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發現總太晚? - 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這些術後問題透過飲食習慣的改變、適當的藥物協助,大多能夠改善。
Q&A/疑惑解除補給站. Q:胃癌治療後還可能復發嗎?如果胃都已經切掉了,是否就不會 ...
好心肝會刊肝病資訊
第80期
出刊日:2017-10-15
返回上一層
胃癌發現總太晚?
胃癌早期無症狀,做胃鏡是早期發現胃癌的唯一方法,胃癌高危險群應定期做胃鏡檢查。
諮詢/賴逸儒(臺大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臺大醫學院外科教授)
撰稿/徐文媛
60歲大壽時,張媽媽收到一份特別的生日禮物,子女三人商量了很久,決定安排一次完整的健康檢查,為了說服從來不肯去做健檢的媽媽,還承諾在健檢後,全家人一起陪媽媽去最愛的日本京都。
想到孩子們的用心良苦,張媽媽同意了,想不到檢查發現了早期胃癌—雖不幸罹癌,卻是幸運的早期發現。
在順利完成手術後,張媽媽問醫師的第一句話就是:「我可以出國旅行嗎?」
於是,雖然遲到了2年,但張家人的京都之旅,終於實現了!
早期胃癌幾乎完全沒有症狀,大部分和張媽媽一樣,是透過健康檢查才幸運發現。
胃鏡檢查是目前所知能夠早期發現胃癌的最佳工具。
另外,透過抽血檢驗腫瘤指數(CEA、CA-72.4),雖然也有機會發現異常,但是敏感度不高,也較難在早期就偵測出癌症。
目前胃癌排名台灣十大癌症的第7位,一年約3,000例。
胃癌若有上腹部不舒服(悶脹、痛)、消化道出血(糞便出現潛血反應、貧血、吐血等)、食慾變差、體重減輕等症狀時,多半已經中晚期,存活率較早期降低不少。
從數字來看,第1期胃癌術後5年的存活率有90%以上,但到了第3期只剩50%,尤其第3期末更低;且胃癌一旦復發,平均剩下2年左右的時間。
某些少數特別惡性的胃癌會發生在40~50歲的女性,目前病因不明、但是其發展迅速,發現時通常已是晚期,預後並不理想。
根據臺大醫院的統計,早期胃癌僅占全體因胃癌就醫病患的21%,約40%的病患是晚期胃癌;在日本,醫學中心診治的早期胃癌則高達60%,這是因為日本胃癌發生率高,員工就職前的常規健檢就包括胃鏡檢查,所以能篩檢出較高比例的早期病變。
胃癌治療以手術為主
胃癌的治療以手術切除為主,第1~3期的胃癌都應接受手術治療,依病情程度,完整的切除腫瘤及廓清胃部區域的淋巴組織,有助於減少胃癌復發。
近來較重要的發現是,早期胃癌患者若符合以下三項條件:1.病灶很小又很淺、2.癌細胞型態較佳、3.沒有合併潰瘍型態者,淋巴結轉移的機率幾乎是零(或極低),就可以不用接受胃部區域淋巴廓清。
也就是不需開刀,只要以胃鏡將病灶完整刮除即可。
不符合上述條件的早期胃癌中,有少數只需要做局部的淋巴清除,也可以考慮用胃鏡結合腹腔鏡的「雙鏡」手術—胃鏡在內部刮除病灶,腹腔鏡同時在外側清除病灶區域的淋巴結。
這種做法的優點是不用切胃,只是適用這個狀況的病人不多。
需要很好的診療團隊,在術前以胃鏡超音波(結合超音波的胃鏡)精確估算病灶深度,才能估算癌症侵犯的範圍。
早期胃癌可施行微創手術
胃癌手術方式包括傳統開腹及腹腔鏡微創手術。
自1994年日本發表成功以腹腔鏡進行胃癌手術後,微創手術已經成為早期胃癌患者的新選擇。
好處是傷口小、疼痛減輕、復元較快,可縮短住院天數等。
有經驗的醫師在光學鏡頭的清楚視野幫助下,甚至比傳統手術能夠更有效率的清除病灶區域的淋巴結。
目前比較傳統開腹及腹腔鏡手術治療早期胃癌的前瞻性結果看來,腹腔鏡手術的安全性已被肯定,且長期腫瘤的復發機率也和傳統開腹手術一樣好。
是否能更好?就有待更大規模的研究證實。
而第2、3期的胃癌病人是否合適接受腹腔鏡手術治療?目前的報告顯示技術和安全性和傳統開腹手術相當,但還沒有足夠的研究報導長期腫瘤的復發機率是否相當,所以仍需要依照個案做審慎的評估。
第4期(晚期)胃癌,是指癌細胞已經轉移到無法以手術完整切除的程度,例如已發現有多發性肝臟轉移,或腹水含有癌細胞等,這時的治療則以藥物控制腫瘤擴散為主;但如果患者因為胃腸道阻塞無法進食、或出現無法控制的消化道出血等狀況,可評估是否進行繞道手術或以切除原發病灶,來改善症狀及生活品質。
輔助性化療可減少復發
若手術後的病理檢查發現胃部附近的淋巴組織已經被胃癌細胞侵犯,應接受輔助性化學藥物治療。
根據日韓大規模實驗結果,罹患第2期至第3期初的胃癌患者,以「開刀加輔助性化療」的復發率比「單純開刀」低,大約可減少12%的癌症復發。
手術後,胃癌復發的高峰期在術後1~2年間,5年後復發率則銳減。
對於第2、3期的胃癌患者,健保可給付術後輔助性化療。
目前常用的配方有二種:
1.單純口服:只需要門診拿藥回家吃,療程約1~1.5年。
2.口服加針劑:針劑要每個月回醫院注射,療程約9個月。
以上兩者副作用不同,但因為輔助性化療用的劑量通常比拯救性化療輕一些,副作用較不明顯,多數病人可以接受。
對於晚期無法開刀的病人,除了化療藥物,部分患者可再多加標靶藥物,平均可延長3~4個月生命,但患者在使用此類標靶藥物前要先檢驗癌細胞是否表現出某種特定的接受器。
在台灣約6%、亞洲約12%的病人適用標靶藥物。
◎哪些人是胃癌高危險群?
很多人排斥做胃鏡,但若有胃癌危險因子,做胃鏡是早期發現胃癌的唯一方法,以下高危險群應定期做胃鏡檢查:
1.曾接受胃切除手術
例如,早年罹患消化性潰瘍的患者(現在約70、80歲),因當時藥物不發達,多採取手術切除胃部病灶。
這些病患因為術後膽汁逆流入胃較多、刺激胃腺,經過15~20年後,發生胃癌的機率比同齡人高,這種特殊的胃癌稱為「殘胃癌」。
建議:因為消化潰瘍接受過胃切除手術的患者,在術後第10~15年開始,每年一次胃鏡檢查。
2.有消化道癌症的家族史者、曾罹患萎縮性胃炎、惡性貧血、或有幽門桿菌感染且造成胃明顯發炎者
建議:40歲後健康檢查時,開始定期加做胃鏡檢查。
●一般非高危險群民眾,40歲成人健檢時可考慮做第一次胃鏡,若有上述病灶則依照醫囑定期複查。
若一切良好,也建議在胃癌的好發年齡60~70歲間再做一次胃鏡。
◎胃切除症候群
胃癌術後的影響依病灶部位、手術方式而有不同的問題,例如膽汁逆流、腸沾黏或阻塞、鐵質及維他命B12缺乏、養分代謝異常······等,統稱為「胃切除症候群」,術前要和醫師充分討論,盡量保留功能、維持生活品質,但還是要以「安全有效控制腫瘤」為優先。
從病灶部位來看,胃癌的好發位置在胃的下段(連接十二指腸),手術常需切除60~70%的胃組織才完整;而發生在上段(連接食道)的胃癌,依照病灶的深淺和大小,需要切除100%的全胃或者上段加中段,約60~70%的胃。
無論切除多少胃組織,都可以利用患者自身的腸道組織重建消化道,所以術後照樣可以由口進食,以前能吃的,術後也能吃,只是食量會變小,體重通常會比術前減輕5%;全胃切除則容易缺乏維他命B12,要定期補充以免貧血。
若能留下40%以上的胃,較少會出現維他命B12缺乏問題。
這些術後問題透過飲食習慣的改變、適當的藥物協助,大多能夠改善。
Q&A/疑惑解除補給站
Q:胃癌治療後還可能復發嗎?如果胃都已經切掉了,是否就不會再罹患胃癌?
A:依照期別不同,胃癌在術後仍有一定的復發機會。
復發的部位不只是胃本身,也會沿著血液系統轉移到肝臟、骨頭,或在腹腔內直接散播,以及其他淋巴系統等。
例如,第3期的胃癌病患,大約有50~70%的機會復發。
若接受術後的輔助化學治療,復發的機會約可以降低12%左右。
Q:聽說吃醃漬食物容易得胃癌,為什麼?
A:醃漬食物除了鹽份高,在冰箱不普遍的年代,醃漬食物還會加入硝酸鹽,以利長時間保存,而硝酸鹽經過消化道轉化成亞硝酸鹽,已證實是致癌物。
過去日本、韓國等常吃醃漬食物,正是胃癌發生率高的原因之一。
另外,燒烤食物中含有較多的多環芳香化合物,也是致癌物。
近年來日韓國家在飲食上調整,再加上推廣篩檢,胃癌整體比率已有下降趨勢。
Facebook
Google+
Twitter
微博
請別錯過本期其他精彩內容…
前總統馬英九自曝曾因急性B型肝炎住院曾染B肝能否捐血?引熱議
歐洲爆食用豬肉香腸感染E型肝炎 農畜產品徹底加熱可預防
晚期肝癌能否有新生機?
明明有定期追蹤,但一發現肝癌卻很嚴重?
C肝全基因型藥物接連上市第二型口服用藥明年可望納健保
大吐血,才發現胃食道靜脈瘤!
B肝病毒量好高!為何還不需治療?
ABC…還有D!B肝患者慎防感染D肝
【愛肝新樂園】人之將老,病毒也衰
肝衰竭,可以挽救嗎?
急性腸胃炎,要打點滴嗎?
含鉍劑四合一療法可提升幽門螺旋桿菌除菌率!
腸子也會「中風」!三高患者要提防缺血性腸炎
【肝爹信箱】有問必答
肝基會23週年慶-邁向夢想-10年內成立肝病醫療中心25年內消滅肝病
致力消滅國病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榮獲「醫療奉獻獎」殊榮
高雄市大社篩檢厝邊頭尾逗陣來保肝
不畏高溫酷熱北投篩檢助1324人保肝
延伸文章資訊
- 1【報導】戰勝胃癌末期存活邁入第7年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達文西中心主任彭正明指出,胃癌早期症狀不明顯,等到出現胃痛、悶脹、吃不下、暴瘦或解血便、黑便等症狀就醫檢查時,約有8成已是 ...
- 2胃癌發現總太晚? - 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
這些術後問題透過飲食習慣的改變、適當的藥物協助,大多能夠改善。 Q&A/疑惑解除補給站. Q:胃癌治療後還可能復發嗎?如果胃都已經切掉了,是否就不會 ...
- 3胃癌
胃癌發生早期幾乎沒有明顯症狀,多數病人常見臨床症狀為消化不良、上腹部 ... 發,提高病人存活率;針對轉移性胃癌或癌症末期無法將腫瘤切除病人, ...
- 4【認識胃癌】了解成因、早期、末期症狀及預防方法 - Bowtie
- 527歲網紅胃癌末期輪椅代步暴瘦常嘔或擴至大腸6類人高危
胃癌初期症狀. 胃癌初期5年存活率達9成,因此若發現以下7大患癌初期症狀,就應該盡快向家庭醫生諮詢。