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新媒體沖擊下電視新聞報道的應對--傳媒 - 文旅·体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新媒體時代,除非做現場直播,否則電視對突發類、資訊類新聞的傳播速度是肯定比不上網絡的。

為數不多的獨家新聞隻能靠輿論監督報道,而建設性輿論監督報道 ... 首頁 黨政 黨網·時政 人事 反腐 理論 黨史 黨建 要聞 經濟·科技 社會·法治 文旅·體育 健康·生活 國際 軍事 港澳 台灣 教育 房產 科普 觀點 人民網評 三評 人民財評 人民來論 人民訪談 互動 領導留言板 黨建雲 強國論壇 維權 可視化 視頻 圖片 圖解 地方 京 津 冀 晉 蒙 遼 吉 黑 滬 蘇 浙 皖 閩 贛 魯 豫 鄂 湘 粵 桂 瓊 渝 川 黔 滇 藏 陝 甘 青 寧 新 鵬 雄安 舉報專區多語言 | 合作網站 毛主席紀念堂 周恩來紀念網 鄧小平紀念網 人大新聞網 工會新聞網 中國僑聯 學習強國 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 中組部12380舉報網 全國哲學社科工作辦 中國統一戰線新聞網 旗幟網 國家保密局 人事考試網 科普中國 知識產權 中國城市網 中國國家人文地理 登錄 退出 人民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領導留言板 強國論壇 人民視頻 人民智雲 人民日報報系 人民日報 人民日報海外版 中國汽車報 中國能源報 健康時報 証券時報 國際金融報網 諷刺與幽默 中國城市報 新聞戰線 人民論壇 環球人物 中國經濟周刊 民生周刊 國家人文歷史 人民周刊 旗下網站 國家重點實驗室 環球網 海外網 人民圖片 人民視覺 人民網研究院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視聽》>>2019年第11期 淺析新媒體沖擊下電視新聞報道的應對 羅頻洋 2019年11月22日09:04| 小字號 來源:《視聽》2019年第11期 2019年4月16日,第十六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在北京公布。

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成年國民數字化閱讀方式(網絡在線閱讀、手機閱讀等)的接觸率高達76.2%。

手機和互聯網成為中國成年國民每天接觸媒介的主體,人均每天手機接觸時長為84.87分鐘。

而另一方面,《2018中國報業發展報告》的數據顯示,2018年共有53家報紙停刊休刊,還有大量的報紙減量、縮版。

報紙的閱讀率持續下降,已經從2012年的53.9%下降到2018年的25.6%。

由此可見,新媒體對傳統媒體的巨大沖擊,報業首當其沖,單靠報紙發行已經難以為繼。

而傳統電視媒體雖然受到的沖擊未如報業強烈,但其“打下的江山”也被新媒體慢慢蠶食,轉型變革、進一步發展融媒體已經迫在眉睫。

發展融媒體是一個極大的命題,本文針對在新媒體沖擊下,以及在發展融媒體過程中,探討電視新聞報道應該如何求新求變。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我們先來看看新媒體在傳播過程中的優缺點。

新媒體傳播的優點主要有:1.交互性強。

由於信息傳播渠道多元化,受眾可以主動參與傳播,評論、分享變得相當容易,閱讀者也可以成為發布者,個體容易在公共輿論空間中佔據一席之地,形成網絡社交群體。

2.傳播速度極快。

由於信息從單向傳播變成雙向傳播甚至幾何傳播,加上大數據的抓取技術,某些信息可以在短時間內爆發式傳播。

3.大數據用戶畫像下的精准推送。

4.檢索功能強大,信息量大,超文本或超鏈接的應用使用戶能在短時間內獲取海量信息。

但另一方面,新媒體傳播的缺點也相當明顯:1.信息真實性未經嚴格審核。

信息發布者不像傳統媒體那樣有極為嚴苛的審核機制,容易造成謠言和假消息滿天飛,引起惡劣后果。

2.大數據用戶畫像技術支撐的智能推送,容易出現價值偏差。

例如,某新聞資訊平台用戶僅僅因為點擊了一次某女明星的花邊新聞,相關平台可能會抓取到這位用戶的喜好,然后大量推送女明星的其他內容甚至涉文字或圖片的低俗內容。

這樣的惡果就是讓用戶離優質內容越來越遠。

3.大量的碎片化信息容易麻痺用戶的思想,從而使其產生惰性,逐漸磨滅用戶應有的觀察和思考能力。

4.不少純粹為商業目的新媒體平台或自媒體缺乏應有的媒介素養,隻考慮利益,不考慮社會責任。

例如前段時間鬧得沸沸揚揚的咪蒙。

咪蒙很多文章的最大問題,不是通過販賣焦慮來獲取流量,而是忽略最基本的社會公序良俗,最終導人向惡。

5.自媒體、平台媒體以及大多數網站沒有新聞採訪權。

相比之下,電視新聞媒體傳播的優點也非常明顯。

電視新聞的最大優點,也是傳統媒體一直捍衛的行業生命線,即新聞真實性。

受眾可以仔細想想:有多少失實的信息是從新媒體中獲取的?又有多少網絡謠言是靠電視新聞報道去辟謠的?傳統新聞工作者在新聞報道過程中時刻追求真實、客觀、公正,這就是他們一直堅持的職業操守和行業自律,也是某些自媒體以及一味追求商業目的新媒體平台無法比擬的。

電視新聞能更好地履行媒體的社會責任,當好黨和人民的喉舌,積極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更有深度和層次感的資訊,以喚醒受眾的思考,提高大眾認知水平,並導人向善。

當然,電視新聞也存在劣勢,如時效性、互動性、傳播的速度和廣度有時候不及新媒體,部分內容的表現形式不太符合現有網絡傳播規律,對內容到達率的把握不夠准確,難以提供有效反饋,等等。

綜上所述,要在新媒體沖擊下做好電視新聞報道,必須取長補短,在保持原有優點的基礎上,做好以下幾點。

一、做大做強“建設性輿論監督報道” 輿論監督報道是傳統媒體區別於新媒體的重要報道形式,而“建設性輿論監督報道”更是社會良性發展的重要催化劑。

新媒體時代,除非做現場直播,否則電視對突發類、資訊類新聞的傳播速度是肯定比不上網絡的。

為數不多的獨家新聞隻能靠輿論監督報道,而建設性輿論監督報道的社會效應就更加強。

以廣東廣播電視台民生欄目《今日最新聞》一組系列報道為例。

2019年5月,該欄目推出“廣州人行道翻新工程調查”系列報道,主要針對當時廣州城區大范圍更換路磚引發市民不滿進行調查。

報道一方面客觀反映了施工過程中的不文明現象,提出批評﹔另一方面找到相關專家對人行道翻新的必要性進行探討,並積極爭取到廣州市交通局對這一現象進行詳細解釋。

整組報道播出之后,從網上評論和投票中可以看到,原來以投訴為主的輿情變成了大多數市民認為改善道路環境很有必要,希望政府能盡快完工,減少影響。

由此可見,盡管目前新媒體如此發達,網絡傳播如此之快,能夠兼顧及時關注社會熱點、充分反映民意、迅速搭建百姓與職能部門溝通橋梁這三點的,隻有傳統媒體﹔無論時下自媒體、機構媒體或者平台媒體再怎麼厲害,都不能代替傳統媒體做好這類“建設性輿論監督報道”。

因此電視新聞媒體更加要發揮自身優勢,將這類報道做大做強。

二、做好“謠言粉碎機”的工作 新媒體時代,非專業的,或專業但動機不純的主體也加入到了消息發布的洪流當中,謠言變成了常見之物,而“謠言粉碎機”的角色經常由傳統媒體扮演。

央視知名主持人敬一丹曾經說過:“各種各樣的聲音傳播浪費了我們很多精力,我們用很多時間去看那些真假難辨的東西,很多專業記者被迫去解釋那些不實的流言,這付出了很大的社會成本。

”但從另一角度來看,互聯網發展肯定會經歷各種階段,在普羅大眾辨真偽的能力仍有待提高的情況下,一定還有適合謠言生長的土壤。

因此,即使要付出一定的社會成本,也必須及時迅速地粉碎謠言。

2018年10月,震驚全國的重慶公交墜江事故剛發生時有很多謠言抹黑公交司機和小車司機,有的說“公交司機故意逆行”,有的說“小車司機是肇事者”。

但隨著傳統媒體的迅速介入,官方的快速調查,“乘客與司機起爭執”的真相很快就大白於天下。

做好“謠言粉碎機”的工作,不僅僅是為了粉碎網絡謠言,更是為了樹立媒體的公信力,必須堅持。

三、建設融媒體平台,發揮融媒體的作用 (一)讓信息到達率更高 融媒體的“融”,關鍵在於“用”,即讓一切可用且好用的新媒體“為我所用”。

廣東全省收視率最高的新聞欄目《今日關注》早在2007年就已經實現電台、網絡和電視“三媒合播”,極大地提高了節目的“到達率”,而不是僅僅局限於收視率。

同時,微信、微博以及廣東台新媒體拳頭產品“觸電新聞”,都成為節目發布相關內容的重要平台。

這就符合了現今社會傳遞信息的最高境界:立體式傳播。

到達率是目前比收視率更全面反映電視節目影響力的參照物,在節目內容質量過硬的基礎上,我們隻有做好立體式傳播,才能跟上時代的發展。

(二)讓短視頻制作發揮優勢 電視新聞應緊抓短視頻風口,以應對新媒體的沖擊,同時盤活電視台大量的一手視頻資料,打造短視頻精品。

隻有補好“二次傳播不力”的短板,才能做到對內供精品給各欄目使用,對外搶奪短視頻的市場。

(三)提高版權意識 建立自己的融媒體平台,打造自己的融媒體矩陣,為的就是保護和發展本應屬於我們的原創內容。

在新媒體飛速發展的過程中,很多機構媒體和自媒體把抄襲的魔手伸向傳統媒體,尤其是電視。

電視台應深刻認識到自己是受害者,必須反客為主,拿出法律的武器和“資訊搬運工”們斗爭到底。

一方面,部分“搬運工”不夠專業也不講道德,有時候不惜將偷回來的信息加油添醋甚至顛倒黑白,嚴重誤導受眾,傳統媒體必須站出來以正視聽﹔另一方面,原創內容被瘋狂抄襲剽竊,已經嚴重損害電視台的利益,這也是近年來不少電視台效益走下坡路的原因之一。

所謂的新媒體沖擊,其實已經直插傳統媒體腹地,把本應屬於傳統媒體的蛋糕強行挖走。

在原創資訊被渴求的今天,電視乃至傳統媒體更應提高版權意識,保護好自己的重要財富。

(四)創新要更大膽 融媒體時代,必須時刻留意互聯網的變化,及時研判新興的傳播形式或者社交平台,考慮能否“為我所用”。

這個過程,大膽創新必不可少,因為內容是相對固定的,但是傳播形式是變化多端的。

例如時下流行的“抖音”,不少政府部門都開始學習利用,作為時代大船的瞭望者,電視新聞報道更應熟習使用。

四、留住優秀採編人才,培養好新生力量 不少省級電視台人才流失嚴重,電視新聞採編團隊出現明顯的年齡斷層。

和報紙主動減少版面不同,電視台的頻道不是“說減就減”,日常運營成本依然巨大。

但是筆者認為,當電視台能沉住氣把新聞做好,依然不會死,而且有機會涅槃重生。

很多新媒體機構近年來重金挖人,很大一部分挖的就是傳統媒體的優秀人才,這証明了傳統媒體還是能培養人才的,關鍵是如何留住人才。

電視台隻要能在融媒體發展問題上破局,未來依然可期。

(作者單位:廣東廣播電視台)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專訪季為民:讓老年人在信息化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編者按:近期,互聯網應用適老化改造成為輿論熱點。

相比尚不熟悉互聯網的老人,已經能夠熟練掌握互聯網應用操作的老年網民同樣面臨網絡謠言、網絡詐騙、虛假廣告等陷阱,他們抵御風險的能力遠低於年輕網民。

… 勿讓老年網民才過“鴻溝”又掉“陷阱”關注互聯網“內容適老化”   在現代社會數字化與智能化飛速發展的當下,老年人與互聯網之間的“數字鴻溝”已成為必須逾越的課題。

2020年底,工信部正式印發《互聯網應用適老化及無障礙改造專項行動方案》。

… 傳媒推薦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網站運營者這些"紅線"不能踩!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相關新聞 光明日報:深度融合發展,激發媒體內生力亞投行宣布推出50億美元危機恢復基金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沖擊如何緩解疫情帶來的心理沖擊?專家:三種調節方式應對壓力眾籌與眾包新聞中職業記者角色淺析2019年媒體融合:因勢而謀不斷創新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工作取得明顯成效將積極建設性推進氣候多邊進程城市電視遇上5G時代全國30家電視台齊聚貴陽交流研討淺析智媒時代的廣告傳播模式轉變緊跟全媒體發展最新趨勢電視新聞採編面臨的問題及改善途徑探析 客戶端下載 人民日報 人民網+ 手機人民網 領導留言板 人民視頻 人民智雲 人民智作 熱門排行 1“鳳網e家”領跑媒體融合發展 拓展媒體…2天眼新聞3人民日報社全媒體生產傳播平台建設項目4“人民鐵道”“中國鐵路”微信公眾號5二三裡客戶端6民族文字數字出版項目大數據中心7“新甘肅雲”縣級融媒體中心省級技術平台8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9資本市場財經短視頻發布與直播平台10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微信公眾號 人民日報社概況 | 關於人民網 | 報社招聘 | 招聘英才 | 廣告服務 | 合作加盟 | 供稿服務 | 數據服務 | 網站聲明 | 網站律師 | 信息保護 | 聯系我們 服務郵箱:[email protected]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363263    舉報郵箱:[email protected]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証10120170001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証B1-20060139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証(廣媒)字第172號  |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証書(京)-非經營性-2016-0098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証0104065 |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証京網文[2020]5494-1075號 |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証(京)字121號 | 京ICP証000006號 | 京公網安備11000002000008號 人民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1997-2021bywww.people.com.cn.allrightsreserved 評論 分享 關注 微信微博快手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 返回頂部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