違規食品廣告每年超過4千件!為何保健食品是廣告不實最大的 ...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到底市售的營養保健食品定義與規範清不清楚呢?食藥署說明,依健康食品管理法之定義,「健康食品」為具有實質科學證據之「保健功效」,通過認證 ... News TV HOME食專題特別企劃內頁 回列表 違規食品廣告每年超過4千件!為何保健食品是廣告不實最大的亂源? 2019/04/10 0 不愛 19921 0 0 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根據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統計,2016年至2018年,全台每年違規食品廣告裁處案件數年年超過4千件!保健食品的定義及規範模糊不清,讓每年違規食品廣告數無法降低。

撰文=鍾雨璉違規食品廣告裁處案件層出不窮!根據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簡稱食藥署)統計,2016年至2018年,全台每年違規食品廣告裁處案件數年年超過4千件!到底為何無法降低業者誇大不實的行為?廣告不實違規層出不窮,減肥瘦身件數最多!根據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簡稱北市衛生局)公布的2018年違規廣告查緝結果顯示,食品、藥物及化粧品違規廣告總共有1459件,共裁罰7630萬5000元。

其中食品類就佔了529件、裁罰3347萬元,為三個種類裡最多!另外,針對食品違規廣告進行分析統計也發現,違規類型前3名依序為宣稱減肥瘦身、皮膚美容及免疫力,其中宣稱減肥瘦身佔了136件、裁罰922萬元居冠,其次為皮膚美容66件、裁罰500萬元居第2名,最後是免疫力,以61件居第3名,累計裁罰346萬元。

這些廣告為什麼違規呢?針對標示宣傳廣告,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28條明定,不得有誇張、不實、易生誤解之情形,也不得宣稱醫療效能,例如預防、改善、減輕、診斷、治療疾病或特定生理情形、中藥材效能、五官臟器、身體外觀等字眼。

如果沒有科學實驗證據,這些誇大不實的廣告詞容易造成民眾誤解,甚至會有欺騙的嫌疑!根據北市衛生局2018年減肥瘦身宣稱食品違規廣告罰鍰前3名,這些產品違規的廣告用詞包括「抑制脂肪吸收87%」、「到現在我持續吃了半年,總共瘦了17公斤」、「僅僅只需3個月,經臨床實驗證實腹部脂肪面積大幅減少15.3平方公分」等,都涉及誇張、不實或宣稱醫療效能。

裁罰不斷,是廠商刻意黑心誇大?還是法規模糊?到底市售的營養保健食品定義與規範清不清楚呢?食藥署說明,依健康食品管理法之定義,「健康食品」為具有實質科學證據之「保健功效」,通過認證並標示或廣告具該功效,非屬治療、矯正人類疾病之醫療效能為目的之食品,即可稱作「健康食品」。

而一般坊間所謂的「營養保健食品」則概化為採用類似於健康食品之產品成分,但此產品未經科學實證,僅能當一般食品販售,依「一般食品」管理,廣告及標示不得有不實、誇張、易生誤解及醫療效能之情形,若產品涉及健康食品保健功效宣稱,還會依違反健康食品管理法論處。

但目前健康食品能通過認證的功效只有13種,分別為護肝、抗疲勞、調節血脂、調節血糖、免疫調節、骨質保健、牙齒保健、延緩衰老、促進鐵利用、胃腸功能改善、輔助調節血壓、不易形成體脂肪、輔助調整過敏體質,那功效在這13種之外的健康食品又要如何標示廣告?標示說「改善體質」不行!但「調整體質」卻可以?依照食藥署認定為涉及誇張或易生誤解的詞句如「增強抵抗力」、「強化細胞功能」、「解酒」、「防止口臭」等,與未涉及誇張、易生誤解或醫療效能的「可使用」詞句像是「幫助牙齒骨骼正常發育」、「幫助消化」、「改變細菌叢生態」、「使排便順暢」及「調整體質」、「青春美麗」等,訂定的標準還是讓許多業者摸不著頭緒,消費者也無法辨別這樣的宣稱是不是誇大不實。

各級衛生機關雖然會可能涉及違規之產品,視產品的整體呈現,包含文字敘述、產品品名、圖案、符號等來綜合研判,但根據《食力》觀察食藥署食品標示宣傳或廣告詞句認定基準,舉凡「改善」字眼,如「改善體質」就算違規,而「調整體質」則算可使用詞句,「補腎、健脾、潤肺、活血」等被判定為涉及中藥材效能,但較為常見的「開胃、退火」則不算,另外語句明確的「美白、減肥」等會成為易使消費者誤解的詞句,但「養顏美容、促進新陳代謝」就不在此限,因此業者也大概只能從過往被裁罰的案例來了解什麼樣的字句可能會被裁罰。

好食課食育團隊創辦人林世航營養師就表示,自己是支持小綠人標章的認證,因為是有做過實驗的產品,某方面來說是政府強迫業者的產品材料升級,這樣能更保障消費者權益,但是保健食品功效百百種,除了13項之外其他的功效卻無法標示,業者或許真的做了實驗但卻不能標示出來,只能用模糊字眼帶過,如此消費者不會知道產品效能,業者久了也認為不必花金錢和時間去研發更好的產品。

日本保健食品標示細緻化,業者與消費者有所依循!在保健食品市場蓬勃發展的日本,有47%的人口都在購買保健產品,他們又是如何規範保健食品的呢?日本的保健食品標示分為三種,分別為「特定保健用食品」、「營養機能食品」及「機能性表示食品」。

「特定保健用食品」認證方式為通過國家(消費者廳)許可,以最終產品進行臨床試驗,標示成分視相關成分而定,主要是健康的維持與增進;「營養機能食品」則是自行認證制度、要符合國家訂定的營養成份量基準值,更可標示13種維生素、6種礦物質及1種脂肪酸,讓效能更明確,主要為補充平常飲食攝取不足的營養成分。

最後,日本於2015年4月正式實施的「機能性表示食品」難免被拿來與台灣的「健康食品」比較,其為保健機能食品的一種,可以標示出其機能性相關成份,為申請制,需要系統性文獻回顧或是臨床試驗才可標示機能性相關成份。

台灣與日本在保健食品法規差最多的地方,便是「效益」的部分。

以日本機能性表示食品來說,加上附明確功效宣稱對消費者而言能清楚掌握產品資訊,還會增加購買意願,反觀台灣,原料業者雖努力開發具有功效的成分,但卻不能標示功效,只能以模糊不違法字眼來表示,久而久之就會心有餘而力不足,消費者也會因為無法分辨優劣,只能透過銷售人員介紹,難免流於道聽塗說或品牌迷思!行銷需求與科學實證的平衡尚待解決!台灣對保健食品的標示詞句過於嚴格,政府在保健食品認證功效上卻不夠詳盡,導致廣告裁處案件每年居高不下,林世航對此表示,「目標族群」的不同也會影響效用,例如葡萄糖胺可能對老年人的關節沒什麼效果,但在年輕人身上也許卻有顯著的成效,每一種實驗無論簡單或複雜都會有盲點,「你又怎麼確定這個產品完全沒有效?」。

而在2018年5月實施的食品廣告新制規定,若食品廣告涉及廣告不實、宣稱醫療效果甚至損害身體健康、致死,不僅將按違規次數大幅提高罰鍰金額,也可要求產品下架並廢止其食品業者登錄。

對於蓄意以不實宣稱來欺騙消費者的廠商來說,祭出重罰的鐵腕政策確實必要,但在日常管理中,如何在消費者需求、廠商行銷需求及科學性證據中取得平衡,仍是我國管理台灣保健食品時,應該進一步思考及努力的方向。

審稿編輯:童儀展、林玉婷延伸閱讀▶讓嗯嗯順暢的益生菌百百種!到底該怎麼挑怎麼吃?▶保健食品膠囊、錠劑型態五花八門,哪個才是最佳選擇?▶綜合維他命不是每天狂塞就好!你應該知道怎麼選參考資料▶為何台保健食品「輸日一大截」?專家點破盲點...無法標功效 0 不愛 19921 0 0 活動期間:即日起食力學堂根據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統計,2016年至2018年,全台每年違規食品廣告裁處案件數都超過多少件?1千2千3千4千登入會員進行答題關於食力學堂readmore 留言評論 分類精選文章 最「植」接的健康美食饗宴!QBurger推出全台第一份植物肉早午餐 QBurger世界風味賞「地球站」,推出「植物肉起士堡」和「植物肉雞塊」兩款植物肉產品,讓消費者搶先體驗全球飲食新潮流。

6 0 0 冷凍食品上市見不到消費者反應!KKLife從食驗室得知:原來他們尬意蘋果丁、不喜甜醬汁 碁富食品KKLife於2020年12月展開與食驗室合作,本希望了解消費者對新品「蜂蜜蘋果醬烤豬肋排」的肉質口感與覆熱難易度有何反應,結果竟意外發現新賣點,以及往後醬汁改良的方向。

59 0 0 為何要賣不能吃的炸雞?美國麥當勞與漢堡王、還有台灣的師園鹽酥雞初試NFT鎖定年輕消費世代 世界首個鹽酥雞NFT在2021年11月27日於台灣問世,引起轟動。

其實,早在2021年3月開始,美國各大速食業者就默默進入NFT世界,用這新型的虛擬寶物吸引年輕、忠誠度低的消費者。

52 0 0 解決農業缺工、老化問題高市府農業局成立「機械代耕隊」省時又給力 高雄市花椰菜、青花菜及甘藍種植面積約為690公頃,為重要蔬菜品項,主要分布於梓官、湖內、路竹及橋頭等區域。

每年從11月起進入產季,需要大量人力投入種植作業,進而出現「搶工、缺工」的情形,高雄市政府農業局,輔導「方舟農業生產合作社」成立「蔬菜機械代耕團」,推出「人機一體」專業代耕服務,望能舒緩季節性缺工問題,也為青年從農,開創新的產業方向。

49 0 0 食品、餐飲業者早已挺不住,2022農曆年後必定漲價! 台灣的大宗原物料極度仰賴輸入,也正是因為這樣,隨著全球的漲價風潮襲來,台灣業者漲價是必然,但什麼時候漲價、漲幅多少、怎麼漲價,都會是業者掙扎的困難點,因為這些最終都會影響到消費者的觀感是否變化。

41 0 0 食品業漲價只耍老把戲:換組合、量變少、換原料 食品業面對漲價,為了控制成本必須要適度反應,但相較於餐飲漲價手法很多樣,食品業為了要維持品質,能變換的招數並不多,最常見的就是變換組合、減少內容物量、替換原料。

26 0 0 MostPopular 1 【重量標示不明】買水產好像買冰磚?「包冰率」未標明惹爭議 2 讓經濟動物活得更快樂的「人道飼養」,正在畜牧產業崛起中! 3 台中獨有小吃「大麵羹」其實不用牽羹?加入這一味讓它久煮不爛! 4 抓了一個西雅圖,還有多少西雅圖們?若輕放,你我都成食品詐欺共犯! 5 你以為你吃的真的是「希臘優格」?看清楚你吃下了什麼添加物 編輯選文 【線上收聽】廢棄百香果皮,成天然紅色色素新夥伴! 【線上收聽】不說你不知道,台灣火鍋的食力有多堅強! 比黃豆更環保的飼料來源,美國新創FYTO透過規模化浮萍種植系統讓飼料的碳足跡變成負 2022年10大食品趨勢:少吃肉只排第3!都市農業、柚子、洛神花都上榜 過度捕撈使鮪魚數量50年下降6成!細胞培養海鮮公司開發出人造鮪魚產品 童工與奴隸的惡夢!巧克力夢工廠背後的血汗真相 日曬、水洗、半水洗、蜜處理⋯咖啡豆處理法為什麼這麼多種? 訂閱電子報 訂閱 註冊成為會員 Home 食專題你所不知道的漲價秘辛大公開食在有幫助大學社會責任系列餐飲販賣機,是噱頭還是賺頭?餐飲業,可能回不去了!消費【特別企劃】探索水的無盡奧秘疫情的夏日呷冰顧健康食科學食添加食包裝食加工食追溯食科普農科技食新聞謠言拆解國際食事即時新聞安心消費食事追蹤產業動態食生活健康營養飲食文化在地創生美味食勢節氣飲食食農教育食專欄食品科學醫學營養漁農畜牧產業創新飲食文化食力特派食驗室登入/註冊FacebookYoutube[email protected] × 登入/註冊 Facebook登入 Google登入   記得我 重寄認證信|忘記密碼? 登入 還不是會員嗎?立即註冊新帳號 × 貼心小提醒 如要獲得學分兌換獎品,請先登入或註冊食力會員 登入會員 加入會員 之後加入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