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2017年度經濟社會發展概況)_中國政府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重慶位於中國內陸西南部、長江上遊地區。

幅員面積8.24萬平方公里,轄38個區縣(26區、8縣、4 ... 首頁 > 國情 > 直通地方 重慶 市長:胡衡華 市政府地址:重慶市渝中區人民路232號 郵編:400015 市長公開電話:023-12345 網址:www.cq.gov.cn 重慶市位於中國西南部,地處較為發達的東部地區和資源豐富的西部地區的結合部,東鄰湖北、湖南,南靠貴州,西接四川,北連陜西,總面積8.24萬平方公里。

重慶是中國著名歷史文化名城,有文字記載的歷史3000多年。

新中國成立後,先後為中央直轄市、四川省轄市、國家計劃單列市。

重慶市是中國中西部地區唯一的直轄市,是國家重要中心城市、長江上遊地區經濟中心、重要現代製造業基地、西南地區綜合交通樞紐、西部開發開放的重要戰略支撐、國家“一帶一路”重要戰略節點和長江經濟帶的西部中心樞紐和內陸開放高地。

     地理和概況 自然地理 重慶位於中國內陸西南部、長江上遊地區,幅員面積8.24萬平方公里,轄38個區縣(自治縣)。

戶籍人口3371萬人,常住人口3017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59.6%,其中主城建成區面積65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18.98萬人。

人口以漢族為主體,有土家族、苗族、回族、滿族、彝族、藏族等54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人口近200萬人、佔總人口6%。

地貌以丘陵、山地為主,其中山地佔76%,有“山城”之稱。

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年平均氣溫在16~18℃,常年降雨量1000~1450毫米。

重慶域內水系豐富,流經的重要河流有長江、嘉陵江、烏江、涪江、綦江、大寧河等,長江幹流自西向東橫貫全境,流程665公里。

旅遊資源豐富,有長江三峽、世界文化遺産大足石刻、世界自然遺産武隆喀斯特、南川金佛山等壯麗景觀。

市情簡介 重慶位於中國內陸西南部、長江上遊地區。

幅員面積8.24萬平方公里,轄38個區縣(26區、8縣、4自治縣)。

戶籍人口3392萬人,常住人口3048萬人、城鎮化率62.6%。

人口以漢族為主,土家族、苗族等少數民族人口200萬人。

地貌以丘陵、山地為主,其中山地佔76%,有“山城”之稱。

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長江橫貫全境,流程679公里,與嘉陵江、烏江等河流交匯。

旅遊資源豐富,有長江三峽、世界文化遺産大足石刻、世界自然遺産武隆喀斯特和南川金佛山等壯麗景觀。

重慶是中國著名歷史文化名城。

有文字記載的歷史達3000多年,是巴渝文化的發祥地。

因嘉陵江古稱“渝水”,故重慶又簡稱“渝”。

北宋崇寧元年(1102年),改渝州為恭州。

南宋淳熙16年(1189年),宋光宗趙惇先封恭王再即帝位,稱為“雙重喜慶”,遂升恭州為重慶府,重慶由此而得名。

1891年,成為中國最早對外開埠的內陸通商口岸。

1929年,正式建市。

抗日戰爭時期,重慶是國民政府陪都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遠東指揮中心。

抗日戰爭時期和解放戰爭初期,以周恩來同志為代表的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慶負責領導國統區、港澳及海外地區的黨組織和統一戰線工作,形成的“紅岩精神”,是我們國家和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

民盟、民建、九三學社和民革前身之一的“三民主義同志聯合會”均在重慶成立。

重慶是中國中西部唯一直轄市。

新中國建立初期,重慶為中央直轄市,是中共中央西南局、西南軍政委員會駐地和西南地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1954年,西南大區撤銷後改為四川省轄市。

1983年,成為全國第一個經濟體制綜合改革試點城市,實行計劃單列。

為帶動西部地區及長江上遊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統一規劃實施百萬三峽移民,1997年3月八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批准設立重慶直轄市。

直轄以來重慶發展取得顯著成就。

重慶緊緊圍繞國家重要中心城市、長江上遊地區經濟中心、國家重要現代製造業基地、西南地區綜合交通樞紐和內陸開放高地等國家賦予的定位,謀劃和推動經濟社會發展。

經濟結構加快轉型升級,老工業基地煥發生機活力,形成全球最大電子信息産業集群和國內最大汽車産業集群,戰略性新興産業蓬勃發展,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持續提升。

基礎設施明顯提速,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2800多公里、“四小時重慶”全面實現,建成“一樞紐九幹線”鐵路網,港口年吞吐量1.7億噸,江北國際機場年旅客吞吐量3600萬人次。

內陸開放高地加快崛起,以長江黃金水道、渝新歐國際鐵路等為支撐的開放通道全面形成,中新第三個政府間合作項目以重慶為中心運營,重慶自貿試驗區啟動建設,內陸國際物流樞紐和口岸高地加快建設。

長江上遊重要生態屏障加快建設,長江、嘉陵江、烏江幹流水質總體為優,主城區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達82%,全市森林覆蓋率達45%。

三峽百萬移民搬遷安置任務圓滿完成。

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

當前重慶保持良好發展勢頭。

2016年,GDP1.76萬億元、增長10.7%,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0.3%,規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增長12.6%,固定資産投資增長12.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3.2%,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7.1%,城鄉居民收入分別增長8.7%和9.9%。

2017年前三季度,GDP增長10%,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6%,規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增長23.1%,固定資産投資增長10.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1%,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6.4%,城鄉居民收入分別增長8.7%和9.6%。

中央對重慶發展十分關心、寄予厚望。

2016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重慶併發表重要講話,對重慶提出“一個目標”“兩點定位”“四個紮實”的要求,為進一步做好重慶工作指明了方向。

“一個目標”,即確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征程。

“兩點定位”,即西部大開發的重要戰略支點、“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的聯結點,在國家區域發展和對外開放格局中具有獨特而重要的作用。

“四個紮實”,即紮實貫徹新的發展理念、紮實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紮實做好深化改革工作、紮實落實“三嚴三實”要求。

黨的十九大擘畫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宏偉藍圖。

我們將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深學篤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認真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重慶重要講話精神,推動重慶各項事業邁上新臺階,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

人口 人口概況 全市常住人口3075.16萬人,比上年增加26.73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970.68萬人,佔常住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64.08%,比上年提高1.48個百分點。

全年外出市外人口482.31萬人,市外外來人口167.65萬人。

  全年人口出生率為11.18‰,死亡率為7.27‰,人口自然增長率為3.91‰。

全市常住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為101.74,出生嬰兒性別比為108.58。

經濟 地區生産總值 2017年實現地區生産總值19500.27億元,比上年增長9.3%。

按産業分,第一産業增加值1339.62億元,增長4.0%;第二産業增加值8596.61億元,增長9.5%;第三産業增加值9564.04億元,增長9.9%。

三次産業結構比為6.9:44.1:49.0。

非公有制經濟實現增加值11924.69億元,增長9.5%,佔全市經濟的61.2%。

其中,民營經濟實現增加值9832.61億元,增長9.9%,佔全市經濟的50.5%。

按常住人口計算,全市人均地區生産總值達到63689元(9433美元),比上年增長8.3%。

農業 全年實現農林牧漁業增加值1363.87億元,比上年增長4.1%。

其中,種植業894.18億元,增長4.2%;畜牧業309.56億元,增長1.5%;林業62.15億元,增長11.8%;漁業73.73億元,增長7.6%;農林牧漁服務業24.24億元,增長10.3%。

  全年糧食播種面積3358.46萬畝,比上年下降0.5%。

糧食綜合單産347.53公斤/畝,增長0.6%。

油料播種面積492.83萬畝,增長2.7%。

蔬菜播種面積1141.25萬畝,增長1.8%。

水果種植面積560.87萬畝,增長3.8%。

中藥材種植面積186.66萬畝,增長1.0%。

  全年糧食總産量達1167.15萬噸,比上年增長0.1%。

其中,夏糧産量144.84萬噸,下降0.8%;秋糧産量1022.31萬噸,增長0.2%。

全年穀物産量803.14萬噸,增長0.4%。

其中,稻穀産量509.94萬噸,下降0.1%;小麥産量17.03萬噸,下降13.3%;玉米産量264.53萬噸,增長0.1%。

工業和建築業 2017全年實現工業增加值6587.08億元,比上年增長9.4%,佔全市地區生産總值的33.8%。

  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9.6%。

分産業看,汽車製造業增長6.2%,電子製造業增長27.7%,裝備製造業增長9.3%,化醫行業增長12.6%,材料行業增長7.6%,消費品行業增長9.3%,能源工業下降5.9%。

分門類看,採礦業下降17.3%,製造業增長11.2%,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産和供應業增長5.6%。

分行業看,農副食品加工業增長5.4%,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製造業增長14.0%,非金屬礦物製品業增長8.5%,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下降5.4%,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長14.8%,通用設備製造業增長11.4%,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製造業增長4.7%,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增長8.3%,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增長33.2%,電力、熱力生産和供應業增長2.8%。

全年實現建築業增加值2009.53億元,比上年增長9.6%。

建築業總産值達7608.00億元,增長8.1%。

全市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業企業實現利潤369.32億元,增長11.9%。

固定資産投資 全年完成固定資産投資總額17440.57億元,比上年增長9.5%。

其中,基礎設施建設投資5659.12億元,增長15.8%,佔全市固定資産投資的32.4%;民間投資9522.88億元,增長13.5%,佔全市固定資産投資的比重為54.6%。

  全年房地産開發投資3980.08億元,比上年增長6.8%。

其中,住宅投資2632.88億元,增長13.5%;辦公樓投資157.28億元,下降5.3%;商業營業用房投資671.80億元,下降4.6%。

  全年全市建成公租房120萬平方米。

完成城市棚戶區改造383.94萬平方米。

完成農村危舊房改造2.56萬戶。

國內貿易 2017全年批發和零售業實現增加值1595.88億元,比上年增長7.6%,佔全市地區生産總值的8.2%;住宿和餐飲業實現增加值424.78億元,增長8.4%,佔全市地區生産總值的2.2%。

  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067.67億元,比上年增長11.0%,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0.1%。

按經營地統計,城鎮消費品零售額7651.18億元,增長10.8%;鄉村消費品零售額416.49億元,增長13.9%。

按消費類型統計,商品零售額6914.54億元,增長10.8%;餐飲收入額1153.13億元,增長12.1%。

  在限額以上法人企業商品零售額中,金銀珠寶類比上年增長33.5%,建築及裝潢材料類增長27.5%,飲料類增長22.0%,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增長19.4%,石油及製品類增長19.2%,糧油、食品類增長16.6%,日用品類增長15.6%,傢具類增長13.8%,中西藥品類增長12.9%,通訊器材類增長12.5%,汽車類增長11.4%,文化辦公用品類增長11.4%,體育、娛樂用品類增長9.9%,化粧品類增長9.0%,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增長8.4%,煙酒類增長7.5%。

  從限額以上零售企業業態看,全年無店舖零售實現零售額150.17億元,比上年增長50.6%。

其中,網上商店增長55.7%,電話購物增長27.4%。

在有店舖零售中,百貨店零售額增長3.9%,超市和大型超市增長16.6%,購物中心、倉儲會員店和廠家直銷中心增長26.9%。

對外經濟 2017年實現貨物進出口總額4508.25億元,比上年增長8.9%。

其中,出口2883.71億元,增長7.8%;進口1624.54億元,增長11.0%。

按美元計價,實現貨物進出口總額666.04億美元,比上年增長6.1%。

其中,出口425.99億美元,增長4.8%;進口240.05億美元,增長8.6%。

全市貨物出口前三位國家(地區)是美國、德國和韓國,分別出口781.72億元、363.96億元和137.37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21.4%、37.6%和24.7%。

貨物進口前三位國家(地區)是韓國、台灣和馬來西亞,分別進口226.92億元、166.91億元和159.57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26.7%、下降25.7%、下降0.2%。

  全年服務外包離岸執行額21.30億美元,比上年增長3.8%。

其中,知識流程外包13.42億美元,增長8.8%。

全年我市16個國際服務外包示範區累計執行額18.60億美元。

  全市新簽訂外資項目238個,比上年增長6.3%。

合同外資額38.32億美元,下降4.4%。

全年實際利用外資金額101.83億美元,下降10.2%。

其中,外商直接投資22.20億美元,下降20.4%。

全年實際利用內資項目34644個,下降2.8%。

實際利用內資金額9682.36億元,增長3.6%。

截至2017年底,累計有279家世界500強企業落戶重慶。

  全年對外承包工程簽訂合同額21.12億美元,比上年下降23.3%;完成工程營業額17.01億美元,增長27.4%。

  中國(重慶)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紮實推進。

2017年,重慶自貿試驗區新增註冊企業11695戶,其中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220戶。

新增註冊資本總額773.16億元,其中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註冊資本15.81億元。

重慶自貿試驗區引進項目692個,簽訂合同(協議)資金總額3007.50億元,涉及總部經濟、智慧製造、大交通、大健康等領域。

交通、郵電和旅遊 交通 2017年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實現增加值939.46億元,比上年增長8.7%,佔全市地區生産總值的4.8%。

全市高速公路通車總里程3023公里。

公路路網密度179公里/百平方公里。

鐵路營運里程達到2371公里。

軌道交通營運里程264公里,日均客運量203.6萬人次。

全年完成貨物運輸11.53億噸,比上年增長7.0%;完成旅客運輸量6.33億人次,下降0.6%。

  全年內河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19721.84萬噸,比上年增長13.5%。

空港完成旅客吞吐量3966.01萬人次,增長8.4%;空港完成貨物吞吐量36.89萬噸,增長1.5%。

國際標準集裝箱吞吐量141.76萬標準箱,增長11.7%。

  年末全市民用車輛擁有量567.50萬輛,比上年末增長11.2%。

其中私人汽車擁有量320.72萬輛,增長14.9%。

民用轎車擁有量187.76萬輛,增長12.1%。

其中私人轎車172.80萬輛,增長13.1%。

郵電 全年完成郵政業務總量99.95億元,增長26.2%。

電信業務總量611.3億元,增長76.7%。

郵政業全年完成郵政函件業務1767.52萬件,包裹業務36.48萬件,快遞業務3.29億件,快遞業務收入44.73億元。

電信業移動電話交換機容量4099萬戶。

  全市電話用戶3841.7萬戶,其中固定電話用戶566.8萬戶,移動電話用戶3274.9萬戶。

固定電話普及率下降到18.6部/百人;移動電話普及率上升至107.4部/百人。

三家基礎電信企業固定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866.93萬戶,比上年增長23.0%;手機上網用戶2646萬戶,增長12.1%;互聯網用戶3698.5萬戶,其中移動互聯網用戶(不含WiFi用戶)2831.6萬戶,增長11.0%。

旅遊 全年旅行社組織出境旅遊人數206.30萬人次,比上年增長5.1%。

全年接待入境旅遊人數358.35萬人次,旅遊外匯收入19.48億美元,分別增長13.2%和15.5%。

年末全市擁有國家A級景區223個,其中5A級景區8個,4A級景區83個。

 金融、證券和保險 金融 全年金融業實現增加值1813.73億元,比上年增長8.1%,佔全市地區生産總值的9.3%。

其中,新型金融業企業實現增加值391.11億元,增長19.1%。

金融機構資産規模達到5.27萬億元,增長10.2%。

  年末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餘額為34853.53億元,比年初增加2693.44億元。

其中,人民幣存款餘額33718.98億元,增加2502.53億元。

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餘額為28417.46億元,比年初增加2893.29億元。

其中,人民幣貸款餘額27871.89億元,增加3086.70億元。

證券 全市共有證券公司總部1家,證券營業部202家,證券分公司37家。

境內上市公司50家,總股本692.74億股,股票總市值6129.17億元。

全年全市通過境內證券市場累計融資2851.05億元,同比增長14.8%。

保險 全市共有保險法人機構5家,營業性保險分公司51家。

保費總收入744.75億元。

其中,財産保險收入183.87億元;人壽保險收入436.60億元;健康和意外傷害保險收入124.29億元。

全年賠付各類保險金256.83億元。

其中,財産保險賠付96.46億元;人壽保險賠付102.14億元;健康和意外傷害保險賠付58.23億元。

 人民生活 人民生活 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153元,比上年增長9.6%。

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193元,增長8.7%;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638元,增長9.4%。

按全體居民五等份收入分組,低收入組人均可支配收入7742元,中等偏下收入組人均可支配收入14274元,中等收入組人均可支配收入21113元,中等偏上收入組人均可支配收入31161元,高收入組人均可支配收入51717元。

  全市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7898元,比上年增長9.2%。

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2759元,增長8.2%;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0936元,增長9.9%。

全市居民恩格爾系數為33.2%,比上年下降1.0個百分點。

其中城鎮為32.1%,農村為36.5%。

社會保障 全市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989.18萬人,比上年增長3.8%。

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人數1109.00萬人,下降0.6%。

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640.27萬人,增長5.9%。

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2608.18萬人,下降1.7%。

工傷保險參保人數504.61萬人,增長10.7%。

生育保險參保人數411.33萬人,增長12.5%;26.55萬人次享受生育保險待遇,增長9.5%。

失業保險參保人數466.27萬人,增長4.3%。

  年末全市共有33.97萬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60.22萬人享受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農村特困人員救助供養人數18.35萬人。

全年資助55.19萬城市困難群眾參加醫療保險,資助115.92萬農村困難群眾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為500元/月,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為350元/月,特困人員救助供養標準為650元/月,集中供養孤兒補助標準1200元/月,社會散居孤兒補助標準1000元/月。

 教科文衛 教育 全市共有普通高等教育學校65所,成人高校4所,中等職業學校182所,普通中學1118所,普通小學2954所,幼兒園5210所,特殊教育學校36所。

研究生招生2.24萬人,在校生5.83萬人,畢業生1.55萬人;普通高校本專科招生22.15萬人,在校生74.69萬人,畢業生19.64萬人;成人本專科招生4.25萬人,在校生11.98萬人,畢業生5.55萬人;中等職業學校招生13.70萬人,在校生40.03萬人,畢業生12.50萬人;普通高中招生20.13萬人,在校生60.18萬人,畢業生21.09萬人;普通初中招生34.72萬人,在校生99.04萬人,畢業生31.77萬人;普通小學招生32.60萬人,在校生209.95萬人,畢業生33.65萬人;學前教育招生41.29萬人,在校生95.87萬人,畢業生34.93萬人;特殊教育招生0.33萬人,在校生1.86萬人,畢業生0.23萬人。

高等教育毛入學率為45.00%,初中入學率為99.84%,小學入學率為99.99%。

科技 全年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支出約350億元,佔全市地區生産總值的比重為1.79%。

截至年底,市級及以上重點實驗室共148個,其中國家重點實驗室8個。

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共527個,其中國家級中心10個。

企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64個。

全年共受理專利申請6.5萬件,其中發明專利申請1.9萬件。

獲得專利授權3.5萬件,其中發明專利授權6138件。

截至年底,有效期內高新技術企業2027家,有效發明專利2.2萬件。

全年技術市場簽訂成交合同2129項,成交金額121.7億元。

文化 全市共有藝術表演團體15個,博物館94個,文化館41個,公共圖書館43個。

全年有線廣播電視實際用戶351.47萬戶,數字電視實際用戶317.39萬戶。

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98.96%;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達到99.22%。

全年生産電視劇9部、故事影片25部。

出版各類報紙41662萬份,各類期刊4654萬冊,圖書12305萬冊(張)。

公共圖書館人均圖書擁有量0.53冊(張)。

全市共有國家綜合檔案館40個、市級專業檔案館1個、市級部門檔案館4個。

衛生 2017年末全市共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19682個。

其中,醫院749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472個,衛生院895個,村衛生室10991個。

共有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20.63萬張。

其中,醫院床位15.05萬張,鄉鎮衛生院床位4.22萬張。

全市共有衛生技術人員19.05萬人。

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6.85萬人,註冊護士8.48萬人。

  直通地方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內蒙古 遼寧 吉林 黑龍江 上海 江蘇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東 河南 湖北 湖南 廣東 廣西 海南 重慶 四川 貴州 雲南 西藏 陜西 甘肅 青海 寧夏 新疆 香港 澳門 臺灣         重慶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