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鬥民族的舞台,光暗並存的俄羅斯首都莫斯科(上) - 獨立評論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俄羅斯的首都莫斯科,在700多年前就已經具有首善之區的地位,但由於時代造化, ... 歷史 戰鬥民族的舞台,光暗並存的俄羅斯首都莫斯科(上) 作者 李維真 2021-08-09 俄羅斯的首都莫斯科,在700多年前就已經具有首善之區的地位,但由於時代造化,也曾經失去過首都的頭銜。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已成功複製連結 素有「戰鬥民族」之稱的俄羅斯,首都莫斯科給人的印象,是宏偉的歷史建築、帶點共產時期的嚴肅氣氛,但又十分奢華。

這座以克里姆林宮為中心發展的城市,在700多年前就已經具有首善之區的地位,但由於時代造化,也曾經失去過首都的頭銜。

這次將以上下兩集的篇幅,以遷都至聖彼得堡的1712年做為分界,來介紹俄羅斯首都莫斯科的故事。

莫斯科的建城故事 俄羅斯國土東西長、南北窄,地理上從西往東走,大至可分為東歐平原、烏拉山、西伯利亞平原、高原、山地,接著來到太平洋。

而莫斯科就位於東歐平原的中心點,以俄羅斯整體國土位置來說是偏西邊的位置,境內有莫斯科河貫穿,城市名稱由來也是源於這條河流。

雖然位在東歐平原中心,但是莫斯科地形上的缺點不少。

首先是沒有港口的水運優勢,平原地形不容易防守,而以整個俄羅斯來看,又太偏向西側,導致經營管理不容易。

為何這樣的地方卻能兩度雀屏中選、成為首都? 首先,雖然俄國的國土跨越歐亞大陸,但俄國一向認定自己是歐洲國家,大型城市發展也都側重於歐亞分界的烏拉山左側的東歐平原。

加上古俄羅斯屬於封建制度,於是城市的崛起不一定有著環境優勢,卻必然與公國的領導者的勢力消長有關。

莫斯科這個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生活的區域,開創者的名字是尤里.多爾戈魯基,他是封建時期底下有許多諸侯公國的基輔羅斯統治者。

1147年他還身為王子之時,有一次政權爭奪戰獲勝,就邀請親友前往莫斯科慶祝。

這也成為當地最早的文獻紀錄,以及莫斯科名義上的建城之年。

在他成為基輔羅斯的統治者之後,也在莫斯科修築防禦工事,成為軍事據點,逐漸有了基礎格局。

但那個時代的政權核心,是以基輔(今天烏克蘭的首都)為主,莫斯科這個小地方當然還不具備首都意義。

基輔羅斯是諸侯國組成的封建體制。

在當時,諸侯國統治者稱為王公。

統領諸侯國的領袖則稱為大公。

然而龐大的基輔羅斯,也在13世紀中期受到蒙古入侵,成吉思汗的孫子拔都在這裡建立欽察汗國(也稱為金帳汗國)。

但雖然概念上基輔羅斯已經覆滅,旗下的各個諸侯國,卻在繳稅與服兵役的義務之外,仍然享有一定程度的自治與自由權利。

而莫斯科在此時反而因為不起眼而躲開紛爭,逐步發展。

莫斯科如何增進自己的影響力? 推動莫斯科成長的代表人物,是莫斯科的第一位王公丹尼爾.亞歷山德羅維奇(以下簡稱丹尼爾)。

他的父親是當時的大公,在丹尼爾2歲時去世,將當時還沒什經濟價值的莫斯科做為遺產,授與丹尼爾成為王公的封地。

丹尼爾日後就以克林姆林為中心,建立起教堂與政府部門這些具有權力象徵意義的公共建設。

他在兄弟鬩牆的奪權混戰中,總能看準風向站到優勢的一方,也大為增進莫斯科的影響力。

但真正讓丹尼爾受到推崇的原因,是他以傑出的手腕,突破蒙古佔領與王權爭奪的困境,以不流血的方式維護了莫斯科的和平。

後續繼承他統治權的兩個兒子也毫不遜色,在與蒙古統治者的通婚與同盟中締結良好關係,獲得徵稅權力之後迅速累積領地與財富,回頭又將這些資源灌注到克林姆林宮的建設,讓原先設置在基輔的東正教都主教在14世紀中期遷移到莫斯科。

於是莫斯科公國就這樣抬升了自己在政治、經濟與宗教上的地位。

但擴張勢必會引起他人警戒,像是與立陶宛這個信仰不同的鄰國,和莫斯科之間就有不少衝突。

15世紀中期,已經伊斯蘭化的欽察汗國因為日漸衰退產生危機感,於是聯合立陶宛在內的多個公國進犯莫斯科。

當時的莫斯科大公為了保護政權與東正教信仰,痛擊來犯的敵軍,取得勝利。

打破蒙古帝國獲得威望之後,也徹底轉變原本親近蒙古政權的態度,從拒絕納稅開始,以對抗方式逐步脫離控制。

1476年,莫斯科公國在依凡三世的主導下正式獨立,甚至將原本的版圖擴大了6倍之多。

他的孫子依凡四世更在統一各地之後成立俄羅斯沙皇國,成為第一任沙皇「恐怖依凡」。

恐怖的稱號不只是解釋他的極端性格,也是表達他將鬆散的封建體制,徹底轉為中央集權的鐵血手段。

曾因統治者而閃耀,也因統治者而黯淡 你或許會認為,俄羅斯沙皇國是以莫斯科公國為基礎發展的,首都想當然爾就應該是莫斯科囉!但歷史沒有理所當然這回事。

在100多年後的1712年,沙皇國最後一任君主彼得一世,卻突然將首都遷到莫斯科北方的聖彼得堡。

說彼得一世這位大帝是最後一任,並不是他被推翻或者駕崩,而是這位後來被稱為「彼得大帝」的君主,在打敗瑞典、取得波羅的海控制權之後,把國名更換為「俄羅斯帝國」,頭銜也從原本的「沙皇」(Tsar)改為「皇帝」(Emperor)。

這兩者原本只是翻譯不同但意義相同,都是傳承自羅馬帝國的頭銜。

但彼得大帝稱帝之後,將沙皇的位階下修到與國王同一等級,相對的透過皇帝之名提升帝國聲勢。

遷都到更親近歐洲發達國家的聖彼得堡,是彼得大帝展現西化企圖的實際行動,卻也造成莫斯科日後的衰敗。

直到1918年王朝被推翻,一次大戰結束後的蘇聯時期,才重新找回首都名號。

於是,莫斯科因為統治者而閃耀,卻也因為統治者而黯淡。

那些戲劇化的過程,以及歷史再度選擇莫斯科成為首都的故事,下集繼續介紹。

▶更多中央廣播電臺內容: Web| 華語節目粉絲團| 央廣情報讚| 臺灣之音APP-iOS| 臺灣之音APP-Android |本集內容 (下篇請見) 瀏覽次數:1050 已成功複製連結 訂閱電子報 給您當週最熱議題,飽覽多元觀點! 立即訂閱 編輯推薦 我深愛歐洲,不忍見其毀滅—新歐亞主義中的俄羅斯 退位卻仍慘遭滅門的俄國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 從繁華墜落到貧窮線:海地首都太子港 延伸閱讀 關鍵字: 從首都看歷史 俄羅斯 莫斯科 首都 城市 歷史 600秒的歷史課 600秒的歷史課 很早之前開始,人類就將歷史以各種形式傳頌記載。

若要定義歷史,其實它就是人類生活的軌跡。

而認識歷史,才能知道文明存在的起點與價值,知道我們生活的世界,是如何被創造的,更能進一步描繪未來前進的路線。

將複雜的歷史主題,具有影響力的關鍵時刻,化成600秒的淺白內容,就在600秒的歷史課。

本專欄為中央廣播電台600秒的歷史課單元合作,內容亦可於中央廣播電台收聽。

「獨立評論@天下」提醒您: 1.本欄位提供網路意見交流平台,專欄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2.發言時彼此尊重,若涉及個人隱私、人身攻擊、族群歧視等狀況,本站將移除留言。

3.轉載文圖請註明出處;一文多貼將隱藏資訊;廣告垃圾留言一律移除。

4.本留言板所有言論不代表天下雜誌立場。

600秒的歷史課 600秒的歷史課 很早之前開始,人類就將歷史以各種形式傳頌記載。

若要定義歷史,其實它就是人類生活的軌跡。

而認識歷史,才能知道文明存在的起點與價值,知道我們生活的世界,是如何被創造的,更能進一步描繪未來前進的路線。

將複雜的歷史主題,具有影響力的關鍵時刻,化成600秒的淺白內容,就在600秒的歷史課。

本專欄為中央廣播電台600秒的歷史課單元合作,內容亦可於中央廣播電台收聽。

熱門文章 1 永靖媳婦看《茶金》:餘三館及羅厝天主堂之旅 2 【哲學諮商室】你後悔喜歡王力宏嗎? 3 我該擔心心理師討厭我嗎?由王力宏離婚風波談心理諮商倫理 4 從《茶金》看見女人揮灑出的一片天 5 職場運作已經現代化,家庭運作還留在50年前:李靚蕾事件指出台灣晚婚晚育的困境因果 訂閱電子報 時事、國際、社會、教育、性別⋯⋯現在就訂閱獨立評論電子報,飽覽當週最熱議題與多元觀點! 立即訂閱 支持獨立評論,成為天下雜誌全閱讀訂戶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