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度论大意1-5 - 日记- 豆瓣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大智度论大意1-5 大智度论大意1-5 第一卷1 ,大智度论翻译的简略大般若经90品。

本论共100卷,前34卷解释初品,是完整地解释。

从35卷往后, ... 登录/注册 下载豆瓣客户端 豆瓣6.0全新发布 × 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iPhone · Android 豆瓣 读书 电影 音乐 同城 小组 阅读 FM 时间 豆品 豆瓣社区 搜索: 搜索你感兴趣的内容和人... 首页 浏览发现 话题广场 快速注册 大智度论大意1-5 jame88 2020-01-2307:57:58 大智度论大意1-5 第一卷 1,大智度论翻译的简略 大般若经90品。

本论共100卷,前34卷解释初品,是完整地解释。

从35卷往后,解释剩下的89品,是罗什大师十分之一地节略翻译。

如果不这样节略,恐有千卷之多。

中国人喜简略。

大经大论都有人做节选,比如雍正帝的《宗镜大纲》,葛䵻居士的《大般若经纲要》。

2,佛教的两部大论 性宗:大智度论,属于释经论 相宗:瑜伽师地论,属于宗经论 后世大德的注疏讲义都属于宗经论。

论,注,疏,讲义;在语气上越来越谦虚。

3,大智度论里面,法相名词比较多。

历来祖师大德多引本论的文字来做注解。

4,本论开篇,龙树菩萨指出佛说大般若经的无量因缘归纳为15种。

5,般若属大乘,不属小乘。

五时判教:华严时,阿含时,方等时,般若时,法华涅槃时。

阿含属小乘,类似佛教的小学; 方等属大乘,类似佛教的中学; 般若属大乘,类似佛教的大学; 法华涅槃时,类似佛教的研究所。

小乘圣者的慧,是三学(戒定慧)中的慧,不是般若智慧。

6,念佛的断证功夫 小乘阿罗汉辟支佛断见思烦恼,念佛事一心不乱(功夫成片)也是断见思烦恼。

后者在大乘里是权教菩萨,生凡圣同居土或方便有余土。

上述二者的区别在于愿力不同。

愿力是大乘法门。

7,权教菩萨与实教菩萨 权教菩萨:念佛功夫成片,事一心不乱,生凡圣同居土或实报庄严土;未破四相,未破四见。

实教菩萨:念佛理一心不乱,生实报庄严土;金刚经上破四相、破四见。

理一心不乱,就是明心见性,就是诸法实相。

实教菩萨是圆教初住,别教登地以上。

这也是般若会上的菩萨标准。

四相: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四见: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 8,四悉檀 世界悉檀,为人悉檀,对治悉檀,第一义悉檀。

悉檀翻成中文是遍施,普遍的布施。

是一切法布施的四个纲领。

佛经的每一段话乃至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具足四悉檀。

四悉檀中如果没有般若波罗蜜,第一义悉檀就不能圆满。

9,佛在般若会上用异方便来说四念处,八正道等种种法门,就是教菩萨离一切相,修一切法。

以念佛为例,不著我念佛的我相,不执着所念彼佛之相,亦不执着当中的名字相,此谓三轮体空。

10,佛法大海,信为能入,智为能度。

信:可以入大乘法门 智:般若智慧,可以成就大乘法门 11,大般若经的精华 金刚经:大般若经中的一品? 心经:大般若经的精华,二十二年般若时所说法的总纲,玄奘大师翻译的二百六十字。

12,摩诃般若,是不二法门。

是华严经一真法界。

没有能证之智和所证菩提,没有能所。

13,为什么专一才能成就? 专一才能消归自性。

行门、解门都要专一,才能成就。

14,唯识讲耳识八种因缘生? 15,修学过程中,汲汲希望自己成就也是障碍。

这种希求自己开悟证果的心,是攀缘心,不是真心。

真心有愿无念。

第二卷 1,佛灭度后,比丘依四念处住。

四念处: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

2,三藏初次结集 经藏论藏是阿难尊者负责,律藏是优波离尊者负责。

经藏结集的目的:正法久住,利乐人天。

这八个字是佛法教学的宗旨,也是佛法流通的宗旨。

3,修平等心从怨亲平等下手。

平等心是佛心,平等心修成了,深心与大悲心自然具足。

深心,大悲心,平等心,是菩提心的定义?出自哪里? 平等心是万德万能的基础,是万德万能的根本。

4,小乘佛法以无我为宗旨,大乘佛法以实相为宗旨。

念佛初级目标:功夫成片,把我所放下 念佛中级目标:事一心不乱,无我 念佛终极目标:理一心不乱,实相 5,佛果十力 大智度论跟教乘法数对这个名词的解释略有差异。

教乘法数? --------------------------- 第三卷 1,天住通常指欲界天,就是六欲天。

梵住是指四禅四空 圣住是指阿罗汉以上 布施,持戒,善心,三事故名天住。

慈悲喜舍四无量心,故名梵住。

空,无相,无作,是三三昧,名圣住。

凡夫也有慈悲喜舍,凡夫的慈悲喜舍叫爱缘慈,这种慈悲不平等。

佛教给我们慈悲喜舍要平等,平等心才是真心,才是清净心,才是广大心,所以才能够取得天住,梵住,圣住。

2,在哪里住的时间久暂,是看那个地方的法缘。

有缘久住,缘少暂住。

所以佛住在什么地方,在哪里弘法,是哪个地方众生机缘不相同。

短住多半是宣传性质,久住是为了成就人(有可度之机而根性未熟)。

3,边地:凡是不能接受佛法,排斥佛法的地方,在佛法里都叫边地。

4,佛讲地藏经的时机 佛陀为了报答生母之恩,在讲完法华经后,上升忉利天,在忉利天宫讲《地藏菩萨本愿经》,报答母恩。

佛陀在涅槃之前教给我们报本反始,报答亲恩。

5,佛在世的时候,有两位尊者常住在世间,没有灭度。

迦叶尊者:入定,等弥勒佛降世。

宾头卢尊者:常常在人间,为众生作福田,接受众生供养。

6,耆闍崛山是三世诸佛的道场。

7,僧是梵语,具足应称僧伽,翻成中文是众。

中国三人以上称为众,印度四人以上称为僧。

称僧,一定是和合众,条件是一处和合。

8,小乘阿罗汉见思烦恼断尽,大乘阿罗汉破根本无明。

大乘阿罗汉??? 9,解脱一定具备两个条件:定,慧。

定是清净心,六根清净,一尘不染,根尘相触,了了分明,通达无碍。

10,菩提资粮 我们自己要想超越六道轮回,要想往生诸佛国土,记住要多功德。

无功德不行,少功德也不行,一定要积功累德才能够办到。

积功累德从哪里做起?从感应篇,安士全书去做。

这才是真正脚踏实地去积功累德,我们才会有成就。

11,佛法与外道的根本区别 净戒禅智慧,外道无一分。

欧阳大师说佛法非宗教非哲学,一切宗教是戒取见,一切哲学是见取见。

欧阳竟无那两篇文章,以及支那内学院院训,我们要好好研究,从那里能体悟到一点佛法正确的意思,我们自己修学也有一个方向。

12,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 那伽,翻成中文是龙象。

13,余下经悉忘失,其罪少少。

失般若波罗蜜一句,其罪大多。

这句话并不是要我们把六百卷大般若经背得一字不差,而是要我们依文字起观照般若。

观照般若是大乘菩萨法。

观照般若在哪里?在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之处,我们眼见色,耳闻声,处处要觉,觉就是般若,就是没有忘失般若一句。

一念不觉就是忘失般若一句。

--------------------------- 第四卷 1,菩萨智慧有时候比比丘高很多,但授三皈依的只能是比丘。

如果菩萨现在家居士身,即便是等觉菩萨,也不能代表三宝授皈依。

2,大乘佛法不管哪一个宗派哪一个法门,不守戒律决定不会成就。

3,佛法是不二法门,是佛与大菩萨的境界。

不二法门就是华严经的一真法界,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是维摩诘居士所说的不二法门。

4,十一首颂,赞叹大乘菩萨。

应当熟记。

5,般舟三昧是念佛三昧的一种,是念佛三昧里面最简单,成就最快的一种。

克期取证,过去打佛七常常修般舟三昧。

6,大乘菩萨法修相好不是一开始学佛就修,而是三大阿僧祇劫以后再修。

第一阿僧祇劫:三贤果满,即:十住,十行,十回向。

第二阿僧祇劫:初地到七地 第三阿僧祇劫:八地,九地,十地 十地是法云地,法云地以后才修相好。

7,凡是补处菩萨都要住在兜率天,兜率天如同帝王东宫,是太子所居。

补处菩萨住兜帅内院的原因,见大智度论。

8,大智度论里面各种正反的辩论所占篇幅很大,其目的是教我们破迷生信。

读大智度论,千万不可以有分别执着,一定要站在局外来看,才能看到问题的真相。

不能站在某一边。

读一切佛经佛书都要用这个态度。

9,善良忠厚老诚也是一种福报 10,什么事众生福德因缘成熟之相? 孝亲尊师就是众生福德因缘成熟之相。

11,大智度论,瑜伽师地论这两部大论,好好地研究,在大乘佛法上可以奠定很好的基础。

有这两部大论作为基础,将来读一切大乘经典都不会有困难。

------------------------------ 第五卷 1,心通是目标,也就是破邪见、断烦恼。

经论通达是心通的基础。

经论是修学的理论依据,在境界中去磨炼是实践。

2,学佛的平等心,有平等心才有真正的清净和慈悲。

平等心从哪里学起?从怨亲平等学起。

3,大菩萨发心可以参看《华严经·初发心功德品》。

4,懒惰懈怠不精进,是因为心量太小,没有悲心。

真发心为一切众生,才知道自己肩上的责任,才不敢懒惰、不敢懈怠、不敢不精进。

5,尽全部力量才算圆满功德。

6,学菩萨法从哪里学起?在境界里如如不动,清清楚楚,了了分明。

7,百八三昧,就是对治百八烦恼的,念珠一百零八粒,就取这个意思。

8,行菩萨道是能精进,不能精进绝对不叫做菩萨,菩萨一定要精进。

9,圆教七地以上证得无生法忍。

无生法忍从哪里学起?从诸法平等里面去学平等心。

10,功夫是忍,是定。

有功夫才有智慧,有智慧才有功夫。

11,理论:经论的道理 实践:在境界里磨炼 炼成了是自己的,没炼成是别人的 12,无碍陀罗尼,是菩萨说法教化众生的根本。

无碍陀罗尼表现在辩才上,四无碍辩才所依据的就是无碍陀罗尼。

13,有分别执着就有障碍,根尘相触用八识五十一心所就是障碍,舍识用根就没有障碍。

无碍陀罗尼是什么?就是转识成智,转八识成四智。

转第六识为妙观察智 转第七识为平等性智 转第八识为大圆镜智 转前五识为成所作智 14,楞严经最重要的是第六卷,要会背诵。

这一卷讲观世音菩萨修行的方法,返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

背熟后听经与不背听经,效果大不同。

照理说,楞严经应该全部背诵。

15,三贤十圣 三贤:十住十行十回向 十圣:初地到十地 菩萨摩诃萨:初地到十地的菩萨 16,阿罗汉漏尽,菩萨不漏尽。

菩萨有悲心留惑润生,度化众生,教学相长。

小乘极果,惑未断尽,只是把三界生死无明断掉。

三德密藏:法身德,般若德,解脱德。

阿罗汉只有半个解脱德。

17,成佛需要三大阿僧祇劫,是藏教佛。

成佛需要无量阿僧祇劫,是圆教佛。

断证功夫上,藏教佛等于圆教七信位菩萨,断的是十二因缘的枝末无明、相应无明。

只破七识中的人我执。

18,要把心量放大,两个办法,一个是读大经,这是求解明理。

第二个是磨炼。

在哪里磨炼?人、法上往平等去磨炼。

就在人事、在诸法里面学不动心,不恒顺众生、随喜功德。

19,在二十八面有八首偈,教我们认识魔,破魔的方法。

(六妙法门里面好像也有识魔、破魔的方法?) 20,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行善而著相,果报在三善道,仍未脱离六道轮回。

离开善恶两边,行善而不著相,以平等心、清净心去修一切善法,是净业。

-------------------------- 佛教 宗教 来自豆瓣App   赞 转发1 微信扫码 新浪微博 QQ好友 QQ空间 回应 转发 赞 收藏 jame88 (湖北武汉) NULL jame88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未名湖不肖生《当代学林点将录》(一)  (1人喜欢) 张廷玉《澄怀园语》笔记 《聪训斋语》笔记 《失败者的春秋》读书笔记 《净土大经科注·发大誓愿第六》笔记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忽然想起我的小学同学 32.3万次浏览 晒出你的豆瓣电影日历2022 42.9万次浏览 文学艺术创作者的B-Side 新话题·1799次浏览 一间承载你回忆的便利店 4.2万次浏览 手写你的2022新春祝福 4.7万次浏览 一面镜子的艺术生命 12.2万次浏览 ©2005-2022douban.com,allrightsreserved北京豆网科技有限公司 关于豆瓣 ·在豆瓣工作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帮助中心 ·移动应用 ·豆瓣广告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