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安全依附者」如何找回安全感?寫給焦慮與逃避傾向高的人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時常有許多讀者問我,作為一個不安全依附者,要如何找回安全感呢? 這個問題確實很難,也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在這篇文章裡,我將嘗試用我對依附理論的 ...
集團資訊關於我們集團介紹我們的團隊旗下媒體關鍵評論網everylittled.INSIDE運動視界Cool3c電影神搜未來大人物歐搜哇商益旗下節目多元服務Ad2Taketla拿票趣關鍵議題研究中心Cr.EDShareParty達思智能科技士奇傳播與我們合作內容行銷與廣告業務異業合作原創內容暨內容媒體業者合作加入我們新聞中心
2021/05/30,生活PhotoCredit:shutterstock貓心(龔佑霖)愛情心理作家,畢業於台大心理系、國北教大心理與諮商所。
主要撰寫安全感相關領域的文章、電影的心理分析,以及其他社會現象的心理分析。
粉專不定期會有有趣的影片與有深度的文章,請按讚追蹤~
看更多此作者文章...訂閱作者收藏本文每月一杯咖啡的金額,支持優質觀點的誕生,享有更好的閱讀體驗。
立即支持時常有許多讀者問我,作為一個不安全依附者,要如何找回安全感呢?這個問題確實很難,也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在這篇文章裡,我將嘗試用我對依附理論的理解,給予高焦慮傾向與高逃避傾向的人,一些找回安全感的建議。
在這篇文章裡,我將分成三個部分,第一部分談的是「找回安全感的可能性」,第二則是「分辨哪些環境容易帶給你安全感」,第三是「高焦慮與高逃避傾向者可以做些什麼」。
找回安全感的可能所謂的依附,其實就是我們看待自己與看待世界的方式。
這是從我們小時候與主要照顧者的互動經驗形塑而來的,但也有被改變的可能。
事實上,許多心理學研究揭示了依附被重塑的可能性。
譬如Carnelley與Rowe在2007年時,發表了這樣的實驗結果:在第一次參與實驗時,參加實驗的大學生填寫了與交往對象行為表現有關的問卷、對自我的正面看法的問卷(包含喜歡自己的程度,以及自評自己的競爭力)、依附量表,以及一份測量自我安心程度的量表。
一周後,受試者連續三天回到實驗室,在第一天跟第三天,有一半的受試者需要花10分鐘去書寫一段讓他們感覺到有安全感的關係,也就是這個實驗的實驗組。
第二天,那些實驗組的人被實驗者邀請去想像身處在一個困境當中,但身旁有一群對他們的需求敏感,且願意回應他們需求的人。
而剩下的另一半受試者,也就是控制組,則在回到實驗室的三天裡,分別寫下課程作業的寫作計畫、上學的路徑、在超商買東西的過程。
在這三天的實驗完成後,受試者會在第五天再次回到實驗室,並再次完成第一次來實驗室時所填寫的那些問卷。
結果發現,實驗組的人在經過那三天的安全感促發之下,他們對於伴侶的行為、自我的看法都變得更為正向了。
除此之外,他們的焦慮程度也降低了。
由此可知,透過安全感促發的效果,有助於提升一個人的安全感。
既然在實驗室裡,可以透過促發安全感,來讓一個人得到安全感,那麼多與安全依附特質的人互動,不就是每天在接受對方安全感的促發嗎?正因為有許多這樣的研究,支持著安全感的促發有助於降低一個人的不安全感,所以我才會在我的著作《找回100%安全感:情場與人際的正向依附練習》,以及許多文章中,不斷邀請不安全依附者,找尋安全依附者作伴。
而這一個伴,不一定要是情侶,朋友、師長、工作環境,同樣可以提供安全感的促發。
哪些環境,容易帶給你安全感?既然安全感的促發是有用的,那麼重要的課題便在於:「分辨哪些環境將能帶給你安全感?」能夠提供安全感的環境,可以分成「雪中送炭」跟「錦上添花」。
雪中送炭當你遭逢人生的不順遂時,你周遭的朋友們,都是怎麼對待你的呢?是「早就叫你不要去了你就不聽」,還是「唉,這樣真的糟透了」呢?周遭的朋友,能不能運用安全感三要素,來陪伴你的不順遂,將會影響你對自我的評價。
若是你能結交一些在你失落時,能夠適時出現在你身旁,敏感覺察你的失落與不滿,並給予適切回應的朋友,那麼這樣的環境,將能帶給你更多的自我價值感。
錦上添花當你和朋友分享你的喜悅時,他們都是怎麼回應你的?心理學家Shelly與Gian在研究愛情時,把回應喜悅的方式分成四類。
而我認為,這同樣適用於交友上。
積極正向型:當你和朋友分享喜悅時,他們會很積極地回應你的喜悅,且回應內容是正向的,如「太好了,恭喜你的努力終於有了回報。
」「我就知道你一定可以的,畢竟你是我最好的朋友。
」 積極負向型:雖然你的朋友積極地對你的喜悅做出回應,但內容卻是負向的,如「考上研究所是很好啦,但你確定你應付得來嗎?」「這樣的公司你也去喔?薪水這麼低,有什麼好炫耀的?」 消極正向型:你的朋友雖然給予你正向的回應,但態度卻很消極,如「喔,很好呀。
」「恩恩,很棒。
」「欸!不錯喔。
」 消極負向型:直接忽略你的話題,另闢新話題。
過去研究指出,只有積極正向的回應,有助於伴侶的關係滿意度增加,其他都會減低關係滿意度。
我相信這在朋友之間也是如此。
因此,透過朋友們是否會以積極正向的方式來回應你的喜悅,也是判斷一個人能否深交的方式。
除了找到對的人,自我修練也很重要然而,每一段關係都是兩個人相互建構出來的。
除了找到能帶給你安全感的人之外,你也必須做一些調整,來讓關係變得更穩固。
以下,我將介紹焦慮傾向高的人與逃避傾向高的人可能的做法。
寫給焦慮傾向高的人焦慮傾向高的人,比較容易在感受到不安全感時,用較為激烈的手段向對方討愛,有可能是用讓人感受到威脅的語氣,或是嘴巴上說要拋棄對方,實際上希望對方主動挽回自己,用以證明對方其實是重視自己的。
但是,這些方式將會讓對方感到精疲力竭。
因此,對於焦慮傾向高的人來說,我建議可以試著用「轉移注意力」與「不帶批判地表達自己需求」這兩種方式雙管齊下,來和對方溝通協商。
轉移注意力的方式有很多。
首先要認知到,你之所以感受到被拋棄,很多是來自於過去經驗所塑造出來的直覺,這些經驗可能來自於你幼年時期,讓你傾向於用同樣的方式解讀他人的一舉一動。
在理解到有很多事情可能是自己的腦補之後,你可以試著透過深呼吸,或是其他可以靜心的方式來讓自己轉移注意力。
例如我可能會修照片、玩拼圖、滑手機、聽音樂、騎車晃晃去吃東西或喝咖啡,總之就是讓自己動起來,透過外在的刺激來轉移原先的焦慮感。
必要的時候,尋求心理治療與醫生的幫助也是很好的。
至於表達需求的部分,則建議在冷靜下來、確定自己不是在生悶氣的情況下再來進行。
把重點擺在你的需求上,而不是進行人身攻擊。
此時可以跟對方一起討論替代方案,例如「我連絡不到你的時候真的很焦慮,我想和你談談該如何減低我的焦慮。
」這就是一句很好的邀請。
寫給逃避傾向高的人逃避傾向高的人,不習慣與人親近,因為過去經驗已經讓逃避傾向高的人,將「我要保護好自己,避免與他人太過親近」給內化了。
這時候,最重要的莫過於練習一點一點地揭露自己的隱私,以及練習稍微多回別人一些訊息。
不需要多、不需要深,用你可以的步調,告訴自己:「我可以嘗試在認識多久的時間內,比以前多分享一些更深的資訊」、「我可以試著對我信任的人,一天回復的頻率增加多少」等等。
12»全文閱讀不想分頁?試試看我們的新服務猜你喜歡最新發展:如何走出「失戀後遺症」,重新拾起找尋另一半的勇氣?1年前《火神的眼淚》:把自己逼得很緊的徐子伶,如何修復與母親之間的依附困境?1年前Tags:安全感朋友不安全感依附安全依附關係逃避依附理論焦慮自我價值交友心理學愛情More...
Sponsored2022/09/15,社會PhotoCredit:兒福聯盟廣編企劃由關鍵評論網媒體集團《業務團隊》製作,由各品牌單位贊助。
業務與行銷相關合作,歡迎與我們聯繫。
看更多此作者文章...訂閱作者收藏本文每月一杯咖啡的金額,支持優質觀點的誕生,享有更好的閱讀體驗。
立即支持長期關注育兒家庭議題的兒福聯盟與親子天下,於6日共同舉辦「聽爸媽的話—共創友善育兒環境」座談,現場邀請到親子系臉書粉絲團「林叨囝仔TheLins'Kids」一家、黃瑽寧醫師、石易平副教授及王婉諭立委等進行對話,從不同的角度,分享如何從硬體環境及社會氛圍建構友善育兒環境。
除了育兒家長到場發聲之外,現場也播放兒福聯盟2022年育兒支持議題愛心大使-林心如所拍攝的「小朋友,是讓人更好的朋友」形象廣告。
心如說自己生孩子後的最大改變是變得更加有耐性,對待他人也更有同理心,教育孩子雖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但看到孩子能力逐漸「解鎖」,一切都很值得,也希望大家在公共場合聽到孩子哭時,能多一點包容,給爸媽多一點支持。
兒福聯盟林志嘉董事長致詞時表示,雖然現在政府提供多項經濟補助,減輕家長育兒負擔,但較少關心家長帶孩子外出遇到的不友善狀況,希望藉由這次座談的分享,集思廣益來為爸媽打造方便外出的友善育兒環境。
座談現場也公布兒福聯盟「2022年育兒期待與實況焦點團體報告-友善育兒環境篇」結果,呈現當前台灣家長對育兒環境的親身經歷及滿意度。
PhotoCredit:兒福聯盟兒福聯盟林志嘉董事長。
育有六寶的親子系臉書粉絲團「林叨囝仔TheLins'Kids」媽媽陳珮芬和爸爸林時民一起到場分享養育六個孩子的經歷。
育兒11年的他們雖然感覺到政府對於育兒家庭的支持有變多,但育兒環境不論是硬體設施或是社會氛圍都還有改善的空間。
媽媽陳珮芬表示硬體設施的部分親子停車位幾乎很難找到,就算找到空間也不夠大,難以讓嬰兒提籃順利上下車,以及買車票只有前兩胎有優惠,反倒像是在懲罰育有多胎的父母。
PhotoCredit:兒福聯盟親子系臉書粉絲團「林叨囝仔TheLins'Kids」,媽媽陳珮芬和爸爸林時民。
黃瑽寧醫師則表示不同的家長有不同的教養方式,大部分的育兒困境反而不是硬體,更廣大的父母遇到的困境其實是「時間」,進入職場後很多產業對於育兒父母不友善的狀況就顯現出來,即使有育嬰假也很多父母還是不敢請,但孩子其實是需要很多時間陪伴的,建議企業都開始遠距工作的措施,成為一個常態。
石易平副教授也提到,現在社會對於育兒家庭的不友善是讓人不願生育的一大原因,並舉例新聞時事,有店家要求小孩背完圓周率後面30位才可以進入,小孩在現代社會似乎被貼上不能控制自己、髒亂的標籤。
石易平副教授建議友善親子的大方向是「時間」,包含父母上下班工時和學校的上下學時間設計,可以更親子友善,才能有工作時間和陪伴孩子成長的平衡。
王婉諭立委也到場表示,政府一直以來多著重在經濟面的補助,但現行育兒津貼排富條款仍不太合理,育兒家庭的負擔其實非常大,即使是月薪十萬的父母,一個月光安親班也需要負擔三分之一或二分之一所得,且只有經濟面補助很難讓民眾有感或成為大家願意生育的原因,育兒友善的硬體設施和社會氛圍應並重。
PhotoCredit:兒福聯盟聽爸媽的話綜合座談時間。
兒福聯盟「2022育兒期待與實況焦點團體報告-友善育兒環境篇」今(2022)年初,兒福聯盟邀請已生育一個孩子的夫妻及未生育孩子的夫妻,辦理4場次的焦點團體,透過彙整與會者對育兒的期待及分享育兒經驗,發表「2022育兒期待與實況焦點團體報告」。
兒盟指出,根據育兒家長及育齡夫妻所傳達的心聲可知,台灣當前的育兒環境存在「硬體設施不友善」、「社會氛圍不友善」兩大困境:(一)硬體設施不友善,帶幼兒出門障礙重重育兒家庭提到帶幼兒出門的日常,免不了會碰到硬體設施設備缺乏的問題,如:親子車廂一票難求、餐廳廁所或公共空間男廁沒有尿布台、親子停車位被占用、上下車空間太窄等問題。
此外,與會的育兒家長也提及,適合幼兒活動的戶外空間明顯不足,尤其都會區之外的地區,可以讓幼兒活動的公園或公共場館更缺乏,少有讓育兒家庭安心的空間可供孩子們活動放電,難以促進幼兒身心平衡發展。
(二)社會氛圍不友善,育兒家庭承受諸多壓力除了具體的設施設備問題外,育兒家庭帶幼兒出門、用餐,免不了會在意其他路人看待自己和孩子的眼光,如果正好孩子哭鬧,又遇到包容度比較低、甚至想干涉、批評家長教養狀況的陌生人,育兒家庭往往需要同時處理孩子,又得回應他人的指責和抱怨,十分困窘和難熬。
未生育夫妻也表示,雖然還沒有帶孩子外出的經驗,但對於社會氛圍是否友善育兒,也有很深的感觸,也會擔心自己是否能承擔這些異樣眼光和壓力。
兒福聯盟白麗芳執行長表示,兒福聯盟從2012年調查發現,育兒家長面臨「行路難、如廁難與搭車難」的外出困境,之後促成「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修法,增訂孕婦及親子停車位、親子廁所盥洗室及親子車廂等友善育兒環境的條款。
雖有相關法條加持,但實體環境改善的速度,仍跟不上家長的需求;兒盟2017年調查發現,近6成媽媽覺得外在環境不友善、帶孩子到公共場所很有壓力;兒盟今年「育兒期待與實況焦點團體報告」也發現,家長仍覺得當前育兒環境不夠友善,雖然法規有進步,有各式親子友善設施的設立,但設施似乎不符合家長需求,像是親子停車格不夠大、親子車廂不夠多等等。
因此,兒盟呼籲政府,應普設從育兒需求出發的各項硬體設施,營造同理、體諒育兒家庭的社會氛圍,讓台灣家長更可以安心育兒。
兒福聯盟x親子天下共同呼籲3大訴求:普設育兒設施、同理取代指責、多聽爸媽的話綜合兒福聯盟2022「育兒期待與實況焦點團體報告」及親子天下爸媽心聲,對於已生育及未生育家庭造成無形的心理壓力。
兒福聯盟與親子天下共同提出以下三點訴求,呼籲政府重視家長的需求,回應家長的困境與期待,讓台灣的育兒家庭能得到更有力的支持:(一)普設育兒設施我國雖有設置孕婦及親子停車位、親子廁所盥洗室及親子車廂的法源,但實際設置與使用情形,至今無從得知,建議政府對於友善育兒設施進行全國性盤點,並針對設置情況不佳的地區持續追蹤改善,以增加育兒設施的普及率,讓育兒家長帶孩子出門安心無礙。
(二)同理取代指責在公共場合遇到帶孩子出門的家長,請社會大眾多點耐心,多點禮讓,多點體諒、包容和支持,藉此提升整體台灣社會友善育兒的氛圍,讓每位育兒家長出門在外,都能感受到來自社會各界的同理與善意。
(三)多聽爸媽的話檢視政府近年來推出的育兒政策,多聚焦於加碼育兒津貼及幼托補助,對於育兒家庭日常使用的公共空間友善度關注不足,建議政府應從家長觀點出發,訂定相關法規時,多邀請家長參與,廣納家長意見,才能規劃出對育兒家庭更友善的公共空間,減輕家長外出的壓力。
更多調查結果與相關報導,請見【兒福聯盟】共創友善育兒環境,和林心如一起成為更好的人!。
本文章內容由「兒福聯盟」提供,經關鍵評論網媒體集團廣編企劃編審。
猜你喜歡Tags:兒福聯盟石易平育兒設施親子天下王婉諭育兒困境父母家庭議題黃瑽寧育兒共創友善育兒環境座談More...醉人的「泥煤味」其實很不環保?這兩間酒廠改變釀造流程,讓威士忌變得更「綠」1則觀點《變得不好惹以後,我的生活好過多了》:做一個溫柔的人,比做一個成功的人厲害多了1則觀點高虹安縱然有滿滿的學歷歧視,但許多「學歷無用論」的發文背後,卻透出更深的優越感1則觀點〈可不可以放進去一下下就好〉:當原住民族與性平議題被一起談會發生什麼事?1則觀點【專訪】《文學裡沒有神》作者沈眠:我想要用心活在無題的人生裡,完成自己的多樣性1則觀點單身直男令人卻步的「一日約會提案」:為什麼愈是認真,反而愈難和異性相處?1則觀點資深「台港人」:在台灣也可以過港式生活13則觀點防疫宿舍只提供境外生?政大身障生室友確診,被要求回400公里外屏東偏鄉家中隔離11則觀點【國際大風吹】中秋夜團圓、美中搶登月,「月球」將成為國際霸權新戰場?1則觀點柯市府禁止台北三大湖泊划船/划立槳的四個理由,沒有一項經得起基本邏輯與法律人權檢視1則觀點
延伸文章資訊
- 1其實和童年創傷有關!心理師揭4種愛情依附性格,原生家庭的 ...
Dan Siegel 博士曾提出4S概念,來培養孩子的安全依附,當然對於不安全依附的大人們來說,重新體驗或嘗試對孩子們做到這些,也能讓自己慢慢地走向安全 ...
- 2焦慮依附是什麼?怎麼找回安全感? - 好晴朗BonSunshine
究竟為什麼進入感情中的自己會這麼不好相處呢? 有一天才突然發現,自己內心深處覺得「自己不值得被愛」,是個標準的「焦慮依附」。這篇文章 ...
- 3「不安全依附者」如何找回安全感?寫給焦慮與逃避傾向高的人
時常有許多讀者問我,作為一個不安全依附者,要如何找回安全感呢? 這個問題確實很難,也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在這篇文章裡,我將嘗試用我對依附理論的 ...
- 4你與伴侶是哪種依附類型?3種不同類型,影響相處模式!
安全依附者從小的情感需求可能都會得到父母正確及迅速的回應,他們通常會正面看待自己和他人。一般來說,他們相信他人,不會擔心對方提出分手或自己遭到 ...
- 5其實和童年創傷有關!心理師揭4種愛情依附性格,原生家庭的 ...
緩衝時間:若是第一次約會,刻意減緩想要連結的速度,如約下一次見面,這樣也能協助自己有更多時間去辨識對方是不是安全依附者,而非又一個逃避依附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