投資的差異6-1短期投資:確保目標的達成6-2長期投資:市場風險與機會成本的平衡6-3案例說明1--1個人的富足退休計畫6-4案例說明2--夾心族要籌措子女教育金6-5案例說明3--退休族擔心老本被啃光第7堂課投資人常犯的6個錯誤錯誤1聽信明牌錯誤2相信沒有根據的操作方法錯誤3不進行真正該做的停損錯誤4看後照鏡投資錯誤5事後諸葛錯誤6認為沒賺錢的策略是錯誤的策略第8堂課投資不是一切8-1學賺錢,不如學用錢智慧8-2享受投資的成果---投資與消費的平衡8-3把握當下──現在與未來的平衡8-4投資自己──工作與投資的平衡
商品規格
書名/
綠角的基金8堂課:獲利贏過經理人
作者/
簡介/
綠角的基金8堂課:獲利贏過經理人:◎聯合推薦《Money錢雜誌》總編輯/李美虹政大財務管理系特聘教授/周行一鉅豐財經資訊執行長/郭恭克◎熱門的4433選基金法,必勝嗎?◎
出版社/
聯合發行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9789868622586
ISBN10/
9868622581
EAN/
9789868622586
誠品26碼/
2680554054001
裝訂/
平裝
頁數/
272
語言/
中文繁體
級別/
無
尺寸/
14.8X21CM
試閱文字
自序:投資如開車安全放第一:假如你問我,對於一般人,怎樣算是會開車?標準其實很簡單,遵守交通規則、行車禮讓、上車繫安全帶、路上不超速,更不會犯下酒後駕車的大錯。
這樣一位駕駛,其實就是很會開車了。
因為對於大多人來說,開車的目的是從一個地點安全的到達另一個地點,而不是在F1賽道上與舒馬赫一較高下。
假如你問我,對於一般人,怎樣算是會投資?其實也很簡單,不要冒不必要的風險、不要犯可避免的錯誤就好了。
這樣一位投資人,其實就很會投資了。
對於大多投資人來說,投資的目的是幫助自己達成人生中的財務目標,而不是在全球金融市場排行中,與巴菲特或索羅斯先生一較高下。
當你握著方向盤的手,與全家人的安全息息相關時,你不會想開快車,你會只想安全到達目的地。
當你的投資成果,與一家人的財務安全有著重大關係時,你也不會想冒不必要的風險,能平順地達到目標,其實才是你唯一應該注意的事。
你不需要像舒馬赫一樣會開快車,才能開到目的地。
同樣地,你也不需要巴菲特般的報酬,來幫你達成理財目標。
冒超高風險拿到可以誇耀的報酬,冒著生命危險在賽道上追逐下一座獎杯?對絕大多數投資人來說,這些事情是大可不必。
做一位稱職的投資人,其實和當一位傑出的駕駛一樣,只需要掌握一些基本原則就可以辦到。
「如何投資?」這個問題的答案,其實就在於如何處理風險,而不是如何獲取報酬。
但是報酬太誘人,說風險太膽小,於是我們看到許多理財書籍、報章雜誌以及廣電節目,一談到投資,全都繞著「報酬」兩字打轉。
這就像一開車就要比快,一投資就要和巴菲特一樣神。
以報酬為核心的投資觀,對大多人來說,其實是一個錯誤且不適用的投資模式。
在這本書中,我將詳細說明什麼是投資的風險。
投資的風險其實就是虧錢。
金融業者不說,因為這會嚇跑客戶;投資人對此駝鳥,我們總以為自己只要努力做出什麼,投資就不會虧錢。
這都是面對投資風險的不健康心態。
面對風險的正確態度,是接受與正視這個可能,並據此做出正確回應。
我將從幾個方面來探討處理風險的方式,包括「投資工具的選擇」、「投資時機的選擇」,以及「投資市場的選擇」。
在工具方面,我贊同低成本的基金與ETF,特別是被動型的投資工具。
在這一篇,我也將以實例揭露4433選基金法的無用之處,與資產管理公司引進台灣的境外基金幾乎都是有佣基金與影子基金,把台灣人當成投資界的次等公民一事。
在投資時機的選擇方面,我贊同以定期投資的方式處理變幻莫測的市場起伏。
並詳細解釋了3種不同的定期投資法,以及對於定期投資的常見誤解。
在投資市場的選擇方面,我以資產配置的觀念進行解說,並用歷史資料,解釋資產配置帶來更高報酬與較低風險的效用。
在結束前,我另闢一堂課解釋各種不願正視風險,所產生的光怪陸離的操作方式與投資概念。
因為這些錯誤的方法與概念,會形成投資路上的陷阱,只要投資人相信並去使用它,便會落入陷阱之中。
最後提醒投資朋友,人生不是只有投資。
除了投資,累積金錢之外,人也要知道如何享用金錢:除了計畫未來之外,人也應把握當下;除了投資賺取額外收入,人也應該專注本業。
老實說,我的投資經歷不長。
在開始投資幾年之後,便遇上金融海嘯。
但我堅信的指數化投資與資產配置投資概念,讓我得以平靜面對這波大跌的重襲,持續自己的投資計畫,沒有做出大跌時賣出的自殘行為。
而在大跌時持續的投入,有效地降低了我買進的成本,在2009年3月全球股市反彈之後,帳面上的虧損不僅完全敉平,更已轉變成顯著的獲利。
就以我用來投資台股的台灣50指數ETF(指數股票型基金)為例。
2008年7月,就在雷曼申請破產前2個月,我按既定計畫,開始建立台灣50的投資部位。
當時買進的價碼是每股50幾塊。
在海嘯肆虐之際,台灣50的價格隨著股市重挫迅速滑落──先是每股40幾塊,然後出現30幾塊的價碼,最初買進的台灣50,已經是帳面上40幾趴的虧損。
但我不為所動,沒有做出在低點停損賣出的行為,而是按自己的投資計畫,持續投入,最低還曾買到每股30.2元的價格。
在最冷的寒冬過後,春天來了。
2009年3月之後,股市止跌反彈。
目前(2010年12月初),台灣50已經回到每股58元的價碼,而我的平均持有成本是43元,已是近35%的獲利,且這報酬率還沒計入近3年的配息呢!從我自身的經驗可以看到,即便是在那麼糟的時刻開始投資,確實執行一個穩健的投資計畫,仍可帶領投資人度過難關。
我從不看盤,也不花大量時間研究經濟前景或產業動態,也不根據什麼繁複的技巧進出市場,我只相信人類將不斷追求進步。
我也樂觀地認為,我們的下一代將享有更好的物質生活與經濟條件。
而經濟的進步,終將反應在金融市場,成為投資人獲利的主要動力。
希冀這本書可以為廣大投資朋友,帶來更健康與全面的投資觀點。
我也期待在投資的路上,能看到愈來愈多傑出的駕駛朋友。
試閱文字
內文試閱一:報酬與風險,何者優先?當你想到投資時,腦海中首先浮現的是誘人的報酬,或是虧損的風險?這個問題的答案,不僅決定了你的投資方法,也與日後的投資經驗息息相關。
假如你學過潛水,你會知道剛開始的教室課程與實際操作,都是在教潛水的可能危害以及處理步驟。
上課時會教你什麼是潛水夫病,水中會教你蛙鏡進水如何排除、進氣口進水如何處理、裝備背心鬆脫如何穿回等。
在教完種種可能風險與狀況排除步驟之後,才會教你如何踢水前進,享受海底風光。
專業潛水課程絕不會跟大眾宣傳潛水多有趣,歡迎大家來試試看,然後不告訴你可能會面對什麼狀況以及如何處理,就把你推下水。
基金業者不想告訴你的事先談風險,同時說明風險如何排除,向來是謹慎務實的專門事業的一貫態度。
你一定要先有處理風險的能力,才能享受這個活動帶來的樂趣。
同樣地,所有謹慎務實的投資策略,都以風險為優先考量。
投資人一定要先建立好面對風險的態度與了解處理風險的方法,他才能享受投資的可能益處。
假如一個投資人不知道如何面對風險,卻受到美好的報酬誘惑,便一股腦兒栽進金融市場,就像一個沒上過潛水課的菜鳥,卻穿上潛水裝備噗通一聲跳進水裡,回不到水面的機會很大。
同樣地,不知道風險的投資菜鳥,也可能必須面對「沒賺錢先虧錢」的事實。
投資人必須看清自己所處的環境:金融業與相關產業,是「投資人有參與,他們才會賺錢」的行業。
譬如在基金業,一樣收取1.5%的經理費,管理1億的資產會帶來150萬的收入。
但管理10億的資產,就可以帶來1500萬的收入。
因此,有愈多投資人買進基金,就會為基金公司帶來更大的報酬。
譬如證券業,假如一位投資人持有價值100萬的股票,整年都不賣出也不買進,券商的收入就幾乎是零。
一樣價值100萬的股票,假如這位投資人每月都全部出清手上持股,重新買進股票。
那麼1年就有2400萬的交易量,以每筆交易收取千分之1.425的費用計算(實際上大多有打折),就可為券商帶來3萬4,200元的收入。
譬如財經媒體,假如沒有銷路、沒有人看節目,沒有人買刊物,那麼怎會有廣告收益呢?因此,他們要做出投資人喜歡看的節目,寫出投資人喜歡看的文章。
參與的投資人愈多,投入的資金愈多,金融業者的收入就愈高。
當業者的重點放在自身的收益時,他們會想盡方法,引誘投資人投入。
請問,跟投資人講述投資虧錢的風險,或是宣傳投資獲利的可能,何者比較中聽,比較能吸引投資人呢?於是我們看到許多業者,不停宣揚新基金的潛在獲利,教導各種繁複交易方法讓投資人買進賣出,報導簡單致富的方法與故事。
他們沒說的是,趕風潮的基金往往下場難看,交易買賣之間唯一能確保的是券商的手續費收入,美好的致富故事是無法通用的特例。
不要貪心,報酬總伴隨著風險各位投資朋友,你以為這些業者真在意你能否獲利?他們真正在意的,是他們能否從你身上獲利。
教投資人風險概念與虧損的可能,他們會覺得太累、太辛苦了。
這些業者就像跟大眾宣傳潛水很好玩,不用上課就可以下水的潛水訓練班一樣,枉顧道義、沒有責任感。
當我們看到這樣的潛水招生廣告(假如有的話),都知道要退避三舍之時,很多投資人卻落入金融業者的宣傳技倆,身處重大風險之中,還不自知。
投資人,也是人。
人會受到美好事物的引誘。
魚鉤上肥美的小蟲、陷阱中香氣四溢的肥肉、金融市場中讓人口水直流的可能報酬,全都有一樣的名稱,那就是「餌」。
當投資人認清投資的風險之後才開始投資,而不是受報酬引誘而投資,他才能踏出正確的第1步。
惟有認清自己的動物本能,並記住「天下沒有不勞而獲」的準則,投資人才能壓制心中的貪念與避開遍布的投資誘餌。
假如自稱專業的金融業者不願教導投資人投資的風險與處理的方法,那麼,投資人惟有靠自己的學習與思考,來教育自己了。
投資界常把風險較大的投資稱為「較積極的投資」,這是一個很不好的說法。
投資與工作、做善事不同,不是愈積極愈好。
「積極」這個詞有一種正面、努力的意涵。
投資人應該努力的地方,是在於算出自己能承受多大的風險,以及達到財務目標需要承擔多少風險,然後使用合適的工具,進入金融市場裡承擔不多不少、剛剛好的風險。
投資人不應在承擔風險方面逞凶鬥狠,看誰比較能承受風險,就可以被稱做積極。
這種積極,是對風險沒有概念的魯莽!投資的目的,不在於創造可以拿出來誇耀的成績,而是在於達成自己的財務目標。
能幫助投資人達成目的的投資方法,就是滿分的策略。
試閱文字
內文試閱二:錯誤1 聽信明牌自行研究資產配置、風險與報酬的關係、適合目標的投資方式,這些事情對某些投資人來說,實在是太辛苦了!他們不想研究,只想要答案。
「不論為了什麼目的,投資不是就要賺錢嗎」,這是他們心中簡化的投資觀。
於是,「就給我會賺錢的標的名稱就好了,我不需要理由」,正是這些投資人的共同心聲。
因為有這種需求,便有了供給。
於是在一些投資節目、刊物、網路論壇中,我們常會看到俗稱明牌的建議買進標的。
這是一種無論是哪種投資人都可以用的建議,譬如某某股票會漲,應該買進、某支基金看好,可以買進抱半年等等。
為什麼明牌可以人人適用呢?因為它隱含了一個暗示,那就是「它會賺錢」。
不管投資人是老是少,是要投資1個月還是20年,賺錢,總沒人反對吧?明牌給人一種簡單明確,指出一條正確道路的感覺。
在雜亂無章的金融世界中,看起來就像是準確的指北針。
加上推行者言之成理、自信滿滿的推論,看來真是相當具有說服力。
有時候,這類訊息更要付出金錢才能取得。
而投資人在付錢買明牌後,似乎更相信這些建議,背後必然有些什麼。
我們來分析一下,為什麼有人要提供保證賺錢的建議?假如你,身為一個投資人,某天知道了一件全市場只有你知道,而且會讓某支股票上漲的消息。
請問,你會如何利用這個消息?你會不會用盡所有的方法籌措資金、全力買進這支股票,然後等著消息公開後,坐收你的獲利?假如你知道某個確定可以賺錢發財的機會,你會自己用,還是公開給大家知道?假如上天讓你看見明天的報紙,你知道了未來的樂透數字組合,你會自己去買,還是以一個數字100萬的代價,出售這個訊息?假如你是逃出生天的基督山伯爵,你會獨享寶藏,還是集資成立寶藏挖掘公司,與眾人分享財富?假如你確切知道未來市場或個股的走勢,你會留給自己賺,還是公諸於市,讓大家一起賺?你會怎樣選擇?什麼是人性?公開一個會賺錢的祕方,本身就是一件毫無道理的事。
在人人為己、追求自利的金融市場,居然有人會有慈善家的情操,公開賺錢祕方,那是最可笑,最不可信的事。
而常常,這些明牌建議還要收費。
這時,答案就出現了。
販賣這些建議,比使用這些建議,可以賺更多的錢。
這些股海名師,他們賺的是提供明牌的費用,而不是遵從這些指引的獲利。
為什麼?因為這些指引不一定賺錢。
明牌不一定會對。
明牌絕不可能永遠都賺,那是不可能的事。
假如有人,他參與股市的分針與建議,是穩賺不賠的,或號稱賺得一定比賠得多,那等同是說,股市投資對他沒有風險。
股市投資對某人沒有風險?聽到這句話,你的反應應該像看到有人宣稱,他在地球上不用呼吸也可以存活一樣。
這是可能的嗎?這是聰明人會說的話嗎?這些明牌的提供者違反了兩個基本原則:一是人性。
會賺錢的方法,人一定會留下來自己用;二是基本市場邏輯。
沒有人可以持續的提供穩賺的賺錢標的,那是不可能的事。
至於這些明牌那什麼時候會對,什麼時候會錯?這個問題只與相信股海名師的投資人有關。
聰明的投資人,不應把無聊且無關的事攬在自己身上。
就投資人方面來看,為什麼有人要聽信這些明牌?2個原因,「貪」與「懶」。
貪,讓人相信很多不可能辦到的事。
相信市場有大師可以持續供給投資人正確的買進指引就是一例。
人心中的貪念,往往可以將理智蓋台,做出一些不很聰明的舉動。
懶,讓人吝於活動自己的大腦與思緒。
這種投資人,往往懶得自己下功夫研究。
他以為只要雜誌翻一翻,網路逛一逛,或是花點小錢,他就可以找到下個連續5支漲停板的標的。
他連運用基本邏輯的能力也放棄了,才會去相信有人可以持續提供賺錢的指引。
又貪又懶的一群人,不宰他們,還要宰誰?所以這些明牌更險惡的一面,便在此顯露。
明明公司狀況不佳,但有人要出貨,叫誰買呢?那當然是又貪又懶,相信賺錢密方會像防空警報廣播給大家聽的投資人。
明牌的目的,是要讓愈多人參與,愈多人相信。
所以它有一種不論是誰都可以使用的特質。
這種特性,讓明牌成為操弄大批投資人的順手工具。
容易被操控的人,就是沒有主見的人。
去聽信明牌,等於是讓別人操控自己的金錢。
當人有機會操縱他人的資金時,他腦中所想的,往往是如何從這些資金之中,為自己創造最大收益。
基金業者的高額內扣費用讓我們看到一個例子,明牌背後的邪惡本質,則是另一個。
很多明牌其實是保證賠錢指引。
你可曾在路上遇到一個人,打開自己的錢包,裡面有10張千元大鈔,然後他要拿5張分你。
你會收嗎?你會不會想到「金光黨」3個字?在金融市場,假如有人打開錦囊要和你分享穩賺不賠的標的與方法時,假如你能想到「金光黨」3個字,你就跳脫這個風險,逃離此劫了。
試閱文字
內文試閱三:轉來轉去的責任轉移法在市場上,基金投資還流行一種很「高明」的方法,叫做「基金轉換」,說詞通常類似這樣:「基金怎可以長期持有呢?當然要視狀況轉換啊!買進未來表現好的基金,賣掉未來表現不好的基金,才是投資的正道。
」表面聽起來真有說服力。
可惜的是,就像許多流傳於投資界的話語一樣,膚淺而有害!基金該換就換?別傻傻分不清基金轉換,假如可以達到2個目的,那將是有益的:一是適時轉換資產類別:譬如在股市達到高點,就要下挫之際,賣出股票型基金,買進債券或貨幣基金,將讓投資人躲過下跌,保有之前上漲時的獲利。
另一則是換到同一個資產類別,但表現將更為優異的基金。
譬如一樣投資新興市場,你預期現在持有的A基金未來恐怕不行了,於是你賣出A基金,買進B基金。
假如未來果真B基金表現較好,那這是一個成功的轉換。
前者,是一種適時進出市場的能力。
這個能力,從有歷史以來,從未在任何人類身上出現過。
這部分在第4堂課將有更深入的討論。
後者,是一種挑選出未來表現較好的基金之能力。
未來的表現,可以用較長的時間,譬如10年、20年來衡量,也可以用較短的時間,譬如6個月、1年來計算。
而這種轉換策略,常是希望投資人幾個月便行轉換,而非持有好幾年後才轉換。
簡單地說,要預知短期之內,投資相同資產類別的主動型基金哪支將有突出的表現,這是幾近不可能的任務。
那麼,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要提倡「基金轉換法」呢?老答案,因為這是一個對金融業者非常有利的方法。
重點是,這個方法轉移了投資績效不彰的責任。
我們來看個假想情境:有天你切水果一時失手,在自己手上畫了一道,你摀著受傷的手來到急診室。
開始時一切處理流程順暢明快,從打破傷風疫苗、傷口檢視,到消毒、打麻藥,然後開始縫合,你都很滿意。
但就在最後快縫完的時候,你看到醫師一時失神,節沒打緊,傷口有點開開的。
當你跟醫護人員反應時,他們回答說「誰叫你沒有轉院呢?當你看到醫師已經精神不濟了,就要轉院了啊!」對於這樣的答覆,你做何感想?假如投資人持有一檔基金,開始時有令人滿意的績效,但當日後績效滑落、不如人意時,投資人會被指責,「你就是不用功,放著不管,沒有轉換,才會落到這種下場。
」投資人大多會點頭稱是。
不過,等到績效不好再賣出基金,有意義嗎?績效不好之後再賣,投資人已經受到不良績效的傷害,且賣出轉到其他基金後,原先的基金會不會起死回生,讓人扼腕呢?專業機構應確保客戶在整個過程中,都能得到滿意的服務,而非推卸責任,將自己沒有做好的部分,要求客戶去其他地方尋求解答。
主動型基金因為無法持續提供投資人滿意的投資績效(即便是10年,甚至15年長期年化報酬打敗市場的基金,在這期間也幾乎一定有幾年會輸給指數),所以便搭配「轉換」這種操作手法,將無法得到滿意報酬的責任,從自己身上轉到投資人身上。
績效不好,不是基金公司不行,而是投資人沒做功課,不懂轉換。
這就是基金轉換法的根本邏輯。
投資人一旦認同這種作法,那便是將基金表現不佳的責任,攬到自己身上。
投資為什麼要這麼累?為什麼這些基金公司表現不好,最後責任居然都是投資人不會挑基金、不懂轉換,且投資人還甘之如飴?為了別人,做牛做馬,就是這些基金投資人的寫照。
基金業者與媒體將「轉換」當成一種操作手法宣傳,文字與說詞之中,或明說或暗示地指稱,因為是「操作」,所以要比較高明、比較懂、比較用功的投資人才會使用。
這些說詞就讓人想到「國王的新衣」。
故事裡的裁縫師跟國王說道,「您那麼英明,怎會看不到這件典雅美麗的新衣呢?」業者與媒體跟投資人說,「你那麼睿智用功,怎會不懂使用基金轉換法來賺取高報酬呢?」相信這些話,你就變成那個沒穿衣服的人。
試閱文字
內文試閱四:何時該投資?當你有一筆資金想要投資,一定會想問,我該現在投資,還是等日後市場價位更低了才投資?或許你覺得現在價位有點高,所以你就決定等一下,結果卻看到股價一路狂飆,只能捶胸頓腳。
當然,也可能市場果然下跌了,但你又不禁遲疑--沒錯,這是比前陣子便宜了,但未來會不會更低?試圖擇時進出市場,可能嗎?這些令人困惑的問題的答案,就在於投資人能否準確預知未來市場走勢。
假如投資人可以事先知道未來市場會下跌,那麼他應該要等一下;假如他知道未來市場會上漲,那麼他應該現在就買進。
這種試著參與上漲,躲過下跌的投資方法,叫做「試圖進出市場」(Markettiming)。
這個做法威力強大,以台股為例,從2004最後一個交易日到2009最後一個交易日這5年期間,假如投資人每月初都得以正確判斷這個月是股市或是存在銀行的現金報酬較高,然後將資金投入報酬較高的資產。
這樣5年下來,期初投資的1萬元,到2009年底可以成長為9萬3,942元,累積報酬率839%。
但同時間的加權股價指數從6140漲到8188,報酬只有33%。
沒錯!這是一個值得做的投資方式。
不過前提是,「假如辦得到的話」。
說實在,試圖進出市場是辦不到的,我們可以從幾方面分析為何這是不可能的事。
先從投資基本常識來看。
假如投資人可以適時進出市場,那麼這個現象違反了金融市場的基本原則--風險與報酬的關係。
因為所有獲取報酬的可能,都是冒著虧損的風險換來的。
也就是說,就是因為有虧損的可能,這筆投資才有賺錢的可能。
但假如真有這麼一個人可以適時進出市場,參與大多數的上漲,躲過大多的下跌,那金融市場對他來說會變成什麼?會變成一個可以避開風險,但又可以把握賺錢機會的地方。
請問,這有可能嗎?請問有人是否不用冒風險就可以獲取報酬呢?基本常識告訴我們,這是不可能的。
再來,從過去的歷史經驗來看,金融史上是否出現過適時進出市場的知名人物?在回答這問題前,且讓我們進行一個假想對話。
請問最知名的印象畫派大師有誰呢?你或許會說,「有畢卡索、高更、莫內等等……」雖然對於他們的排名我們可能會意見相左,但我們同意他們都是這方面的大師。
那最有名的籃球選手有誰呢?你或許會說「強森、喬丹、俠客、張伯倫等等……」,一定很容易就可以找到答案。
那最有名的選股大師有哪些呢?你會說,「那當然是巴菲特、彼得‧林區等人囉」(終於回到投資的主題)。
那全球最有名的適時進出市場大師有誰呢?一時語塞。
我想這是所有人的反應。
回顧過去,這種人並不存在。
理由很簡單,因為這是違背金融市場基本原則的事情。
「持續在正確的時點進出市場」不僅在理論上違背市場基本原則,在實務上也是不曾有人辦到的事情!
試閱文字
內文試閱五:我該投資哪種資產類別?在處理完投資時點這個問題之後,投資人面對的下一個問題是:該投資哪種資產類別,以及哪個地區的金融市場。
問題雖有不同,但處理的原則相同,那就是仍以「風險」為優先考量。
投資人常認為,因為股票的報酬較高,所以資金應該完全投資股市,以獲取較高的報酬。
如果在投資組合中納入公債或高評等公司債這種資產類別,那會拖累整體報酬,帶來較低的報酬率。
在此,讓我們先回到「風險」兩字最基本的定義:假如投資股市能保證獲取比債券或是定存更高的報酬,那麼,股市投資就沒有風險了;假如股市一定有較高的報酬,那麼結果的不確定性就消失了,也就是沒有風險。
股市報酬反而不如公債或定存事實上,股市投資正是因為承擔了報酬有可能比低風險資產高,也有可能比低風險資產差的風險,所以它才有較高的期望報酬。
且它也必須有較高的期望報酬,才能吸引投資人買進。
否則,假如股票帶來結果更大的不確定性,預期報酬卻不如平穩的公債,還有誰會買進股票呢?但我們必須注意的是,股票是有較高的期望報酬,但它不是有較高的實際報酬。
有時回顧過去,我們會看到股票實現了它的風險,而不是它的期望報酬。
2008年的次貸風暴就提供了一個例子。
從2000~2009這10年期間,代表美國股市的標普500指數的累積報酬是-9.12%,而美國公債指數則有90.38%的報酬。
低風險的債券帶來較高的報酬。
只有美國這樣嗎?我們來看一下台灣。
加權股價指數在2000年第一個營業日收盤價8756.55,到2009年最後一天收盤的8188.11,是-6.49%的報酬。
在這10年間,假如每年一開始,投資人就將資金放入銀行做1年期定存,連續10年下來,可以得到23.83%的累積報酬。
風險較大的股市報酬,反而不如風險較低的定存!回顧過去10年,金融海嘯帶來的股市重挫,讓股市投資人在這期間的績效慘不忍睹。
因此,許多人將之稱為「失落的10年」。
其實失落的,是投資人心中股市報酬應該要高於其他低風險資產的期望。
在金融史中,這種長期下來,股市報酬反而不如公債或是定存的例子層出不窮。
只要投資人能了解「風險」兩字的本義,就不會對這種結果感到吃驚與失望。
在這種股市報酬不如預期的狀況下,將部分資金投入債券或是現金(定存),是可以提升報酬的。
譬如美國投資人假如在2000~2009年間,採行股債比60:40的配置,那麼他可以拿到34.18%的累積報酬。
這10年對他來說,就不會是沒有報酬的年度了。
甚至不用高達40%的債券比重,只要採行股債比80:20的配置,就可以拿到12.55%的累積正報酬了。
這個例子,也可用來破除一般人認為「資產配置會造成報酬下降」的迷思。
試閱文字
內文試閱六:學賺錢,不如學用錢智慧中古世紀有位旅人,將所有家當變賣,換成一袋沉重的金幣,搭上帆船,打算前往遙遠的目的地開始新的生活。
途中,遇到了強烈的暴風雨。
最後,船撐不住了,船長下達棄船的指令。
旅人將這袋金幣牢牢地繫在腰間,然後往海中一躍,迅速地沉到海底。
到底是這位旅人擁有了金幣,或是金幣擁有了他呢?錢,始終是身外之物。
這是一句太簡單,又太難懂的話。
金錢的可能會想要投資賺錢,代表我們在意金錢。
錢代表購買力。
掌握在我們手上的錢,代表一份可隨我們自由意志使用的購買力。
我們可以用這個力量來滿足許多可能。
不論這個可能是想要一家溫飽的單純,或是收集法拉利的豪華。
錢,我們可以現在就用,或是存起來等以後再用。
重點是,錢假如不被使用的話,那麼它終究只是一種可能。
人生在世,我們最珍惜的,往往不是擁有什麼物件,而是擁有怎樣的經驗與回憶。
1994年美國杜克大學的丹‧艾瑞力(DanAriely)教授曾做過一個實驗。
他用一種隨機抽獎的模式,將籃球決賽的門票,分發給幸運的學生。
然後他做了些調查,詢問沒有得到贈票的學生,願意花多少錢買票,以及得到贈票的學生,願意以多少錢賣票。
結果是,沒票的學生,願意出170美元買票,而得到贈票的學生,要2400美元才願意賣。
為什麼差這麼多?因為得到贈票的學生,已經預期將這場決賽納入他的人生經驗之中。
他會記得自己大學的時候看過這場精采的比賽。
他已經預期自己在賽後,將與許多人談論這場比賽的實況細節。
人生經驗,特別是讓人回味的美好經驗,是很難用金錢替換的。
假如金錢可以換得我們人生中的某些美好,而金額也在自己可以承擔的範圍之內,那我們實在不應否定自己這個快樂的可能。
因為一個人生命中可以經歷的美好經驗,是應該被實現的,而不是一個僅存在於存簿數字上的可能。
當你願意以金錢換取生活上的快樂時,你也才能真正體會金錢的可能。
活動
【買書送米】圖書滿千贈米一包(海外訂單恕不參加)
延伸文章資訊
- 1綠角的基金8堂課: 獲利贏過經理人| 誠品線上
綠角的基金8堂課: 獲利贏過經理人:◎聯合推薦《Money錢雜誌》總編輯/李美虹政大財務管理系特聘教授/周行一鉅豐財經資訊執行長/郭恭克◎熱門的4433選基金法, ...
- 2真正的無腦投資法(Indexing is NOT a No-Brainer) - 綠角財經筆記
再來,全市場指數化投資,代表這位投資人從不”看好”。 2007前,投資界普遍看好能源與原物料類股時,不為所動。 2018年,投資界大力推行 ...
- 3《綠角的基金8堂課》: 教你韋禮安也在用的被動投資法! - Matters
如果有人告訴你有一種投資方式可以不用選股,也不用管進場時機,然後可以保證你贏過市場上一半的人,你會不會覺得遇到詐騙集團?
- 4綠角投資法的情報與評價,FACEBOOK、PTT、STOCKFEEL
在綠角投資法這個產品中,有18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3萬的網紅綠角財經筆記,也 ... stock | PTT職涯區的評價; 綠角投資法在Re: 比綠角更簡單有效的指數投資法?
- 5股海勝經的價格推薦- 2022年6月| 比價比個夠BigGo
buythree10(9057). 綠角兩書合購- 股海勝經:No.1 財經部落格主的指數化投資法+ 綠角教你前進美國券商:Step by Step 圖解實戰手冊. 不限金額!運費15元天天現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