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久做一次大腸鏡,才算剛剛好?請醫師來解答 - 診所藥局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會不會過個幾年息肉就變大,甚至變成大腸癌?」 但是,如果每年都要做一次大腸鏡,回想起清腸喝瀉藥的不適又令人卻步。
2017年5月3日星期三
多久做一次大腸鏡,才算剛剛好?請醫師來解答
女人,內科,老年人,男人,消化系統,葉人豪,癌症專區,醫師
回診時醫師宣布大腸鏡只在直腸發現兩顆比米粒還小的息肉,劉小姐心中忐忑一掃而空。
雖然醫師說那是良性的增生性息肉,可以五至十年後再追蹤,不過難免還是感到困惑,「不會隔太久嗎?會不會過個幾年息肉就變大,甚至變成大腸癌?」
但是,如果每年都要做一次大腸鏡,回想起清腸喝瀉藥的不適又令人卻步。
劉小姐發現自己更煩惱了。
劉小姐的問題,可能也是您會遭遇的問題。
大腸癌在台灣的盛行率已經達到世界第一,經過報章雜誌的放送,民眾除了配合篩檢,也會主動安排健康檢查或在門診詢問,這應該是個好現象。
但是大腸鏡本身仍然屬於侵入性的檢查,儘管越來越多院所提供「無痛大腸鏡」,可以把檢查中的不適降到最低。
然而,檢查前的低渣飲食以及瀉劑清腸對多數人來說,都不是非常愉快的經驗。
在看診的時候,不少人聽到明年可以暫時休息,都如同獲得特赦。
怎麼篩檢大腸癌?
目前在台灣主流的大腸癌篩檢方式有兩種,一般50歲以上,建議接受國健署推行的每兩年一次的免疫法糞便篩檢,或直接接受大腸鏡檢;而如果糞便篩檢發現有陽性潛血反應,就應該接受大腸鏡做確定檢查。
糞便潛血檢查看起來似乎陽春,但可不要小看它;過去即便是比較舊的化學法篩檢,都證實可以降低大腸癌的死亡率。
大腸癌相對其他癌症,較容易早期發現,而且治療效果相當好,這是全世界政府之所以認真推廣相關篩檢的基礎。
根據文獻,每兩個糞便篩檢陽性的人,就可能有一位具有高危險性的息肉甚至大腸癌。
有些民眾可能會選擇直接接受大腸鏡檢,目前根據實證的共識大致如下:
•一般人50歲以上應該接受定期糞便篩檢,或 第一次大腸鏡檢
•40歲以上有家族史,尤其一等親有過大腸癌或一公分以上大腸息肉,應接受大腸鏡檢。
•有少見的特殊多發性息肉症候群,或發炎性腸道疾病(IBD),需更早開始篩檢及追蹤。
此外根據美國2016年的指引(2016USPSTF),無家族史的一般人45歲以上亦可考慮篩檢。
至於30多歲或更年輕的健康民眾,目前並無明確的共識;雖然偶而會看到這個年紀的大腸癌患者,但整體來說發生率算是相當低;個人的建議是如果非常擔心,可以至健檢診所或中心安排,或門診諮詢是否自費接受大腸鏡。
做完大腸鏡後,到底多久應該追蹤一次?
決定追蹤間隔的兩大因子:息肉狀態,以及清腸程度
在回答前面的問題之前,我們稍微澄清一個概念:雖然大腸癌幾乎都是息肉變成,但不是所有息肉都會產生大腸癌。
大腸息肉最簡略的分法有兩種,容易變大且可能進展成惡性的腺瘤(adenoma),以及基本上放著也不會怎樣的增生性息肉(hyperplasticpolyp)。
目前的共識是基本上大腸裡有息肉不論大小都要盡量拿掉,但如果是在左側大腸,同時小於0.5公分,而且內視鏡下可以辨識為增生性息肉(相信我,很好認),可以不用去拿。
因為增生性息肉本身較「無害」,而且常常長很多,拿也拿不完,並不需要為此費力氣,以免延長檢查時間增加患者的風險與不適。
至於腺瘤,視本身大小,以及我們移除掉後請病理科醫師分析組織型態以及分化程度的結果,來決定追蹤時間。
通常我們以一公分為界,超過一公分的息肉不僅惡性變化的機會較高,息肉本身復發的機會也增加,同時代表本身的體質可能容易再長出息肉,所以追蹤要稍微密集一點。
根據文獻統計,腺瘤的生長其實比大多數人想得還慢;對小息肉來說,每年平均只長大「0.05公分」,所以如果前次檢查有將息肉拿乾淨,一般建議五年內追蹤即可;而通常大於一公分或是分化不良的息肉可能長得更快或有惡性變化,所以一般建議不要最多超過三年。
對於前一次大腸鏡完全正常的人(包括微小的增生性息肉),大腸鏡的保護力可以長達6-10年。
2010年有一個德國的世代研究,發現前次大腸鏡清腸足夠乾淨,且沒有任何腺瘤的人,追蹤到接近12年,沒有一個人罹患大腸癌!
所以如果您前次的大腸鏡屬於完全正常,您有非常充足的理由可以不用每年辛苦的清腸,可以考慮至少五年以後再行追蹤。
既然如此,那為什麼我們還是常常聽到醫師建議每年追蹤?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前面提到的建議雖然都有實證研究背書,但卻建立在幾個重要的前提下:
•前次大腸鏡有把可見的腺瘤徹底移除(除了微小的增生性息肉不用)
•大腸鏡的清腸程度必須達到Aronchick的優秀或良好程度。
(見下圖)
•大腸鏡的執行過程有達到公認的品質指標(qualityindicator),包括完成盲腸插入、大腸鏡拉出時間大於六分鐘,執行與觀察醫師有一定的經驗與水準等等。
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清腸程度圖例
如上圖,大腸中其實還是有皺褶會阻礙我們觀察較小的息肉,尤其當清腸程度不理想時(下半部尚可與不佳的圖示),據統計有兩成以上高風險的息肉可能被遮蓋。
因此美國建議若前次清腸程度不理想,應該要在一年內重新檢查。
此外若一次發現很多顆息肉,或是較大(超過兩公分)、病理上屬於高度分化不良者,因為很容易切不乾淨或復發,縮短追蹤間隔也是合理的。
雖然每一個大腸鏡醫師都希望盡量做到最好,但唯有確實合乎品質指標才是合格完美的大腸鏡檢查;這部分國健局也已經與學會合作,展開推廣與監測,可以期待我們的內視鏡品質更加精益求精。
最後談談一個內視鏡醫師與患者的夢靨:大腸間期癌(intervalcoloncancer),一般是指執行大腸鏡之後,在三年內發現罹患大腸癌,雖然一般來說都屬於比較早期,這仍然是一個非常令人懊惱的狀況。
對間期癌的恐懼,會促使患者跟醫師放下臨床指引的建議,以更加密集的追蹤去避免這種狀況。
但是間期癌的發生率是多少呢?答案是還不到1/1000,而且品質達標的大腸鏡更能夠大幅下降間期癌的機會。
具體情況仍然建議您和醫師討論,但可以確定並不需要對這種情況過度擔憂而逼迫自己每年接受檢查。
請把結論記起來
•50歲以上建議一律接受糞便潛血檢查,或直接開始大腸鏡篩檢。
•40歲以上,且有大腸癌、或高風險大腸息肉家族史,建議直接開始大腸鏡篩檢。
•微小的增生性息肉可以不需要全部清除。
•若清腸狀況理想,檢查結果完全正常,可以五到十年後再行追蹤大腸鏡。
•若清腸狀況不佳,考慮於一年內或更短的時間重複檢查。
•介於中間的狀況,建議與您的主治醫師討論。
關於大腸鏡,您可以了解更多:
要做大腸鏡,怎樣清腸最乾淨?
大腸息肉切除,您該知道的事
搜尋附近的診所:
免費註冊,掛號、領藥超方便!
超過82萬人追蹤,值得信賴的照護線上!
追蹤照護線上
82萬好友,值得信賴的照護線上!
熱門文章
50+看過來,十個不需器材的肌力訓練
肩膀僵硬怎麼辦?每日七招自救
蛋白質這樣吃!這樣算!一次圖表攻略(懶人包)
病毒疣會傳染,該怎麼治療和預防?請醫師解答
乳頭、乳暈癢癢好害羞,是不是乳癌?外科女醫圖文解說
BMR、TDEE-減重必讀!基礎代謝率懶人包(含線上計算機)
血壓多少才OK?有什麼症狀?高血壓最基礎知識(圖解懶人包)
這次感冒喉嚨超痛!擊退扁桃腺發炎(大人篇)
血糖多少才OK?糖尿病問題多,醫師圖文解說
腦部出血、缺血都要命!腦中風即刻救援,神經外科醫師圖文解說
掛號、領藥最方便!
顯示更多
動靜脈血管您不可不知
大腦體操
運動專區
樂活銀髮族
血糖飆高高醫師有妙招
心臟名醫會客室
網路醫學院
癌症專區
心律不整愛注意
吃出健康
延伸文章資訊
- 1大腸鏡檢查| 衛教資訊| 便民服務
一、什麼是大腸鏡? 大腸鏡是一條黑色管子,由肛門進入依著大腸的走向,由下而上;肛門→直腸→乙狀結腸→降結腸→橫結腸→升結腸。可以觀察整個大腸的任何病變,如: ...
- 2我要做大腸鏡,服用﹝保可淨散劑﹞清腸,我該注意什麼?
我要做大腸鏡,服用﹝保可淨散劑﹞清腸,我該注意什麼? 2021/12/15. 假如清腸不完全,導致殘餘糞便覆蓋於小病灶上( 如息肉或小型癌) 將使您的檢查完整性大打折扣, ...
- 3哪些人需要做大腸鏡檢查?出現這9種情況要當心! | 消化系統
但到底什麼是大腸鏡呢?孫麒洹醫師表示,大腸鏡是內視鏡的一種,內層是一條細細的導光纖維、外層由塑膠材質包覆 ...
- 4不讓大腸鏡白做醫師教你做檢查前如何清腸最乾淨 - 元氣網
然而大腸鏡檢查並非像是胃鏡檢查空腹8 小時即可,事前準備「清腸」是很重要的關鍵。大腸鏡是透過深入腸道的鏡頭檢查、偵測腸道狀況,完善的清腸能夠為鏡頭 ...
- 5第一次做大腸鏡就上手!正確清腸3步驟給你超清晰大腸鏡
如果要一句話形容大腸鏡,簡單來說就是拿攝影機從肛門伸進去照整條腸子,看路上是不是有息肉、腫瘤或是潰瘍等病變,但路上如果塞滿了垃圾(糞便),就看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