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態度 - 中文百科知識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所謂學習態度,一般是指學生對學習及其學習情境所表現出來的一種比較穩定的心理傾向。
它通常可以從學生對待學習的注意狀況、情緒狀況和意志狀態等方面加以判定和說明。
學生 ...
學習態度 學習態度,一般是指學生對學習及其學習情境所表現出來的一種比較穩定的心理傾向。
是指對學習的態度,是指學習者對學習較為持久的肯定或否定的行為傾向或內部反應的準備狀態。
學習態度通常可以從學生對待學習的注意狀況、情緒狀況和意志狀態等方面加以判定和說明。
基本信息中文名:學習態度英文名:Learningattitude定義:一般是指學生對學習及其學習情境所表現出來的一種比較穩定的心理傾向一、學習態度的概述學習態度是指對學習的態度,是指學習者對學習較為持久的肯定或否定的行為傾向或內部反應的準備狀態。
學習態度二、學習態度的涵義所謂學習態度,一般是指學生對學習及其學習情境所表現出來的一種比較穩定的心理傾向。
它通常可以從學生對待學習的注意狀況、情緒狀況和意志狀態等方面加以判定和說明。
學生的學習態度,具體又可包括對待課程學習的態度、對待學習材料的態度以及對待教師、學校的態度等。
學習態度由認識、情感和行為意向三種心理成分構成。
認識成分是指學生對學習活動或所學課程的一種帶有評價意義的認識和理解,它反映著學生對學習的價值的認識,它是學習態度的基礎。
情感成分是指學生伴隨認識而產生的情緒或情感體驗,如對學習的喜歡或厭惡等,由於情感本身就反映出學生的學習態度,因此,情感成分是態度的核心。
行為意向成分是指學生對學習的反應傾向,即行為的準備狀態,準備對學習作出某種反應。
一般說來,學習態度的上述三種成分是相互協調一致的。
學習態度對學生學習的影響作用(一)學習態度調節學生的學習行為。
學習態度對學習行為的調節,首先表現在對學習對象的選擇上。
對此心理學家瓊斯(E.E.Jones)進行了如下的實驗研究:他們以兩組美國南部的白人大學生為被試者,第一組平時所表現的態度是反對種族歧視,反對黑白人分校。
第二組為種族歧視者,主張黑白人分校。
實驗過程是,讓被試者個別朗讀十一篇反對黑白人分校為主題的文章。
然後請被試者將所讀過文章的內容盡力完整地寫出來。
結果發現,第一組學生,即學習材料與自己的態度一致者,成績明顯優於第二組。
換言之,與既存態度相吻合的材料,容易被吸收、同化、記憶,而與個體的信念、價值觀違背的材料,則容易被阻止或歪曲。
由此可見,態度具有某種過濾的作用。
學習態度調節學習行為,還表現在學生對學習環境的反應上。
當學生在學習態度與教學環境上保持一致時,就積極努力地學習。
但如果由於某些原因對學習環境(如教師、學校等)產生不良態度時,則會迴避學習環境並產生不利於學習的不良行為,如逃學、反抗等。
(二)學習態度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效果。
學習態度對學習效果的影響作用,已被許多實驗研究所證明。
心理學家麥獨孤和史密斯(W.MacDouqai和W.smith)早在1919年就在一項實驗中發現,積極的學習態度對學習速度有促進作用。
1952年卡利(Carry)在總結一項實驗研究時指出,男女大學生對解決問題不同的態度,直接影響解決問題的效果。
我國心理學工作者近些年來曾對小學生的學習問題進行了實驗研究。
研究結果表明,學生的學習態度不僅直接影響學習行為,而且還直接影響著學習成績。
那些喜歡學習,認為學習很有意義的小學生,上課注意聽講,按時完成作業,學習成績優良。
相反,而那些對學習不感興趣,認為學習無用的學生,課堂行為問題多,學習成績也差。
據上述研究結果可見,學生學習態度的好壞與其學習效果密切相關。
在學校情境裡,如果其它條件基本相等,學習態度好的學生,其學習效果總是遠勝於學習態度差的。
(三)學習態度影響學生的耐受力。
所謂耐受力,是指一個人受到某種挫折時,能擺脫其困擾而免於心理和行為失常的能力,也就是個體能經得起打擊或經得起挫折的能力。
有關研究和實踐都證明,一個人對挫折的耐受力與其對引起挫折的事物的態度密切相關。
而學生在學習中對所受挫折的耐受力,則與學生的學習態度密切相關。
例如,一個認為學習很有意義、喜愛學習的學生,當他(她)在學習中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困難與阻力,即遇到挫折時,耐受力就高,表現出吃苦耐勞、百折不撓和勇往直前的精神。
相反,一個認為讀書無用、對學習本來不感興趣的學生,學習中遇到困難或遭受失敗時,耐受力就低,往往表現出灰心喪氣,甚至一蹶不振。
三、影響學習態度的因素(一)家長。
社會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個人態度總會受到社會上他人的態度的影響。
這種影響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個人態度的形成要受到他人態度的影響。
如一個孩子對藝術或體育活動的態度,常常受其父母對藝術或體育活動態度的影響;二是個人固有的態度也可因他人態度的影響而加強或減弱,抑制或改變。
例如,通過學習張海迪等先進人物的活動,也可能使人們舊有的人生態度發生根本變化。
就學生學習態度的形成來說,首先受其家長態度的影響。
家長對科學文化知識的態度,對待子女學習的重視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他們子女的學習態度。
一些研究指出,大多數熱愛學習、學習積極性高的學生來自重視文化知識的修養、求知欲高的家庭。
這類學生的父母,大多是中高等學歷水平。
相反,大多數不愛學習,學習成績差的學生,其父母學歷很低,輕視文化科學知識的價值。
另外,從許多經驗和日常生活觀察中還可以發現,那些關心子女的學習進展情況,對孩子的學習態度和學習行為不斷給予指導、檢查和獎懲的家長,促進了孩子積極學習態度的形成和學習成績的提高。
相反,在對孩子的學習不聞不問、任其自由發展的家庭環境中長大的學生,很少有積極的學習態度和獲得優秀的學習成績。
(二)教師。
學生的學習態度,除受其家長影響外,更受到教師的影響。
教師是教育者,處於為人師表的地位,因而他們的態度對學生學習態度的形成具有更大的影響作用。
教師對所教學科的態度,即對所教學科的實用價值重要性的理解,在傳授學科知識時表現出的熱情,對學科進展成果的關心等,必然影響學生對該學科的態度。
一位心理學家曾測量了45名國中一年級代數教師和他們所教的1063名學生對代數的態度,結果發現教師和他們所教的學生。
不僅對代數的態度是一致的。
對代數的實用價值的評價也是完全一致的。
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係是否融洽也是影響學生學習態度的一種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
如果師生關係和諧、融洽,學生喜歡任課教師,認為該教師對學生熱情、平等、關心,並且有很高的教學水平。
那么學生就喜愛他所教的那門功課,樂意接受他所講授的課程,從而產生積極的學習態度。
相反,如果師生關係緊張,學生不喜歡某一教師,認為該教師對學生不友好、不關心、不公道,知識水平不高,學生就會對該教師產生反感、懼怕或牴觸情緒,並進而發展到厭煩該教師所教的那門功課,對該門功課的學習採取消極態度,如課堂上不願聽講,對教師提出的課堂問題和布置的作業有時也不喜歡,甚至被拒絕。
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則構成了學生與學習之間的障礙。
(三)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中所涉及到的學科內容、組織形式以及課堂情境等,都會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態度。
許多研究表明,以不同教學形式和各種課堂活動情境下呈現出的生動有趣的教學內容,最能引起學生的興趣,使學生產生積極的情緒體驗,從而形成或改變其學習態度。
相反,而在沉悶的課堂情境中,那些枯燥無味的學習內容、單調的教學形式最易使學生產生並形成消極的學習態度。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學方法以及教學藝術對學生的學習態度有著更為重要的影響。
如教學實踐中常可看到,當有的教師走進課堂時,學生的學習熱情陡然高漲,學習興趣油然而生,學習的注意力高度集中。
學生的這種積極學習態度往往與這些教師生動、活潑的教學方法和高超的教學藝術密切相關。
而有的教師一上課,學生就昏昏欲睡,盼望早點到下課時間,學生的這種消極學習態度,正是由於這些教師的教學方法呆板,講授時照本宣科、強壓硬灌所造成的。
(四)社會風氣。
青少年學生不可能與社會隔絕,所以他們的學習態度除主要受家長、教師、教學過程等因素的影響外,還會受到社會風氣的影響。
由於青少年學生的品德、價值觀念等正處於形成過程中,所以他們既容易接受良好社會風氣的影響,同時也容易接受不良社會風氣的影響。
如目前社會上圖實惠、就業挑好工作,靠“走後門”等不良風氣,就影響著學生對學習的正確認識,甚至扭曲了少數學生的心靈,他們受此影響變得目光短淺,錯誤地認為“學與不學,學習好與壞都一個樣”,因而學習態度變得消極,常常是人在學校,心里仍在校外,學習被動,考試作弊,整天混日子,有的甚至棄學從商,棄學學藝。
四、學生不良學習態度的轉變(一)通過說服,轉變學生對學習的錯誤認識。
認識成分是態度的基礎,學生積極的學習態度首先來源於對學習的正確認識。
而學生的種種不良學習態度,往往是因對學習的某些錯誤認識而造成的。
因此,轉變學生的不良學習態度,首先要轉變學生對學習的種種錯誤認識。
目前,社會上出現的“腦體倒掛”現象,某些不正之風以及“下海”潮的湧起,對部分學生產生了不利的影響,致使他們錯誤地認為:“學習好與壞都一個樣”,“在校讀書不如早去掙錢”,“沒有文化知識照樣也能掙大錢”等等。
這些錯誤認識,導致他們學習態度消極,個別學生甚至發展到“厭學”、“棄學”。
要轉變這些學生的消極學習態度,教師就要通過說服的方法,改變他們對學習的這些錯誤認識。
在說服過程中,教師要教育學生自覺抵制社會上只圖眼前實惠等不良風氣的影響。
教育學生放眼未來。
引導他們糾正目光短淺的低水平動機。
另一方面,教師要採取行之有效的方式,向學生提供有說服力的信息或實證材料來改變學生的錯誤認識,以轉變其消極的學習態度。
(二)幫助學生在學習上獲得成功,消除學習中的消極情緒體驗。
教育實踐表明,有些學生不良學習態度的產生和形成,往往是由於他們學習中因多次失敗和挫折而產生的多次消極情緒體驗積累的結果。
這些學生,由於他們智力較差,或學習方法不當,或刻苦努力不夠,因此考試屢戰屢敗,深感積重難返,缺乏信心,形成嚴重的挫折心理。
而當他們受挫時,往往又得不到必要的鼓勵、指點,受到的卻是教師的批評、譴責、奚落的白眼,有的甚至還受到父母的打罵。
這樣日復一日在他們心理上形成了“學習即痛苦”的消極情緒反應。
正是由於這種情緒上的原因,他們雖能在認識上懂得學習的重要,但還是有不愛學、不願學,甚至逃避學習。
要轉變上述這些學生的學習態度,教師就要正確對待他們:當他們學習上受挫,考試成績不佳時,切忌進行譴責和奚落,以防止其消極情緒體驗的產生。
要幫助他們找出學習失敗的原因,指導他們改進學習方法,增強其信心。
更重要的是,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創造各種情境,使他們在學習上不斷獲得成功,以產生積極的情緒體驗。
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學生學習成功的次數越多,積極愉快的情緒體驗也就越多。
這就有助於逐漸消除他們因失敗和挫折而產生的消極情緒體驗,從而轉變其消極的學習態度。
(三)改革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生不良學習態度的產生,除上面所說的認識與情緒原因外,還與教師的教學方法有關。
如有時學生對某門課程的學習產生消極態度,厭煩該門課程,往往正是該門課程的任課教師教學方法呆板,講授內容枯燥乏味而使學生失去學習興趣造成的。
因此,教師改革其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轉變學生學習態度的必要途徑之一。
教師改革教學方法,最主要的是改變課堂上滿堂灌的呆板教學形式。
要運用啟發式等教學方法,以啟發學生積極思維。
教師在改革教學方法的同時,還要講究教學藝術。
教學藝術包括很多方面,其中首要的是講的藝術,即要使講課內容具有準確性、條理性、邏輯性和啟發性,使學生聞其一盼其二,聽而思,思而疑,疑而問。
同時教師在講課時要注意聲調的抑揚頓挫,講授要生動形象,以增強教學內容的新穎性和多樣性。
以上這些,都有助於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之願意學,樂意學,積極主動地學,從而轉變其學習態度。
(四)科學地利用群體規範個人總是屬於群體,群體的性質和規範,無不影響個人的態度。
在轉變學生的不良學習態度時,可以利用群體規範和群體壓力的影響,要求每一個學生按群體規範去做。
利用群體規範的影響轉變學生的學習態度,比逐一轉變態度更有效。
為此,教師要加強班級管理,使班集體有正確的行為規範,有嚴明的紀律約束,特別是有崇尚學習、奮發向上的良好班風。
使他們在良好班風的感染下,在群體規範的制約下,逐漸改變不良學習態度。
相關搜尋互動公考讀書節廣西人事考試網電子科學與技術語言學工商管理熱門詞條chromeFOX體育臺IG電子競技俱樂部MDLpolypropyleneRFAskyfall一氧化氮下輩子還嫁給你八夫臨門八段錦冒險吳敬璉安德烈擇善固執月桂冠江澤民火星蜥蜴秋田犬臺中都會公園請你記得我的好軒轅劍陸鐵三角飲水機清洗一枝梅上海灘賭聖佛具劉巖小室哲哉小書蟲廣汽ix4意外的戀愛時光我們這一天括約肌李冰冰東元電機漁夫帽瓷磚神劍永恆米蘭大教堂超級接班人2酷酷願得一人心魯班造傘五菱之光你好,舊時光廣東原創動力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武藏致勝辣妹順德區魚漿學習態度@百科知識中文網
延伸文章資訊
- 1探討優秀學生的學習態度作者: 高瑋駿。桃園市立
(三)比較法:以調查結果分析出其中不同的差異。 四、研究流程. 貳○正文. 一、學習態度定義以及所涉及領域之行為研究. 1、 ...
- 2Attitude - 態度 - 國家教育研究院雙語詞彙
由心理學的觀點來分析,態度主要包括三個重要成分: 1. ... 在學校方面,常用學習態度量表來了解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困擾和了解師生的態度與意見等。
- 3國小融合班學生學習態度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 - 嘉義大學
態度總量表與分量表得分的變異量。 關鍵詞:國小融合班、學習態度. 國民教育研究學報,第13 期:215-260.
- 4學習環境與學習態度相關之研究__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本研究建構之學習環境與學習態度量表,其信、效度皆屬良好。 ... 學習環境與學習態度具有高度相關,尤其「教職員的投入」與「課程規劃及設計」對「師生互動」相關性較 ...
- 5國小中高年級生數學科學習態度與學習成就之相關研究 - ntcuir
在進行量表的設計之前,研究者應當確定該研究欲探討分析的學. 習態度之層面與架構,才能探討學生的學習態度,如此才能提高測量工具的信效. 度。 第三節學習成就. 以市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