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誰才是鴨媽媽? - 科學人雜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這隻有顏色的鴨子被小鴨當成「鴨媽媽」,小鴨都跟著它。

但是,當研究人員把某些小鴨的眼罩位置交換、讓小鴨改用另一眼看東西時,牠們似乎不認得「鴨媽媽」 ... 購買本期 瀏覽全文前往科學人知識庫 科學人新聞 這次誰才是鴨媽媽? 2017-05-01 高德曼(JasonG.Goldman) 小鴨一次只用一隻眼睛產生銘印。

2015年夏天,英國牛津大學動物學家馬提紐三世(AntoneMartinhoIII)和卡塞尼克(AlexKacelnik)進行了一項可愛的實驗,該實驗用了眼罩與小鴨,他們想了解雛鳥如何藉由看得見的那隻眼產生對母親的銘印(imprint)。

為什麼呢?因為鳥類缺乏人類的部份大腦構造。

用來連結人類大腦左、右半球的胼胝體(corpuscallosum)是一大束神經纖維,具有訊息橋樑的功能,可以使左、右兩半球快速溝通而形成連貫的整體。

鳥類的大腦半球並未完全分離,缺少人腦胼胝體這條通道帶來的好處。

鳥類這項神經構造的特色促成這項實驗,馬提紐三世說:「我在英國倫敦聖詹姆斯公園看見湖中幾隻小鴨和其父母,想到可透過銘印現象觀察訊息的瞬間傳送。

」研究人員遮住64隻小鴨的其中一眼,然後拿出一個紅色或藍色的假鴨子。

這隻有顏色的鴨子被小鴨當成「鴨媽媽」,小鴨都跟著它。

但是,當研究人員把某些小鴨的眼罩位置交換、讓小鴨改用另一眼看東西時,牠們似乎不認得「鴨媽媽」,在這種狀況下的小鴨對於紅色和藍色的假鴨子一視同仁,三小時後才又開始出現某種偏好;而小鴨分別以左、右眼對不同鴨子產生銘印後,再恢復以雙眼視物時,則不會... 登入會員以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欲閱讀全文或更豐富內容,請參閱〈科學人知識庫〉2017年第183期05月號】   購買本期 #關鍵字:科學人新聞、生命科學 更多文章 科學人新聞青光眼的免疫療法2006/01/23明克爾(JRMinkel)在2002年,一項針對阿茲海默症疫苗所進行的臨床試驗,因為數名病人的腦部出現發炎而中途叫停,這都怪免疫系統對身體發出全面攻勢所致。

現在有些研究人員認為,誘發輕微的自體免疫反應,其實可以保護中樞神經系統...營養科學食材營養一掃即知2013/04/01安德伍德(AnneUnderwood)有機食材的營養是否比以傳統方式栽培的食材更豐富?2012年,美國史丹佛大學科學家在一份廣為流傳的報告中對這個觀念提出質疑。

不過其中有個小秘密,就是你吃的蘋果和菠菜不論是不是有機栽培,營養價值都可能隨土...科學人新聞搖滾石首魚2018/04/23納維爾(RachelNuwer)直鰭犬牙石首魚(Gulfcorvina)準備交配時,可沒有害羞而不敢出聲這回事。

每年這些石首魚聚集在墨西哥沿岸產卵,雄性石首魚會發出驚人的求偶聲響來吸引雌性,就像蟋蟀、蟬和青蛙等動物。

牠們在水中集體... 活動推薦更多 追蹤科學人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