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識學探源-第三項阿賴耶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現存的漢譯《增一阿含》,並沒有這《如來出現四德經》;這也可見印度小乘經典彼此的不同了。
在律部中,佛起初不想說法,原因就是眾生樂阿賴耶等,銅鍱部經律,作三阿賴耶 ...
唯識學探源-第三項阿賴耶
第三項阿賴耶
第八識雖有很多的名稱,阿賴耶要算最主要的了。
阿賴耶在初期的佛教界,並沒有被認為細心,它是以「著」的資格出現的。
它在唯識學上佔有這樣的地位,當然在它名詞的本身,有被人認為細心的可能。
阿賴耶定義的不同,也是後代唯識學分歧的地方,我們需要虛心的去認識它。
無著論師在《攝大乘論》(卷上)說:
「聲聞乘中,亦以異門密意已說阿賴耶識,如彼增一阿笈摩說:世間眾生,愛阿賴耶、樂阿賴耶、欣阿賴耶、喜阿賴耶。
……於聲聞乘如來出現四德經中,由此異門密意,已顯阿賴耶」。
這裡說的《增一阿含》,無性說它是一切有部的。
現存的漢譯《增一阿含》,並沒有這《如來出現四德經》;這也可見印度小乘經典彼此的不同了。
在律部中,佛起初不想說法,原因就是眾生樂阿賴耶等,銅鍱部經律,作三阿賴耶,阿賴耶為眾生不易解脫的癥結所在。
阿賴耶是什麼?《攝論》提出了「五取蘊」、「貪俱樂受」、「薩迦耶見」三說;梁譯的世親《釋論》卷二,又提出了「壽命」、「道」、「六塵」、「見及塵」四說;《成唯識論》又加上「五欲」、「轉識等」、「色身」。
究竟有部有這般異說呢,還是論師的假敘呢?這都沒什麼重要,阿賴耶究竟是什麼意義,倒是值得檢討的。
唯識學裡,阿賴耶有多樣的解釋,比較共同而更適當的,是「家」、「宅」(窟宅)、「依」、「處」,唐玄奘旁翻做「藏」,也還相當的親切。
根據各種譯典去領會阿賴耶的含義,可以分為「攝藏」、「隱藏」、「執藏」,但這是同一意義多方面的看法。
這可以舉一個比喻:一張吸水紙,吸飽了墨汁,紙也變成了黑紙。
在這紙墨的結合上,可以充分表顯賴耶的含義。
像紙能攝取墨汁,紙是能攝藏,也就是墨汁所攝藏的地方。
無著論師的賴耶,有能藏、所藏義,就是這攝藏的能(主動)所(被動)兩面的解釋。
這攝藏的要義是「依」。
又像紙吸了墨汁,墨色就隱覆了紙的本相,紙的本相也就潛藏在一片黑色的底裡;這就是隱藏的能所兩面觀了。
一分唯識學者,忽略了這一點,結果不要說《楞伽》,就是看為最重要依據的《解深密經》裡的阿賴耶的定義,也被遺棄。
這隱藏的要點是「潛」。
又像墨汁固然滲透到紙的全身,紙也有它的吸引力,這就是執藏的能所兩面觀;它的要義是「係著」。
一分唯識學者,但取了賴耶的被執著,忽略它本身的執取力,它們好像賴耶是沒有能執著的作用一樣。
其實不然,像《俱舍論》(卷一六)引經說:
「汝為因此起欲、起貪、起親、起愛、起阿賴耶、起尼延底、起耽著不」?
阿賴耶有能著的意義,經文是何等明顯!《增一阿含經》所說的阿賴耶,有部學者,也有說它是「薩迦耶見」,是「見」,也是在說明它的能取能著。
如阿賴耶沒有被解為能取能著的可能,那這些學者簡直是胡說了。
要知道一字作能所兩面的解釋,不但有能藏所藏作前例,也是文字上普遍的現象。
阿賴耶的本義是「著」,但一經引申,就具有廣泛的含義。
它比阿陀那、毗播迦、心、意、識,更能適應細心多種多樣的性質,它也就自然被人採用作細心最正規的名字。
阿賴耶是近於愛欲的煩惱,本與種習沒有必然的關係;但因它與本識有關,在這微細的煩惱中,附帶的加以說明。
Loginorregistertopostcomments
5492reads
導師:唯識學探源
延伸文章資訊
- 1阿賴耶識淺說 - 普明佛學會
阿賴耶識,又稱第八識,梵語ALAYA VIJNANA 音譯而成「阿賴耶」。 為有情 根本的心識,八識之根本。 它含藏了一切善惡行為的種子,當因緣成熟時,能引生有情 的根身器 ...
- 2有關阿賴耶識語義的變遷
阿賴耶識,梵文作aalaya-vij~naana,意譯為「藏識」;在六識之外,肯定有潛在的阿賴耶識存在,是瑜伽行派思想的 ... 關鍵詞:阿賴耶識語源學解深密經攝大乘論成唯識論.
- 3阿賴耶識Alaya-vijnana - 華文哲學百科
阿賴耶識係梵文 ālaya-vijñāna 的音譯,就如喜馬拉雅山(himālaya) 意即「雪(hima) 之庫藏(ālaya)」,ālaya-vijñāna 的意義,可以先簡單地了解為「庫藏...
- 4阿賴耶識_百度百科
阿賴耶識(梵文:आलयविज्ञान,音譯ālaya-vijñāna),Alaya;佛教名詞。梵文音譯。舊譯“阿梨耶識”、“阿剌耶識”、“無垢識”、“藏識”等。阿賴耶在梵文中的原意 ...
- 5阿賴耶識 - 维基百科
阿賴耶識(梵語:आलयविज्ञान,ālaya-vijñāna),又譯為阿梨耶識,也稱為一切種子識(sarva-bījaka-vijñāna)、異熟識(vipāka-vijñāna)、阿陀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