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Family週刊- 爸爸陪伴更有愛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54歲的劉亮佐說:「以前覺得爸爸要當一棵遮風避雨大樹,一肩扛起家庭重任,要給孩子最好的;但現在的我覺得爸爸是肥料,提供孩子需要的養分,在孩子 ... 2022.08.03 Vol.83 爸爸陪伴更有愛 封面故事154歲再獲一女,資深新手老爸劉亮佐:年輕的我一心想當遮風避雨的大樹,現在我只想當孩子的肥料,讓他們長成大樹 封面故事2浪子變奶爸》大叔:陪孩子成長的這十年,是我生命中最寶貴的時光,盼女兒長大後記得「最愛我的男人是爸爸」 封面故事3數感實驗室創辦人賴以威:和孩子相處,能把與父親的時光找回來 封面故事4作家駱以軍:當了父親之後才知道,爸媽如此愛我;也才發現,這世上有兩個人對你好,從不跟你計較 教育快報高雄文府國中「饗宴文府」閱讀計畫,讓學子們在書中找到陽光、享受閱讀的美好 精采人物首位台灣樂高玩家作品量產!原本想買玩具送女兒,結果自己深深愛上;戚心偉靠創意,讓自己的作品登上世界舞台 名家專欄許瑞云》不用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別人的情緒,本就是別人的責任,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情緒負責 熱門精選心理師:一個沒有好好被尊重的人,很難成為再相信別人;那一年,我們被處理掉的珍貴回憶....... 影音【大來賓開講】洪蘭:父母對孩子的態度,會影響他的命運 1 54歲再獲一女,資深新手老爸劉亮佐:年輕的我一心想當遮風避雨的大樹,現在我只想當孩子的肥料,讓他們長成大樹封面故事 54歲的劉亮佐說:「以前覺得爸爸要當一棵遮風避雨大樹,一肩扛起家庭重任,要給孩子最好的;但現在的我覺得爸爸是肥料,提供孩子需要的養分,在孩子成為大樹前,給予最堅強的陪伴與祝福。

」 文/周品攸 人稱斗哥的劉亮佐,出道30幾年,畢業於國立藝術學院戲劇系、台北藝術大學劇本創作研究所,在許多戲劇、劇場都能看見他的身影,是個能導、能演,又會寫劇本的全能創作者,《名揚四海》、《下一站,幸福》都是他著名的代表作,2003年他以《名揚四海》榮獲金鐘獎連續劇編劇獎殊榮。

去年,他接管臺北海洋科技大學演藝時尚事業管理系系主任。

 劉亮佐與前妻離婚後,兒子劉子銓跟著他一起生活,過了幾年單親爸爸的日子後,在2017年與女星趙小僑結婚,一家三口關係十分和諧。

兩人婚後也積極求子,期間遇到許多難關,終於在今年7月迎來女兒典典寶寶,劉亮佐發現她與19年前劉子銓剛出生時長得十分相像。

隨著「前世情人」的到來,劉亮佐不時在社群平台曬女兒的萌照,可愛的笑顏融化了許多粉絲。

  扎針3、400次才順利迎接女兒,得來不易更珍惜 去年趙小僑經歷過一次胎停,導致兩人內心陰影揮之不去,劉亮佐回憶:「那天我們才去看完性別派對的場地,輕鬆吃完飯後去產檢,結果一照超音波發現寶寶不會動了,當場把我們從天上打回地面,很痛很痛。

」然而小僑引產後並沒有休息太久,三個月後便又開始進入試管療程,「由於小僑本身有免疫問題,醫生研判上次的胎停原因是太早停藥導致,因此這次懷上典典寶寶到出生,一共打了168瓶免疫球蛋白,所有的藥也都吃好吃滿,尤其是4、5個月後,每天都要吃25顆藥、打兩支肝素,整個療程總共加起來大概打了3、400支的針。

」劉亮佐面露心疼地說。

 正因為發生過那樣的憾事,夫妻倆在整個孕期神經都相當緊繃,原本一個月一次的產檢,也縮短到兩週一次,期間幾乎把生殖中心當自己家,一有任何風吹草動就馬上去照超音波,確認典典寶寶沒問題。

雖然典典寶寶比預期提前兩天報到,但女兒順利出生,劉亮佐才真正體會「抱在手上才是真的。

」 劉亮佐原以為自己一抱到女兒會爆哭,但他沒有,對女兒說的第一句話是:「歡迎,爸爸媽媽想你想很久了。

」後來女兒被護理人員抱走,他轉身準備辦理一些住院手續,走到電梯口時,才終於忍不住淚水。

「我一方面心疼小僑,一方面又是充滿感動,更重要的是,所有的壓力跟擔心、恐懼的心情終於獲得釋放。

這種感覺比起當初生銓銓時複雜百倍。

」  甘願成為女兒傻瓜,劉亮佐年過半百,但育兒心態不老 迎來前世情人,有成為女兒奴的覺悟嗎?劉亮佐笑說:「避免不了吧!就連銓銓也每天要求視訊,還把妹妹照片設成他的手機桌布。

」劉亮佐很開心地形容與女兒的互動,「當典典寶寶從嬰兒室推來餵奶時,聽著她的哭聲一路從走廊傳過來,打開房門時我對她說:『典典寶寶,爹地在這裡喔~』她的哭聲就秒停,彷彿父女間有種連結,她聽到一個安心的聲音,知道來到一個很溫暖、能餵飽她的地方。

」 年過半百、時隔將近20年,再度體驗照顧新生兒、很難睡飽的奶爸生活,體力上會不會吃不消?劉亮佐驕傲表示「我天生體質就很適合帶小孩!」接著說:「我的睡眠時間很短,每天只要睡4、5個小時就能精神飽滿,目前典典寶寶每4小時就要餵一次奶,也適應良好。

」 劉亮佐形容自己的心境上彷彿回到36歲子銓剛出生的狀態,也做好要把女兒從0歲帶到長大的準備。

當然,以實際年紀54歲來說,劉亮佐的確會擔憂等女兒到了3~5歲能跑能跳、正需要花大把力氣陪玩的年紀,自己的體力會跟不上,因此他在小僑懷孕期間也特別做了更精密的檢查,包括全身MRI的掃描、腦部血管斷層等,希望把身體調整到最佳狀態,好好陪伴女兒長大。

 「我常常舉一個例子,飛機起飛前都會播放一段安全宣導影片,有段說:『氧氣面罩落下後,請先套著自己的口鼻,再套住孩子的口鼻。

』其實就是在說『大人要先照顧好自己,才能照顧好小孩』,千萬不要認為把小孩照顧好,自己怎樣沒關係,一旦大人真有個萬一,小孩也不一定活得了。

」   開放式教養觀:給孩子最大的陪伴、祝福 劉亮佐14歲時父親過世,正逢荷爾蒙最旺盛的青春期缺少了父親的陪伴,讓他曾一度討厭回家、經常頂撞大人,甚至在學校闖禍了也是找表哥去,而母親對他的教育方式採完全放任,也不在意學校成績,但是當他有需求也會盡量滿足。

 母親的教育方式也深深影響著劉亮佐,「你一直希望孩子成為偉大、有學問的人,因此逼著他唸書、補習,什麼事都安排得很妥當,孩子就一定會按照父母所希望的模樣長大嗎?往往都只是強化親子的衝突罷了,其實每個孩子的發展就是一個問號,何不讓親子之間多一點快樂、彼此放鬆的自在感?」 劉亮佐與兒子劉子銓相處了19年,「開放式的教育方式,讓我對孩子犯錯的容忍度很高,因此父子相處起來就像無話不談的好朋友,銓銓就算犯錯也不害怕面對我,19年來他也沒有因為我的開放式教育而有行為偏差,也沒有因為成績差、沒交作業而變成有前科的人,甚至也完全沒有叛逆過。

」 當然,子銓也曾做過讓劉亮佐暴怒的事情,不過他說「這種情況不超過五次,當爸爸就是不生氣則以,一生起氣來就像一顆原子彈,炸得讓人體無完膚。

子銓國小曾經因為考不好把考卷藏起來,我認定那是欺騙,所以就大發雷霆;還有一次是他考上復興高中戲劇班,結果入學手續還沒辦好就跟同學去看電影,我一發現就把他從電影院叫回來臭罵一頓。

」 但經過幾年後,現在想想「孩子做錯事,應該讓他自己承擔後果就好,何必氣壞我自己身體呢?在我長達19年的實驗下,子銓並沒有學壞,所以未來對待典典寶寶也會依循這樣的開放態度,在她需要照顧的時候提供照顧,等到她有自己想法的時候,我這個爸爸就是給予陪伴與祝福。

」  開放式教育帶來夫妻爭執,「孩子總有一天會離開,何必現在就把他推遠?」 趙小僑起初對於劉亮佐的開放式教育非常不認同,她認為孩子就是要管教,希望孩子能按照計劃、按部就班地生活。

所以趙小僑對子銓要求非常嚴格,又喜歡馬上看到改變,有時吃一頓飯就會一直唸:「你筷子不要碰到碗,很不禮貌;吃東西不能發出聲音喔,我講第二次囉!」或者是一早起床就開始唸:「你書包怎麼還沒收好?昨天聯絡簿怎麼沒拿來給我簽?很不負責喔!」 注重生活品質及氛圍的劉亮佐後來與小僑溝通:「一直唸孩子並不會使他真的動起來,嘮叨根本是無效的行為,只是不斷建立親子衝突、對立,孩子長大不管是出國唸書、結婚,早晚會離開這個家,我們不需要急著現在把他推開。

」 不過,劉亮佐也承認,「我開放式教育的態度某種程度會造成孩子的紀律相對缺乏,小僑比較精準式的管教剛好彌補了這一塊,所以我們是互補。

」  身為導演父親,「我不會教他表演,就如同寫作業一樣」 劉子銓年紀輕輕的子銓現在活躍於影視及劇場中,14歲就拍了人生第一部戲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媽媽的遙控器》,出道即擔綱男主角。

身為演藝圈老前輩的劉亮佐是否會給予建議?「銓銓當時完全沒有拍戲經驗,而且年紀還很小,我理所當然會介入,陪他討論劇本,但絕對不會教他『表演』。

因為教表演就跟帶著他做作業一樣的道理,只會造成親子關係激烈的惡化,我認為應該交給專責的人。

像寫作業這件事情應該交給老師解決,我就是叮嚀,但不強迫;表演也一樣,拍攝現場會有表演指導、導演,我能做的只有確認劇本確實看完、對角色的想法等大框架而已。

」 當然,因為自己是同行,難免會比較多嘴,「初期接戲時,銓銓會需要我跟他討論劇本,但漸漸地他不需要了,心裡雖然有些落寞,但我也知道他長大了,想靠自己把事情做好,我也告訴他:『你有任何需要我永遠都在。

』」 對於爸爸的體悟,劉亮佐說:「以前覺得爸爸要當一棵遮風避雨大樹,一肩扛起家庭重任,要給孩子最好的;但現在的我覺得爸爸是肥料,提供孩子需要的養分,在孩子成為大樹前,給予最堅強的陪伴與祝福。

」  照片提供/劉亮佐  近期未來Family週刊 未來Family週刊Vol.88》高效學習計畫法 未來Family週刊Vol.87》如何克服分離焦慮? 未來Family週刊Vol.86》開學無痛收心術 2 浪子變奶爸》大叔:陪孩子成長的這十年,是我生命中最寶貴的時光,盼女兒長大後記得「最愛我的男人是爸爸」封面故事 年輕時常跑夜店、不醉不歸的大叔,從沒想過自己會變成「女兒奴」,過著每天早上五點起床準備早餐、幫女兒綁頭髮、送女兒上學的日子;從前的哥兒們看到他的轉變,大多感到不可思議,但他卻說,是他需要女兒的陪伴,跟女兒在一起的時光,才真正令他流連忘返。

文/黃啟菱(未來Family記者) 是孩子需要父母的陪伴,還是父母需要孩子的陪伴呢?當然,都需要,每個人的答案也都不一樣,而對大叔來說,傾向後者多一些。

這幾年大家認識大叔,是因為他在臉書經營了一個粉專,名為「拎杯是大叔啦」,記錄他的家庭日常、所思所感,吸引了超過11萬的粉絲追隨;最近,他還出版新書《妳可以乖,但不能不懂男人的壞》,把那些等女兒長大後、想教會她們的事,全都先寫下。

在成為爸爸之前,大叔是標準的黃金單身漢,美術系畢業後做廣告,曾做到國際廣告集團的創意總監,得遍世界三大廣告獎,海尼根、Nike、Nokia都是他的客戶;後來,他自己創業,開廣告公司,也開餐廳、酒吧、在網路賣鞋,生意做很大。

 事業順利又盡情享樂,曾是黃金單身漢白天衝事業,晚上不是在應酬就是在約會,大叔坦言,那時他一個禮拜至少有三天在夜店,大概跟四位數的女人擁抱過、跟三位數的人上過床……「本來打算遊戲人生,耍帥到老,結果,卻被老婆收服,被女兒征服。

」42歲那年,大叔成為爸爸,接連生了兩位女兒,開始把屎把尿的新人生。

就這樣,江湖少了一位浪子,多了位好老公、老爸爸。

很多人好奇,大叔的太太是何方神聖,怎能讓他定下來?大叔解釋道,他的原生家庭很傳統,爸媽從雲林上台北打拚,在市場工作,「以前,我不輕易談正常戀愛、不想踏入家庭,不是因為我不喜歡,而是因為我知道那份責任有多重,真的理解婚後的柴米油鹽。

」 深切理解婚後的責任之重,所以晚婚晚生大叔的太太,原是朋友的朋友,雙方在聚會中偶然認識,開始在msn上聊,慢慢熟了起來,交往三、四年後,兩人一起創業,關係愈來愈緊密,先決定要生小孩、再決定結婚;大叔笑稱,他就是很摩羯座,這一切的過程沒有外界想像的天雷勾動地火,而是很自然而然的。

當然,時間絕對是個重要因素,「那時都40幾歲了,該玩的都玩過,該做的也都做過了,外面的誘惑對我來說,沒那麼有吸引力,我也不想要花太多時間在事業上了,我就彷彿順著時光的流,走到這個點。

」既然決定生小孩,大叔就打算待在家中,陪小孩長大,還為此調整事業重心,在住家附近開了間家具工坊,方便兼顧工作與家庭。

 把兩個女兒當玩伴,一起玩耍也一起換紗窗「我的兩個女兒,都是我剪臍帶的,第一片尿布也都是我換的,就這樣每天、每天的陪著,在當下覺得好花時間,但回頭看,又好快,現在她們一個10歲、一個6歲,都上學去了。

」「這10年,是我生命中最快樂、最珍貴的10年。

想一想,她們到15歲時,還會這樣黏著我嗎?想到這裡,就更想花時間去陪伴了。

」大叔帶小孩的方法,就是拎著一起吃喝玩樂,舉凡游泳、衝浪、SUP、潛水、爬樹、露營、滑雪、騎腳踏車等等,任何好玩事,他都帶著女兒們去;在疫情之前,大叔家每年出國兩、三次,累積了滿滿回憶。

 女兒的陪伴與崇拜眼神,最令人流連忘返他也帶著女兒們一起認真過生活,例如,前陣子家中紗窗該換了,三人就去買紗網、膠條、滾輪,一起換,「在女兒面前,連換紗窗都能耍帥!」兩位女孩跟爸爸混久了,現在都愛逛五金行。

至於成績之類的,都交給老婆管,他只負責朝五起床打點一切、晚五回家陪寫作業,不管女兒考幾分,都說「好棒」。

大叔強調,自己對教養沒什麼特別的想法,但他相信,只要大人是善良的,小孩受到大人的影響,也會是善良的。

很多人看到他的改變,都難以置信,大叔自己卻覺得,一切都非常自然,畢竟,他年紀也不小了,「如果現在想要去衝浪、去爬山,要找到伴,還真不容易,大家早就各有家庭要忙了,說真的,只剩下女兒們願意陪我一起去了,與其說是我在陪她們,不如說是她們在陪我。

」 盼女兒們永遠記得,最愛她們的男人是爸爸而且,女兒們還視他如偶像,常常稱讚爸爸很帥,大叔笑稱,沒有什麼比「女兒崇拜的眼神」,更能令人流連忘返了。

不過,倘若生的是兒子,情況可能就有點不同了。

大叔坦言,在他的觀念中,女兒多寵著點、捧在手心,都無妨,但兒子呢,就得硬一點、嚴格一點了,「我自己有三個姊姊,從小粗重的就是我做,傳統上會覺得,男生嘛,得多吃點苦。

」也幸好這是假設性問題,在現實生活中,大叔就純粹的、開心的當個「女兒控」就好。

他明白,小孩總有一天會長大、會離巢,他只盼未來女兒們記得:「世上最愛妳們的男人,是爸爸,爸爸永遠在家,等妳。

」 照片提供:大叔 近期未來Family週刊 未來Family週刊Vol.88》高效學習計畫法 未來Family週刊Vol.87》如何克服分離焦慮? 未來Family週刊Vol.86》開學無痛收心術 3 數感實驗室創辦人賴以威:和孩子相處,能把與父親的時光找回來封面故事 師大電機系副教授、數感實驗室創辦人賴以威,同時也是一名小說家。

然而,身兼數職的他,更重要的身份其實是丈夫和爸爸。

對他而言,每一天與孩子的相處日常,都是最珍貴的親情時光。

文/王毓茹 點開賴以威的介紹,是一連串很斜槓的頭銜,師大電機系副教授、數感實驗室創辦人,同時也是一名小說家,結合數學和愛情的小說《戒指流浪記》還被翻拍成影集。

然而,對他來說更重要的身份,是丈夫和爸爸。

經歷過父親病逝和喪子之痛,更深刻體會到能平凡度過一天,就是最珍貴的幸福。

  乖乖牌的童年,父親是最好的玩伴 捷運站裡沒有太多人,我們慢慢走回6號出口。

他身上像裝了彈簧似的,走起路來一跳一跳。

我牽著他小小軟軟的手。

跟君君一起上班很特別,彷彿出國旅行那樣,原本平凡的路線都變得不一樣,連在捷運站都可以變成一場迷宮探險。

 這篇名為〈一起去天王星上班〉的文章,是賴以威在FB紀錄與二兒子君君的日常點滴,父子間的親密情感展露無遺。

他發揮小說家說故事的功力,把童言童語寫出了極短篇小說的魅力,其實背後還蘊含對父親的追憶。

「我父親離開的比較突然,跟他相處是我生命中很重要的時光,跟小孩在一起,可以把這些時光找回來。

」 如今回憶和爸爸相處的時光,是一起下象棋、玩俄羅斯方塊和逛寧夏夜市的親密互動,父子倆就像好朋友一樣,一起散步聊天。

賴以威心中的父親兼具威嚴和溫柔,就連小時候耍叛逆也從未挨揍。

而他所謂的叛逆,只是小學三年級想去同學家玩被阻止,他趁爸爸午睡時偷溜出門,到了同學家才打電話報備。

「回家後我爸說,小學都聽我的,到國中隨你便。

」父子就此達成協議,「我爸一直都很講道理,我們吵完架後都會去散步,他會跟我說生氣的原因。

」 從小就是乖乖牌,性格又散漫隨性,賴以威對自己沒有太多自我要求,卻造成父親大發雷霆。

他說有次小學段考,考到全班第八名,回到家真誠地分享第一名同學有多認真聰明,認為他是實至名歸,沒想到得到父親一頓痛罵。

「當時我爸非常生氣,覺得你考不好就算了,還認為這樣的失敗很合理,這種放棄的心理他不能接受。

」當天的下場就是被罵到進房間抱頭痛哭,「哭完我爸又來抱著我安慰,很戲劇化,卻又很溫柔。

」  推廣趣味數學的傳承,有為者亦若是! 「舜何人也,禹何人也,有為者亦若是。

」是父親最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不看輕自己,只要努力就能成功。

這對賴以威產生了正面的影響,開始更積極努力,認為只要認真就能達成目標,「因為我爸是一個自我要求很高的人,受到他的影響,讓我開始督促自己要努力,給自己高標準,發揮最大的潛力。

」賴以威的父親賴雲台是小學的自然科老師,退休後開始推廣數學科普,希望能讓學生克服對數學的恐懼。

即使在癌症末期,還是到處演講、走訪教學機構,希望能把數學科普的教材留下來。

「那段時間我從德國飛回來陪他,找人承接的過程不太順利,現在我反而謝謝這些老師沒有草率接下。

」沒有人接下這個重大託付,賴以威在父親離開後試著去做,沒想到不僅做出興趣,且重新找到父子間的連結,「父親留下來的書有他的手稿,讀他寫的東西,感覺持續和他進行對話,就這樣把六個書櫃的書全部看完。

」於是賴以威做了一個重大決定,繼承父親的遺願,創立「數感實驗室」,繼續推廣趣味數學。

  每一天的日常,都是最珍貴的親情時光 「63個金幣分給9個海盜,一個人可以拿幾個?」晚上睡覺前,賴以威和兒子靠在一起,討論海盜的財產歸屬,聊了三、四個晚上終於得到答案。

這中間他故意問兒子:「金幣分好了嗎?海盜很急著要這些金幣。

」先從十個金幣分給兩個海盜慢慢引導,卡關無解時就睡覺,隔日再議。

賴以威說:「我不是要他超前,只培養興趣和數感,用說故事的方式講,讓他覺得好玩,就想繼續學下去。

」 二兒子君君今年四歲、女兒悅悅三歲,正處在「十萬個為什麼」的時期,面對孩子問不完的問題,他認真對待,想辦法當一個有問必答的爸爸。

四年前大兒子樂樂罕病離世,讓賴以威更深刻體會到平凡的珍貴,「親情對我來說很重要,就算身兼數職,我還是會留出親子時間。

每一天看似很平常,都一模一樣,但這樣的日子過三十年後,你要用所有家產去換回短暫相處的一天都沒辦法。

」因此他帶著孩子上班、演講,如同小時候父親帶著他去學校一樣。

  學數學像在逛一個博物館,先培養好奇心 現在數感實驗室透過舉辦活動和營隊,企圖翻轉大家對數學的刻板印象。

賴以威以懷德海(A.N.Whitehead)的理論分析數學教育的難題。

懷德海將教育分成三個階段,0-12歲浪漫期、13-18歲精確期、18-22歲概括期,主張浪漫期應該讓孩子不受限去探索感受,有天馬行空的想像,再來才是精密知識和運用。

「現在教育直接跳過第一個階段,從第二階段開始,大家不知道學數學要幹嘛。

」要讓孩子喜歡數學,就必須跳脫出背公式寫習題的框架。

透過趣味科普文在生活中建立數感,在營隊中教孩子製作密碼筒和伊斯蘭藝術燈,藉由DIY製燈了解幾何圖形和鑲嵌對稱概念,數學不再只有數字和公式,還結合歷史、文化和遊戲。

賴以威說:「我們的營隊不是讓你參加三天後就會開根號或進步二十分。

比較像一個博物館,進來逛一圈覺得很好玩,想多了解,這樣就夠了。

你逛完美術館也不會有人要求你要畫莫內的畫。

」讓孩子對數學產生不一樣的想法,進而有好奇心,想要主動學習,是他和父親跨越世代和時空,共同努力的目標。

   當一個陪孩子探索自我的爸爸  對於下一代的教育,賴以威希望孩子能找到熱愛的領域,並相信自己的潛力。

「就像我父親所說的,要對自己有信心,你的潛力是無限的,可以做到很多事情,這個觀念我想傳承給小孩。

」從事數學推廣這段時間,觀察到許多孩子每天被安排滿滿的學習課表,卻少了自我探索的時間。

「像我兒子最近知道很多火山知識,就是因為去台博館時看到火山,開始好奇發問。

我趁他有興趣時告訴他相關知識,就可能繼續累積培養。

」他認為陪伴孩子探索自我非常重要,「就算一直換興趣也沒關係,反正從現在算還有二十年可以隨便換。

只是要在過程中建立基本能力、自主學習,養成必要的基礎知識和邏輯思考,重點是最後找出你想做的事。

」一路從隨性敏感的小男孩,逐漸成長為孩子的父親。

回顧自己的照片,賴以威說當了父親後,從裡到外更像爸爸,不僅以孩子為重心,也不太在意自己的節日。

他笑說:「我以前很有儀式感,非常重視生日,會為了生日做很多計畫。

今年四十歲生日卻沒有特別想要幹嘛,父親節也是,平凡度過一天就好,當然兒子能親口對我說父親節快樂,我還是會很開心。

」   圖:賴以威提供 近期未來Family週刊 未來Family週刊Vol.88》高效學習計畫法 未來Family週刊Vol.87》如何克服分離焦慮? 未來Family週刊Vol.86》開學無痛收心術 4 作家駱以軍:當了父親之後才知道,爸媽如此愛我;也才發現,這世上有兩個人對你好,從不跟你計較封面故事 當了父親之後,駱以軍才知道,自己的爸媽是那麼愛自己,才發現,這世界上有兩個人對你好,從來不跟你計較。

就算自己的孩子不是那萬中選一的台灣之光,但你陪伴孩子的每個剎那、每個時光,都比珠寶還要美,那,是不能去對價的。

文/黃啟菱(未來Family記者) 「我小孩幼稚園的時候,有一天,我帶他們去公園,那時候覺得好煩、好累、好殺我的時間喔!突然,有一個老頭兒過來,跟我說:『現在是你最美好的時光了,大概、總共就十年喔,沒了就沒了,那種沒了,是上帝從你手中一拿掉、就拿掉的。

』」這是作家駱以軍十多年前碰到的場景。

公園阿伯善意又帶著威脅性的預言,他當時還聽不懂,「後來,小孩國中後,開始有自己的世界,開始覺得我煩,我就突然被遺棄了!當年我有創作夢啊,但兩個小孩軟軟的、小小的,只好說,好吧,我來陪你們,保護你們,陪著、陪著,結果十年一夢,一覺起來,你們大了,不認帳,那種感覺很惆悵。

」而且,這十年之間,「那些沒生小孩的朋友過著爽人生,我則過著奴隸般的人生,被擠壓在城市中,接送小孩、創作、養家,很倉皇,覺得被兩個小孩困住了。

但回頭看,說真的,也好甜美喔!你得到很多、很滋潤的愛的回饋,每個剎那、每個時光,都比珠寶還要美。

」 做父親,不在原來的想像之中駱以軍,曾獲華文世界最高榮譽「紅樓夢文學獎」,在文學圈內有其地位,而身為一個父親,他自評:「我陪伴小孩的時間,以全國分布來講,應該是在前百分之一,雖然陪伴的方式可能不優,但,時間的意義,就代表我,是不可替換的。

」小孩從幼兒期到青春期之間的黃金十年,即便重來,他也沒辦法做更好,因為已經用盡氣力了。

當一個好小說家,是駱以軍二十幾歲在陽明山立下的志願;而做一個父親,則不在他的想像之中。

「我只是看到一個妹仔超正,就狂追,追到了,人家父母出現、要你辦婚禮,那我就辦。

結果,有一天她說她懷孕了,這是什麼意思啊?原來是要養小孩!」大兒子出生後兩年,小兒子也出生。

因為老婆在大學教書,工作時間長,陪孩子的重責大任就由駱以軍一肩挑起。

他回想,當時沒地方去,幾乎每個星期都帶小孩去動物園。

「因為是平日,常常整個動物園只有我們兩個人類。

那時我窮,老婆有點憂鬱傾向,爸爸也病倒,家裡是很辛苦的。

我跟很小很小的他們之間,有種相濡以沫的感情。

」小孩上了小學後,駱以軍負責接送,常常半夜四點才睡、六點多就跳起來,把小孩送去小學後,不一會兒,又中午了,再趕快去接小孩。

他回想,當時去接小孩的,都是阿公阿嬤菲傭或安親班老師,「大家都覺得我怪怪的,我太太又不想讓孩子去安親班,安親班其實就是殺時間嘛,你不想讓安親班殺小孩的時間,就得殺大人的時間。

」後來,大兒子整天課、小兒子半天課,還得穿插英文課。

「英文班時間都很短,例如5點送去、6點半要接,接送時間更參差了。

所以我養成了在英文班或小學附近的咖啡屋寫稿的習慣,時間再破碎,也寫。

」駱以軍直言,牡羊座的他,不擅長跟其他人形成「關係上的協防」,大小兒子讀小學、長達8年的時間中,都由他接送照料。

「我就被這兩個小男孩困在那邊,有超過一半的時間被他們奪走,然後我太太出現時,就像聖母降臨,他們都超愛媽媽。

」有時也難免會想,要是沒有小孩,或許早就功成名就,或至少,不會那麼辛苦。

寫親子關係專欄療癒自我但小孩一上國中,就開始把時間還回來了。

「突然之間,你想關心他,他也不讓你關心了。

就像小鳥離巢了,只是他們還借住在這裡,還是你室友。

」駱以軍說,這種感覺,像失戀,是巨大的惆悵;像翻書,一翻頁,就是下一個篇章了,不復返。

在這期間,駱以軍開始在《未來Family》寫專欄,以親子關係為題,有點療癒自我的意味。

這系列專欄最近集結成《也許你不是特別的孩子》出書。

如今,駱以軍的兩個兒子都已成年,距離「剛失戀」、寫專欄時,又有些時間差了。

「我慢慢可以釋懷,知道這是常態。

每個老鳥心中,都有放小鳥走的、那一段不為人知的心情。

當時我的父母,一定也是。

」習慣了、釋懷了之後,駱以軍開始享受當父母的紅利。

例如,兒子們會提醒他外出要小心,也會陪媽媽出國旅行、幫忙搬行李,「就好像,你多了兩個朋友,現在感覺紅利是遠超過(付出)的,尤其我正在越過某條換日線,正在愈來愈衰老。

」但也說不定是「黑利」,他笑稱,也難保孩子以後找不到工作,又是另一個問題。

「我們這個世代,如果沒有特別的背景,大部分人都是在討一碗飯吃,」駱以軍說,面對時代的風暴,自己都會有點手足無措,那大人究竟有權力帶小孩到世界上嗎?他心裡也難免會出現這種恐懼,而他,也沒有答案,這是太深的問題了。

甚至,連要不要把現世中的雜質過濾掉,讓孩子面對比較純粹的世界,他都沒答案。

他自覺,兩個兒子都太可愛、太天龍國,他們在很善意的環境中成長,而這有不好嗎?他搞不太清楚。

但駱以軍確定的是,曾經有那幾年的好時光,「你跟另外一個人談戀愛,他那麼依賴你,他聽你的,他很弱小,你逗他、他會被騙,他生氣回擊的方式,又如此可愛,你帶著他們,在這個世界漫遊,動物園啊、游泳池啊、超商啊、街道啊、夜市啊;如果沒有要陪他們,我不會蹲下來看青蛙、看螞蟻。

」 哥兒們玩紅酒、玩咖啡,他玩小孩駱以軍說,就像電腦投影,有一部分是你掌握了訊息,才能當領路人,「也有很大一部分,其實你也是無知的,你被孩子們強迫著一起冒險的,這是很美好的。

」那些沒生小孩、很爽的哥兒們,玩紅酒、玩咖啡、玩茶、玩石頭等等,而他,「玩小孩」。

這乍聽之下有點變態,但豈知,竟是最好玩、最高明的。

這個玩,不是要玩出個什麼成果,而是享受每一個當下,「資本主義社會,常常會騙你,讓你覺得你在培養下一代,有一個希望,因為他是你的延伸嘛!但如同書名《也許你不是特別的孩子》,就算我們的孩子不是那萬中選一的台灣之光,但你陪伴孩子的每個剎那、每個時光,都比珠寶還要美,那,是不能去對價的。

」也是在當了父親之後,駱以軍才知道,自己的爸媽是那麼愛自己。

「你才發現,這世界上有兩個人對你好,從來不跟你計較。

我從小就是學渣,長大立志創作,一關關的過,每一關都像脫了層皮,很難啊!但我媽媽,總是支持我,」駱以軍說。

這一切,說來像國中作文一般老梗,但卻是真的,如果你很用心、願意花時間去愛人,那得到的愛,必無比滋潤。

  近期未來Family週刊 未來Family週刊Vol.88》高效學習計畫法 未來Family週刊Vol.87》如何克服分離焦慮? 未來Family週刊Vol.86》開學無痛收心術 5 高雄文府國中「饗宴文府」閱讀計畫,讓學子們在書中找到陽光、享受閱讀的美好教育快報 為了讓閱讀成為文府國中學生成長的養份,學校依據短、中、長期目標,規劃了一系列的課程內容,希望孩子透過閱讀,不僅能輔助學科方面的學習,更因此具備跨域學習的能力。

文/林珮瑤 「嗨,大家好,我們是新聞主播葉霏璇、張韶庭,今天要為大家播報上週三則國際新聞,第一則新聞是G20承諾地球升溫限1.5度……」中午用餐時間,電視螢幕裡兩位清新可人的小主播,正在為全校同學播報國際新聞,咬字清晰、台風穩健,比起電視台裡的新聞主播,絲毫不遜色。

 這是高雄市立文府國中的「午間新聞播報」時間,也是「饗宴文府」閱讀計畫的內容之一,為了讓閱讀成為文府學生成長的養份,學校依據短、中、長期目標,規劃了一系列的課程內容,希望孩子透過閱讀,不僅能輔助學科方面的學習,更因此具備跨域學習的能力。

 讓濃郁書香瀰漫在簇新的校園中  位於左營區高鐵站旁的文府國中,是高雄市最年輕的一所國中,雖然家長和學生都非常重視課業成績,但許多家長因忙於工作,陪伴孩子的時間相對壓縮,部份學習動機不足、自律性待增的孩子,在學習方面的表現令人擔憂,「我發現有些成績不好的孩子並不是不喜歡學習,而是找不到方法。

」作為文府國中閱讀課程推手之一的錢琬薇老師緩緩說道。

 為了協助孩子透過更有系統性的方法來培養閱讀習慣,進而從中找到學習的方法,錢琬薇想起小時候因父母工作忙碌,她和弟弟與書相伴從童年直到成年,就是這份好因緣,讓她在成為一名正式教師之後,用心在班級推動閱讀,「書一直都是我生命中重要的支柱!」她希望當學生遇到問題時,也能夠藉由與書對話,從中尋求答案和安慰。

 想將閱讀習慣在孩子身上札根並非易事,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第一步就從打造優質的閱讀環境開始。

以圓弧天花板造型打破舊有傳統方盒印象,多元分區空間,挑選和諧明亮的乳白色為基底,搭配柔和燈光、木質書架與地板,甚至還設置紫外線書籍消毒機,這裡就是文府人口中的「養心殿」,錢琬薇笑著說,當時有舉辦圖書館名稱票選活動,許多學生喜歡看古裝劇,知道養心殿是清朝皇帝工作和休息的地方,經投票後這個有氣勢的名字就成了學校圖書館的名字,學生的創意天馬行空,而她自己則是私心的希望,養心殿圖書館能成為孩子「養成習慣,心靈閱讀」的殿堂。

  有Fu的閱讀環境+增加基本實力 然而,想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只有環境氛圍還不夠,實質技能的訓練也是課程必備內容之一。

為了增進學生在閱讀方面讀、寫、說的能力,每週五中午的「午間新聞播報」,會請參與的學生整理「中學生報」的新聞摘要,練習口說流暢度,並預錄播報內容,經剪接後製後再透過各班級的電視螢幕播放。

 「每週四拿到報紙後,負責的老師會先跟學生討論要播報哪幾則新聞,孩子六日在家自己消化報紙內容、寫成文稿,週一到校後再由老師協助潤稿、練習口語播報,大家每週五看到的影片,我們只有一週的工作時間,真的很趕……」文府國中閱讀課程的另一個推手林麗婷老師,一講到訓練孩子的過程,直呼驚險又刺激。

不過,豐富多元的播報主題不僅給予孩子跨域思辨的機會,更帶領他們從報紙走進世界。

   深入認識家鄉仔細品味高雄 有人說,旅行就像讀一本書,其實書本也可以透過旅行來閱讀,還有什麼是比旅行更有趣的「無圍牆」學堂呢?文府國中的「走讀高雄」課程將紙本教導休閒旅遊的內容,轉化成實際規劃設計旅行,在營隊開始之前,先請學生利用網路資源進行旅遊路線規劃設計,接下來小組同學需討論出要去的景點,事前撰寫中英文介紹稿,並計畫好交通方式、用餐問題,出發後有人負責用手機拍攝、有人擔任小記者,領隊老師以不干涉的方式全程陪同孩子進行「走讀高雄」課程,課程結束後,學生還需自己將拍攝的影片剪輯成短片。

 林麗婷與錢琬薇兩位老師曾分別陪同兩隊二年級的學生進行「走讀高雄」課程,由林老師領隊的小組從文府國中出發,第一站先到鹽埕埔,透過鏡頭帶大家認識鹽埕埔老街的歷史來龍去脈,接著前進駁二藝術特區,品嚐過當地好喝的奶茶與麵線羹後,最後還要挑戰騎腳踏車去西子灣秘境「天涯海角海蝕洞」。

   「不是每個孩子都經常騎腳踏車,這次騎車前往秘境的途中,發生了坐墊掉落、學生『犁田』、中暑等意外狀況,讓我時不時捏了一把冷汗,」回憶起這趟旅程,林麗婷欣慰地說,即使發生這麼多突發事件,學生們還是堅持走完所有行程,且過程中若有意見不合時,同學們也學會聆聽、接受別人的意見,「出發時每個學生有400元的旅遊基金,他們能在有限的預算內吃美食、完成走讀計畫,回程還有剩餘的經費買冰吃,說實話我滿佩服的!」 在校內推動閱讀課程,從一開始什麼都沒有,到現在獲頒「教育部閱讀磐石學校獎」,錢琬薇老師坦言,在升學主義、智育掛帥的情況下,有時難免會遭到其他老師或家長的質疑,但是當看到孩子透過閱讀,對於學科考題的理解程度增加;喜歡閱讀科學實驗王書籍的孩子,在自然科考試成績上揚眉吐氣;甚至還有孩子因為讀了某本書,平復了心中曾經因道別而留下的遺憾,這些都是閱讀世界裡的美麗縮影。

 莎士比亞說,「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

生活裡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裡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

」在文府國中,透過「饗宴文府」閱讀計畫,讓學子們在書中找到陽光、領略智慧,享受美好的閱讀時光。

   圖:高雄市文府國中提供 近期未來Family週刊 未來Family週刊Vol.88》高效學習計畫法 未來Family週刊Vol.87》如何克服分離焦慮? 未來Family週刊Vol.86》開學無痛收心術 6 首位台灣樂高玩家作品量產!原本想買玩具送女兒,結果自己深深愛上;戚心偉靠創意,讓自己的作品登上世界舞台精采人物 戚心偉靠著自己創作的「爵士四重奏」投稿LEGOIDEAS,最終被樂高官方審核為商品,銷售到全世界,也是台灣第一個有此殊榮的人,成為名符其實的台灣之光。

文/魯皓平 樂高(LEGO),相信一直以來都是許多孩子童年時期記憶最深刻的玩具之一,千變萬化的組合、多元豐富的魅力,讓看似微小的積木有著潛力無窮的創意。

誕生於1932年的樂高,至今已邁入90週年的歷史,多年下來,樂高不僅伴隨著許許多多孩童成長,它所代表的文化、教育、藝術、設計意義,在玩具史上有著劃時代重要性。

對喜愛樂高的玩家來說,它是一種信仰;而就算一般人對樂高沒有興趣,也一定曾被那獨具巧思的作品或盒組感動。

不過,每個人玩樂高的目的不盡相同、喜歡的系列可能也大異其趣,有人喜歡蒐集、造鎮,有人偏愛人偶的細緻,也有人喜歡打造自己的MOC(MyOwnCreation),利用現有的材料拼湊許於自己的巧思──而如果有一天,你自己的創意被樂高官方採納、接受,甚至量產成為全世界都能買到的商品,你能想像那有多麼感動嗎? 台灣第一人 登上樂高國際舞台近日,就有一位台灣人,他的創作正式被樂高官方商品化上市,他是在網路上化名LEGO7創作、本名戚心偉的創作者,他別出心裁的創意和設計不僅是台灣第一位投稿「LEGOIDEAS」而商品化的高手,也讓全球玩家認識來自台灣的設計,成為名符其實的台灣之光。

戚心偉的作品,是編號21334的「爵士四重奏」,係透過1606片的樂高顆粒打造精緻的樂器模型,包含平台鋼琴、低音提琴、小號和爵士鼓共4種樂器,透過戚心偉獨特的線條設計,重現鋼琴手、低音提琴手、小號手與鼓手在舞台上演奏時的生動模樣。

他分享,「我的創作初衷,就是希望能透過樂高的呈現,把樂手們表演的精髓凝聚在那一瞬間,彷彿時光被凍結,讓人看到作品的音樂魔力。

」就連五月天阿信都稱讚他,「奇幻旅程,繼續創作!」 圖/五月天阿信也特別留言稱讚他 什麼是LEGOIDEAS?所謂的LEGOIDEAS,其實就是所有玩家能實現自我夢想的一個舞台。

事實上,在樂高的眾多商品裡,除了有歷久不衰的城市(CITY)系列、適合小孩玩的得寶(Duplo)系列,其它如授權化的漫威英雄(Marvel)系列、星戰(StarWars)系列,甚至頗受歡迎的模組化建築(ModularBuildings)、創意(CreatorExpert)系列等,所有的巧思都來自官方設計師之手。

但如果玩家自己有想法、創作想要被幻化為商品,就可以透過LEGOIDEAS實現。

玩家只要把自己創作的作品照片上傳至LEGOIDEAS,在期限內達到1萬位用戶投票「支持」(Supporters),就可以進入年度官方審核的門檻;若官方認為該商品適合發展、沒有授權問題、能全球發展、修改後規模適合玩家等,就有機會上市。

不過,每期都有上百個作品被投稿至LEGOIDEAS,能真正通過1萬支持的也不過數十位,真正要過最後關卡的更是僅有個位數,顯見這個標準有多高──而設計商品的設計師,最終能獲得銷售收入的1%版稅,更令許多玩家躍躍欲試。

 送玩具給女兒 結果自己深深愛上戚心偉分享,其實他最一開始接觸樂高,只是想要買玩具送給女兒,結果沒想到沒引起女兒多大的興趣,自己反而開始更樂在其中。

雖然和其他資深玩家相比,他摸索樂高的時間還算短、至今也不過6年左右,但靠著設計的專才和美術出身的背景,他很快就挖掘出樂高的精髓,摸索出創作的感動。

圖/由左至右分別是官方商品、作者延伸創作、作者投稿原作 在最早期,他是大量參加樂高官方所舉辦的比賽,而每參加必告捷的他漸漸累積了不少獎品,「其實樂高比賽獲獎的獎品未必是獎金,而是像大禮包那樣送許多的盒組,久而久之就愈來愈不缺材料了。

」戚心偉說,他樂高的啟蒙,是外婆送的6074「黑鷹城堡」,這也成了最早接觸樂高的開始。

後來的他,幾乎所有的盒組都是拆開來拼一次後,接著全部拆掉變成自己的零件,迸發更多的可能。

也許是因為從小就喜歡畫畫的緣故,國中他便選擇美術班就讀,後來高中也選擇平面設計、廣告設計,一路走來都和創意的發想有很大的連結,「我一開始的動力是因為參加比賽,加上我喜歡動漫、電影、音樂,就漸漸想著如何把這些元素和生活結合。

」他表示,樂高很特別的地方是不會看你做得多麼富麗堂皇,而是有沒有創意。

在戚心偉每一次的創作之前,會先畫個大概的草圖,接著邊拼邊修正、調整不同的細節,對他來說,創作樂高就像是像做裝置藝術,只是把媒材換成積木;久而久之,在經驗豐富了以後,會更了解哪些特殊的材料可以運用在什麼不同的細節,了解零件的用法、優點,創作上會更得心應手。

 爵士四重奏創作初衷 凝結靈魂樂的精彩瞬間戚心偉分享,這次的爵士四重奏作品,其實已經是他第4次投稿LEGOIDEAS,雖然前面都沒通過1萬票的門檻,但愈做愈有信心、每一次都有所進步,這也奠定了持續想發展的決心。

「這次知道自己的作品被官方選上以後,心情其實是滿平靜的,一來是因為作品已經達1萬支持、心底其實安定很多,最後的結果有點像是錦上添花,但還是很開心。

」圖/在創作之前,他悉心畫了詳細的設計圖 他說,因為自己學生時期就喜歡爵士樂,加上常聽、稍微有玩一點音樂,所以就很熟悉爵士樂的型態、演奏方式、表演氛圍,加上它有很多種的樂器可以選擇、搭配不同音樂又有獨特的氛圍,所以最後才決定以平台鋼琴、低音提琴、小號和爵士鼓來發揮。

「我在創作時,就是想要把那個瞬間給凝結,像是觀眾看電影、享受那種投入的感覺,特別是靈魂樂的精神,彷彿時光被凍結,讓人看到音樂的魔力。

」 樂高官方細心討論 讓作品更完整戚心偉表示,爵士四重奏創作時最難的地方,最主要就是比例的設定,除了要以2X2的大小呈現四格臉部的大小,其它的肢體也必須以這個方式延伸和呈現,抓出最適合的動作。

有趣的是,由於必須用樂高打造每個人物關節的細節,他嘗試了非常多的方式去拼湊,「我覺得這跟做雕塑的感覺很像,就是要一直不斷的揣摩、研究各類型影片、照片,找出最適合的做法。

」值得一提的是,在確認通過LEGOIDEAS的甄選後,官方設計師其實和他溝通了非常多次,討論零件的使用、修改,以及更細微化的呈現,彼此也是來回好幾次尋求最大的共識,這個過程也讓戚心偉獲益良多。

好比說,像是鋼琴的琴弦細節、爵士鼓的踏板等,都是他一開始沒有製作的細節,但官方反而都發現這些他所忽略的點。

令人感動的是,樂高官方還在此盒組打造了一個專屬於設計師「7」數字的印刷磚,算是一個專屬於設計師本人的巧思和感動。

戚心偉說,未來還是會持續在樂高這條路上創作、鼓舞更多想要投稿LEGOIDEAS的玩家和朋友;他也將把自己的爵士四重奏再擴大,未來也許可以打造成一個交響樂團,參加展覽、分享創作理念。

 全文轉載自 遠見雜誌:原標題〈台灣第一人!樂高達人「爵士四重奏」創意,商品化登上世界舞台〉  數位編輯:陳宣雯   近期未來Family週刊 未來Family週刊Vol.88》高效學習計畫法 未來Family週刊Vol.87》如何克服分離焦慮? 未來Family週刊Vol.86》開學無痛收心術 7 許瑞云》不用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別人的情緒,本就是別人的責任,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情緒負責名家專欄 把父母的責任還給父母,讓他們為自己的生命負責,我們不需要擔心,只要祝福他們就好,因為每個人都只能負責自己的生命。

文/許瑞云,鄭先安 根治腸躁症,從釋放壓力開始佳媛長期受大腸激躁症所苦,看了幾個醫生都說是自律神經失調,加上去年工作有些調動,壓力大增,讓腸躁症更形惡化,最近一想到要去上班就很焦慮,覺得自己沒辦法把事情做好,也不知道怎麼跟主管、同事互動,佳媛說自己好像愈來愈笨,才會什麼事都做不好。

佳媛整個人看起來極度緊張,能量緊繃又堵塞,從能量場上看起來更是能量完全平行的異常狀態,我跟佳媛說:「人一緊張,能量就容易從交叉的正常樣態變成平行,這會讓人變得很難專注、容易健忘,溝通表達也會詞不達意,這時不管閱讀什麼文件或資料,基本上都會覺得讀不進去,做事情也容易不斷出錯、忘東忘西、缺乏效率,如果不去改善,就會因為無法把事情做好而覺得自己很差勁,又因為覺得自己差勁,而更沒信心能把事情做好,結果導致惡性循環,愈來愈糟。

但根源只是因為太大的壓力導致能量場出了問題,其實你並沒有變笨,這個不難調整。

」 聽了我的話,佳媛都快哭了,她說:「我覺得壓力好大,工作、家庭、婚姻,還有爸媽的事,都快把我壓垮了,我根本應付不來,只好逃避不管,但又覺得自己很自私,怎麼可以不幫忙他們解決問題。

」 「當家人很傷心或者生病時,你能替代他們傷心或生病嗎?」我問佳媛。

「不能。

」佳媛回應。

「那你的傷心是誰的情緒呢?」「我自己。

」佳媛小聲的說。

 「那他們的傷心是誰的情緒呢?」我再問。

 「他們自己的……,但是我會跟著難過啊。

」佳媛露出不忍的表情。

 「你跟著難過,會對他們或對你自己比較好嗎?」「不會。

」佳媛其實很明白。

別人的情緒,本來就是別人的責任   「是的。

別人的情緒,本來就是別人的責任,這跟自私有什麼關係,即使是家人父母,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情緒負責。

」我請佳媛跟我一起,把父母的責任還給父母,讓他們為自己的生命負責,我們不需要擔心,只要祝福他們就好,因為每個人都只能負責自己的生命。

所有人來到這個世界,都只是在體驗和學習,橫豎我們的身體一定都會毀壞死去,遲早都要離開這個身體,繼續前往下一段生命旅程。

 「不過,先生說我很自私,他說我現在的問題都是自己招惹來的,因為我愛鑽牛角尖,所以才會一直心情很不好,這都是我自己的問題。

就連辦公室的同事,也覺得我都沒有長進,老是在工作上出狀況,我真的是很沒有用……」佳媛說著說著眼眶又紅了。

 「別人貼在你身上的標籤,你不必照單全收啊!那是他們的看法和想法,跟你無關。

」我跟佳媛說完後,測試她的情緒類型,發現她是聽覺型人,難怪會有鑽牛角尖的困擾。

我讓佳媛跟著我一起對周遭的人說:「沒錯,我就是愛鑽牛角尖,但是我愛鑽牛角尖是我的問題,你們期待我要有所不同,那是你們的問題,跟我沒有關係,我把你們的期待還給你們,你們的期待是你們自己的責任,不是我的責任。

」 「可是我會影響到別人,我的情緒會影響到周遭的人啊。

」佳媛有些不解。

 「你覺得你的情緒有影響到我嗎?」我問佳媛。

「沒有。

」佳媛小小聲的回答。

 「是啊,如果對方沒有跟你一樣的功課,就不會被你所影響。

別人之所以會覺得被你影響,表示他們也有跟你一樣的功課,才會和你產生共振,情緒才會被你帶動。

所以他們其實要謝謝你,讓他們有機會看到自己的功課,如果沒有你,他們可能一直都還看不到自己的這個問題。

」我們之所以會和別人的問題產生情緒上的共振,就表示我們也有同樣的課題,也走不出來,情緒才會被對方帶動,所以我們不但不能去怪罪別人,反而應該感謝對方,讓我們有機會看到自己需要學習的功課。

 情緒不好坦誠面對反有助孩子成長「但是我跟先生常常吵架,已經影響到小孩,所以我覺得很對不起孩子。

」佳媛深怕傷害到孩子。

 「每一個人都有被家人影響的經驗,生命就是有難題,人才會有成長和學習。

如果孩子在一個完美的家庭中長大,日後結了婚,萬一遇到不完美的伴侶,他們一定會無法適應,認為對方和對方的家庭怎麼那麼差勁,又因為從未面臨家庭問題,所以不懂得如何處理,很可能只是一直認為:『不對!家不應該是這樣的,家人怎麼可以吵架呢!我們家人都不會吵架的。

』甚至也會以為世界上所有的人,都不應該有爭執。

問題是,真實的人生,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本來就常常會有意見不同的時候,難免會有摩擦和衝突啊,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根本沒有所謂的『完美家庭』,與其讓孩子活在溫室中,不如讓孩子瞭解,人與人之間的相處難免會有衝突,但是當衝突發生時,我們應該學習如何面對,又如何解決。

」 很多家長為了保護孩子,讓孩子在過度美化的環境中成長,但是無菌的環境對孩子而言並不健康,也未必安全,反而可能充滿危險。

一旦孩子日後看到真實世界的樣貌,當他們面對與他人的衝突摩擦時,很可能毫無招架之力,只會認為都是別人的錯,別人怎麼會那麼糟糕、那麼差勁,變成一個想法偏頗的人。

事實上,我們認為對孩子好的,不一定就是真的好;而認為對孩子不好的,也未必就是不好。

夫妻之間有衝突或意見相左,並不是問題,如何一起面對和處理,找到彼此都能接受的共識,才是衝突發生時,可以帶給我們的意義。

 「但是當我情緒不好,甚至影響到孩子的時候,我真的覺得很內疚。

」佳媛還是很不安。

 「你可以誠實的跟孩子說:『孩子,媽媽現在心情不好。

』這樣孩子以後也才能接受自己可以有心情不好的時候,或者直接告訴孩子:『孩子,媽媽現在心情不好,我需要抱抱,你可以抱抱媽媽嗎?』也可以跟孩子說:『請給媽媽幾分鐘,媽媽心很亂,想要自己安靜一下。

』這樣孩子就有機會學習如何跟心情不好、狀態不佳的自己相處。

畢竟心情不好就不好,沒有什麼問題,也沒有什麼對錯,因為人本來就不可能永遠心情都一樣啊,情緒和感受總是來來去去的,我們只要接受情緒的發生和消失,讓它可以自由的來去就好了。

」 「什麼事到了醫師這裡,好像都不是問題。

」佳媛還是有點不放心的看著我。

 「因為我沒有卡住啊。

」 後續佳媛回覆,在那次門診之後,她覺得自己改變很多,不但睡眠品質大幅提升,和先生的關係也好很多,甚至幾乎忘記自己曾有腸躁症的問題,讓她很難相信幾個星期前自己還為了腸躁症而苦惱不已。

 摘自許瑞云、鄭先安《心念自癒力,逆轉慢性病》/天下文化圖片來源:許瑞云臉書數位編輯:王信惠 近期未來Family週刊 未來Family週刊Vol.88》高效學習計畫法 未來Family週刊Vol.87》如何克服分離焦慮? 未來Family週刊Vol.86》開學無痛收心術 8 心理師:一個沒有好好被尊重的人,很難成為再相信別人;那一年,我們被處理掉的珍貴回憶.......熱門精選 這位妻子不懂的是,他送出的不只是哥吉拉,更是夫妻間的互相信任與尊重、是先生的安全感與權力,表面上看似是玩具,但背後迥異的價值觀、不對等的相處方式才是最深沈嚴重的問題。

文/鋅鋰師拔麻 最近網路上沸沸揚揚的話題,莫過於某位妻子擅作主張把先生收藏的哥吉拉送給親戚的孩子,引發的夫妻衝突。

太太始終不了解:「不過是個玩具,我再買給你就好,需要反應這麼大嗎?還想跟我離婚?!」更認為先生舉動幼稚、像個長不大男孩……。

妻子既憤怒又委屈的po上網討拍,卻沒想到網路上吃瓜民眾一面倒指責她沒有理解對另一半該有的「尊重」,而這話題,也牽動腦海中曾經熟悉且隱隱作痛的回憶...……。

三十年前,(是的,真的是三十年前的幼時回憶,至今我仍記得,就知道當時有多受傷…) 家住透天厝,左鄰右舍僅有一牆相隔,我自小很喜歡養各式動物,小鳥、魚、兔子、小雞、狗、甚至壁虎蚱蜢筍姑都養過,當時庭院牆上的籠子裡養了一隻漂亮的小鸚鵡,我每天放學都很期待快點回家與小鳥玩耍互動。

不僅我很喜愛牠,有時候,隔壁的鄰居姊姊,聽到鸚鵡悅耳的叫聲,會踩著凳子墊起腳尖從牆後探頭探腦、望著我家的小鸚鵡雙眼發光。

見過幾次她在牆的另一邊露出半顆小腦袋與我母親談論小鸚鵡的神情,想必,她很羨慕我們家可以養寵物、也看得出來她非常喜歡那隻可愛的小鸚鵡。

某天放學回家,鳥籠空了,我慌張地四處尋找,慌亂焦急中突然聽見熟悉的鳥叫聲從隔壁院子傳來。

當下第一個反應是:「姊姊是小偷?偷了我們家的鸚鵡?」隨即放聲大哭。

事後,媽媽告訴我,那隻鸚鵡不是姊姊偷的,是媽媽送給她的,這位姊姊因為生了重病長年在家不用上學,不僅認知功能退化、好幾次差點要過世了,見她在家苦悶無聊又極喜歡這隻漂亮的小鸚鵡,時不時搬板凳探頭過來與鸚鵡說話互動,媽媽心疼這位姊姊與他們一家人的處境便自作主張將小鸚鵡送出。

「你喜歡的話,再買一隻就好了,先送給她有什麼關係!不要這麼小氣!」 記得那天,聽完媽媽的解釋,我沒有因為姊姊可憐的際遇而收起眼淚,反而哭得更大聲了,好一段時間我既憤怒又委屈,氣得不想跟媽媽說話。

成長過程,不僅一次,在我未同意甚至不被告知的情形下,我心愛的寵物、物品或書籍被贈與別人或被丟棄,某一天、毫無預警地突然消失在我的生命中......。

好長一段時間「被剝奪物權」對我童年的影響是:「我一點也不樂於與人分享,就算現在是『我的』東西,也有可能隨時會被拿走、被剝奪、被贈與他人,所以當我擁有這個東西,只想緊緊地抓在手中,唯有我握住了,才能感到『安全』。

說我自私也好、貪心也罷!我就只想好好保有自己對心愛事物的所有權與控制感!」 一個沒有好好被尊重、沒有被賦予安全感與物權的孩子,很難成為一個樂於分享、信任他人的人! 而在這樣教養氛圍下成長的孩子,延宕滿足(抑制控制)的能力也會較差,因為對未來沒信心、對他人(父母)不信任,所以比起追求長遠的目標,他們較傾向今朝有酒今朝醉的及時行樂。

這位妻子不懂的是,他送出的不只是哥吉拉,更是夫妻間的互相信任與尊重、是先生的安全感與權力,表面上看似是玩具,但背後迥異的價值觀、不對等的相處方式才是最深沈嚴重的問題。

(在溝通吵架的過程中還一直搬自己媽媽出來,也很毋湯!) 愈親密的關係中,我們愈常犯這個錯誤,因為親密,我們「自以為」可以替家人親友做決定,為了某些社交理由,委屈犧牲家人的權益。

任何人都不應該遭受這樣的剝奪對待,#論是何種關係! 這樣的互動方式,不僅是夫妻關係、在親子關係中也是硬傷,非但影響彼此的信任連結、更影響孩子未來的人際關係與執行功能。

你是尊重孩子的父母嗎? 你尊重孩子對物品的所有權嗎?     Photo:shutterstock/達志 數位編輯:黃晨宇   近期未來Family週刊 未來Family週刊Vol.88》高效學習計畫法 未來Family週刊Vol.87》如何克服分離焦慮? 未來Family週刊Vol.86》開學無痛收心術 9 【大來賓開講】洪蘭:父母對孩子的態度,會影響他的命運影音 立即訂閱未來親子學習平台YouTube頻道 洪蘭:父母不要追求完美,孩子學得更好華人父母容易對孩子的學業有更嚴謹的要求,也容易因為孩子表現不好,而傳遞出「你做的不夠好」的訊息,讓孩子不敢開口。

而孩子選擇不開口或是說謊,其實是在乎父母感覺的一種表現,如果我們無法接受孩子的本質,只希望他成為我們心目中的小孩,那麼對於親子關係就會是一場災難…用鼓勵與探索代替處罰,孩子會更願意嘗試,創造力也會更好! 近期未來Family週刊 未來Family週刊Vol.88》高效學習計畫法 未來Family週刊Vol.87》如何克服分離焦慮? 未來Family週刊Vol.86》開學無痛收心術 看更多未來Family週刊 未來Family週刊Vol.88 高效學習計畫法 發表日期2022-09-07 未來Family週刊Vol.87 如何克服分離焦慮? 發表日期2022-08-31 未來Family週刊Vol.86 開學無痛收心術 發表日期2022-08-24 訂閱未來Family週刊 送出 本期目錄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