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爾特別市- 舊譯“漢城”)是韓國政治、經濟、文 - 中文百科知識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韓國首都首爾(Seoul,舊譯“漢城”)是韓國政治、經濟、文化和教育的中心,也是全國陸、海、空交通樞紐。

位於朝鮮半島中部、地處盆地,漢江迂迴穿城而過,距半島西海岸 ... 首爾特別市 韓國首都首爾(Seoul,舊譯“漢城”)是韓國政治、經濟、文化和教育的中心,也是全國陸、海、空交通樞紐。

位於朝鮮半島中部、地處盆地,漢江迂迴穿城而過,距半島西海岸約30公里,距東海岸約185公里,北距平壤約260公里。

全市南北最長處為30.3公里,東西最長處為36.78公里,總面積605.5平方公里,人口1027.7萬(2003年)。

基本信息中文名:首爾特別市所屬地區:韓國面積:605.77平方千米人口:1014萬(2014年1月)機場:仁川國際機場,金浦國際機場簡介首爾首爾(韓語:서울),正式名稱為首爾特別市(서울특별시),是韓國的首都,舊稱漢城、漢陽等,是韓國一級行政區,相當於中國直轄市。

“首爾”是韓語“서울”的漢語譯音名稱。

2005年1月18日,該市市議會正式通過把其市的中文名稱定為“首爾”,並把官方的所有出版物改用新名稱,但在部份漢語地區許多人仍沿用舊稱漢城。

基本信息:建城日期:公元前16年現任市長:李明博面積:605.77平方千米總人口:(2000年)10,373,234人口密度:17,124/平方千米位置:126°58’E37°33’N全年平均氣溫:13°C稱謂的變遷高麗王朝前期稱:南京(남경,Namgyeong)高麗王朝後期稱:漢陽(한양,Hanyang)朝鮮王朝時期稱:漢城(한성,Hansung)日本帝國時期稱:京城(경성,Gyeongsung)1945年~2005年1月17日,大韓民國時期稱:漢城(서울,Seoul)2005年1月18日~現在,大韓民國時期稱:首爾(서울,Seoul)歷史沿革首爾市廳韓國首都,朝鮮王朝500多年的古都,曾叫漢陽和漢京。

漢城位於朝鮮半島中部,離西海岸不遠。

漢城位居盆地,有北嶽山、駝山、南山、仁旺山環繞,漢江流過市中心,形式險要。

古代朝鮮的百濟王國,高句麗王國和新羅王國、高麗王朝都曾在此建都。

14世紀初,高麗忠肅王稱它為南京。

公元1394年李氏王朝遷都於此,稱漢城府,築有內外城牆。

1913年改稱京城。

1945年復稱漢城。

因地處丘陵地帶,市街道路和各種建築物隨著地勢的起伏而建,漢江南是新建城區,高樓大廈林立,新城區中心由一座高265米的山丘自然公園,樹木蔥鬱,景色秀麗。

山頂上矗立著236餘米的高的電視塔,塔內設有觀覽廳,在此可鳥瞰漢城全貌。

江北是老城區,悠久的歷史給這裡留下不少古意盎然的遺蹟。

歷代皇朝在此修建了很多宮殿,故漢城又被稱為“皇宮之城”,著名的景福宮、德壽宮、昌慶宮和景德宮都集中在市中心,公元1398年建成的南大門(崇禮宮)被稱為是漢城的象徵,它與東大門是僅存的舊城門。

室內還有供祭祀用的社稷壇、朝鮮式的鐘樓-普信閣、中國式的建築-宗廟、模仿法國凱鏇們建造的獨立門和掛著中國明朝皇帝贈送的關羽匾的東廟和最繁華的街道明洞等名建築和勝地。

近郊有李朝時代所建的山城和李朝時代為保衛京城建築的長約900多千米的“千里長城”的一段。

在城南龍仁郁器興面的丘陵上,有體現李朝時代朝鮮人民生活和工作情景的民俗村,全村面積80萬平方米,約有240棟建築。

漢城南12千米的冠岳山,海拔629米,全山為紅褐色沙礫所覆蓋,山頂則為黑色岩石。

冠岳山主峰靈珠峰有靈珠庵,建於新羅朝代,李朝高宗25年重修。

這裡古蹟很多,不勝枚舉,是假日郊遊之地。

漢城西南45千米的仁川,為漢城出海門戶,有良好的海水浴場。

漢城西北66千米處黃海中,有江華島,島上有朝鮮最古的寺廟傳燈寺。

連線本土和江華島的大橋,長694米。

首爾作為首都已有近600年的歷史,相傳公元前18年,百濟始祖溫祚王南下在今城址上修築慰禮城定都。

公元392年─475年高句麗占領這一地區,將漢江南北地區稱為北漢山州,把現在首爾附近稱為南平壤。

7世紀中葉,新羅統一朝鮮後,將此地編入漢山州。

高麗成宗(公元960─997年)將此地升格為楊州牧(高麗12牧之一),1068年又將其升格為三小京(西京、東京、南京)之一的南京,成為城市。

1104年建成南京新宮,1308年升格為漢陽府。

李氏王朝李成桂1393年在此大興土木,1394年遷都此,稱漢城府。

1910年日本強占時,改稱京城府。

1945年朝鮮半島光復後,更名為朝鮮語固有詞,羅馬字母標記為“SEOUL”,語意為“首都”。

1949年8月,韓國將首爾定為“서울特別市”。

行政區域首爾特別市由25個區(구)、15,267個洞(동)組成。

“洞”相當於中文的“村”。

這一萬五千多個洞,又由112,734個“番地”(번지)所組成。

有首爾捷運作為大眾交通工具聯繫這些地區。

首爾的二十五個區的名稱分別詳列如下:(以韓語次序排列)韓語區名漢字區名英文拼音韓語區名漢字區名英文拼音강남구江南區Gangnam-gu도봉구道峰區Dobong-gu강동구江東區Gangdong-gu동대문구東大門區Dongdaemun-gu강북구江北區Gangbuk-gu동작구銅雀區Dongjak-gu강서구江西區Gangseo-gu마포구麻浦區Mapo-gu관악구冠岳區Gwanak-gu서대문구西大門區Seodaemun-gu광진구廣津區Gwangjin-gu서초구瑞草區Seocho-gu구로구九老區Guro-gu성동구城東區Seongdong-gu금천구衿川區Geumcheon-gu성북구城北區Seongbuk-gu노원구蘆原區Nowon-gu송파구松坡區Songpa-gu양천구陽川區Yangcheon-gu영등포구永登浦區Yeongdeungpo-gu용산구龍山區Yongsan-gu은평구恩平區Eunpyeong-gu종로구鍾路區Jongno-gu중구中區Jung-gu중랑구中浪區Jungnang-gu氣候特徵首爾是溫帶性冷帶氣候。

年平均氣溫為11.8℃左右,四季分明。

春,秋季雨水少,氣候溫暖,適宜旅遊。

夏季(6月~9月中旬)的月平均溫度為20℃-27℃的連續高溫多雨的天氣。

冬季(12月~2月)比同緯度的其他城市氣溫略低。

(月平均溫度為-5℃~0℃)。

文化香爐首爾有眾多的文化機構。

博物館機構有國立中央博物館、國立民俗博物館、世宗大王紀念館、戰爭紀念館、國樂博物館、樂天世界民俗博物館、三星出版博物館、韓國刺繡博物館、韓國泡菜博物館等100多家。

劇場和美術館有世宗文化會館、國立中央劇場、國立國樂院、貞洞劇場、LG藝術中心、KBS廳、藝術的殿堂(劇場和美術館)、首爾市立美術館、德壽宮美術館、綜合美術館、朝鮮日報美術館、首爾畫廊、樂天畫廊等上千家。

著名的電影院有CGV和Megabox。

經濟發展首爾的經濟自20世紀60年代開始迅速發展,60年代初,韓國實行外向型經濟發展戰略,扶植大企業,大力發展出口加工工業,實現了經濟起飛。

此外,首爾還大力發展旅遊業,首爾與日本、東南亞及歐美各國有航線相連,各國遊客可方便地自由來往首爾與歐美各國之間。

在國內,首爾同釜山、仁川等主要城市也有高速公路相通,交通十分方便。

首爾—仁川線是韓國第一條現代化高速公路。

首爾—釜山高速公路途經水原、天安、大田、龜尾、大邱和慶州等工業中心城市,標誌著韓國在擴建其交通運輸網路使其現代化的努力邁出了重要的一大步。

首爾地下鐵路有5條線,鐵路體系總長度達125.7公里,居世界第7位。

地下鐵路擁有最先進的設施,售票和收費系統全部實現自動化。

交通狀況首爾市內交通發達,有19條輻射狀公路和3條長度為131公里的環行公路。

自從1974年建成第一條捷運以來,首爾已經修建了總長為123公里的4條捷運線路。

作為韓國的交通中心,首爾的仁川國際機場每天有200多架國際航班起降,這裡有幾十條航線通往日本、歐美、中東和東南亞等地區的主要城市。

首爾也是全國的鐵路樞紐,有23個火車站,將首爾同釜山、仁川等城市連線起來。

教育文化首爾世界貿易中心首爾是韓國的教育和文化中心,擁有首爾國立大學、高麗大學等34所大專院校,占全國大專院校總數的50%。

市內設有中央博物館、民俗博物館和郵政博物館等l2個博物館。

首爾有11家報社,發行三千多種報刊,占全國報刊發行種類的92%。

名勝古蹟首爾保存有許多名勝古蹟。

朝鮮王朝的四個故宮和一個御花園是遊人必到之處。

建於19世紀90年代的明洞天主教堂是韓國歷史最悠久的天主教堂。

首爾保存有全國最古老的教育機關——建於1937年的成均館文庫,在其大成殿內供奉著孔子等4聖、6賢、10哲的神位,體現出與古代東亞共同的文化淵源。

首爾市郊還有全國最大的尼庵──普門寺。

漢江橫貫首爾市中心,東西流向;漢江北部山巒連綿,雲蒸霞蔚,使得首爾被群山環抱,因此,首爾市中心大體為平地,景色秀麗,壯麗的山巒成為首爾天然的“外郭城牆”,市中心風光旖旎,盡顯大自然的魅力。

首爾長久作為韓國的首都,處處保留了歷代優秀的文化遺產,還有以韓國總統府邸青瓦台為代表的政府第一綜合廳舍,憲法判裁所,國會議事堂,法院等重要中央行政機關。

旅遊景點MBC大長今主題公園韓國第一個電視劇主題公園,位於《大長今》主要拍攝景點——MBC楊州文化樂園內,占地近4000平方米。

園中設有劇中主要舞台,比如御膳廚房等宮廷建築,同時還再現了朝鮮時代的王宮和集市。

它是《大長今》的主要拍攝場地之一。

遊客可以試穿國王和大臣的服裝,並拍照留念。

此外,還有投壺遊戲、乘轎子等多種體驗活動。

仁寺洞仁寺洞仁寺洞以大道為中心,兩側胡同里有無數的傳統茶店、飲食店和咖啡館。

畫廊是仁寺洞最珍貴的產業支柱。

這裡聚集著100多家畫廊,遊客可以在此欣賞韓國畫、板畫、雕刻等各種展覽。

學古齋、Gana畫廊、Gannart中心等重要畫廊,都聚集在這裡。

仁寺洞每周日10:00至22:00是“無車之街”,這時街道就出呈現出像以前鄉村一樣的熱鬧氣氛,街上還有傳統表演和展覽。

每年10月舉行的仁寺洞傳統文化節,可以看到各種文化表演。

遊客也可以參加投壺遊戲、做年糕等活動,是體會韓國傳統文化的好機會。

仁寺洞以大道為中心,兩側分布著許多胡同,形似迷宮。

在這迷宮中密集了畫廊、傳統工藝店、古代美術店等。

傳統茶舍和飲食店是最具吸引力的地方之一。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要是傳統茶舍歸天。

歸天是已故詩人千祥炳的夫人所開,店面很小,但可以看到詩人生前所著的書及其照片。

這裡的木瓜茶香味最為宜人,有一些名人會不時光顧。

仁寺洞在繁華的市中心裡,仍一成不變地保持著韓國原汁原味的古商業街味道。

世界盃體育場首爾世界盃體育場(WorldCupStadium)成功舉辦了2002年韓日世界盃決賽階段的比賽,給全世界足球愛好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體育場的設計採用了韓國傳統的風箏樣式,象徵著往勝利的方向放飛風箏。

世界盃體育場(WorldCupStadium)附近還有和平公園、蘭芝川公園、晚霞公園等5個主題公園,是遊人散步的好地方。

場內設有多功能電影院“CGV上岩10”,是世界上第一家坐落於體育場內的電影院。

是2002年韓日世界盃決賽場地。

昌德宮昌德宮建於朝鮮王朝第三代王——太宗時期,意味讓發揚“德”道,流傳後世,是當時所建的五大宮廷中至今保存最為完整的一座宮院。

因此,《大長今》中王宮的場景會選擇在這裡拍攝,這也使這座古老宮殿再次受到深愛大長今的各國遊客的強烈關注。

昌德宮是1997年被指定為世界文化遺產,它還是《大長今》的取景地之一。

昌德宮的後園“秘苑”很值得一觀。

它是與昌德宮同時建立的。

由介紹韓國的圖片中最經常登場的芙蓉亭和宙合樓等組成,保留著韓國宮殿最傳統的庭院樣式。

昌德宮敦化門右側的錦川橋,據說建於太宗十一年(公元1411年),是首爾現存的石橋中最古老的。

昌德宮的正殿——仁政殿是舉行王位登基儀式、接見外國使節等國家重要活動的地方。

仁政殿與其它地方的正殿不同之處,在於其屋脊的花紋形狀十分獨特。

這是當時日本為了把朝鮮王室的等級降一級而繪上的花紋,因此在其它的屋脊上是無法看到的。

以日月五嶽圖為背景的宣政殿,有著現存宮殿之中唯一的青瓦殿角,十分顯眼。

宗廟宗廟是供奉朝鮮歷代君王及王妃神位的場所。

公元1394年太祖(公元1335~1408年)李成桂創立李氏王朝,遷都漢陽修建了景福宮後,同時也在這裡修建了宗廟。

隨著要祭祀的歷代先王的增加,世宗三年(公元1421年)在宗廟正殿西邊建立了別廟永寧殿。

由於這裡很好地保留了莊嚴的祭禮、祭禮樂等古老的傳統及習俗,因而被指定為世界文化遺產。

正殿院內一排十六間建築是供奉朝鮮王朝歷代功臣牌位的功臣堂。

由於和王的寢室在一個院內,所以故意把形式簡單化,在正殿內很容易被忽視。

此外,每周日下午3點開始進行的持續1個小時的由蘭契國樂團參加的宗廟祭禮樂表演,可一睹古代宮中音樂的風貌。

更難能可貴的是,在每年5月的第一個周日此處都會舉行朝鮮王朝祭禮中的最高級儀式——宗廟儀式。

進入宗廟正門後,有三條路——中央稍高一些的路是為去世的國王所設,東西兩邊的則分別是供在世國王和太子行走的御道。

御肅室是為國王做祭祀準備而停留的地方,其左右分別是王和大臣們因沐浴而暫時停留或等待的地方。

往前就是供奉朝鮮歷代君王神位的正殿。

韓國民俗村韓國民俗村占地廣大,生動直觀地再現了李朝後期不同階層人民的文化和生活。

村內有傳統住宅260餘座,可以看到朝鮮時代的官衙、鐵匠鋪、陶窯洞、書房、年糕店和99個房間的貴族住宅等。

韓國民俗村完好地再現了韓國傳統文化遺產,以及作為《大長今》選景之一——長今治療得天花的孩子等許多場面都在這裡完成拍攝。

民俗村由三部分組成,分別是復原和展出民俗資料及民族文化遺產的民俗景觀區,展出文化遺產和民俗資料的博物館區,以及展出傳統食品、工藝、紀念品的集市街。

假日期間還將上演豐富多彩的民俗遊戲,如跳板、打陀螺、盪鞦韆等。

景福宮景福宮(GyeongbokgungPalace)是首爾規模最大、最古老的王宮之一,其中的勤政殿是韓國古代最大的木製建築物。

由國立中央博物館的東北出入口,即可進入景福宮。

景福宮(GyeongbokgungPalace)中最雄偉壯麗的宮殿是勤政殿,在此曾舉行過朝鮮時代國君的登基大典及文武大臣朝見典禮。

勤政殿西北邊有規模較大的慶會樓,坐落於美麗的池塘中間,是李朝為國內外大臣、使節設宴的地方。

香遠亭坐落於荷塘中央,王室每逢喜事常在此亭設宴慶賀。

景福宮(GyeongbokgungPalace)建於1394年,有600多年歷史的景福宮是李朝(公元1392~1910年)時期首爾的五大宮之一,是李氏王朝的正宮,也是韓國封建社會後期的政治中心。

景福宮(GyeongbokgungPalace)擁有莊嚴華麗的大門、雕樑畫棟的內宮、琳琅滿目的陳設。

此宮共有四門,南門叫光化門,韓國動亂時期曾遭破壞。

重修後的光化門門匾,據稱是韓國唯一用韓文寫成的古宮門匾,而且是韓國前總統的手筆。

春天景福宮裡,迎春花、杜鵑花等各種鮮花綻放,花香四溢,象徵祥瑞的喜鵲飛落於宮園內,那份寧謐之美,令人心曠神怡。

奧運之緣奧林匹克公園第24屆奧運會於1988年9月17日-10月2日在韓國漢城舉行。

參加比賽的有159個國家和地區的8465名男女運動員,進行了23個大項237個單項的比賽。

獲金牌總數最多的國家依次為:蘇聯55枚,民主德國37枚,美國36枚。

中國隊獲得了5枚金牌。

漢城(Seoul)韓國首都和韓國的行政、經濟、文化中心。

位於朝鮮半島中部,臨漢江下游右岸。

1988年第24屆奧運會在此舉行。

由於當局的積極準備和努力爭取,漢城在1981年9月於聯邦德國的巴登-巴登國際奧委會舉行的第84屆會議上,以絕對優勢擊敗了競爭對手日本的名古屋,獲得了第24屆奧運會的主辦權。

為籌辦第24屆奧運會,韓國當局投入巨資在漢城興建現代化的體育設施,進行眾多項目的市政建設和文化古蹟的修復。

自1981年開始在漢城植樹4000餘萬株,新建擴建綠化帶、整修市容、修復文化古蹟、綜合治理和開發漢江,建設捷運、調整交通管理體系等,使漢城發生了重大變化。

經過1986年的第10屆亞運會和1988年的第24屆奧運會,漢城具備了完善的體育設施。

漢城奧運會於1988年9月17日如期在蠶室體育中心開幕,開幕式點燃火炬塔人數創造了歷史之最,超越了蒙特婁奧運會由二人共同點火的歷史,由三人乘升降梯共同點燃第二十五屆奧林匹克運動會聖火。

奧林匹克體育場是奧運會的主賽場,占地面積13.2萬平方米。

看台高達47米,分上、中、下三層,上有頂棚,可容納10萬觀眾。

體育場的中央是一標準草皮足球場,四周的8條跑道鋪以聚氨酯。

體育場有52個出入口,可使10萬觀眾在15分鐘內全部退場。

體育場南面裝設了高14米、寬38米的大型多用途電視顯像屏,使在場的觀眾既能看到場內比賽的精彩鏡頭,也可看到其他場館的比賽實況。

在電視顯像屏對面是聖火塔,塔高22米,安裝有特殊點火設備。

奧運會的開幕式、閉幕式、田徑比賽和足球半決賽、決賽均安排在這裡舉行。

漢城體育中心位於漢城江東區蠶室地帶,距漢城市區13公里左右,占地面積54.5萬平方米。

始建於1977年,1984年9月建成,可容納觀眾20萬人。

它是1986年第10屆亞運會的主要運動設施。

1988年第24屆奧運會的各項比賽,主要安排在此中心和奧林匹克公園兩地進行。

體育中心以奧林匹克體育場為核心,包括蠶室游泳館、蠶室體育館、蠶室學生體育館、拳擊館、田徑訓練場和蠶室棒球場等體育設施。

漢城奧林匹克公園位於漢城市江東區遁村、梧琴洞一帶,占地面積167萬多平方米。

1984年4月始建,主體工程於1986年5月竣工,為1986年第10屆亞運會和1988年第24屆奧運會的主要活動地。

公園以歷史悠久的夢村土城為中心,分為三個區域:比賽場區(75.1萬平方米)、公園區(75.2萬平方米)、學校區(17.5萬平方米)。

各賽場的周圍建有公園式的“綠色地帶”,栽植樹木30萬株。

賽場後建有面積為3.6萬平方米的露天演出場,稱“88遊戲場”,土城中部和公園東側新辟草地廣場,公園內還設有各國藝術雕塑(200件左右)。

漢城奧運村位於漢城市江東區的遁村、梧琴洞一帶,在漢城奧林匹克公園附近,為兩組毗鄰的白色建築群,是為1988年第24屆奧運會設計建造的。

1986年11月始建,1988年5月竣工,總建築面積近63萬平方米,共有122幢樓,近5600個套間,奧運會期間供運動員、體育官員、新聞記者等使用(安排1.3萬名運動員和官員、7000名記者及新聞工作人員)。

漢城奧運村還為各國不同宗教信仰的運動員設立了宗教活動的場所。

傷殘人奧運村建在漢城市江南區逸院洞的自然綠地,供1988年傷殘人奧運會運動員及有關人員用,共建1000套公寓,可供5000人居住。

改名的原因首爾(서울),舊稱南京(남경)、漢陽(한양)、漢城(한성)、京城(경성)。

自從1945年二戰結束韓國獨立以後,當地民族情緒高漲,並將其首都改稱為서울(英文為Seoul),韓語是“首都”或“京城”的意思,就如中國的首都稱為“京”一樣。

因此,Seoul成為當時韓國國內唯一沒有對應漢字名稱的地名。

中國大陸早期曾經根據韓語發音而音譯作“蘇烏”,但其後跟隨其他華語地區,沿用這個城市在李氏朝鮮時的舊稱“漢城”。

然而,其他語言都翻譯成“SEOUL”或類似的發音。

這使日常溝通出現不少混亂,因為首爾市內有不少建築物分別使用“首爾”或“漢城”為名稱,但翻譯成中文之後,這些地方名稱會變得很相似。

一個例子是:首爾市內同時有“漢城大學”及“首爾大學”,假若採用“漢城”作為Seoul的首都名稱,會使兩家大學的譯名都變成了“漢城大學”。

後來,中國人根據後者的英文名稱,在其中文名稱加上“國立”二字作分辨。

但其實,首爾大學在韓國的知名度比漢城大學高很多,而大學本身的中文出版物,亦自稱為“Seoul大學校”。

但對於學校以外的機構,譯名的問題就給他們造成困擾。

2004年,韓國曾經有人發起運動要求解散首爾大學,韓國多份主要報章由於不清楚中國對兩家“漢城大學”的區分方式,而多次在他們的中文版新聞中把首爾大學錯譯為“漢城大學”,而其企劃部的柳根培亦無緣無故被“轉校”成為漢城大學的發言人。

韓國政府從1992年起就一直在進行“서울”的中文名稱的制訂工作,擬訂的對應中文包括“首爾”和“首午爾”。

2005年1月18日,서울市議會通過使用與“SEOUL”發音相近的“首爾”作為這個城市的中文名稱,並要求韓國政府公文、出版物、網站、機場和車站、公路路標的中文版本都使用“首爾”來代替“漢城”。

但是迄今為止,在中文裡使用最多的還是具有500餘年歷史的“漢城”這個名稱。

香港及台灣的傳媒大部份已經轉用“首爾”這個新的名稱;中國大陸官方正式宣布了改名這個訊息,但並不常使用“首爾”這個新名。

一些民辦傳媒及報刊先開始採用“首爾”,一些官方媒體(如新華網)也已經開始使用,還有一些處在過渡期,如中國中央電視台寫成“漢城(首爾)”,不過中國大陸大部份出版物、媒體、政府及商業機關仍延續舊稱。

有不少中國人質疑市議會是否有權更改本國首都的漢語名稱,並指如果韓國首都的中文譯名改變,將使華人世界對於韓國首都的稱呼造成混亂。

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首爾”主要是根據現時漢語國語的譯音,但漢字是在漢語各方言間,以及韓、日、越南語的一些時候使用的,如果音譯的話,會造成很多使用漢字的地區對“首爾”兩字讀音發生混亂,如粵語讀為sau2yi5,和韓語讀音差別很大。

而“首爾”兩字按韓語中漢字的讀音也成了“수이”(Su-i)。

隨著語音的發展,若干年後,即使國語“首爾”兩字的發音和韓語也可能對應不上,和眾多西方音譯詞在各處的差別一樣,可能會造成漢字使用者的困擾。

有人提出如果根據韓語서울採用漢字“西尉”(韓語讀作서울,即Seoul)則不會有此問題,可以在使用漢字的地區和時間上保持一致。

中國大陸民眾一般認為此舉說明韓國企圖擺脫歷史上中國文化的影響。

然而,韓國方面對中國大陸民眾的這種想法表示不解。

有關改名的趣聞香港有兩首粵語流行曲以這次改名事件為題材,分別為周國賢的《漢城沉沒了》及李克勤的《情非首爾》。

兩首歌都借用這次改名事件來比喻世上沒有永世不變的愛情。

相關詞條 特別市 特別市是部分國家採用的行政區劃,通常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轄、或在法律上享有特殊地位的城市,後來在1930年國民政府公布《市組織法》後,改稱院轄市,受行政院管... 總體概述   南京特別市   民國特別市   國外特別市 5·2首爾特別市捷運追尾事故 目前,乘客們緊急逃離車廂並前往安全地方。

消防災難本部有關負責人表示,事發後約有10輛救護車前往事故現場。

據了解,被撞列車有兩節車廂脫軌。

首爾[韓國首都] 首爾(諺文:서울;英文:Seoul),全稱首爾特別市,舊稱漢城。

大韓民國首都,是世界第十大城市、朝鮮半島最大的城市,亞洲主要金融城市之一;也是韓國的政治... 名稱由來   歷史沿革   行政區劃   地理環境   自然資源 首爾捷運 首爾捷運四通八達,目前共有8條線,全長約290多公里,位居世界第4位。

首爾捷運共有260多個車站,每站都有很多出口。

幾乎所有的捷運站周邊都是社區的中心點... 綜合概述   簡介   捷運歷史   部分線路介紹   票價車票 N首爾塔 N首爾塔位於韓國首爾特別市龍山區的南山,前稱首爾塔或漢城塔,高236.7米,建於1975年,是韓國著名的觀光點。

於1980年10月15日開始對普通遊客開... 名稱含義   歷史沿革   景觀   旅遊小帖士   樓層詳情 首爾歷史博物館 首爾歷史博物館位於首爾市中路區新門路2街,於2002年5月21日開館。

是展示首爾歷史文化與首爾風貌的首爾城市博物館。

首爾歷史博物館主要展示以朝鮮王朝為主... 簡介   館藏資源   規模   傳承意義   發展戰略 首爾SS 韓國首都首爾(Seoul,舊譯“漢城”)是韓國政治、經濟、文化和教育的中心,也是全國陸、海、空交通樞紐。

位於朝鮮半島中部、地處盆地,漢江迂迴穿城而過,距... 簡介   首爾市立美術館 首爾 首爾(Seoul),全稱首爾特別市(서울특별시/서울特別市),韓國首都,國際化大都市,韓國第一大城市,韓國的政治、經濟、科技、文化中心,位於韓國西北部的... 名稱由來   歷史沿革   行政區劃   地理環境   自然資源 相關搜尋首爾特別市都市鐵道公社蒙古朝鮮日語日本國立國會圖書館越南韓國首爾中國中文信息處理朝鮮語墨西哥城首爾特別市Seoul封門村杜拜新加坡厚街鎮韓國語漢字阿聯中美關係漢文熱門詞條CPEWoolworths兒童探索博物館十三行遺址危機邊緣恭碩良捆包機晚晚會長是女僕木村夏菜子永和無限進化熱量畫妖師省錢網肝炎症狀蔡美詩讓天賦自由貝克街配對雲雀雷克薩斯面板乾燥風雲三國HDMI線HTC手機InvincibleIPQCjade《世界人權宣言》名門醫女年代新聞臺彩虹橋明朝皇帝沉睡魔咒漫威蜘蛛俠煉奶目標設定聊齋三舞臺妝花若離枝萬嶽麻油豬肝點焊機TDK眾達吳莫愁唐寧所得稅桃花過渡海盜魏大勛首爾特別市@百科知識中文網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