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人口-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中華人民共和國是當今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緊追其後的是印度,這兩國都超過13億人口;而後的是美國、印尼、巴西、巴基斯坦、奈及利亞、孟加拉、俄羅斯和墨西哥。
世界人口 ...
世界人口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世界人口人口數據每日更新7919660000本地當前時間2021-12-30閱論編
1800年至2100年的世界人口變化圖,來源於聯合國在2010年的預計(紅、橙、綠)和美國人口調查局的數據(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黑)。
根據最高的預測結果,世界人口將在2100年達到160億,而根據最低的結果,這一數字僅為60億人。
由Google根據世界銀行提供的數據生成的人口增長圖
在人口統計學中,世界人口是目前全球的總人數。
目前世界人口達到79億人(截至2021年11月 (2021-11)[update])[1],世界人口自13世紀50年代的黑死病和歐洲大饑荒時期後就不斷地增長,當時的世界約有3.7億人。
[2]由於戰爭等因素,增長速度時快時慢。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從1950年代起,由於導致人口增長放緩的因素(如戰爭和饑荒)的減少,世界人口增長速率明顯加快——每年超過1.8%。
這一狀態持續到1970年代。
1963年世界人口增長了2.2%,達到了歷史峰值。
隨後隨著經濟發展,人們的生育觀發生改變,人口增長率逐漸下降。
2011年,世界人口增長率約為1.1%。
預計2023年前,世界人口將達到80億。
[3][4]當前的預計都顯示世界人口將在未來數十年持續增長,但由於較難估計出生率下降等因素,無法得出具體數值,僅得出2050年世界人口將大約在75億至105億之間,取決於出生率下降的速度。
[5][6]長遠看來,估計2050年至2150年左右世界人口將停止增長並緩慢下降。
[7]於此同時,一些分析也對人口增長能否持續表示擔憂。
[8]
世界人口(億人)[9]
#
人口最多的十個國家
2000
2015
1
中華人民共和國
12.70
13.76
2
印度
10.53
13.11
3
美國
2.83
3.22
4
印尼
2.12
2.58
5
巴西
1.36
2.08
6
巴基斯坦
1.76
2.06
7
奈及利亞人口(英語:DemographicsofNigeria)
1.23
1.82
8
孟加拉人口(英語:DemographicsofBangladesh)
1.31
1.61
9
俄羅斯
1.46
1.46
10
墨西哥
1.03
1.27
世界總人口
61.27
73.49
人口最多的十個國家占世界人口的比率
60.0 %
58.9 %
1
亞洲
16.13
21.83
+中國
11.41
14.5
+OECD太平洋[注1]
1.87
2.02
2
非洲
6.34
9.84
3
歐洲
5.64
6.03
+俄羅斯聯邦
1.48
1.65
+原蘇聯[注2]
1.33
1.36
4
拉丁美洲
3.55
4.62
5
北美洲[注3]
3.59
4.44
6
中東
1.32
1.99
澳洲
0.17
0.22
歐盟27個成員國
4.73
4.99
美國+加拿大
2.78
3.38
原蘇聯[注2]
2.89
3.54
目次
1綜合概況
1.1各大洲人口
1.2各大洲人口表
2人口歷史
2.1人口
2.2人口里程碑
2.3人口數量
2.4人口密度
3未來人口
3.1人口爆炸
4參見
5注釋
6參考文獻
7外部連結
綜合概況[編輯]
到2020年底,全球人口總數已經超過79億。
由於北半球陸地較多,世界90%的人口都生活在北半球。
全球人口男女性別比大約為1.04:1,即每1.04個男性對1個女性,男性人數略多於女性。
全世界大約有17.8%的人口在15歲以下,65.3%的人口介於15歲至64歲之間,13.5%的人口處於65歲以上。
[10]全球人類平均預期壽命為67.07歲。
其中女性69歲,男性65歲。
[10]全球人口識字率為96.4%。
[注4][10]
2019年世界生產總值為87.75萬億美元。
人均11033美元。
[11]全世界大約有7.36億人處於「極端貧窮」的狀態,即每天生活費低於1.25美元。
[12]大約4.62億人營養不良。
[13]2021年1月時,全世界大約有46.6億網際網路用戶,約占世界總人口的32.7%。
[14]
漢族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占有世界16%的人口。
其次是孟加拉族,約占世界人口的2.8%。
[15]世界上最多人使用的母語是中文漢語,全世界有16.47%的人口在使用;其次是西班牙語(4.85%),隨後是英語(4.83%)、阿拉伯語(3.25%)和印地語(2.68%)。
[10]世界上最多人口信仰的宗教是基督教,約占有31.35%的人口;其次是伊斯蘭教,占有24.43%;第三是印度教,約占有13.78%。
[10]在2005年,全世界有16%的人沒有宗教信仰。
[16]
各大洲人口[編輯]
長期以來,亞洲一直是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大洲。
目前有大約42億人居住在亞洲,占世界人口比例超過60%。
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兩個國家:中國與印度,擁有全球37%的人口。
非洲是世界第二多人口的大洲,約有十億人,占全世界人口15%;歐洲有7.33億人,占世界人口11%;拉丁美洲約有6億人,占世界人口9%;以美國和加拿大為主的北美洲有3.52億人,占全世界5%人口;大洋洲人口最少,只有約3,500萬人,占全世界人口0.5%。
[17]位於地球最南端的南極洲沒有任何常住人口,僅有極少數在當地進行科學考察的科研與探險人員在南極科學考察站短期居住。
[18]
各大洲人口表[編輯]
大洲名稱
人口密度(人每平方公里)
人口(2011年)
人口最多的國家
人口最多的城市
亞洲
99.5
4,140,336,501
中華人民共和國(1,411,780,000)
東京-橫濱[注5](39,105,000)[19]
非洲
32.7
994,527,534
奈及利亞(152,217,341)
開羅(19,439,541)
歐洲
70
738,523,843
俄羅斯(145,486,864)[注6]
莫斯科(14,837,510)
南美洲
22.9
528,720,588
巴西(213,819,640)
聖保羅(11,603,114)
北美洲
21.4
385,742,554
美國(332,900,000)
紐約(8,250,567)
大洋洲
4.25
36,102,071
澳洲(25,693,059)
雪梨(5,367,206)
南極洲
0.0003(常變)[注7]
4,490(常變)[20]
不適用[注8]
麥克默多站(955)[21]
人口歷史[編輯]
人口[編輯]
根據現代分析,人類在大約公元前七萬年遭遇了種群瓶頸。
起因可能是印尼蘇門達臘島北部的多峇湖大型火山爆發造成的巨災所影響。
從那時起,世界總人口長期停滯在一百萬左右,大家都通過狩獵採集為生,而這種生存方法使得人口沒有條件快速增長。
這一狀況一直持續到公元前一萬一千年,人們開始發展農業為止。
在此之前,世界人口從未超過1,500萬人。
[22]
當人們開始大規模發展農業後,世界人口增長速度有所加快。
公元前8000年全世界有人口五百萬人;公元1年全世界有大約兩億人,其中漢朝占有六千萬人以上;[23]而到公元2世紀,羅馬帝國也擁有了六千萬以上的人口。
[24]
然而,世界人口的增長又因為瘟疫、戰爭等影響而有所波動。
以歐洲為例,查士丁尼大瘟疫使得八世紀歐洲的人口比公元541年減少了大約一半。
[25]隨後歐洲的人口又有所增長,到1340年,歐洲大約有七千萬人。
[26]14世紀主要發生在歐洲的黑死病又使得世界人口從1340年的大約4.5億,減少到1400年大約3.5至3.75億。
[27]歐洲隨後花了約200年的時間來恢復到1340年時的人口水平。
[28]而另一個人口大國中國,由於改朝換代的原因,人口也經歷了巨幅波動。
根據估計,1393年中國大約有6,500萬人,比1200年的1.23億減少了約一半。
主要是宋朝至元朝長期發生戰爭的原因。
[29][30]1368年明朝建立時中國的人口大約是6,000萬人。
到1644年明朝滅亡時,人口增長到約1.5億。
[31]
英國的人口在1650年達到560萬人。
比1500年的260萬有所增加。
[32]十六世紀歐洲掀起的殖民潮也為世界人口增長做出了貢獻,因為殖民者往往會將殖民地較為先進的農作物(例如玉米、紅薯)帶到其它地區推廣以增加糧食產量。
[33][34][35][36]
1500年的美洲(包括北美和南美)人口約有五千萬至一億人。
[37]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前的北美洲約有兩百萬至一千八百萬人。
[38]然而,歐洲人卻把一些當地土著從未遇到過的傳染病也帶到了北美,由於當地人還沒有建立起這些疾病的免疫力,估計當時的北美原住民有90%是因為感染上傳染病而死。
[39][40][41]
地圖顯示了2006年全世界所有超過一百萬人口的居民點。
1800年,僅有3%的人口生活在城市;2000年增加到47%;2010年增加到50.5%。
[42]2050年,這個數字會進一步升到70%。
[44]
隨著農業革命與工業革命的展開,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死亡率下降,嬰兒存活率大幅上升,人均壽命也有所延長。
[45]以英國為例,1730-1749年,英國有74.5%的兒童在五歲前即夭折,在1810-1829年,這一數字降為31.8%。
[46][47]1700年起歐洲人口開始劇烈上升,到1900年已經達到4億,比1700年的一億人翻了四倍。
[48]而1900年時的歐洲人口占了全世界人口約36%。
[49]
在19世紀,強制種痘已經在西方國家展開,而醫療衛生設備也在這些地方普及開來,西方國家人口增長速度也不斷上升。
英國的人口更是每五十年便翻一番。
[50][51]1801年,英國有830萬人;在1901年,人口增加到3,050萬人;而在2006年,則有超過六千萬人。
[52][53]美國的人口也從1800年的530萬增長到1920年的1.06億。
在2010年,美國已經有超過3.07億人。
[54]
二十世紀初和中葉的蘇聯人口經歷了較大起伏。
由於持續不斷的戰爭,截止到1945年二戰結束,蘇聯喪失了約九千萬人。
[55][56]隨後蘇聯的人口平穩增長,但從二十世紀九十年代起,蘇聯解體後的俄羅斯人口又陷入停滯。
2012年俄羅斯有1.43億,比1991年的1.48億有所減少,如果人口發展形勢不變,到了2050年,更會降到1.07億。
[57]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由於世界進入相對和平的時期,科技、醫療水平持續改善,許多開發中國家的人口增長十分迅速。
這些國家主要來自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
以中國為例,1850年的清朝約有4.3億人,1953年中國共產黨基本完成土地革命時有5.8億人。
儘管戰爭不斷,一百多年間人口還是增長了1.5億。
[58]從五十年代起,中國的人口也迅猛增長,1982年人口普查顯示中國人口超過十億;現今,中國有超過14億人口,龐大的人口數迫使中國政府實行了計劃生育政策以減緩人口增長。
世界第二多人口的印度在1750年約有1.25億人,1941年達到3.89億;[59]而當前印度已經有超過13億人口。
[60]印尼爪哇地區的人口從1815年的五百萬人升到當前的1.3億人。
[61]墨西哥的人口從1900年的1,300萬增長到2009年的1.12億。
[62]非洲的肯亞人口也從1920年的290萬增長到當前超過3,700萬。
[63]
進入二十一世紀,隨著許多開發中國家的經濟、教育水平提高,這些國家不約而同地出現了人口增長放緩的跡象。
這主要體現在出生率開始下降,並由之而來的老齡化趨勢與死亡率上升。
在一些發達地區(例如日本、德國),人口已經開始逐漸減少。
[64]
人口里程碑[編輯]
現在估計世界在1804年左右突破9億人。
隨後用了大約123年於1927年突破18億;緊接著在1960年突破了30億大關,這期間僅用了33年,而且中間還發生重大戰爭;1974年,世界人口花了14年突破40億;1987年花了13年突破50億;1999年花了12年突破60億;聯合國的數據顯示2011年10月世界人口突破70億;而美國人口調查局則顯示全世界在2012年突破70億人,距離1999年里程碑花了約13年。
[65][66][67]
此圖顯示全世界從公元前一萬年到公元2010年的人口數,可以看出十八世紀以來世界人口增長極快。
全世界每增加10億人所需的時間
全世界每增加人口一倍所需的時間
世界人口增長率(1950年-2000年),以及未來預計。
下表顯示各大洲歷史上的人口分布狀況。
長期以來亞洲一直是擁有最多人口的大洲,但近年來非洲人口增長也十分迅速,並已經超過歐洲。
歐洲的人口增長在近年已經十分緩慢,甚至趨於零。
不同時期世界人口估計(萬人)
年份
世界
非洲
亞洲
歐洲
拉丁美洲*
北美洲*
大洋洲
前70000
<100
前10000
100
前9000
300
前8000
500
[68]
前7000
700
前6000
1,000
前5000
1,500
前4000
2,000
前3000
2,500
前2000
3,500
前1000
5,000
[68]
前500
10,000
[68]
1
20,000
1000
31,000
1750
79,100
10,600
50,200
16,300
1,600
200
200
1800
97,800
10,700
63,500
20,300
2,400
700
200
1850
126,200
11,100
80,900
27,600
3,800
2,600
200
1900
165,000
13,300
94,700
40,800
7,400
8,200
600
1950
251,863
22,121
139,849
54,740
16,710
17,162
1,281
1955
275,582
24,675
154,195
57,518
19,080
18,688
1,426
1960
298,166
27,740
167,434
60,140
20,930
20,415
1,589
1965
333,487
31,374
189,942
63,403
25,045
21,957
1,766
1970
369,249
35,728
214,312
65,586
28,486
23,194
1,944
1975
406,811
40,816
239,751
67,554
32,191
24,343
2,156
1980
443,468
46,962
263,234
69,243
36,140
25,607
2,283
1985
483,098
54,181
288,755
70,601
40,147
26,946
2,467
1990
526,359
62,244
316,781
72,158
44,153
28,355
2,668
1995
567,438
70,746
343,005
72,741
48,110
29,944
2,892
2000
607,058
79,567
367,974
72,799
52,023
31,592
3,104
2005
645,363
88,796
391,751
72,472
55,828
33,216
3,299
2010
683,059
101,296
411,963
72,708
59,095
34,412
3,510
[69]
2010
683,059
101,296
411,963
72,708
59,095
34,412
3,510
[70]
年份
世界
非洲
亞洲
歐洲
拉丁美洲*
北美洲*
大洋洲
*。
北美洲包括北美洲北部的國家和地區:加拿大、美國、格陵蘭、百慕達及聖皮耶與密克隆群島。
拉丁美洲包括中美洲的國家(墨西哥、加勒比海沿岸國家等)及南美洲的國家。
人口分布比率(%)
年份
1750
1800
1850
1900
1950
1999
2008
世界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非洲
13.4
10.9
8.8
8.1
8.8
12.8
14.5
亞洲
63.5
64.9
64.1
57.4
55.6
60.8
60.4
歐洲
20.6
20.8
21.9
24.7
21.7
12.2
10.9
拉丁美洲及加勒比海*
2.0
2.5
3.0
4.5
6.6
8.5
8.6
北美洲*
0.3
0.7
2.1
5.0
6.8
5.1
5.0
大洋洲
0.3
0.2
0.2
0.4
0.5
0.5
0.5
人口數量[編輯]
主條目:國家人口列表
2017年世界國家人口地圖。
2019年世界國家人口地圖。
中華人民共和國是當今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緊追其後的是印度,這兩國都超過13億人口;[71]而後的是美國、印尼、巴西、巴基斯坦、奈及利亞、孟加拉、俄羅斯和墨西哥。
世界人口最多的十個國家
排名
國家
人口
數據日期
占全球人口百分比
來源(官方或聯合國)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注9]
1,444,267,000
2021年1月15日
18.24%
[72]
2
印度
1,391,208,000
2021年1月15日
17.57%
[73]
3
美國
332,620,000
2021年1月15日
4.2%
[74]
4
印尼
261,600,000
2016年10月31日
3.3%
[75]
5
巴西
207,523,000
2017年5月21日
2.62%
[76]
6
巴基斯坦
196,504,000
2017年5月21日
2.48%
[77]
7
奈及利亞
188,500,000
2016年10月31日
2.38%
[78]
8
孟加拉
162,481,000
2017年5月21日
2.05%
[79]
9
俄羅斯
146,400,000
2016年10月31日
1.85%
[80]
10
墨西哥
129,100,000
2016年10月31日
1.63%
[81]
截至2016年3月,約43億人居住在這10個國家,占全球人口的58%左右。
約有37億人,居住在六個人口最多的國家,占世界人口的一半。
[82]
人口密度[編輯]
主條目:國家人口密度列表
世界上不同地區的人口稠密程度分佈並不均勻。
以東亞、東北亞及南亞為首的亞洲季風區、歐洲平原、北美洲東部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方。
因為這些地方有較多的河谷低地,容易生產糧食,氣候也適宜人類居住。
而在兩極地區、沙漠、高山、高原、熱帶雨林等地方,因為寒冷、乾旱、地勢險峻、潮濕等不適合人類居住的因素存在,人口十分稀疏。
[83]
在亞洲,東北亞太平洋沿岸、中國東部沿海地區、東南亞和南亞印度地區占有全世界50%以上的人口,然而卻由於國家數量少而在聯合國僅擁有10%的投票權;歐洲人口主要集中在西歐平原及義大利北部;北美洲人口大多集中在美國東部、加拿大東南部和美國西海岸的加利福尼亞州等地;拉丁美洲人口集中在墨西哥高原、巴西東南沿海平原以及阿根廷東北部的大西洋沿岸地區;非洲人口主要集中在地中海沿岸、尼羅河下游平原和幾內亞灣沿岸。
大洋洲人口則聚集在澳洲東南沿海的平原上。
這些地區所擁有的共同點是氣候適宜、交通便利、資源豐富。
[83]
在國家方面,一些面積較小的已開發國家人口的密度相當高,例如歐洲的一些諸如荷蘭等小國家。
相反的是,一些大面積國家,例如加拿大和俄羅斯,則由於領土廣闊,平均人口密度十分低下。
然而,即使是同一國家,不同地區的人口密度也有很大不同。
在某些特別發達的城市和經濟圈,人口也十分稠密。
而沙漠、極地和高山地區人口則十分稀少。
以中國為例,絕大多數人口都集中在東部地區黑河-騰衝線以東,而西部的青藏高原則地廣人稀。
擁有700多萬人口的香港在2011年的人口密度就達到了每平方公里6,544人,遠超中國平均水平。
[84]俄羅斯雖然平均人口密度較低,但歐洲俄羅斯的一些地區人口密度則相當高,而在遠東的一些地區則幾乎無人居住。
總的來說,人口的密度很大程度取決於生活環境、氣候狀況和資源是否豐富,因此世界上大多數人口都生活在海岸線、河流附近的平原或盆地上。
這些地方的人口密度總是比較高。
[85]
1994年的世界人口密度圖,2000年製作。
10個人口最稠密的國家或地區(只統計人口超過500萬的)
排名
國家與地區
人口
面積(km2)
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人口)
1
新加坡
5,535,000
710
7796
2
孟加拉
162,480,000
143,998
1128
3
中華民國
23,590,744
36193
652
4
黎巴嫩
5,988,000
10,452
573
5
大韓民國
50,801,405
99,538
510
6
盧安達
11,553,188
26,338
439
7
蒲隆地
11,552,561
27,816
415
8
荷蘭
17,120,000
41,526
412
9
海地
11,078,033
27,065
409
10
印度
1,316,170,000
3,287,240
400
總人口(超過2000萬人)與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超過250人)中排名前10的國家或地區:
排名
國家與地區
人口
面積(km2)
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人口)
1
印度
1,344,270,000
3,287,240
409
2
巴基斯坦
203,890,000
803,940
254
3
孟加拉
166,160,000
143,998
1154
4
日本
126,420,000
377,873
335
5
菲律賓
107,300,000
300,000
358
6
越南
94,660,000
331,689
285
7
英國
66,040,229
243,610
271
8
南韓
51,635,256
99,538
519
9
中華民國
23,577,488
36,193
651
10
斯里蘭卡
21,670,000
65,610
330
未來人口[編輯]
各國總和生育率圖。
越偏紅、紫色的國家,總和生育率就越高,人口增長速度通常也就越快。
總的趨勢看來,世界人口的增長在逐漸放緩。
但由於有太多不可預測的因素存在(例如出生率變化、潛在的戰爭等),未來世界究竟會有多少人變得較難預測。
不同的統計方法總是會獲得截然不同的結果。
以2050年的人口預測為例,當前不同預測機構得出的結論是介於75億至105億之間,聯合國在2009年曾預測2050年世界人口將達到91.5億;然而這一數字在2013年被上調到了96億[86];並在2017年被進一步上調到了98億[87]。
而美國人口調查局估測2050年世界將有大約92.5億人。
[64][88][89]然而這些預測都僅能作為參考,因為人口預測有太多不確定性。
有些國家人口出生率下降的比預計的快。
以中國為例,中國在過去數十年間的人口增長率低於預期,因此導致聯合國對中國的未來人口峰值預測不斷下調,從最初的超過15億人下調到不到14億。
[90]
而從各洲的狀況來看,非洲在未來數十年人口將會持續以較快速度增長,並成為世界人口增長的主要驅動力量。
[91]除了歐洲之外的其它各洲的人口也將顯著增長,同時多數開發中國家也將經歷大規模城市化,大量人口將往大城市聚集。
[92]
人口爆炸[編輯]
主條目:人口過多和人口控制
過去數十年來,由於工業化和糧食生產技術進步,促使全球多數地方的出生率上升,加上醫學科技的發達導致死亡率大為下降,世界人口出現快速且大量的增長,科學家稱此種人口自然增加率大幅增加的現象為「人口爆炸」。
這一現象在1970年代的中國、當今的印度和一些非洲國家非常明顯。
人口過快增長使得人類對各類資源的需求加大,對整個生態環境而言都是一種負擔,更可帶來環境污染、資源枯竭等問題。
因此現今許多國家都在試圖控制人口的增長,降低生育率。
雖然總的來看大多數國家的人口增長率都在自然地逐年下降,一部分國家仍然通過政府強制執行等方式干預人口增長。
但這一舉措可能更帶來年輕人口數銳減,加劇對人口老齡化的擔憂。
而部分已開發國家與新興工業化國家,例如日本和俄羅斯,則面臨人口過少的問題,這些國家的老齡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已經非常大,已經制約了這些國家的經濟發展。
[93]
參見[編輯]
人口
人口普查
世界政區
國家人口列表
PopulationMatters
70億人口日
注釋[編輯]
^澳洲、日本、韓國、紐西蘭。
^2.02.1除了俄羅斯與波羅的海國家外的原蘇聯地區。
^美國、加拿大、墨西哥。
^識字率僅統計年齡達到15歲的人口。
^包括日本東京都、神奈川縣、千葉縣、埼玉縣,以及群馬縣、栃木縣、茨城縣的一部分。
^俄羅斯橫跨歐亞兩個洲,其中大約1.1億人住在歐洲地區。
^大多數科研人員在冬季期間都會離開南極返回母國,因此在冬季期間南極洲的人口會有較大幅度減少。
而在夏季則會隨著探險者和其他人員的到來而增加。
^南極條約體系凍結了所有國家對南極的領土要求,因此該地區不屬於任何國家。
^這裡僅是中國大陸的數據,不包括香港和澳門特區。
參考文獻[編輯]
^Worldpopulation.worldometers.2021-11-10[2021-11-10](英語). Authorslist列表中的|first1=缺少|last1=(幫助)
^Jean-NoëlBiraben,1980,"AnEssayConcerningMankind'sEvolution",Population,SelectedPapers,Vol.4,pp.1–13.OriginalpaperinFrench:(b)Jean-NoëlBiraben,1979,"Essaisurl'évolutiondunombredeshommes",Population,Vol.34(no.1),pp.13–25.
^WorldPopulationestimatesbytheUSCensusBureau.USCB.[2012-05-22].(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4-27).
^聯合國:2023年世界人口將突破80億大關.2017-06-22[2018-05-13](簡體中文).
^WorldPopulationClock–Worldometers.Worldometers.info.[2012-04-12].(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14).
^InternationalDataBase(IDB)—WorldPopulation.Census.gov.2010-06-28[2010-08-01].(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7-07).
^KeyFindings.Long-RangePopulationProjections(PDF).ProceedingsoftheUnitedNationsTechnicalWorkingGrouponLong-RangePopulationProjections(NewYork:UnitedNations:DepartmentofEconomicandSocialAffairs).2003[2010-07-03].
^AnIntroductionToSustainableDevelopment–Page53,PeterP.Rogers,KaziF.Jalal,JohnA.Boyd(2008).
^CO2EmissionsfromFuelCombusti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Population1971–2008(pdf(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pp.83–85)IEA(OECD/WorldBank)(originalpopulationrefOECD/WorldBank,e.g.,inIEAKeyWorldEnergyStatistics2010-page57)
^10.010.110.210.310.4WorldDemographicsProfile2011.IndexMundi.[2011-11-18].(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6-07).
^World(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CIAWorldFactbook.November13,2012.RetrievedNovember16,2012.
^"WhatItWillTaketo'Graduate'1.2BillionPeopleOutofExtremePoverty"(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HuffingtonPost.April4,2012.Retrieved2012-04-26.
^2012WorldHungerandPovertyFactsandStatistic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WorldHunger.org,2012.Retrieved2012-04-26.
^InternetWorldStat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December2011data.Retrieved2012-04-22.
^"World’sMostTypicalPerson:HanChineseMa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WallStreetJournal.March4,2011.Retrieved2011-11-18.
^Religionsbyadherent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Adherents.com.2005data.Retrieved2011-12-19.
^WorldPopulationProspects:The2010RevisionPopulationDatabase.UnitedNations.2011-04-15[2012-04-21].(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6-04).
^"LifeonanAntarcticStati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AntarcticConnection.2011-10-28.
^DemographiaWorldUrbanAreas&PopulationProjections(PDF).
^CIAWorldFactbookArchived2009-12-12atWebCite,March2011data.Retrieved2011-12-24.
^"WhatisthepopulationofMcMurdothistimeofyear?".AntarcticAdventures,2011-05-01.Retrieved2011-10-28.
^Luc-NormandTellier(2009)."Urbanworldhistory:aneconomicandgeographicalperspective".PUQ.p.26.ISBN978-2-7605-1588-8
^CurrentWorldPopulation.Worldometers.2012-11-21[2012-11-21].(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14).
^"PopulationestimatesoftheRomanEmpir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Dr.KennethW.Harl
^Plague,PlagueInformation,BlackDeathFacts,News,Photos.NationalGeographic.[2008-11-03].(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6-26).
^"HistoryofEurope–Demographicandagriculturalgrowth(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EncyclopædiaBritannica.
^HistoricalEstimatesofWorldPopulation.Census.gov.[2008-11-03].(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1-02).
^"ADistantMirror(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TIMEEurope.July17,2000,VOL.156NO.3
^HorstR.Thieme(2003)."Mathematicsinpopulationbiology".PrincetonUniversityPress.p.285.ISBN978-0-691-09291-1
^GraziellaCaselli,GillaumeWunsch,JacquesVallin(2005)."Demography:AnalysisandSynthesis,FourVolumeSet:ATreatiseinPopulation".AcademicPress.p.34.ISBN978-0-12-765660-1
^"QingChina'sInternalCrisis:LandShortage,Famine,RuralPoverty(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AsiaforEducators,ColumbiaUniversity.
^"HistoryofEurope–Demographic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EncyclopædiaBritannica.
^"China'sPopulation:ReadingsandMap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ColumbiaUniversity,EastAsianCurriculumProject.
^TheColumbianExchang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TheUniversityofNorthCarolina.
^Super-SizedCassavaPlantsMayHelpFightHungerInAfrica(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TheOhioStateUniversity
^"AlbertSchweitzer:abiography".JamesBrabazon(2000).SyracuseUniversityPress.p.242.ISBN978-0-8156-0675-8
^J.N.Hays(1998)."Theburdensofdisease:epidemicsandhumanresponseinwesternhistory.".p72.ISBN978-0-8135-2528-0
^"MicrochronologyandDemographicEvidenceRelatingtotheSizeofPre-ColumbianNorthAmericanIndianPopulations".Science.
^ArthurC.Aufderheide,ConradoRodríguez-Martín,OdinLangsjoen(1998)."TheCambridgeencyclopediaofhumanpaleopathology(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CambridgeUniversityPress.p.205.ISBN978-0-521-55203-5
^"TheStoryOf...Smallpox–andotherDeadlyEurasianGerm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PublicBroadcastingService(PBS).
^AustinAlchon,Suzanne.Apestintheland:newworldepidemicsinaglobalperspective.UniversityofNewMexicoPress.2003:31.ISBN 0-8263-2871-7.
^42.042.1WorldDemographicsProfile2012(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IndexMundi.Retrieved2012-05-22.
^"By2050,70%oftheworld'spopulationwillbeurban.Isthatagoodthing?"(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FastCo.Design,2012.Retrieved2012-05-01.
^"By2050,70%oftheworld'spopulationwillbeurban.Isthatagoodthing?"(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FastCo.Design,2012.Retrieved2012-05-01.
^Populationcrisesandcyclesinhistory(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AreviewofthebookPopulationCrisesandPopulationcyclesbyClaireRussellandW.M.S.Russell.
^MabelC.Buer,Health,WealthandPopulationintheEarlyDaysoftheIndustrialRevolution,London:GeorgeRoutledge&Sons,1926,page30ISBN978-0-415-38218-2
^BBC–History–TheFoundlingHospital(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Published:2001-05-01.
^"Modernization–PopulationChang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EncyclopædiaBritannica.
^GraziellaCaselli,GillaumeWunsch,JacquesVallin(2005)."Demography:AnalysisandSynthesis,FourVolumeSet:ATreatiseinPopulation".AcademicPress.p.42.ISBN978-0-12-765660-1
^BBC–History–VictorianMedicine–FromFluketoTheory.Published:2002-02-01.
^AportraitofBritainin2031.TheIndependent.October24,2007.
^TheUKpopulation:past,presentandfuture(PDF).Statistics.gov.uk.[2009-09-05].(原始內容(PDF)存檔於2011-07-28).
^UKpopulationbreaksthrough60m.BBC.2006-08-24[2012-11-24].
^USpopulationthroughhistory.About.com.2011-07-21[2012-11-24].(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1-13).
^MarkHarrison(2002)."AccountingforWar:SovietProduction,Employment,andtheDefenceBurden,1940–1945".CambridgeUniversityPress.p.167.ISBN978-0-521-89424-1
^StephenJ.Lee(2000)."Europeandictatorships,1918–1945".Routledge.p.86.ISBN978-0-415-23046-9
^"VladimirPutinvowstoreverseRussianpopulationdecline".TheDailyTelegraph,February13,2012.Retrieved2012-04-13.
^"China'sdemographicevolution1850–1953reconsidered"(1978).TheChinaQuarterlyviaJSTOR.Retrieved2012-04-13.
^"ReintegratingIndiawiththeWorldEconomy"(PDF)(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PetersonInstituteforInternationalEconomics.2003.RetrievedNovember8,2012.
^CIAWorldFactbook(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July2012estimate.Retrieved2012-10-21.
^Java(island,Indonesia).EncyclopædiaBritannica.[2012-11-24].(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7-09).
^"FromTraitorstoHeroes:100YearsofMexicanMigrationPolicie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JorgeDurand,UniversityofGuadalajara.March2004.
^"Kenya'sViolence:Explodingpopulation".TheNewYorkTimes.January7,2008.GunnarHeinsohn
^64.064.1人口增长放缓导致世界人口预测下调.BBC.2004-09-01[2012-11-21].
^U.S.CensusBureau–WorldPOPClockProjection.July2013[2012-11-22].(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6-29). Thenumberonthispageisautomaticallyupdateddaily.
^
World's'sevenbillionthbaby'isborn.TheGuardian.2011-10-31[2011-10-31].
^13年暴增30億人?從歌詞看世界人口變化(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中央社,2018年1月31日
^68.068.168.2MichaelKremer.PopulationGrowthandTechnologicalChange:OneMillionB.C.to1990.TheQuarterlyJournalofEconomics108(3).1993:681–716.
^Thepopulationofcontinents,regionsandcountries.Geohive.2010-07-01[2012-11-22].(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24).
^Thepopulationofcontinents,regionsandcountries.Geohive.2010-07-01[2012-11-22].(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24).
^记者来鸿:印度人口是优势还是灾难?.BBC.2011-04-27[2012-11-22].
^ChineseOfficialPopulationClock(updateddaily,inChinese).NationalBureauofStatisticsofChina.[2016-08-23].(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1-22).
^Officialpopulationclock.IndiaStat.com.[2014-10-04].(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2-26).
^UnitedStatesOfficialPopulationClock(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USCB.Updateddaily.Retrieved2012-05-22.
^PendudukIndonesiaTengahTahunmenurutJenisKelamin.BI.go.id.[2015年3月21日].(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年12月25日).
^Officialpopulationclock.IBGE.gov.br.[2014年10月4日].(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年12月25日).
^OfficialPakistaniPopulationClock.PopulationCensusOrganizationofPakistan.[2012年11月15日].(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年2月15日).
^Population,total.WorldBank.2014[2015年3月21日].(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年12月26日).
^Officialpopulationclock.BBS.gov.bd.[2014年10月4日].(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年9月4日).
^Officialestimate(includingCrimeaandSevastopol).GKS.ru.[2015年3月21日].
^Japanpopulation.OfficialJapanStatisticsBureau.[2014年10月4日].(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年12月24日).
^Hackett,C.Whichsixcountriesholdhalftheworld’spopulation?.PewResearchCenter.2014-07-11[2015年3月13日].
^83.083.1世界人口分布.世界人口學習教材.[2012-11-22].(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4-13).
^二零一一年人口普查–簡要報告(PDF).香港政府統計處.[2012-02-22].(原始內容存檔(PDF)於2019-10-21).
^世界人口.世界人口學習教材.[2012-11-22].(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3-24).
^联合国:世界人口预计将在2050年达到96亿.聯合國.2013年6月13日[2013-06-25].
^联合国报告预测:2050年世界人口将达98亿7年后印度人口总数将超中国.聯合國.2017-06-21[2017-10-10].(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01).
^WorldPopulationProspects–The2010RevisionPopulationDatabase.UnitedNations.2011-05-03[2011-05-06].(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3-20).
^USCensusBureau–TotalMidyearPopulationfortheWorld:1950–2050.Census.gov.2010-12-01[2011-06-05].(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6-13).
^蔡泳.蔡泳:联合国人口预测对中国生育率仍高估.多維新聞網.2011-05-22[2012-11-22].(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非洲人口概况.人口世界網.2001-12-25[2012-11-23]. [失效連結]
^10年内上海预计增加500万人10年后人口增长有望放缓.人口世界網.2012-05-29[2012-11-23].(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29).
^世界人口老龄化:1950-2050.聯合國.[2012年11月23日].
外部連結[編輯]
http://countrymeters.info/ct/World
閱論編人口/世界人口生物學範疇
人口控制(計劃生育)
人口政策(英語:humanpopulationplanning)
一孩政策
兩孩政策
人口生物學
人口過多
人口老化
人口不足
人口金字塔
人口密度
人口自然增長率
少子化
生育控制
種群
人口統計學
人口普查
人口增長率
人口自然增長率
出生率
死亡率
生育率
性別比
預期壽命
嬰兒死亡率
淨遷移率
種群生態學
環境承載力
深層生態學
糧食安全
水危機
棲息地破壞
世界能源消耗量
相關條目
生育權
可持續發展
勞動力
人口遷徙
綠色革命
列表及排名
人口
人口密度
人口增長率
出生率
生育率
預期壽命
年齡中位數
城市化率
淨遷移率
移民數
愛滋病
識字率
營養不良
勞動力
失業率
離婚率
嬰兒死亡率
作品
一個小小的建議
人口論
增長的極限
組織及運動
70億人口日
聯合國人口基金
人類自願滅絕運動
世界人口日
PopulationMatters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世界人口&oldid=69341984」
分類:人口學人口隱藏分類:引文格式1錯誤:缺少作者或編者CS1英語來源(en)自2015年10月帶有失效連結的條目使用ISBN魔術連結的頁面有圖表的頁面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沒有登入討論貢獻建立帳號登入
命名空間
條目討論
臺灣正體
已展開
已摺疊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閱讀編輯檢視歷史
更多
已展開
已摺疊
搜尋
導航
首頁分類索引特色內容新聞動態近期變更隨機條目資助維基百科
說明
說明維基社群方針與指引互助客棧知識問答字詞轉換IRC即時聊天聯絡我們關於維基百科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相關變更上傳檔案特殊頁面靜態連結頁面資訊引用此頁面維基數據項目
列印/匯出
下載為PDF可列印版
其他專案
維基共享資源
其他語言
አማርኛالعربيةمصرىAsturianuAzərbaycancaБеларускаяБългарскиBosanskiCatalàکوردیČeštinaЧӑвашлаDanskDeutschΕλληνικάEnglishEsperantoEspañolEestiEuskaraفارسیSuomiFrançaisGalegoעבריתहिन्दीHrvatskiՀայերենBahasaIndonesiaItaliano日本語ქართულიҚазақшаಕನ್ನಡ한국어KurdîLietuviųLatviešuMalagasyМакедонскиമലയാളംМонголमराठीမြန်မာဘာသာNederlandsNorskbokmålPolskiپنجابیPortuguêsRumantschRomânăРусскийScotsSrpskohrvatski/српскохрватскиසිංහලSimpleEnglishSoomaaligaShqipСрпски/srpskiSvenskaŚlůnskiதமிழ்ТоҷикӣไทยTürkçeУкраїнськаاردوTiếngViệt吴语粵語
編輯連結
延伸文章資訊
- 1世界人口-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中華人民共和國是當今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緊追其後的是印度,這兩國都超過13億人口;而後的是美國、印尼、巴西、巴基斯坦、奈及利亞、孟加拉、俄羅斯和墨西哥。 世界人口 ...
- 2世界人口到達「7777777777」網友秒截圖台灣排名第57 - 聯合報
- 3各國家和地區人口列表-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4世界人口排名前十的國家對比,印度人口超過中國指日可待
中商情報網訊截至今天(2016年10月26日),這個美麗的星球上一起生活著72.63億人;其中,人口排名前十的國家分別是中國、印度、美國、印尼、巴西、巴基斯坦 ...
- 52021世界人口數,各個國家的人口數|你一定不知道日本、泰國
|2021年6月最新統計,世界總人口數 ; 巴西人口數:2.14 億人(2021統計) · 日本人口數:1.26 億人( ; 2021年統計) 加拿大人口數:3,821 萬人( ; 2021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