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發現兒童及少年目睹家暴創傷和影響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同時也發現,部分婚姻暴力的受暴者或施暴者的童年是生活在暴力環境中。
你是身體的主人,遭受暴力不是你的錯。
Photo by Mika Baumeister on Unsplash. 此外,婦援 ...
中文
/
英文
搜尋
認識婦援
緣起與宗旨
組織架構
大事紀
婦援榮耀
婦援消息
新聞發布&公告
媒體報導
活動訊息
婦援觀點
婦援工作
親密關係暴力
目睹家暴兒少
童年目睹家暴之成年受害者服務
數位性暴力
暴力預防
前台籍慰安婦
人口販運與兒少性剝削
婦援檔案
婦援影音
婦援出版
檔案下載區
婦援會PODCAST「婦援你的心」
捐款與徵信
勸募專案
捐款方式一覽表
物資捐贈
財務報告
捐款芳名錄
聯絡我們
企業參與
機構參訪
研究採訪、專講邀約
搜尋
婦援觀點
/
婦援觀點-童年的傷,身體與心靈都知道~童年目睹家暴經驗調查整理(上)
婦援觀點-童年的傷,身體與心靈都知道~童年目睹家暴經驗調查整理(上)
目睹家暴兒童及少年創傷影響延伸到成年階段
台北市婦女救援基金會(簡稱婦援會)服務遭受婚姻暴力和目睹家暴兒少已超過15年以上經驗,我們發現兒童及少年目睹家暴創傷和影響,會因為年齡和目睹家暴嚴重程度不同,對其自我價值、暴力認知、人際關係、學校適應、親子關係等產生不同程度傷害與影響。
同時也發現,部分婚姻暴力的受暴者或施暴者的童年是生活在暴力環境中。
你是身體的主人,遭受暴力不是你的錯。
PhotobyMikaBaumeisteronUnsplash
此外,婦援會多年來接獲不少童年目睹家暴的成年來電諮詢電話,訴說其童年目睹家暴對其成年心理、生活、人際影響與困擾。
「我從小目睹我爸爸的暴力行徑,總是以他的需求為優先而行動,只要一發脾氣,我就會特別的緊張,彷彿迅速進入備戰狀態,所有神經都上緊發條。
長大後,我對於壓力也特別敏感,尤其我成年後又長期身處在一個高壓的工作環境中,到了現在40-50歲深受免疫系統疾病的困擾,也找不出明確的病因,但就因為免疫系統疾病的關係,常常會關節痛啊…..其實我在20-30歲時,就已經有免疫系統的問題了,但當時覺得自己年輕,也沒甚麼放在心上,現在身體沒來由地疼痛,總讓我想起小時候,一遇到來自父親情緒壓力,就繃緊神經的自己……」──B小姐自述
姜琴音(2006)指出童年目睹婚姻暴力下的成年子女,因家暴事件所形塑的心理內在經驗,常會有自卑、羞恥、憤怒、害怕、恐懼、痛苦、受傷、難過、怨恨、同情、不忍、憐憫、被侵犯、罪惡感等等感受,會因避免暴力事件的發生,為了爭取安全而努力奮鬥。
當目睹暴力的生長經驗內化成自我認同的重要部分,長期受到父母的言語貶抑與不信任的對待,也會內化父母管教子女的正當價值,造成家庭暴力的代間傳遞。
而台灣最近幾年新聞報導,有多起為了保護長期受暴的母親,成年子女以殺害施暴者來解除家庭中的暴力危機,結果則是面臨牢獄之災。
其背後的脈絡就是長年目睹家庭暴力下的習得無助感與絕望,只好選擇暴力手段壓制施暴者,以換取家庭其他成員的安全。
在美國,有研究顯示童年暴露在家庭暴力是青少年期與成年期抑鬱的明顯相關的風險因子。
(DavidRussell,KristenW.Springer,EmilyA.Greenfieldd,2010)。
而杜瑛秋等人(2015)在童年期目睹家暴青年心理諮商團體成效評估研究中,發現童年期目睹暴力的影響中對自我、親子關係、人際、工作、親密關係與對未來婚姻等方面都有負面影響。
研究指出,因家暴事件所形塑的心理內在經驗,常會有自卑、羞恥、憤怒、害怕、痛苦、受傷、怨恨等感受。
PhotobyThoughtCatalogonUnsplash
童年目睹家暴經驗之影響與需求網路問卷調查
由於台灣對於童年目睹家暴經驗影響與需求相關研究調查以質性研究為主,量化研究非常少。
童年目睹暴力經驗隱私性較高,不容易曝光,為了瞭解童年目睹家暴成年者創傷影響狀況和需求,婦援會於2021年透過網路具有匿名性特色,針對童年時期曾目睹過家庭暴力經驗之18歲以上成人,進行「童年目睹家暴經驗之影響與需求調查」網路問卷調查。
問卷內容除填寫者個人基本背景外,共分為三大部分:
童年目睹家暴經驗;
童年目睹家暴經驗對成年的影響,包括自我價值感、家庭關係、人際/同儕關係、就業與職場狀況、親密關係和生理層面;
過往求助經驗及需求。
網路問卷調查進行時間2021.03.29~5.31,共回覆448份樣本,有效樣本共371份(即填寫者有童年目睹家暴經驗者),而從問卷回覆可得知,填寫者在童年時期有目睹家庭中的親密關係暴力有92.2%,目睹其他家庭成員(非雙親)間的暴力衝突則有23.2%。
一、將近7成童年(18歲以前)目睹家暴合併受暴經驗,且有3成持續生活在暴力環境裡
婦援會的調查問卷可發現童年(18歲以前)目睹家暴合併受暴經驗有68.5%(254位),進一步了解童年目睹家暴類型,可得知以精神暴力最多,都將近9成,肢體暴力部分,目睹家暴則高於直接受暴10%,家庭內性暴力竟然比目睹性暴力還高2.1%,可見童年目睹暴力填寫者,其遭受暴力創傷影響應不亞於受暴家長/家屬。
婦援會服務經驗中發現不少目睹暴力兒少因為施暴者的情緒問題、對兒少管教、課業、保護受暴者等因素而被暴力對待或波及暴力。
這些目睹暴力合併受暴的兒少實務上大多因為受暴程度和危機度低,往往無法進入兒童的保護體系,只能依靠受暴家長(以受暴母親最多)保護。
童年目睹家庭暴力的類型(複選題)
童年遭受家庭暴力經驗(複選題)
精神暴力(言語羞辱、謾罵、威脅、恐嚇、竊聽、跟蹤、監視、冷漠、鄙視、羞辱、不實指控)
88.4%
89%
肢體暴力
82.5%
72%
家內性暴力
6.2%
8.3%
進一步了解填寫者目前狀況,則發現仍持續生活在家庭暴力環境(持續目睹家暴、受暴)竟高達31%,其中包括持續目睹家暴有21.6%、持續受暴5.4%,持續目睹和受暴有4.6%,而無持續目睹和受暴有68.5%。
實務上發現,有些家庭因為專業人員介入、孩子成年後停止/降低暴力,或進入結婚另組家庭、外出求學或就業而停止持續目睹家庭暴力,但也有無法離家而持續生活在家庭暴力環境中。
二、童年目睹暴力創傷影響因目睹年齡越小,可能產生創傷影響越大
婦援會的調查問卷發現,童年第一次目睹暴力時間,竟然有8成填寫者在12歲以前,學齡前(6歲以前)、學齡期(7-12歲)各占40%。
其次已經不記得有15%,第三是青少年期(13-18歲)有5%。
目睹家庭暴力年齡越低,因其身心發展、自我保護尚不成熟,影響相對較大。
如同台大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丘彥南在其網路上文章指出,一般而言,兒童年齡愈小,愈缺乏躲避或承受創傷的自我保護能力,心理復原力亦較弱,愈需要周遭照護者之協助。
造成孩子心理創傷的形成因素包括:
外在因素:如身體/精神/性虐待、嚴重疏忽、家庭與學校中的不當管教、目睹家庭暴力、遭受霸凌/威脅/綁架等。
內在因素:因應能力、身體及遺傳因素等。
由生化與功能影像學之研究已證實,一般臨床心理學所述的嚴重心理傷害,在神經生理功能上可能已造成可偵測的改變。
例如,在長期受虐的壓力下,兒童邊緣系統及下視丘—腦垂體—腎上腺系統的發育和功能會受影響,杏仁核會萎縮且對皮質醇反應較不敏感。
(見 瞭解孩子的心理創傷與精神健康的需求)
相反地,實務經驗發現,越早越小提供目睹暴力服務,再搭配成人保護社工服務,其正面影響效果反而更好。
題目
有
無
%(n=371)
生理影響
經常做惡夢
40.4%
59.6%
100%
經常沒來由的痠痛、胃痛、頭痛或其他身體疼痛
60.9%
39.1%
100%
長期有睡眠上的困擾
44.5%
55.5%
100%
曾經/目前有服用過精神科藥物
35.8%
64.2%
100%
自我價值感
容易出現負面情緒,例如憤怒、沮喪、憂鬱
84.4%
15.6%
100%
容易自卑,常覺得自己不如人
80.3%
19.7%
100%
常擔心自己不夠好,總是很努力完成一切事物
84.9%
15.1%
100%
會害怕衝突聲音或場面
83%
17%
100%
常因過於付出,而感到身心俱疲
81.1%
18.9%
100%
暴力的歸因
我覺得家裡的衝突都是我引起的,都是我的錯
29.1%
70.9%
100%
自傷行為
曾經有過自殺的念頭
77.4%
22.6%
100%
曾有過自傷的行為
48.8%
51.2%
100%
(童年目睹暴力創傷對成年生理、心理的影響)
童年目睹暴力創傷對成年的生理、心理負面影響大,有高達7成5以上曾經有過自殺的念頭、有將近5成曾經有自傷的行為。
婦援會多年服務目睹家庭暴力兒少中,可發現曝露家庭暴力環境中的目睹兒少會出現作惡夢、失眠、尿床、頭痛、肚子痛、易疲倦或食慾不振等生理反應。
而在婦援會的調查問卷發現,有超過4成的人至今仍長期有睡眠上的困擾(44.5%)、40.4%經常做惡夢,而有60.9%經常沒來由的痠痛、胃痛、頭痛或其他身體疼痛,也有35.8%曾經/目前有服用精神科藥物。
由此可見,家庭暴力危機若沒有在發生當下適時的介入與處理,並關心目睹家暴兒少的身心狀況,家庭暴力經常會成為家中的秘密或成為兒少成長過程中長期性的危險因子,這些目睹家暴兒少就這樣長大了,從外顯的身體反應中,這些童年創傷也伴隨童年目睹家暴受創者的成年生活。
除了上述生理反應的顯現,心理的傷更容易被忽視及壓抑,若身邊沒有可以支持自己的重要他人,就會使得童年目睹家暴的成年受創者在心理狀態與社會關係上更加孤立。
李如惠(2013)研究指出,目睹暴力對心理感受層面產生衝擊,在此研究也發現,受訪者因為童年期目睹父母暴力創傷,對自己內在產生很大負面的影響,例如每天生活在小心翼翼、緊張的環境裡,導致容易緊張個性、憂鬱個性、害怕衝突;或是時常擔心自己出現與父母一樣強勢個性與暴力行為;或是不知如何表達情緒、擔心別人知道自己過往目睹暴力而到異樣眼光等。
杜瑛秋等人(2015)童年期目睹家暴青年心理諮商團體成效評估研究中發現,童年目睹家暴受訪者出現對自我的影響,包括容易緊張的個性、擔心別人異樣眼光等。
婦援會的調查問卷發現,有超過8成會容易出現負面情緒,例如有84.4%憤怒、沮喪、憂鬱、有80.3%容易自卑,常覺得自己不如人、有84.9%常擔心自己不夠好,總是很努力完成一切事物、有83%會害怕衝突聲音或場面、81.1%常因過於付出,而感到身心俱疲。
令人擔心的,竟有高達77.4%曾經有過自殺的念頭、有48.8%曾經有自傷的行為。
而隨著年紀的成長與認知能力的提升,也能逐漸能夠區分家庭暴力與自身責任的關係,雖有70.9%人不再把家裡衝突歸咎在自己身上。
但心理狀態還是延續到成年後,因為心理的傷更加幽微且難以看見,所以總是透過各種形式在童年目睹家暴的成年受創者的生命中徘徊。
參考資料
李如惠(2013)。
童年期目睹婚暴之成年子女與其母親之親子互動歷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杜瑛秋、許靖健、張亦瑾(2015)。
童年期目睹家暴青年心理諮商團體成效評估研究。
姜琴音(2006)目睹父母婚姻暴力之成年子女心理經驗初探,應用心理研究:32期,P165–181。
DavidRussell,KristenW.Springer,EmilyA.Greenfieldd(2010)Witnessingdomesticabuseinchildhoodasanindependentriskfactorfordepressivesymptomsinyoungadulthood.ChildAbuse&Neglect34(6):448-53
(作者杜瑛秋為台北市婦女救援基金會執行長、蘇育萱為社工師)
原文:https://bongchhi.frontier.org.tw/archives/51899
歡迎訂閱婦援會電子報
訂閱
取消訂閱
婦女救援基金會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32號5樓
電話:02-2555-8595
傳真:02-2555-5995
目睹兒諮詢專線:02-2834-7045
電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婦女救援基金會附設阿嬤家-和平與女性人權館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32號5樓
https://www.amamuseum.org.tw
電話:(02)2553-7133
婦女救援基金會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32號5樓
電話:02-2555-8595
傳真:02-2555-5995
目睹兒諮詢專線:02-2834-7045
電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婦女救援基金會附設阿嬤家-和平與女性人權館
https://www.amamuseum.org.tw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32號5樓
電話:(02)2553-7133
認識婦援
緣起與宗旨
組織架構
大事紀
婦援榮耀
婦援消息
新聞發布&公告
媒體報導
活動訊息
婦援觀點
婦援工作
親密關係暴力
目睹家暴兒少
童年目睹家暴之成年受害者服務
數位性暴力
暴力預防
前台籍慰安婦
人口販運與兒少性剝削
婦援檔案
婦援影音
婦援出版
檔案下載區
婦援會PODCAST「婦援你的心」
捐款與徵信
勸募專案
捐款方式一覽表
物資捐贈
財務報告
捐款芳名錄
聯絡我們
企業參與
機構參訪
研究採訪、專講邀約
Copyright©2019.AllRightsReserved. Hyware網頁設計
延伸文章資訊
- 1目睹家暴兒少辨識與工作
目睹兒少因應暴力的家庭角色 ... 創傷親(母)職:大部分的長期受暴者有精神創傷或憂鬱,因而 ... 庭暴力兒童及少年之輔導措施、家庭暴力被害人及其子女.
- 2目睹兒童與受暴母親之親子關係研究 -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
研究對象以目睹兒童及其受暴. 母親為單位,取樣來源由兩個提供. 目睹兒童輔導之民間機構提供。 本文目睹兒童的定義為,經常. 目睹父母間的暴力行為之兒童,本. 身僅目睹 ...
- 3老師眼中一位目睹家暴受虐兒的介入復原歷程
故受虐兒童服務輸送過程中的一環便是「諮商輔導」,若能使每個受虐兒童均進入服務輸送過程中的「諮商輔導」的服務流程的話,對於受虐兒童的心理傷害必會 ...
- 4服務對象與方案內容-兒童少年保護服務 - 家扶基金會
施虐者及兒童少年之主要照顧者 服務方案與內容 1. 家庭處遇服務方案及兒童少年保護個案追蹤輔導方案(市政府委託方案) ○ 對於政府轉介的受虐兒童少年,社工人員透過 ...
- 5服務變遷發展與大事紀 - 善牧小羊之家
善牧長年致力於受暴婦女和目睹暴力兒童的庇護安置和創傷輔導工作,在服務婦女及其子女的經驗中,我們發現孩童所受到的傷害並不比成人小,暴力家庭中不僅婦女需要協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