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道寄生蟲病 - A+醫學百科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蛔蟲病症狀一般不明顯。
常見有陣發性腹痛,位置多在肚臍周圍,疼痛一般不重,時作時止,喜按揉痛處,食慾差 ...
腸道寄生蟲病
跳轉到:導航,
搜索
A+醫學百科>>腸道寄生蟲病
腸道寄生蟲病(intestinalparasiticdisease),寄生在人體小腸的寄生蟲所引致的疾病的總稱。
最常見者有蛔蟲病、蟯蟲病、絛蟲病和鉤蟲病等。
目錄
1蛔蟲病
2蟯蟲病
3絛蟲病
4鉤蟲病
蛔蟲病
蛔蟲寄生於人體小腸所引起的疾病。
以腹痛繞臍,時作時止,面色萎黃,食欲不振,吐蛔或便出蛔蟲為主要臨床表現,是最常見的腸道寄生蟲病,兒童感染率可高達90%以上,尤多見於農村。
因蟲卵通過口進入腸道經2~2.5個月發育為成蟲寄生於小腸所致。
成蟲在腸內存活約1年左右,其數目少則幾條、十幾條,多者可達數百條以上。
蛔蟲不僅吸取宿主營養,還可引起消化功能障礙而致營養不良和貧血,此外還多見精神神經症狀及腸梗阻、膽道蛔蟲、肝膿腫、闌尾炎、腹膜炎等嚴重的併發症。
此病在中醫文獻中,稱作蛔、蚘、宿蚘(蚘是蛔的異體字)、蟲積等。
蛔蟲病症狀一般不明顯。
常見有陣發性腹痛,位置多在肚臍周圍,疼痛一般不重,時作時止,喜按揉痛處,食慾差,部分兒童有喜食生米、茶葉、泥土等異嗜症状,或睡中磨牙,或有噁心、嘔吐、腹瀉或便秘等消化道症状,易發生營養不良、貧血、消瘦。
此外尚可有煩躁、易激惹、鼻癢等表現。
有些患者面部白斑如癬狀(但無鱗屑),鞏膜藍斑,下唇有粟狀顆粒,這些都是蛔蟲病的特殊體征。
治療以殺蟲驅蟲為主。
常用使君子散或化蟲丸。
亦可單用炒使君子仁或苦楝根皮或西藥腸蟲清、枸椽酸哌嗶嗪等。
但當蛔蟲引起腹痛時,則應以安蛔為主,以免激惹蛔蟲。
常見情況有:①腹痛陣作,四肢發冷,面色蒼白,舌淡脈細者,宜溫中安蛔,常用理中安蛔湯。
②腹痛,身熱面赤,心煩,口渴,脈數者,宜清熱安蛔,常用連梅安蛔湯。
③煩躁、嘔吐、口渴、唇紅而四肢發冷者,治宜溫臟安蛔,常用烏梅丸。
蛔蟲驅出後,則以調理脾胃為主,常用香砂六君子湯或肥兒丸。
蛔蟲所致的併發症,最常見者為膽道蛔蟲病、蛔蟲性腸梗阻、蛔蟲性闌尾炎及腹膜炎。
教育兒童養成愛清潔、講衛生的良好習慣。
飯前便後要洗手,勤剪指甲,糾正吮吸手指的習慣。
水果、蔬菜要清洗乾淨。
推行糞便無害化處理,以預防蛔蟲的感染。
蟯蟲病
蟯蟲寄生於人體腸道所引起的疾病。
以肛門瘙癢、入睡後可在肛門見到白色細小線蟲為特點。
患者多系兒童,易在託兒所、幼兒園流行。
蟯蟲病除肛門奇癢外,症状多不明顯,部分兒童因夜間瘙癢影響睡眠,可見精神萎靡,注意力不集中,煩躁,夜間磨牙,遺尿,搔抓處可有血痕或糜爛,女孩常合併外陰瘙癢。
有的患兒有厭食、噁心、腹痛、腹瀉等消化道症状。
治療以殺蟲驅蟲為主,百部粉、使君子粉、雷丸粉均有較好作用。
外用蟯蟲藥膏(主藥為中藥百部)可止癢並減少自體重複感染。
蟯蟲病的預防至為重要。
蟯蟲雌蟲壽命僅1~2個月,因此如能杜絕重複感染及相互傳染,可不藥而癒。
但要養成食前便後洗手,勤剪指甲的習慣,改掉吮吸手指的習慣。
勤換衣褲、被褥,換下的衣物應煮沸滅卵。
絛蟲病
絛蟲成蟲寄生在人體腸道所引起的疾病。
由食入未經煮熟的含有囊蟲的牛肉或豬肉引起。
囊蟲約經2~3個月發育為成蟲,吸附於小腸,蟲體脫節,從肛門排出體外。
在內褲上及大便中可見蟲體白色節片,這是絛蟲病的特徵。
中醫學文獻稱絛蟲為寸白蟲。
絛蟲病患者可無明顯自覺症状,約半數患者有腹痛、腹脹,有些患者伴發肛門瘙癢、蕁麻疹。
絛蟲在小腸內扭結成團時,可引起不完全性腸梗阻;節片阻塞闌尾時,可誘發急性闌尾炎。
由於絛蟲長期寄生於人體吸食營養物質,而致氣血虧虛,故部分患者尚可見消瘦、乏力、頭昏、食欲不振等症状。
治療以殺蟲驅蟲為主。
去殼南瓜子粉配合檳榔煎劑有特效,可使蟲體迅速排出。
仙鶴草(冬芽)、石榴皮、雷丸也都能驅殺絛蟲。
體質較弱者,可用復方檳榔煎(驗方)。
蟲體完全排出後,可用香砂六君子湯調理脾胃。
氣血兩虛者,可用八珍湯補養氣血。
預防:注意不要食入未經煮熟的牛肉或豬肉。
鉤蟲病
鉤蟲寄生於人體小腸所引起的疾病。
鉤蚴從皮膚或口進入人體小腸,約經1~2個月發育為成蟲所致。
以善食易飢,異嗜生米、泥土、木炭之類,面色萎黃,浮腫,乏力為主要臨床表現。
多見於我國南方種植茶、桑、果、棉、煙草、甘蔗的農民。
中醫學文獻稱為懶黃、偨黃、黃胖。
鉤蚴侵及人體皮膚時,可見手足皮膚奇癢、灼熱、起疙瘩。
鉤蟲犯肺,可見咳嗽、喉癢、哮喘,多見於早期。
鉤蚴發展為成蟲後,引起消化功能紊亂及嗜異症。
病久則氣血兩虛,女性患者多見閉經。
鉤蚴引起的皮炎症状,可用中藥止癢湯外洗,或熱浸、熱敷、熱熏。
鉤蚴入肺所致之咳喘,可用射干麻黃湯加減內服。
鉤蟲發育為成蟲後,通過鏡檢可在大便中找到鉤蟲卵,即以殺蟲驅蟲為主要治法,常用榧子殺蟲丸或西藥滅蟲寧。
鉤蟲易引起脾胃失調,多見面色萎黃,或黃而虛浮,多食易飢,食後腹脹,頭昏,肢軟無力,舌淡,苔白膩,脈弱。
治宜健脾燥濕,和中補血,常用黃病絳礬丸(即平胃散加絳礬、紅棗)。
病久氣血兩虧者,證見面色萎黃,浮腫,心悸,耳鳴,乏力氣短,舌質淡,脈弱。
治宜兩補氣血,常用十全大補湯,送服黃病絳礬丸。
農村應推行糞便無害化處理,盡量避免赤腳下田,是預防鉤蟲病的重要措施。
出自A+醫學百科「腸道寄生蟲病」條目http://cht.a-hospital.com/w/%E8%82%A0%E9%81%93%E5%AF%84%E7%94%9F%E8%99%AB%E7%97%85轉載請保留此連結
關於「腸道寄生蟲病」的留言: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1個分類:寄生蟲病
個人工具
登入/建立新賬號
名字空間
頁面
討論
檢視
閱讀
简体中文
編輯修改
修訂歷史
動作
搜索
導航
首頁
大醫精誠
人體穴位圖
中藥圖典
醫學電子書
藥品百科
中醫百科
疾病診斷
急救常識
疾病查詢
中藥百科
中醫方劑大全
怎樣看化驗單
醫事漫談
醫學下載
醫學視頻
功能菜單
志願者招募中
關於廣告
網站事務
最近更改
工具箱
鏈入頁面
鏈出更改
所有特殊頁面
可列印版
此頁由A+醫學百科用戶医者於2012年11月24日(星期六)14:34的最後更改。
在A+醫學百科用戶行医和A+醫學百科匿名用戶的工作基礎上。
本站內容由網友添加和整理,僅供學習和參考。
站內信息不一定準確、全面或最新。
網站內容不應成為診斷或治療疾病的最終依據。
A+醫學百科提醒網友,如有身體不適,請及時就醫。
本站的全部文本內容在知識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3.0協議之條款下提供。
隱私政策
關於A+醫學百科
免責聲明
延伸文章資訊
- 17種腸道寄生蟲,和預防
為人體腸道常見寄生蟲病。患者可不產生任何症狀,但兒童、體弱或營養不良者症狀出現機會多。以反覆發作的臍周痛較常見。
- 2腸道寄生蟲的六種症狀
腸道寄生蟲存在的表現症狀 · 腹瀉 · 腹痛 · 生長緩慢 · 疲勞 · 乾咳 · 食慾改變.
- 3腸道寄生蟲-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症狀[編輯] · 腹部不適 · 嘔吐 · 腹瀉 · 體重減輕 · 肛門痕癢 · 皮膚敏感 · 腸道阻塞 · 膽管阻塞 ...
- 4腸道寄生蟲
賈第鞭毛蟲病迹象和症狀 · 水性腹瀉 · 大便鬆軟多脂 · 疲倦 · 胃痙攣 · 胃氣脹 · 噁心 · 體重驟降.
- 5衞生防護中心- 腸道寄生蟲病
腸道寄生蟲病 · 腹部不適及膨脹、嘔吐、腹瀉 · 體重減輕 · 肛門痕癢 · 如感染縧蟲,可在糞便中排出縧蟲節段 · 如患者體內有大量寄生蟲,可導致較嚴重的併發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